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祈禱是什麼樣子的

伊朗祈禱是什麼樣子的

發布時間:2023-06-02 13:19:17

Ⅰ 伊朗國家女性為何要戴頭巾

因為伊朗國家以伊斯蘭教(什葉派)為國教,98.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中91%為什葉派,7.8%為遜尼派。

而伊斯蘭教有禁忌其中關於婦女的有:

禁止婦女穿顯露自己體形的衣服,除自己的丈夫外。

禁止婦女炫耀美色,把別人的兒女帶來,冒充自己丈夫的兒女。

禁止婦女獨身外出旅遊,除非有近親骨肉陪同。

禁止與外女人單獨接觸。

禁止看外婦女。

所以伊朗國家女性伊要按照伊斯蘭教義中的要求,穆斯林婦女在離家外出時,除臉頰、雙手和雙腳可以露出外,其他部位不能外露。

(1)伊朗祈禱是什麼樣子的擴展閱讀:

伊斯蘭教義

信前定

伊斯蘭教認為,宇宙間一切事物都受安拉制定的法則制約,任何人都不能變更其法則,唯有對真主的順從和忍耐,才能贏得真主的喜悅,因此,前定並非宿命。人類只有通過虔誠地向安拉祈禱,然後努力履行宗教義務和職責,真主才會使其結局發生變化。

信安拉

伊斯蘭教是嚴格的一神教信仰,相信除安拉之外別無神靈,安拉是宇宙間至高無上的主宰。《古蘭經》第112忠誠章稱:「安拉是真主,是獨一的主,他沒有生產,也沒有被生產;沒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敵。」

據《古蘭經》記載,安拉有99個美名(99種德性),是獨一無二、永生永存、無所不知、無所不在、創造一切、主宰所有人命運的無上權威。信安拉是伊斯蘭教信仰的核心,體現其一神論的主要特點。

Ⅱ 伊朗人的禮儀,(急需)

服飾禮儀
伊朗國內的民族很多,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服裝,但其樣式大多比較簡單,而且寬大,以適應溫暖的氣候。伊朗的男人一般穿不超過膝蓋的長衫,腰圍至腳面以上的圍褲,頭裹長長的包頭巾。土庫曼民族的女性穿著燈籠褲,這種褲子褲腳很小,以防風沙進入。在德黑蘭庫姆一帶,婦女普遍穿伊斯蘭的標准服飾,用一塊大黑布從頭遮到腳,只露出眼睛和鼻子。

儀態禮儀
在伊朗,人們言談舉止是很有講究的,在說話或跟對方正面而坐時,應將兩手平放而不可雙手交叉,雙手交叉著說話,就會被認為態度傲慢,甚至被視為有意挑釁。在伊朗微笑和點頭實際上只是主人的一種禮貌的表示,並不一定是表示同意。另外,由於他們潔身時多用左手,因而認為左手是不幹凈的,所以在接觸取物時不能用左手。

相見禮儀
注重打招呼時的禮貌用語,是體現伊朗人良好素養的一個方面。人們相見時一般都要說"薩拉姆"(你好),甚至素不相識的人相見也是如此。他們喜歡別人在打招呼時稱他們的姓並加上學術或職務的頭銜。伊朗人取名字的范圍非常廣泛,幾乎沒有任何限制,一般與伊斯蘭教有關的名字較多,如馬哈穆德,拉蘇爾,阿里等。婦女的名字多用茲芭,法拉赫等。女子出嫁後多保留娘家的姓名,現在稱呼某某夫人時,也可用丈夫的姓。伊朗人在與賓客相見時,一般習慣以握手為禮,然後親吻對方的雙頰。由於等級觀念很強,見面禮節也有區別,身份相同的人以互吻嘴唇為禮;身份稍低的人以吻面頰為禮;身份差距很大的人,則以一方俯在另一方面前為禮。

餐飲禮儀
伊朗人的餐飲習俗獨具風格。總體而言,他們愛吃麵食,也吃米飯。對中國的大餅等比較喜愛。游牧地區的人們以牛奶、黃油為主食;農業區的人們主食有面餅、米飯等。喝茶是伊朗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大多愛喝紅茶,並喜歡在茶中加糖。按當地傳統,土庫曼人唱歌前必喝紅茶,每逢節慶喜事,人們必定先喝紅茶,然後載歌載舞。

喜喪禮儀
根據穆斯林習俗,相親相愛的男女雙方,必須由男方提出求婚,經女方正式同意後,便可舉行結婚儀式,他們從定婚到結婚要經過十幾道程序。信奉伊斯蘭教的土庫曼民族,定親時,男方要用30隻羊送給女方作為聘禮。定親後到結婚的前一天,男女雙方不能見面,成婚一周後,新娘就回娘家,一旦知道懷孕了,則立即回夫家。伊朗伊斯蘭教徒去世後,人們將其屍體移入清真寺的停屍房。在埋葬過程中,人們又為死者祈禱,埋葬後人們要為死者定期舉行各種儀式,以示悼念。
節日來臨之際,婦女忙著大掃除。除夕到來,合家歡聚,各家各戶用乾草點起"祝火",人們都從上面跳過去,意為免災求和平。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訪親友,互祝新年快樂。最後一天,則是全家人外出郊遊,這時大小公園里遊客如雲。

商務禮儀
在伊朗,進行商業性會面,遞交名片是必要的,最好要用波斯文,實在不得已,也可用英文。伊朗工商界人士好禮而講究正式禮節。在商務會談時直截了當,往往效果不佳,他們不習慣於對事情立刻作出抉擇。不要以洋娃娃作為禮物,否則會被誤認為瞧不起他們信仰的宗教。

旅遊禮儀
在公歷3月到伊朗旅行是最好的季節。德里蘭的美景往往使人陶醉,若北上黑海或南下波斯灣,那裡風光更是迷人,碧波萬頃。但外出旅行在大城市交通較擁護,如趕上穆斯林節日和星期五祈禱日,更是如此。即便這樣,也應給老人讓座。當地不許婦女與丈夫以外的男人同行。夫妻外出必須帶上結婚證書。參觀清真寺必須脫鞋,頭上必須有一樣東西,如帽子或手帕。

主要禁忌
伊朗人嬰兒的眼睛特別第三,最忌諱別人議論嬰兒的眼睛。他們忌諱左手遞交物品,稱左手為下賤的手。禁食豬肉,不食自死的牲口,也不吃外形可憎或不端正的動物的肉,忌吃無鱗的魚。

Ⅲ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伊朗人開始懷念巴列維王朝

說到這個巴列維王朝也還是挺有意思的,現在的伊朗人好像非常非常的懷念以前的巴列維王朝了,那麼有的人問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其實問得比較好了,下面一起來研究看看!

其實,說越來越多的伊朗人懷念巴列維王朝時代,這個說法不太准確,他們對現狀不滿意,對巴列維政權也同樣不滿意。

伊朗人不想要政教合一的政體,他們同樣也不想要一個王權專制政體。

說民眾懷念巴列維王朝時期,不如說伊朗人是在追求更加公平理想的社會環境。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伊朗的過去與現狀,看看伊朗近幾十年的社會發展變化。

先來回顧一下巴列維王朝時期的伊朗。

1925年12月12日,當時的伊朗伊斯蘭議會召開制憲會議,宣布禮薩·汗為波斯帝國統治者,伊朗進入巴列維王朝時期。

1979年,霍梅尼發動伊朗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末代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1941年-1979年在位)被迫退位流亡國王,巴列維王朝終結,共存在54年。

白色革命

巴列維王朝雖然是一個封建王權的國家,但是在世界大潮的推動下,伊朗也開始了現代化進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很多國家都掀起民主革命的高潮。

在這種大勢下,伊朗國內對民主制度的呼聲也日漸高漲,君主制度受到了沖擊。

到了20世紀50年代,伊朗經濟形勢惡化,失業率增加,國內矛盾尖銳,政治運動愈加頻繁。

巴列維王朝末代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為了緩和國內矛盾,維護君主專制制度,1963年開啟了「白色革命」改革大潮。

歸根結底這是一場想通過發展經濟來緩和國內矛盾,進而鞏固君主專制制度的一場改革。

主要內容有:

1.廢除佃農制,凡是大地主佔有的土地,重新分配給農民所有,建立一支促進農業發展的大軍。

2.全部森林、水利資源屬於國家所有。

3.將所有政府經營的工業企業出售給合作社和個人,這些出售的企業所獲利潤,由勞資雙方分享。

4.修改選舉法,准備實行普選,特別是婦女都要參加普選。

5.要建立一支由各科醫生所組成的衛生工作者大軍,到農村去進行免費醫療工作。

6.改革司法,在所有的農村,都要建立公正的法庭。

7.改組所有政府機關,行政權力下放,並全面改進國民教育。

改革進步性

可以看出,巴列維的一系列改良措施,體現出很大的進步性。他力圖響應民眾要求民主的呼聲,建立一個世俗化的君主制政權,引導伊朗脫離落後狀態,使之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

巴列維推行的「白色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伊朗經濟的發展,為伊朗建立完善的工業體系打下了基礎。

巨型油輪碼頭、大型貯油庫和石油化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

鉛礦、銅礦、鐵礦和煤礦,都進行了大力開采,鋼鐵廠以及其它金屬冶煉廠,產量也都在不斷增長。

1976年石油產量為2.948億噸,出口2.722億噸,當年出口石油收入達234億美元。

從1971年到1973年,伊朗經濟增長速度平均為百分之十四點三,1974年猛增至百分之四十。

伊朗一躍而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到1977年,伊朗的人均收入已達2200美元。

此外,在交通、電信、電力、社會福利、衛生、教育等領域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由於經濟的發展,軍隊實力也隨之增強,伊朗武裝成為中東地區最為強大的軍事力量。

伊朗在社會面貌層面的變化也非常明顯,迅速向世俗化邁進。

當時巴列維破除了宗教對國家的影響,實行一夫一妻,解放了穆斯林女性。

百姓的思想獲得自由,女性解除禁錮,可以自由的工作和學習,成為伊朗發展的重要力量,這是伊朗巨大的進步。

隨著當時經濟的高速發展,百姓生活不斷改善,國家福利日趨完善,整個國家表現出蒸蒸日上的一面。

改革局限性

與所有專制者的改革一樣,巴列維的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來鞏固自己的王權,在改革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採取一系列鞏固王權的措施。

首先就是重用親信,巴列維將大量親信安排在國家要害部門,成為高高在上的權貴階層。

這些權貴通過掌握國家政治、經濟權力,大肆斂財,貪污腐敗,造成國家財富迅速集中。

王室權貴一個個腰纏萬貫,奢侈無度,而中低層百姓卻陷入赤貧,甚至失去謀生手段,產生了極端不滿的情緒。

其次還成立了秘密警察制度,用於鎮壓潛在反對者,手段惡劣殘酷,被描述為當時伊朗人最恐懼和厭惡的組織。

再次是巴列維過分發展軍備,企圖把軍隊收買為維護王權的有力工具。

在經濟取得大展之後,巴列維軍事野心不斷擴大,每年花費大量金錢購買美國武器,聲稱要做世界第五軍事大國。

龐大的軍費開支耗盡了伊朗財政,使伊朗出現了嚴重的財政赤字。

改革損害了教士階層的利益

教士階層在伊朗歷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早在巴列維王朝之前,伊朗的教士享有國家的主要權力,包括國民議會的主要席位、司法權、教育權。

他們還掌握大量的土地、房產,可以徵收宗教稅,在伊朗鄉村,教士階層掌握著絕對的權利,德黑蘭的很多政令都無法在鄉村地區得到執行。

「白色革命」期間,當局大力推行去宗教化改革,給予了婦女選舉權,遭到了教士階層的敵視。為了打擊教士階層,政府取消了很多宗教領袖的特權,關閉了大量的宗教學校。

土地改革政策觸動了教士階層的經濟利益,動搖了他們對土地的控制權。

司法改革也對教士階層的司法特權形成挑戰。

這一系列的世俗化改革從根本上觸動了教士階層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

總的來說,巴列維的一些列改革一方面發展了伊朗經濟,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特權階層,加劇了貧富分化,引發民眾普遍不滿。

另外,社會的世俗化改革,使西方思想湧入伊朗,促使了伊朗民主意識的進一步覺醒,人民對專制王權更加排斥。

對教士階層的打擊,嚴重損害了僧侶階層的利益,世俗化的推進也遭到許多伊斯蘭教徒的反對。

所有的矛盾參雜在一起,最終引發了伊斯蘭革命,埋葬了巴列維王朝。

為何越來越多的伊朗人對現狀不滿

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後,經過全民公投,成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並通過了新的共和國憲法,霍梅尼在1979年12月成為國家的最高領袖,伊朗成為政教合一的現代神權性君主政體國家。

伊朗伊斯蘭政教合一政權是伊朗公投的結果,可以說是絕大部分伊朗人的共同選擇。

那麼推翻王權政權以後,伊朗人民的生活又怎麼樣了呢 ?

首先是經濟發展緩慢,貧富分化更加嚴重。

當初,巴列維時期的伊朗雖然貧富分化嚴重,但是經濟總體上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民眾也享受到一定的發展成果。

革命後的伊朗經濟沒有繁榮起來,對石油出口的依賴依然強烈。

革命成功後不但沒有消滅貧富差距,反而越拉越大。

伊朗教士階層掌控著伊朗經濟命脈,財富無限,而廣大的老百姓卻陷入了一貧如洗的狀態。

伊朗前總統內賈德曾經提到:伊朗的300人就掌握了伊朗60%的財富,可見財富集中嚴重到什麼程度。

由於政策失誤及長期遭受西方制裁,現在的伊朗已經成為中東最窮困的國家之一,很多伊朗人家徒四壁,一貧如洗。

失業率也居高不下,尤其是年輕人,很多人根本找不到工作,失去生活來源,廣大農村地區更加窮困潦倒。

社會面貌倒轉。

在巴列維時代,社會風氣十分開明,婦女享受比較廣泛的權利。

而如今的伊朗婦女不得不重新包上黑面紗,各種各樣對婦女的禁錮隨也之而來,女性再次成為附屬,伊朗又回到了神權時代。

伊朗的自由程度也出現倒退。

伊朗的神權政體對議會及法案具有否決權,對比起國王政府的同等機關有更大的權力。

少數族群的政治權利被打壓,非穆斯林族群不享有平等的權利。

政府控制新聞媒體,沒有官方的允許下,書籍雜志不得出版、錄音帶不得分發、電影不得播映、文化團體不得成立。

伊朗執行政教合一政策,教士對於民眾思想嚴格控制,民眾的思想受到限制。

以上種種現實,使伊朗很多人認為,伊斯蘭革命是毀了伊朗的未來,使國家倒退了幾百年。

連霍梅尼的孫子海珊·霍梅尼也痛心的說,現在的伊斯蘭毀了伊朗的未來,偏離了霍梅尼的路線,他甚至要美國幫助伊朗回到從前。

現在的伊朗年輕人,也對自己父輩當初支持革命的行為充滿疑惑:「難以理解他們當初所表達的熱情到底是為了什麼」。

目前,美伊關系持續緊張,伊朗國內的抗議活動也日趨激烈,很難斷定伊朗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祈禱不要發生戰爭,祝福伊朗人民!

Ⅳ 伊朗飲食禮儀

伊朗人信仰伊斯蘭教,他們的飲食習慣跟一切伊斯蘭教的是一樣的。那麼伊朗飲食上有什麼要注意的呢?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伊朗飲食禮儀,希望對你有幫助。


伊朗飲食

伊朗人的飲食習俗明顯受宗教信仰的影響,帶有強烈民族色彩,吃食物很注重吉祥之意。如喜吃蘋果蜜餞,表示生活甜甜蜜蜜;吃石榴,表示像石榴粒一樣多福;吃魚,像魚一樣活躍。更有趣的是,他們將糕點製作成各種形狀,各有寓意;梯形的象徵步步高升; 鳥形的意味著像鳥翅覆雛一樣和樂安康等等。宗教節日忌吃異味蒜、蔥和苦的食物,因為這是不吉利的,也不食核桃、巴旦杏等堅果,因為“堅果”一詞與“罪孽”有關,且多吃會刺激喉嚨,影響祈禱。

在伊朗不同的地區,人們往往根據當地現存的自然環境和條件來烹煮各種富有地方色彩的食品,這些食物被視為民族傳統食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契羅喀保布(伴有烤羊串或烤牛肉串、雞肉串的燜飯);奧布古事特(將羊肉、豆子、香料和土豆等放在水中一起燜煨,近似我國西安的羊肉泡饃);霍列希特(用各種作料燒煮成的一種家常菜餚,就著米飯食用);菲辛江(用家禽,尤以鵝肉或鴨肉為佳,另加核桃仁、石榴汁、橄欖、糖和香料一起燉煨而成)以及杜爾麥(一種將肉類和其他配料一起裹包新鮮的葡萄葉中再燒煮而成的菜餚)。尤其在伊朗的西北部地區,有些地方菜餚是以野生植物或蔬菜以及豆類燒煮而成,亦可與肉食一起享用,十分美味可口。而南部有許多菜餚是以魚類燒煮而成。伊朗的魚籽醬是用裏海的鱘魚製成,在世界上享有盛譽,滋補性很強,波斯灣的蝦類由於質量上乘,故被用來烹煮各種食物。

伊朗飲食禮儀

伊朗的“索夫來”(按伊朗的傳統習慣在地上鋪上類似桌布似的用品,供在吃飯時放置食物之用)色彩豐富。烤制主食餅類的方法多樣。一般說來,伊朗的大餅是經過表層受熱烤烘而成,皮薄柔軟,且價格便宜。主要品種有聖伽克、拉瓦烯、塔夫通、巴勒巴利等。平時一日三餐,早餐較為豐盛,有麵包、奶油、酸乳酪、乾酪、魚、蛋、果醬、果汁、蔬菜和水果。他們的午餐一般都在單位吃,比較簡單,晚餐最為豐盛。

據我觀察,大部分伊朗人都喜歡吃麵包餡餅,許多小吃店的餐桌上都列著一盤盤小菜,有黃瓜、大蒜、青菜、萵苣等。不了解伊朗人飲食習俗的人,最初常把這些五顏六色的小菜視為下“酒的冷盤”,其實並非如此。這些各色小菜是和肉餡一起被塞進一個個切開的麵包里食用,人們把這種烙麵包稱之為漢堡包。顧客想吃哪幾種菜,喜歡什麼醬料,告訴服務員或指給他看,他就會依照客人的選擇,把烙麵包塞得滿滿的拿給你。

伊朗人最重視、最隆重的節日是“諾魯節”伊歷元旦(相當於我國的春節)。按照伊朗的歷法,伊歷太陽歷正月初一(即公歷的三月二十一日)的元旦,這天正好是伊朗春季的第一天。一般來說,在距新年之前(即伊歷12月中旬前後),人們都為准備年貨而忙碌了。要做的事情很多,打掃房屋是婦女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人們為了徹底清理平日清掃不到的頂棚牆角,往往把傢具用品都移置室外,重新布置居室,以產生新鮮愉悅感。第二件事是采購各種物品。與我國不同的是在伊朗由於節假日期間各大商場和市場都停業關門休息。因此,每到節日臨近時,購物者都提前到商業網點,尤其是“包撓了”(市場),購買自己所需的物品。製作節日食品,也是伊朗婦女新年所要進行的一項工作如甜食點心等。

除夕之夜,凡在外地工作、出差、學習的人,一般都要趕回到自己的家中,鋪設以波斯語字母打頭的七樣物品,組成七寶餐桌。以波斯語字母打頭的七種物品是大蒜、沙棗、醋、蘋果、金幣、甜菜和用麥芽和麵粉製成的甜食。在七寶餐桌上,還陳列有水果、無花果甘、糕點,由春天的鮮花做成的花籃,以及用小麥事先育好的一盤綠油油的麥苗。除此之外,還必須在七寶餐桌上放一本《古蘭經》,以及彩蛋、金金缸和象徵純潔和無私的鏡子。在伊朗的部分地區,人們還在七寶餐桌上擺放具有地方風味的食品和糕點。在新年的鍾聲敲響之時,全家人圍坐在七寶餐桌旁,共同誦讀《古蘭經》和做祈禱,這一切都是象徵著吉祥如意、歲歲平安,並祈求在新的一年裡,事業順利,家庭幸福。

伊朗的飲食禁忌

伊朗猶太人教徒,在飲食禁忌方面一個顯著特點是,在逾越節期間,只吃無酵食品,這可能與《聖徑》將逾越節稱作“除酵節”有關。同時,他們在過五荀節時,要在餐桌上放兩塊用新麥做的餅,作為獻祭品。多數家庭要烤一隻有4個角的長麵包,做一種三角形的團子,裡面有蘋果、乳酪(或肉)。給兒童吃一種叫“西奈山”的餡餅,鼓勵他們努力學習《聖經》。在位於哈馬丹的以斯帖墓周圍,一些猶太僑民於巴比倫時代便開始定居在那裡,迄今仍保留了自己民族的語言和宗教特徵。在“哈努卡”節時,要吃土豆煎餅和油炸土豆;在“圖比謝瓦特”節時要吃巴旦杏仁、無花果、核桃,在燈節時要吃一種很薄的烤餅和蛋糕。他們的飲食禁忌甚多,烹調方式及吃法都受教宗戒律的約束,稱為“合禮”。伊朗猶太教徒認為豬肉等是不潔之物,屬禁用之列,尤其忌帶血食物。這一點近似於伊斯蘭教。

由於歷史上,伊朗受到英國和俄國的殖民統治及西方文化的影響,人們的生活習俗、禮節和飲食習慣都具有上述國家的某些特徵。然而,在日常的生活中,伊朗人的飲食禁忌甚多,烹調方式及吃法都受伊斯蘭教律約束:“信道的人們啊!飲酒、賭博、拜像、求簽,只是一種穢行,只是惡魔的行為,故當遠離,以便你們成功。惡魔惟願你們因飲酒和賭博而互相仇恨,並且阻止你們記念真主,和遵守拜功”《古蘭經》(5:90——91)。顯然,酒、豬肉、猛獸、不潔凈之物和動物的血,屬禁用之列。為此,伊朗在伊斯蘭革命勝利後,曾於20世紀80年代初,發動了嚴厲的禁酒、禁賭,掃除一切色情的純潔運動,封閉了歌舞廳、夜總會、賭場和妓院,甚至美容院也不能倖免。例如,根據嚴厲的禁酒法令,即使接待外國人士的飯店,也只供應不含酒精的飲料,犯戒者,處以鞭撻,屢犯者判以徒刑。

Ⅳ 伊朗色拉子的景點

伊朗設拉子旅遊景點:

一、莫克清真寺

莫克清真寺位於設拉子燈王之墓附近的一個巷子里,因為其外牆彩釉色彩中以粉紅色最為出彩,所以又被人們稱作粉紅清真寺。這座清真寺建於1876年,至今保存完好,為設拉子必游景點。寺內的祈禱廳中間有十多根斜蛇紋柱子撐起整個大廳,每根柱子上都有雕刻以及復雜的瓷磚圖案。

二、波斯波利斯

波斯波利斯位於設拉子東北約60公里處,距離帕薩爾加德不足50公里。波斯波利斯之於伊朗,如同長城之於中國,是不可錯過的必游之地。波斯波利斯作為偉大的波斯帝國的中心,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禮儀之都。這座雄偉的宮殿是阿契美尼德皇帝們的夏宮,也是舉行正式儀式的場所。

五、光明王之墓

光明王之墓位於設拉子市東南,又名查拉庫聖廟,是公元835年伊斯蘭教先知Imam Reza的兄弟Ahmad的陵墓,始建於12世紀。傳說有人路過陵墓附近時,看到金光從其中一個墓穴透出,因而發現墓穴的位置,所以有了光明王之墓的名字。

六、賈瑪清真寺

賈瑪清真寺又名星期五清真寺、聚禮清真寺,位於伊斯法罕市中心,建於11世紀,是伊朗現存最古老的清真寺。四座不同時代的宗教建築,組成了伊朗最大、最富歷史內涵的清真寺復合體,集中體現了800多年來伊斯蘭宗教建築的演變,同時具備塞爾柱克、蒙古和薩法維時代的特點,這種特性在世界其他地方都看不到。

七、古列斯坦皇宮

古列斯坦皇宮位於德黑蘭市中心,是一個龐大的王室官邸建築群。宮殿建造於1865年,是伊朗首都德黑蘭最古老的歷史遺跡。皇宮的入口在一個種滿玫瑰的花園的後面,因此古列斯坦皇宮也被稱為玫瑰花園或玫瑰宮。王宮主體堪稱伊朗建築的精華,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鏡廳、大理石殿、鑽石宮、通風樓等。

八、薩德阿巴德王宮建築群

薩德阿巴德王宮建築群位於德黑蘭市區東北的山上,原本是伊朗皇室避暑的「夏宮」,是一座由18座宮殿組成的大面積的建築群,其中知名的7座分別是白宮、綠宮、母親宮、軍事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細密畫博物館和考古博物館。主要的看點是白宮內奢華的布置、綠宮內著名的鏡廳,以及秋天園區的落葉。

九、自由紀念塔

自由紀念塔位於德黑蘭市中心的自由廣場中央,高50米,是為慶祝波斯帝國建國2500周年而建,結合了薩珊王朝及伊斯蘭傳統建築兩種元素,倒Y形的建築,代表了當代伊朗精神,追求自由與和平。霍梅尼於1979年2月1日返回德黑蘭,推翻了「親美」的巴列維王朝,成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十、旺克大教堂

旺克大教堂位於伊斯法罕亞美尼亞社區,是伊朗的亞美尼亞族人的旺克天主教堂,也被稱作聖姐妹教堂,建於1606-1655年,外部採用了很多伊斯蘭建築的元素,但是看起來比較樸素,內部裝潢卻非常華麗,融合了伊斯蘭建築的穹頂和瓷磚鑲嵌,並且掛滿了精美繪畫和浮雕,混合了伊斯蘭和天主教兩種風格。

Ⅵ 伊朗人平時用什麼語言交流

伊朗的官方語言是波斯語,而且波斯語在伊朗全國的通用程度相當高。
所以要想用對方的母語交談,要學的必然是波斯語。
阿拉伯語雖然與波斯語的關系比較密切,但在伊朗的通用程度很低,
一般民眾只會祈禱等簡單的宗教用語,沒法順利交流。

Ⅶ 元旦有什麼習俗

http://www.xxyw.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104&ID=22196

少數民族的新年習俗

柯爾克孜族——每年第一個月出現時,柯爾克孜族人便歡度「諾若孜」節,這與漢族的春節很相似。過節時,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飯菜辦得豐盛些,互相請客,以示慶祝。過節那天晚上,當畜群從牧場上回來的時候,每家氈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從上面跳過,接著牲畜從上面跳過,預示消災解難,在新的一年裡人畜兩旺。

布依族——陰歷臘月底,家家戶戶薰肉、灌香腸,烤酒、做糯糧粑粑、米花、縫新衣、手帕。臘月二十三用麥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請先生寫對子,貼門神、年畫。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圍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後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團圓飯,整夜守歲。大年初一天剛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奔向河邊去挑水,誰最先挑回頭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預兆豐年。初一在家裡扎彩燈,晚上一齊點燃,掛在大門口。過了初一,人們開始串門拜年。青年男女相約去「起表」,以歌聲表達愛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嗩吶、月琴、洞簫、姐妹簫、銅鼓等樂器伴奏聲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區正月十五過完年,正月三十還要過「小年」。

土家族——從正月初一前兩天開始,第一天稱大年,第二天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圍坐聆聽老人講故事,守歲到天亮。節日期間吃「紅曲魚」,以象徵富富有餘,還吃大鍋燴菜,稱合菜。初三舉行「擺手舞」會,參加者達萬人之多。此外,還有耍龍燈、舞獅子、燈會、戲劇、武術等活動。

壯族——從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除夕,家家殺雞殺鴨、蒸扣肉、粉精肉,製做叉燒肉等。晚飯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斬雞」、燉整雞。家家都要守歲到半夜,燃放鞭炮後就寢。正月初一、初二,凡來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餡,由去皮綠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醬製成。男女多於此時對歌,或打陀螺、跳舞、賽球、演戲。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飯,以示來年要豐收。這種飯叫「粽粑」,有的長達尺余,重五六斤。 節日期間喜愛舉行拋花包活動。男女青年各分一隊,雙方相距約50米,劃出界線,互相拋接,凡拋出界線或沒有接著便為輸者。

東鄉族——喜歡在春節期間打土仗,以示對養育自己的土地的熱愛之情。初一這一天,舉行傳統的「打土塊」活動。他們以土塊做「武器」,互擲對方,這一天,年過花甲的老者也要興沖沖跑到山野的「戰場」上去大顯身手。

侗族——初一清早,從塘里弄幾條又大又鮮靈的鯉魚,煎、炸、燒、燉、擺上桌,再加一盤香氣四溢的腌魚,整桌菜以魚為主。侗家人說,春節吃魚,預兆新的一年吉慶有餘(魚)、五穀豐登、余錢余糧。春節時,盛行爬山比賽。誰先爬到頂,誰就得到姑娘或小夥子的禮物。姑娘贈送自己刺綉的侗錦,小夥子獻出精緻的竹盒、斗笠,這項活動往往持續半月之久。

仡佬族——每年農歷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節。因他們居住在氣溫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開始發芽,春天才開始。在這即將春耕大忙之際,大家團聚在一起過年,共同祈禱祖宗、山神保佑,諸事如意,五穀豐登。又因清明節常在三月初左右,這樣兩個節一起過,所以將這一天定為仡佬年,也就是春節。年輕人在節日期間,連村接寨舉行打雞毛、打毽子、打花龍、打雞蛋等活動,還伴之以歌舞,盡情歡樂。

哈薩克族——春節期間喜愛開展「姑娘追」活動。這種活動風趣動人,也是男女青年表白愛情的一種別致方式。

景頗族——春節期間舉行「打靶」比賽。初一早晨,人們紛紛聚到賽場上,姑娘們把自己綉的荷包掛在竹竿頂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細線算神槍手,姑娘們便獎給神槍手一碗香甜的米酒。姑娘們是這項活動的組織者和裁判員,哪個小夥子獲勝,姑娘就會把水酒作為獎品送到他的嘴邊。春節期間,各家各戶都釀水酒,向長輩敬酒。

朝鮮族——家家戶戶貼春聯,做各式豐盛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彈伽倻琴,吹洞簫。初一天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給長輩拜年。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載歌載舞。春節時,人們身著盛裝,一對對興高采烈地玩蹺蹺板,彼此一起一落,誰在空中做的動作優美,彈得高,誰就領先獲勝。

水族—— 按照水族的水歷,正月的第十二日為「端節」,即「過年」的意思。節日的夜晚,寨子里舉行聯歡,在鑼鼓和嗩吶聲中,男女青年盡情唱歌跳舞。聯歡會上使用的鑼鼓類型很多,最大的直徑一米以上,鑼重一二百公斤。鼓面畫有花紋圖案,鼓身刻著浮雕,既是民間樂囂,又是工藝品。

傣族——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將舉行「象腳鼓比賽」,選手們精神振奮、擊鼓不停,誰的動作優美、鼓聲好即獲獎。春節期間,小夥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准,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夥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夥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歷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他們把潑水看成是驅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徵,也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獨龍族——年,一般在每年農歷十二月下旬舉行,具體日期由各個家族自己卜卦決定,節期長短也視准備的食物多寡而定。由於獨龍族沒有文字,過去邀請客人過年節,就只好用刻木或結繩作"請柬"。一個家族決定哪一天過節後,計算出離過節還有幾天,如果以刻木記日,就在特製的木板上刻上幾格,每一格代表一天,然後剖為兩半,一半自己留著,一半送給客人。以後雙方每過一天就削去一格,削到剩最後一格時,就知道第二天要過節了。如果用結繩記日,離過節還有多少天,就結多少個結,然後將結繩送給要邀請的親友,自己留一條,每過一天解一個結,解到最後一個"結"的時候,就知道是過年了。

哈尼族——每年要過兩次年。一是十月節,二是六月節。哈尼族歷法以十月為歲首,即「大年」。過年這天,人們走親訪友,求親訂婚。「六月年節」期間殺牲祭祖,開展盪鞦韆、摔跤、唱山歌等文體活動。除夕婦女忙著做糍粑,小夥子上山砍竹子,搭鞦韆架。不論男女老少,春節里都喜歡盪鞦韆。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雲南新平縣境內的卡多人,過年時間在農歷正月初六。傳說古時勇敢的卡多青年為了抵抗外來的侵略,出征應戰,臨行時留下話,他們哪天還鄉,新的生活就從哪天開始。戰爭結束後,因征途遙遠,直到新年初六日他們才回家。家鄉人就把這一天定為新的一年開始。過年時,他們殺豬宰羊,跳大鼓舞,以此慶祝。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眾多以臘月初六為歲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響,並吹海螺。然後家人團聚吃糯米飯。

勒墨人(白族的稱謂)——主要聚居在雲南省的碧江縣,他們有自己的推算節令的方法,春節日期也有差異。如桃花發苞時稱三月,漆樹發葉到五寸左右稱五月,這樣的推算結果,一年是十三個月,三月稱三月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基諾族——雲南西雙版納的基諾族群眾把公歷六月稱作過年月,歌手們輪番互相對歌,輸了則留下一塊包頭布,到第二年再去對。過年時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婦女們一邊品嘗酒餚,一邊跳大鼓舞,男女青年們乘此時機談情說愛,尋找自己的情侶。

漢族——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

滿族——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桿,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講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里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春節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為迎新春。春節前還要舉行跳馬跳駱駝等比賽。正月十五還有鬧燈會。年三十家宴十分豐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餃子、火燒、豆包等;傳統年菜有鮮美的血腸、煮白肉及別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徵吉慶有餘的魚菜更不可少。子時還要吃一頓送舊迎新的鮮肉水餃。

鄂倫春族——除夕,全家圍坐,共進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飯。青年人給家族及近親長者敬禮,叩頭請安。午夜,人們捧著樺樹皮盒或鐵盒繞馬廄數圈,祈祝六畜興旺。初一,著新裝互相拜年請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轉圈集體舞。有打獵舞,「紅果」舞,「黑熊搏鬥」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著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初一,姑娘、婦女和孩子們穿上綉有雲邊的新裝,去親朋家拜年,用「魚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風味生魚、用味香酥脆的「炒魚毛」和大馬哈魚籽。民間詩人向人們獻詩、講故事。婦女們玩「摸瞎糊」、「擲骨頭」。青少年則進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賽。

蒙古族——五更吃餃子、放鞭炮與漢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辭歲酒」,然後青年男女跨上梭馬,騎串蒙古包,先給長輩們叩頭祝願,接著喝酒跳舞,隨後串包男女還利用這一機會廷行賽馬比賽。除夕更歲時,一家人圍坐在包內火爐邊,在向長輩敬獻「辭歲酒」之後,飽餐烤羊腿和煮水餃。

納西族——正月新春人們互相訪親拜友,輪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組織燈會,並與別村競賽。城市、鄉村都辦燈會燈會節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紐梅說笑》、《老壽星放鹿》、《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綉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舉行盛大的「跳神會」,人們戴上假面具載歌載舞,以示除舊迎新,祛邪降福。春節期間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點招待客人。

彝族——春節期間集會跳「阿細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飯都由男子承擔,讓婦女休息,以而對她們勞累一年的慰問。

苗族——把春節稱作「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除夕歲守夜。子夜過後,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結伴遊覽名勝古跡,或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燭到井邊燒拜,叫「買新水」,藏族婦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從河裡背回「吉祥水」。認為初一的新水可以帶來福音和好運,能保一年的吉利。

羌族——每家每戶要做各種油炸麵粉小牛、小羊、小雞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過年要喝咂酒,大家圍壇而坐,由最長者唱《開壇詞》,然後用約二尺多長的麥管從左至右,依次咂飲。

鄂溫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別是對自己的長輩和親戚必須在初一那天去磕頭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個較大的房子里盡情地快樂,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這個娛樂晚會,由婦女們先開始跳或唱,接著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來。

達斡爾族——生活在黑龍江和嫩江兩岸。除夕年飯是黃米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們一進門就搶食年糕,藉以祈願生活年年提高。 正月初一,天亮起來,婦女准備早餐,男人燒香拜天拜地拜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賜太平豐年,拜完神,向長輩敬酒叩頭接受老人的祝詞。吃完水餃,穿起新衣服,近親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長輩年老者帶領,按輩份高低進行各種娛樂活動。

瑤族——節日期間,人們聚在一起,觀看風趣別致的「耕作戲」。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農夫,一人扮擴鋤農民,三人邊舞邊歌,表示慶農業豐收;青年男女則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蘆笙,彈月琴,唱山歌,尋找意中人。 每年農歷七月的月半節是瑤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春節,月半節前夕,家家戶戶忙得不亦樂乎,村寨內外到處是牛角聲和歡笑聲。

拉祜族——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是雲南拉祜族的「擴塔」節(拉祜語為春節)。除夕,每家每戶要做象徵太陽、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爭先恐後跑到泉邊,迎接象徵純潔、幸福的新水,以先得為快。同時,帶著禮品走村串寨、訪親問友。

高山族——台灣高山族有吃「長年菜」的習俗。長年菜也叫作「芥菜」,吃這種菜是預示壽命長。有的人將長長的粉絲加入長年菜里,象徵著長生不老。

黎族——過春節,家家宰豬殺雞、備佳餚美酒,全家圍坐吃「年飯」,席間唱「賀年歌」。大年初一或初二,人們集體狩獵,獵物的來先分給第一個擊中獵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懷孕婦女可以獲得兩份獵物。

佤族——新年第一次見面除相互道喜外,還贈以糯米粑團、甘蔗和芭蕉,以此祝願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土家族——在全家的團圓飯餐桌上,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

維吾爾族——年節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乾等做成的「普羅」,用麵粉、羊肉、洋蔥等做成的「匹提爾芒達」(包子),用帶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團抻成的「蘭曼」(抻面),以及與漢族餛飩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爾」等。此外還備有多種民族傳統糕點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圓盤饊子)、「亞依瑪扎」(花邊饊子)、「波呼薩克」(炸吉皮)、「沙木波薩」(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布朗族——春節期間開展托球活動,活潑有趣。參加者圍成圓圈,先由一人將一隻用竹片做成的小球托上空中,然後按順序接球,並用手心將球托向空中,接不到球的人,要罰唱一首歌。

新年的禁忌

俗話說「新年頭、舊年尾」,意思是說一年當中最重要的日子就是「除夕」與「春節」,所以過年時言行要特別謹慎,中國人希望一年的開始能夠事事順利,有個好預兆。
在春節時期有諸多禁忌,主要為了保平安,在來年事事順利,春節這天婦女不許出門拜年,俗語叫「忌門」,女兒嫁出去的更是不能回家,如果在新年回娘家會吃窮娘家。小孩子不許哭鬧,不許說不吉利的話,也不可以和別人吵架起爭執,犯了會使一年都不順利。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傢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無論有什麼病痛,都不許請醫生,請醫生會一年到尾都生病。初一到初四不可動刀(主兇殺)、針(主長針眼)、剪(主口舌之爭),也不可以掃地,掃地會把財運全掃光了。春節這天不可吃稀飯,否則這一年當中,出外旅行時一定會碰到下雨。

由初一至初十的一些禁忌:初一:雞日——舊時在元旦貼畫雞辟邪祈福(雞諧音吉「ji」)。
初二:狗日——出外拜年或祭祖。
初三:羊日——「赤口」,易生口角,不宜拜年「田生日」,「穀子生日」,祭田。
初四:豬日——祭財神,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就不請他來拜神。
初五:牛日——「破五」,可打破諸多禁忌,「送窮五」:初一至四的垃圾不能倒掉,免倒「財氣」,初五的垃圾視為「窮土」,倒掉就「送窮出門」。
五路財神生日,有「接財神」的習俗。
初六:馬日——「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來的財神紙馬燒掉,店鋪開始復業。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煙花,啟煙火的習俗,是「火的生日」。
初八:穀日——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廟往往在這天設壇祭星,接受布施。
初九:天爺生日——玉皇大帝誕辰,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
初十:石頭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動用,叫「十(石)不動」,甚至燒香祭拜石具。
--------------------------------------------------------------------------------------------------
http://www.mas6z.net/xszp/ydxs_web/

中 國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自西歷傳入我國以後,元旦一詞便專用於新年,傳統的舊歷年則稱春節。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農歷歲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界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了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於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 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慶賀新年的開始,歡度元旦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普遍習俗。在我國,還列入了國定假日。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地區採用公歷紀年法,把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稱作「元旦」。
由於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島國湯加位於日界線的西側,它是世界上最先開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慶祝元旦的國家。而位於日界線東側的西薩摩亞則是世界上最遲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歷計,我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
http://sca.sohu.com/showinfo.php?id=119624

各國元旦習俗

新一年,總是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祝福。在這除舊迎新的日子裡,世界各國的人們都以其別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著新年的到來。

英國:元旦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在英國中部的一些地區,新年早上出門時,不管熟識還是陌生,都會互送銅錢,他們認為這樣做,不但對方一年有財氣,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幸運。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們在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有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相抱大哭。他們認為,元旦一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感嘆。有些地區的人們則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

蒙古:新一年到來,蒙古老人會裝扮成牧羊人的樣子,穿著毛絨的皮外套,頭戴一頂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驅邪祝福。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這天,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人們爭先恐後地尋找那象徵幸福的金樺果。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找到這種罕見的果子。他們稱之為「尋福」。巴西農村有一個獨特的風俗習慣——便是互相揪耳,人們在元旦見面時,一定要相互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在元旦這一天,巴基斯坦人們個個手拿紅粉跑出門,見了親友,道過新喜,便互相將紅粉塗在額上,以示慶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區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舉行激烈的搶山羊比賽,以示慶祝。兩隊騎手爭搶獵物,比賽既緊張激烈,又喜慶歡樂。

阿根廷:阿根廷人認為水是最聖潔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結隊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穢。

墨西哥:墨西哥有些地區的人們在新年到來的時候是禁止笑的,他們一年共分18個月,每月20天,一年最後5天內不準笑。

保加利亞:元旦用餐時,誰打噴嚏誰准會給全家人帶來幸福,家主將第一隻羊、牛或馬駒許給他,以祝願他給全家人帶來幸福。

巴拉圭:巴拉人把每年最後五天定為「冷食日」。在這五天中,上至國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動煙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飯,慶祝佳節。

蘇格蘭:蘇格蘭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放著一些金錢,沒人看守,盜賊和乞丐在這天晚上,看見了也不動分毫。因為當地風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錢放在門外,翌日新年降臨,大清早打開門時,就看見門口有金錢,取其「一見發財」之意。

西班牙:西班牙人在元且前夕,所有家庭成員都團聚在一起,以音樂和游戲相慶賀。午夜來臨,十二點的鍾聲剛開始敲第一響,大家便爭著吃葡萄。加果能按鍾聲吃下12顆,便象徵著新年的每個月都一切如意。元旦這天,最忌孩子們罵人、打架和哭啼,認為這些現象是不祥之兆。所以,元旦之日大人總是盡量滿足孩子們的一切要求。同時,這天人們身上必攜一枚金幣或銅幣以示吉祥。

比利時:在比利時,元旦的早上,農村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畜拜年。人們走到牛、馬、羊、狗、貓等動物身邊,煞有介事向這些生靈通明:「新年快樂!」

土耳其:土耳其人在新年除夕,人人都要洗澡,然後穿上新衣裳,他們認為這樣可去除過去一年的衰氣,除舊迎新,迎接來年好運。

阿根廷:元月之日,各家各戶紛紛到江河中去進行「新年浴」。入水前,先把採集來的鮮花撒在江面,然後,大家笑呵呵地跳進水中盡情沐浴,同時用花瓣來揉搓身子,在這個國家,水被視為「聖潔」之物。

古巴:元旦前一夜,每人准備一碗水,聽到新年鍾響,大家都很快地將水潑向街,意為「除歲」

哥倫比亞:元旦前夕,各條街上都製作很大的傀儡——「舊年」,並宣布「舊年遺言」,「遺言」的內容滑稽風趣,以博得人們開心,午夜時將「傀儡」炸毀,在粉碎舊年「傀儡」的爆炸聲中,人們載歌載舞,互相慶賀。

日本:日本人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陽,接著去神社參拜,或互相向親友問好。他們稱元旦為「正日」。在這一天,他們的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3天則吃素食,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

泰國:泰國傳統的新年,即「宋干節」(「宋干」是梵語的譯音),也叫「潑水節」,節日里,人們相互灑水,喜笑顏開地祝長輩健康長壽,祝親朋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潑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檯、門口端放一盆清水,祈求新年如意,風調雨順。

德國:德國人在元旦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橫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他們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鍾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在德國的農村還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以示步步高升。

埃及:埃及人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漲水新年」。在埃及的一些地方,元旦這一天,要供上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等農作物的顆粒,還有一些綠色植物的小芽,以象徵豐裕。獻給神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

朝鮮:朝鮮和我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以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怪,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燒掉,祝願家人四季平安。新年期間,朝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餚外,還必須要做一種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與我國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裡人丁興旺日子過得象蜜一樣甜。

新加坡:農歷除夕時,孩子們有守歲的習慣,直到午夜待家長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活動結束後方能就寢,第二天清晨則起個大早,高高興興的從長輩那裡拿「紅包」(壓歲錢)去看舞龍、舞獅隊的沿街表演,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的盛裝,帶上禮品走訪親友,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一種節日的氣氛。過年時,人們愛吃油炸糯米和紅糖做成的甜年糕。

義大利:義大利的除夕是一個狂歡之夜,當夜幕開始降臨,成千上萬的人們湧向街頭,點燃爆竹和焰火,甚至鳴放真槍實彈。男男女女翩翩起舞,直至午夜。家家戶戶收拾舊物,將屋子裡一些可打碎的東西,摔個粉碎,舊盆子、瓶瓶罐罐統統扔到門外,表示去掉厄運和煩惱,這是他們辭舊歲迎新年的傳統方式。

伊朗: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歷,它的季節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慶賀新年就是慶祝春天到來,往往是在公歷3月下旬,過新年要隆重慶祝一周。人們湧上街頭生起「篝火」——「夜火」,然後全家人依次從夜火上跳來跳去,表示燒掉「晦氣」,迎來光明,驅邪滅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稱都要以字母「S」開頭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親訪友,互祝春節快樂。新年最後一天,全家出遊踏青,以避邪惡。

法國:以酒來慶祝新年,人們從除夕起開始狂歡痛飲,直到1月3日才終止。法國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著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和擠奶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瑞士: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習慣,他們有的成群結隊去爬山,站在

Ⅷ 拜火教是什麼信仰什麼神有什麼著作嗎

1、拜火教,即瑣羅亞斯德教,是在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最有影響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也是中亞等地的宗教。是摩尼教之源,在中國稱為「祆(xiān)教」。
瑣羅亞斯德教是流行於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亞等地的宗教,中國史稱祆教、火祆教、拜火教。
2、該教認為阿胡拉·馬茲達(Ahura Mazda,意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創造者,它具有光明、生命、創造等德行,也是天則、秩序和真理的化身。馬茲達創造了物質世界,也創造了火,即「無限的光明」,因此瑣羅亞斯德教把拜火作為他們的神聖職責。
瑣羅亞斯德教是伊斯蘭教誕生之前西亞最有影響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稱為「拜火教」。瑣羅亞斯德教的教義一般認為是神學上的一神論和哲學上的二元論。
3、瑣羅亞斯德教的經典主要是《阿維斯塔》,意為知識、諭令、或經典,通稱《波斯古經》。

閱讀全文

與伊朗祈禱是什麼樣子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脫歐程序什麼時候開始 瀏覽:690
義大利舊綠卡長什麼樣 瀏覽:356
原油寶事件中國損失多少 瀏覽:587
中國錄音師協會如何加入 瀏覽:526
伊朗用什麼交易石油 瀏覽:990
中國平安為疫情捐款多少 瀏覽:476
義大利買表哪裡最便宜 瀏覽:374
伊朗怎麼運貨到敘利亞 瀏覽:718
印度的經濟是怎麼樣的 瀏覽:799
義大利是什麼宗教國家 瀏覽:861
怎麼看中國平安 瀏覽:191
印尼ldr是什麼意思 瀏覽:616
中國春城在哪個國家 瀏覽:997
今日新鮮伊朗有多少人口 瀏覽:943
印尼耐克jx什麼意思 瀏覽:549
哪個印度電影多 瀏覽:430
伊朗跟俄羅斯哪個面積大 瀏覽:15
3美元和多少越南盾 瀏覽:500
印度成為什麼 瀏覽:161
明斯克離英國多少公里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