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朗字體怎麼寫
伊朗第五屆國際字體海報競賽
㈡ 伊朗的英文怎麼拼寫
Iran
[i'rɑ:n]
n.伊朗
Iranian
[i'reinjən]
adj.伊朗的
n.伊朗人
㈢ 中國加油用伊朗文怎麼寫
希望你能理解
چین بیا
㈣ 那個伊朗人說什麼語言好學么
波斯語 波斯語已有超過2,500年的使用歷史,留下了可觀的文獻記錄。波斯文學舉世都予以很高的評價。因為詩人如:哈菲茲(�1�5�1�9�1�5�1�6)、魯米 (�1�9�1�2�1�9�1�4)、歐瑪爾�6�4海亞姆 (�1�7�1�9�1�9 �1�6�1�4�1�9�1�9)和坲多希 (�1�5�1�9�1�7�1�2�1�1�1�3)等留下許多佳作,伊朗詩韻和歌詞的優美,也獲得全世界的贊嘆。
㈤ 伊朗是哪個國家
伊朗指的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5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17。
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
伊朗的自然資源:
伊朗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蘊藏豐富。截至2019年底,已探明石油儲量1580億桶,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氣已探明儲量33.9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
其它礦物資源也十分豐富,可采量巨大。已探明礦山3800處,礦藏儲量270億噸;其中,鐵礦儲量47億噸;銅礦儲量30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
鋅礦儲量2.3億噸,居世界第一位;鉻礦儲量2000萬噸;金礦儲量150噸。此外,還有大量的錳、銻、鉛、硼、重晶石、大理石等礦產資源。已開采礦種56個,年礦產量1.5億噸,占總儲量的0.55%,佔全球礦產品總產量的1.2%。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伊朗
㈥ 伊朗是一個國家嗎,在哪個地方
伊朗是一個國家,位於亞洲西南部,北鄰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西與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東面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連,南面瀕臨海灣和阿曼灣。
㈦ 伊朗語的區別
兩個硬齶音序列
原始伊朗語被假定包含在硬齶音到齦後音范圍內的兩個塞音或塞擦音序列。[1]下表展示了這兩個序列的最共同的反映和起源(原始伊朗語被假定為伊朗語言包括阿維斯陀語和古波斯語的祖先)。
喉音
原始印歐語通常被假定為有三個或更多喉音,它們每個都可以出現在音節主音或非音節主音的位置上。在原始印度-伊朗語中,這些喉音被合並為一個音位 /*H/。Beekes 提示了這個 /*H/ 的某些實例在阿維斯陀語中倖存為未寫下來的聲門塞音。
重音
類似原始印歐語和吠陀梵語(還有阿維斯陀語,盡管未寫下來[5]),原始印度-伊朗語有音高重音,用在重音母音上的銳音符來指示。
後續語音改變
從原始伊朗語分離出印度-雅利安語的語音變更是濁噝擦音 *z 的消失。印度-雅利安語中清送氣音 ph, th, kh 起源的最普遍接受的說法是它們來自清塞音加上喉音,這是索緒爾在1891年最初提出來的[16]。例如梵語的 tíṣṭhati 來自原始印歐語的 steh₂-。同源於拉丁語的 stō, 古希臘語的 ἵστημι(hístēmi)。
分離出伊朗語的是 PIE 的濁送氣音的不送氣化。伊朗語的創新是產生了一個擦音系列 f, θ, x,在多數情況下它們演變自在輔音之前位置上的清塞音p, t, k,但它們還所有位置上對應於印度-雅利安語的清送氣塞音 ph, th, kh[17]。在新阿維斯陀語中,濁塞音在詞中位置上除了在鼻音和噝擦音之後以外大量擦音化為 β, δ, γ。
㈧ 伊朗是什麼語言
伊朗語是伊朗的官方語言、阿富汗的兩種官方語言之一,塔吉克的主要語言之一。中國的塔吉克族使用東部伊朗語的瓦罕和薩里庫爾方言,與此不同。伊朗約有4000萬人使用,阿富汗約500萬人使用。全世界操波斯語的人口約5000萬。波斯語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族。約公元前2000年操印度一伊朗原始母語的雅利安人西遷,經中亞分別進入伊朗和印度本土。其語言逐漸形成印度、伊朗兩大語族。
㈨ 伊朗,是哪個國家的
伊朗不屬於哪個國家,伊朗自身就是一個國家,全名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國家是由領土、人民(民族,居民)、政府三個要素組成的,國家也是政治地理學名詞。從廣義的角度,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府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從狹義的角度,國家是一定范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
(9)伊朗那個怎麼寫擴展閱讀:
伊斯蘭共和國 時間:公元1979年至今
1977年起,伊朗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1978年,各地遊行示威不斷升級,群眾抬著霍梅尼的畫像,高呼「打倒國王,建立伊斯蘭教國家」的口號。1978年8月,國王巴列維更換內閣,宣布對首都德黑蘭等12個大城市實行軍事管制,並出動大批軍警鎮壓反對者。
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由白色革命累積的不滿情緒至此達到了巔峰,最終引發了伊朗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的示威和罷工造成石油工業停產,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國性的動亂。
1979年1月16日,國王禮薩·巴列維被迫出國「長期度假」,委任沙普爾·巴赫蒂亞爾組織內閣。2月1日,霍梅尼結束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蘭,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