㈠ 美國對伊朗再出招 歐盟不幹了
外媒稱,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對一家伊朗金融機構實施制裁,該機構的設立初衷是作為與歐洲進行人道主義貿易的中間人。此舉可能會切斷法國、德國和英國試圖為德黑蘭創造的經濟和人道主義生命線。
據彭博社6月11日報道,一位不願透露內部討論情況的高級行政官員表示,美國的措施將針對伊朗設立的特別貿易和金融研究所(STFI)。該機構被認為是為伊朗和歐洲之間的「貿易往來支持工具」(INSTEX)結算機制設立的對應機構。
報道稱,該官員表示,STFI基本上是已經受到美國制裁的伊朗央行的延伸。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9日的報道稱,去年5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恢復對伊制裁,迫使伊朗石油出口跌到每天不到100萬桶,而此前為每天250萬桶。美國聲稱石油出口下滑給伊朗造成100億美元(1美元約合6.9元人民幣)的損失。隨著特朗普政府持續加大對伊朗的經濟壓力,尤其是迫使外國公司二者擇其一,要麼終結與伊朗的關系,要麼失去美國的市場准入,維持對伊貿易與投資愈發艱難。
2015年伊朗與英國、中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和美國簽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核協議,以限制核計劃換取國際 社會 解除制裁。但2018年5月,美國政府宣布退出《伊核協議》。曾為伊核協議付出努力的法國、德國和英國聯手反對美國的決定,帶頭維持對伊朗的貿易與投資,寄希望於德黑蘭不退出協議,並於今年1月成立了INSTEX,以幫助與伊朗的有限貿易免受美國制裁。
6月10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到訪的德國外長馬斯(左)與伊朗外長扎里夫在會談前握手。(新華社/美聯)
歐洲國家為何要如此堅決地維護伊核協議?一方面,伊核協議能夠達成實屬不易。作為促成協議的重要一方,歐盟尤其是歐洲三國傾注了大量心血。另一方面,維護伊核協議符合歐盟大國及不少歐洲企業的利益。伊朗政治分析專家阿卜杜拉·梅赫拉班在去年5月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采訪時指出,油氣行業、機器製造和客機銷售三個「重要的經濟領域」,讓歐洲與伊朗走得更近。「伊朗市場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他們不會輕易放棄。這就是為什麼歐洲在伊朗核導彈項目上可能會支持美國立場,但卻會盡最大努力保持與伊朗的經濟關系。」
據報道,伊核協議簽署後,道達爾、殼牌等歐洲能源巨頭在伊朗簽下多個油氣項目大單,形成廣泛的商業利益。而美國今年5月宣布退出伊核協議,隨後又分兩批重啟對伊制裁,這些做法都傷害了歐洲盟友的利益。《華爾街日報》稱,去年,歐盟與伊朗之間的貿易從2017年的210億歐元降至180億歐元(1歐元約合7.8元人民幣)。據歐盟統計局統計,2月份歐洲從伊朗的進口降至8200萬歐元。
此外,歐洲國家擔心的不僅是貿易。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5月24日的文章指出,「如果美國對伊朗開戰,那麼特朗普政府可能會發現,這一次美國的主要北約盟友會比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問題上更不合作……華盛頓的干預可能在中東製造更大的動盪。他們懷疑,對伊朗的戰爭會有更大的可能性帶來這種後果。」
中東地區的局勢若動盪起來,面臨的最大外部威脅就是難民問題,首先受害的是歐洲國家。敘利亞已經是個很大的教訓。中東地區穩定是歐洲國家的希望。
也因此,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和對伊制裁時,法國、德國和英國積極斡旋的同時「自立門戶」,建立了在美國主導的全球金融體系之外運作的支付機制INSTEX。在INSTEX機制實施初期,將允許伊朗就一些不涉及美國新制裁措施的商品進行貿易,例如消費品和葯品。一旦投入運作,未來INSTEX的會員將可以把結算范圍擴大到與伊朗的任何貿易。
《華爾街日報》稱,新體系建立後尚無交易,但歐洲官員認為首筆交易將於今年夏季到來,可能有助於勸阻伊朗不要採取違反核協議的過激措施。歐洲和伊朗官員均表示他們正在努力達成某種石油交易協議。
歐洲和伊朗此舉自然刺激了美國。據彭博社5月29日報道,美國財政部副部長西加爾·曼德爾克5月7日在寫給INSTEX負責人佩爾·菲舍爾的一封信中表示,INSTEX一旦開始運作,該結算機制及與之相關者可能將被排除在美國金融體系之外。
「請仔細考慮啟動INSTEX可能帶來的制裁風險。」曼德爾在信中寫道,「參與違反美國制裁的活動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包括無法進入美國金融體系。」
報道援引匿名美國官員的話說,這封信意在警告歐洲,任何與該結算機制相關的企業、政府官員和個人都可能因試圖幫助伊朗繞開美國制裁而受到懲罰。
如今,美國又打算對伊朗的STFI進行制裁。彭博社認為,新制裁如果生效,可能會破壞歐洲通過避免使用美元或美國金融體系來維持與伊朗進行有限貿易的努力。
報道稱,這一最新的制裁舉措仍處於早期規劃階段,如果實施,將加劇已經對特朗普政府向伊朗「極限施壓」行動感到不滿的歐洲國家與美國的分歧。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的高級政策研究員埃莉·傑蘭馬耶說:「如果他們想要制裁STIFI,實際上是想通過後門殺死INSTEX。」他說:「如果美國採取行動扼殺INSTEX,我認為歐洲會有更多的政治力量支持反對美國。」
㈡ 這次解禁對伊朗意味著什麼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對於伊朗而言,10月18日是不同尋常的一天。這一天,雖遭遇了美國的百般阻撓,聯合國對伊朗武器禁運如期終止。專家認為,這意味著伊朗對美外交的勝利,從長期來看也有助於伊朗恢復其作為正常國家的地區和國際地位。而且,在國際多邊主義遭遇單邊主義挑戰的當下,這也突顯了國際 社會 維護多邊主義的決心和意志。不過,美國仍然不依不饒,單方面維持對伊朗的高壓政策,給地區局勢增添了不確定性。
來之不易的解禁
聯合國對伊朗武器禁運可以追溯到2007年3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第1747號決議。該決議規定禁止伊朗對外出口武器,並呼籲所有國家對向伊朗出口重型武器保持警惕和剋制。2015年7月,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該協議以及隨後安理會通過的第2231號決議均寫明,聯合國維持對伊武器禁運至伊核協議正式生效五年之後,即2020年10月18日。
這一解禁來之不易。美國曾百般阻撓。8月14日,美方在安理會上提出延長伊朗武器禁運的決議草案,結果以2票贊成、2票反對、11票棄權未能通過。8月20日,美方又要求啟動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對伊朗的「快速恢復制裁」機制,遭到了13國的反對。中俄等多方表示,美國已經退出《伊核協議》,因此沒有資格要求重啟該機制,就連英法德等美國盟友也罕見地投出了反對票。
就在聯合國解除對伊朗武器禁運的同一天,美國國務院聲稱對伊朗武器禁運仍然有效,並揚言與伊朗開展常規武器貿易或就相關武器提供技術培訓、資金支持者將遭到美國的制裁。
多邊主義的勝利
「聯合國對伊朗武器禁運終止,這對伊朗意味著對美外交的勝利。通過聯合中俄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爭取歐洲大國,伊朗暫時擺脫了外交孤立,甚至使美國在國際上陷入孤立。美國推動對伊朗政治封鎖、經濟制裁和軍事圍堵政策,並未實現『以壓促變』的目標。同時,聯合國解除對伊朗武器禁運,有助於伊朗在常規武器方面的現代化,有利於增強伊朗的國防能力。」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孫德剛接受本報采訪時說。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金良祥在媒體撰文指出,對伊武器制裁得以解除的原因之一在於其發生的獨特國際背景。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的斗爭是當下國際政治斗爭的主要特徵之一,單邊主義得不到國際 社會 的支持,多邊主義則是美國之外的國際 社會 普遍訴求。伊朗制裁解除凸顯了國際 社會 維護多邊主義的決心和意志。美伊之間解除制裁之爭,也是美國與國際 社會 之間圍繞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的政治博弈;是伊朗為解除制裁所做外交努力的積極成果,更是多邊主義的勝利。
伊朗外長扎里夫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伊朗與世界防務合作的正常化,有利於多邊主義事業以及中東地區的和平與安全。
「聯合國如期對伊朗解除武器禁運,表明兩點:第一,美國奉行單邊主義政策不得人心,不僅中俄和廣大發展中國家不支持,英法德等美國的歐洲盟國也反對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第二,美國奉行絕對安全、在海灣地區構築反對伊朗的軍事聯盟體系、實施對伊朗的全方位制裁和武器禁運,甚至鼓動以色列和海灣阿拉伯國家聯手對付伊朗,不僅未能緩和地區形勢,反而進一步造成局勢緊張。」孫德剛說。
地區局勢的緩和
美國仍然不依不饒。當地時間10月19日,美國又宣布制裁與伊朗航運有業務往來的幾家企業和數名人員。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還放言:「我們再次對有利害關系的對象發出警告:如果你與伊朗航運做生意,你就要冒受美國制裁的風險。」
這引發了抗議。俄羅斯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安斯基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美國再次採取了錯誤的做法,美國扮演的『世界警察』是一個不受歡迎的角色。我們正在並且將繼續與伊朗做生意,美國無權來告訴我們或者其他人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奉勸美國停止在這一毫無意義的努力中羞辱自己。」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也表示:「俄羅斯正與伊朗發展多方面的合作,軍事技術領域的合作將取決於當事方的需求,並相互准備進行這種合作。」他補充說,俄羅斯不懼怕美國的制裁,因為俄方已習慣了這種行為。
「聯合國解除對伊朗的武器禁運,對於俄羅斯和歐洲等軍火出口商來說,是利好消息。而美國則可能繼續採取『長臂管轄』手段,制裁與伊朗進行防務合作的外國公司。」不過,孫德剛認為,「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手段基本已經用完,9月美國對伊朗的常規武器制裁僅具有象徵意義。」
㈢ 美國7日重啟對伊制裁伊朗總統如何回應的
美國7日重啟對伊制裁 ,伊朗總統回應:美國將後悔。
8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俄亥俄州出席「讓美國再次偉大」集會
面對美國重啟對伊制裁,歐盟委員會當地時間6日發布聲明稱,歐盟將啟用「阻斷法令」(Blocking Statute),以保護在伊朗境內運營的歐盟企業免受美國制裁。歐洲企業仍將在歐盟保護下,繼續在伊朗境內從事合法生意。此前,法國、德國、英國外交部長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對美國制裁伊朗表示遺憾,同時歐洲會致力於與伊朗保持經濟往來,包括其石油和天然氣出口。
中國外交部也反復聲明,中國和伊朗在不違反各自國際義務的前提下保持著正常的交往與合作,這合情、合理、合法,無可非議。與此同時,中方一貫反對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中方的合法權益理應得到維護。這一立場是堅定的、明確的。
來源:網易新聞
㈣ 巴枚什麼時候禁運
巴枚禁運是在2019年5月8日開始實施的,當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對巴枚公司及其實體實施制裁,以阻止它在全球范圍內從事支沖搭付活動。制裁還包括禁止衫舉美國企業和公民與巴枚公司進行貿易,這意味著被制裁的實體將被禁止使用美國紙幣和美國金融服務,以及與美國或判碧有關的任何金融活動。
㈤ 關於伊朗出口問題
1.出口伊朗的貨物有什麼限制條款,制裁針對哪些領域:
這裡面的限制主要在進口和出口兩個環節,進口的話,伊朗政府會頒布一些禁止進口、禁止使用官方外匯等一級二級禁令,主要為了保護本國產業和本國的外匯,隨著外匯儲備的多少和境內的需求,這個清單會經常變更,我們作為出口方如果這個不是主要市場,不需要特別關注,只要客戶能辦的出進口許可證,付得出錢,就可以出。
關於出口限制,主要來自製裁方面的法律法規,中國對伊朗是沒有制裁的,但是遵從聯合國的一些決議,比如兩用物項、涉核的,就不要出了,一般民營企業也沒有這些東西出口;歐盟的也差不多這些,主要是美國的,這個名單就比較豐富了,主要涉及7大行業:
能源石化、汽車、貴金屬、碳素石墨/原材料或半成品金屬、礦產、煤炭、工業軟體。汽車行業有點特殊,美國的目的是打擊其汽車製造業,所以整車和用於售後維修的汽配是可以的。
貿易過程中涉及美國因素的,包括人、物料、企業組織、還有金融支付手段(美元),都不要參與了,這個涉及一級制裁。
還有就是已經上了美國的制裁黑名單的人、企業組織、船舶、船公司,就不要參與到貿易鏈條裡面了,這個涉及二級制裁。
美國雖然就制裁了這些,但是他還是美元體系的霸主,世界上絕大多數商業銀行做美元結算業務,如果這些銀行被查出來涉及伊朗業務,是會被處以巨額罰款的,所以這些銀行收錢,你要麼不讓他們知道,要麼就不要通過他們收。大數據時代,不讓他們知道這個已經越來越難了,不通過他們收,目前唯一的安全渠道就是昆侖銀行,我們一直在做。
2. 運輸方式哪個安全:
運輸方式不限,但是不要用美國制裁了的伊朗國航和他的船舶,還有伊朗航空,馬漢航空等,目前上黑名單的是這幾個,後面可能也會增加,所以要時不時跟蹤他們公布的信息。新添加的黑名單有3個月的隔離緩沖期。排除了這些因素,不管海運還是空運都是安全的,現在有大量的小艙東在走伊朗線,因為目標小,只要不觸犯美國的制裁法規,也不會上黑名單。
㈥ 重大進展!美國擬解除對伊朗制裁
自從2015年美國退出《伊核協議》開始,美伊關系就持續緊張,4月6日,美國與伊朗開始了 迄今為止最認真的和解談判,如果順利,談判將持續到周末。目前已傳出好消息,美國有意解除對伊朗的制裁。
據美國國務院7日舉行發布會稱,准備解除的制裁包括與伊核協議不符的相關內容,恢復伊核協議,不過沒有透露具體細節。
而且, 美國國務院表示,伊朗核談判困難重重,原因有很多, 包括美國和伊朗之間缺乏信任。
但這對於將近6年的美伊對立,無疑是一個重大進展。
當初美國拿伊朗下手的導火索是濃縮鈾。到了2021年, 伊朗宣布在福爾多核設施實施把濃縮鈾豐度提高至20%的相關措施,這已經遠遠高於伊核協議規定的3.67%。同時,伊朗原子能組織耗資約100億美元正在布希爾建造兩座新的核電站。
伊朗加速核項目帶來的緊張局勢有演變成公開沖突之勢。 這種局勢還引發了對海灣航運的襲擊,並加劇了葉門的戰爭,包括伊朗支持的叛亂分子對沙特石油設施的襲擊。
美伊初現和解苗頭,不僅緩和國際緊張局勢,進一步也會拉低油價。
不過,短期內不會對油價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周三表示,上周美國原油庫存降幅超過預期,汽油庫存大幅跳升,因煉廠開工率升至逾一年來最高。
截至4月2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減少350萬桶,至5.018億桶,而路透調查中分析師的預期為減少140萬桶。中西部地區庫存跌至2020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美國汽油庫存增加400萬桶,至2.305億桶,預估為減少22.1萬桶。隨著夏季駕車出行季節的臨近,人們預計汽油庫存將很快開始下降,但這種情況尚未發生。
煉廠原油日產量增加了10.3萬桶,產能利用率微升0.1個百分點至84%,為2020年3月以來最高。包括柴油和取暖油在內的餾分油庫存增加150萬桶,至1.441億桶,預估為增加48.6萬桶。
上周美國原油凈進口量下降14.1萬桶/日,原油產量下降20萬桶/日至1090萬桶/日。
瑞穗證券能源期貨主管Bob Yawger表示,「如果你不需要生產汽油,那麼你就不需要使用更多原油。」
美國商務部周三公布,美國2月貿易逆差躍升4.8%,至711億美元的創紀錄水平。經濟學家此前預計逆差為705億美元。商品貿易逆差也觸及紀錄最高水平。
穆迪分析的資深分析師Ryan Sweet表示,「今明兩年的貿易逆差可能依然很大,因為財政刺激計劃和可能在今年下半年通過的基礎設施一攬子計劃,隨著經濟繼續走強,這將使逆差繼續擴大。」
2月出口下降2.6%至1873億美元。商品出口下降3.5%,至1311億美元,可能是由於美國相當一部分地區遭遇了異常的寒冷天氣。資本財出口首當其沖,減少25億美元。消費品出口下滑, 汽車 、零部件和發動機出口也出現下滑。食品出口也減少。疫情仍然拖累服務出口,特別是 旅遊 。
2月進口下滑0.7%,至2583億美元。商品進口下降0.9%,至2,191億美元。這種下降可能反映出供應鏈限制,而不是國內需求疲軟。在民用飛機、醫療設備和電氣設備等方面的推動下,美國資本財進口創下了 歷史 新高。工業用品和材料進口達到2018年10月以來最高水平,受助於10億美元的原油進口。這導致美國2019年12月以來首次出現石油貿易逆差。
Tortoise投資組合經理Brian Kessens表示,「美國在疫情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進展,而在歐洲,疫苗接種困難和病例激增仍構成挑戰,」
Again Capital LLC合夥人John Kilff表示,「夏季駕駛高峰能否全面到來,這一點存在爭論,很難判斷,但人們傾向於認為鑒於疫苗接種開展情況,高峰季會到來的。」「如果說有一線希望,那麼從封鎖角度看,歐洲現在可能會變得更加積極進取,因此夏季前景的確顯得更樂觀。」
紐約Again Capital合夥人John Kilff表示:「全球都在擔心新冠病例再次增多,現在加拿大正面臨第三波疫情,市場繼續被疫情帶來的這些需求問題所困擾。」
此外,隨著伊朗和世界主要大國採取措施重啟一項凍結伊朗核武器發展的協議,全球原油供應可能會增加。各方同意成立工作組,討論恢復2015年伊朗核協議的可能性,這可能導致美國取消對伊朗能源行業的制裁。
總體來看,EIA成品油大幅增加,全球都在擔心新冠病例再次增多,現在加拿大正面臨第三波疫情,市場繼續被疫情帶來的這些需求問題所困擾,油價短線仍面臨一定的下行風險。要使石油市場復甦,全球需要在抗擊大流行方面取得進一步進展,減少感染病例數量並逐步取消封鎖和限制措施;預計北半球國家的疫苗接種將在今年夏季達到令人滿意的初步水平,使 社會 生活逐漸恢復正常,這意味著油價中線仍有震盪走高的機會。
Rystad Energy AS石油市場分析師Louise Dickson表示,石油需求料將在2021年下半年進一步回升,但這種預期是基於屆時有足夠多人接種疫苗,從而使情況恢復正常的假設,石油市場復甦也可能會失速,導致2021年需求比疫苗接種順利開展的情況少多達100萬桶/日。
此外,短線的話,隨著伊朗和世界主要大國採取措施重啟一項凍結伊朗核武器發展的協議,全球原油供應可能會增加。各方同意成立工作組,討論恢復2015年伊朗核協議的可能性,這可能導致美國取消對伊朗能源行業的制裁,也令原油多頭有所顧忌。
北京時間8:37,美原油期貨主力合約現報59.42美元/桶。
㈦ 聯合國拒絕美要求恢復制裁伊朗,美方有何表示
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凱麗·克拉夫特,聲稱安理會已經"迷失方向",並且已經"和極端分子站在一起"。同時,克拉夫特還不忘扯上中俄,稱中俄一定在因為這樣的結果而"狂歡"。
不過目前看來,盡管已經吃了兩次大虧,但美國制裁伊朗的野心仍未停止。克拉夫特也在采訪中表示,美國會繼續努力實現這一目標。
(7)伊朗貿易禁令什麼時候解除擴展閱讀
由於針對伊朗的武器禁令即將到期,美國反復要求聯合國延長這一禁令。8月14日,聯合國安理會對美國提出的決議草案進行了第一次表決。
但令美國沒想到的是,除了多明尼加以外,沒有國家支持美國的決議草案。中國和俄羅斯還投出了反對票。
此前唯美國"馬首是瞻"的歐盟各國也沒有支持美國,導致該決議並沒有通過。這對於美國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政治失敗。
吃了這樣一個大虧的美國並沒有死心,而是把目光轉向了"伊朗核協議"。根據該協議,美國等六國擁有"回退"權,可以要求安理會重新表決。
重新表決後,安理會如果不能在30日內裁定同意伊朗制裁措施繼續失效,那麼該制裁措施就將重新恢復效力。
但出人意料的是,聯合國安理會再次將美國孤立了起來,將美國的如意算盤砸了個粉碎:投票結果顯示,15個國家中有13個都認為由於早已退出伊朗核協議,美國完全沒有權利發起此次投票,其動用"回退"條款的舉動是違法的。
㈧ 伊朗40年來,首次獲准女性入體育場觀賽,為何有這樣的改變
伊朗自從1979年發生伊斯蘭革命後,取消了對婦女的一切特權,禁止婦女,參加公共活動,更不允許婦女,參加體育活動,觀看體育比賽。40年來,首次允許婦女進入體育場觀看足球比賽,40年禁令被解除,這對伊朗婦女來說是一件大事。
伊朗面臨國際體聯和足聯重重壓力,國內婦女日益高漲參加體育活動,觀看體育比賽的壓力,被迫解除禁令,有限度的允許婦女,進入體育場館,觀看體育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