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美國和伊朗的問題叫什麼

美國和伊朗的問題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3-06-14 16:03:03

Ⅰ 什麼是美國伊朗門事件

「伊朗門」是美國里根政府的一項丑聞事件為查清事件真相,1987年5月,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組成的特別調查委員會,從1987年5月5日至8月3日就「伊朗門」事件舉行了公開聽證會。委員會共進行了41天的聽證,歷時250個小時,查閱數十萬份有關文件、官方證據1059件。有29人出席作證,其中包括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波因德克斯特和他的助手諾思中校,波因德克斯特前任麥克法蘭和退役空軍少將西科德,以及國務卿舒爾茨、國防部長溫格和司法部長米斯等。為了促使知情者提供有用的證詞,委員會同意給予波因德克斯特和諾思以有限的豁免權。

第一天作證的是西科德。這位飛將軍原來拒絕作證,這回卻是口若懸河,有問必答。從5月5日至7日,接連3天,把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有關背景都說了出來。

西科德承認他和諾思共同控制了在瑞士銀行秘密賬戶上的大約3000萬美元。美國以3000萬美元的要價向伊朗出售價值2000萬美元的武器,美凈掙1800萬美元的利潤。他承認這筆錢中有350萬美元轉交給尼加拉瓜政府軍,350萬美元用於向伊朗運送武器,100萬美元用於其他開銷,800萬美元在瑞士銀行賬戶上,另有200萬美元去向不明。他說:「所有這些活動都是在國會明令禁止向尼反政府軍出售武器期間進行的。」他還說他有時同前中央情報局長凱西討論他的活動,經常同諾思接觸。他認為他是以里根政府的名義進行活動,並得到政府支持的。

5月8日至11日,麥克法蘭作證。人們知道他曾經三緘其口,最後服用過量安眠葯以求解脫,可謂「里根鐵桿」。但他這次卻出乎人們意料。他證明說:「在國會作出禁止向尼反政府軍提供援助的決定以後,里根仍然要求政府繼續提供援助;諾思雖受我領導,但他與中央情報局已故局長凱西來往密切,關系非同尋常。」他還證明,支付200萬美元作為黎巴嫩的美國人質獲釋的贖金是里根親自批準的。但里根對此一直堅持說他已「記不清了」。

7月15日,輪到波因德克斯特作證。他顯得神情緊張、六神無主。他在回答問題時常常閃爍其詞,並不時地猛吸煙斗。他說:「作為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我可以隨時面見總統,向他匯報國內外的事情。」關於向伊朗出售武器以交換人質一事,他說:「凱西1985年11月曾送來一份備忘錄,經我提交總統簽署。」一年以後,「伊朗門」事件曝光,為了保護總統,使之免受牽連,他親手將這一文件銷毀。關於向尼反政府軍提供援助問題,他說這是諾思出的「好主意」,但經過他批准。他相信總統也會批准這個「好主意」。不過,他深知這是一個很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所以沒有報告總統,以便將來曝光可讓總統矢口否認。他最後強調:「我批准將款項轉移給尼反政府軍,是在忠實地執行里根的中美洲政策。」

在29名證人中,最引人注目最出風頭的算是諾思中校了。

7月7日至13日的某一天,熒屏上的畫面分為兩半:右邊是里根總統,微笑著緩步走過白宮南草坪揮手向人們致意,然後跨上直升飛機的舷梯,向立正致敬的陸戰隊士兵行了個禮。畫面左邊是陸戰隊員諾思中校,坐在參議院的證人席上,傾身向前,凝神聆聽提問。那狡黠的眼睛時而充滿哀怨,時而又閃出凜然的光芒。

隨後,里根飛走,諾思的形象支配了整個熒屏。

電視觀眾瞪大眼睛注視著眼前這位「愛國英雄」。

諾思說,他曾起草了5份備忘錄送給波因德克斯特,要求總統批准把向伊朗出售武器的款項轉移給尼加拉瓜政府軍。後來他又四處活動,指揮行動。5份備忘錄中有4份被他銷毀,剩下的一份沒有留下里根總統批的字跡。

諾思接著說,早在1984年,凱西就介紹飛將軍西科德來負責向伊朗出售武器事宜,後來又是凱西要西科德管理武器交易的帳目,並將盈餘款項轉給了尼反政府軍。凱西後來還曾交給諾思一本總賬,上面記錄有援助尼反政府軍和其他秘密行動的資金流動情況。由於一次事故原因,凱西要諾思趕快清理文件,這本總賬及一批文件被銷毀了。在諾思被解職的當天,凱西又叫他銷毀了一大批文件。

但是凱西生前卻宣稱他不知道諾思在幹些什麼。凱西在最後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對於尼加拉瓜反政府軍從何處得到資助,中央情報局毫無知情。」這與諾思的證詞大相徑庭。

此外,諾思還承認他1986年11月中旬參與偽造了一份「伊朗門」行動的大事記,以「幫助」國會調查委員會的調查。麥克法蘭、波因德克斯特、凱西、米斯等都知道他掩蓋真相的原因。

諾思在聽證會上口口聲聲說:「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上司批準的。」這就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到了他的上司波因德克斯特身上。他是否把諾思的5份備忘錄統統給扣押了,並以這種方式讓諾思自由活動?

聽證會上,諾思繪聲繪色和擲地有聲的證詞,特別是他的「坦率」態度贏得了5000萬美國電視觀眾的心。大多數美國人相信了他的「真誠」,他成了「愛國者」,成了集美國人的全部價值觀(責任、榮譽、國家)於一身的人物。

其他作證者不一而列。

調查委員會領導人在聽證會結束時的總結發言中指出,「伊朗門」事件是個「充滿欺騙、口是心非和漠視法律的、使人寒心和使人沮喪的事件」。

美國人對聽證會的評價則是一出前緊後松、有頭無尾的電視「連續劇」。「伊朗門」事件的兩位主角諾思和波因德克斯特已經把主要責任承擔下來,使白宮如釋重負。一些配角雖然也從不同角度補充和驗證了若干細節,但都沒有透露出任何帶有爆炸性的內幕。「連續劇」是在沒有達到高潮的氣氛下收場的,在觀眾腦海中存在的若干懸念,至今仍然沒有找到答案,這也許將永遠是一個謎。

Ⅱ 什麼叫戰爭販子 什麼叫戰爭狂人 美國和伊朗有什麼矛盾

戰爭販子可以代表一個國家或者一個人。
戰爭狂人主要代表的是人。比如說某個國家的領袖,發動非正義戰爭,如為了擴張地盤、掠奪資源侵略他國等。
美國和伊朗的矛盾主要是中東控制權問題上,因為有伊朗、敘利亞這種」刺頭「」眼中釘「,不聽美國的國家存在,美國無法徹底掌控中東的石油資源。

Ⅲ 伊朗和美國之間最大的軍事沖突是什麼

最大的沖突就是美國的軍事基地遭受了襲擊。

但是,由於伊朗出口了中東的伊斯蘭革命並建立了以伊朗為中心的什葉派弧,它是葉門胡塞武裝部隊,黎巴嫩真主黨和巴勒斯坦哈馬斯武裝團體背後的大師。尼泊爾商會拒絕舉行儀式,成為中東地區的老闆。因此,伊朗的舉動實際上損害了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等美國盟國的利益,並與美國控制中東的政策嚴重沖突。因此,美伊斗爭將繼續下去,不可能就此停止。美國一定會繼續作出努力,以實現推翻伊朗政府的目的,伊朗仍然是美國的眼中釘和刺。

Ⅳ 伊朗和美國在核問題方面有什麼爭端或摩擦

伊朗核問題由來已久.美國一直指責伊朗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開始實施秘密的核武器發展計劃.而伊朗始終否認有核武器發展計劃.它的核計劃是為了和平利用核能.建立完整的核燃料循環體系是為了自力更生確保核電站的核燃料供應.這次核風波是從2002年8月15日伊朗反對派組織伊朗全國抵抗委員會向媒體揭露伊朗正在秘密建造兩座核設施而開始的.一直延續至今。
高調堅持"和平開發核技術"權利的伊朗,相對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只能算是個中東小國。但它憑借獨特重要的戰略地位、豐富的石油資源,以及利用大國在該地區的戰略博弈所產生的掣肘空隙,多年來在核問題上與美歐等國展開了一場"與虎謀皮"的戰略游戲。10月份,伊朗與美國、俄羅斯和法國三國代表圍繞伊朗核燃料問題又在維也納舉行了3天磋商,雖然此次磋商未能達成最終協議,但與會各方同意就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提出的有關方案繼續進行磋商,以期取得成果。
伊朗是繼伊拉克之後,美國在其全球戰略版圖上亟需"收拾"的下一個戰略目標。然而,天不遂人願,伊拉克戰爭慘重的美軍傷亡和巨額的軍費耗資,使打著"變革"旗號上台的奧巴馬總統,不得不在競選階段就聲言:將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伊朗核問題。

奧巴馬關於"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伊朗核問題的表態,得到了伊朗總統內賈德的積極回應:奧巴馬大選獲勝後,內賈德在第一時間內就給奧巴馬發去了賀電。
對於來自伊朗方面的示好姿態,今年3月伊朗新年前夕,奧巴馬特意錄制了恭賀伊朗新年的錄像講話,奧巴馬在講話中說:"在這個萬象更新的季節,我願與伊朗領導人直言不諱地交談。長期以來,我們之間存在嚴重分歧。我的政府現在致力於採取外交手段,解決擺在我們面前的各種問題,致力於在美國、伊朗和國際社會之間建立建設性的關系。"對此,路透社稱這是奧巴馬向伊朗展現了其上任以來最大的善意。
據歐洲官員透露,俄羅斯和美歐對伊朗核問題的立場發生重大分歧,因為俄羅斯在最後關頭建議,允許伊朗小規模生產核燃料。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俄羅斯不會支持美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同時,該問題上,俄羅斯也不會與美國支持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行交換。俄羅斯在對待伊朗核問題上已經確定了自己立場:俄羅斯反對將伊朗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Ⅳ 美國和伊朗產生沖突的歷史

在伊斯蘭革命以前,伊朗是巴列維王朝控制,和以色列是中東美國最鐵的盟國,美國在1976年還提供了核濃縮技術,後來伊朗在1979年進行了伊斯蘭革命,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新政權希望藉助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意識形態改造伊朗:神權統治,均衡貧富,扶持弱勢群體,禁止西方文化,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原教旨推行社會伊斯蘭化,使美國和以色列被列為伊朗的頭號敵人。
新政權使大批舊政權的高級軍政官員遭到囚禁或處決,王室財產被沒收,富人們紛紛出逃,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紅燈區、賭場被一掃而光。伊斯蘭教清規戒律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昔日一向時尚的德黑蘭婦女蒙上了黑紗和長袍,這也觸犯了美國和以色列的利益,因為當時巴列維王朝和美國有太多的利益和戰略價值,後來美國試圖顛覆伊朗的新政權,更激化了美國和霍梅尼的矛盾,再加上人質危機等等,美國以色列和伊朗的矛盾早已不可調和。
以色列和伊朗的矛盾,你可以看看以色列和伊朗的淵源,一個是猶太人,一個是波斯人,是歷史矛盾,再加上內賈德掌權後對以色列實施強硬態度,更激化了兩國矛盾,而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最鐵的盟國,因為在美國,猶太人有很大的權利和經濟地位,這也就上演了美國總統和法國總統對於以色列總統的對話,以色列害怕伊朗掌握核武器,而伊朗人有曾經波斯帝國的大國情節,想要發展核武器,所以以色列一直想打掉伊朗核設施,但是伊朗傳統的阿拉伯國家鐵桿盟友過多,和伊朗自身軍事實力,美國始終沒下決心動武,一單動武將點燃整個中東,也會給世界經濟雪上加霜,再加上現在伊朗核報告的出爐,使伊朗成為了國際焦點。其實現在的矛盾,主要就是核武的矛盾,以色列現在想打去轉移國內矛盾,但是還得靠美國,以為以色列國土太小,如果收到反擊,代價太嚴重,美國想改善與阿拉伯國家關系,現在還不想動武,但是又收到國內競選和猶太人的壓力。 歷史矛盾就是霍梅尼和巴列維王朝以及巴列維王朝兩個支持者美國和以色列的矛盾。
出處你可以去網上找中央四台,在國際焦點節目中關於伊朗那集,其餘的都是我搜的資料,希望你能喜歡

Ⅵ 伊朗和美國的起初矛盾是什麼

二戰結束後,伊與英、美關系趨於密切,英、美對伊在政治、軍事上給予大量支持和幫助,同時也趁機控制了伊的經濟命脈。60年代初,巴列維為鞏固其統治,緩和國內各階層間日益尖銳的矛盾,提出以土改、工人入股分紅、出售工廠股票、在農村開展衛生和掃盲運動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改革計劃」。這一以世俗化和現代化為核心的改革計劃又稱「白色革命」。但由於脫離國情、觸及宗教人士利益,造成經濟嚴重失調,貧富懸殊加劇,各種社會、宗教矛盾激化,各地動亂不斷升級。1979年1月,國王被迫出走海外。2月1日,因領導反國王運動而流亡國外的宗教領袖霍梅尼返回伊朗。2月11日,忠於國王的軍隊倒戈,巴列維王朝覆滅。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在伊朗巴列維時期,伊朗是美國的鐵桿盟友,實行高壓的獨裁統治。後因伊朗人民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後積極向蘇聯靠攏,引起美國不滿。最近幾十年伊朗在蘇聯(俄羅斯)的幫助下大力發展軍事和核計劃。美國已經公開把伊朗列為邪惡軸心國家,也引起伊朗的強烈不滿。

Ⅶ 伊朗和美國的矛盾起因是什麼

伊朗和美國的矛盾起因如下:

1、石油霸權。伊朗作為中東的石油大國,對石油是有一定影響的,不過,尚在美國的控制之內。但是,伊朗想要擴大在中東的影響力,就會對美國的石油霸權造成較大影響。

2、以色列。以色列能在中東硬生生活下來,是因為有美國這個大哥罩著。而伊朗,對以色列很不感興趣。曾經伊朗就放話,如果美國膽敢對伊朗不敬,伊朗就會對以色列下手。以色列絕對是橫在伊朗和美國之間的一道坎。

3、地理位置。中東大地連接歐亞大陸,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美國想要控制中東大地,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看中了中東連接歐亞大陸獨特的地理位置。

4、核武器。伊朗一直想擁有核武器,但是美國不讓。伊朗一旦擁有了核武器,不僅僅以色列的危險大增,美國在中東稱霸的概率也會降低。

伊朗和美國的直接沖突

1979年,伊朗民眾沖進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並控制了52位美國人當人質,目的就是要美國交出巴列維。後來,因為巴列維去世,美國總統更迭,兩伊戰爭爆發,就此簽署釋放人質的協議,人質在1981年1月回到美國。

1980年以來,美國間斷性地、用各種名目對伊朗進行了長期的制裁。這種長期的制裁,早期就是美國一家制裁,後來就是帶領各種夥伴一起制裁。這一輪又一輪的制裁,讓伊朗人對美國非常憤怒。

2020年,美國人謀殺了伊朗革命衛隊的少將蘇萊曼將軍,引起伊朗人強烈的反美情緒。伊朗人用導彈襲擊了美國駐伊拉克領事館。

Ⅷ 伊朗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和美國交惡

主要原因是伊斯蘭革命的勝利。

起因事件:

1、伊斯蘭革命:

1951年,穆罕默德·摩薩台成為伊朗民選首相,把被美國與英國佔有的石油資源,實現了國有化,歸伊朗人們所有。

英美豈能白白讓自己利益受損,於是,英國軍情六處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共同策動了一場『阿賈克斯行動』,成功在1953年推翻時任總統摩薩台,讓巴列維國王重新上台。

巴列維上台後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藍圖來進行改革,同時打壓國內宗教勢力,還簽下了美國軍事人員在伊朗的治外法權。

那時的德黑蘭儼然成了西方文化大都市,婦女著裝西化,可口可樂大廣告牌隨處佇立。這引起民族、宗教人士的極度不滿。

伊朗開始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政府出動軍警鎮壓,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

1979年,宗教領袖發動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示威和罷工,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巴列維被迫流亡,巴列維王朝覆亡。

2、美伊斷交

1979年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同年10月,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的消息被傳回國內,憤怒的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沖入了美國大使館,扣留了使館人員,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這場人質危機始於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續到1981年的1月20日,長達444天。

電影《逃離德黑蘭》講述的就是這一伊朗人質危機事件。

(8)美國和伊朗的問題叫什麼擴展閱讀:

美國制裁對伊朗的制裁:

路透社稱,為遏制伊朗導彈與核計劃並削弱伊朗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特朗普5月宣布退出伊核協議,8月重啟對伊非能源領域制裁,現在又宣布新制裁,試圖用一系列「組合拳」令伊朗最終屈服。

美國財政部發布通告稱,從5日起對涉及伊朗金融、航運、航空、能源等領域超過700個個人、實體、飛機和船隻實施制裁,其中包括50家伊朗銀行及其境內外分支機構、伊朗國有航空公司及旗下67架飛機和伊朗原子能機構。

此次制裁重點瞄準伊朗石油出口。伊朗石油蘊藏量位居世界第四,是石油輸出國組織中僅次於沙特和伊拉克的第三大產油國。按特朗普所說,制裁是要「迫使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降至為零」,以限制伊朗介入葉門、敘利亞等國,並迫使伊朗同意就核問題重新談判。

此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5日宣布,美國將暫時允許8個國家或地區在美對伊朗制裁後繼續購買伊朗石油。這些國家或地區包括:中國、印度、義大利、希臘、日本、韓國、土耳其和中國台灣地區。豁免期限只有180天,到期後不會延長。

另據報道,為展示高大形象,特朗普在宣布對伊朗新制裁時,模仿美劇《權力的游戲》「凜冬將至」橋段,在「推特」上發布一張海報圖。圖中他從層層迷霧中走來,配以「制裁將至,11月5日」字樣。

對此,《權力的游戲》製作方美國HBO電視網迅速聲明「不希望商標被用於政治用途」。接下來,美國網友輪番斗圖,以相同底圖繪制「訴訟書將至」「米勒將至」(註:米勒是負責調查特朗普團隊「通俄門」的特別檢察官),甚至「牢獄將至」。

Ⅸ 美國與伊朗處於什麼關系這種關系是如何形成的

1921年2月21日,禮薩·汗上校發動軍事政變,占據德黑蘭,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列維王朝,於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當時美國對伊朗的事務幾乎沒有興趣。伊朗為了擺脫英國和俄羅斯在波斯事務中的統治地位。向美國尋找支持,美國工業和商業領袖支持波斯推動其經濟現代化並擺脫英國和俄羅斯影響。美伊兩國也開始越來越親密。

到1978年1月發生反對伊朗君主體制的大規模示威活動;同年8月至12月,罷工及示威活動癱瘓了整個國家。1979年1月中旬,沙阿被迫流亡海外,伊朗讓美國交出阿沙,阿沙和美國關系特殊,美國沒有交出來。伊朗佔領了美國大使館,52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為人質的。雖然伊朗因為阿沙死了最後放了人,但是是梁子結下了。

伊斯蘭革命期間」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對伊朗所有美國文化,經濟全盤否定。1980年伊朗與美國斷交後,美國開始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對伊朗進行全方面經濟,軍事的制裁。

Ⅹ 伊朗和美國之間主要矛盾是什麼

伊朗和美國的關系目前非常不好,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惡劣,但是在很久之前,二戰剛剛結束的時候,伊朗和美國的關系實際上非常密切。之所以伊朗和美國開始出現這么大的矛盾,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二戰剛剛結束的時候,巴列維領導下的伊朗給與了美國非常多的幫助,甚至美國士兵在伊朗國內觸犯法律的時候,伊朗法庭沒有審判的權力,而是應該交由美國進行審判。其次就是在巴列維王朝覆滅的時候,霍梅尼帶領下的伊朗開始對美國產生了抵觸情緒,最後導致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的發生。最後就是到目前為止,伊朗和美國仍然處於非常嚴重的對立情緒,特別是在蘇萊曼尼被美國軍隊刺殺之後。

最後就是到目前為止,伊朗和美國仍然處於非常嚴重的對立情緒,特別是在蘇萊曼尼被美國軍隊刺殺之後。伊朗國內開始了一輪非常強大的反美浪潮,雖然美國並不害怕,但是雙方的關系徹底進入冰點。所以也就造成了雙方的主要矛盾點。

閱讀全文

與美國和伊朗的問題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檯球多久在中國出現 瀏覽:850
米紙越南小館哪個好吃 瀏覽:432
疫情日本向中國援助了什麼 瀏覽:378
中國聯通如何辦理小聖卡 瀏覽:679
中國限電需要多久 瀏覽:274
英國法官一年多少工資 瀏覽:433
印度的甘地在哪裡 瀏覽:185
印度尼西亞首都發生了什麼 瀏覽:278
西方人是如何接觸中國風的 瀏覽:890
印度花生米一天吃多少 瀏覽:764
越南閱兵什麼意思 瀏覽:197
為什麼印度黃米煮起來有臭味 瀏覽:327
越南三月八日是什麼節日 瀏覽:221
中國多久能拿世界盃 瀏覽:46
中國礦大宿舍有多少人 瀏覽:567
義大利有一個地區為什麼是零感染 瀏覽:854
中國有哪些買車免稅區 瀏覽:963
義大利面的配料怎麼做好吃 瀏覽:403
洞口哪裡有賣義大利面的 瀏覽:331
為什麼伊朗還在用美金 瀏覽: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