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又發生了哪些戰爭,分別由哪些國家引發的戰爭
時間、戰爭名、參戰國,最好具體些,戰爭的簡介
全寫出來還不得上百萬字
1946年的中國解放戰爭 參戰國:中國
1948年的第一次中東敗賀友戰爭 參戰國: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
1950年的朝鮮戰爭 參戰國:朝鮮、韓國、中國、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法國、土耳其、泰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衣索比亞、南非、盧森堡
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 參戰國:英國、法國、以色列、埃及
1961年的越南戰爭 參戰國:越南、美國
1962年的中印戰爭 參戰國:印度、中國
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 參戰國:以色列、埃及、敘利亞、約旦
1968年 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參戰國:蘇聯、捷克斯洛伐克、華沙成員國
1969年的中蘇珍寶島戰爭 參戰國:中國、蘇聯
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 參戰國:埃及、敘利亞、以色列
1979年的第一次阿察槐富汗戰爭 參戰國:蘇聯、阿富汗
1979年的越南自衛反擊戰 參戰國:中國、越南
1982年的第五次中東戰爭 參戰國:以色列、黎巴嫩
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 參戰國:英國、阿根廷
1980年的兩伊戰爭 參戰國:伊拉克、伊朗
1983年的美軍入侵格瑞那達戰爭 參戰國:美國、格瑞那達
1986年的美軍入侵利比亞戰爭 參戰國:美國、利比亞
1989年的美軍巴拿馬戰爭 參戰國:美國、巴拿馬
1991年的海灣戰爭 參戰國:美國、伊拉克、科威特、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亞、巴林、孟加拉國、加拿大拍簡、捷克斯洛伐克、丹麥、埃及、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宏都拉斯、義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蘭、尼日、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蘭、葡萄牙、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韓國、西班牙、敘利亞、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
2000年的科索沃戰爭 參戰國:美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德國、塞爾維亞
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 :美國、英國、伊拉克、澳大利亞、波蘭
㈡ 伊朗危機的結果
在伊朗危機中,蘇聯遭到了失敗,英國也沒撈到多大的好處,只有美國後來居上,是最大的贏家。
美國首次動用核威脅
美國首次試圖動用核武器是1946年伊朗危機期間。按照二戰中美蘇的戰時協議,伊朗應由美國和蘇聯聯合佔領,戰爭結束後,蘇聯可以與英國共享伊朗的石油資源。然而,二戰結束後,蘇軍沒有按戰時協議撤出伊朗北部地區,反而向伊蘇邊境調集大量的坦克,同時在與伊朗接壤的亞塞拜然地區推行革命,這自然引起了美國和英國的極度不滿。美國總統杜魯門親自召見蘇聯駐美大使葛羅米科,發出最後通牒說,蘇軍必須在48小時之內,也就是1946年3月2日之前撤出伊朗北部地區。杜魯門對葛羅米科的原話是:「(否則)我們是會向你們投原子彈的!」杜魯門的要挾得逞了,蘇軍在48小時之內撤出了伊朗北部地區!
㈢ 伊朗二戰在幹嘛
1939年二戰爆發後,伊朗雖然宣布中立,但是伊朗巴列維王朝開國皇帝禮薩汗其人非常親德。為了避免後患,1941年7月12日,蘇聯和英國大臣共同佔領伊朗的協議。8月5日蘇軍進入伊朗北部,同時英國,澳大利亞,印度混合部隊在阿拉伯河登陸,佔領伊朗南部。禮薩汗被迫在9月15日宣布退位,傳位給長子巴列維。17日,蘇英兩國完全控制伊朗。
1942年1月29日,伊朗被迫和蘇英兩國簽署三國同盟條約,伊朗同意盟軍駐扎伊朗,並盟軍運輸提供方便。而英蘇則宣布尊重伊朗主權和領土完整,並承諾在戰爭結束6個月內從伊朗撤軍。
1943年1月,美軍也在伊朗登陸,美國宣布也將遵守三國同盟條約。
1943年1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德黑蘭會議再一次宣布尊重伊朗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
1945年6月,美英軍隊開始從伊朗南部撤軍。蘇軍卻拒不撤軍。9月26日,蘇軍扶持阿薩拜疆民主黨「起義」,成立以賽爾德賈法爾皮謝瓦里為總統的阿薩拜疆民族政府。12月15日,在蘇軍支持下,庫爾德民主黨在馬哈巴德宣布成立以加吉穆罕穆德為總統的庫爾德斯坦共和國。
在伊朗求援下,美英軍停止撤軍,後開始大舉增兵,中東美英軍隊進入臨戰狀態。
在美英軍隊壓力下,1946年3月25日,蘇聯被迫宣布將在2個月內從伊朗撤軍。5月25日,蘇軍從伊朗撤出。12月,伊朗軍隊攻入大不里士,亞塞拜然民族自治政府垮台,領導人逃入蘇聯。
1947年2月,伊朗軍隊進入庫爾德斯坦,庫爾德斯坦民主黨退入蘇聯。
伊朗重新獲得獨立和統一。
㈣ 二戰期間,20多萬蘇聯軍隊已經佔領了伊朗,為何最後全面撤軍
因為當時美國支持伊朗,而蘇聯當時也只是勉強可以抗衡美國,所以不得不撤軍。
㈤ 二戰後,有什麼局部戰爭(舉例)
1、朝鮮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朝鮮的進攻。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
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開始大規模反攻。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請求赴朝,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經過歷次戰役最終將戰線穩定在38線一帶。
2、對越自衛反擊戰
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間在中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稱取得勝利。
隨後解放軍開始對越南北部的基礎設施進行系統毀滅後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在中方撤出之後也宣布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3、中印邊境戰爭
20世紀50年代,英國殖民侵略印度,英印的擴張政策和舊中國「有邊無防」,造成中印邊界的領土爭端。1951年至1953年間印軍侵佔「麥克馬洪線」南面領土。
1954年起,中印雙方開起會談,數次交涉無果後,1959年的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護,後來一連串交火沖突更使印度開始進軍藏南地區建立軍事據點。1962年10月1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召集會議,確定了對印軍實施自衛反擊作戰的決策。
4、兩伊戰爭
兩伊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第一階段,伊拉克全面進攻,伊朗組織邊境防禦和反攻。1982年2月,伊朗發展反攻勢頭,伊拉克被動挨打。1984年開始,雙方展開地面拉鋸戰,加強空中與海上襲擊。第四階段,1988年,伊拉克重新掌握戰場主動權,再次攻入伊朗境內。
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聯合國的停火決議,但雙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戰斗。
5、敘利亞內戰2011年年初持續至今的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組織、伊斯蘭國之間的沖突。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於2011年1月26日開始並於3月15日升級,隨後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了武裝沖突。
敘利亞國內沖突一直持續。聯合國稱敘利亞政府軍及敘利亞反對派均犯下了包括謀殺、法外處決、酷刑等侵犯人權等行為在內的戰爭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