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拉克薩德爾為什麼要反伊朗

伊拉克薩德爾為什麼要反伊朗

發布時間:2023-05-13 08:29:38

① 美國駐伊拉克使館遭沖擊,為何他們要嚴厲指責伊朗

因為美國覺得伊拉克的民眾反抗是由伊朗促成的,所以才大使館遭到沖擊之後才會這樣口不擇言,嚴厲指責伊朗,即使沒有實際的證據證明是伊朗做的,而且我覺得美國這樣做其實是為未來的一些行動找借口,這樣一來,美國對伊朗發動襲擊就有明確的理由和目的了。

不管背後有沒有伊朗的推動,我覺得美國這樣的損失實在是活該,不值得同情,因為美國給世人的印象實在太差了,只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去損害別人的利益,作為一個大國,更是不會伸出援手去幫助貧窮落後的國家,美國只會害怕自己的地位會下降,但是我覺得想要真正地做好一個大國,因為學會恩威並重,做一個和平,有原則有底線的大國。

② 伊朗和伊拉克為什麼發生戰爭

伊朗-伊拉克戰爭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宗教糾紛(伊斯蘭教分什葉派和遜尼派),二是領土糾紛,三是由宗教糾紛和領土爭端引起的民族矛盾,其中還夾雜著雙方領導人個人的決策

1980年9月16日,薩達姆與幕僚們針對伊朗與伊拉克的邊境問題舉行了一次高層會議。會議上,他們決定一周後將向伊朗全面開戰。

而就在此前一周,為試探伊朗的反應,薩達姆的軍隊佔領了伊朗邊境的兩個小村莊。伊朗當局的沉默態度使薩達姆大吃一驚,也更堅定了其出兵伊朗的決心。因為,伊朗的「無反應」正是霍梅尼虛弱的表現。薩達姆相信,霍梅尼政權對前國王軍隊的「大清洗」正嚴重侵蝕伊朗軍隊的戰鬥力,而霍梅尼本人也正在喪失對伊朗軍隊的動員能力。只要在這「腐朽的門上」踹上一腳,伊朗必將崩潰,這正是復興阿拉伯的良機。

1981年,薩達姆和伊拉克軍隊領導人視察兩伊戰爭前線的伊拉克防空設施。

而此時的伊朗也沒有做好准備。伊朗情報機構1980年的報告中這樣記載著,「伊朗當前沒有能力去進攻伊拉克,亦沒有能力抵禦伊拉克的大規模入侵。」盡管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區的大規模軍事集結引起了伊朗方面的注意,但是伊朗仍不相信伊拉克會在這個時候發動戰爭。

霍梅尼相當樂觀。伊斯蘭革命在伊朗的成功鼓舞了他,並給了他繼續「革命」的勇氣。最為重要的是,伊朗軍隊經過巴列維國王全盤美式的訓練,僅從數字上也看是海灣地區最強的軍事力量。薩達姆之流不值一懼。對於薩達姆方面,兩伊戰爭其實在1980年9月4日就已經開始了,因為伊朗先動手炮擊了兩伊邊境中部地區的村莊。

然而,歷史終將銘記1980年9月22日這一天。因為這一天,薩達姆軍隊從南、北、中,三個方向發動了對伊朗全方位的軍事行動。

許多學者,特別是西方學者,將兩伊戰爭歸咎於伊斯蘭革命後,霍梅尼輸出革命的願望,或是薩達姆的個人野心,亦或是中東宗派分歧的使然,亦或是中東地緣政治的必然。

細究極恐,這場展現在世人面前長達八年的戰爭,實是在為西方的殖民歷史善後。西方殖民者所留下的遺毒,至今仍在中東發酵。

③ 伊朗和伊拉克為什麼發生戰爭伊拉克是怎樣組建的共和國衛隊

兩伊戰爭,又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千米,長約100公千米的阿拉伯河是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期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另外,宗教也是兩伊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兩國雖然同屬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長期以來,兩伊存在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伊朗和伊拉克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系一直緊張,小的邊界沖突不斷。1971年初,雙方發生邊境沖突。1975年,在阿爾及利亞總統布邁丁的斡旋下,伊朗和伊拉克簽訂了《國界和睦鄰條約》(即《阿爾及爾協定》),規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線為界,伊朗同意將克爾曼沙赫省的約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伊拉克。兩國矛盾有所緩和,但未真正解決。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諾。[1] 1978年,伊朗發生內亂,伊拉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執政,伊朗政府強調要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革命」,公開號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進行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兩伊關系急劇惡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稱要廢除邊界協定,雙方邊境沖突逐步升級。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伊朗)美斷交的時機,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薩達姆·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海珊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隨著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邊界武裝沖突的加劇,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至此兩伊戰爭就全面爆發了。自從戰爭爆發後,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的密切關注。 編輯本段發展歷史共和國衛隊成立於伊拉克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執政後的1968年,其主要任務是保衛總統及高級領導人的安全。兩伊戰爭前,這支部隊僅有1個師的編制,下轄3個旅。1986年初發展為7個旅,兩年後改編成6個師28個旅。衛隊的主要裝備有500多輛T-72坦克、BMP裝甲戰車、法制自行榴彈炮和GHN-45牽引式榴彈炮,以及蘇制地對空導彈、高射炮和武裝直升機等。 衛隊的成員大多來自薩達姆總統的家鄉提克里特,屬於伊斯蘭教遜尼派,絕大多數是復興社會黨黨員,年齡都在30歲以下。衛隊司令是薩達姆的次子庫賽。 這支部隊在兩伊戰爭中經常赴前線執行緊急使命,並在保衛巴士拉等重大戰役中屢建戰功。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後,伊軍遭到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狂轟濫炸,元氣大傷,衛隊也遭受重大損失。海灣戰爭後,伊拉克遭受長期的制裁和武器禁運,軍隊裝備無法更新,但衛隊的裝備與其他部隊相比尚屬精良,目前仍是保衛薩達姆等高級領導人及巴格達安全的主要力量。 編輯本段部隊構成共和國衛隊是伊拉克軍隊中最精銳的王牌部隊,總兵力約14萬人。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編制裝甲師2個,即漢謨拉比裝甲師和麥地那裝甲師;機械化步兵師5個,即塔瓦卡爾那師、尼布查德尼扎爾師、阿德南師、巴格達師和總統警衛師;另編制1個補給師。共和國衛隊的司令官先由伊拉克三軍總參謀長尼扎爾·哈茲拉吉擔任。這支部隊駐防在以底格里斯河的總統府為中心的巴格達城內。後由薩達姆的兒子擔任共和國衛隊的司令官。 在共和國特別衛隊內部,根據職能不同可分成安全部隊、機動防護部隊、特種部隊和快速反應部隊四大部分。根據在保衛薩達姆時離薩達姆的距離的遠近又可以分成一線、二線和三線防衛部隊。一線部隊由薩達姆最信任的人組成,他們的保衛任務由薩達姆阿拉伯突擊隊(伊拉克的准軍事部隊)的首領穆薩希姆·薩阿卜·阿·海珊少將負責。在通常情況下,建築物外圍的安全防護工作由共和國特別衛隊負責。特別安全局負責內部保衛工作。但也有少量極受信任的共和國特別衛隊人員被允許進入總統府邸內部或薩達姆出行時擔任貼身保鏢,這些人都是從共和國特別衛隊第1旅第1營中挑選出來的。 該衛隊的官兵大部分來自薩達姆總統的老家提克里特縣,全部都是遜尼派教徒和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的黨員,許多骨幹成員是薩達姆總統的親信或親戚。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官兵的待遇比正規軍高,他們享有特殊獎金和政府補貼的住房。 編輯本段部隊瓦解美國在二次開戰前,大量地賄賂、收買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所有重要將領,包括巴格達的衛戍司令。使得早已人心渙散的伊拉克號稱30萬人的軍隊,瞬間土崩瓦解。因此美軍可以說是兵不血刃的佔領了伊拉克。並且共和國衛隊的戰鬥力本來就有吹噓的成分,伊拉克經歷了8年的兩伊戰爭,又經歷了第一次海灣戰爭的打擊,實力已經遠不如前,根本沒有所謂的30萬精銳部隊,美國實際上只用了一個營的先頭部隊就控制了巴格達。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可供參考。這種說法認為:在美國靠近首都巴格達以後,薩達姆宣布解散共和國衛隊,採用「化整為零」的打算,把部隊分散到平民間,這樣以來一可以保證部隊的戰鬥力,二可以與美國長期做斗爭方便東山在起。因此美國在進入巴格達以後並沒有遇到什麼抵抗活動,但是在布希宣布伊拉克戰爭結束後,不斷遭到散落的共和國衛隊的攻擊。但是這種說法不被大多數人採納。

④ 伊朗和伊拉克矛盾由來已久,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為何會爆發

第2次世界大戰之後,當今世界一共發生過兩場持續數年之久的高烈度戰爭,這兩場戰爭分別是發生在東南亞的越南戰爭和發生在中東地區的兩伊戰爭。而且十分有趣的是,這兩場戰爭的直接參與者,伊拉克和越南都先後以“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自稱。

兩伊戰爭

在這種情況和心態之下,最終愈演愈烈的兩伊邊境沖突演變成兩國之間的全面戰爭。1980年9月17日,隨著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宣布廢除兩國邊界劃分的《阿爾及爾協議》,收回阿拉伯和全部主權,同時,命令對伊朗軍事目標發動威懾性打擊,揮師進入伊朗領土,兩國之間的持續8年之久的戰爭全面爆發。

⑤ 薩德爾簡介

薩德爾
開放分類: 政治、風雲人物

伊拉克什葉派反美派別領導人薩德爾是伊拉克戰爭結束後伊政壇迅速崛起的政治人物。他出生在什葉派穆斯林家庭,現年30歲。薩德爾的父親曾是什葉派一位宗教領袖,具有很高的政治聲望。由於公開反對薩達姆政權,老薩德爾與兩個兒子在1999年被薩達姆殺害,薩德爾是這位領袖唯一倖存的兒子。

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盡管薩德爾非常痛恨薩達姆,但他更強烈地反對美英聯軍的佔領。他說:「我們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把佔領者趕出伊拉克。」薩德爾憑借父親的影響力和他本人的感召力,迅速凝聚了數百萬的支持者,並於2003年7月組建了一支3000多人的私人武裝「邁赫迪軍」,與美英聯軍對抗。由於堅持反美立場,薩德爾被排斥在美國主導組建的伊拉克臨時管理委員會之外。

為了喚醒更多的伊拉克人反抗美英佔領,薩德爾還創辦自己的報紙。由於他公開譴責美對伊的佔領,並全力支持被美視為「恐怖組織」的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以及黎巴嫩真主黨,美國開始對其採用強硬手段。今年3月31日,聯軍佔領當局以煽動暴力傾向為由,宣布暫時關閉薩德爾的報紙。此後,美軍還以涉嫌謀殺為由逮捕了他的一名高級助手。

聯軍的舉措引起薩德爾支持者的極大憤怒。4月4日,薩德爾支持者組織了全國范圍的遊行示威,其武裝人員還強佔了伊境內多處警察局和政府機構,並與聯軍部隊發生沖突,導致眾多人員傷亡。美國指責薩德爾是流血沖突的「策劃實施」者,並於5日宣布「邁赫迪軍」為非法組織。此後,美軍多次表示要「殺死或逮捕」薩德爾,並解除「邁赫迪軍」的武裝。

薩德爾和「邁赫迪軍」對美軍的威脅毫不理會,繼續在納西里耶、阿馬拉以及宗教城市納傑夫、庫法和卡爾巴拉等城市與聯軍交火,雙方的流血沖突導致數百人死亡。至5月底,薩德爾和美軍才達成停火。

伊臨時政府成立後也曾要求薩德爾解散其武裝,臨時政府總理阿拉維曾強調,任何拒絕繳械的武裝組織都將被視為「非法」,並將受到「嚴厲懲罰」。7月初,薩德爾發表聲明說,新組建的伊臨時政府為「非法」政府,並表示將繼續抵抗「壓迫和佔領」。

8月初,由於駐伊美軍包圍薩德爾住宅並與「邁赫迪軍」交火,雙方沖突再次爆發。美軍將薩德爾及「邁赫迪軍」包圍在納傑夫,並對納傑夫狂轟濫炸。13日凌晨,薩德爾在美軍採取的軍事行動中受傷,但他仍要求「專制的」伊臨時政府下台,並表示他與他的支持者將繼續在納傑夫戰斗,「要麼犧牲,要麼取得勝利。」

而2004年的年中,薩德爾卷土重來,佔領了什葉派宗教聖地阿里清真寺,並與前來請教的美軍展開戰斗,最後在遭受了巨大損失後,經過多輪的談判才同意和解。

後來,薩德爾領導的派別滲入伊拉克政府,但是在2007年4月19日,薩德爾命令其6名部長級官員全部退出伊拉克臨時政府,以逼迫美軍制定出撤軍時間表。

⑥ 美駐伊拉克領事館附近遭導彈襲擊,為何是現在,又為何是伊朗

他們之間引發沖突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因為由於抗疫新總理候選人的提名,所以薩德爾的支持者 就在伊拉克的多個省份開展了這種示威的活動,然後就遭受到了火箭彈的襲擊。

⑦ 風雲一時的伊拉克反美勢力現在怎麼無聲無息了

並不是悄無聲息了,而是美軍已經不想管伊拉克這片地方了。兩次海灣戰爭,第一次是正義的防止入侵行為。而第二次美軍美其名曰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把伊拉克打完了,薩達姆處死了,就找到一管洗衣粉。薩達姆的確是獨裁者,但是一個獨裁者死後,出現了無數個獨裁者。在美軍接管伊拉克之後,希望建立一個類似於美國一樣的民主國家。但是這其中有個問題,硬體軟體不配套啊。

由於美軍大部分撤出了伊拉克,對外干涉的重點也從伊拉克變成了阿富汗、伊朗這些地區。且作戰人員基本上由美軍變成了僱傭軍。所以反美武裝並不是銷聲匿跡,而是沒有人關注了。僱傭軍說白了就是公司雇員,公司雇員因公殉職,沒有人會大肆報道。

⑧ 伊拉克和伊朗為什麼發生「兩伊戰爭」

戰爭的起因是由於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兩伊戰爭
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 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的領土糾紛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加上兩國長期存在著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系一直緊張,小的邊界沖突不斷。1978年伊朗發生內亂,伊拉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執政,煽動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推翻薩達姆政權。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伊朗)美斷交的時機,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閱讀全文

與伊拉克薩德爾為什麼要反伊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產香料哪裡最多 瀏覽:497
伊朗國旗代表什麼 瀏覽:244
義大利為什麼有三個名字 瀏覽:894
印度衛星比中國早多少年 瀏覽:244
中國哪個考察站離南極點最近 瀏覽:596
義大利六和弦怎麼調 瀏覽:621
印尼titan多少歲 瀏覽:893
阿根廷比英國落後多少 瀏覽:553
從柳州到越南芽庄要多少時間 瀏覽:364
中國現在特區有哪些 瀏覽:489
伊朗背靠什麼海域 瀏覽:979
義大利與法國哪個國家強 瀏覽:393
在越南三十萬能買什麼車 瀏覽:470
印度口語有哪些 瀏覽:339
伊朗的將軍是怎麼被美國打死的 瀏覽:273
印度手機流量多少錢 瀏覽:819
中國元素手錶怎麼樣 瀏覽:149
伊朗為什麼稱為沙特王儲 瀏覽:346
印尼哪裡海馬多 瀏覽:610
我們中國有哪些民間小調 瀏覽: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