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人名,哈迪·薩利希,哪個是名
薩利希是名。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哈迪·羅沙希,伊朗教士,曾任伊朗駐梵蒂岡大使。
⑵ 伊朗的政體是什麼
政教合一。什葉派教士掌握了國家實權,作為教士首領的最高精神領袖,掌握伊朗的軍權和決策權,民選的總統只是個傀儡,是精神領袖的執行者。
⑶ 教士階層富得流油,底層百姓一貧如洗,伊朗為何會這樣
因為教士階層在鬧革命的時候,講非常好聽,打著為老百姓謀取福利旗幟行事,因此擁有大量的百姓擁護,可惜是革命勝利之後,教士階層不顧百姓死活,只管內部自己分配利益,最過分是在伊朗做生意,還必須將利潤的20%捐獻清真寺做慈善,所以伊朗老百姓才生活那麼苦。
但是這部分錢,根本就沒有花在伊朗老百姓身上,最後一樣是入了教會的口袋,他們還一如既往洗腦伊朗普通老百姓,久而久之伊朗的老百姓日子越過越苦,苦就算,關鍵還看不到未來。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可以擺脫教會的壓榨,正如內賈德說:“伊朗300教士就掌握了國家60%的財富......”
⑷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伊朗人開始懷念巴列維王朝
說到這個巴列維王朝也還是挺有意思的,現在的伊朗人好像非常非常的懷念以前的巴列維王朝了,那麼有的人問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其實問得比較好了,下面一起來研究看看!
其實,說越來越多的伊朗人懷念巴列維王朝時代,這個說法不太准確,他們對現狀不滿意,對巴列維政權也同樣不滿意。
伊朗人不想要政教合一的政體,他們同樣也不想要一個王權專制政體。
說民眾懷念巴列維王朝時期,不如說伊朗人是在追求更加公平理想的社會環境。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伊朗的過去與現狀,看看伊朗近幾十年的社會發展變化。
先來回顧一下巴列維王朝時期的伊朗。
1925年12月12日,當時的伊朗伊斯蘭議會召開制憲會議,宣布禮薩·汗為波斯帝國統治者,伊朗進入巴列維王朝時期。
1979年,霍梅尼發動伊朗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末代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1941年-1979年在位)被迫退位流亡國王,巴列維王朝終結,共存在54年。
白色革命
巴列維王朝雖然是一個封建王權的國家,但是在世界大潮的推動下,伊朗也開始了現代化進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很多國家都掀起民主革命的高潮。
在這種大勢下,伊朗國內對民主制度的呼聲也日漸高漲,君主制度受到了沖擊。
到了20世紀50年代,伊朗經濟形勢惡化,失業率增加,國內矛盾尖銳,政治運動愈加頻繁。
巴列維王朝末代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為了緩和國內矛盾,維護君主專制制度,1963年開啟了「白色革命」改革大潮。
歸根結底這是一場想通過發展經濟來緩和國內矛盾,進而鞏固君主專制制度的一場改革。
主要內容有:
1.廢除佃農制,凡是大地主佔有的土地,重新分配給農民所有,建立一支促進農業發展的大軍。
2.全部森林、水利資源屬於國家所有。
3.將所有政府經營的工業企業出售給合作社和個人,這些出售的企業所獲利潤,由勞資雙方分享。
4.修改選舉法,准備實行普選,特別是婦女都要參加普選。
5.要建立一支由各科醫生所組成的衛生工作者大軍,到農村去進行免費醫療工作。
6.改革司法,在所有的農村,都要建立公正的法庭。
7.改組所有政府機關,行政權力下放,並全面改進國民教育。
改革進步性
可以看出,巴列維的一系列改良措施,體現出很大的進步性。他力圖響應民眾要求民主的呼聲,建立一個世俗化的君主制政權,引導伊朗脫離落後狀態,使之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
巴列維推行的「白色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伊朗經濟的發展,為伊朗建立完善的工業體系打下了基礎。
巨型油輪碼頭、大型貯油庫和石油化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
鉛礦、銅礦、鐵礦和煤礦,都進行了大力開采,鋼鐵廠以及其它金屬冶煉廠,產量也都在不斷增長。
1976年石油產量為2.948億噸,出口2.722億噸,當年出口石油收入達234億美元。
從1971年到1973年,伊朗經濟增長速度平均為百分之十四點三,1974年猛增至百分之四十。
伊朗一躍而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到1977年,伊朗的人均收入已達2200美元。
此外,在交通、電信、電力、社會福利、衛生、教育等領域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由於經濟的發展,軍隊實力也隨之增強,伊朗武裝成為中東地區最為強大的軍事力量。
伊朗在社會面貌層面的變化也非常明顯,迅速向世俗化邁進。
當時巴列維破除了宗教對國家的影響,實行一夫一妻,解放了穆斯林女性。
百姓的思想獲得自由,女性解除禁錮,可以自由的工作和學習,成為伊朗發展的重要力量,這是伊朗巨大的進步。
隨著當時經濟的高速發展,百姓生活不斷改善,國家福利日趨完善,整個國家表現出蒸蒸日上的一面。
改革局限性
與所有專制者的改革一樣,巴列維的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來鞏固自己的王權,在改革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採取一系列鞏固王權的措施。
首先就是重用親信,巴列維將大量親信安排在國家要害部門,成為高高在上的權貴階層。
這些權貴通過掌握國家政治、經濟權力,大肆斂財,貪污腐敗,造成國家財富迅速集中。
王室權貴一個個腰纏萬貫,奢侈無度,而中低層百姓卻陷入赤貧,甚至失去謀生手段,產生了極端不滿的情緒。
其次還成立了秘密警察制度,用於鎮壓潛在反對者,手段惡劣殘酷,被描述為當時伊朗人最恐懼和厭惡的組織。
再次是巴列維過分發展軍備,企圖把軍隊收買為維護王權的有力工具。
在經濟取得大展之後,巴列維軍事野心不斷擴大,每年花費大量金錢購買美國武器,聲稱要做世界第五軍事大國。
龐大的軍費開支耗盡了伊朗財政,使伊朗出現了嚴重的財政赤字。
改革損害了教士階層的利益
教士階層在伊朗歷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早在巴列維王朝之前,伊朗的教士享有國家的主要權力,包括國民議會的主要席位、司法權、教育權。
他們還掌握大量的土地、房產,可以徵收宗教稅,在伊朗鄉村,教士階層掌握著絕對的權利,德黑蘭的很多政令都無法在鄉村地區得到執行。
「白色革命」期間,當局大力推行去宗教化改革,給予了婦女選舉權,遭到了教士階層的敵視。為了打擊教士階層,政府取消了很多宗教領袖的特權,關閉了大量的宗教學校。
土地改革政策觸動了教士階層的經濟利益,動搖了他們對土地的控制權。
司法改革也對教士階層的司法特權形成挑戰。
這一系列的世俗化改革從根本上觸動了教士階層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
總的來說,巴列維的一些列改革一方面發展了伊朗經濟,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特權階層,加劇了貧富分化,引發民眾普遍不滿。
另外,社會的世俗化改革,使西方思想湧入伊朗,促使了伊朗民主意識的進一步覺醒,人民對專制王權更加排斥。
對教士階層的打擊,嚴重損害了僧侶階層的利益,世俗化的推進也遭到許多伊斯蘭教徒的反對。
所有的矛盾參雜在一起,最終引發了伊斯蘭革命,埋葬了巴列維王朝。
為何越來越多的伊朗人對現狀不滿
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後,經過全民公投,成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並通過了新的共和國憲法,霍梅尼在1979年12月成為國家的最高領袖,伊朗成為政教合一的現代神權性君主政體國家。
伊朗伊斯蘭政教合一政權是伊朗公投的結果,可以說是絕大部分伊朗人的共同選擇。
那麼推翻王權政權以後,伊朗人民的生活又怎麼樣了呢 ?
首先是經濟發展緩慢,貧富分化更加嚴重。
當初,巴列維時期的伊朗雖然貧富分化嚴重,但是經濟總體上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民眾也享受到一定的發展成果。
革命後的伊朗經濟沒有繁榮起來,對石油出口的依賴依然強烈。
革命成功後不但沒有消滅貧富差距,反而越拉越大。
伊朗教士階層掌控著伊朗經濟命脈,財富無限,而廣大的老百姓卻陷入了一貧如洗的狀態。
伊朗前總統內賈德曾經提到:伊朗的300人就掌握了伊朗60%的財富,可見財富集中嚴重到什麼程度。
由於政策失誤及長期遭受西方制裁,現在的伊朗已經成為中東最窮困的國家之一,很多伊朗人家徒四壁,一貧如洗。
失業率也居高不下,尤其是年輕人,很多人根本找不到工作,失去生活來源,廣大農村地區更加窮困潦倒。
社會面貌倒轉。
在巴列維時代,社會風氣十分開明,婦女享受比較廣泛的權利。
而如今的伊朗婦女不得不重新包上黑面紗,各種各樣對婦女的禁錮隨也之而來,女性再次成為附屬,伊朗又回到了神權時代。
伊朗的自由程度也出現倒退。
伊朗的神權政體對議會及法案具有否決權,對比起國王政府的同等機關有更大的權力。
少數族群的政治權利被打壓,非穆斯林族群不享有平等的權利。
政府控制新聞媒體,沒有官方的允許下,書籍雜志不得出版、錄音帶不得分發、電影不得播映、文化團體不得成立。
伊朗執行政教合一政策,教士對於民眾思想嚴格控制,民眾的思想受到限制。
以上種種現實,使伊朗很多人認為,伊斯蘭革命是毀了伊朗的未來,使國家倒退了幾百年。
連霍梅尼的孫子海珊·霍梅尼也痛心的說,現在的伊斯蘭毀了伊朗的未來,偏離了霍梅尼的路線,他甚至要美國幫助伊朗回到從前。
現在的伊朗年輕人,也對自己父輩當初支持革命的行為充滿疑惑:「難以理解他們當初所表達的熱情到底是為了什麼」。
目前,美伊關系持續緊張,伊朗國內的抗議活動也日趨激烈,很難斷定伊朗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祈禱不要發生戰爭,祝福伊朗人民!
⑸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到底有多少財富
在世界歷史角度來說,在權力與資源集中制的國家,國家領導人與領袖就掌握大量的財富。這就是為什麼近現代史上很多國家的總統,在位期間都能聚集大量的錢財,富可敵國。如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敘利亞總統卡扎菲,都是資產多達幾百億美元。
現在由於美國制裁伊朗,也引起了很多人關注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財產問題。很多人好奇,作為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美國一共有多少財產。實際上,真實數據是無法令人接受的。
而且,從伊朗的伊斯蘭革命開始,伊朗一直與美國對抗了四十年,那可是水火不容。。如果哈梅內伊真的有錢,為子女存錢也不會放在死對頭美國,應該放在瑞士,以及與伊朗關系不錯的德國、法國等。
所以,可以推斷美國對哈梅內伊的指責是胡說八道。
⑹ 伊朗是什麼政體
伊朗的政體是政教合一。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
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2015年7月14日,經過多年艱苦談判,伊朗核問題最後階段談判終於達成歷史性的全面協議。伊朗承諾永不尋求獲取核武器,並稱贊伊核協議是「歷史性時刻」。
2017年9月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最新旅遊禁令,伊朗在新版旅行禁令名單中。
(6)伊朗教士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美國《華盛頓季刊》日前發文稱,由內賈德領導的伊朗,其軍隊的勢力再日益增大。1978-1979年伊朗革命形成的政教合一、神權高於一切的政治體制受到嚴重挑戰。
自1989年起,每年的6月4日,伊朗政府都會舉行隆重儀式,緬懷該國前最高領袖霍梅尼。2010年,伊朗革命衛隊首次負責組織紀念活動。霍梅尼的孫子教士哈桑登台進行佈道演說,但是被政府支持者們發出的陣陣噓聲轟下了台。
哈桑的遭遇展現了伊朗的統治基礎已經改變。伊朗的正式國名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屬政教合一政體。其最顯著的特徵就是以神權作為統治基礎。但是,現在軍隊的勢力越來越大。
2009年6月,伊朗大選時眾多抗議示威和激烈爭斗表明了充滿生氣的伊朗國民很希望公平選舉,但是伊朗現在已是軍隊領導的體制了。
從這個角度上講,6月12日的大選引發的政局動盪可以看做是改革派和強硬派爭斗的結果,也可以說是由內賈德領導的事實上的「軍事政變」,改變了1978-1979年伊朗革命帶來的政教合一、神權高於一切的政治體制。
⑺ 中東最發達的國家,關起門來搞政教合一,現在成中東最窮國
從世界歷史來看,國家的發展那是應該不斷順應歷史潮流,順應時代發展,為了百姓的福祉,而不斷進步,不斷推進的。所以國家基本從落後到富裕,從封閉到自由,從愚昧到先進的。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世界的進步,國家的強大。但是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其實很多時候都是會走彎路的,就如同近代化的過程中,卻突然有了封建的帝制,現代化的過程中,卻突然來了宗教的倒退,使得國家開始落後。最典型下面這個國家,那是中東最發達的國家,卻關起門來搞 *** 政權,現在成了中東最窮國。
這個國家就是伊朗,在整個中東歷史中,可以說唯一創造發展奇跡的國家,除了沙漠建國的以色列,就是伊朗了。在60、70年代的伊朗,那是中東有史以來最大的傳奇,為何這么說呢?因為當時伊朗從一窮二白,短短20年成為中東最發達的國家。
當時的伊朗,人均GDP接近西方發達國家,位列世界第九大富裕國家,甚至比一些發達國家還要富裕。而且整個國家工業那是中東最強的,擁有完善的工業體系,非常的發達。而且無論城市建設,還是基礎設施,伊朗都走在了中東前列,甚至現在伊朗的多數建築和基礎設施還是當時巴列維建設的。
此外,伊朗那是中東最進步的國家,整個國家女性地位很高,思想開放,破除宗教愚昧,而且各種流行元素,各種時尚元素充斥國家……總之當時整個中東的 *** 都以去伊朗為榮,到伊朗打工。可以說當時的伊朗,那是行走在國家發展的正確道路和康莊大道上面。
如果繼續下去,那麼伊朗從中東最發達國家,還會更進一步,會成為中東第一個發達國家,將打破 *** 沒有發達國家的歷史。但是好好的道路伊朗不走,卻在1979年突然拋棄一切,開始專門搞 *** 教。在1979年爆發 *** 革命,上台後的霍梅尼,提出「不要東方,也不要西方,只要 *** 」。
啥意思,就是對東方和西方,自我封閉,關起門來搞 *** 教,只要 *** 。而且最終也確實是如此,霍梅尼恢復了一切的 *** 教傳統,甚至拿千年前的古蘭經作為治國的根本大法。而且直接建立政教合一的 *** 教體制,恢復了一夫多妻,恢復了黑沙和黑袍,恢復了埋首古蘭經,天天 *** 的日子。
整個伊朗原先的道路戛然而止,霍梅尼推翻了一切的發展政策,他始終認為,物質需求不是 *** ,只有窮困才是。於是整個國家關起門來,搞了40年的 *** ,全面的 *** 。教士成為國家的主宰,古蘭經成為國家的治國根本,一切行為以是否符合古蘭經為根本。甚至還成立專門的宗教警察,對於那些不按照 *** 教傳統穿著的年輕人進行打擊,輕則坐牢,重則石刑處死……
對於伊朗來說,無疑是徹底的發展中來了一次逆行,而且逆行直接逆行了幾百年,從中東發展的現代化典範,回到了中世紀的典範政教合一。所以可想而知,這40年的發展,除了伊朗的武器水平高了一點之外,整個國家已經完全倒退。從中東的最富裕國家,成為中東的最窮國家,人均GDP甚至都不如戰亂的伊拉克。
而且整個失業率高達30%,尤其是年輕人很難找到工作,百姓生活沒有希望。所以伊朗的這個彎路,也被稱為整個世界最大的發展彎路了,一下子彎了幾百年了。不知道未來還能不能回到正常的發展軌道了,從現在哈梅內伊對於伊朗的管控來看,基本上不可能了。
參考文獻:《世界近現代史》、《伊朗史》。
⑻ 伊朗這個國家的精神領袖、總統到底是如何分工的
在伊朗,精神領袖要比總統和地位高,總統也是精神領袖選出來的,可以說精神領袖掌控伊朗的國家主權,總統主要是負責一些行政部門的管理。
總統當選後必須得到領袖的批准,最高領導人可以根據議會或者最高法院決定罷免總統。總統是對人民負責的行政長官,是最高領導人還有議會的負責人。如果他辭職,他必須向最高領袖辭職。
⑼ 伊朗的政教合一是怎麼來的,是百姓的選擇還是誰的選擇
我覺得伊朗也比較神奇,人家的國家都是不斷的發展進步,從那些舊政權變成了新的政權,變得更加的民主。而伊朗卻恰恰相反,他本來可以成為發達國家,但是後來卻走上了政教合一的道路。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在教士的教唆和指揮下,伊朗有大批的男性穆斯林發動了政變取得了政權。而他們之所以選擇政教合一很簡單,因為他們不想被世俗化,如果世俗化的話,自己就要被殺死,只有不世俗化,他們才能夠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還有就是家庭的破壞,男人群體的失落。世俗化的伊朗也開啟了西方的價值觀,男女平等,一夫一妻。這個使得那些一夫多妻的男性群體,也非常的失落。尤其是那些中下層的男性,可能連妻子都沒有。所以他們不願意自己的權力失去,所以他們也成為社會不穩定力量。正是因為傳教士和那些男的穆斯林最終才導致本來可以成為發達國家的伊朗變成現在的這個樣子。
⑽ 政教合一都知道是歷史的倒退,那為何伊朗直到今天還在搞政教合一
因為伊朗除了政教合一之外沒有更好的選擇,在國內外局勢日漸迫切的情況下,伊朗也只能開始政教合一了。說起伊朗這個國家,其實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這個國家的女性地位極其低下,但是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他們國家實行了政教合一。
一方面,當時的統治者騙取了百姓們的信任,在需要百姓的時候給予他們很多承諾,但是當他真正上位的時候卻反悔了。而這個時候統治者掌握大權,百姓們也沒有再次推翻教士階層的力量。另一方面,教士階層的洗腦能力實在是太強悍了,他們在控制了國內教育機構的情況下,向這些知識水平不高的伊朗人民們灌輸一些腐朽的思想。久而久之,這些百姓們也喪失了革命的鬥志,開始接受教士階層的統治。
那段時間,伊朗國內沒有其他更好的領導者,而伊拉克戰爭又使得國外局勢十分緊張,因此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伊朗人民對於政教合一也只能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