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朗核設施癱瘓事件是因為遭受了什麼病毒的攻擊
伊朗核設施癱瘓事件是因為遭受了震網病毒病毒的攻擊。
震網病毒又名Stuxnet病毒,是一個席捲全球工業界的病毒。
震網(Stuxnet)病毒於2010年6月首次被檢測出來,是第一個專門定向攻擊真實世界中基礎(能源)設施的「蠕蟲」病毒,比如核電站,水壩,國家電網。互聯網安全專家對此表示擔心。
作為世界上首個網路「超級破壞性武器」,Stuxnet的計算機病毒已經感染了全球超過 45000個網路,伊朗遭到的攻擊最為嚴重,60%的個人電腦感染了這種病毒。計算機安防專家認為,該病毒是有史以來最高端的「蠕蟲」病毒。蠕蟲是一種典型的計算機病毒,它能自我復制,並將副本通過網路傳輸,任何一台個人電腦只要和染毒電腦相連,就會被感染。
B. 為什麼伊朗製造核武器會被發現
最主要直接的原因是衛星偵察
2002年年底,美國公布了其偵察衛星拍攝的有關伊朗中部兩處核設施的照片,稱伊朗有可能利用這兩處設施製造核武器。2003年2月,時任伊朗總統哈塔米宣布伊朗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伊核計劃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
2003年6月,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交一份有關伊朗核問題報告,指出伊朗未能履行其在核安全保障協議中所規定的申報進口材料及其加工情況的義務。
2011年11月國際原子能機構發表的報告說,伊朗核計劃中有12項問題可能與秘密研發核武器有關。這些問題被統稱為伊核計劃「可能的軍事層面問題」。但伊朗方面對此予以否認。
2013年8月伊朗新總統魯哈尼上任後,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取得積極進展。同年11月11日,雙方簽署合作框架,伊朗承諾採取一些實際措施,增加其核計劃的透明度。
2015年12月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向該機構理事會遞交的一份關於伊朗是否秘密研發過核武器最終評估報告稱,伊朗在2003年年底前有一系列與研發核爆炸裝置有關的行為,但這些研發行為沒有超出可行性和科學研究以及掌握某些相關技術能力的階段,國際原子能機構沒有發現伊朗在2009年以後有類似行為。
C. 伊朗核問題的由來與演變
伊朗核問題的演變
新華網北京8月22日電(記者王龍琴)伊朗核能源開發活動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斷交後,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美國對伊朗核能開發計劃提出「嚴重質疑」,並多次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甚至威脅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通過多項相關決議,要求伊朗與其合作,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鈾濃縮活動。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積極斡旋下,伊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
為說服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德法英3國還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並於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由於雙方在關鍵問題上的分歧,巴黎協議未能得到落實。
為了打破伊朗核問題的僵局,去年12月,俄羅斯向伊朗遞交了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的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今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並於10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設施上的封條,正式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3月28日,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的主席聲明。
6月1日,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舉行外長級會議,提出一項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方案,並要求伊朗盡快對這一方案作出答復。伊朗認為,六國方案雖包含「積極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處」,有待進一步探討,並多次表示將在8月22日前對六國方案作出答復。
由於伊朗的消極反應,六國外長7月12日在巴黎發表聲明,決定將伊朗核問題重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盡管聲明隱含制裁的威脅,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國際法和國際准則,但決不放棄獲得核技術的權利。
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呼籲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只會繼續和擴大,不會中止。
伊朗核問題的由來
新華網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王龍琴)
20世紀50年代,伊朗開始核能源開發活動。
1980年4月,美國與伊朗斷交。此後,美國開始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借口秘密發展核武器。
2003年2月,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伊朗核計劃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美國多次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甚至威脅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2003年9月,國際原子能機構首次通過決議,要求伊朗盡快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提煉濃縮鈾試驗。此後,為使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國際原子能機構先後通過了一系列決議。
2003年12月,在代表歐盟的法德英三國的斡旋下,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但伊朗一直強調和平利用核能資源的權利,並在暫停鈾濃縮活動方面多次出現反復。
2004年11月,法德英三國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後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由於雙方存有分歧,巴黎協議未能得到落實。
2005年12月,俄羅斯提出伊俄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今年1月初,伊朗宣布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伊朗核問題再度升溫。2月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決議,決定把伊朗核問題報告安理會。3月29日,安理會通過了一項由英法起草、經過多次修改的「主席聲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
6月1日,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六國外長經過多次磋商,提出一項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方案。由於伊朗的消極反應,六國外長7月12日在巴黎發表聲明,決定將伊朗核問題重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只會繼續和擴大,不會中止。
8月22日,伊朗對六國方案作出了正式答復,表示願意馬上與這項方案的提出國進行認真對話。但美國認為,伊朗故意迴避最為關鍵的暫停鈾濃縮問題,沒有滿足安理會的核心要求。
D. 伊朗總統:伊朗不尋求製造或獲取核武器,這一言論釋放了哪些信號
伊朗的總統說,伊朗不尋求製造或獲取核武器,這一言論很明顯是向聯合國和美國表示自己希望不被美國制裁,希望能夠重返伊核協議,但其實伊朗在核研究方面,已具備了不錯的實力,只要想發展武器用的時間不會太久,所以之前美國對伊朗進行了制裁,接下來跟大傢具體說明。總而言之,伊朗的總統表示不尋求製造或獲取核武器,這原來首先是釋放給美國和聯合國信號,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會擁有核武器,因為之前美國一直以這個方面做文章給伊朗制裁和施壓,所以伊朗這個言論也相當於以退為進,希望能夠讓雙方坐下來好好談談,解除對伊朗的制裁。
E. 伊核談判為何久拖不決到底是卡在哪個點上
伊朗核談判一直久拖不決,真正的原因其實就在於美國方面的挑動。這個問題和朝鮮核談判都是一個道理,都已經談10多年了,到現在為止也是沒有一個准確的結論。對於美國來講本身就不是真的想要談判,只是想要利用這件事情來達到制裁伊朗的目的。
F. 伊朗已經擁有核彈了嗎
截至2020年11月,伊朗沒有核彈。對於伊朗來說,開始提煉高純度的濃縮鈾,揚言製造核武器,更多的是表現一種態度給美國人看。除此之外,從客觀條件來看,伊朗想要製造核武器也是困難重重的。伊朗官方公布的數據來看,他們現在已經能夠得到4.5%豐度的濃縮鈾,之前的伊朗核問題協定規定伊朗濃縮水平必須限制在3.67%,顯然現在伊朗已經突破了這個限定。
G. 伊朗有核武器嗎
沒有。
伊朗當李瞎然沒有核武器,伊朗如果有核武器,現在的中東局面就不是這樣了,說白了,真正擁有洲際導彈和實戰化核武器的國家,美國和西方是很難啃的動的,只有那些想要研發核武器,但是沒有研發出來的國家,才是被打擊的最狠的。
伊朗沒有核武器,因為伊朗沒有進行過核試爆,假如伊朗進行過核試爆,是一定會被發現到的,畢竟現在的探測技術如此發達,稍有地震都會被測試到,如果是不正常的地震,那麼就基本能夠確定為核試爆。而且世界上擁有這一技術的國家非常多,伊朗自己周邊就有以色列和俄羅斯等過具備這一探測能力。
再者,伊朗自己也沒有宣布進行核試爆,一旦進行了核試爆就證明核武器的研發進入了實際進展階段,距離擁有實戰化核武器就剩下一層窗戶紙,一般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活動,像伊朗這種研發核武器是為了增強威懾力的國家,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宣布自己的核試爆成功,使吵擾逗之成為自己的戰略籌碼,如果伊朗自己都不宣布,那就說明沒有進行升賣核試爆。
最後,伊朗目前的研發能力,想要研發成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伊朗的核電站很少,核武器所需的武器級核材料的提純難度很大,伊朗的產量太少,還不足以提取出足夠進行相當當量核試爆的核材料,而且還全都是依靠一座俄羅斯援建的核電站,而且目前伊朗也對自己的核設施進行了暫停處理,研發已經中斷,因此目前是肯定沒有核武器的。
H. 伊朗朝鮮核問題產生原因
20世紀50年代,伊朗開始了核能源開發活動,並在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斷交後,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國際原子能機構也多次就伊朗核問題作出決議,2010年6月,安理會通過"史上最嚴厲"制裁伊朗方案。 伊朗核能源開發活動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79年伊朗成立了伊斯蘭國家,1980年美伊斷交,伊朗拒絕向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屈服,同時美國在伊朗周邊發動的戰爭和軍事行動使伊朗不得不考慮保衛國家的安全,美國開始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美國在伊朗周邊發動的戰爭和軍事行動有兩次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美軍常年賴在阿富汗伊拉克不撤軍,美國入侵索馬里、美軍飛機空襲巴基斯坦西部等,而且美軍在伊朗近鄰的中東、中亞國家、南亞島嶼等駐扎有大量軍隊,嚴重威脅了伊朗安全。中東是聯系歐洲和亞洲的重要地區,同時富含石油、天然氣的等礦產資源,中東一直是大國的目標。世界能源輸出的三大咽喉通道——霍爾木茲海峽、蘇伊士運河、連接紅海與亞丁灣的曼德海峽都在中東,美國目前已經大部分控制伊拉克和阿富汗,只剩下伊朗還沒有控制。美國已經在海灣戰爭是趁機大舉駐軍中東,並擴大美軍中央司令部的控制范圍:它下轄陸、海、空、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5個分支司令部,還有3個綜合性司令部:伊拉克多國武裝力量司令部、阿富汗聯合力量司令部以及非洲之角聯合作戰司令部。美國在這些地區總共部署有25萬軍隊。海軍第五艦隊歸中央司令部所轄,其司令部設在中東的巴林。美國可能再次以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理由,發動對伊朗的戰爭,雖然在伊拉克戰爭後沒有發現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果美軍控制伊朗,則大大提高美軍控制中東和中亞的能力,把美國的實際控制的伊拉克、阿富汗、伊朗連成一片,將使美國牢牢地控制中東和中亞,威脅中國、俄羅斯和阿拉伯國家,並對南亞、西亞、中亞、東亞局勢產生重大影響,俄羅斯等國家將受到常年的重大不利影響。美國的全球目標和中東戰略和伊朗核問題密切相關:美國的對外政策就是維護美國及盟國的擴張利益;擴張美國經濟;在國外推進所謂的美式民主,不斷削弱外國的內部力量,為美國的擴張提高便利。 2003年初,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美國對伊朗核能開發計劃提出「嚴重質疑」,並多次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甚至威脅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通過多項相關決議,要求伊朗與其合作,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鈾濃縮活動。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積極斡旋下,伊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 為說服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德法英3國還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並於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由於雙方在關鍵問題上的分歧,巴黎協議未能得到落實。 為了打破伊朗核問題的僵局,去年12月,俄羅斯向伊朗遞交了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的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並於10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設施上的封條,正式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3月28日,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的主席聲明。 6月1日,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舉行外長級會議,提出一項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方案,並要求伊朗盡快對這一方案作出答復。伊朗認為,六國方案雖包含「積極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處」,有待進一步探討,並多次表示將在8月22日前對六國方案作出答復。 由於伊朗的消極反應,六國外長7月12日在巴黎發表聲明,決定將伊朗核問題重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盡管聲明隱含制裁的威脅,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國際法和國際准則,但決不放棄獲得核技術的權利。 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呼籲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只會繼續和擴大,不會中止。 伊朗核問題在2006年初成為美國伊朗關系的核心問題,並成為美國伊朗戰爭的潛在導火索
朝核問題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美國根據衛星資料懷疑朝鮮開發核武器,揚言要對朝鮮的核設施實行檢查。朝鮮則宣布無意也無力開發核武器,同時指責美國在韓國部署核武器威脅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鮮半島核危機由此爆發。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資料,朝鮮於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核技術研究。60年代中期,在蘇聯的幫助下,朝鮮創建了寧邊原子能研究基地,培訓了大批核技術人才。當時,朝鮮從蘇聯引進了第一座800千瓦核反應堆,使朝鮮核技術研究初具規模。此後,寧邊成為朝鮮核工業重地。寧邊核設施位於朝鮮首都平壤以北約130公里處,是朝鮮主要的核研究中心。寧邊5兆瓦核反應堆屬於石墨反應堆,於1980年動工,1987年建成。這種核反應堆的廢燃料棒可被用來提取製造核武器的原料——鈈。 美國從1958年開始,在朝鮮半島南部及其臨近地區部署了大約2600件核武器。部署在韓國的核武器主要是短程核導彈、核炮彈等,其針對朝鮮的目的很明確。美國還為韓國提供了核保護傘。 盡管前蘇聯和中國都曾經對朝鮮的安全做出過承諾,但是,這種承諾似乎都不包括提供核保護傘;而且,在朝鮮戰爭結束後,蘇聯和中國都沒有在朝鮮長期駐軍,因此,在核領域的安全問題上,朝鮮與中國或者蘇聯的關系並不密切。 這種態勢導致以下後果。第一,朝鮮在安全上更傾向於發展戰略武器能力,而不是依賴與蘇聯或中國的軍事同盟關系。其次,由於當時蘇聯和中國在安全上給朝鮮的承諾不包括核領域,因此,兩國對朝鮮核武器發展政策的影響力也極其有限。 1974年,朝鮮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1985年12月,朝鮮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按照該條約規定,成員國必須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對其核設施的檢查,但朝鮮卻一直拒絕接受其檢查。 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起關注朝鮮的核項目,1988年下半年,美國正式對國際宣稱朝鮮在寧邊的核反應堆已經能生產可製造兩至三枚原子彈的鈈,此舉立刻引起朝鮮的強烈反應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1991年9月27日,前任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宣布,撤除美國部署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戰術核武器。這是當時東西方全球戰略互動的一部分,它在事實上大體滿足了朝鮮要求美國撤出駐韓國核武器的呼籲,客觀上推動了朝鮮核問題的積極轉變。 1991年底,朝鮮半島北南雙方簽署了互不侵犯協定;韓國政府宣布韓國不存在任何核武器,表明美國已經完全撤除其部署的核武器。朝韓雙方簽署了《朝鮮半島無核化宣言》。 1992年1月底,朝鮮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簽署了接受安全保障協議。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朝鮮接受了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6次不定期核檢查。但是,1992年下半年,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與朝鮮就視察問題出現摩擦。 1993年3月12日,朝鮮第一次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朝鮮的宣布生效之前,美國和朝鮮進行了副部長級的談判,並於1993年6月11日達成一個聯合聲明。原則上,這次核危機得以解決,實際上,雙方仍有很多爭執。 1994年5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對朝鮮進行核項目調查並對其進行制裁。1994年6月,美國前總統卡特前往平壤斡旋,與朝鮮政府達成了《朝核問題框架協定》,此一協議是朝鮮核危機的直接淵源。按照《朝核問題框架協定》的要求,朝鮮必須凍結其各種核項目,並在所有核設施上加裝監控系統,禁止一切關閉項目的重啟。 因擔心朝鮮發展核武器,1994年10月21日,美國與朝鮮在日內瓦簽署了一項關於朝核問題的《朝美核框架協議》,朝鮮凍結其核設施,美國牽頭成立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負責為朝鮮建造輕水反應堆並提供重油,以彌補朝鮮停止核能計劃造成的電力損失。此後,寧邊5兆瓦反應堆中8000根廢燃料棒被取出封存。 然而,美、日、韓三國協助朝鮮拆卸石墨反應堆並幫助朝鮮建設兩座輕水反應堆的承諾一拖再拖。這兩座反應堆的發電能力約為2千兆瓦。 2001年,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George Walker Bush)上台後,美國對朝政策變為強硬,並於2002年初將朝鮮與伊朗、伊拉克一起稱為「邪惡軸心」,媒體披露的美國《核態勢審議報告》也將朝鮮列為使用核武器的對象之一。 2002年10月美國總統特使、助理國務卿凱利訪問平壤後,美國宣布朝鮮「已承認」鈾濃縮計劃,並指控朝鮮正在開發核武器。朝鮮則表示,朝鮮「有權開發核武器和比核武器更厲害的武器」。同年12月,美國以朝鮮違反《朝美核框架協議》為由停止向朝提供重油。隨後,朝鮮宣布解除核凍結,拆除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其核設施上安裝的監控設備,重新啟動用於電力生產的核設施。 2003年1月10日,朝鮮政府發表聲明,宣布再次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同時朝鮮表示無意開發核武器。朝鮮核危機正式爆發。 地下核試驗 2003年8月27日至29日,中國、朝鮮、美國、韓國、俄羅斯和日本在北京舉行六方會談。 2005年9月,第四輪六方會談達成共同聲明。朝方承諾,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早日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美方確認,美國在朝鮮半島沒有核武器,無意以核武器或常規武器攻擊或入侵朝鮮。 2005年11月,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一階段會議在北京舉行,最終達成《主席聲明》,各方重申將根據「承諾對承諾、行動對行動」原則早日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 2006年10月9日,朝鮮宣布成功進行一次地下核試驗。 2007年2月8日,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三階段會議在北京舉行。2月13日,六方達成共同文件。 2007年7月14日,在韓國運送的第一批6200噸重油抵達朝鮮先鋒港後,朝方關閉寧邊核設施。同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人員時隔5年後重返朝鮮,前往寧邊地區監督和驗證關閉核設施。 2007年10月3日,第六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通過了《落實共同聲明第二階段行動》的共同文件。根據文件,朝鮮應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寧邊核設施的去功能化並全面申報核計劃;美國根據朝方行動並行履行其對朝承諾。 2008年1月1日,因雙方就申報問題存在分歧,朝鮮錯過原定申報核計劃期限。 2008年5月8日,朝鮮向當天抵達平壤訪問的美國國務院韓國科科長金成遞交共有1.8萬多頁的朝鮮核計劃文件。美國政府稱此舉為核查朝鮮核計劃的「重要一步」。 2008年8月26日,朝鮮宣布,由於美國拒絕將朝鮮從所謂「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除名,朝方已停止寧邊地區核設施的去功能化作業,並「考慮採取按原狀重新恢復寧邊核設施的措施」。 2008年10月11日,美國宣布將朝鮮從所謂「支恐」國家名單中除名。朝鮮12日宣布,重新開始去功能化進程。國際原子能機構調查人員隨後獲許進入寧邊核設施。 2009年4月5日,朝鮮中央通訊社發表新聞公報,宣布朝鮮於當地時間4月5日11時20分(北京時間10時20分)成功發射「光明星2號」試驗通信衛星。 2009年4月13日,聯合國安理會就朝鮮發射問題一致通過一份主席聲明。聲明說,發射活動違背安理會2006年通過的第1718號決議,安理會對此表示「譴責」,要求朝鮮不再進行進一步的發射活動。 2009年4月25日,朝鮮外務省宣布,朝鮮已開始對從試驗核反應堆中取出的乏燃料棒進行再處理。 2009年4月29日,朝鮮外務省發表聲明說,如果聯合國安理會不就侵犯朝鮮自主權的行動「賠禮道歉」,朝鮮將再次進行核試驗和試射洲際彈道導彈。 2009年5月25日,朝鮮宣布成功實施核試驗,稱這次核試驗在爆炸當量和控制技術方面取得進展,進一步提高了核威懾能力。
I. 伊朗核問題的由來
伊朗核問題(nuclear program of Iran)是各國和聯合國等對伊朗於20世紀50年代進行核能源開發活動的不同態度。
伊朗核能源開發活動最初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但美伊斷交後,美國採取「遏制」政策,國際原子能機構也曾多次就此作出決議,安理會曾通過"史上最嚴厲"制裁伊朗的方案。
J. 為什麼伊朗就不能有核武器
伊朗不能製造核武器主要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與以色列等國家強烈反對。
由於核武器巨大的殺傷力,戰後國際秩序的主要維護者以及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在掌握了核武器之後,便開始致力阻止核武器的擴散。1970年3月,旨在約束非核國家發展核武器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由美國、蘇聯和英國等59個國家首先簽署。
在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眼裡,伊朗的核武器是「邪惡勢力」的核武器,必將給世界帶來災難;
在以色列人眼裡,伊朗的核武器就是猶太國家的災星和剋星;
在阿拉伯人眼裡,伊朗的核武器是波斯人的核武器,是什葉派的核武器,並聲稱如果波斯人有了核武器,阿拉伯人也必須擁有核武器;
在石油進口國眼裡,伊朗堅持發展核武器,必將給海灣地區帶來不穩定,甚至帶來戰爭;在整個國際社會的眼裡,伊朗的核計劃必須納入和平利用軌道。
為了讓中東免於災難,也為了讓伊朗人民免於災難,伊朗不能擁有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