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離伊朗德黑蘭最近的港口是哪
離德黑蘭最近的是托爾卡曼港,但是估計不是你需要的港口
估計你找的應該是波斯灣的霍梅尼港或者阿巴斯港,到德黑蘭的國外東西,走阿巴斯港的多。
分很誘人哦,
B. 伊朗的海邊地形,伊朗的河流,詳細介紹。
伊朗位於西亞面積165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文明古國,1979年4月1日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首都德黑蘭。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佔90%以上,政教合一。海岸線長1830千米全國多以高原山地為主主要河流卡倫河、阿拉伯河、阿拉斯河等。北部與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接壤,隔裏海與俄羅斯、哈薩克相望。東部與阿富汗、巴基斯坦相鄰,西部是土耳其、伊拉克、科威特,隔波斯灣與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阿聯酋、阿曼相望。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是重要戰略地帶。重要沿海城市阿巴丹、霍梅尼港、布希爾、阿巴斯港等。如果開戰應該是它的石油重鎮(如阿巴丹、設拉子、阿瓦士等)、核能設施(如布希爾等)、戰略重鎮(如德黑蘭、伊斯法罕、大不里士等)以及一些石油設施和被懷疑的核武設施。(個人猜想,僅供討論)。
C. 伊朗軍事實力如何有較全資料嗎
伊朗軍事實力揭秘
伊拉克戰爭以後,在美國的軍事多米諾骨牌游戲中,阿富汗骨牌和伊拉克骨牌已先後倒掉,對其中東宿敵——伊朗實施軍事打擊的條件更加成熟。然而,面對巨大的壓力,伊朗方面毫不示弱,「伊朗不是伊拉克」,這是伊朗國防部長沙姆哈尼在面對世界上最強大軍事機器發出的威脅和警告後的表態。伊朗的確不是伊拉克。它是中東地區的「大塊頭」,其人口是伊拉克人口的2.5倍多,面積相當於伊拉克的4倍。綜合國力也是海灣地區最強的,近3年來,伊朗經濟發展在中東、海灣地區是比較突出的,經濟年增長率超過5%。隨著伊朗經濟的迅速發展伊朗軍事力量又有了新的提升。
伊朗武裝力量由正規軍、革命衛隊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革命軍衛隊由地面部隊、海上部隊、陸戰隊和航空部隊組成。1989年7月正規軍和革命衛隊合並,組成鬆散的聯合。自從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後;伊朗就一直在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並擁有了中東最強大的導彈庫和首屈一指的武裝部隊。
波斯鐵騎
伊朗陸軍是伊朗武裝力量的主體,總兵力約35萬人。編有4個軍部、4個裝甲師、6個步兵師、1個空降旅、2個特種作戰師、若干獨立裝甲旅和步兵旅、5個炮兵群。主戰坦克約1400輛,其中不乏先進的T-72型和「酋長」主戰坦克。特別是伊朗自行生產的「佐勒菲卡爾」系列坦克,吸取了西方的先進技術,成為伊朗地面裝甲力量的骨幹。
伊朗地面武裝力量的機械化程度比較高,除了坦克,伊朗陸軍還擁有近百輛裝甲偵察車、上千輛步兵戰斗車和裝甲輸送車。其擁有的近600架直升機更非伊拉克、阿富汗可比。此外,伊朗還擁有牽引火炮約2000門、自行火炮約300門,以及數量龐大的火箭炮,尤其是伊朗的導彈更是其威懾美以的「撒手鐧」武器。
伊朗軍方公開表示,如果美國和以色列襲擊伊朗核設施,伊朗將用導彈進行還擊。如果美國對伊朗實施「斬首」行動,發動大規模軍事攻擊,伊朗將採取誘敵深入戰術,利用伊朗領土廣闊和地形復雜的特點阻擊入侵者。同時,火力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切斷海上石油通道,將戰火燒到整個地區,使美國在軍事和外交上陷於被動。伊朗人的種種表現說明,面對美國他們很自信,除了強大的武裝力量外,這種自信是建立在伊朗的「撒手銅」之上的。
伊朗現在裝備部隊的「流星」、「飛毛腿」和「征服者」系列導彈以及正在研製的隱形導彈,射程分別為200公里到1300公里以上。首先是中遠程導彈。用伊朗外長的話說,伊朗的軍事戰略日益依賴精密的遠程導彈,如「流星-3」和「法塔赫-110」導彈,兩者都可以擊中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的任何目標。「流星-3」導彈的射程可以達到1300公里,彈頭重1600磅,如果將該型導彈部署在伊朗西部地區的話,幾乎整個中東和海灣地區都將在打擊范圍之內。有消息稱,升級後的「流星-3」射程可以達到2000公里,能夠打到歐洲中部。
這些導彈雖然打不到美國本土,但是要打擊美國在海灣地區的軍事基地,打擊以色列的戰略目標已經不在話下。此外,伊朗現行裝備的「飛毛腿」B型導彈(射程為325公里)達300多枚,「飛毛腿」C型導彈(射程為550公里)達60多枚,可打擊美軍駐阿富汗基地。雖然「飛毛腿」導彈的精確度不高,但數量如此龐大的導彈群打出去誰也受不了。
伊朗的「征服者」型導彈(射程約200公里)是使用固體燃料的新型中短程導彈,伊朗軍方人士稱它是全面解讀伊朗軍事實力「世界上打擊精度最高的導彈之一」。伊朗的這些導彈的確使美軍深感頭疼,也是其能夠抗衡美國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可以說,各類導彈是伊朗實施抗美計劃最有力的「本錢」。
水中蛟龍
在海灣地區,伊朗算得上是一個海軍大國。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伊朗一直比較注重海軍實力建設。在前國王巴列維時期,伊朗就從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購買了大量的海軍裝備,建立起了當時本地區最為強大的海軍。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伊朗霍梅尼政權受到國際社會的制裁,美、英等國對伊朗實行武器禁運,再加上後來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伊朗海軍發展受到嚴重阻礙。自80年代末,伊朗把海軍建設重新提上議事日程,海軍在每年的國防預算中佔有很大的比例,其中1996年大約為27億美元,近年更是大幅上升。
波斯灣長約1000千米,平均寬200千米,平均水深60米,最窄處霍爾穆茲海峽寬46千米。由於受到狹小水域的限制,伊朗海軍並沒有采購大型軍艦(除數艘老式驅護艦和3艘「基洛」級潛艇外),轉而對一些小艇十分感興趣。伊朗認為,其岸艦導彈足以封鎖霍爾穆茲海峽,進而扼住波斯灣咽喉。為此,伊朗海軍采購了大量機動靈活、善於突擊的戰斗小艇,給人一種「海上游擊隊」的感覺。您可別小瞧這支「游擊隊」,它的小艇戰斗群機動性特強,而且艇的干舷較低,能夠躲避反艦導彈,可以在己方岸艦導彈的掩護下,形成對波斯灣航道和海域的封鎖和半封鎖狀態。
近年,隨著國防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伊朗海軍現代化步伐明顯加快。由伊朗國防科技大學研製的「游泳者15」號袖珍潛艇,於2000年8月29日在阿巴斯港建成下水,這是伊朗海軍的第一艘國產潛艇。1996年宣布自行建造3艘1000噸級驅逐艦,至2002年上半年,首艘「摩傑」號(Moje)完工,這是伊朗海軍的第一艘國產驅逐艦。據伊朗海軍稱,這艘驅逐艦安裝有先進的電子系統,具備反潛、防空作戰能力。除自行建造外,伊朗海軍還積極謀求從國外引進新型武器裝備。據報道,伊朗海軍正在考慮購買中國新式導彈攻擊快艇「中國貓」。該艇長23米,動力裝置為2台柴油機,最大航速約50節,裝備4枚C802或C701反艦導彈,伊朗將是「中國貓」的第一個客戶。
目前,伊朗海軍擁有兵員2萬人左右(包括約2000人的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主要海軍基地有5個,其中在波斯灣有阿巴斯港、布希爾和霍梅尼港,在印度洋有恰赫巴哈爾(潛艇基地),在裏海沿岸有恩利澤。主要作戰艦艇包括俄制「基洛」級潛艇3艘、驅逐艦3艘、護衛艦3艘和輕型護衛艦12艘。
潛艇俄制「基洛」級3艘,被分別命名為「塔列克」號(901)、「諾爾」號(902)和「尤尼斯」號(903),1988年簽約訂購,為877EKM型,1992年開始加入伊朗海軍戰斗序列。潛艇全長73.8米,水下排水量達到3000噸,最大下潛深度300米。主要攻擊武器是魚雷,艇艏裝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外加12枚備用魚雷,滿裝共18枚魚雷,並可攜帶24枚水雷。「基洛」級潛艇使伊朗海軍戰力得到大幅提升,可說是伊朗最具威懾力的「王牌戰艦」。
另外,還有4艘袖珍潛艇。其中3艘水下排水量90噸,艇長19米,寬2.8米。1艘為2000年建成的國產貨。這些袖珍潛艇可執行佈雷、運送蛙人、水下突擊及偵察等任務。
驅逐艦「巴布爾」級3艘,原為上世紀40年代建成服役的美艦,伊朗巴列維國王時期購入。艦長114.8米,滿載排水量3250噸,雙軸,最大航速34節。主要武器有4座「標准」SM-1MR箱式艦空導彈發射架,備彈8枚;雙管127毫米炮和23毫米炮各2座。艦上裝有各種雷達和1架AB204AS直升機。
護衛艦「阿勒萬德」級3艘,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服役。艦長94.5米,滿載排水量1350噸,最大航速39節。主要武備有1座5聯裝「海殺手」Ⅱ型艦艦導彈發射架、1座114毫米炮、2座雙管35毫米炮、3座20毫米炮、2挺12.7毫米機槍和1座3管火箭發射裝置。
輕型護衛艦「巴延多」級2艘,20世紀60年代開始服役,滿載排水量1135噸。主要武備有2座Mk34 76毫米炮、2座雙管「博福斯」40毫米炮、2座20毫米炮和2挺12.7毫米機槍。
導彈艇「滬東」級10艘,中國造,1994年開始服役。艇長33.6米,滿載排水量205噸。武備有4枚C802(亦說C801)反艦導彈、1座雙管30毫米炮,安裝有SR-47A對海搜索雷達、FMl070導航雷達、「谷燈」341火控雷達。
「卡門」級10艘,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服役,滿載排水量275噸,航速37.5節。武備有4枚「魚*」或C801反艦導彈、1座「奧托·梅萊拉」76毫米炮、1座「博福斯」40毫米炮。另有原蘇制「奧薩」Ⅱ級導彈艇1艘。
除上述外,伊朗海軍還擁有炮艇3艘、大型巡邏艇3艘、近岸巡邏艇90艘、後勤登陸艦6艘、坦克登陸艦5艘、氣墊艇10艘、近岸掃雷艇3艘、近海掃雷艇2艘、補給船1艘、供給船2艘、支援船7艘、淡水船4艘、供給艇13艘,另有數十艘小艇。海軍航空兵約2000人,裝備各類飛機20多架。海軍陸戰隊有兩個旅。
伊朗海軍一直對軍事訓練予以高度重視,並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頻繁參加或單獨舉行各種軍事演練,以期通過軍演顯示其軍事存在,提高部隊的綜合作戰能力。在眾多的軍事演練中,代號為「勝利」的軍演最為頻繁,幾乎每年都要舉行1—2次,且規模大、針對性強。
D. BIK是哪個港口
印度尼西亞的比阿克港(Biak)確實縮寫是 BIK
伊朗的霍梅尼港縮寫是BKM
E. 伊朗各大港口是什麼
BANDAR MAHSHAHR/馬赫沙爾港#
港口性質:河港#
經緯度:30°28′N,049°11′E#
位於伊朗(全稱: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西南
部加扎尹(GHAZAIEH)河下游,距河口約50n mile,東南距霍梅尼港(BANDAR K-HOMEYNI)約5n mile,瀕臨波斯灣的北側,是伊朗成品油輸出港,由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管理。 該港屬溫帶大陸性氣候,盛行西北風。年平均氣溫18~30℃,最高曾達46℃,最低為1℃。全年平均降雨量約250mm。最大潮差約5.8m。
港區主要碼頭泊位是一個「T」形突堤碼頭,有6個泊位,岸線長1350m,最大水深13.6m。裝卸設備有直徑為152.4~406.4mm的輸油管及拖船等,其中拖船功率最大為1103kW。裝卸效率:柴油每小時2500噸,燃油每小時5000噸,汽油每小時2200噸,石腦油每小時2100噸。大船錨地水深達17m。該港進出口貨物以成品油為主。
BANDAR KHOMEYNI/霍梅尼港#
港口性質:河港、設有轉口區#
經緯度:30°25′N,049°04′E#
位於伊朗(全稱: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西南
沿海加扎尹(GHAZAIEH)河下游,距河口約45n mile,瀕臨波斯灣的北側,是伊
朗在1972年新建的主要外貿港口,西距伊朗主要煉油中心阿巴丹(ABADAN)80km
,南距輸油港哈爾克(KHARG)80n mile。港口距機場約110km,有正規航班。
該港屬溫帶大陸性氣候,盛行西北風。年平均氣溫18~30℃,最高達46℃,
最低1℃。全年平均降雨量約250mm。平均潮高:高潮為5.2m,低潮為0.9m。
港區主要碼頭泊位如下:
碼 頭 類 別 泊位(個) 岸線長(m) 最大水深(m)
————————— —————— —————— ——————
GENERAL CARGO (雜貨) 19 3463 10.4
BULK CARGO (散貨) 15 2490 12
CONTAINER (集裝箱) 5 1051 12.1
RO/RO (滾裝貨) 4 771
—— ———
43 7775
卸設備有各種岸吊、集裝箱吊、可移式吊、裝船機、吸谷機、鏟車、拖船
及滾裝設施等,其中岸吊最大起重達90噸,拖船功率最大為2353kW。裝卸效率:
穀物每小時1400噸,礦石每小時175噸。集裝箱場地達20萬m∧<2>,谷倉容量為7
.5萬噸。港區有鐵路線可直接進行裝卸。大船錨地水深達17m。該港轉口區擁有1
8座過境倉庫。年貨物吞吐能力允1100萬噸。1992年集裝箱吞吐量為1.1萬TEU。主要出口貨物為礦石及硫磺等,進口貨物以穀物及雜貨為主。
港口中文名: 阿巴丹
港口英文名: ABADAN
港口代碼: IRABA
港口縮寫: ABD
所在國家: IRAN
經緯度: 30°22』0」N,48°13』0」E
時差: -3:30
錨地: 29-49-00N 48-47-00E
泊位吃水:
海圖號: 3844
詳細介紹: 伊朗阿拉伯河沿岸海港。採用東3.5區標准時。水的載重密度為1030。無盛行風向。無潮汐變化。強制引航。阿巴丹港無線電台呼叫信號EQZ。無節假日,一天24小時工作。港口服務設施有:修船、加燃料、小艇、醫療、牽引、淡水供應,無干船塢、給養、遣返和排污設施。港市有機場。港口有3個遠洋船泊位,可停泊油輪和雜貨船。
伊朗胡齊斯坦省港口城市。地理位置北緯30.4度,東經48.3度。位於伊朗西南端、阿拉伯河的阿巴丹島上,距波斯灣約50公里,伊朗石油輸出的集散地,伊朗國營石油公司總部所在地。人口約30萬,是伊朗第五大城市。
早在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時代,阿巴丹就是一座貿易重鎮,以產鹽和編席著稱。14世紀,規模縮小為村落,經過與土耳其的周旋之後,於1847年歸屬波斯。自1909年英波石油公司在此設立管道終端煉油廠後,發展迅猛,成為現代化都市。1951年伊朗實行石油工業國有化,強行收回所有煉油設備,停止對英國輸油4年。至1955年,英國政府終於同意放棄所有權。1980年兩伊戰爭期間,位於伊朗和伊拉克邊境地區的阿巴丹市遭受嚴重破壞,直到1990年之後方才逐漸恢復元氣。
經濟以石油提煉和運輸為主。伊朗西南部油田地帶輸油管的終點,輸往德黑蘭、設拉子方面油管的起點。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儲藏和精煉基地,建有伊朗境內最大的煉油廠阿巴丹煉油廠及 石油化工廠。 阿巴丹煉油廠產量 占國內產量的60%,產品大多供出口,但兩伊戰爭曾使產量下降。阿巴丹港在伊朗的石油輸出方面佔有重要地位,尤其是50年代前,為伊朗石油輸出的主要港口,50年代後期改由馬舒爾港輸出,但阿巴丹港仍有重要地位。阿巴丹港擁有現代化設備,船隻可在碼頭直接靠岸裝載。境內設有國際機場。還設有阿巴丹技工學院
BANDAR ABBAS/阿巴斯港#
港口性質:海峽港#
經緯度:27°08′N,056°12′E#
位於伊朗(全稱: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南部沿海霍爾木茲(HORMUZ)海峽北側,是伊朗南部的主要港口,港外有格什姆(Q-ESHM)島的霍爾木茲(HORMOZ)島作屏障,又是一個天然良港。在兩伊戰爭期間,由於該港遠離戰場而使貨運逐漸繁忙。港口距機場約15km,有定期國際航班。
該港屬溫帶大陸性氣候,上午多東北風,下午多南至西南風。年平均氣溫23~32℃,最高曾達40℃。全年平均降雨量約200mm。平均潮高:高潮3.3m,低潮0.7m。
港區主要碼頭泊位有11個,岸線長2020m,最大水深為12m。裝卸設備有各種岸吊、可移式吊、汽車吊、浮吊、集裝箱吊、叉車、牽引車、皮帶輸送機及拖船等,其中可移式吊最大起重能力為90噸,浮吊為70噸,集裝箱吊為40噸,拖船功率最大為1839kW。油碼頭最大可靠4萬載重噸的油船。裝卸效率:礦石每天1500噸。倉庫容量為3萬噸,貨物堆場容量達10萬噸。1992年集裝箱吞吐量為9.5萬TEU。主要出口貨物有鉻礦砂、防銹漆、大理石、地毯、乾果及杏仁等,進口貨物主要有茶葉、糖、棉織品、穀物、火柴、化肥、毛織品及建築機械等。
此外還有霍拉姆沙赫爾港(Khorramshahr),該港口和鐵路、公路相連,交通非常便捷。經伊朗政府同意,該港和阿巴斯港(Bandar Abbas)和霍梅尼港(Bandar Khomeini)一道,用來運送鋼鐵等其他用於伊拉克戰後重建的物資。
F. 伊朗屬於哪個國家 簡稱是什麼
伊朗不屬於哪個國家,伊朗自身就是一個國家,全名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國家是由領土、人民(民族,居民)、政府三個要素組成的,國家也是政治地理學名詞。從廣義的角度,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府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從狹義的角度,國家是一定范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
(6)伊朗的霍梅尼港在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伊斯蘭共和國 時間:公元1979年至今
1977年起,伊朗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1978年,各地遊行示威不斷升級,群眾抬著霍梅尼的畫像,高呼「打倒國王,建立伊斯蘭教國家」的口號。1978年8月,國王巴列維更換內閣,宣布對首都德黑蘭等12個大城市實行軍事管制,並出動大批軍警鎮壓反對者。
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由白色革命累積的不滿情緒至此達到了巔峰,最終引發了伊朗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的示威和罷工造成石油工業停產,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國性的動亂。
1979年1月16日,國王禮薩·巴列維被迫出國「長期度假」,委任沙普爾·巴赫蒂亞爾組織內閣。2月1日,霍梅尼結束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蘭,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
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馬赫迪·巴扎爾甘為伊朗總理正式接管政權,巴列維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10月,伊朗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憤而佔領美國使館,扣留使館人員,史稱伊朗人質危機,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在美國與蘇聯支援大量武器下與伊朗進行兩伊戰爭,直到1988年8月20日停火,伊朗受損不少,但伊拉克更被這場戰爭拖得民窮財盡。戰爭期間,1988年美軍護衛艦在波斯灣被伊朗封鎖海峽的水雷炸傷,即派企業號航母戰斗群報復,炸毀伊朗的錫里石油鑽井平台,擊沉伊朗喬森號導彈巡邏艇。
1997年當選的溫和派哈塔米總統致力於改革,同時向西方釋放出和解訊號。可惜由於美國入侵阿富汗與伊拉克,從東西兩面威脅伊朗的國家安全,並用邪惡軸心這樣的字眼攻訐伊朗,哈塔米的和解政策在伊朗國內漸漸不受歡迎,受到保守派抨擊。和解進程在2005年內賈德當選之後戛然而止。
2003年伊拉克被美英為主的聯合部隊佔領。由於美軍與伊朗相鄰,加深雙方矛盾,伊朗為了防範美軍入侵而大舉備戰。
G. 求世界各州世界平面地圖
Asia(亞洲)
China(中國)
Port of Lianyungang(連雲港港)
Port of NingBo(寧波港)
Port of ShangHai(上海港)
Port of QingDao(青島港)
Port of Dalian(大連港)
Port of Hong Kong(香港)
Hong Kong Shipping Directory(香港航運目錄)
Port of kaohsiung(高雄港)
Port of Hualien(花蓮港)
Port of Keelung(基隆港)
Port of Taichung(台中港)
Ports of Mainland (大陸港口--香港製)
South Korea(韓國)
Port of Busan(釜山港)
Port of Inchon(仁川港)
Port of Mokpo (木浦港)
United Arab Emirates(阿聯酋)
Port of Du(迪拜港)
Philippines(菲律賓)
Manila(馬尼拉港)
India(印度)
Port of Calcutta(加爾各答港)
Port of Jawaharlal(賈瓦哈拉港)
Port of Mum(孟買港)
Indonesia(印度尼西亞)
Port of Tanjung Priok(丹絨布綠港)
Israel(以色列)
Israel Ports and Railways Authority(以色列港口及鐵路管理當局)
Japan(日本)
Port of Kobe(神戶港)
Port of Nagoya(名古屋港)
The Port of Yokohama(橫濱港)
Port of Kawasaki(川崎港)
Port of Hiroshima(廣島港)
Port of Kisarazu(梗津港)
Port of Kitakyushu(北九州港)
Port of Sakata(酒田港)
Port of Chiba(千葉港)
Kuwait(科威特)
Kuwait Ports Public Authority(科威特港口管理局)
Malaysia(馬來西亞)
Bintulu Port Authority(民都魯港口管理局)
Johore Port Authority(柔佛港口管理局)
Kuantan Port Authority(昆坦港口管理局)
Kuching Port Authority(古晉港口管理局)
Malacca Port Authority(馬六甲港口管理局)
Pakistan(巴基斯坦)
Port of Karachi(卡拉奇港)
Singapoore(新加坡)
Port of Singapore Authority(新加坡港口管理局)
Europe(歐洲)
Belgium(比利時)
Port of Antwerp(安特衛普港)
Port of Ghent(根特港)
Port of Zeebrugge(澤不臘赫港)
Croatia(克羅埃西亞)
Ports of Croatia(克羅埃西亞港口)
Denmark(丹麥)
Port of Aalborg(奧爾堡港)
Port of Aarhus(奧爾胡斯港)
Port of Aabenraa(奧本羅港)
Finland(芬蘭)
Finnish Ports(芬蘭港口)
Port of Helsinki(赫爾辛基港)
Port of Kemi(蓋密港)
Port of Kokkola(科科拉港)
Port of Kotka(科特卡港)
Port of Oulu(奧魯港)
Port of Pori(波里港)
Port of Pietsarsaari(彼太薩立港)
Port of Raahe(臘黑港)
Port of Tornio(托爾尼奧港)
Port of Hamina(哈米納港)
France(法國)
Port of Bordeaux(波爾多港)
Port of Brest(布勒斯特港)
Port of Le Havre(勒阿弗爾港)
Germany(德國)
Port of Hamburg(漢堡港)
Gibraltar(直布羅陀)
Port of Gibraltar(直布羅陀港)
Greece(希臘)
Port of Thessaloniki(塞色勒狄克港)
Iceland(冰島)
Port of Reykjavik(雷克亞未克港)
Italy(義大利)
Port of Geneva(熱那亞港)
Port of La Spezia(斯培西亞港)
Port of Napoli(那不勒斯港)
Port of Ravenna(拉文納港)
Port of Salerno(薩累諾港)
Port of Savona(薩沃納港)
Venice Port Authority(威尼斯港口管理局)
Port of Augusta(奧古斯塔港)
Latvia(拉脫維亞)
Ports of Latvia(拉脫維亞港口)
Lituania
Port of Klaipeda(克來彼達港)
Netherlands(荷蘭)
Port of Rotterdam(鹿特丹港)
Norway(挪威)
Port of Oslo(奧斯陸港)
Port of Sola(蘇拉港)
Poland(波蘭)
Port of Gdansk(格但斯克港)
Port of Swinoujscie(斯文諾斯切港)
Portugal(葡萄牙)
Port of Setúbal(錫土巴爾港)
Port of Sines(錫尼什港)
Romania(羅馬尼亞)
Port of Constantza(康斯坦薩港)
Rusia(俄羅斯)
Port of Novorossiysk(諾沃羅西斯克港)
Saint Petersburg Port Authority(聖彼得堡港)
Port of Ust-Luga(烏斯特-魯戈港)
Port of Vladivostok(符拉迪敖斯托克港,即海參威港)
Spain(西班牙)
Port of Barcelona(巴塞羅那港)
Port of Cartagena(卡塔赫納港)
Port of Santander(桑坦德港)
Port of Bilbao (Uniportbilbao)(畢爾巴鄂港)
Port of La Coruña(拉.科魯納港)
Port of Tarragona(塔臘戈納港)
Port of Vilagarcia de Arosa(維利亞加西亞.德.阿羅薩港)
Port of Cadiz(卡的斯港)
Port of Las Palmas(拉斯柏爾馬斯港)
Port of Valencia(巴倫西亞港)
Port of Malaga(馬拉加港)
Ports of Almeria and Motril(阿爾梅里亞港)
Port of Ceuta(休達港)
Sweden(瑞典)
Swedish Ports(瑞典港口)
Port of Falkenberg(法爾肯貝里港)
Port of Goteborg(哥德堡港)
Port of Halmstad(哈爾姆斯塔德港)
Port of Harnsosand(赫納散德港)
Port of Helsingborg(赫爾辛堡港)
Port of Malmoe(馬爾默港)
Port of Norrkopings(諾爾徹平港)
Port of Sodertalje(塞德特里耶港)
Port de Wallhamn(瓦爾漢姆港)
United Kingdom(英國)
Associated British Ports(英吉利港口)
Ayr and Troon(埃爾和特隆港)
Barrow(巴羅港)
Barry(巴里港)
Cardiff(加的夫港)
Colchester(科爾切斯特港)
Fleetwood(弗利特伍德港)
Garston(加斯頓港)
Goole(古耳港)
Grimsby(格里姆斯比港)
Hull(赫爾港)
Immingham(伊明翰港)
King´s Lynn(金斯林港)
Lowestoft(洛斯托夫特港)
Newport(紐波特港)
Port of London Authority(倫敦港口管理局)
Plymouth(普列茅斯港)
Silloth(錫洛斯港)
Southampton(南安普頓港)
Swansea(斯溫西港)
Talbot(泰爾柏特港)
Teignmouth(廷默思港)
Whitby(惠特比港)
Port of Belfast(貝爾法斯特港)
North America(北美洲)
Canada(加拿大)
Halifax Port Corporation(哈利法克斯港埠公司)
Port of Hamilton(哈密爾頓港)
Port of Montreal(蒙特利爾港)
Saint John Port Corporation(聖約翰港埠公司)
Port of Toronto(多倫多港)
Port of Sydney-Canada(錫得尼港)
Port Alberni(埃爾波尼港)
Port of Bayside(貝塞德港)
Port of Bellene(貝拉頓港)
Port of Churchill(徹奇爾港)
Port of Dalhousie(達爾豪西港)
Prince Rupet Port Corporation(魯珀特港埠公司)
Port of Québec(魁北克港)
Mexico(墨西哥)
Puerto de Veracruz(維拉克魯斯港)
Port of Mazatlan(馬薩特蘭港)
United States(美國)
Port of Anacortes(安那柯的斯港)
Port of Baltimore(巴爾的摩港)
Port of Bellingham, Wa.(貝靈哈姆港)
Port of Charleston(查爾斯頓港)
Port of Corpus Christi(克珀斯-克里斯堤港)
Delaware River Port Authority(德拉華河港口管理局)
Port of Grays Harbor(格雷斯港)
Autoridad Portuaria de Houston(休斯頓港)
Indiana Port Commission(印第安那港口管理委員會)
Port of Kalama(卡拉瑪港)
Port of Los Angeles(洛杉磯港)
Port of Mobile(莫比爾港)
New Hampshire Port Autority(新罕布希爾港)
Port Authority of New York and New Jersey(紐約-新澤西港)
North Carolina State Ports Authority(北卡羅來納港)
Port of Oakland(奧克蘭港)
Port of Philadelphia and Camden(費城-卡姆登港)
Port of Pittsburg Commission(匹茲堡港管理委員會)
Port of Port Arthur(亞瑟港)
Port of Portland(波特蘭港)
The Saint Paul Port Authority(聖保羅港)
Port of San Diego(聖地亞哥港)
Port of Seattle(西雅圖港)
St. Louis Port Authority(聖路易斯港)
Port of Stockton(斯托克頓港)
Port of Tacoma(塔科馬港)
Port of Whitman(維特曼港)
Port of Jacksonville(傑克森維爾港)
Port of Willmington(威爾明頓港)
South America(南美洲)
Argentina(阿根廷)
Ports of Argentina(阿根廷港口)
Port of Bahia Blanca(布蘭卡港)
Comodoro Rivadavia(里伐達維亞港)
Mar del Plata Port(馬德普拉塔港)
Panama(巴拿馬)
National Port Authority of Panama(巴拿馬港口國家管理局)
Brazil(巴西)
Port of Itajai(伊塔日阿伊港)
Port of Ponta da Madeira(達.馬德拉港)
Port of Rio Grande(里奧格蘭特港)
Port of Salvador(薩爾瓦多港)
Port of Santos(聖多斯港)
Port of Vitoria(維多利亞港)
Barbados(巴貝多)
Port of Barbados(巴貝多港)
Colombia(哥倫比亞)
Port of Buenaventura(布韋那文圖拉港)
Port of Barranquilla(巴蘭基利亞港)
El Bosque Sea Terminal(埃爾鮑斯克海港)
El Salvador(薩爾瓦多)
Port of Acajutla(阿卡胡特拉港)
Port of Cutuco(庫圖科港)
Peru(秘魯)
National Port Enterprise of Peru(秘魯港口國有公司)
Chile(智利)
Port of Valparaiso(瓦爾帕萊索港)
Port of Arica(阿里卡港)
Ports of Chile(智利港口)
Africa(非洲)
Angola(安哥拉)
Port of Luanda(羅安達港)
South Africa(南非)
Port of Durban(德班港)
Port of Richards Bay(理查德灣港)
Port of Saldanha(塞丹哈港)
Port of Capetown(開普敦港)
Port of Port Elizabeth(伊麗莎白港)
Port of Mossel Bay(莫斯灣港)
Port of East London(東倫敦港)
Oceania(大洋州)
Australia(澳大利亞)
Port of Adelaide(阿德雷德港)
Port of Brisbane(布里斯班港)
Darwin Port Authority(達爾文港口管理局)
Port of Fremantle(弗里曼特爾港)
Port of Darwin(達爾文港)
Geraldton Port Authority(傑臘爾頓港口管理局)
Port Authority of Port Hedland(赫德蘭港口管理局)
Port of Hobart(霍巴特港)
South Australia´s Regional Ports(南澳洲港口)
Port of Bunbury(邦伯里港)
Sydney Ports(悉尼港口)
New Zealand(紐西蘭)
Ports of Auckland(奧克蘭港)
Port of Lyttelton(利特爾頓港)
Puerto de Tauranga(陶朗加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