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加奇薩蘭是屬於哪個省

伊朗加奇薩蘭是屬於哪個省

發布時間:2023-05-14 06:38:30

A. 世界石油之最都有哪些啊

主要有以下:
世界最深的油井,是亮手位於俄羅斯科拉半島的科拉3井。該井1970年開鑽,1992年7月完鑽,井深12260米。
世界日產量最高的油井,是墨西哥黃金巷油區的阿澤爾4號井。該井自噴日產原油3.714萬噸。
世界最大的油田,是沙烏地阿拉伯的加瓦爾油田。該油田1948年發現,總面積2300平方千米,差帶石油可采儲量112億噸,平均年產量2億噸。敬慶嫌
世界探井和生產井最多的國家是美國。美國現有探井和生產井達280萬口,其中生產井60萬口。
世界穩產期最長的特高產油井,是伊朗加奇薩蘭油田35號井。該井1961年投產,日產油1.66萬噸,目前日產油1.11萬噸。
世界海拔最高的百萬噸級油田,是我國青海油田,平均海拔2900米~3000米。
世界最大的氣田,是俄羅斯烏連戈伊氣田。該氣田探明天然氣儲量達8.9萬億立方米,年產量3110億立方米。
世界最深的氣藏,是美國阿納達科盆地的志留系氣藏,深達8309米~8322米。
世界最大的重油帶,是委內瑞拉的奧里諾科重油帶,地質儲量460億噸,佔世界重油儲量的56.7%。
世界最大的海上油田,是沙烏地阿拉伯的薩法尼亞油田,可采儲量達43.6億噸。

B. 伊朗石油工業概況是什麼

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至2009年,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1376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10%,居於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31.7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6%,僅次於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伊朗石油日產能力可達421萬桶,石油收入佔全部外匯收入的90%,伊朗成為歐佩克成員國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國。

主要油氣富集區為扎格羅斯山前褶皺帶和波斯灣盆地,主要油氣田有阿瓦士、馬倫、加奇薩蘭、阿加賈里、比比哈基麥和帕里斯。

伊朗60%的天然氣為非伴生氣,且大多未開發,特大天然氣田為南帕爾斯氣田,儲量7.92萬億~14.15萬億立方米,北帕爾斯氣田(North Pars)儲量7萬億立方米。

近年來伊朗油氣勘探不斷獲得新發現。1999年Moc公司在Zagros鑽探的Changuleh-2井獲得日產油5000~6000桶,此外該公司在該盆地鑽探的Nir Kabir-l井獲得日產油4000~5000桶;2001年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在上阿拉伯盆地大陸架鑽探的Tunb-2井獲得日產油5000桶;2002年伊朗Pars 011 & Gas公司在海域盆地Qata:Arch鑽探的SPO-1井獲得日產油3500桶;2004年中國石化的勝利油田分公司在伊朗Qom盆地鑽探的Aran-1井獲得日產油4000桶的新油田,這也是該公司進入伊朗石油市場獲得的第一個新發現。2005年5月伊朗宣布在胡齊斯坦(Khuzestan)發現大型Ramin油田,工業儲量為8.55億桶。2006年伊朗獲得一個重大的天然氣發現,為世界近年來重大的天然氣發現之一,獲得天然氣儲量1萬億立方米,測試獲得日產天然氣87.73萬立方米。

伊朗是中東地區最早發現石油的國家,1908年由英國的英波石油公司首次在伊朗發現石油。1950年伊朗石油儲量達17.81億噸,石油產量達3226萬噸。1951年伊朗宣布石油實行國有化,成立國家石油公司,由於美、英、法、荷等國公司組成的「國際財團」的扼殺和封鎖,1952年伊朗石油產量下降到136萬噸,伊朗政府被迫與國際財團簽訂協議,授權國際財團在西南部25萬平方千米協議區內勘探25年,國際財團加緊勘探,1955年伊朗石油產量恢復到1643萬噸。20世紀60年代開展了海上鑽探,70年代勘探開發有較大進展,1974年石油產量達歷史最高,為3.01億噸。1978年爆發的伊斯蘭革命以及之後的兩伊戰爭,使伊朗的石油工業遭受重創,石油產量大幅下跌,1980年石油產量僅為6575萬噸。1988年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朗實施了戰後重建,恢復和擴大石油生產,1990年石油產量為1.628億噸,2000年石油產量為1.894億噸,2006年的石油產量為2.098億噸。

伊朗60%的石油產量來自老油田,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目前正致力於使這些成熟大油田的產量持續增加,目前正在馬倫和卡蘭季油田實施增加採收率技術。目前伊朗石油日生產能力為380萬桶,2010年增加到500萬桶,2015年可達800萬桶。歐佩克給伊朗的生產配額為411萬桶/日。目前伊朗正在生產的大油氣田為40個,其中27個位於陸上,13個位於海上。主要油氣田見表33-1。

圖33-21980—2006年伊朗石油產量和消費量

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收入約占伊朗出口收入的全部。2005年石油日出口量為250萬桶,主要出口到亞太地區的日本、中國、韓國和中國台灣,占伊朗出口量的47%,其次為歐洲的義大利、法國、荷蘭和土耳其。2006年伊朗石油出口收入為469億美元,為歐佩克第二大石油出口國。

C. 伊朗的簡介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位於亞洲西部,北接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土庫曼,瀕臨裏海,西與土耳其、伊拉克接壤,東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南隔波斯灣、阿曼灣與阿拉伯半島諸國相望。面積1 6 4 .8 萬平方千米。海岸線長1 8 3 0 千米。

伊朗是個古國。我國古代史書上稱其為「安息」國。公元前6 世紀稱波斯,是個大帝國。7 世紀後,異族先後入浸。1 8 世紀前期,納第爾汗領導伊朗人民推翻了異族統治。1 9 世紀後期起,英國、俄國和美國不斷侵入。1 9 2 5 年,建立起巴列維王朝。1 9 7 9 年成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1 9 7 1 年8 月1 6 日同我國建交。

居民

波斯人約佔6 6 %,還有阿寒拜疆人、庫爾德人、俾路支人、巴赫蒂亞爾人、盧爾人、阿拉伯人、加什蓋伊人、土庫曼人、亞美尼亞人、亞述人等。西北部人口較密,大部分地區每平方千米1 0 —5 0 人,信伊斯蘭教,什葉派佔大多數。波斯語為官方語言。

自然環境

伊朗是一個高原和山地相間的國家,大部分位於伊朗高原上,海拔一般在9 0 0 —1 5 0 0 米之間。中央部分大部為較平坦的高原,佔全部領土的 1 /2 。高原上多小型內陸盆地。北部有厄爾布爾士山脈,海拔2 4 0 0 —3 0 0 0 千米,主峰達馬萬德山海拔5 6 7 1 米,是一座死火山,為伊朗最高峰。裏海沿岸狹窄的平原上,覆蓋著肥沃的沖積土。西北部是亞美尼亞高原的一部分,多山間盆地,有全國最大的烏爾米耶湖。西南部和南部為許多平行的山嶺,把伊朗內地與海隔開。東部地區是乾燥的盆地,形成許多沙漠,沙漠和荒地佔全國面積的1 /3 ,著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東南部在伊朗境內。伊朗東部和內地屬大陸性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寒暑變化劇烈,夏熱,冬冷多風,內地形成大片的草原、沙漠和鹽沼。西部山地區受地中海式氣候影響,年平均降水量達5 0 0 毫米以上,東部沙漠地區減少到1 0 0 毫米左右,沿裏海一帶年平均降水量達1 0 0 0 毫米以上,炎熱潮濕,可生長亞熱帶植物。

自然資源

伊朗擁有十分豐富的石油資源,現已探明的儲量達9 5 0 億桶。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以西南部胡齊斯坦省的卡倫河流域最豐富。主要油田有加奇薩蘭、馬倫、阿加賈里、比比—哈基梅等。此外還有大量天然氣、煤以及銅、鐵、鋁、鉻、石棉、磷酸鹽、石墨、硫磺等。在亞塞拜然和呼羅珊省還發現有鈾礦。

經濟概況

伊朗農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4 5 %。主要農產品有小麥、大麥、稻子、棉花、甜菜等。畜牧業相當重要。地毯織造業很普遍。石油是經濟的命脈。年產原油1 億多噸,居世界前列;年產天然氣約 5 0 0 —6 0 0 億立方米。西南部是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產區。在各工業部門中,紡織工業居第二位,其它還有建築材料、鋼鐵、汽車裝配、機械製造、制葯、采礦等。主要外貿對象是德國、日本、義大利、土耳其、法國等。石油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外還出口棉花、地毯、干鮮果品、皮張、礦石、天然氣等。進口以機器、鐵和鐵製品、化工產品、葯品、電機、汽車、糖、茶、棉布等為主。

卡倫河是境內唯一的通航河流。輸油管把石油從產區輸往各出口港及提煉中心。

重要城市

德黑蘭:首都。1 1 世紀建立的古城。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鐵路樞紐。有紡織、石油提煉、汽車裝配、制葯、水泥等工業。

阿巴丹:著名的石油城。有規模很大的煉油廠和設備完善的石油化工廠。波斯灣上的哈爾克島,是伊朗原油的輸出中心和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輸出港之一。

阿瓦士:位於石油蘊藏豐富的胡齊斯坦省。伊朗縱貫鐵路上的要站之一。為石油提煉中心和轉運站。大不里士:人口約6 0 萬。8 世紀起曾長期為伊朗首都。農畜產品重要貿易中心。以織毯、製革等手工業著名。地震較頻繁。

伊斯法罕:伊朗古都,古代「絲綢之路」的南路要站。全國最大紡織工業中心,金屬製品亦著名。

馬什哈德:是伊朗橫貫鐵路的東部終點。向為印度、阿富汗同德黑蘭間的商隊貿易中心。是黃麻、絲、茶和麵粉等商品的重要集散地。為什葉派伊斯蘭教聖地。

其它

重要節日:國慶日2 月1 1 日。春節(新年)3 月2 1 日。

與我國建交日:1 9 7 1 年8 月1 6 日。

貨幣:伊朗里亞爾。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3 小時3 0 分;比北京時間晚4 小時3 0 分。

國花:玫瑰。

國名釋義:古波斯語意為「光明」。

D. 中東石油最集中產區

中東石油主要產區:
沙特的薩發尼亞哪橘拍、伯里、阿卜凱克;科威李羨特伍慎的布爾甘;
伊拉克的基爾庫克、魯邁拉;伊朗的馬龍、加奇薩蘭等

E. 世界上開采時間最長的油田是哪一座持續增產時間最長的是哪一座

世界上最早的油井是古波斯首都蘇薩附近的悄鎮阿爾利卡地區的油井,2500多年前,開始採油。
世界上穩產期最長卜絕的特高產油井是伊朗加奇薩蘭油田35號井型運姿。1961年投產時用兩根直徑152mm出油管線,日產1.66萬噸,1974年用兩根直徑203mm管線出油,日產1.9萬噸。
我只找到了油井
到下面看看

F. 伊朗石油分布在哪裡

伊朗油氣產區主要分布在扎格羅斯山脈和波斯灣盆地。

其產油大省胡澤斯坦桐旁賣,包攬全國75%的石油儲量。目前大小油氣田共計147座,其中油田102座、氣田45座。其中,Ahvaz(阿瓦士)、Gach Saran(加奇薩蘭)、Marun(馬啟逗倫)、Aghajari(阿加賈里)、Karanj(卡蘭季)和局逗Bibi Hakimeh(比比哈吉麥)六大油田占據全國產量的三分之二,有18個油田的儲量超過1.4億噸左右。  

G. 裂縫性背斜油氣藏

( 一) 裂縫性背斜圈閉的形成機理

在緻密、性脆的非滲透性岩層中,由於構造作用或其他改造作用,裂縫可以特別發育,從而導致出現孔隙和滲透性變好的局部地區。在背斜構造控制下,裂縫性儲集層被非滲透岩層和高油氣勢面聯合封閉而形成的閉合低油氣勢區,稱之為裂縫性背斜圈閉。其主要的儲集空間是裂縫和孔洞,主要的滲透通道是裂縫,裂縫在圈閉中起著十分重要的雙重作用。

裂縫性背斜圈閉和背斜圈閉是有區別的,其主要區別在於裂縫性背斜圈閉的儲集層不是呈層狀展布,而是僅在裂縫發育帶形成呈帶狀分布的不甚規則的裂縫儲集體。

裂縫性儲集層的成因是多種多樣的,此處僅指在背斜構造控制下的構造裂縫,而其他條件下形成的裂縫性儲集層,大多是岩性圈閉,不屬於本類圈閉。

( 二) 裂縫性背斜油氣藏的特點

油氣在裂縫性背斜圈閉中聚集工業規模石油和天然氣後,而成為裂縫性背斜油氣藏。該類油氣藏中油氣的分布總體上受背斜構造控制,但以裂縫發育帶最為富集; 油氣產量、油氣柱高度以及油氣層壓力分布極不均勻。

( 三) 裂縫性背斜油氣藏的主要類型

裂縫性背斜油氣藏在世界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儲量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按其儲集層的岩石類型及重要性,可分為碳酸鹽岩和其他沉積岩裂縫性油氣藏兩大類,其中以碳酸鹽岩裂縫性油氣藏最為重要。

碳酸鹽岩中的裂縫性油氣藏分布廣泛,但以構造變動較強烈的山前帶,或其他褶皺背斜帶最為重要。最典型的是波斯灣盆地的扎格羅斯山前帶。在該帶已發現的 50 多個油氣田中,有20 多個是裂縫性背斜油氣藏,儲量在10 億噸以上的特大油氣田就有6 個 ( 加奇薩蘭、馬倫、阿瓦茲 - 阿斯馬里、阿加賈里 - 比比、哈基麥赫和帕扎南) 。此外,伊拉克的阿因扎列大油田亦屬裂縫性背斜油氣田,基爾庫克特大油田雖屬礁型油氣田,但裂縫亦很發育。現以伊朗的加奇薩蘭油田為例簡介如下 ( 圖 4 -17) 。

圖 4 -17 伊朗的加奇薩蘭油田平面及剖面圖

該油田位於扎格羅斯山前帶的第二構造帶上,褶皺強度中等到較強,上下構造不一致,地表為中中新統法爾斯組組成的向斜,地下為阿斯瑪里灰岩組成的頂部平緩、兩翼較陡(達50°)的簡單背斜。軸向北西,長70km,寬9km,閉合面積為600多km2,閉合高度為3000m左右。它有三套產油層,自上而下依次為:阿斯瑪里石灰岩(下中新統-漸新統)、薩爾維克石灰岩(中白堊統)、卡米石灰岩(上侏羅統),裂縫把它們溝通,形成具有統一壓力系統的巨厚塊狀儲集體,油氣柱高達2100m。阿斯瑪里石灰岩之上為巨厚的上法爾斯膏鹽層所封閉。

主要產油層阿斯瑪里石灰岩的孔隙率均一,但以低孔隙率為主。據某井統計,孔隙率大於9%~13%的,僅占儲集層厚度的13.8%;孔隙度為5%~9%的,占儲集層厚度的14.8%;孔隙率低於5%的卻佔71.4%。岩樣的滲透率一般小於(10~20)×10-3μm2;最高的僅40×10-3μm2,但裂縫發育帶滲透性極好,油田西北端24、35及45號井的最高日產量達萬噸以上,整個高產區平均單井日產量達8000t以上。但在某些井(如6號井)全部鑽開阿斯瑪里灰岩的日產量也只有600t。

圖4-18 四川石油溝-東溪氣田平面及剖面圖(據四川石油管理局,1959)

我國四川盆地東、南部氣區中亦發現了相當數量的碳酸鹽岩裂縫性氣藏(四川盆地地震勘探),其基本特徵都具有相似性,但產氣能力和氣柱高度均遠不及扎格羅斯山前帶。圖4-18為川東南石油溝-東溪氣田構造圖及剖面圖。

該氣田的生產層主要是三疊系嘉陵江組的石灰岩和白雲岩,其上部為硬石膏層作為蓋層。據岩心分析,其平均孔隙度僅2%,滲透率小於1mD;但試井結果,滲透率達幾十到幾萬毫達西,平均值高達3000mD以上。因此,這種良好的滲透性顯然是由於次生裂縫發育造成的。

其他沉積岩中的裂縫性油氣藏,在美國的聖馬利亞盆地、米德蘭盆地和我國的柴達木盆地及陝甘寧盆地等均有發現。其中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馬利亞盆地上中新統蒙特雷組中的裂縫性背斜油氣藏最為著名和典型(圖4-19)。

該區蒙特雷組由三部分組成: 上部為板狀硅質頁岩,中部為裂縫性燧石層,下部為石灰質頁岩。中部岩層為主要儲集層,其孔隙度僅 6% ,但裂縫發育且分布均勻,滲透率極高,60% 的產量來自該層。該層石油聚集與孔隙性砂岩相近,主要受背斜控制 ( 如卡斯馬里亞、奧克特、西貓兒峽、隆克波等) ,部分受燧石層上傾尖滅帶所控制 ( 如聖馬利亞河谷、東貓兒峽、加脫山、扎沙河等) ,而不是僅僅局限於背斜軸部或裂縫發育帶。但與孔隙型儲集層相比,仍有顯著差別,主要表現為各井日產量差別較大,高者可達千餘桶,低者不足百桶。

H. 石油七姐妹的形成發展

石油「七姐妹」即七大石油公司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七姐妹」初步形成(19世紀70年代—20世紀20年代)
185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泰特斯維爾的石油溪旁誕生了美國也是世界的近代石油工業。1870年出現了洛克菲勒的標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mpany),不到20年,標准石油公司成為美國第一家行業壟斷性的石油托拉斯——標准石油托拉斯,也是世界第一個石油「巨頭」。19世紀80-90年代,美國的石油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70%~80%,而標准石油托拉斯控制著美國30%的石油產量、80%以上的原油管道運輸以及85%以上的友塵石油煉制和油品的生產、出口。它在美國本土各州建立了地區性子公司。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當初就是標准托拉斯(公司)在新澤西州、紐約州、加利福尼亞州的子公困山司。
標准石油公司的壟斷,引起了政界、媒體界的不滿,從19世紀90年代起,標准石油公司不斷受到訴訟。1911年,在羅斯福總統的主持下,美國最高法院裁決標准石油公司解體為各自獨立經營的34家地區性、專業性子公司。
分離出來的新澤西標准石油公司繼承了標准石油公司一半的資產,仍然是美國第一大石油公司。它的下游(煉制和銷售)業務很強,而上游(勘探和開發)業務很弱。20世紀20-30年代,它先後兼並了卡特石油公司和漢伯爾(Humble)石油公司,把它們變為自己的上遊子公司,掌握了得克薩斯州等地相當數量的石油資產。與此同時,在北邊它持有加拿大第一大石油公司——帝國石油60%的股權;在南邊它進入墨西哥和委內瑞拉,在1932年購買了印第安納標准石油公司(阿莫科)在墨西哥和委內瑞拉的大量石油資產。這樣,到30年代後期,新澤西標准石油公司不僅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煉制商、第一大油品銷售商(營銷網路遍及西歐、東南亞、北美),而且成為第一大原油生產商,確立了它在「七姐妹」中的老大地位。
紐約標准石油公司本來是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開拓海外市場的專業子公司,它的燈用煤油很早就進入了中國市場,品牌叫「美孚」。它的最大優勢在下游,早就在歐洲、亞洲建立了銷售網路體系。紐約標准石油公司從「標准大家庭」獨立出來後,不久便與真空石油公司合並,成為一家「有下無上」的石油公司。20世紀20年代,它收購了當時美國一家名為馬格諾利亞的勘探公司,形成了上下游一體化的石油公司。
同是標准石油公司中分離出來的加利福尼亞標准石油公司,原本是「標准家族」在加州的地區性的是上下游一體化的公司。它的優勢在上游,1919年它已成為美國最大的上游公司之一,石油產量佔到全美產量的26%。
另外兩家美國石油巨頭「出生」於得克薩斯州南部的紡錘頂(Spindletop)油田。1901年,這里的高產井噴湧出的強大油流,促使上百家石油公司一下子涌現出來,其中只有屬於得州本地資本並且得到政界支持的得克薩斯公司(即後來的德士古)和梅隆家族的海灣石油公司,頂住了標准石油公司的壓力成長起來,依託得州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大量油氣發現,成為有實力向海外發展的兩家美國石油公司。
殼牌集團在印尼(當時是荷屬殖民地東印度群島)起家。其母公司有兩家:一家是皇家荷蘭石油公司,1886年在印尼蘇門答臘島上找到並開發印尼第一個油田,建立起印尼第一座煉油廠、第一條輸油管線和第一座碼頭。另一家母公司是英國的殼牌運輸貿易公司,靠運輸、銷售俄國巴庫石油起家,1896年在婆羅洲找到一個油田,建了一座煉油廠,並在遠東有龐大的石油運銷體系。1907年,這兩家公司合並,組成皇家荷蘭—殼牌集團。20世紀20年代初,它兼並了墨西哥之鷹石油公司,成為當時世界第二大產油國墨西哥的第一大石油公司;它在委內瑞拉取得大量石油好尺禪租借地,20年代在馬拉開波湖以東發現了大油田,成為委內瑞拉(30年代成為世界第二大產油國)第一大石油公司;與此同時,它進入羅馬尼亞(當時歐洲第一大產油國)、美國(當時美國原油產量佔世界產量一半以上),最終成為最國際化的上下游一體化的跨國石油巨頭。
英國石油公司發跡於伊朗。它是在中東找油的第一家石油公司。由於中東石油的戰略地位,英國政府在其中投資,並控股40%。它隨著中東(尤其是伊朗)石油工業的發展而壯大。
到20世紀20年代,這七家大石油公司在世界各地互相競爭,20年代中期發生了大規模的價格戰,對各方都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七姐妹」的「聯姻」與卡特爾的形成(20世紀20年代末—50年代初)
在這個階段,「七姐妹」在世界各主要產油國(尤其是中東)互相「聯姻」,結成了廣泛的、多層次的關系網,結成了共存共榮的利益共同體——壟斷資本主義石油市場的卡特爾。
這個卡特爾的「奠基式」是1928年由殼牌領導人發起的阿克納卡里會談。在這次會談中,殼牌、BP、新澤西三家石油公司達成了瓜分世界石油市場的「阿克納卡里協定」,並且就世界市場的原油價格商定了一個「法則」——以美國得克薩斯海灣出口原油的價格加運費為基準。這是一個有利於七大石油公司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中東找油的規則,它在任何時候都將保證成本高的美國原油生產商有利可圖,並使拉美、中東各公司由於其原油生產成本低而獲利更多。隨後,「七姐妹」的其他四家都參加了「阿克納卡里協定」。
同在1928年,在美國政府「門戶開放」政策的推動下,英國政府被迫「開放」美索不達米亞的石油資源,改組土耳其石油公司為伊拉克石油公司,由新澤西與美孚(最初還有海灣等公司)組成的近東開發公司、法國石油公司、BP和殼牌各持有23.75%的權益,其餘5%權益留給土耳其石油公司的創始人古爾本基安。這是英美石油公司首次在一個產油國家聯手投資,共享資源。競爭者在這里成了合夥人。根據它們的秘密協定(「紅線協定」),在原土耳其奧斯曼帝國范圍內,各公司不得獨自開發其石油資源。後來,伊拉克石油公司取得了在卡達、阿聯酋(主要是阿布扎比酋長國)的獨家經營權,從而使這五家石油公司共享卡達、阿聯酋的石油資源。
1932年,加利福尼亞標准石油公司在巴林找到了油,並且獲得了沙烏地阿拉伯的一片租借地。它把得克薩斯公司拉進來,雙方各持股50%,組成合資公司——美國阿拉伯公司(簡稱阿美石油公司,Aramco)。1948年,經過一番勾心鬥角的爭斗,美國另兩個巨頭——新澤西標准和美孚公司撕毀了「紅線協定」,加入對沙烏地阿拉伯的開發。控制了沙烏地阿拉伯石油資源的阿美石油公司成為上述四家公司共有的子公司。
1934年,美國海灣石油公司與英波石油公司聯手,取得覆蓋科威特全境的石油租借地,組成對半合營的科威特石油公司(KOC)。
1954年,美英政府策動軍事政變,推翻了主張國有化的伊朗摩薩台政府,取代英國石油公司在伊朗「一統天下」的是美歐石油公司集團——伊朗石油參股者財團。英國石油公司保留40%股權和作業者的地位,殼牌獲14%的股權,五大美國公司——新澤西標准、加利福尼亞標准、德士古、美孚及海灣各得7%的股權,另外9家美國小公司共享5%的股權。伊朗保留了「國家所有」的空殼。
除在上述中東地區互相「聯姻」之外,1933年,殼牌與新澤西標准石油公司達成協議,按50∶50比例合資,組成殼牌—埃索(Shell-Esso)公司,在歐洲開展上游活動。1938年,加利福尼亞標准石油公司同德士古把蘇伊士運河以東地區的石油資產合並,組成加德士(Caltex)公司。新澤西標准石油公司與美孚聯手,把在印尼的資產合並,組成Stanvac公司。為了共同開發奈及利亞資源,殼牌與BP組成Shell-BP公司。在拉美的委內瑞拉,海灣石油公司把它的子公司梅因格蘭德公司的一半股權讓給了主要對手新澤西標准和殼牌公司。
這樣,到20世紀50年代,這七大石油公司就已經編織起了盤根錯節的關系網,結成了「聯姻」式、共為母公司的親緣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榮皆榮、一損皆損、共存共榮的利益共同體,一個實實在在的卡特爾。 「七姐妹」快速發展(20世紀50—70年代)
20世紀50-70年代,是「七姐妹」快速發展的時期,它們迅速壯大成為實實在在的「巨頭」。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七姐妹」在中東發現了幾個大油田,沒有來得及開發。中東石油工業的大發展是在50年代前後開始的。
伊朗於1928-1938年相繼發現了加奇薩蘭和阿賈加里兩個特大油田,並在「二戰」後正式投入開發。1958年和1963年又先後發現阿瓦士和馬榮兩個特大油田。由此,伊朗石油產量不斷攀升,1943年為1009萬噸,1950年達到3226萬噸,1963年達到5349萬噸,1970年達到1.0545億噸,1974年超過3億噸。
伊拉克發現的第一個大油田是基爾庫克油田,「二戰」後才全面開發。1953年和1961年又先後發現魯邁拉和北魯邁拉兩個特大油田,以及一批億噸級(可采儲量)大型油田。伊拉克戰前最高年產量約400萬噸,1952年突破1000萬噸,1954年躍上3000萬噸,1963年突破5000萬噸,1971年達到8327萬噸。
阿聯酋1958年發現烏姆謝夫大油田,1964年發現扎庫姆特大油田,另有一批億噸級大油田。阿聯酋1959年開始產油,1968年產油2400萬噸,1971年達到5000萬噸。
沙烏地阿拉伯1938年到1972年相繼發現可采儲量億噸以上的大油田17個,其中10億噸以上的特大油田7個,特別是加瓦爾油田,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可采儲量超過100億噸。沙烏地阿拉伯1945年產量只有288萬噸,1950年為2665萬噸,1960年達到5000萬噸,1965年突破1億噸,1970年已接近2億噸。
整個中東地區1945年的石油產量為2565萬噸,1956年達到8600萬噸,1955年1.6億噸,1960年2.6億噸,1965年4億噸,1970年高達6.87億噸。
中東油田的特點是儲量大、油層厚、單井產量高。美國平均單井日產量為12桶(1.64噸),委內瑞拉平均單井日產量為225桶(30.8噸),而中東平均單井日產量是5000桶(685噸)。
1953年,來自中東的利潤,加利福尼亞標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都是1.1750億美元,新澤西標准石油公司6550萬美元,海灣石油公司7600萬美元,紐約標准石油公司3559萬美元。
1957年,來自伊朗的利潤,BP 8970萬美元,殼牌2660萬美元,新澤西等5家美國石油公司各1520萬美元。
在1948-1954年的7年裡,加利福尼亞標准石油公司從亞洲(主要是中東)賺得了6.45億美元的利潤。其中,1954年一年獲得利潤1.17億美元,而它在亞洲的投資總共只有1300萬美元。同一時期,它在亞洲的資產累計達3.85億美元,每投入1美元,可以積累29.61美元。
七大石油公司的實力增加之快由此可見一斑。1972年,在世界最大公司排名中,按資產額排名,七姐妹都在前11名以內,其中新澤西標准第一,殼牌第二,資產額分別為215.58億和200.67億美元。按營業額排名,它們全在前15名以內,新澤西標准、殼牌分別位居第二、第四,各為203.975億和140.6億美元。按資產額計,其餘五姐妹第三至第七位的排序依次是德士古、海灣、美孚、英國石油、雪佛龍。其中老七雪佛龍的資產為84.84億美元,營業額為57.11億美元。

I. 什麼是設拉子

設拉子是伊朗西南部最大城市,法爾斯省省會。位於扎格羅斯山脈南部山間盆地的西北端,海拔1490米。人口80萬(1982)。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年降水量385毫米。古老城市和文化中心,公元前6世紀是波斯帝國的中心地區。早期的王都分別在設拉子以北56公里的波斯波利斯和以北 136公里的帕薩爾加德。新興的工業城市,有棉紡織、棉籽榨油、製糖、麵粉、水果罐頭、輕型機械和汽車裝配等工業,以加奇薩蘭輸入的天然氣和石油為燃料和原料,建立起現代化石油化工廠(化肥為主)、煉油廠及大型水泥廠。傳統手工業有地毯、玻璃、鑲嵌、釀酒及磚瓦等。附近物產豐富,以產甜菜、葡萄和玫瑰花等著稱。城北有河流向東南注入馬哈盧湖。是伊朗內地聯系波斯灣海岸的通道,現有南北公路干線穿過,北接德黑蘭和裏海沿岸城市,南連海灣的布希爾港,向西與扎格羅斯山西南麓石油產地相通。市區分老城區和新城區。老城區保存有波斯波利斯遺跡和帝王陵墓,並建有大廣場,多清真寺,為旅遊勝地。新城區有商業區和工業區。市南有機場。河對岸主要是大學和花園區,也有工業區。

J. 伊朗的自然資源

伊朗是OPEC第二大原油生產成員國,伊朗具有900億桶探明的原油儲量,佔世界9%的原油儲藏量,15%的天然氣儲量。 在所有石油出口國中,巨型工程悄然出現。據國際媒體報道,在伊朗、中東、俄羅斯、委內瑞拉和其他一些國家,目前數十億美元的工程項目日益增多。 就伊朗而言,為世人所熟知的是其巨大的油氣儲量,同時還有其油氣在世界總儲量中所佔比重與其產量佔世界市場份額之間的強烈反差。據估計,2001年初,伊朗可開採的石油儲量達1000億桶,同期其天然氣儲量達26.6萬億立方米。伊朗的石油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0%左右,但石油產量佔世界石油總產量還不到5%。伊朗為世界第二大天然氣儲量國,但與世界其他天然氣生產國相比,伊朗的天然氣產量相對於其儲量卻是最少的。我們也可以從各國天然氣年開采量占其已探明儲量的百分比來看這個問題,北美為10.5%、西歐3.9%、前蘇聯1.2%, 而伊朗僅為0.2%。 伊朗新聞報2002年8月26日還登載消息,伊朗石油部長BIJAN NAMDAR-ZANGANEH為伊朗油氣產業的落後現狀感到遺憾:「伊朗雖然擁有世界總儲量18%的天然氣,而目前其天然氣出口業績竟然為零」。 事情似乎有了轉機,伊朗政府已經開始嚴肅對待其油氣產業的發展。伊朗新聞報引用石油部長的話說,1997-2001年間,為發展其天然氣產業,伊朗已在此領域與國內外公司簽訂了15個「回購合同」(BUY-BACK DEAL)。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開放其油氣部門。雖然美國對在伊朗投資的非美國公司實行間接制裁,但由於利益誘人,外國公司已經在伊朗承接了一些油氣工程項目,還有一些項目正在洽談中。 目前,伊朗主要致力於開發波斯灣上的南帕爾斯特大型氣田,該氣田為伊朗與卡達共有。2000年11月21日,伊朗新聞報報道,伊朗已與挪威斯達托爾公司(STATOIL)簽定南帕爾斯氣田第6、7和8期開發合同。合同金額達3.3億美元,工期長達46個月。 像其他回購合同類似,這三期氣田的部分產品將用於償付挪威斯達托爾公司的全部資本投入。 回購合同(BUY-BACK DEAL)項下的項目,由國外石油公司提供資金、進行項目開發、工程實施、並在工期結束後將項目運營權移交給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外國公司投入的成本、銀行費用和協定的回報皆以相關工程產品償付。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伊朗開放其油氣部門以來,每一個項目合同完成時,人們和媒體都對此類合同的實施對伊朗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影響存在不同的看法,表達了不同的意見。 伊朗波斯文報紙「HAMSHAHRI」2002年11月30日刊載文章指出,對於回購合同,在伊朗各界存在三種不同的態度和意見。有人認為:由於現行伊朗憲法的某些限制條款的存在,目前回購合同是伊朗石油產業與國外公司合作的最佳形式;第二種意見是基於伊朗不需要國外投資、伊朗石油產業的發展應充分發揮伊朗國內潛力的立場,認為此類合同違背伊朗國家利益,並會在將來給伊朗經濟帶來麻煩;也有人認為應該通過修改憲法的某些條款,同時允許以「產品分享」(PRODUCTION SHARING)的形式與國外公司合作(「產品分享」是目前國際工程合作普遍採用的模式)。他們認為由於回購合同的年限一般較短,通常為5至7年,對國外公司來說缺乏足夠的利益激勵,很難使他們以盡可能最好的方式來實施工程,而這點對工程管理質量、資源保護、伊朗人才培訓和培養、成熟技術的引進都將有負面影響。 無論人們對以「回購」形式與國外公司合作的看法如何,這些合作的實施被看作是對美國對伊朗經濟制裁的一種成功突破,並被認為是伊朗在國際舞台政治意義上的勝利。

閱讀全文

與伊朗加奇薩蘭是屬於哪個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越南三十萬能買什麼車 瀏覽:468
印度口語有哪些 瀏覽:337
伊朗的將軍是怎麼被美國打死的 瀏覽:273
印度手機流量多少錢 瀏覽:819
中國元素手錶怎麼樣 瀏覽:147
伊朗為什麼稱為沙特王儲 瀏覽:346
印尼哪裡海馬多 瀏覽:610
我們中國有哪些民間小調 瀏覽:363
印度特羅凱葯多少錢 瀏覽:900
印度節是干什麼的 瀏覽:918
越南語言班老師怎麼學 瀏覽:935
英國柏林在哪裡 瀏覽:272
世界疫情影響中國如何消費 瀏覽:116
英國不滿10歲的兒童有多少人 瀏覽:942
美國為什麼要制裁伊朗是因為石油嗎 瀏覽:74
中國青年人獎項有哪些 瀏覽:276
義大利的購物中心叫什麼名字 瀏覽:955
伊朗戰爭會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瀏覽:443
中國捐款越南多少 瀏覽:423
印尼bappebti是什麼機構 瀏覽: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