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推翻巴列維王朝是一種歷史的倒退嗎
伊朗伊斯蘭革命在世俗化方面確實是一種倒退,但是依靠獨裁極權政體難以實現真正的現代化,特別是難以實現得到絕大多數群眾支持的現代化。可以對比土耳其的現代化,在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前,奧斯曼帝國的現代化基本限制在經濟、工業和軍事方面,教育方面有一部分的現代化努力,和中國晚清的洋務運動和清末新政類似。但是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就是以全面現代化為目標的,土耳其革命黨人的最終目標就是建立起一個類似於英法美的現代的代議制民主政體。所以土耳其共和國在現代化進程中雖也有波折,不過現在已經基本建立起一個現代化、工業化、世俗化和民主的現代國家。而且土耳其的現代化得到了絕大多數土耳其人的支持,土耳其國內的貧富差距相對巴列維王朝時期的伊朗和現在的埃及也要好得多。巴列維王朝這樣的半封建君主制政體和埃及穆巴拉克政權這樣的極權政體很難承擔得起現代化、世俗化的重任。
⑵ 巴列維王朝曾經是中東最強大的王國,為何突然就滅亡了
巴列維時代指的是伊朗獨立,到伊斯蘭革命這段時間,屬於巴列維王朝時期。當時的伊朗,在美國的大力支持下,開啟了爆發性增長的過程。當時伊朗石油資源豐富,利用石油財富,積累了大量的錢財。而且得到了美國大量的援助,在美國幫助下,伊朗社會徹底世俗化發展,破除宗教的愚昧思想。當時伊朗徹底思想解放,婦女可以上學,工作,可以不帶頭巾面紗,可以穿比基尼。而且社會發展非常迅速,到70年代,伊朗經歷20年的快速發展,就已經成為了當時中東最發達的國家了,只需要再堅持10到20年,伊朗成為發達國家那是非常輕松的。
⑶ 越來越多的伊朗人,為什麼會開始懷念巴列維王朝
與其說現在的伊朗人開始懷念巴列維王朝,倒不如說他們是在表達對現狀的不滿。他們所追求的只不過是一個社會安定,人們生活富裕的生存環境。而不是如今這樣子朝不保夕,甚至於性命都不知何時會丟掉的生活。
三、伊朗如今的現狀但是在王朝滅亡之後,人民的生活似乎還進入了倒退階段,貧富分化嚴重。有錢人更加有錢,而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陷入了一貧如洗的境地之中。再加上後來當權者的政策失誤,以及西方政權的打壓,伊朗已經變成極度貧困的國家。甚至於自由權利也出現了倒退,武裝沖突在國內不斷的出現,這也讓人們懷念曾經的巴列維時期。
⑷ 若二戰後伊朗與蘇聯是盟友,巴列維王朝的命運會有何不同
若二戰後伊朗與蘇聯是盟友,巴列維王朝的命運會有何不同?這是一個很難說的話題,畢竟是一個假設,我們只能通過蘇聯一些外交政策和軍事政策來分析,朋友們可以參考:
三、巴列維王朝在蘇聯解體後,很可能會延續至今:
蘇聯在解體之後,巴列維王朝肯定會有一些沖擊,不過此時中東局勢十分復雜,而且會出現很多政治勢力的角逐,因此很可能巴列維王朝會延續至今。
⑸ 伊朗巴列維王朝要發展到現在會不會成為第一個中東發達國家
所謂發達國家,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經濟、政治、文化。巴列維王朝如果發展到現在,不會成為發達國家
首先,經濟,這一條,也許具備,石油資源豐富,當然,如果他發動一系列戰爭的話,就會像現在的伊朗一樣,徒有一大堆石油,經濟全用於軍事擴張上面,即使沒有戰爭,伊朗的人口眾多,國民經濟平均到每個公民身上恐怕也很少,所以,經濟條件他也許具備
其次,政治,這一條,完全不夠。縱觀歷史發展,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至今,世界政治發展基本狀態是:從專制走向共和、從獨裁走向民主。而巴列維王朝呢?是一個明顯的封建專制國家,君主掌握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根本沒有民主共和,所以,這種政治制度,早就被歷史的車輪無情的碾碎了。當然,我們可以做個假設,1979年,霍梅尼沒有推翻巴列維王朝,或者說把列維王朝存活,這個王朝進行改革,向民主共和方向靠攏,這樣伊朗政治上不就「發達」了么?其實不會,伊朗同中國一樣,封建專制長存,早已滲透到伊朗每個角落,想要二三十年的時間就把國體政體翻個遍,這簡直不可能,即使現在,伊朗仍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這也是一種逆歷史潮流的
最後,文化,這一點大家都應該了解,宗教在這個國家至高無上,神學學會遍布各地,這種學風,這種環境,能夠孕育出與時代同步、為社會發展有所用的發達文化么?
綜上所述,巴列維王朝如果發展到現在,伊朗不會成為中東發達國家
⑹ 越來越多的伊朗人,為何開始懷念巴列維王朝
三、巴列維時代人們,生活相對優越。
巴列維時代的伊朗,社會雖然貧富差距較大,但主要體現在德黑蘭等中心城市和邊遠地域差異上。和現在財富集中在教士階層相比,還是更讓人容易接受。
當時,伊朗中大城市人們的生活條件相當優越。邊遠地域的居民,基本生活也能得到保障,民眾沒有過重的工作壓力。中心城市的居民工作之餘,還會前往世界各地,休閑度假旅遊。
但是,巴列維王朝的改革,極大地觸動了伊朗教士階層的利益。教士們大肆渲染巴列維王室奢靡腐化的生活,抓住在打破封建農業結構過程中,出現的改革漏洞,放大被西方資產階級壓榨工人階級的仇富情緒。
伊斯蘭精神領袖霍梅尼,極力煽動民眾推翻巴列維統治,進一步激化政府及民眾矛盾。最終,伊斯蘭革命爆發,巴列維王朝被推翻。
由於當時伊朗人民被宗教教義的表象所迷惑,有著伊斯蘭信仰的民眾,基本是支持伊斯蘭革命的。
但是,霍梅尼教士階層上台後,守著仍然是世界第四大產油國的伊朗,卻將整個國家變得思想十分自閉,經濟大幅衰落,人民生活更加艱難,貧富差距達到極致。
⑺ 世俗化的巴列維王朝,為何還會被伊朗人推翻
世俗化的巴列維王朝,為何還會被伊朗人推翻?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需要分析幾個方面來進行全面的闡述,個人的一些意見,大家可以參考:
三:巴列維王朝內部比較腐敗:
內部非常腐敗的巴列維王朝,根本沒有顧忌老百姓的生活,當時伊朗人民的生活非常艱苦,甚至很多地區的人吃不飽飯。這樣的環境之下,肯定會引起各個階層的反對,腐敗的政府導致政治的癱瘓,軍隊也放棄了他們。
⑻ 伊朗在巴列維王朝發展的好好的,為什麼霍梅尼要革命呢
因為想要為兒子報仇。
因此,最初的示威不是人民的不滿,而是伊瑪目霍梅尼所代表的神職人員的不滿。他們繼續加劇示威和遊行示威的暴力行為,導致流血事件,進而破壞社會秩序並造成更大的社會動盪。許多人不了解這場運動或革命是由霍梅尼領導的,為什麼霍梅尼此時想推翻迅速發展的伊朗?其實原因很簡單。伊瑪目霍梅尼的長子叫穆斯塔法,他最喜歡的兒子,當時是伊朗著名的宗教專家和導師。但是,這個兒子被巴列維政府殺害。仇恨是殺死孩子的痛苦,而仇恨深深,所以霍梅尼也想徹底改變他的個人仇恨。
⑼ 以色列和伊朗軍事對比 誰贏
如果單論武器裝備的先進程度,以色列無疑更勝一籌,作為美國的鐵桿盟友及其中東戰略的支柱,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得到美國核心技術的國家,而伊朗遭國際制裁多年,其常規武器裝備水平已經可以說遠遠落後於以色列,巴列維王朝時期留下的美式裝備已經因極度缺少零備件和無法更新換代而全部趴窩。但對比伊朗,以色列最不利的一面就是國土局促狹小,沒有任何戰略縱深,如果伊朗對以色列發起大規模導彈襲擊,以色列恐怕將很難承受,而伊朗卻恰恰相反,伊朗不但國土面積遼闊,且地形崎嶇復雜,使其具備更強的躲避致命打擊的能力,另外伊朗還可以聯合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等組織對以色列發起不對稱襲擊,使其更加難以應付。更重要的一點是,伊朗是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其內部團結性遠強於四分五裂的阿拉伯國家,因此對以色列來說,伊朗是一個極其難以對付的對手。如果現在兩國開戰,以色列似乎勝算不大,硬碰硬不是好辦法,以色列更應該以巧取勝,猶太民族是個偉大的民族,歷史上歷經血雨腥風而能倖存下來,並建立了一個強大且高度民主、文明的國家,已經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奇跡,相信眼前這點困難對他們來說也不是問題,猶太民族有智慧去解決這樣的困難
⑽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伊朗人開始懷念巴列維王朝
說到這個巴列維王朝也還是挺有意思的,現在的伊朗人好像非常非常的懷念以前的巴列維王朝了,那麼有的人問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其實問得比較好了,下面一起來研究看看!
其實,說越來越多的伊朗人懷念巴列維王朝時代,這個說法不太准確,他們對現狀不滿意,對巴列維政權也同樣不滿意。
伊朗人不想要政教合一的政體,他們同樣也不想要一個王權專制政體。
說民眾懷念巴列維王朝時期,不如說伊朗人是在追求更加公平理想的社會環境。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伊朗的過去與現狀,看看伊朗近幾十年的社會發展變化。
先來回顧一下巴列維王朝時期的伊朗。
1925年12月12日,當時的伊朗伊斯蘭議會召開制憲會議,宣布禮薩·汗為波斯帝國統治者,伊朗進入巴列維王朝時期。
1979年,霍梅尼發動伊朗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末代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1941年-1979年在位)被迫退位流亡國王,巴列維王朝終結,共存在54年。
白色革命
巴列維王朝雖然是一個封建王權的國家,但是在世界大潮的推動下,伊朗也開始了現代化進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很多國家都掀起民主革命的高潮。
在這種大勢下,伊朗國內對民主制度的呼聲也日漸高漲,君主制度受到了沖擊。
到了20世紀50年代,伊朗經濟形勢惡化,失業率增加,國內矛盾尖銳,政治運動愈加頻繁。
巴列維王朝末代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為了緩和國內矛盾,維護君主專制制度,1963年開啟了「白色革命」改革大潮。
歸根結底這是一場想通過發展經濟來緩和國內矛盾,進而鞏固君主專制制度的一場改革。
主要內容有:
1.廢除佃農制,凡是大地主佔有的土地,重新分配給農民所有,建立一支促進農業發展的大軍。
2.全部森林、水利資源屬於國家所有。
3.將所有政府經營的工業企業出售給合作社和個人,這些出售的企業所獲利潤,由勞資雙方分享。
4.修改選舉法,准備實行普選,特別是婦女都要參加普選。
5.要建立一支由各科醫生所組成的衛生工作者大軍,到農村去進行免費醫療工作。
6.改革司法,在所有的農村,都要建立公正的法庭。
7.改組所有政府機關,行政權力下放,並全面改進國民教育。
改革進步性
可以看出,巴列維的一系列改良措施,體現出很大的進步性。他力圖響應民眾要求民主的呼聲,建立一個世俗化的君主制政權,引導伊朗脫離落後狀態,使之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
巴列維推行的「白色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伊朗經濟的發展,為伊朗建立完善的工業體系打下了基礎。
巨型油輪碼頭、大型貯油庫和石油化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
鉛礦、銅礦、鐵礦和煤礦,都進行了大力開采,鋼鐵廠以及其它金屬冶煉廠,產量也都在不斷增長。
1976年石油產量為2.948億噸,出口2.722億噸,當年出口石油收入達234億美元。
從1971年到1973年,伊朗經濟增長速度平均為百分之十四點三,1974年猛增至百分之四十。
伊朗一躍而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到1977年,伊朗的人均收入已達2200美元。
此外,在交通、電信、電力、社會福利、衛生、教育等領域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由於經濟的發展,軍隊實力也隨之增強,伊朗武裝成為中東地區最為強大的軍事力量。
伊朗在社會面貌層面的變化也非常明顯,迅速向世俗化邁進。
當時巴列維破除了宗教對國家的影響,實行一夫一妻,解放了穆斯林女性。
百姓的思想獲得自由,女性解除禁錮,可以自由的工作和學習,成為伊朗發展的重要力量,這是伊朗巨大的進步。
隨著當時經濟的高速發展,百姓生活不斷改善,國家福利日趨完善,整個國家表現出蒸蒸日上的一面。
改革局限性
與所有專制者的改革一樣,巴列維的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來鞏固自己的王權,在改革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採取一系列鞏固王權的措施。
首先就是重用親信,巴列維將大量親信安排在國家要害部門,成為高高在上的權貴階層。
這些權貴通過掌握國家政治、經濟權力,大肆斂財,貪污腐敗,造成國家財富迅速集中。
王室權貴一個個腰纏萬貫,奢侈無度,而中低層百姓卻陷入赤貧,甚至失去謀生手段,產生了極端不滿的情緒。
其次還成立了秘密警察制度,用於鎮壓潛在反對者,手段惡劣殘酷,被描述為當時伊朗人最恐懼和厭惡的組織。
再次是巴列維過分發展軍備,企圖把軍隊收買為維護王權的有力工具。
在經濟取得大展之後,巴列維軍事野心不斷擴大,每年花費大量金錢購買美國武器,聲稱要做世界第五軍事大國。
龐大的軍費開支耗盡了伊朗財政,使伊朗出現了嚴重的財政赤字。
改革損害了教士階層的利益
教士階層在伊朗歷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早在巴列維王朝之前,伊朗的教士享有國家的主要權力,包括國民議會的主要席位、司法權、教育權。
他們還掌握大量的土地、房產,可以徵收宗教稅,在伊朗鄉村,教士階層掌握著絕對的權利,德黑蘭的很多政令都無法在鄉村地區得到執行。
「白色革命」期間,當局大力推行去宗教化改革,給予了婦女選舉權,遭到了教士階層的敵視。為了打擊教士階層,政府取消了很多宗教領袖的特權,關閉了大量的宗教學校。
土地改革政策觸動了教士階層的經濟利益,動搖了他們對土地的控制權。
司法改革也對教士階層的司法特權形成挑戰。
這一系列的世俗化改革從根本上觸動了教士階層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
總的來說,巴列維的一些列改革一方面發展了伊朗經濟,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特權階層,加劇了貧富分化,引發民眾普遍不滿。
另外,社會的世俗化改革,使西方思想湧入伊朗,促使了伊朗民主意識的進一步覺醒,人民對專制王權更加排斥。
對教士階層的打擊,嚴重損害了僧侶階層的利益,世俗化的推進也遭到許多伊斯蘭教徒的反對。
所有的矛盾參雜在一起,最終引發了伊斯蘭革命,埋葬了巴列維王朝。
為何越來越多的伊朗人對現狀不滿
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後,經過全民公投,成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並通過了新的共和國憲法,霍梅尼在1979年12月成為國家的最高領袖,伊朗成為政教合一的現代神權性君主政體國家。
伊朗伊斯蘭政教合一政權是伊朗公投的結果,可以說是絕大部分伊朗人的共同選擇。
那麼推翻王權政權以後,伊朗人民的生活又怎麼樣了呢 ?
首先是經濟發展緩慢,貧富分化更加嚴重。
當初,巴列維時期的伊朗雖然貧富分化嚴重,但是經濟總體上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民眾也享受到一定的發展成果。
革命後的伊朗經濟沒有繁榮起來,對石油出口的依賴依然強烈。
革命成功後不但沒有消滅貧富差距,反而越拉越大。
伊朗教士階層掌控著伊朗經濟命脈,財富無限,而廣大的老百姓卻陷入了一貧如洗的狀態。
伊朗前總統內賈德曾經提到:伊朗的300人就掌握了伊朗60%的財富,可見財富集中嚴重到什麼程度。
由於政策失誤及長期遭受西方制裁,現在的伊朗已經成為中東最窮困的國家之一,很多伊朗人家徒四壁,一貧如洗。
失業率也居高不下,尤其是年輕人,很多人根本找不到工作,失去生活來源,廣大農村地區更加窮困潦倒。
社會面貌倒轉。
在巴列維時代,社會風氣十分開明,婦女享受比較廣泛的權利。
而如今的伊朗婦女不得不重新包上黑面紗,各種各樣對婦女的禁錮隨也之而來,女性再次成為附屬,伊朗又回到了神權時代。
伊朗的自由程度也出現倒退。
伊朗的神權政體對議會及法案具有否決權,對比起國王政府的同等機關有更大的權力。
少數族群的政治權利被打壓,非穆斯林族群不享有平等的權利。
政府控制新聞媒體,沒有官方的允許下,書籍雜志不得出版、錄音帶不得分發、電影不得播映、文化團體不得成立。
伊朗執行政教合一政策,教士對於民眾思想嚴格控制,民眾的思想受到限制。
以上種種現實,使伊朗很多人認為,伊斯蘭革命是毀了伊朗的未來,使國家倒退了幾百年。
連霍梅尼的孫子海珊·霍梅尼也痛心的說,現在的伊斯蘭毀了伊朗的未來,偏離了霍梅尼的路線,他甚至要美國幫助伊朗回到從前。
現在的伊朗年輕人,也對自己父輩當初支持革命的行為充滿疑惑:「難以理解他們當初所表達的熱情到底是為了什麼」。
目前,美伊關系持續緊張,伊朗國內的抗議活動也日趨激烈,很難斷定伊朗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祈禱不要發生戰爭,祝福伊朗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