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和伊朗,誰先邁出第一步
陷入僵局的伊核問題,近期有了積極進展。
當地時間4月6日,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相關方將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線下會談,討論解除對伊制裁和執行伊核協議。此前,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相關方已於2日舉行過一次視頻會議。
盡管會談在穩步推進中,美伊雙方仍僵持不下。伊朗方面表示,在維也納會談中,不會與美國方面進行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會談。
由此看來,預計此次會談將依舊艱難,立即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可能較小。
美媒稱這是伊核問題首次實質進展
伊核問題早已糾葛了多年。
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簡稱伊核協議)由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於2015年7月達成。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 社會 解除對伊制裁。
美國與伊核協議成員將在維也納舉行會談。CNN報道截圖
拜登上台後,雖然曾多次表示主張恢復伊朗協議,但美伊雙方還是經歷了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曲折」,直到近期伊核問題才有向好跡象。
當地時間4月2日,美伊雙方表示,他們將在6日參加維也納會談,以爭取讓兩國重新遵守伊核協議。美聯社指出,此次表態標志著兩國在重返伊核協議的道路上,「首次取得實質性進展」。
拜登的伊朗事務特使羅伯特·馬利也發布推文稱,這是(美伊雙方)邁入正確道路的「第一步」。
美伊分歧仍在、僵局難破
此次維也納會談將主要圍繞美國解除對伊制裁以及伊朗撤銷減少履約措施等問題展開。
這些也是美伊之間存在重大分歧的議題。
此前 ,美方提出要求伊朗停止生產豐度為20%的濃縮鈾,並停止使用先進離心機(用於生產濃縮鈾的機器)。作為交換,美方將允許某些凍結資金返回伊朗,使伊朗合法出口部分石油。不過,該提議很快被伊朗方面拒絕。
從伊朗方面表態來看,伊朗對「分階段」解除制裁的計劃毫無興趣,只要求美方「一次性」解除所有制裁。
伊朗外交部副部長阿拉格希表示,伊朗在伊核協議維也納會談只有一個訴求,即美國履行其伊核協議承諾,「完全解除」其在退出伊核協議後施加給伊朗的制裁。
此前,美國官員曾透露,美伊將在維也納會談中進行間接對話。然而,就在臨近會談之時,伊朗的態度再次強硬起來。據伊朗國家通訊社報道,阿拉格希表示,「我們不會在維也納與美國人進行談判,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伊朗外長扎里夫發文敦促法國外長展示建設性立場。推特截圖
美伊之間相持不下,打破僵局的任務就落在了伊核協議的相關方身上。
阿拉格希指出,希望伊核協議的相關方應該以任何可能的方式說服美國「取消特朗普政府對伊朗施加的所有制裁」,隨後伊朗才會撤銷違反協議的措施。
當地時間4月3日,伊朗外長扎里夫還與法國外長讓-伊夫·勒德里昂通話,敦促其在維也納會議上展示建設性立場,停止遵守美國實施的制裁。
俄羅斯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米哈伊爾烏里揚諾夫也表示,重返伊核協議的前路並不容易,需要各方更加密集的努力。
維也納會談較難取得突破成果
此次維也納會談的目的是希望能與美國、伊朗分別起草一份協議,協議內容包括雙方恢復協議的步驟與具體時間表。《華爾街日報》指出,在與伊核協議相關方國家的高級官員討論後,他們將留下核問題專家與制裁專家繼續敲定工作細節。
雖計劃如此,但這場會談註定艱難。
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的伊朗問題分析師亨利·羅馬表示,美伊雙方在技術與政治方面都存在重大限制。「雖然雙方都有足夠的興趣達成協定,但也不應低估如今的挑戰。」
一名歐盟高級官員表示,美國和伊朗可能需要幾周的時間才能就時間表等問題達成一致。不過,他希望談判最好能在5月底,即伊朗總統選舉之前取得進展。否則,總統選舉可能會導致伊朗重新組建談判團隊,從而造成更多的拖延。
任何協議的實施都需要額外的時間,就目前形勢來看,在伊朗新總統就職之前,美伊雙方不太可能完全恢復伊核協議。
除非解除制裁,否則伊朗排除在維也納會談中與美方任何對話的可能。彭博社報道截圖
除了恢復伊核協議,美方還想達成一份持續時間更長的新協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曾表示,僅僅恢復伊核協議是不夠的。《紐約時報》指出,因為伊核協議中的部分限制條款將在2030年到期,因此美方想要延長協議時限。
另外,拜登政府官員還希望擴大協議外延,將這份新協議與限制伊朗導彈能力等其他方面掛鉤。
預料到談判的艱辛,美國政府官員也在管控對維也納會談的預期。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指出,維也納會談是為了恢復伊核協定而向前邁出的「有益一步」,但討論目前仍處於初期階段,預計不會立即取得突破,未來還將有許多「艱難的討論」。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盧茜
⑵ 今晚美國對伊朗幾點開戰
凌晨三點鍾小組賽美國對伊朗。
⑶ 美國與伊朗處於什麼關系這種關系是如何形成的
1921年2月21日,禮薩·汗上校發動軍事政變,占據德黑蘭,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列維王朝,於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當時美國對伊朗的事務幾乎沒有興趣。伊朗為了擺脫英國和俄羅斯在波斯事務中的統治地位。向美國尋找支持,美國工業和商業領袖支持波斯推動其經濟現代化並擺脫英國和俄羅斯影響。美伊兩國也開始越來越親密。
到1978年1月發生反對伊朗君主體制的大規模示威活動;同年8月至12月,罷工及示威活動癱瘓了整個國家。1979年1月中旬,沙阿被迫流亡海外,伊朗讓美國交出阿沙,阿沙和美國關系特殊,美國沒有交出來。伊朗佔領了美國大使館,52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為人質的。雖然伊朗因為阿沙死了最後放了人,但是是梁子結下了。
伊斯蘭革命期間」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對伊朗所有美國文化,經濟全盤否定。1980年伊朗與美國斷交後,美國開始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對伊朗進行全方面經濟,軍事的制裁。
⑷ 美國需在伊核協議恢復履約談判中作出「更有力保證」,伊核協議能否重啟
伊朗要求美國保證,如果其再度次退出伊核協議,伊知朗的經濟利益要得到衜保障,美國要付出代價。
歐洲聯盟現在將向相關談判夥伴提交關於2015年伊朗核協議執行情況的最後文本。伊朗必須在15天內對文本作出正式回應,並提出修改建議。24日,伊朗收到美國對伊朗的提案回復。這表明美國的聲譽不是很好,而另一方並不完全信任他的擔保,因此他有義務提供更有力的擔保。伊朗方面指出,必須解決核安全措施這一重大問題,才能在與伊朗的核談判中達成協議。
未來幾年,這項政策將從雙邊升級到多邊、區域和國際各級。他強調,伊朗所在地區的安全應該掌握在該地區各國的手中。美國人在該地區的存在不會帶來安全,但會造成問題並危及安全。伊朗從未離開談判桌,美國對伊朗實施的鎮壓性制裁必須取消。違反與伊朗核協議承諾的國家必須再次確認。
⑸ 伊朗對陣美國是哪天開始
伊朗對陣美國是2022年11月30日凌晨3點開始,伊朗0:1美國
⑹ 1979年伊朗人質事件怎麼解決的
1980年底,美國國內政局發生了變化。在11月舉行的美國大選中,里根當選為新總統。他在競選時就嚴厲譴責伊朗扣押人質的行為。伊朗政府感到,里根上台後很可能採取比卡特更為強硬的政策,如果在新總統上任前解決這一問題,可能會減少一些麻煩。
在這種形勢下,伊朗和卡特都渴望在卡特離開白宮之前解決人質問題。後來,美國與伊朗經多次接觸,雙方同意由阿爾及利亞出面調解。
美國立即派出一個秘密使團前往伊朗進行談判,雙方終於在1981年1月19日達成協議,持續一年多的人質問題最終得以解決1月20日,一架阿爾及利亞飛機載著被獲釋的人質離開德黑蘭前往阿爾及利亞。
人質們立即飛往位於西德法蘭克福的美國空軍基地。前總統卡特以現總統里根特使的身份在那裡接待了他們。在進行了身體健康檢查和事件匯報後,他們飛回華盛頓並受到英雄般的歡迎。對於某些人而言,這個僅僅是為這個國家對里根就職典禮的慶祝增添了一絲喜慶氣氛。
(6)美國和伊朗什麼時候談判擴展閱讀:
伊朗人質危機歷史背景:
數十年來,美國一直是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的主要支持者。隨著民主進程發展,1953年改革派穆罕默德·摩薩台當選上伊朗首相。在阿賈克斯行動中,美國中央情報局幫助巴列維國王和保守派發動政變推翻了摩薩台。
前後八位美國總統為巴列維國王提供了大量的軍事和經濟援助,用以換取伊朗的石油供應,以及在中東的戰略存在。那些反對巴列維國王的人(因為他20世紀60年代早期曾許諾自由及改革,後卻食言)對於美國的做法非常反感乃至憤怒。
而巴列維國王及其親信中飽私囊,奢侈地按照西方的生活方式生活,讓國內的宗教保守人士十分憤怒。社會及宗教人士的不滿情緒匯合在一起,最終爆發了伊朗革命將巴列維推翻。1979年1月他流亡國外。
「伊斯蘭革命」運動結束了巴列維家族對伊朗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
新政權希望藉助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意識形態改造伊朗:神權統治,均衡貧富,扶持弱勢群體,禁止西方文化,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原教旨推行社會伊斯蘭化,美國和以色列被列為伊朗的頭號敵人。
「伊斯蘭革命」帶來的另一方面的壓力與影響是,大批舊政權的高級軍政官員遭到囚禁或處決,王室財產被沒收,富人們紛紛出逃,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紅燈區、賭場被一掃而光。
伊斯蘭教清規戒律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昔日一向時尚的德黑蘭婦女蒙上了黑紗和長袍,街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但是當人們走過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橋旁,卻不能不想起美國。
體制的改變,再加上與美國的勢不兩立,伊朗一時間幾乎成為國際社會的棄兒。
美國曾想減少伊斯蘭革命對自身的影響,並也曾嘗試與伊朗的新政權建立關系。但是1979年10月,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此事激怒了伊朗的革命者。
⑺ 美國和伊朗產生沖突的歷史
在伊斯蘭革命以前,伊朗是巴列維王朝控制,和以色列是中東美國最鐵的盟國,美國在1976年還提供了核濃縮技術,後來伊朗在1979年進行了伊斯蘭革命,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新政權希望藉助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意識形態改造伊朗:神權統治,均衡貧富,扶持弱勢群體,禁止西方文化,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原教旨推行社會伊斯蘭化,使美國和以色列被列為伊朗的頭號敵人。
新政權使大批舊政權的高級軍政官員遭到囚禁或處決,王室財產被沒收,富人們紛紛出逃,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紅燈區、賭場被一掃而光。伊斯蘭教清規戒律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昔日一向時尚的德黑蘭婦女蒙上了黑紗和長袍,這也觸犯了美國和以色列的利益,因為當時巴列維王朝和美國有太多的利益和戰略價值,後來美國試圖顛覆伊朗的新政權,更激化了美國和霍梅尼的矛盾,再加上人質危機等等,美國以色列和伊朗的矛盾早已不可調和。
以色列和伊朗的矛盾,你可以看看以色列和伊朗的淵源,一個是猶太人,一個是波斯人,是歷史矛盾,再加上內賈德掌權後對以色列實施強硬態度,更激化了兩國矛盾,而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最鐵的盟國,因為在美國,猶太人有很大的權利和經濟地位,這也就上演了美國總統和法國總統對於以色列總統的對話,以色列害怕伊朗掌握核武器,而伊朗人有曾經波斯帝國的大國情節,想要發展核武器,所以以色列一直想打掉伊朗核設施,但是伊朗傳統的阿拉伯國家鐵桿盟友過多,和伊朗自身軍事實力,美國始終沒下決心動武,一單動武將點燃整個中東,也會給世界經濟雪上加霜,再加上現在伊朗核報告的出爐,使伊朗成為了國際焦點。其實現在的矛盾,主要就是核武的矛盾,以色列現在想打去轉移國內矛盾,但是還得靠美國,以為以色列國土太小,如果收到反擊,代價太嚴重,美國想改善與阿拉伯國家關系,現在還不想動武,但是又收到國內競選和猶太人的壓力。 歷史矛盾就是霍梅尼和巴列維王朝以及巴列維王朝兩個支持者美國和以色列的矛盾。
出處你可以去網上找中央四台,在國際焦點節目中關於伊朗那集,其餘的都是我搜的資料,希望你能喜歡
⑻ 2013年11月24日,伊朗與伊朗核談判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在瑞士日內瓦達成階段性
根據題意,分3步進行分析:
①、中俄兩國外長要相鄰排列,將2人看成一個元素,有2種順序,
②、將中、俄、美三國外長之外的三國外長進行全排列,有A33=6種情況,排好後,含兩端共有4個空位,
③、將中俄兩國外長、美國外長插入到4個空位中,有A42=12種情況,
則不同的站位種數有2×6×12=144種情況,
故選C.
⑼ 伊朗最高領袖已經妥協和美國談判了嗎
外媒稱,伊朗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阿-里·哈梅內伊說,在美國退出伊朗與幾大國達成的核協議後,如果協議不符合伊朗的利益,那麼伊朗有可能放棄該協議。這讓伊朗與歐洲國家為挽救伊核協議而進行的談判充滿懸念。
他說,當然,如果我們得出結論,伊核協議不再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那我們就要把它置於一邊。
哈梅內伊表示,伊朗應繼續與歐洲談判,盡管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但歐洲仍在努力挽救它。
但是他說,在諸如伊核協議或經濟等問題上,伊朗政-府一定不要把希望寄託在歐洲身上。
他還說:「我們一定要用懷疑的態度仔細分析他們的承諾。」
報道稱,在美國恢復對伊制裁後,外資迅速撤離,導致總統魯哈尼大規模吸引外資的願望破滅,他領導的政-府因此舉步維艱,幾名部-長遭到解職。
哈梅內伊還重申,伊朗不會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府進行任何談判,盡管特朗普表示願與伊朗無條件談判。
哈梅內伊說:「美國人想說的是,他們能夠把任何人,甚至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拉到談判桌前。但正如我之前詳細說過的,我們不會與他們進行任何談判。」
經濟實力決定一切。
消息來自網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