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是什麼局面

伊朗是什麼局面

發布時間:2023-06-17 14:42:49

Ⅰ 為什麼伊朗的最高領袖,從來不敢踏出國門

因為伊朗的政治格局是非常混亂的,很多國家都覬覦伊朗的石油等資源。

Ⅱ 伊朗這種暴亂的境地是一種必然結果,為何會這樣說

伊朗變成如今這種情況是一種必然的結果,因為伊朗在戰略地位,自然資源以及長久以來的文化政治因素都使得伊朗不可避免面對著許多動亂因素。

正是這樣的種種因素,導致伊朗難以維持長時間的和平與穩定,也正是因為如此,許多人認為伊朗的暴亂是一種必然結果。這樣的猜想也不乏理論支撐。

Ⅲ 伊朗這根刺,扎了美國43年為何不倒背後哪些布局讓人稱贊

一提到伊朗,美國就恨的咬牙切齒。畢竟作為石油大國的伊朗,憑借自己的石油儲量,在中東地區混的風生水起。盡管美國多次實行大動作,想要制伊朗於死地,卻沒有一次成功過。伊朗這根刺扎了美國整整43年仍然不倒,這與伊朗的硬核政策和戰略布局有巨大關系。

除此之外,伊朗看得清楚局勢,懂得運用自己的優勢。作為一個小國家,伊朗的財力不行、政治不行、軍事力量也不穩固,但是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優勢就是石油。世界上很多國家的石油都依靠中東地區的供給,而位於霍爾木茲海峽的伊朗有控制石油的天然優勢。因此它趁機用自己的優勢,和那些需要大量資源的國家進行友好合作和交流,建立相當穩固的經濟貿易體系和產業鏈。這不僅能穩定國內的經濟局勢,還能獲得更多幫助。這一政策也非常不錯,伊朗加入上合組織就是最好的證明。

Ⅳ 石油大國伊朗為什麼還會窮困潦倒百姓吃不上飯

伊朗身為中東地區首屈一指的石油大國,石油儲量世界第四!每年出口石油、天然氣等礦物就高達了上千億美金,但是就是這樣的石油大國,為什麼現在一直處於貧困潦倒的局面?



在特朗普上台後,更是加強了對伊朗石油的控制,而且沙特在搞石油的價格戰,對一直靠石油出口的伊朗簡直就是雪上加霜!再加上沉重的軍事支出。可以說把伊朗壓的死死的!想要爬起來應該很難了!

Ⅳ 阿拉伯之春席捲整個中東,為何唯獨伊朗會有驚無險

自從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瓦解之後,中東就成為了各勢力割據的局面,再也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特別是近代西方列強對中東的侵佔和干預,導致了中東形成了現在的局面分裂成幾十個國家。從二戰以來,阿拉伯之春席捲整個中東,中東的國家都紛紛崩潰瓦解了,可是伊朗一直獨立存在有驚無險,這是為什麼呢?

Ⅵ 伊朗內亂會如何收場

席捲伊朗的抗議浪潮仍如火如荼,暴露了這些年伊朗發展的底色。這場最初由保守派挑起、意圖打壓改革派的示威已完全走樣。一片喧囂中,通脹失業、伊斯蘭神職人員腐敗、伊斯蘭革命衛隊蠻橫、伊朗在中東地區的深度介入和負擔、甚至精神領袖哈梅內伊都一個個成了靶子。

當前,抗議者要求體制內的改革派和保守派雙雙滾蛋,這場運動的性質已經演變成反對伊斯蘭政教合一、要求哈梅內伊下台並尋求政權更迭和制度革命的政治事件。1979年的伊斯蘭革命終結了巴列維王朝,2009年的抗議浪潮支持了體制內的改革派,而這次運動的指向就是顛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翻版的"白色革命"噩夢

大規模遊行抗議背後往往能看到民生的艱困。這一次示威抗議在伊朗各地的蔓延,最初動因上看不像是中產階級追求公平正義,也不像是外國敵對勢力的搖旗蠱惑,更多的像底層百姓的絕望和揭竿起義。

2017年,伊朗全國失業率超過13%,年輕人失業率更是高達40%,伊朗全國有近三百萬人為溫飽發愁。據說近段時間,由於禽流感等因素,雞蛋和禽肉價格漲幅一度高達40%,而伊朗人食譜中最常見的洋蔥價格居然從2-3塊錢人民幣一個猛漲到約10元一個。

當然,民生只是內亂和改革最直接和基礎的動因。而人心思變社會中的政治秩序是最難把控的。在這點上,巴列維國王上世紀60-70年代推動的"白色革命"提供了最好的注腳。巴列維雄心勃勃,試圖通過一系列的經濟和社會改革,引導伊朗變成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改革之初,伊朗國力蒸蒸日上,號稱"世界第九富國",但在短期的繁榮之後卻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伊朗經濟盛極而衰,良苦用心的"白色革命"換來的卻是巴列維的"王冠落地"。

伊朗現任改革派總統魯哈尼與巴列維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有著良好的動機和糟糕的結果。2009年爆發的遊行示威,主流民意是支持改革派的。2013年上台的魯哈尼也被民眾寄予厚望,2015年伊核協議的簽署是魯哈尼的巨大政績,他原以為由此伊朗就可以逐漸擺脫西方制裁,增加石油出口和吸引投資,從而提振本國經濟和改善民生。但流入緩慢的歐洲資本、繁重的援外負擔、失敗的經濟政策、居高不下的物價,魯哈尼並未能迅速扭轉伊朗的經濟局面,普通伊朗民眾也沒有感受到由此帶來的經濟利好,一場本可以消失於無形的內亂就此爆發。

變革中的政治失序是危險的,魯哈尼和巴列維都嘗到了失敗的苦果。對魯哈尼而言,不但要發展經濟,又要抵擋來自保守陣營的圍攻,還要促進社會開放和民主化進程,同時還面臨職權有限的困局。

失序後如何恢復

當下的抗議示威活動,已經對體制內的改革派和保守派都失去了信心,訴求也不再是改革和改良,而是政治和社會制度的完全推倒重來。

抗議浪潮能否最終推翻現存的伊斯蘭神權統治,這取決於在社會急劇變革中,有多少新的社會集團被迅速動員起來並捲入其中,目前來看現政權出現傾覆的可能性並不大。如果抗議被鎮壓,結果也相對簡單,伊朗體制內的保守派會暫時得勢,社會矛盾也會暫時被掩蓋和調和。

如果說抗議活動曠日持久,甚至最後推翻了現政權,那伊朗的轉型將是非常復雜和充滿變數的。對一個國家來說,政治動盪後最終都需要恢復秩序,而恢復秩序需要權威。最後如何收場,要看社會的決定力量,在埃及如果論選舉,占人口多數的穆兄會勝利了,但埃及軍隊是政治最終的穩定力量,泰國的情況也類似。國家失序後無法恢復秩序是危險的,阿富汗就是典型的例子。

一個強大能制衡政治參與和政治制度化的政府必須在政治參與之前做好,否則就容易出現政治不穩定的頑症。伊朗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出現了秩序重建,當年的群眾運動催生了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政權,而這種沒有良好制衡能力和政治參與的體制一旦瓦解,風險系數是極高的,很有可能成為另一個阿富汗。

而從地緣上來看,不管這場伊朗內亂最後被鎮壓或者取得如"顏色革命"般的成功,伊朗都毫無疑問會從其"八爪魚"般的國際干預中進行收縮。伊朗在敘利亞、黎巴嫩、葉門的胡賽武裝的觸角會縮回來一些,這有利於美國和中東權力的再洗牌。當然,對於美國來說,既希望伊朗政權發生變化,又擔心其中無限的風險。

作者:許輝(國際時政觀察者)

- END -

微信公眾號:華語智庫(huayujunshi)

雲集優秀記者,匯聚一流專家,實名專稿、權威分析、深度評論,最靠譜的原創資訊。關注「華語智庫(huayujunshi)」官方微信號可查看更多專家評說,按國家查詢文章內容列表。

Ⅶ 美國強勢打壓下的伊朗,其政權為什麼始終沒有受到實質影響

不是沒有實質性影響,而是國內大多數人和派別都是反美的。

Ⅷ 伊朗真的能如媒體上表現出來的強硬嗎伊朗倚仗什麼對抗如此強大的美國

曾經伊朗是美國鐵桿小弟,全世界最親美的國家,美國也是精心扶植,所有先進武器都對伊朗暢通無阻的銷售,F4、F5,甚至是美軍剛服役沒多久的F14,另外F16也准備向伊朗出售了。

但是這種其樂融融的局面下,伊朗的宗教團體崛起,煽動民眾推翻巴列維政權,鼓吹美國人的骯臟,以反美、反巴列維為旗號去爭取民眾支持。就這樣,伊斯蘭革命爆發,還成功了。

那你投降美國,開始親美,自己政權還要不要了?政權丟了是大事,最關鍵的是這些領導人,哈梅內伊、魯哈尼這些人命也保不住,你忽悠老百姓幾十年,最後你投降了,老百姓能饒了你么。當年他們是反美奪天下的,煽動群眾支持自己,人民的力量他們也見識了,全伊朗沒人比他們更熟悉的了。

所以他必須反美,必須堅決反美,只有反美才能保住自己的權力,保證自己的政權不被老百姓推翻。再說說伊朗這個強硬,其實並不是強硬,他只是針對美國的打壓,做出的正常的反制措施,事實上這個國家很虛弱,很軟弱。

Ⅸ 如果俄羅斯直接送給伊朗核彈頭,它們將會面臨怎樣的局面

如果俄羅斯直接送給伊朗核彈頭的話,那麼我覺得他將會受到美國的軍事和經濟制裁。因為美國和伊朗現在的關系本來就在不斷惡化。


綜上所述,如果俄羅斯直接給伊朗送核彈頭的話,那麼俄羅斯將會受到美國更大的敵視。並且伊朗這個國家也會受到美國的制裁。

Ⅹ 評價伊朗問題(政治方面)

伊朗核問題的實質是伊朗的國家地位問題。
簡介:
自美國總統柯林頓1997年5月為懲罰伊朗核計劃而簽署單方面制裁的行政命令以來,「伊朗核問題」已經存在了13年。13年以來,伊朗在發展核技術上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聯合國安理會從2006年起已相繼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1個警告決議和3個制裁決議,新的決議也在醞釀之中。但在安理會的壓力面前,伊朗不僅沒有屈服,反而爭取到了4年的發展時間,伊朗核技術水平已經在制裁年代裡有了明顯的提高,有關伊朗「研製核彈頭」的傳聞和「軍事解決」的推測也出現於各國媒體,「核問題」在逐漸向「核危機」演變。

伊朗的核計劃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伊朗核危機到底會如何收場,需要從多方面展開探討,而探討的結果只能是更多的擔憂。

核武器的持有者與核不擴散體系的無奈

一般來講,在國際事務中,大小國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在核武器問題上,各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存在著「雙重標准」,甚至「多重標准」。自《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聯合國大會獲得通過並於1970年3月生效後,這種不平等就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已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可以保留核武器,但不得輸出核武器及其製造技術,而其他國家則不可以發展和擁有核武器。中國是1992年3月正式遞交條約加入書的,因此中國對該條約也承擔相應義務。

需要指出的是,合法擁有核武器的5個國家,恰好是聯合國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5個主要戰勝國和當今國際體系的締造國,對世界和平負有特殊的責任,在核武器問題上與其他國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他們擁有的核武器屬於「大國核武器」。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不僅是「大國一致」的宣言,也大體表達了188個簽約國的共同願望。但在條約生效後,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顧國際壓力,於1998年5月以11次核爆炸的競賽方式同時擠進了核武器擁有國的行列。世界在震驚之餘意識到,這兩個多次交戰的宿敵同時擁有核武器,或許會避免新的戰爭,於是就採取了默認態度,一些制裁也只是程序性的,無礙大局。他們擁有的核武器屬於「定向核武器」,盡管違法,但被容忍。

不過,如果伊朗也擁有核武器,局面就不一樣了。如同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對宿敵在南亞的核競賽,伊朗和伊拉克這對宿敵在中東的核競賽也曾經緊鑼密鼓。兩個國家的核計劃都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伊拉克核計劃的哺育者是蘇聯,伊朗核計劃的哺育者是美國;伊拉克的首座應用性核反應堆的提供者是法國,伊朗的首座應用型核反應堆的提供者是德國。20世紀70年代的競賽高峰期,伊拉克領袖薩達姆說:「你要問這世界上的任何人是否想擁有核武器,他都會告訴你說,他想擁有」;伊朗國王巴列維說:伊朗「毫無疑問會以世人想不到的速度擁有核武器」。

但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扭轉了兩伊核競賽暨阿拉伯人與波斯人核競賽的進程。革命後的伊朗以西方為敵,自然失去了西方的支持。在1980年爆發的兩伊戰爭中,薩達姆空軍的8次轟炸嚴重毀壞了伊朗未完工的德國反應堆,以色列的空軍則徹底摧毀了伊拉克即將投入運行的法國反應堆,兩國間的核競賽不得不中場停歇。

戰後,薩達姆錯誤地入侵科威特,引發了聯合國授權、美國主導、有40多個國家參加的解放科威特的戰爭,薩達姆不僅「被打回了老家」,還接連承受了13年的制裁,莫要說恢復核計劃,最後連政權都丟掉了。薩達姆的錯誤導致伊拉克核計劃的徹底破滅,意味著阿拉伯人輸掉了同波斯人的核競賽,同時也意味著伊朗的核計劃從此成為西方國家和阿拉伯世界的眼中釘,不可能不受到嚴控和高壓。恰似印度和巴基斯坦中的任何一方棄核,另一方也必須棄核。《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這里被認真地派上了用場。

簡而言之,無論是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還是根據國際社會對伊朗核計劃的基本認識,國際社會對伊朗核計劃都會「嚴防死守」。也就是說,當今的國際環境不允許伊朗擁有核武裝。

伊朗堅持不懈的努力與難以補償的高昂代價

早在1957年,美國就同伊朗簽訂了和平利用核能協議,那時候的伊朗是美國在海灣地區的堅定盟友。兩年後,美國幫助伊朗在德黑蘭大學建立了核研究中心,向伊朗提供了實驗型核反應堆。1974年3月,巴列維公布了他的宏遠規劃:在1994年建成總能量為2300萬千瓦的核電站(相當於23個目前俄羅斯幫助伊朗建設的布希爾核電站)。

一個石油輸出國竟然制定了如此龐大的核計劃,不能不引起世界關注。剛剛以盛大的波斯帝國2500周年慶典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巴列維國王,絲毫不掩飾伊朗核計劃的真實目標,於1974年6月在巴黎對媒體公開表示伊朗的目的就是要製造核武器。當年年底,伊朗同西德聯合電力公司簽署了在布希爾建設兩座總價值為50億美元的核反應堆協議,伊朗核項目年度預算也從3000萬美元增加到10億美元。1977年5月,法國也同意為伊朗建設兩座90萬千瓦的核反應堆。

1979年4月伊朗新體制建立之時,布希爾的兩座核反應堆已完成過半,其中一座完成了85%。1980年9月,兩伊戰爭爆發,布希爾工程被迫中斷,但伊朗的努力從未停止。盡管伊朗總理曾在1981年2月表示「核電站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核開發應該限制在研究領域」。但從1984年起,伊朗核計劃的恢復步伐加快,大量留學生被派出學習,並在伊斯法罕建立了新的核設施。由於德國堅持在兩伊戰爭結束後方能繼續執行協議,有關伊朗開始向中國、巴基斯坦、阿根廷和瑞士等國尋求技術援助的報道隨之頻繁出現。據西方媒體最新披露的消息,早在兩伊戰爭最艱苦的鏖戰階段,即1986年,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的專機就從巴基斯坦秘密運來了用於鈾濃縮的離心機樣機與製造核彈頭和運載導彈的設計圖紙。顯而易見,戰爭使得伊朗更深層次地意識到了建立核威懾的必要。

1992年9月,伊朗同中國簽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中國領導人表示:如果伊朗能夠「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有關核查和監督的規定,接受中方有關原則,中國願意考慮向伊朗提供核電站設備」。次年2月,雙方達成了建設兩座30萬千瓦核電站的意向合同。孰料來自中國的核技術顯然不能滿足伊朗的全部需求,未及中國同伊朗的核電站建設商業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伊朗便於1995年1月同俄羅斯簽署了100萬千瓦核電站的建設合同,緊接著又在同年4月同俄羅斯簽署了開發鈾礦資源和建造鈾濃縮設施的協議。

處於戰後經濟恢復期的伊朗在發展核能力方面如此投入,引起了美國的警覺。1995年5月1日 ,美國國務卿克里斯托弗發表聲明說:「我們知道,自80年代中期以來,伊朗已建立了組織機構,負責獲取和發展核武器」,「從其組織、計劃、采購和隱蔽活動來看,伊朗正按照目前正在謀求核能力的幾乎所有國家所採取的典型路線發展核武器」。一周後,柯林頓總統正式簽署了斷絕美伊貿易和投資的行政命令,嚴禁美國石油公司同伊朗進行任何石油貿易,以迫使伊朗放棄擁核嘗試。

新形勢下,俄羅斯取消了為伊朗建設鈾濃縮設施的計劃,中國則停止了同伊朗的核技術合作。而伊朗在得到俄羅斯繼續建設核電站承諾的同時,抓緊自行發展鈾濃縮技術,秘密建造相關的核燃料循環設施,並取得了顯著進展。

美國認為伊朗開發鈾濃縮技術是伊朗核武器計劃的組成部分,因為伊朗一旦建成了鈾濃縮設施,就能在任何時間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迅速生產出武器級濃縮鈾,而伊朗在巨大的壓力和一連串制裁決議面前,絲毫沒有表現出放棄既定核計劃的意圖,對抗在所難免。

對於自己的核計劃,伊朗政府一貫否認有製造核武器的意圖,再三重申是為了發電和滿足醫療與農業所需。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並不支持伊朗的表白,2009年11月伊朗秘密建立新的鈾濃縮設施的消息傳出後,伊朗的處境進一步孤立。2010年2月19日,西方媒體廣泛報道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即將提交的一份報告中指責伊朗正在秘密研發核彈頭的消息。該機構新任總幹事明白相告,「我們獲取的情報顯示,伊朗過去或眼下都在秘密研發用於導彈的核爆炸裝置」,他還證實了關於伊朗生產純度為20%濃縮鈾的說法。

從伊朗的角度來看,放棄和退縮意味著徹底失敗。因為以往半個世紀,這個國家為成為核大國而付出的代價太大了。除了受到周邊國家和西方的高度警覺這一巨大的政治代價,為開發核技術與建立核設施所投入的巨額費用嚴重拖累了石油工業的復甦。由於戰爭摧殘和設備老化,伊朗石油工業日漸萎縮,原油日產量從革命前的600萬桶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80萬桶,而國內一半以上的汽油和柴油竟然需要進口。據西方專家判斷,如不及時扭轉這樣的局面,不出10年,伊朗將不再是一個石油輸出國。考慮到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占伊朗外匯總收入的80%,政府預算的60%也來自石油收入,這樣的前景是不堪設想的。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伊朗能退縮么?即便退縮,已經付出的高昂代價能都得到補償么?即便退縮可以換來美國對伊朗體制的認同,體制安全可以得到保證,但誰能補償數千億美元的巨額損失和20年的發展機遇期?

根據安理會以往的3個制裁決議(第1737、1747和1803號決議),伊朗的核技術與中遠程導彈開發及生產部門、相關負責人和革命衛隊將領都在制裁名單之上,相關材料進口渠道和資金往來都被凍結,甚至重型常規武器的進口也被禁止,接下來的制裁又會是什麼?新的制裁能保證伊朗民眾的日常生活不受到影響么?

從中東的宗教和民族關系看伊朗核危機的發展前景

對於伊朗核問題的實質,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堅持維護核不擴散體系的問題,一旦伊朗擁有核威懾力,核不擴散體系勢必會進一步被打破,核安全勢必難保;

也有人說是伊朗同西方國家關系問題,特別是美國和伊朗的關系問題,只要美國承認伊朗現行體制,雙邊關系正常化,伊朗不再為國家安全擔憂,自然就沒有堅持發展核威懾力的必要了;而伊朗的公開言論則認為,他們是在合法行使本國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外界無權干涉伊朗的這一合法權利。實際上,對於伊朗核問題的思考,不僅要避免單一視角,也要避免冷戰思維,更多的思考似乎應該集中在現行國際行為准則和中東的宗教與民族關繫上。

現行國際行為准則在這一問題的體現就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必須得到尊重,同時盡量避免軍事解決。可以說,這兩項的前者是解決伊朗核危機應該堅持的底線,後者則在一定程度是願望的表達。歷史告訴我們,國際爭端的政治解決和軍事解決的選擇是難以確定的。僅就冷戰結束後海灣地區發生的三次戰爭而言,無論是1990年薩達姆入侵科威特、1991年聯合國授權的多國部隊解放科威特,還是2003年美國主導的聯軍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事先都存在政治解決的可能,但最終都是訴諸武力。因此,伊朗核危機也存在著最終以武力解決的可能。

從中東的宗教和民族關系來看,問題似乎更加沉重。中東的歷史一向是各種文明交融和沖突的歷史,中東的土地一向是各種宗教和民族沖突的舞台。中東主要民族關系的平衡一旦被打破,新的沖突就會席捲整個地區,直至形成新的平衡。

冷戰期間,在美國和蘇聯的干預下,阿拉伯、波斯、突厥和猶太這中東四大主體民族各有各的後台,盡管沖突不斷,但基本維持了該地區的勢力平衡。

美蘇冷戰在中東地區最早決出勝負。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在美國主導下實現了和平,標志著蘇聯的失敗和美國的勝利。但與此同時,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將不僅將伊朗轉變為美國的敵人,還通過什葉派的革命輸出將遜尼派的阿拉伯國家趕到了自己的對立面,引發了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在阿拉伯國家和西方支持下發動對伊朗的戰爭。這場戰爭是中東勢力平衡被打破的必然結果,也是遜尼派的阿拉伯人和什葉派的波斯人之間的一場新的血腥較量。

兩伊戰爭基本上打了個平手,後果是兩敗俱傷。戰後薩達姆的錯誤政策不僅導致自己亡黨亡國,還給伊朗的崛起製造了絕好的機會。歷史上的伊朗曾經是世界上第一個超級大國,今天的希臘、土耳其、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地區都在2500年前波斯帝國的疆域之內。伊朗的崛起,特別是擁有核威懾力的伊朗的崛起,勢必會對中東新的勢力均衡帶來巨大的變數,引發難以遏制的核競爭。

以色列是目前中東唯一擁有核威懾力的國家,也是被伊朗視為死敵的國家。對於伊朗的「核崛起」,以色列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在同整個阿拉伯世界實現和解之前,以色列棄核與中東無核化進程是難以啟動的。

對於伊朗的「核崛起」,阿拉伯國家也絕對不會接受。只有土耳其靜觀事態發展,因為伊朗的核突破不僅意味著波斯帝國有了復甦的希望,也意味著曾經統治了整個阿拉伯世界4個世紀之久的突厥人合理啟動核突破的可能。

但今天的伊朗畢竟同2500年前的波斯帝國有著本質的不同。自從波斯帝國在1300多年前臣服於阿拉伯人並皈依了伊斯蘭教之後,波斯人同阿拉伯人的沖突不僅是中東主體民族之間的生存空間沖突,也具備了伊斯蘭教教派沖突的鮮明特徵,阿拉伯人是絕對不會面對可能擁有核威懾力的伊朗而無動於衷的。

顯然,除了國際行為准則以外,伊朗面臨的壓力是多方面的。國際行為准則未能阻止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時擁核,但在猶太國家和阿拉伯世界的共同壓力面前,伊朗和平擁有核威懾力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如果伊朗在多重壓力面前拒不妥協,勢必給外部勢力的軍事介入製造口實,而外部勢力的軍事介入完全有可能打斷伊朗崛起的進程。

這就是核問題的症結所在。

從這個角度看,伊朗核問題的實質是伊朗如何確定自己的國家地位問題,解決問題的鑰匙在伊朗手裡。

閱讀全文

與伊朗是什麼局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買奢侈品哪裡最便宜 瀏覽:249
哪個國家唱歌給中國聽 瀏覽:145
中國伊朗混血兒什麼樣 瀏覽:578
2020伊朗蝦進口關稅下調多少 瀏覽:644
伊朗2月11曰有多少肺炎病例 瀏覽:611
從日本出發怎麼去印度 瀏覽:409
伊朗火車票多少錢一套 瀏覽:703
印尼國民大多信仰什麼宗教 瀏覽:422
英國首相約翰遜屬什麼黨 瀏覽:703
印尼語方向怎麼說 瀏覽:430
30萬印尼盾是什麼 瀏覽:582
印尼和馬來西亞信奉什麼教義 瀏覽:595
伽利略是義大利哪裡人 瀏覽:674
俄羅斯怎麼不擊沉英國軍艦 瀏覽:206
去英國g5讀研一年多少錢 瀏覽:795
英國以什麼稅為主 瀏覽:429
中國上雪市場在哪裡 瀏覽:649
中國怎麼應對病毒 瀏覽:847
中國電信投訴多久回電 瀏覽:941
華為賣什麼給伊朗了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