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兩伊戰爭前伊朗發生了什麼

兩伊戰爭前伊朗發生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3-06-16 07:47:19

❶ 哪位政治達人給我介紹一下兩伊戰爭的始末吧

兩伊戰爭,又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公里,長約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期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另外,宗教也是兩伊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兩國雖然同屬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
編輯本段起因
長期以來,兩伊存在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雙方發生邊境沖突。1975年在阿爾及利亞總統布邁丁的斡旋下,兩伊簽訂《國界和睦鄰條約》(即《阿爾及爾協定》),規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線為界,伊朗同意將克爾曼沙赫省的約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伊拉克。兩國矛盾有所緩和,但未真正解決。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諾。1979 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執政後,兩伊關系急劇惡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稱要廢除邊界協定,雙方邊境沖突逐步升級。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政府強調要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革命」,公開號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進行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拉克現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隨著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邊界武裝沖突的加劇,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至此兩伊戰爭就全面爆發了。自從戰爭爆發後,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的密切關注。
編輯本段戰爭爆發
伊拉克在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 另外,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在出售給伊拉克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這引發了後來里根政府的伊朗門事件。
這場戰爭進行得十分慘烈。戰爭雙方都常常使用類似於一戰中的人海戰術攻擊。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盡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戰爭和使用化學武器, 國際社會對其並沒有施加太大的壓力。
1982年6月,伊朗發動的一系列反攻奪回了伊拉克在戰爭初期佔領的土地。伊拉克鑒於可能被徹底打敗,向伊朗提出休戰的建議。此時,伊朗試圖打垮伊拉克政權,因此拒絕了這一建議。這樣導致戰爭又進行了六年。
在此期間,西方海軍力量介入該地區,試圖保護海灣航道暢通。由此導致伊朗導彈攻擊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以及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民航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編輯本段停戰
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無條件停戰,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積極響應,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這項決議,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這項決議。在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後,兩伊同意從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戰。這是兩伊從戰爭走向和平的重要轉折。戰爭結束時,兩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的情況。
編輯本段影響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附:圖片為1988年8月20日,伊拉克居民慶祝兩伊於當日正式實現停火

❷ 這次美伊戰爭之前伊拉克所發生的戰爭有幾次 怎麼回事

一、兩伊戰爭。
指發生於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的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戰爭。兩伊邊界全長1 280千米,其中最南端以阿拉伯河為界。阿拉伯河對兩伊來說都是重要的水道。兩伊的大油田、大油港和主要煉油廠都集中在這條河的兩岸。阿拉伯河還是伊拉克唯一的出海口。兩國在阿拉伯河的主權問題上長期存在爭議。1975年3月兩國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簽訂邊界協定,規定這段邊界以主航道中心線為界。當時在伊拉克掌握實際權力的是革命指揮委員會副主席薩達姆·海珊,在伊朗當權的是國王禮薩·巴列維。但到了1978年,伊朗國內政局發生了極大變化,什葉派宗教人士發動的伊斯蘭革命席捲全伊朗。1979年4月1日,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伊朗長達2 500年的君主制終結;宗教領袖霍梅尼成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兩伊關系隨之惡化。1980年9月,伊拉克宣布廢除阿爾及爾協議,同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戰爭主要在兩國的邊境地區進行。雙方動用了飛機、重炮和導彈,襲擊包括對方首都在內的重要經濟中心和軍事設施,還互相襲擊停泊在對方港口的油輪,遭到襲擊的油輪共有540艘之多。後經聯合國多次調停,1988年8月兩國宣布停火。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

二、海灣戰爭
導致海灣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和背景是:伊拉克侵佔科威特。
1990 年 8 月 2 日凌晨 1 時(科威特時間),在空軍、海軍、兩棲作戰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三個師越過科威特邊境,向科威特發起了突然進攻。由 1 個機械化步兵師和 1 個裝甲師編成的主攻部隊,沿薩夫萬——阿卜代利——科威特市之軸線實施進攻,在 350 余輛坦克的引導下,首先向南攻佔賈赫臘山口,然後折向東進攻科威特市。由另 1 個裝甲師編成的助攻部隊,在主攻部隊西側向南進攻,在賈赫臘山口與主攻部隊會合後,繼續南下,在通往沙特邊界的主要通道上建立阻擊陣地。 5 時 30 分,主攻部隊與特種作戰部隊在科威特市會合。經過約 14 小時的城市戰斗,下午 7 時,伊軍完全佔領了科威特首都。隨後繼續發展進攻,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進入科威特。 8 月 3 日中午,伊軍佔領了科威特全境。至 8 月 6 日,進入科威特的伊軍達到約 20 萬人,坦克 2,000 余輛。 8 月 8 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宣布吞並科威特,將其劃為伊拉克的「第 19 個省」,並稱它「永遠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伊拉克侵佔科威特的主要目的在於:通過奪占科威特,勾銷所欠科威特的巨額債務,並用這個「金庫」來解決由於連綿 8 年的兩伊戰爭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嚴重危機;奪占科威特,可將其海岸線從 50 公里延展至 213 公里,從而大大改善其海軍的活動領域和石油出口及其他對外貿易的海上通道;通過吞並科威特,解決兩國長期以來存在的邊界爭議問題及由此帶來的邊界地區石油開發爭端;奪占科威特,還可以「殺雞儆猴」,起到震懾海灣國家及其他中東國家的作用,為其爭奪阿拉伯世界領導地位,稱霸中東地區掃平道路。
伊拉克武裝侵佔科威特,引發了海灣危機,成為海灣戰爭的直接導火索。

聯合國安理會和各成員國對海灣危機作出了前所未有的異常迅速且幾乎完全一致的反應。 8 月 2 日,聯合國安理會就以 14 票贊成, 0 票反對, 1 票棄權,通過了譴責伊拉克違反聯合國憲章,要求其撤軍的第 660 號決議。從 8 月 2 日至 11 月 29 日,聯合國安理會先後通過了 12 個譴責和制裁伊拉克的決議。這些決議,使伊拉克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方面處於極端孤立的地位。其中的第 678 號決議,規定了伊拉克必須撤軍的最後期限為 1991 年 1 月 15 日,在最後期限到來之前伊拉克如不撤軍,決議授權聯合國會員國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來執行聯合國通過的各項決議,這就為以美國為首的 38 國組成聯軍出兵海灣,用武力解決這場危機提供了法律依據。
在「最後期限」到來之前,國際社會為化解這場危機作了極大的努力。許多國家的領導人從中斡旋,設計出多種調解方案,聯合國秘書長亦親抵巴格達做伊拉克的工作,希望伊從科撤軍。但所有這些努力都未能使伊拉克改變立場。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此外,伊拉克還參與了中東戰爭

❸ 兩伊戰爭的過程是怎樣的

兩伊戰爭從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入侵伊朗開始,至1990年伊拉克因侵略科威特面臨嚴重的海灣危機,於8月15日宣布從伊朗撤軍,歷時10年,給兩國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

1980年9月22日午夜,伊拉克突然出動大批飛機空襲伊朗,隨後以5個師又2個旅近7萬人和1200輛坦克的地面部隊,分北、中、南3路在北起席林堡、南至阿巴丹約690公里的邊界上,先北後南向伊朗境內推進,佔領席林堡、梅赫蘭、富凱和博斯坦等10個城鎮;10月24日又奪取霍拉姆沙赫爾西區,包圍蘇桑蓋爾德、阿巴丹,控制近2萬平方公里的伊朗領土。伊朗倉促應戰,駐邊境地區的4個師退守重要城市,並急調增援部隊阻滯對方進攻,同時出動大批飛機轟炸伊拉克重要軍事目標與石油設施。

11月,伊拉克因阿巴丹等城鎮久攻不克,進攻勢頭銳減;伊朗乘機開始局部反攻。1981年9月27日,伊朗轉入全面反攻,先後組織阿巴丹、博斯坦、胡齊斯坦和「聖城」等戰役,逐步收復失地,取得戰場主動權。1982年6月,伊拉克單方面宣布停火,並從伊朗撤軍。

為推翻或動搖薩達姆政權,伊朗出動10萬兵力發起「齋月」戰役,首次進入伊拉克境內作戰,佔領巴士拉地區約100平方公里土地。至1984年2月,又先後發動「穆斯林·本·阿格勒」、「回歷一月」、「曙光」和「曙光」1~6號等9次戰役,佔領伊拉克北部和南部共約300多平方公里領土。2月22日,伊朗發起「海巴爾」戰役,攻佔伊拉克南部盛產石油的馬季農島及其周圍地區共約1000平方公里土地。伊拉克消極防禦,被動挨打,多次要求停戰,均遭拒絕。

1988年3月,伊朗又先後發動「巴德爾」、「曙光」8~9號、「聖城」1~9號和「佐法爾」1~6號等50多次戰役。在1986年2月的「曙光」8號戰役中,攻佔伊拉克南部主要出海口法奧地區;在1988年1月的「聖城」2號戰役中,奪取伊拉克北部約110平方公里土地;在1988年3月的「曙光」10號戰役中,佔領伊拉克北部重鎮哈萊卜傑,奪地1000多平方公里。其他戰役則多數受挫,佔地得而復失。

伊拉克守中有攻,先後在中線和南線多次組織進攻戰役,並利用伊朗反政府武裝配合作戰。為改變戰場態勢,阻止伊朗進攻並削弱其戰爭潛力,伊拉克除在地面戰斗中使用化學武器外,還先後於1984年2月和1985年3月率先進行「襲船戰」和「襲城戰」,攻擊對方石油輸出終端和軍事、經濟目標。伊朗針鋒相對予以還擊,在空軍力量不足情況下率先使用地地彈道導彈,引起雙方「導彈戰」。

由於伊朗使用導彈襲擊科威特並威脅海灣其他國家的石油輸出,美、蘇、英、法等國自1987年7月起先後出動80多艘軍艦在海灣為油輪護航。美海軍曾多次同伊朗發生沖突,戰火由兩伊邊境蔓延到海灣地區。

1988年上半年,伊朗經濟危機加劇,國際壓力增大,戰場形勢惡化。伊拉克採取以戰迫和方針,繼續對伊朗縱深目標實施導彈襲擊。

❹ 伊朗和伊拉克矛盾由來已久,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為何會爆發

第2次世界大戰之後,當今世界一共發生過兩場持續數年之久的高烈度戰爭,這兩場戰爭分別是發生在東南亞的越南戰爭和發生在中東地區的兩伊戰爭。而且十分有趣的是,這兩場戰爭的直接參與者,伊拉克和越南都先後以“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自稱。

兩伊戰爭

在這種情況和心態之下,最終愈演愈烈的兩伊邊境沖突演變成兩國之間的全面戰爭。1980年9月17日,隨著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宣布廢除兩國邊界劃分的《阿爾及爾協議》,收回阿拉伯和全部主權,同時,命令對伊朗軍事目標發動威懾性打擊,揮師進入伊朗領土,兩國之間的持續8年之久的戰爭全面爆發。

❺ 兩伊戰爭的過程

兩伊戰爭,又稱為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在伊朗被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神聖抗戰、或伊朗革命戰爭,伊拉克方面稱為薩達姆的卡迪西亞,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聯合國的停火決議,但雙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戰斗。

❻ 請問兩伊戰爭的前因後果以及對地區世界格局的影響

1.美國當時執行親伊拉克,制裁伊朗.而蘇聯也公開支持伊拉克.目的;為得到伊拉克的石油和交通控制權,打擊革命後的伊朗.
2.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亞洲西部的阿拉伯國家。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公里,長約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期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兩伊邊界全長1 280千米,其中最南端以阿拉伯河為界。阿拉伯河對兩伊來說都是重要的水道。兩伊的大油田、大油港和主要煉油廠都集中在這條河的兩岸。阿拉伯河還是伊拉克唯一的出海口。兩國在阿拉伯河的主權問題上長期存在爭議。1975年3月兩國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簽訂邊界協定,規定這段邊界以主航道中心線為界。當時在伊拉克掌握實際權力的是革命指揮委員會副主席薩達姆·海珊,在伊朗當權的是國王禮薩·巴列維。但到了1978年,伊朗國內政局發生了極大變化,什葉派宗教人士發動的伊斯蘭革命席捲全伊朗。1979年4月1日,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伊朗長達2 500年的君主制終結.)
3.宗教問題和政權問題.伊朗90%的居民系伊斯蘭教什葉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系伊斯蘭教的什葉派。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政府強調要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革命」,公開號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進行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拉克現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
4.伊拉克對庫爾德人態度實行雙重標准,對內鎮壓庫爾德人的非法分裂行為.對伊朗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

隨著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邊界武裝沖突的加劇,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就全面爆發了。在戰爭開端,伊拉克占據優勢,但後來伊朗進入伊拉克領土,美國和蘇聯開始援助伊拉克,使戰爭陷入僵局.

從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近八年的戰爭使兩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國民經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伊朗死傷60多萬,伊拉剋死傷40多萬。無家可歸的難民超過300萬。兩國石油收入銳減和生產設施遭受的破壞損失超過5400多億美元。估計兩伊在這場戰爭中至少損失9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

戰後,美國在中東地位進一步鞏固,而伊朗實力嚴重削弱.蘇聯在該地區影響力下降.在戰爭後期,美國介入戰爭,派軍艦進入波斯灣.並空襲伊朗油輪和擊沉擊傷多艘伊朗軍艦.而伊拉克空軍飛機在1986年重創美軍佩里級護衛艦"斯塔克"號,是一個伊拉克企圖擺脫美國的信號.最終,伊拉克在戰爭結束不久進軍科威特,導致海灣戰爭.

部分資料來源語言天地網

❼ 兩伊戰爭發生的原因、經過及結果

兩伊戰爭是因為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才發生的。1971年9月22日出兵伊朗,戰爭爆發。戰爭初期,伊拉克得勢,佔領伊朗約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3月底,雙方形成僵局。1982年4月,伊朗發動反攻,基本上收復全部失地。7月,伊朗軍隊越過邊界,佔領伊拉克境內的一些城鎮和據點。10月,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勢,雙方進入相持階段。1984年4月起,戰爭向海峽水域和城市區擴展。

1987年7月20日,安理會通過結束兩伊戰爭的598號決議。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則堅持應懲辦戰爭禍首,要求薩達姆下台,拒絕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連續發動進攻,收復失地後於7月又進入伊朗境內。

1987年7月18日,伊朗改變以往強硬態度,宣布接受安理會的598號決議。8月20日,雙方宣布停火。8月25日在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主持下雙方開始直接談判。至此,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結束,

關於兩伊戰爭的後果。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嚴重損失,除常規戰爭外,在戰爭過程中採取了襲城戰、襲船戰、襲擊油田等破壞敵方後勤、經濟設施的手段。伊拉克還對伊朗軍隊、平民動用了化學武器。作為軍事實力相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在戰爭中曾使用諸如蘇式米格-25戰機、美式F-14戰機、法式飛魚導彈等當時較為先進的武器;

但同發達國家主導的戰爭相比,這場戰爭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別。例如,在戰爭中鮮有集群化坦克長距離突擊作戰,而一戰中的塹壕戰、人海攻擊卻頗為常見,甚至還出現了沒有武裝的平民在狂熱的宗教信仰支撐下集體沖鋒,踩爆地雷的場面。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

❽ 兩伊戰爭才開始到和談經歷了哪些戰爭

1980年9月17日,薩達姆宣布廢除關於兩國邊界劃分的《阿爾及爾協議》,收回阿拉伯河主權。9月22日,伊拉克出動10萬兵力、1000輛坦克,分3路在近1000公里的邊界線上全面出擊,打響了兩伊戰爭。

伊拉克採用的是突然襲擊的作戰方針,伊朗處於被動挨打境地。戰爭開始階段,伊拉克相繼佔領了北起席林堡南至霍拉姆沙赫爾的伊朗2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9月起,伊朗局勢趨於穩定,接連組織4次反攻,收復了除北部外的大部分土地,兩伊戰爭開始處於膠著狀態。1982年3月起,伊朗接連發動代號為」」勝利行動」」、」」聖城行動」」和」」齋月行動」」的大規模進攻,戰場形勢發生變化。

1982年6月初,伊拉克表示,只要伊朗同意停火,伊拉克軍隊立即准備在兩周內全部撤回國際邊界,結束一切形式的武裝行動,但這一提議遭到伊朗拒絕。在此情況下,伊拉克主動從伊朗撤軍,旨在保存實力,加強邊界防守。1982年10月至1987年冬,兩伊戰場再次處於膠著狀態。雙方發動」」油輪戰」」、」」襲城戰」」等,競相襲擊對方的石油基地、中心城市和其他重要的經濟、軍事目標及海灣油輪。在戰場上,兩伊互有攻守,集結重兵頻頻發動一系列攻勢,但雙方在軍事上的均勢未能打破。1988年,伊拉克變單一防禦戰略為以收復失地為目標的新戰略,在南部戰場發動主動進攻,收復了法奧半島、薩拉姆傑地區和盛產石油的馬季農島。

❾ 兩伊戰爭一邊導彈狂襲,伊朗究竟有多死硬

近日伊朗和美國的紛爭讓全世界矚目,美國發射導彈炸死了伊朗高級將領,導致伊朗清真寺掛上了“血旗”開始復仇行動。不過很多人其實對伊朗這個國家並不了解,也並不知道伊朗到底有何實力敢和美國人叫板。不過有一點可以很負責任的說:伊朗絕對是這個星球上,最死硬頑強的國家之一。

任何與伊朗為敵的國家,都很容易回憶起30多年前那場驚心動魄,傷亡超過百萬的兩伊戰爭。


上圖_ 飛毛腿導彈

這場鬧劇一般的戰爭被稱為“現代技術條件下的一戰”。一邊是瘋狂人海戰術,另一邊是襲城炸船(伊拉克為了阻攔伊朗出口石油用空軍炸游輪)。兩邊對打不亦樂乎。然而當這場鬧劇結束,雙方發現留下的不僅僅是巨額債務,還有人民生活水平的空前倒退,無論是德黑蘭還是巴格達,除了上百萬具屍體和數百億美金的債務。什麼也沒有得到。

希望歷史永遠不會重演,希望人民不要再頂著炮火 地雷和導彈,在戰場上成為炮灰。

❿ 兩伊戰爭

兩伊戰爭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伊拉克大舉進攻伊朗,伊朗倉促迎戰後來逐漸扭轉局勢,攫取主動權,後來伊拉克提出全線停火建議,並單方面實施停火,宣布承認兩國於1975年簽訂的《阿爾及爾協議》繼續有效,並准備在伊拉克根本權利得以承認的基礎上同伊朗談判。6月20日,又宣布10天內從伊朗境內撤回全部軍隊。6月29日,其軍隊已基本撤出伊朗。
第二階段戰爭在伊拉克境內進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0萬軍隊,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區發動猛烈進攻。經過多次拉鋸戰,至9月底伊朗軍隊控制了伊拉克境內面積約200多平方千米的狹長地帶。從10月開始,伊朗又出動5萬軍隊向伊拉克北部曼達利地區發起進攻,深入伊拉克境內,對巴格達造成威脅。伊拉克軍隊前後組織7次反擊,將伊朗軍隊阻擋在邊界一帶。1983年2月以後,伊朗在中線和北線再次發動了一系列攻勢。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線。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勢基本停止。
第三階段1988年,是兩伊戰爭出現重大轉折的一年。2-4月,雙方使用了數百枚導彈襲擊對方的城鎮,掀起了一場空前規模的「襲城戰」。此後,在相持中,伊拉克漸漸佔了上風,4月17日,伊拉克軍隊對法奧地區的伊朗守軍發動了代號為「齋月」的攻勢,經過兩天激戰,於18日下午全部收復被伊朗佔領兩年之久的法奧地區。
結局 在聯合國的調解下,兩伊同意從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戰。這是兩伊從戰爭走向和平的重要轉折。戰爭結束時,兩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的情況。
總體來說 伊朗要略勝一籌
長期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另外,宗教也是兩伊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這場戰場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爭領土。

閱讀全文

與兩伊戰爭前伊朗發生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00印尼價格多少錢 瀏覽:195
去印尼旅遊換多少錢 瀏覽:357
討價還價的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686
伊朗西班牙哪個厲害 瀏覽:533
義大利貝雷塔是什麼槍 瀏覽:78
服務業占據了英國多少的財富 瀏覽:650
義大利sr音響怎麼樣 瀏覽:145
伊朗電話卡怎麼打電話 瀏覽:18
三文魚水光鉑金和義大利哪個好 瀏覽:244
如何復習印度留學生 瀏覽:284
伊朗用什麼APP聊天 瀏覽:812
中國宮古海峽在哪裡 瀏覽:256
義大利火腿配什麼吃好 瀏覽:609
印尼小k島打工帶什麼東西 瀏覽:25
2021年印尼二季度gdp多少 瀏覽:733
雲南河口越南人有哪些產品 瀏覽:819
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怎麼樣 瀏覽:769
杭州到英國航班有多少 瀏覽:41
從香港到英國多少錢 瀏覽:73
印度的黃金飾品多少錢 瀏覽: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