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9年伊朗對中國免簽時間是什麼時候伊朗旅遊安全嗎
伊朗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中東國家,也是古代波斯文明的起源之地,現在的伊朗以石油聞名於世界,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代文明和諸多歷史遺跡和文化遺產,是一個不錯的旅遊勝地,下面給大家分享詳細的最新關於對中國遊客免簽的政策和消息。
目前具體時間沒有對外公布,大家可以時刻關注本頁,將會持續更新最新消息。
2019年6月29日有可靠消息稱,伊朗內閣已經正式批准對中國遊客實行免簽入境政策,從此以後中國遊客前往伊朗旅遊入境的時候「不再需要事先獲得簽證」。
當地新聞稱,新的簽證政策主要是吸引更多的高質量的中國遊客,增加當地的旅遊收入,畢竟現在的西方世界對伊朗的制裁還是很嚴重的,這樣可以稍微緩解一下經濟問題。
不過,這是一項單邊措施,即訪問中國的伊朗遊客仍需要事先得到中國頒發的相關簽證,針對中國遊客的免簽政策將於近期實施,「實施後,中國遊客可以免簽訪問伊朗,享受伊朗的好客」。伊朗駐華大使館表示,免簽政策落地的具體日期尚未確定。
伊朗只和少數國家互相免簽,如土耳其、敘利亞等,單方面對中國遊客免簽,是一種特殊對待,為應對美國的制裁,伊朗近期采旦轎取了一些措施增加旅遊收入,美國一直對護照上蓋有伊朗入境印章的外國遊客實施旅行限制,也就是說,外國遊客如果去了伊朗,就很難去美國甚至其他國家了。
鑒於此,伊朗內閣發言人阿里·拉比6月23日表示,伊朗總統魯哈尼已經下令,不再在訪伊外國人的護照上蓋簽證章或做任何標記,以此來幫助遊客避免受到美國的限制。
報道稱,伊朗採取了靈活機動的做法,即對進入伊朗的外國人不在其護照上加蓋印章,只發另紙的入境和離境小條。這樣,即便遊客來伊朗多次,由於護照上沒有任何記錄痕跡顯示,美國等難以知曉,限制也就無從談起。
此前,伊朗對中國的外交和公務護照免簽,但持因私護照碰穗等入境必須申辦簽證,此前,去伊朗的中國遊客還不多,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受制於簽證難辦,很難使人對這個波斯文明古國進行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伊朗擁有2500年悠久的歷史文明,近年來每年都有數百萬外國遊客前往伊朗。泰穆里今年4月曾表示,上一財年,約有780萬遊客來到伊朗旅遊,與前一年相比增長了52.5%。
「去年訪問伊朗的多數外國遊客來自鄰國及歐美國家,」他補充說,「旅行套餐成本較低是伊朗更具吸引力的關鍵因素」「最近幾個月,伊朗政府加倍努力,以推動旅遊業增加外匯收入和創造就業機會。
全球風險專業機構發布的2019年旅行風險地圖,伊朗境內對於外籍旅行者來模吵肆說是相對安全的存在,和歐美等發達國家一樣的安全,所以中國遊客可以大大的放心。
『貳』 中國對戰伊朗什麼時候
中國對伊朗是北京時間2017年3月28日20時。
最終,中國隊客場0比1負於伊朗隊。
北京時間2017年3月28日20時,2018俄羅斯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12強賽A組迎來第7輪較量。在德黑蘭阿扎迪體育場,中國隊以0-1不敵本組「領頭羊」伊朗隊,遭遇本次12強賽的第4場敗仗。伊朗隊前鋒塔雷米在下半時攻入唯一進球。中國隊下輪比賽將於6月13日進行,客場對陣敘利亞隊。
『叄』 伊朗和中國關系
中國與伊朗在政治、經貿等領域的友好合作關系平穩發展。兩國高層保持接觸。
中伊交往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紀。張騫的副使甘英曾到過伊朗,並打通了中國經伊通往羅馬的交通線,即古絲綢之路。此後,兩國間往來連綿不斷。
1971年8月16日,中伊兩國正式建交。1979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建立後,兩國高層互訪增多,各領域友好合作關系不斷發展。
『肆』 中國對陣伊朗什麼時間
2017年3月28日(下周二)晚20時,12強賽第7比賽日,中國足球隊將客場挑戰伊朗。
『伍』 巴列維時期(1979年前)的伊朗與中國關系如何
巴列維時期(1979年前)的伊朗,基本就是美國的小弟!
在當時中美關系不確定的情況下,中伊關系也就是普通國家之間的關系。
在中美關系緩和乃至逐步發展之後,這些小弟才敢和中國來往。
中國和伊朗是在1971年建交!
『陸』 中國和伊朗簽訂什麼條約
2021年3月30日中國與伊朗簽訂了25年全面合作協議,當中涉及石油出口、人民幣結算、中國向伊朗提供北斗衛星導航等美國關注敏感的合作,中國不再對美國主導對伊朗制裁的問題保持沉默,而是同伊朗發展友好經貿關系捅破美國中東霸權軟肋。
『柒』 中國男籃對伊朗什麼時候開始
中國男籃對伊朗11日21點30開始。
中國男籃將對陣伊朗男籃,11日21點30打響! 北京時間11月11日,世預賽第5個窗口期即將開打,中國男籃將迎戰伊朗男籃,兩大昔日亞洲的籃球霸主將上演強強對話,本場比賽備受大家關注,將於今天晚上21點30分准時開打,央視將全程直播本場比賽,精彩賽事不容錯過!
簡介。
北京時間11月11日消息,2023年國際籃聯籃球世界盃亞大區預選賽,中國男籃81:72戰勝伊朗隊,以7勝2負的戰績鎖定了2023年世界盃參賽席位。
上半場的比賽,中國男籃三分球接連命中,在首節20:21落後的情況下,上半場結束時反而以42:34反超伊朗隊。
第三節比賽,中國男籃開局打出14:7,最多時取得56:41的領先。然而伊朗隊隨後連續得分,第三節結束後,中國男籃60:51領先。
關鍵的第四節,伊朗隊連續發起反擊,一度將部分追至64:68,但是中國男籃穩住了局面,最終以81:72戰勝對手,取得世預賽開門紅,基本鎖定小組出線。
數據方面,王哲林23分7籃板3搶斷2助攻,吳前13分4籃板2搶斷,趙睿12分7助攻3籃板2搶斷,周鵬11分3助攻2籃板1搶斷、,顧全10分2籃板。伊朗隊方面,哈達迪14分11籃板;雅克查理24分6籃板4助攻。
『捌』 中國和伊朗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是哪一年
中國與伊朗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是1971年8月16日。
『玖』 伊朗4:2中國是什麼時候
伊朗4:2中國是1997年。在1997年的金州慘案中是在主場迎戰伊朗的情況下,國足隊在上半場依靠張恩華創造與范志毅命中的點球、李明接孫繼海助攻一蹴而就的凌空抽射,建立了2-0的領先優勢。只可惜,在下半場65分鍾過後,賽事風雲突變,伊朗隊在不到三十分鍾的時間里轟破國足的球門四次,最終以4-2的比分帶走了勝利。
『拾』 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建交時間表
與中國建交的國家(178個)(更新於2018年8月21日)
一、亞洲國家(46個)
阿富汗(Afghanistan):1955年1月20日—今
亞美尼亞(Armenia):1992年4月6日—今
亞塞拜然(Azerjan):1992年4月2日—今
巴林(Bahrain):1989年4月18日—今
孟加拉國(Bangladesh)1975年10月4日—今
汶萊(Brunei):1991年9月30日—今
柬埔寨(Cambodia):1958年7月19日—今
塞普勒斯(Cyprus):1971年12月14日—今
東帝汶(East Timor):2002年5月20日—今
喬治亞(Georgia):1992年6月9日—今
印度(India):1950年4月1日—今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1950年4月13日—1967年10月30日;1990年8月8日—今
伊朗(Iran):1971年8月16日—今
伊拉克(Iraq):1958年8月25日—今
以色列(Israel):1992年1月24日—今
日本(Japan):1972年9月29日—今
約旦(Jordan):1977年4月7日—今
哈薩克(Kazakhstan):1992年1月3日—今
科威特(Kuwait):1971年3月22日—今
吉爾吉斯斯坦(Kyrgyzstan):1992年1月5日—今
寮國(Laos):1961年4月25日—今
黎巴嫩(Lebanon):1971年11月9日—今
馬來西亞(Malaysia):1974年5月31日—今
馬爾地夫(Maldives):1972年10月14日—今
蒙古(Mongolia):1949年10月16日—今
緬甸(Myanmar):1950年6月8日—今
尼泊爾(Nepal):1955年8月1日—今
朝鮮(North Korea):1949年10月6日—今
阿曼(Oman):1978年5月25日—今
巴基斯坦(Pakistan):1951年5月21日—今
巴勒斯坦(Palestine):1988年11月20日—今
菲律賓(Philippines):1975年6月9日—今
卡達(Qatar):1988年7月9日—今
韓國(South Korea):1992年8月24日—今
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1990年7月21日—今
新加坡(Singapore):1990年10月3日—今
斯里蘭卡(Sri Lanka):1957年2月7日—今
敘利亞(Syria):1956年8月1日—今
塔吉克(Tajikistan):1992年1月4日—今
泰國(Thailand):1975年7月1日—今
土耳其(Turkey):1971年8月4日—今
土庫曼(Turkmenistan):1992年1月6日—今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nited Arab Emirates):1984年11月1日—今
烏茲別克(Uzbekistan):1992年1月2日—今
越南(Vietnam):1950年1月18日—今
葉門(Yemen):1956年9月24日—今
二、歐洲國家(43個)
阿爾巴尼亞(Albania):1949年11月23日—今
安道爾(Andorra):1994年6月29日—今
奧地利(Austria):1971年5月28日—今
白俄羅斯(Belarus):1992年1月20日—今
比利時(Belgium)1971年10月25日—今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Bosnia and Herzegovina):1995年4月3日—今
保加利亞(Bulgaria):1949年10月4日—今
克羅埃西亞(Croatia):1992年5月13日—今
捷克(Czech Republic):1949年10月6日—今
丹麥(Denmark):1950年5月11日—今
愛沙尼亞(Estonia):1991年9月11日—今
芬蘭(Finland):1950年10月28日—今
法國(France):1964年1月27日—今
德國(Germany):1972年10月11日—今
希臘(Greece):1972年6月5日—今
匈牙利(Hungary):1949年10月6日—今
冰島(Iceland):1971年12月8日—今
愛爾蘭(Ireland):1979年6月22日—今
義大利(Italy):1970年11月6日—今
拉脫維亞(Latvia):1991年9月12日—今
列支敦斯登(Liechtenstein):1950年9月14日—今
立陶宛(Lithuania):1991年9月14日—今
盧森堡(Luxembourg):1972年11月16日—今
馬其頓(Macedonia):1993年10月12日—1999年2月9日;2001年6月18日—今
馬爾他(Malta):1972年1月31日—今
摩爾多瓦(Moldova):1992年1月30日—今
摩納哥(Monaco):1995年1月16日—今
黑山(Montenegro):2006年7月6日—今
荷蘭(Netherlands):1972年5月18日—今
挪威(Norway):1954年10月5日—今
波蘭(Poland):1949年10月7日—今
葡萄牙(Portugal):1979年2月8日—今
羅馬尼亞(Romania):1949年10月5日—今
俄羅斯(Russia):1949年10月2日—今
聖馬利諾(San Marino):1971年5月6日—今
塞爾維亞(Serbia):1955年1月2日—今
斯洛伐克(Slovakia):1949年10月6日—今
斯洛維尼亞(Slovenia):1992年5月12日—今
西班牙(Spain):1973年3月9日—今
瑞典(Sweden):1950年5月9日—今
瑞士(Switzerland):1950年9月14日—今
烏克蘭(Ukraine):1992年1月4日—今
英國(United Kingdom):1972年3月13日—今
三、非洲國家(53個)
阿爾及利亞(Algeria):1958年12月20日—今
安哥拉(Angola):1983年1月12日—今
貝南(Benin):1964年11月12日—1966年1月9日;1972年12月29日—今
波札那(Botswana):1975年1月6日—今
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 ):1973年9月15日—1994年2月4日;2018年5月26日—今[1]
蒲隆地(Burundi):1963年12月21日—1965年1月29日;1971年10月13日—今
喀麥隆(Cameroon):1971年3月26日—今
維德角(Cape Verde):1976年4月25日—今
中非(Central African Republic):1964年9月29日—1966年1月1日;1976年8月20日—1991年7月8日;1998年1月29日—今
查德(Chad):1972年11月28日—1997年8月12日;2006年8月6日—今
葛摩(Comoros):1975年11月13日—今
剛果(布)(the Congo):1961年2月20日—今
剛果(金)(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1964年2月22日—今
象牙海岸(Côte d'Ivoire):1983年3月2日—今
吉布地(Djibouti):1979年1月8日—今
埃及(Egypt):1956年5月30日—今
赤道幾內亞(Equatorial Guinea):1970年10月15日—今
厄利垂亞(Eritrea):1993年5月24日—今
衣索比亞(Ethiopia):1970年11月24日—今
加彭(Gabon):1974年4月20日—今
甘比亞(Gambia):1972年12月14日—1995年7月25日;2016年3月17日—今
迦納(Ghana):1960年7月5日—1966年10月20日;1972年2月25日—今
幾內亞(Guinea):1959年10月4日—今
幾內亞比索(Guinea-Bissau):1974年3月15日—1990年5月31日;1998年4月23日—今
肯亞(Kenya):1963年12月14日—今
賴索托(Lesotho):1983年4月30日—1990年4月7日;1994年1月12日—今
賴比瑞亞(Liberia):1977年2月17日—1989年10月10日;1993年8月10日—1997年9月9日;2003年10月12日—今
利比亞(Libya):1978年8月9日—今
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1972年11月6日—今
馬拉維(Malawi):2007年12月28日—今
馬里(Mali):1960年10月25日—今
茅利塔尼亞(Mauritania):1965年7月19日—今
模里西斯(Mauritius):1972年4月15日—今
摩洛哥(Morocco):1958年11月1日—今
莫三比克(Mozambique):1975年6月25日—今
納米比亞(Namibia):1990年3月22日—今
尼日(Niger):1974年7月20日—1992年7月30日;1996年8月19日—今
奈及利亞(Nigeria):1971年2月10日—今
盧安達(Rwanda):1971年11月12日—今
塞內加爾(Senegal):1971年12月7日—1996年1月9日;2005年10月25日—今
塞席爾(Seychelles):1976年6月30日—今
獅子山(Sierra Leone)1971年7月29日—今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São Tomé and Príncipe):1975年7月12日—1997年7月11日;2016年12月26日—今
索馬里(Somalia):1960年12月14日—今
南非(South Africa):1998年1月1日—今
南蘇丹(South Sudan):2011年7月9日—今
蘇丹(Sudan):1959年2月4日—今
坦尚尼亞(Tanzania):1964年4月26日—今
多哥(Togo):1972年9月19日—今
突尼西亞(Tunisia):1964年1月10日—1967年9月26日;1971年10月8日—今
烏干達(Uganda):1962年10月18日—今
尚比亞(Zambia):1964年10月29日—今
辛巴威(Zimbabwe):1980年4月18日—今
四、北美洲國家(15個)
安地卡及巴布達(Antigua and Barbuda):1983年1月1日—今
巴哈馬(Bahamas):1997年5月23日—今
巴貝多(Barbados):1977年5月30日—今
加拿大(Canada):1970年10月13日—今
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2007年6月1日—今
古巴(Cuba):1960年9月28日—今
多米尼加(The Dominican Republic):2018年5月1日—今[2]
多米尼克(Dominica):2004年3月23日—今
薩爾瓦多(El Salvador)[3]2018年8月21—今
格瑞那達(Grenada):1985年10月1日—1989年8月7日;2005年1月20日—今
牙買加(Jamaica):1972年11月21日—今
墨西哥(Mexico):1972年2月14日—今
巴拿馬(Panama):2017年6月13日—今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1974年6月20日—今
美國(United States):1979年1月1日—今
五、南美洲國家(11個)
阿根廷(Argentina):1972年2月19日—今
玻利維亞(Bolivia):1985年7月9日—今
巴西(Brazil):1974年8月15日—今
智利(Chile):1970年12月15日—今
哥倫比亞(Colombia):1980年2月7日—今
厄瓜多(Ecuador):1980年1月2日—今
蓋亞那(Guyana):1972年6月27日—今
秘魯(Peru):1971年11月2日—今
蘇利南(Suriname):1976年5月28日—今
烏拉圭(Uruguay):1988年2月3日—今
委內瑞拉(Venezuela):1974年6月28日—今
六、大洋洲國家(10個)
澳大利亞(Australia):1972年12月21日—今
庫克群島(Cook Islands):1997年7月25日—今
斐濟(Fiji):1975年11月5日—今
密克羅尼西亞(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1989年9月11日—今
紐西蘭(New Zeland):1972年12月22日—今
紐埃(Niue):2007年12月12日—今
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1976年10月12日—今
薩摩亞(Samoa):1975年11月6日—今
湯加(Tonga):1998年11月2日—今
萬那杜(Vanuatu):1982年3月26日—今
註:以上國家排序按英文字母順序。
(10)中國和伊朗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一、亞洲區
1990年南北葉門合並後,同中國建交時間被確定為1956年9月24日。該時間是中國同北葉門(時稱葉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建立公使級外交關系的時間。
中越建交於1950年,當時越南正在進行抗法戰爭。二戰結束後胡志明在河內巴亭廣場五十萬人慶祝大會上宣告了越南民主共和國的誕生。然次年妄圖重塑殖民輝煌的法國卻公然撕毀和平協議而大舉入侵,在南方佔領區「綏靖」,在北方厲行「蠶食」、「掃盪」和「封鎖」。中越建交後,中方做出了全面援越的決定。
二、歐洲區
1964年的中法建交被西方媒體稱為「外交核爆炸」。當時戴高樂政府奉行獨立自主政策,寄希望用緩和、諒解與合作替代對抗,以在美蘇爭霸的夾縫中尋求適應性和靈活性。
中國同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的建交時間分別是1949年和1972年。1990年10月兩德以東德並入西德方式實現統一,如此中德建交以1972年為准,今年則是兩國建交45周年。
而捷克斯洛伐克在1993年1月分為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後,均同中國商定繼續沿用1949年10月6日為雙方建交日期,且中方同捷斯聯邦簽署的條約及協定繼續有效。
三、非洲區
非洲可謂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洲,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1956年中國埃及的建交揭開了新時期中非關系發展的新篇章。非洲些許國家同中國建交的變遷較「頻繁」,如與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建交時間即為1975年-1997年和2016年末至今;與賴比瑞亞建交時間則為1977年-1989年、1993年-1997年和2003年至今……
四、大洋洲區
其中紐埃和庫克群島屬准主權國家。所謂准主權國家,是指已高度自治,並被部分國家承認為主權國家的地區。除以上兩者外另包括科索沃和馬爾他騎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