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死得最慘的伊朗總理:因為掌摑了霍梅尼,2周後就被刺殺身亡
從世界歷史來看,一國總理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了,是多少人夢寐以求都得不到的,是 *** 權力和地位的象徵,尊嚴不可挑戰。但是有時候一國總理,在宗教領袖面前,那是弱小到了極點。最典型下面這個伊朗總理,就堪稱伊朗歷史上死的最慘,最可惜的總理,其只因掌摑毆打了宗教領袖霍梅尼,2周後就被刺殺身亡。
這位悲催的總理就是哈桑·阿里·曼蘇爾,1895年出生於德黑蘭,是伊朗巴列維王朝時期,著名的政客。其從小聰慧,年輕好學,從海外留學回國後就從政。先後出任伊朗呼羅珊省,亞塞拜然省總督,卸任後,出任駐義大利,土耳其大使,並且6次出任巴列維 *** 內閣部長職務。在1964年3月7號成為伊朗第44任總理,當時其已經69歲高齡。
從現在來看,哈桑·阿里·曼蘇爾總理在位的政績已經沒有史料反映了,但是其死亡卻是非常的清晰,跟霍梅尼有關。在1960年代,當時的霍梅尼已經是伊朗家喻戶曉的 *** 什葉派宗教領袖了,在1961年取得大阿亞圖拉的位置,成為伊朗教士階層的領袖。
而霍梅尼上台後,不斷反對伊朗 *** 的白色革命和親西方的政策,反對世俗化,反對西方思想。為此,其不斷批評巴列維國王,在公開場合發表演講,號召信徒起來反抗。在1964年11月,當時伊朗 *** 跟美國簽訂了一個軍事協定,就是給與美國在伊朗的軍事人員以外交豁免權,美軍犯罪直接交給美國的軍事法庭處理。
這個協定,霍梅尼稱之為投降協定,大力反對,不斷發表演說,號召 *** ,並且批評國王巴列維賣國。為此,被直接抓入監獄,因為其畢竟是宗教領袖,擁有廣泛的支持者,因此 *** 關了幾周後,在1965年1月中旬將其釋放。
而出於穩定霍梅尼的考慮,哈桑·阿里·曼蘇爾當時作為總理,就在總理府召見了霍梅尼,當時哈桑·阿里·曼蘇爾總理的目的就是說服霍梅尼不要再反對 *** 。因此,在談話期間,哈桑·阿里·曼蘇爾不斷勸說霍梅尼放棄對 *** 的敵對態度,並且為這次的事件進行道歉。而霍梅尼直接拒絕了哈桑·阿里·曼蘇爾的要求,還不斷的抨擊 *** ……
可能當時的這個氣氛十分的緊張和不和諧,為此,哈桑·阿里·曼蘇爾氣氛之下掌摑了霍梅尼,也就是打了霍梅尼。根據史料記載,可能就是情急之下,打了霍梅尼一巴掌。但是這件事直接造成了哈桑·阿里·曼蘇爾的死亡,因為僅僅2周後的1月26日,在哈桑·阿里·曼蘇爾去辦公室上班的路上,哈桑·阿里·曼蘇爾被一群 *** 極端主義分子在路上埋伏,直接刺殺身亡了。
而哈桑·阿里·曼蘇爾在位僅僅8個月,刺殺後,一個 *** 極端主義的組織宣布對此負責。這個刺殺事件,被認為是 *** 宗教極端人事,對於霍梅尼被掌摑的報復,認為霍梅尼受到了羞辱,因此,才實施了這次刺殺。為此哈桑-阿里·曼蘇爾,也成為伊朗歷史上幾十位總理中,死的最可惜、最慘、最滑稽的一位,就因為打了霍梅尼,被霍梅尼的支持者刺殺,可見宗教的可怕。
參考文獻:《伊朗 *** 革命史》。
Ⅱ 兩伊戰爭的來龍去脈是什麼呢
兩伊戰爭的爆發,有著復雜的因素。
大概是這幾點:
第四,民族和歷史問題。
雖然都是穆斯林,但伊拉克是阿拉伯人,而伊朗是波斯人。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民族,波斯人的歷史和文明比阿拉伯人還要悠久和先進。
然而,波斯人卻被阿拉伯人征服多年,也奴役多年。在阿拉伯人統治時期,波斯人形同奴隸。
後來波斯人推翻阿拉伯人的統治,雙方戰斗多年。
由此,形成了較為深刻的民族仇恨。
更重要的是,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都很強硬兇悍,迷信武力,認為一切談判都是虛的,最終還是要通過槍桿子解決。
Ⅲ 兩伊戰爭讓伊朗損失慘重,為何霍梅尼還說兩伊戰爭打得好呢
因為霍梅尼從兩伊戰爭中獲得了利益,通過這次戰爭,他徹底掌握了政權,並且組建了屬於自己的軍隊,對於霍梅尼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
在早些年間,其實伊朗並不像現在如此混亂。伊朗和其他中東國家一樣,他們的地理位置優越,從一開始就擁有巨多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他們擁有先天的富足條件。當然他們也會利用這些資源,經過革命之後,伊朗在早些年間已經成為中東最富足的國家,並且人們已經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兩伊戰爭爆發伊拉克開始攻打伊朗,人們對內的矛盾情緒直接轉換為對外的民族戰爭,而在這個時候,霍梅尼成為了凝聚核心人物,帶領整個伊朗和伊拉克對抗,慢慢手裡掌握了政權,也得到了人們的信服,所以他自然覺得這是好事。
Ⅳ 伊朗議會大樓和霍梅尼陵遭襲擊是怎麼回事
據外媒報道,伊朗兩起襲擊事件致12死39傷。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援引伊朗議會文化與公共關系負責人邁赫迪的話說,安全部隊和伊斯蘭革命衛隊已控制現場局勢。
同日,德黑蘭南部的伊朗已故最高領袖霍梅尼陵外也發生槍擊事件。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報道,一名武裝分子還在霍梅尼陵外一家銀行門口引爆身上的爆炸裝置。
另據伊朗學生通訊社報道,有6名襲擊者已被擊斃。有報道說,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製造了襲擊事件。
Ⅳ 伊朗和伊拉克為什麼發生戰爭
伊朗-伊拉克戰爭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宗教糾紛(伊斯蘭教分什葉派和遜尼派),二是領土糾紛,三是由宗教糾紛和領土爭端引起的民族矛盾,其中還夾雜著雙方領導人個人的決策
1980年9月16日,薩達姆與幕僚們針對伊朗與伊拉克的邊境問題舉行了一次高層會議。會議上,他們決定一周後將向伊朗全面開戰。
而就在此前一周,為試探伊朗的反應,薩達姆的軍隊佔領了伊朗邊境的兩個小村莊。伊朗當局的沉默態度使薩達姆大吃一驚,也更堅定了其出兵伊朗的決心。因為,伊朗的「無反應」正是霍梅尼虛弱的表現。薩達姆相信,霍梅尼政權對前國王軍隊的「大清洗」正嚴重侵蝕伊朗軍隊的戰鬥力,而霍梅尼本人也正在喪失對伊朗軍隊的動員能力。只要在這「腐朽的門上」踹上一腳,伊朗必將崩潰,這正是復興阿拉伯的良機。
1981年,薩達姆和伊拉克軍隊領導人視察兩伊戰爭前線的伊拉克防空設施。
而此時的伊朗也沒有做好准備。伊朗情報機構1980年的報告中這樣記載著,「伊朗當前沒有能力去進攻伊拉克,亦沒有能力抵禦伊拉克的大規模入侵。」盡管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區的大規模軍事集結引起了伊朗方面的注意,但是伊朗仍不相信伊拉克會在這個時候發動戰爭。
霍梅尼相當樂觀。伊斯蘭革命在伊朗的成功鼓舞了他,並給了他繼續「革命」的勇氣。最為重要的是,伊朗軍隊經過巴列維國王全盤美式的訓練,僅從數字上也看是海灣地區最強的軍事力量。薩達姆之流不值一懼。對於薩達姆方面,兩伊戰爭其實在1980年9月4日就已經開始了,因為伊朗先動手炮擊了兩伊邊境中部地區的村莊。
然而,歷史終將銘記1980年9月22日這一天。因為這一天,薩達姆軍隊從南、北、中,三個方向發動了對伊朗全方位的軍事行動。
許多學者,特別是西方學者,將兩伊戰爭歸咎於伊斯蘭革命後,霍梅尼輸出革命的願望,或是薩達姆的個人野心,亦或是中東宗派分歧的使然,亦或是中東地緣政治的必然。
細究極恐,這場展現在世人面前長達八年的戰爭,實是在為西方的殖民歷史善後。西方殖民者所留下的遺毒,至今仍在中東發酵。
Ⅵ 伊朗、伊拉克本是同根生,為何要打兩敗俱傷的兩伊戰爭
其實這一切還是美國在搗鬼的。當初美國和伊朗關系特別的好,但是後來因為一些利益沖突美國和伊朗的關系就走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所以美國就開始策劃一系列的措施來懲治伊朗。
之後,霍梅尼因為一些政治原因重新走上了政治舞台,也同時擁有了很高的威望,霍梅尼因為當時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當時的驅逐就很痛恨他。霍梅尼就開始策劃攻打伊拉克的戰爭。當然薩達姆也不會害怕,在霍梅尼把伊朗軍隊大換血後,薩達姆也不害怕伊朗的進攻,伊拉克和伊朗的戰爭就開始大面積爆發了。兩伊戰爭也是持續了好多年,死傷無數,把兩個國家的財力狀況拉低很多。
Ⅶ 兩伊戰爭發生的原因經過和結果
兩伊戰爭的原因是什麼?
兩伊戰爭的原因:兩伊戰爭的原因是什麼?兩伊戰爭的原因是由於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意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 *** 河,該猜盯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
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兩伊戰爭的原因是什麼?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 *** 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畝鏈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 *** 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兩伊戰爭的原因是什麼?不過由於伊朗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
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整肅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兩伊戰爭的原因是什麼?另外, *** 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
伊拉克與伊穗耐和朗之間的領土糾紛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加上兩國長期存在著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系一直緊張,小的邊界沖突不斷。
兩伊戰爭的原因是什麼?1978年伊朗發生內亂,伊拉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執政,煽動伊拉克的什葉派 *** 推翻薩達姆政權。
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朗與美國斷交的時機,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Ⅷ 兩伊戰爭發生的原因、經過及結果
兩伊戰爭是因為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才發生的。1971年9月22日出兵伊朗,戰爭爆發。戰爭初期,伊拉克得勢,佔領伊朗約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3月底,雙方形成僵局。1982年4月,伊朗發動反攻,基本上收復全部失地。7月,伊朗軍隊越過邊界,佔領伊拉克境內的一些城鎮和據點。10月,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勢,雙方進入相持階段。1984年4月起,戰爭向海峽水域和城市區擴展。
1987年7月20日,安理會通過結束兩伊戰爭的598號決議。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則堅持應懲辦戰爭禍首,要求薩達姆下台,拒絕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連續發動進攻,收復失地後於7月又進入伊朗境內。
1987年7月18日,伊朗改變以往強硬態度,宣布接受安理會的598號決議。8月20日,雙方宣布停火。8月25日在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主持下雙方開始直接談判。至此,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結束,
關於兩伊戰爭的後果。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嚴重損失,除常規戰爭外,在戰爭過程中採取了襲城戰、襲船戰、襲擊油田等破壞敵方後勤、經濟設施的手段。伊拉克還對伊朗軍隊、平民動用了化學武器。作為軍事實力相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在戰爭中曾使用諸如蘇式米格-25戰機、美式F-14戰機、法式飛魚導彈等當時較為先進的武器;
但同發達國家主導的戰爭相比,這場戰爭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別。例如,在戰爭中鮮有集群化坦克長距離突擊作戰,而一戰中的塹壕戰、人海攻擊卻頗為常見,甚至還出現了沒有武裝的平民在狂熱的宗教信仰支撐下集體沖鋒,踩爆地雷的場面。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
Ⅸ 伊朗和伊拉克矛盾由來已久,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為何會爆發
第2次世界大戰之後,當今世界一共發生過兩場持續數年之久的高烈度戰爭,這兩場戰爭分別是發生在東南亞的越南戰爭和發生在中東地區的兩伊戰爭。而且十分有趣的是,這兩場戰爭的直接參與者,伊拉克和越南都先後以“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自稱。
兩伊戰爭
在這種情況和心態之下,最終愈演愈烈的兩伊邊境沖突演變成兩國之間的全面戰爭。1980年9月17日,隨著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宣布廢除兩國邊界劃分的《阿爾及爾協議》,收回阿拉伯和全部主權,同時,命令對伊朗軍事目標發動威懾性打擊,揮師進入伊朗領土,兩國之間的持續8年之久的戰爭全面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