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摩洛哥和伊朗有什麼恩怨

摩洛哥和伊朗有什麼恩怨

發布時間:2023-05-13 10:38:22

① 摩洛哥隊和伊朗隊有哪些歷史對戰

摩洛哥隊和伊朗隊在歷史上僅交戰過1場,在一場友誼賽中互交白卷以0比0的比分戰平。

伊朗:

世界盃參賽次數:4

世界盃最好成績:進入世界盃32強

參賽時間:1978、1998、2006、2014

FIFA排名:32

2017年6月12日,伊朗以亞洲區12強賽A組第一,獲得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的參賽資格。

摩洛哥:

世界盃參賽次數:4

世界盃最好成績:1986年進入十六強

參賽時間:1970、1986、1994、1998

FIFA排名:40

2017年11月11日,摩洛哥國家男子足球隊以非洲區最終階段C組第一,獲得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的參賽資格。

(1)摩洛哥和伊朗有什麼恩怨擴展閱讀:

伊朗隊成立於1920年,1948年加入國際足聯,是伊朗的國際大賽足球代表隊,由伊朗足球協會管理。伊朗是亞洲的頂級強隊之一,他們的主場是於1970年代興建的阿薩迪體育場,容量超過10萬個。伊朗隊的球衣贊助商是adidas。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葡萄牙、西班牙、摩洛哥、伊朗同處B組,伊朗最終積4分位列小組第三無緣出線。

摩洛哥隊(阿拉伯語:منتخب المغرب لكرة القدم‎),別號「亞特拉斯雄獅」(Lions de l'Atlas),是非洲國家摩洛哥男子足球國家代表隊,由摩洛哥皇家足球協會負責管轄。

2018年世界盃B組首輪,摩洛哥0比1負於伊朗。第二輪小組賽,摩洛哥0:1不敵葡萄牙後,兩戰積0分的摩洛哥成為俄羅斯世界盃第一支出局的球隊。小組賽末輪摩洛哥2-2戰平西班牙。

② 小國「摩洛哥」差點讓「一戰」提前9年爆發,這到底發生了什麼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一戰之前的世界,那我覺得沒有比“一觸即發”更為貼切的詞彙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世界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巨大災難,在一戰之中,法國德國英國俄國等國家,投入了上千萬人在戰場上浴血拚殺,不過這場戰爭的爆發卻似乎很“偶然”,薩拉熱窩事件中奧地利皇儲被一個塞爾維亞熱血青年刺殺,然後整個世界陷入戰火。聽上去,很玄幻。

不過實際是,這場世界大戰其實早在9年之前就可以爆發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9年之前世界陷入空前危機的原因,是一個北非小國——摩洛哥。

上圖_ 德皇威廉二世 夫婦

1906年1月14日,在西班牙的阿耳黑西拉斯,英美法俄德意奧匈等國參加的國際會議召開,這會議只有一個主題——解決摩洛哥危機。

當時德國論打仗肯定是不怕法國的,但是這個時候它猛然間發現,英美俄意都支持法國,只要奧匈支持自己,外交上過於孤立。

所以德國不得不暫時退讓一步。但是這次摩洛哥危機背後折射出的是世界局勢的一觸即發,世界大戰已經成了定局,只要有稍微改變平衡的風吹草動就足以打破表面的和平。

文:三清妙音

③ 摩洛哥如何敗給伊朗的

6月15日,俄羅斯世界盃B組首場較量在聖彼得堡舉行,替補登場的摩洛哥球員布哈杜茲在補時階段送上烏龍大禮,「幫助」第五次征戰世界盃的伊朗隊以1:0取得球隊世界盃歷史上第二場勝利。

伊朗與摩洛哥在預選賽階段發揮出色,均以不敗戰績挺進俄羅斯。這是摩洛哥隊自1998年之後首次參加世界盃,而伊朗隊首次在世界盃中取勝是在20年前,對手是美國隊。由於同組對手還有實力強大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因此本場比賽極為關鍵。

伊朗隊將在20日的比賽中迎戰西班牙,摩洛哥也將於同一天與葡萄牙交鋒。

④ 二戰後,中東地區矛盾復雜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大中東」解讀

是非恩怨話中東百年

--------------------------------------------------------------------------------

楊鴻璽

光明觀察刊發時間: 2005-7-23 http://guancha.gmw.cn

盡管2005年1月以來,巴以局勢出現轉機,但仍需謹慎觀察,尤其是2005年7月以來,在以色列緊鑼密鼓推進實施「單邊行動計劃」前夕,巴以局勢重新緊仔宴張。伊拉克政治重建繼續推進,但伊拉克的安全局勢惡劣。在美國的高壓政策下,伊朗和敘利亞一度走上與美劍拔弩張的前台,目前關系發展依然有變數。中東諸熱點仍將長期存在並繼續影響本地區和世界局勢。

一、充滿不安定因素的大中東地區

(一)、伊朗核問題時緩時急,目前趨於緊張。美伊關系在柯林頓時期並不似現在這樣緊張,雙方在2000年的關系已經明顯改善。但2001年布希上台以來,美伊關系嚴重倒退。2004年底,伊朗在關鍵時刻的讓步為其贏得了喘息之機,伊朗核問題未被提交聯合國安理會。但問題並未解決,而是在繼續發展。2005年1月以來,美總統布希和國務卿賴斯相繼發出強硬表示,不排除對伊朗動武。圍繞伊朗核問題,美國、歐盟和伊朗2005年上半年進行了激烈討價還價,美伊立場針鋒相對,伊朗保守派總統即將上台,預計在對美政策上會有強硬一面。伊朗核問題前景不樂觀,美最終對伊採取一定程度(如「外科手術式」打擊)行動的可能性依然不能排除。

(二)、伊拉克大局還算穩定,然而安全局勢異常嚴峻。1980年至1988年,歷經八年的兩伊戰爭後,伊於1990年8月悍然入侵科威特,之後,多國部隊進駐海灣,海灣戰爭於1991年2月爆發。戰爭結束後,國際社會對伊實行嚴厲制裁,美、英戰機持續幾年空襲伊。2000年8月以來俄、法、德以及廣大阿拉伯國家則一度做出種種努力,力圖早日促使美英解除對伊制裁。但2003年3月,美打擊伊、推翻薩達姆政權以來,伊局勢被徹底改寫。2005年7月初,美軍死亡超過1700多人,伊方更是死亡數以萬計。2005年1月底的伊大選以來,各政治派別在組建過渡政府中暴露出許多分歧,美雖基本控制伊局勢,但伊未來仍然有變數。特別是嚴重的自殺性爆炸,使伊拉克平民飽受荼毒。

(三)、阿以矛盾曠日持久,巴以爭端久拖不決。從本世紀初猶太人不斷返回巴勒斯坦開始,阿拉伯人與猶太人之間就頻生糾紛。二戰結束尤其是1948年5月以建國以來,阿以矛盾愈演愈烈,導致後來三十多年內發生五次戰爭。1991年馬德里中東和會召開至今,中東和談一度取得重要進展,但和平進程一波三折,飽受沖擊,巴以和談進入21世紀後實際處於停滯和倒退狀態,近期才有好轉,但各個實質問題沒有解決。特別是進入2005年7月,巴以雙方立場沒有實質改變,巴激進組織活動頻繁,以色列的打擊立場重新強硬。敘以、黎以談判依然僵持不前,三條談判軌道不同程度受挫。特別是自2005年2月前總理哈里里遇害後,黎巴嫩局勢動盪不定,直接沖擊到了與敘利亞之間的戰略同盟關系,敘全面從黎巴嫩撤軍。局勢演變和發展繼續影響美國對兩國的政策以及中東和平進程。

(四)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活動繼續發展。一度影響較大的極端主義組織有阿爾及利亞的伊斯蘭拯救陣線、埃及的伊斯蘭集團、阿富汗的塔利班。個別的宗教極端主義組織曾經不惜濫殺無辜,截至20世紀末期,阿爾及利亞已有6萬多人遭到極端分子殺害,一些外國人也遭綁架或遇害念叢銀;埃及一度遭極端分子殺害的本國居民有3000多人,外國遊客數百人。所幸經過本國政府的嚴厲打擊,一些國家的宗教極端組織活動有所收斂。巴勒斯坦的「哈馬斯」、「傑哈德」以及黎巴嫩的真主黨等屬於激進政治組織,帶有一定反抗佔領的性質,與完全意義上的極端組織存在差異。

(五)、領土爭端、水資源糾紛錯綜復雜。伊朗與伊鄭消拉克、伊拉克與科威特、沙特與葉門、沙特與卡達、埃及與蘇丹、葉門與厄利垂亞、敘利亞與以色列、黎巴嫩與以色列等眾多國家之間存在領土糾紛並都曾發生過不同規模的武裝沖突。少數領土爭端已基本解決,部分懸而未決但有所緩和,部分仍處於僵持狀態。尼羅河流域、兩河(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及約旦河流域的有關國家也因為水資源分配問題而頻生糾葛。

二、世界為何不間斷注視大中東地區

(一)、該地區的宗教糾紛錯綜復雜。中東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等三大宗教的發源地。猶太教與伊斯蘭教、伊斯蘭教與基督教之間存有矛盾。伊斯蘭教內部如遜尼派、什葉派、蘇菲派等六派之間也矛盾重重。在伊拉克,薩達姆統治以遜尼派為基礎,其被推翻後什葉派獲得參政和平等權利,兩者今後的爭端還將繼續發展。多數阿拉伯國家的穆斯林是遜尼派。什葉派穆斯林以伊朗和沙特等海灣國家的信徒為主,所以1979年以來海灣和其它阿拉伯國家對伊朗的教義輸出抱有警惕態度。伊斯蘭教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的矛盾是導致發生兩伊戰爭的重要因素之一;極端的原教旨主義組織與伊斯蘭溫和派別之間的矛盾常常導致國內政局動盪。黎巴嫩的教派沖突一度相對典型,黎是阿拉伯國家中唯一的由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兩大類居民組成的國家,全國只有1.04萬平方公裡面積、300多萬人口,最多時卻曾有分屬於兩大宗教派別的100多個黨派團體、30多支民兵武裝和數十家電台。

(二)、中東地理位置重要,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稱。中東地區是亞歐非三洲的接合部,且正好位於東半球大陸的中心。中東周圍環繞著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裏海和波斯灣等國際海域,這些海域大大便利了中東與世界各地的聯系。溝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蘇伊士運河、曼德海峽和霍爾木茲海峽等,是重要的國際航道,也是扼守這些航道的重要門戶。中東地區這種適中、臨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東方和西方、歐洲經西亞到北非的聯系紐帶和十字路口,從而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三)、中東地區石油資源極為豐富,有「世界油庫」和「石油海洋」之稱。中東石油有眾多優點——全球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1萬億桶,其中62.1%蘊藏在中東尤其是波斯灣,迄今已探明石油儲量居世界前五位的國家沙特、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和伊朗等全部集中在波斯灣地區;石油開發條件優越,油層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距海近,運輸方便,油井自噴率和單井產量高;中東地區石油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2/5,出口量約佔世界總出口量的2/3。20世紀90年代,美國、日本和西歐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率分別為12-14%、80%和60%。據國際能源組織預測,從1998年到2005年,中東石油供應量佔世界石油總供應量的份額將由24%上升至34%,到2010年這一比例將達44%,2020年達55%。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後的2004年,國際油價大幅上揚,沖破每桶50美元大關,2005年更是突破60美元大關。

(四)、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超級大國等介入導致中東亂象叢生。殖民主義者在其殖民統治區採取「分而治之」等政策,給該地區留下嚴重隱患,這在領土爭端、阿以沖突和民族矛盾方面表現尤為明顯。伊朗與伊拉克、伊朗與阿聯酋、沙特與卡達、卡達與巴林、埃及與蘇丹、摩洛哥與西班牙等國家之間的領土爭端莫不與殖民統治有關。巴勒斯坦人與猶太人、塞普勒斯島上希臘與土耳其兩族之間以及庫爾德族與其他民族之間的矛盾也是由前殖民者一手製造的。 超級大國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冷戰期間,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該地區明爭暗鬥。二戰後該地區發生五次中東戰爭都與超級大國爭奪和幕後操縱密切相關。冷戰後,美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在中東地區為所欲為,長期制裁伊朗、利比亞、蘇丹,轟炸並最終出兵伊拉克,對海灣國家軟硬兼施,同時偏袒以色列,拉攏土耳其和其他盟國。目前美又在極力推行「大中東民主計劃」,聲稱要在中東推進「民主自由」、根除恐怖土壤,引發地區國家的暗中抵制,致使地區局勢充滿著不穩定因素。

(五)、各國政體復雜多樣,現代政治制度發育並不完整,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二戰前,多數中東國家的政體是君主專制和君主立憲制。戰後,許多原來的君主制國家轉而實行資產階級共和制,但不少國家的共和政體仍帶有比較濃厚的傳統歷史色彩、宗教色彩並實行事實上的總統終身制。政治體制比較完善的代議制民主國家如以色列和土耳其。其它政體還有君主立憲制(如約旦、科威特、卡達和巴林)、君主專制制及酋長制(如阿聯酋)等。從總體上看,該地區的政治制度發育相對不成熟,容易引發局勢動盪。另外,不少國家腐敗嚴重,經濟發展失衡,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嚴重。越來越多的人把原教旨主義視為擺脫困境、實現「社會公正」的希望和出路,原教旨勢力趁機迎合群眾的不滿心態,煽動宗教狂熱,不斷採取暴力恐怖活動,導致國內政局不穩。

(六)、該地區較普遍存在水資源糾紛,一些學者稱呼「水戰爭」。中東地區幅員遼闊,但嚴重缺水,水資源只佔世界總量的0.4%。該地區有三個主要水系:兩河水系、尼羅河水系和約旦河水系。伴隨該地區水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資源紛爭必將進一步加劇。兩河均發源於土耳其東部山地,流經土耳其、伊朗、敘利亞和伊拉克四國,四國關系一直微妙。非洲的尼羅河流經9個國家,埃及和欲與其共享該河水資源的上游國家之間矛盾叢生,其中與衣索比亞和蘇丹之間的矛盾一度比較突出。約旦河的水量雖然只有尼羅河的1%,但它是巴勒斯坦地區唯一的水源,也是阿以沖突的焦點之一,巴勒斯坦、黎巴嫩、約旦同以色列圍繞該河水源利用問題進行過殊死斗爭和艱苦談判。敘以談判最為棘手的問題也包括太巴列湖水資源爭執。

三、「大中東」時局將向哪個方向發展?

(一)、中東諸多問題的關鍵是阿以矛盾問題(即中東問題),而該問題短期內難以徹底解決。中東問題包括巴勒斯坦問題、以色列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爭端兩個內容,核心是巴勒斯坦問題。盡管中東和平進程已經從1991年以來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其中最棘手最關鍵的問題如耶路撒冷最終地位問題、難民問題、邊界問題、猶太人定居點問題以及水資源問題等遠未解決。加上2000年9月以來持續4年多的嚴重沖突,可以預見,盡管目前巴以初步實現停火,但巴以和談短期內難以取得實質進展。美國政府的政策、以色列政府的不穩定性、巴方內部的協調程度等諸多問題,都將是影響和談的重要因素。2005年7月巴以局勢重新不穩定再次說明了這一點。從歷史經驗看,即使達成一些協議,協議實施起來依舊障礙重重。

(二)、美、俄、英、法、德、日、印等世界一超多強將繼續在該地區展開爭奪。盡管世界其餘大國努力展現影響,但美影響難以被取代。布希執政幾年來,一改柯林頓時期「西促和談,東遏兩伊」的穩中求變政策,轉而採取推進「反恐」和推進「民主自由」並行的「先破後立」戰略。布希新任期將從改造價值觀和重塑地緣政治入手全面推進大中東戰略。美將在穩定伊拉克局勢及促進巴以和談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單邊和多邊、外交與軍事等多種手段,清除反美政權,推廣西方價值,實現其對大中東地區的全面主導。由於美在戰略上居於優勢地位,其「大中東民主計劃」將會取得一定進展,但該計劃的「目標」過於龐大,且受到多方阻滯,預計在較長時間內難以取得整體性收效。

(三)、宗教問題固有的復雜性和長期性使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以解決。宗教文化具有相對較頑強的穩定性和長期性,中東地區多數矛盾歷史久遠,有些熱點不但不會減弱,還可能愈演愈烈。幾年內催生「民主、自由」並實現徹底的宗教融合並不現實,甚至是遙不可及的緣木求魚式設計。涉及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熱點問題在未來很長時期內會持續影響地區局勢,特別是美國不合時宜、沒有理由地拋出所謂「文明沖突論」並在一定程度上付諸實施,將導致美國與該地區國家的文明對立和軍事對抗長期持續。在大國尤其是美國中東政策帶來的持續高壓和沖擊下,中東地區將面臨巨大轉型,而轉型期內將充滿動盪和變數,持續影響世界局勢。

楊鴻璽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

⑤ 伊朗和摩洛哥最新誰贏了

伊朗和摩洛哥,伊朗贏了:伊朗1比0戰勝摩洛哥。

北京時間2018年6月15日23點整,俄羅斯世界盃B組的第一場小組賽正式開打,對陣雙方為摩洛哥和伊朗,最終摩洛哥在補時階段送給伊朗一粒烏龍球,於是伊朗在場面落後的情況下,1比0戰勝摩洛哥,獲得了小組出線的主動權。

這場勝利對於伊朗來說非常關鍵,因為B組的另外兩支球隊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所以只有在第一場比賽中取勝,才有力爭小組出線的機會。但是對於摩洛哥來說,他們的世界盃之旅或許已經提前結束了,面對西班牙和葡萄牙他們取勝的機會幾乎不大。

摩洛哥首發:12號卡約維-穆尼爾、16號努爾丁-阿姆拉巴特(21號索菲揚-阿姆拉巴特)、5號貝納蒂亞、6號塞斯、2號阿什拉夫、8號艾哈邁迪、7號齊耶赫、10號貝爾漢達、14號布蘇法、18號阿明-阿里(4號曼努埃爾-達科斯塔)、9號卡比(20號鮑哈杜茲)

伊朗首發:1號貝蘭萬德、3號哈伊薩菲、8號普拉利甘吉、4號切什米、23號雷扎揚、9號易卜拉希米(19號侯賽尼)、11號阿米里、7號舒賈埃(17號塔雷米)、10號安薩里法德、18號賈漢巴赫什(14號古多斯)、20號阿茲蒙

⑥ 以色列和伊朗為什麼會互相敵視

如果論起來,一本書也寫不完,簡單說兩句吧:
1、以色列在中東軍力非常強大,基本上可以說是無敵的。
2、以色列經濟問題很嚴重(以下只是以色列經濟問題一個方面:還有其他很多因素,例如傳統猶太人不工作、黑白猶太人對立等)。

自1975年起,以色列高科技生產率增長66%。但是以色列經濟問題跟美國經濟是一樣的,創新和高科技企業發展,無法吸納就業,雖然經濟(即GDP指數)很好,但是獲得富裕的是極少數人,絕大多數智力一般的人群陷入絕對貧困!不過美國獲益的是矽谷和華爾街;以色列獲益的是那些創新高科技企業老闆而已!?(其實以色列人均GDP只有3萬多美元,發達國家算是很低的了 )

所以,經合組織(共35個國家)僅三個國家的收入差距大於以色列。在過去25年中,以色列有24年的生活成本高於經合組織平均水平。如果對以色列生活成本沒有直觀認識,給個數據:以色列公交車起步10元(以下均為人民幣);打車8公里150元;明信片15元一張;牛肉60元一斤;雞肉34一斤;普通三明治一個42元;礦泉水17元;老乾媽一瓶34元......
3、所以必然的選擇就是用軍事手段轉 嫁國 內的經濟 矛 盾!
中東大部分是美國和沙特盟友,以色列沒法與他們對立;
埃及(老穆)是能為了以色列的安全,能封鎖西奈半島的人,以色列不可能與埃及對立;
其他約旦、葉門、摩洛哥、卡達等,要麼太遠、要麼太小,要麼有美軍基地,也不足為慮。
只剩下一個伊朗,與美國不和;所伊朗自然被以色列豎成敵人!
地緣上——伊朗距離以色列隔著若干個國家,
民族上——伊朗是波斯人,跟阿拉伯人有世仇;
宗教上——伊朗是什葉派,阿拉伯絕大多數國家都是遜尼派。
但是由於以色列在中東必須有一個敵人——所以這個與阿拉伯世界迥然不同的國家,被以色列逼成了敵對國家。

⑦ 摩洛哥和伊朗斷交,是因為雙方領土問題出現分歧了嗎

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的爭議從何而來?

我們需要把時間轉到1973年5月,為了徹底結束歐洲在西非洲的殖民統治,西非洲大國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茅利塔尼亞相繼介入西班牙殖民地西撒哈拉的獨立運動。

並成功逼迫西班牙於1975年11月14日簽署了《馬德里協議》,根據協議內容西班牙放棄對西撒哈拉,但西撒哈拉人並沒有得到跟同時期大多數殖民地一樣的建立獨立主權國家的機會。

因為西班牙在放棄的同時承認摩洛哥、茅利塔尼亞對西撒哈拉的所有權。但由於這個“分治協議”並沒有得到西撒哈拉人的普遍同意,所以上述兩國對西撒哈拉的統治並不愉快,西撒哈拉人的反抗此起披伏。

1976年2月7日西撒哈拉人還搭建起了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決定跟摩洛哥、茅利塔尼亞死磕到底,1979年茅利塔尼亞由於自身陷入政治危機,率先扛不住,退出了對西撒哈拉的爭奪。

但它的退出並沒有緩解任何局面,摩洛哥當即出兵將原茅利塔尼亞控制區控制,隨即西撒哈拉形成摩洛哥控制四分之三對峙僅擁土四分之一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

對於二者的長期對峙現象,聯合國曾多次將雙方拉在一起談判,但雙方態度都很堅決,摩洛哥認為西撒哈拉就該是它的,而西撒哈拉人民想獨立自主。

在如此“南轅北轍”的堅持之下雙方幾乎完全談不攏,因而至今雙方都還在互相對峙著,且摩洛哥方面還越來越強勢。前文可見為表明自己的態度堅決,當摩洛哥認為伊朗支援了“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時,當即果斷表態“斷交”,毫不畏懼伊朗地區大國的身份。

⑧ 大仙霍梅尼推翻巴列維王朝後,伊朗末代國王最終的結局如何

我個人覺得伊朗的這位末代國王結局是相當的悲慘。感覺之後的日子就像螻蟻一般不足以引起人們的重視。卑微而小心翼翼我覺得可以很好的形容他。

巴列維最後在巴拿馬呆了一百天,不過對於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來說,這一百天真的相當的煎熬。

在他人生的最後,也就是1980年,他去了開羅,因為他曾經有恩與薩達特夫婦,所以,他人生的最後,終於可以好好的離去。知恩圖報的薩達特頂著相當大的壓力接受了他,一直到他去世。

其實巴列維確實做錯了,所以他的境遇並不值得同情,美國什麼樣子就不說了,他如果早知道也不會落這個下場。只能說薩達特在幫助他之後,過了一段時間也被刺殺了。巴列維的死,對伊朗來說是好事。所以,我並不怎麼同情巴列維。只能感嘆,成王敗寇。

⑨ 美·國和伊·朗為什麼關系不好,什麼時候開始的

美國與伊朗的關系,實際上就是西方文明與宗教專制的斗爭,從1979年伊朗發生所謂的「伊斯蘭革命」起,到現在,越演越烈。

伊斯蘭革命
25年前的這個時候,伊朗2500年的君主制壽終正寢,建立世界上唯一的政教合一國家,贏得了伊斯蘭革命勝利的穆斯林們最終選擇並在伊朗歷史上開創了一個國家政權、法製法律以及社會生活三方面徹底伊斯蘭化的共和國時代。
由親美到反美
伊朗是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地理上北鄰俄羅斯,南扼波斯灣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東連南亞次大陸,西接阿拉伯世界,並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儲量122億噸,佔世界第五位)。從19世紀起,伊朗就淪為英、俄兩大帝國角逐的場所。而在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時期,伊朗被納入美國的勢力范圍。
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波斯灣產油國財富陡增。巴列維王朝第二代君主冀望用石油美元買一個高速發展的工業化國家。然而,隨著經濟的膨脹,伊朗社會各種潛在矛盾空前激化,經濟高速發展尚未走完十年的路程,伊朗就爆發了規模空前的倒巴列維群眾運動。
1979年1月26日,巴列維被迫出走。首都德黑蘭萬人空巷,男女老少一齊湧上街頭載歌載舞,馬路上行駛的汽車打開大燈,不斷鳴笛以示慶祝。街道、廣場上大大小小的巴列維父子的塑像和畫像,幾小時內就被群眾推倒砸碎和焚燒。這次規模空前的社會動盪後來被稱為「伊斯蘭革命」。
這場「伊斯蘭革命」運動結束了巴列維家族對伊朗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新政權希望藉助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意識形態改造伊朗:神權統治,均衡貧富,扶持弱勢群體,禁止西方文化,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原教旨推行社會伊斯蘭化,美國和以色列被列為伊朗的頭號敵人。
「伊斯蘭革命」帶來的另一方面的壓力與影響是,大批舊政權的高級軍政官員遭到囚禁或處決,王室財產被沒收,富人們紛紛出逃,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紅燈區、賭場被一掃而光。伊斯蘭教清規戒律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昔日一向時尚的德黑蘭婦女蒙上了黑紗和長袍,街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但是當人們走過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橋旁,卻不能不想起美國。
體制的改變,再加上與美國的勢不兩立,伊朗一時間幾乎成為國際社會的棄兒。25年來,曾經石油滾滾,夢想做世界第五大強國的伊朗,經濟發展速度驟然下降,甚至有人推算,它足足倒退了有三十年。
埃及、沙特、約旦、摩洛哥、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等阿拉伯國家,先後與伊朗斷絕了外交關系。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第二年就與鄰國伊拉克開戰,打了一場耗時8年的戰爭。這場戰爭耗盡了伊朗的國力,它的國際處境也十分孤立。
世界在變,伊朗也在變。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全球化浪潮席捲世界,伊朗作為位居要沖的產油大國已經不可能置身世外了。古老的伊朗庫姆神學院用上了計算機和互聯網,占伊朗人口15%的新生代成長起來,強烈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改變現狀。在這一背景下,溫和、開明的宗教人士哈塔米在1997年的總統選舉中以壓倒優勢當選,支持哈塔米總統的改革派議員又占據了多數席位。伊朗國內的政治氣氛逐漸寬松。
伊朗與許多阿拉伯國家恢復了正常的關系。20世紀80年代,伊朗曾對創作《撒旦詩篇》的英國作家拉什迪發出追殺令。為此,歐盟凍結與伊朗關系達10年之久,20世紀90年代末期,這一關系終於解凍。
1997年12月,伊朗作為東道主成功舉辦了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會上哈塔米總統提出了「文明對話」的倡議,主張世界上各種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和包容。
25年前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建立的是一個神權高於一切,十分意識形態化和政治化的一元化社會。25年後,伊朗不得不在革命與發展、大炮與黃油、一元化與多元化、「輸出革命」與「文明對話」之間做出抉擇。

⑩ 伊朗為什麼反美

主要是伊朗和美國有非常深的矛盾,從當時的伊朗巴列維王朝時期,美國就非常支持伊朗巴列維王朝。後來由於推翻了巴列維王朝,而且還發生了美國大使館人質事件造成了伊朗和美國之間非常大的矛盾。而且伊朗和以色列之間也有很大的矛盾,而以色列是美國的盟友,所以種種原因,使得伊朗非常的反對美國。

更重要的是雙方的價值觀沖突。因為伊朗是一個非常保守派的國家,而美國是一個非常世俗化的國家,所以他們兩個國家在理念上有著很大的沖突,由於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力量,介入越來越強大使得伊朗在這個區域感到了危機感。比如敘利亞戰爭中就經常活躍著美國和伊朗兩個國家的影子。

閱讀全文

與摩洛哥和伊朗有什麼恩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產香料哪裡最多 瀏覽:497
伊朗國旗代表什麼 瀏覽:244
義大利為什麼有三個名字 瀏覽:894
印度衛星比中國早多少年 瀏覽:244
中國哪個考察站離南極點最近 瀏覽:596
義大利六和弦怎麼調 瀏覽:621
印尼titan多少歲 瀏覽:893
阿根廷比英國落後多少 瀏覽:553
從柳州到越南芽庄要多少時間 瀏覽:364
中國現在特區有哪些 瀏覽:489
伊朗背靠什麼海域 瀏覽:979
義大利與法國哪個國家強 瀏覽:393
在越南三十萬能買什麼車 瀏覽:470
印度口語有哪些 瀏覽:339
伊朗的將軍是怎麼被美國打死的 瀏覽:273
印度手機流量多少錢 瀏覽:819
中國元素手錶怎麼樣 瀏覽:149
伊朗為什麼稱為沙特王儲 瀏覽:346
印尼哪裡海馬多 瀏覽:610
我們中國有哪些民間小調 瀏覽: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