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和伊朗的關系
中國和伊朗的關系是中伊全面戰略夥伴關系。2016年1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德黑蘭薩德阿巴德王宮同伊朗總統魯哈尼舉行會談。
雙方回顧中伊友好關系發展歷程,就雙邊各領域合作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一致同意建立中伊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推動雙邊關系邁上新台階,更好造福兩國人民。中國與伊朗在政治、經貿等領域的友好合作關系平穩發展。兩國高層保持接觸。
(1)伊朗哈塔米現在怎麼樣了擴展閱讀:
中國和伊朗關系的相關介紹:
2000年6月,伊朗總統哈塔米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12年6月,艾哈邁迪-內賈德總統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二次會議並訪問中國。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對伊朗進行正式友好訪問。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比什凱克峰會期間與伊朗總統魯哈尼會晤。2014年5月伊朗總統魯哈尼訪華並出席亞信第四次峰會。2015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尼雅加達出席亞非領導人會議期間會見伊朗總統魯哈尼。2016年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
⑵ 伊朗為什麼經濟發達
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930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10%,居於世界第五位。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2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6%,僅次於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日產能力可達410萬桶,石油收入佔全部外匯收入的90%,伊朗成為歐佩克成員國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國。森林是伊朗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天然資源,面積達1800萬公頃。伊朗水產豐富,魚子醬舉世聞名。伊朗水果、乾果十分豐富,開心果、蘋果、葡萄、椰棗等遠銷海內外,其中2001年伊朗開心果總產量為17萬噸,出口量約9.3萬噸,創匯2.88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開心果出口國。有5000多年歷史的伊朗地毯編織藝術聞名全球,其精湛的工藝、美麗的圖案、和諧的色彩搭配傾倒了無數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詩歌、神話、繪畫。波斯地毯已成為伊朗享譽世界的傳統大宗出口產品。其他工業有紡織、食品、建材、地毯、造紙、電力、化工、汽車、冶金、鋼鐵和機械製造。農業比較落後,機械化程度較低。政府預算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石油收入、稅收和其他收入。
1979年以前伊朗除了石油工業外,絕大部分經濟成份屬於私人所有。1979年伊斯蘭革命勝利之後,當時由私人財團掌握的重要廠礦、農場、銀行、保險公司、飯店等均收回國有。目前伊朗的經濟體制是一種混合體制,由三種成分即國營、集體和私人成分構成,其中國營成分佔伊朗總經濟成分的75%以上。國營成分包括所有重要工業、礦山、發電設施、水壩、灌溉網路、廣播電視、郵電、航空、航運、公路、鐵路、對外貿易、銀行、保險等等,國營企業由政府統一實行中央計劃經濟管理,其收支由國家列入單獨預算。最近幾年,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逐漸下放管理許可權,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集體成分包括經營物資生產和分配的公司,以及在鄉鎮建立的類似機構。私人成分包括從事工業、貿易和服務的公司以及從事農業、畜牧業的家庭生產單位,它們是國營和集體成分經濟活動的補充。
伊朗的經濟在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期間受到嚴重破壞,戰爭結束後,面臨著百業待興的困難局面,為此政府開始戰後重建計劃。1988年制定了第一個社會經濟發展五年計劃,從1989年3月21日開始實施。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執行期間,政府將建設重點放在石油、采礦、交通、能源等基礎工業方面,但由於缺乏計劃性,建設攤子鋪得過大,進口過度膨脹,資金發生短缺。在五年計劃後期(1992年-1993年期間)原油國際市場價格大幅下跌,伊朗外匯儲備急劇匱乏,資金嚴重不足,為了保持制定的高經濟增長的目標,不得不向國外借債,不久債台高築,無力償還欠下的巨額中短期外債,導致伊朗銀行信用空前危機,使伊朗經濟建設和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在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執行期間,政府在經濟政策上做了大量的調整,縮小建設戰線,關停了許多不急於上馬的項目,同時縮小進口規模,擴大非石油產品出口,節約外匯,償還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期間借下的中短期外債,此期間經濟增長率維持在3.5%左右。1998年下半年至1999年4月期間,原油國際市場價格突然連續下跌,伊朗石油收入大幅減少,比上年減少三分之一,第二次給伊朗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失業率和通膨率升高,外債增加,1999年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只達到1.8%,迫使第三個五年計劃推遲一年,這使政府充分認識到經濟上嚴重依賴石油的弊病。為此政府通過調整預算的方法,加大稅收,縮減政府開支,擴大吸引外資,出讓政府公司股份給私人公司等方法擺脫經濟困難。1999年9月,伊朗總統哈塔米宣布了一項雄心計劃,將幾個主要的工業,包括通訊、郵電、鐵路、石油化工,甚至石油上游工業進行私有化,作為總體經濟結構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不久制定第三個五年計劃(2000年-2004年),第三個五年計劃總結了上兩個五年計劃的經驗教訓和伊朗經濟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發展目標,體現了政府對經濟政策重大調整。第三個五年計劃的總體經濟目標主要有:
(1). 所有經濟的發展和增長必須體現社會公正,縮小貧富差別,消滅貧窮;
(2). 擴大非石油產品出口,減少國家對石油產品出口的依賴;
(3). 對農產品和消費品的需求相對達到自給自足;
(4). 開發和培訓國內人力資源,全面提高技術和專業水平,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
(5). 鼓勵投資,保證投資安全,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6). 改革稅制,增加國家收入,支持和發展金融和資本市場;
(7). 控制通貨膨脹率,使之適應中下等收入家庭的購買力;
(8). 向私人經濟成分轉讓國營公司股份,加快私有化進程。
根據第三個五年計劃制定的目標,在執行過程中,伊朗近年採取了以下重要的舉措:
原油價格從1999年4月回彈以後,伊朗原油收入又大幅增加,改善了伊朗的外匯收支狀況,外債負擔減輕,9.11事件以後,原油價格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曾一度下降,但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對伊的經濟未造成影響。從2000年4月開始,國家每年將預算石油收入的超出部分存入中央銀行特設的石油外匯穩定基金帳戶,基金的50%用於抵銷今後由於油價下跌引起的預算赤字,另外50%為投資提供貸款,鼓勵非石油產品出口企業和生產企業的投資,其中為私人企業提供的信貸占相當的比例。
石油工業是伊朗的支柱產業,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為了維持目前的石油產量,保證足夠的外匯收入,同時鞏固伊朗在OPEC中的地位,從1998年開始,伊朗石油部陸續開放伊朗油氣田的勘探與開發,對外提供了40多個開發項目。迄今已與外國石油公司以產品回購方式(BUY-BACK)簽訂了數十個油氣田開發合同,成功吸引外部資金270億美元,計劃未來再吸收130億美元的投資。為了改變單一的石油經濟結構,實現石油產品的多元化,國家大力開發天然氣資源,由天然氣代替原油,並將天然氣出口到歐洲和亞洲市場,同時大力發展石油下游工業,增加石油產品的附加值,擴大石化產品的出口。
2001年5月伊朗議會批准了「吸引和保護外國投資法」,此法是伊朗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出台的第一部外資法。由於伊朗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間的分歧,此法沒有立即生效,遭到伊朗憲法監督委員會的兩次駁回,直到2002年5月才正式生效。2002年8月通過投資法實施細則。新投資法的出台是兩派斗爭的產物,雖然許多條款仍有限制性,但畢竟向改革方向邁進了一步。新的投資法拓寬了投資領域和方式,包括了除石油工業以外的所有工業領域,投資比例沒有嚴格限制,投資的本金和利潤可以自由匯出境外,投資安全度有所提高。由於伊朗投資配套的法律還不健全,投資環境不理想,外國公司在伊朗的投資還處於探索階段。
2002年2月,伊朗議會通過立法改革國家的稅制,減少公司稅,增加增值稅,所得稅從原來的54%降到25%,鼓勵私人成分向生產企業投資。同時對一些國營企業和窮人基金會取消免徵稅務的特權待遇。
2002年3月21日伊朗中央銀行合並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建立統一的銀行協定匯率,與國際通行的匯率制度接軌,取消對國營公司的匯率補貼,使私人公司和國營公司的處於平等的競爭條件。匯率統一引起了通膨率上漲,國家為了減少通膨壓力,仍保持對生活必需品的補貼,對進口商品進行價格補貼,這種上漲影響預計在2003年度有所減小。
伊朗在執行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實現了一些經濟指標,如原油收入、控制政府支出、完成國民生產總值等,但也面臨著許多問題,主要的問題有:
高失業率是伊朗政府面對的重大社會問題,目前伊朗有350萬勞動適齡人口,預計在三年內將達到500萬,第三個五年計劃的目標之一是每年解決75萬人的就業,由於缺乏投資和勞動力市場,每年只有40萬人就業,如不加大吸引外資和鼓勵私人投資,就業問題很難解決。
國營企業由國家壟斷,經營方式沒有納入市場運行的軌道,效率普遍低下。
巨額補貼是政府財政的一個沉重包袱。伊朗每年用於能源的補貼高達100億美元,用於糧食和葯品的補貼20億美元,能源補貼除了造成能源浪費外,重要的是使企業競爭力下降,產品不能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另外,伊朗一直遭受美國的經濟制裁,在美國的資產被凍結,9.11事件後,布希總統延長達馬托法,宣布伊朗為「邪惡軸心」國,阻止伊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這將對伊朗的經濟發展長期產生不利影響
伊朗近期經濟數據
工業生產增長率:3.5% (包括石油)(2004估計數據) / 3%(不包括石油)(2005 估計數據)
通貨膨脹比率:15.5% (2004 估計數據) / 16% (2005 估計數據)
勞動力:2300萬 熟練勞動力短缺(2004 估計數據)/2368萬--熟練勞動力短缺(2005 估計數據)
勞動力分配:農業30%,工業25%,服務業45%(2001 估計數據)
失業率:11.2%(2004,估計數據)
貧困人口:40%(2002 估計數據)
投資(固定總投資) :30.5%(2005 估計數據)
國家收入433.4億美元(2004)/ 國家收入488.2億美元(2005)
支出: 477億美元,包括國家支出76億美元(2004估計數據)/ 604億美元,包括國家支出76億美元(2005,估計數據)
出口:387.9億美元FOB (2004估計數據)
國際債務:134億美元(2004 估計數據)/ 27.5% GDP(2005 估計數據)
農產品:小麥,大米,其他穀物,甜菜,水果,堅果,棉花,乳製品,羊毛,魚子醬
工業產品:石油,石化產品,紡織,水泥和其他建築材料,食品加工(特別是糖精,蔬菜油加工),金屬預製件,武器.
經濟援助已收到:40800萬美元(2002 估計數據)
電力生產:1290億千瓦(2002)
已探明石油藏量:1380億 bbl (2004估計數據) / 1333億桶(2005估計數據)
已探明天然氣藏量:267億立方米(2004) / 266.2億立方米(2005)
電話:1257.11萬(2003)
行動電話:337.65萬台(2003)
網際網路主機: 5269 (2004)
網際網路用戶: 4300萬(2003)
鐵路: 7203 km
高速公路: 167157 km
飛機場: 305 (2004 估計數據)
⑶ 談談伊朗會不會爆發戰爭
這樣一來,有著強大軍事實力的俄羅斯要是在經濟上再飛起來,那這以後美國人還那什麼跟俄羅斯競爭!
⑷ 為遏制伊朗,美國都耍了什麼「新花樣」
美國和伊朗也算是世仇了,伊朗原本就是蘇聯的傳統盟友,所以美國想要保留住在中東的利益,還有保護他的小弟沙特等國就必須壓制住伊朗。去年美國揚言要和伊朗碰一碰,但是商人特朗普明顯不想走小布希的老路,他還是想用經濟和“策反”的手段將伊朗顛覆,因為疫情使得計劃可能沒有很快執行,現在臨近伊朗武器禁運協定到期,美國還想在控制聯合國對伊朗進行制裁,但是大多數國家都不認可美國的套路了。
現在伊朗經過近一年的准備,再加上協議在10月底就結束了,伊朗國防部長哈塔米和俄國防部長紹伊古進行了會談,很有可能就軍備問題談判;美國在聯合國失利之後也不甘心,派了國務卿蓬佩奧與白宮高級顧問、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女婿庫什納出訪中東,尋求盟友的幫助,但是這次歐洲選擇旁觀,不知道美國這盤棋能不能拔得頭籌。
⑸ 伊朗為遇害的科學家舉行葬禮的時候,都有哪些人出席了
伊朗的國防部長哈塔米出席了葬禮。而且一些政府高官、該科學家的親朋好友和許多伊朗民眾也都前來悼念。
⑹ 關於哈梅內伊
伊斯蘭革命後,伊朗實行政教合一,全面伊斯蘭化,神權高於一切,議會和國家事務的大權都牢牢掌握在宗教首領手中,因此最高精神領袖是真正的一號人物。這樣,哈梅內伊不但在宗教上擁有絕對權威,還能號令三軍,凌駕於世俗法律之上,對國家大事一言九鼎。
他的立場決定伊朗的未來
這屆議會選舉對伊朗改革派來說生死攸關,選舉不僅是各政治派別爭奪議席的問題,更是伊朗新一輪權力再分配的前奏。
伊朗議會是國家立法機構,擁有290個席位,每四年舉行一次選舉。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伊朗議會與政府一直處於對立狀態,兩者之間的矛盾一直難以解決。在2000年的議會選舉中,改革派贏得了三分之二的席位,使得以哈塔米為代表的改革派在政府和議會中佔有相當大的優勢,改革方案的推行也更加便捷。而這早已引起保守派的不滿,他們一直千方百計阻撓改革的進程,並試圖奪回失去的陣地。另一方面,在議會選舉之後,伊朗還將於明年舉行總統選舉。這意味著整個國家從立法機構到行政機構都面臨著「改朝換代」的問題。因此伊朗各政治派別都尤其看重這次預示著權力更替的選舉,它將直接影響到未來數年內伊朗的政治格局和政策走向。
正因為其重要性,伊朗各界都把解決問題的希望寄託在哈梅內伊身上。議長卡魯比明確表示,「我們在議會選舉問題上陷入了僵局,最高領袖必須出面干預並解決這一問題」。
伊朗所有的憲監會成員都由哈梅內伊任命,也只有他才能取消憲監會。但哈梅內伊卻不願意在世俗事務中總出現他的影子,只有在法律渠道行不通的情況下,他才會插手。伊朗政壇目前的激烈沖突並非哈梅內伊願意看到的局面,由此可能招致國際社會對伊朗政治體制的批評,伊朗議會改革派主要人物米爾達馬迪就曾聲稱,「他們妄圖用民主的華麗外衣掩蓋醜陋的專制體制」。在這種情況下,哈梅內伊息事寧人、避免「家醜」擴大化的明智做法就是要求憲監會讓步。
今年1月,當憲監會大批量否決候選人資格引起改革派人士震驚的時候,哈梅內伊就曾進行調解。他說,沒有理由取消這些現任議員的參選資格,從前具有參選資格的人現在也應該被賦予同樣的權利,除非有確鑿證據證明他們確實違反了憲法中的相關規定而喪失了參選資格。他還表示,憲監會應更充分細致地考慮這個問題,使之通過法律手段得到最終解決,使任何人的權利都能得到法律保護。
哈梅內伊的話果然立竿見影,憲監會隨即重新審定了候選人資格,恢復了其中部分人士的參選資格。但改革派卻沒有就此罷休,他們的目標是讓憲監會恢復所有候選人的參選資格。但如果哈梅內伊真的轉而支持保守派的話,伊朗局勢也許會更加惡化。
⑺ 為何伊朗最高領袖害怕百姓富裕呢
原因只有四個字,那就是「政教合一」。
其實伊朗經濟發展那是具備很好的條件的,不僅國土廣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而且更加重要的是石油很多。所以只需要打開國門,擁抱世界,搞開放,搞經濟,那麼國家很容易發達。而且從1989年開始,伊朗的改革派,以拉夫桑賈尼,哈塔米等為首,就不斷的主張伊朗改革,然後開放市場,搞自由經濟,使得國家發展,百姓有錢。
但在霍梅尼時代,當時存在大量的貴族富豪,以及王族勢力,而且還有中產階級,他們財富很多。而且基本上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很多甚至到西方留學回國,所以他們對於西方文化那是根深蒂固。而且百姓富裕,那麼更加容易接受西方的思想,在物質需求滿足後,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需求,如追求民主,自由,追求政治的權力,想要脫離愚昧封閉,搞西方那一套。但這對於倒退幾百年的政教合一來說,那是最大的威脅,也就是說如果百姓都這樣,富裕了只認西方制度,反對政教合一,那麼伊朗的伊斯蘭政府還不立刻就被毀滅?
所以,要想保持政教合一政權的存在,那就必須封閉國門,教士集團掌控財富分配,讓百姓不能太富裕。因為一旦百姓富裕了,那麼政教合一就不存在了,你說最高領袖害不害怕。無論霍梅尼還是哈梅內伊,上台後強調物質是卑鄙的,物質是罪惡的,而窮苦才是修行,才是伊斯蘭。
⑻ 現在的伊朗怎麼樣了
內賈德很牛啊!
僅僅6個月前,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這個名字幾乎不為世界所知,如今他已經是被全球媒體關注最多的人物之一。
僅僅6個月,這位伊朗總統已經以他強硬的姿態改變了伊朗核談判的態勢,並在逐步爭奪中東地區的主導權,迫使白宮懇求他回到談判桌上來。
當西方分析家們把目光都投在了那些消費著西方文化、樂於參加德黑蘭北部歐式風格俱樂部的德黑蘭知識分子身上時,他們沒有看到德黑蘭南部的中低收入居民區,他們也忽視了伊朗貧窮的農村,正是這些人使內賈德在2005年6月的伊朗總統大選中打敗了有著豐富政治經驗、頗具知名度的伊朗政治家拉夫桑賈尼,獲得了壓倒性勝利。而內賈德就一直生活在他們中間。
同樣,內賈德在一周內第二次說出「納粹大屠殺是個神話」的時候,他也恰恰是在前往伊朗南部三省視察工作的途中。
在德黑蘭東部的工薪階層低收入街區納爾馬克區,有一幢毫不起眼的兩層樓,這個只有90平米的公寓樓就是內賈德的家。在這里,他和他的子女住在底層,二層則住著他的父親,一位鐵匠。即使當了總統後,他也執意要留在原來的這幢公寓樓內,最後才不得不因為安全原因而離開。這一小小的細節,也許恰恰可以從一個側面解開內賈德之謎。
如果說美國總統布希試圖用快人快語博得國內民眾追捧的話,那麼內賈德就任總統以來在伊朗國內的每一步舉措也同樣走得自信而有個性。
與人民在一起,是內賈德的口號。作為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他第一次內閣會議是在瑪什哈德的伊瑪姆禮薩清真寺舉行的。他命令把總統官邸內所有絢麗的波斯地毯全部拿走,而這絕不是做秀。他還允諾要把伊朗的石油收入送到每個老百姓的餐桌上,並縮小經理階層與普通民眾之間的收入差距。
「他是個有點怪異的傢伙」。這是美國總統布希最近在接受美國公眾電視台采訪時針對內賈德有關以色列的一番驚人之語做出的最有味道的評論。對於美國來說,內賈德讓美國人感到琢磨不透,他們更熟悉拉夫桑賈尼、哈塔米等等這些與西方保持著良好關系的伊朗政治家。內賈德的當選使美國感到憂心忡忡。
在伊朗大選結果剛剛公布後不久,美國國務院立刻發表聲明,指責伊朗大選既不公正也缺少自由。隨後,又有當年的美國人質出來指認內賈德參與了1979年伊朗扣押美國使館人員的事件。甚至在內賈德於2005年9月即將第一次在國際舞台亮相參加聯合國大會時,還傳出了美國可能不會給他發放簽證的消息。
然而伊拉克的政治天平微妙地改變了美國和伊朗兩方的政治砝碼。現在美國要依賴伊朗維持伊拉克的穩定,而這反過來給了伊朗在核談判桌上與美國叫板的籌碼。內賈德當選後,伊拉克過渡政府總理和總統紛紛出訪伊朗,這兩位薩達姆的宿敵與內賈德的相會似乎有點「老戰友相逢」的意味,伊拉克的政治天平也越來越向伊朗傾斜了。而當內賈德口出「應該把以色列從地圖中抹去」,在一周內兩次拋出「納粹大屠殺是個神話」言論時,西方政治分析家似乎從他的話語中讀出了更多的意味。
2005年5月,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赴以色列調查其核武庫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廣泛關注,一些西方評論家認為,內賈德的反以言論是在爭取國內年輕人和阿拉伯世界的支持。
處於西亞通往歐洲和中亞通往印度洋十字路口的伊朗高原,多次遭到強悍的外族入侵,山河幾度破碎,數不清的操著各種語言、信仰和習俗的部落、民族在這里生存。在以民族國家為基礎的現代國際關系結構中,很難想像如果沒有國內的統一信仰、團結和鄰國的睦鄰友好,伊朗能夠在美國、以色列的重重包圍和威脅下實現發展經濟和民族復興的夢想。
如果不認識到這一點,也就很難理解為什麼內賈德是個「有點怪異的傢伙」。
而未來,這位出身平民的鐵匠之子將把伊朗帶向何方,將會給世界政治帶來怎樣的影響呢?人們將拭目以待
⑼ 誰能分析伊朗核危機前景
聯合國安理會1737號決議為伊朗暫停鈾濃縮活動設定的60天限期,已經於2月21日結束。然而,伊朗仍堅持核開發是自己不可剝奪的權利。對此,西方國家予以強烈譴責,紛紛要求安理會採取更加強烈的制裁措施,美國還以動武相威脅。
伊朗核問題有關六方——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正在緊急磋商如何迫使伊朗軟化強硬立場的措施。伊朗核危機的最新發展,令國際社會深感憂慮。
處於新的十字路口的伊朗核危機將走向何方,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危機的爆發,有可能為最終解決伊朗核問題提供契機,其解決前景不外乎以下幾種:
第一, 新的制裁決議最終將會通過。在新決議通過之前,伊朗核問題有關六方將就安理會決議草案進行艱苦的磋商,這需要一定時間。3月5日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還要繼續討論對付伊朗的下階段措施。然後,決議草案才能拿到聯合國安理會進行磋商,最後付諸表決。整個過程可能要持續數月之久。在這個過程中,美國會提出十分苛刻的制裁和措施,對伊朗進行嚴厲制裁;俄羅斯和中國肯定不會同意;基於自身利益,歐盟國家也不會完全同意美國的提案。因此,安理會內部會有一場漫長的、艱苦的討價還價。不過,可以預見,在持續一段時間後,安理會似肯定會通過一項比1737號決議更為嚴厲的制裁決議。新決議通過之後,伊朗的表現將成為解決其核問題的關鍵。
第二, 伊朗作出妥協的可能性在增大。誠然,伊朗不會輕易放棄鈾濃縮活動。但是,面對國際社會越來越升級的壓力,特別是美國動武的可能性的進一步增加,加之國內派系斗爭的加劇,在不滿內賈德強硬立場的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主席拉夫桑賈尼、前總統哈塔米等人促動下,考慮到國家根本利益,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調整立場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況且,俄羅斯和中國都在呼籲伊朗積極回應國際社會的關切和安理會1737號決議。在核問題上,伊朗歷來推行以強硬為主的「迂迴戰術」。為了保全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適當的時候作出戰術性讓步也是常有的。如果伊朗願意作出讓步,巴拉迪先前提出的「雙停」方案也許是一個可以選擇的台階。巴拉迪曾經建議,伊朗暫停鈾濃縮,安理會停止執行制裁決議。
第三,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美伊雙方達成妥協。伊朗核問題的解決,取決於對立方——美國和伊朗能否取得互信。伊方一再強調,自己的核計劃完全是為了和平目的,不會開發核武器。而美方則始終不相信伊方的承諾,認定伊朗肯定要搞核武器。雙方的對立一再升級。其實,雙方都有退讓的可能,都有尋求妥協的現實情況。比如,伊朗煉油能力不足,需要大量進口汽油,加之石油價格的下跌和美國的金融制裁,1737號決議規定的最溫和制裁已讓伊朗受到重創。盡管伊朗眼下氣勢洶洶,但伊朗國內勢力強大的商人階層則十分擔心安理會可能實施的更加嚴厲的制裁措施。從美國方面來講,布希在伊拉克問題上的戰略失誤,似乎已經使他失去了軍事打擊伊朗的現實選擇。這些對稱的弱點,最終有可能促使雙方接受已經提出來的妥協方案,即允許伊朗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發展其和平核計劃,但它不能獲取研製核武器所需的高純度濃縮鈾。朝鮮半島核問題前不久取得的重要突破,也許會成為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樣板。
第四,美國動武的可能性不大,但不能完全排除。動武不僅會使美伊雙方蒙受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會殃及海灣和中東地區的安全,還會嚴重危害世界和平與經濟發展。這當然是全世界都不願看到的。客觀地講,美國雖然身陷伊拉克和阿富汗泥潭,但仍然有能力再打一場戰爭。美國軍隊在伊拉克有14·1萬人,阿富汗2·7萬人,海灣地區還有4萬多人,再加上兩個航母戰斗群和為數眾多的核潛艇,其戰鬥力不可小覷。目前,美軍已對伊朗形成了包圍之勢,作好了戰爭准備。盡管面臨來自國內和國際的重重阻力,但打與不打,只在布希一念之間。如果布希在切尼等人的慫恿下失去理智,在內賈德一再強硬表態的刺激下, 對伊朗動武也是可能的。而且早就有消息說,布希決心在他的任期內解決伊朗問題。當然,美國動武將為之付出不可估量、甚至無法承受的高昂代價。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