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阿聯酋和伊朗發生了什麼事

阿聯酋和伊朗發生了什麼事

發布時間:2023-07-02 11:36:47

㈠ 伊朗證實扣押阿聯酋船隻,這是怎麼回事

伊朗已經確認,在17日扣押了一艘阿聯酋船隻,原因是該船隻涉嫌在伊朗領海非法運輸。

而最新的消息是:伊朗正在跟俄羅斯聯系,准備在霍爾姆茲海峽附近再次舉行軍演,這個動作就有意思了。反正現在東地中海在搞演習,而我們已經在一個月密集進行了4場軍演......恩,就連美國防長埃斯珀的各種叫囂,其實你要冷靜觀察會發現:這是套路,為的就是讓軍工產品和股票能夠有一個好價格,比如洛克希德·馬丁慶祝U2首飛65周年,然後“闖入”了!要知道,埃斯珀2010年被任命為雷神的政府公關副總裁,此次這種叫囂,就是要“帶貨”影響外交、國防政策。

所以,回過頭來看伊朗的動作,其實就是告訴阿聯酋:你要小心了!沙特薩勒曼已經徹底跟定美國,而作為什葉派領導的伊朗,自然明白現在很多海灣國家已經在跟以色列走近,所以需要強勢表現!

㈡ 伊朗民航客機慘案是意外嗎

時間:1988年7月3日

地點:霍爾木茲海峽附近

難情:274名乘客和16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民航客機被偵察機擊落造成空難已經不是一兩起了,只是我們都不明白,他們的犧牲到底是政治軍事的必然結果,還是只是一場簡單的意外?

1988年一架由伊朗阿巴斯港飛往阿聯酋迪拜港的A-300型伊朗客機飛至霍爾木茲海峽附近時,被美國海軍「文森斯」號巡洋艦擊中,機上274名乘客和16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1988年7月3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當地時間上午10時47分,伊朗民航公司的655次航班從阿巴斯港機場起飛,准備飛往阿聯酋的迪拜機場。這架民航客機是歐洲空中客車的A-300,飛機上除了16名機組人員外,還有274名乘客。當地時間上午10時55分,A-300正飛行在海灣南部地區上空,其航線正好與美國海軍「文森斯」號導彈巡彈艦的航線相交叉。就在此時,悲劇發生了,在伊朗客機距「文森斯」號約14公里時,「文森斯」號突然發射兩枚「標准」防空導彈,其中一枚直接命中A-300,客機隨即起火,墜落於大海之中,機上290人全部遇難,無一生還,其中還包括六十幾名12歲以下的兒童。消息一經傳開,舉世皆驚。

A-300客機是由法國製造的大型客機,它是要進行伊朗655次班機航行,於伊朗時間上午10點10分離開阿巴斯港,到達阿聯酋海港城市迪拜只需20分鍾。10點17分,飛機飛臨亨加姆島上空時,機體忽然嚴重地抖動了一下,還沒等機上的人員反應過來,只聽一聲巨響,飛機隨著爆炸聲直墜大海。飛機墜毀後,在霍爾木茲海峽,伊朗普什姆島東南海域,漂浮的屍體、行李以及飛機殘骸碎片足有三四英里長。經過艱辛的打撈,救援人員共從大海中撈出150具屍體,包括38名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人。面對這一慘案,伊朗通訊社第一個向全世界播發了這條信息。面對這樣的事實,華盛頓起初不承認,白宮發言人稱這種說法「不真實」、「美國不會捲入這樣的事情」,然而隨著事態的發展,華盛頓終於承認擊落伊朗飛機。

7月4日美國軍界首腦人物稱7月3日,美國巡洋艦「文森斯」號和護衛艦「蒙哥馬利」號在霍爾木茲海峽巡邏。當地時間10點10分,「文森斯」號軍艦上的一架直升機起飛後不久,突然遭到炮擊。正在這時,「文森斯」號發現頭頂不遠處,還有一飛機正向它飛來。「文森斯」號不敢怠慢,連續幾次發出警告,讓它離開。但這架飛機並沒有作出反應,也不改變航向,眼看對美艦已構成威脅,於是「文森斯」號發射兩枚導彈,其中一枚擊中目標,釀成大禍。但是對於此說法,有人表示異議。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客機使用的「宙斯盾」的對空導彈系統,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海上作戰系統。這一系統能在400公里的范圍內跟蹤200個以上的目標,並能同時襲擊15到20個目標。因此,對於擁有最先進的雷達和電子探測設備的美國現代化導彈巡洋艦「文森斯」號來說,「誤認為」的說法顯然不能令人信服。伊朗駐聯合國代表也對此予以反駁:655號班機根本未離開正常航道。

另外,這架巨型飛機上配備一個自動詢問器,它會向「文森斯」號發出信號,說明自己是民航機,而不是戰斗機。眾所周知,當時正處於兩伊戰爭期間,海外的局勢異常緊張。美軍於1987年7月決定派軍艦去海灣護航後,多次與伊朗發生軍事沖突,軍事緊張局勢不斷升級。襲擊客機事發生前,雙方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另有消息說,在客機被擊落前,美海灣部隊曾得到情報稱,伊空軍F-14戰斗機正在海灣地區加強活動,可能要對美軍採取行動。由此看來,美國雖然不是存心故意,但也不能說是完全無意。然而,不管事實真相如何,有意還是誤傷,美國擊落民航客機,造成290名無辜者喪命的責任是推脫不了的,理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譴責。

空中的客機

㈢ 中東前兩年差點捲入戰爭的國家

首先第1個國家就是以色列,這是毋庸置疑的一點。而英國和伊拉克極有可能會位居第2與第3,這兩個國家一直是美國的忠實簇擁者,不會對伊朗的行動坐視不管。第4個國家就是沙特,作為美國的盟友且長期與伊朗不合,必定會充當馬前卒對伊朗的側翼進行攻擊。
第5個國家是阿聯酋,在當前復雜的國際環境下,阿聯酋欲購買美國的武器裝備,必須有實際行動來表明誠意。一旦伊朗挑起中東地區的軍事沖突,阿聯酋也會利用這次機會向美國表明決心,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另外,阿聯酋和伊朗有著很深的領土爭端,兩國的矛盾不斷積累,瀕臨爆發的危險勢頭。阿聯酋一旦逮到機會,必定會出手干涉趁機搶奪更多的領土。
第6個國家就是土耳其,雖然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國之一,但與英法等國等已經出現巨大的裂縫,表面上是盟友,暗中為了自身的戰略利益已經嚴重分裂。不管伊朗是對以色列還是美國開火,土耳其可能會橫插一腳,暗中幫助伊朗。就地緣戰略關系來看,土耳其與以色列有著非常深的矛盾,兩者水火不容,土耳其不會出手幫助以色列,反而會站在伊朗這一側。
第7個國家就是俄羅斯,長期以來,莫斯科一直不遺餘力的幫助伊朗,在美伊關系持續緊張時,俄海軍還遠赴中東海域與伊朗海軍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釋放的警告信號十分明顯。一旦伊朗與以色列或美國交火,必定會遭到多個國家的聯手打擊,俄羅斯能坐視不管嗎?顯然不會,但莫斯科極有可能會作為一個調停者,動用政治手段調停這場沖突,最大程度地降低伊朗的損失。

㈣ 兩伊戰爭的原因是什麼 兩伊戰爭的結果及影響

兩伊戰爭爆發的原因
歷史上,兩國為邊境交界處的阿拉伯河的主權而產生爭議。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為這塊有爭議的河流,借口為抵禦「伊斯蘭革命」,悍然向伊朗發動軍事進攻,不久,戰局發生轉變,1982年之後,伊朗侵佔了伊拉克的領土,從而引發了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戰爭長達8年,成為繼越南戰爭後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爭。

整個戰爭進程可分為:第一階段,伊拉克進攻,伊朗防禦;第二階段伊朗由戰略相持轉為戰略反攻,伊拉克喪失戰場主動權;第三階段伊朗進攻,伊拉克防禦。第四階段伊拉克實施短暫的反攻,奪回大部分失地。

兩伊戰爭的起因紛繁復雜,既有長期積累的歷史原因,也有愈演愈烈的邊境糾紛;既有兩伊之間的內部矛盾,也有國際影響的推動作用;既有兩國人民之間的民族仇恨,也和兩國領導人之間的個人問題有關。但總的來說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邊境糾紛、宗教矛盾、民族仇恨。其中,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為邊境糾紛。
兩伊戰爭的原因是什麼 兩伊戰爭的結果及影響
兩伊戰爭
邊境糾紛
兩伊邊界長1200多千米,領土爭端是兩國由來已久的歷史問題。兩伊戰爭爆發前的阿拉伯河界線問題是戰爭的主要導火索。阿拉伯河由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伊拉克境內匯合而成,下游約100千米長的一段為伊朗伊拉克兩國界河。

1847年,當時統治伊拉克的鄂圖曼帝國和當時的波斯王國簽訂的協議中,阿拉伯河以波斯一側的淺水區域為界,也就是鄂圖曼帝國掌握著大部分的水域。1913年,雙方計劃重新劃分國界,但因一次世界大戰而取消。

至1937年,已脫離鄂圖曼帝國獨立的伊拉克與伊朗簽訂的協議,又將國界畫到了河面上主要航線的中間位置,也就是兩國各分一半。1975年3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總統的斡旋之下,雙方簽訂了阿爾及爾協議,協議將國界確定為阿拉伯河的中央。

由於阿拉伯河是伊拉克唯一進出波斯灣的出海通道,對伊拉克十分重要,伊拉克認為要將阿拉伯河水道與伊朗平分是對伊拉克大大不利,更認為阿爾及爾條約為不平等條約,並於開戰前的9月17日撕毀條約。此外,波斯灣上的阿布穆薩島、大通布島和小通布島也是兩國爭執的對象。

這些島嶼原本歸英國所有,60年代之後英國將其控制權交給沙迦,但沙迦與其他國家組成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尚未獨立,不能在這些區域建立實際的控制。1971年11月英軍撤走後伊朗便出兵佔領了這些地區。這些島嶼靠近霍爾木茲海峽,伊朗佔領這些島嶼後擴大了其在海峽地區的控制能力,引發了伊拉克的擔憂。伊拉克認為伊朗應將這些島嶼歸還給阿聯酋。

㈤ 沙特最近為什麼和伊朗斷交了

2016年1月2日,沙烏地阿拉伯以恐怖主義罪名處決了包括該國什葉派教士尼米爾在內的47人。當地時間2日晚間,大批憤怒的伊朗民眾在沙特駐伊朗使館前舉行示威,並隨後發生暴力沖擊焚燒沙特駐伊朗使館事件。隨後沙特就伊朗人焚燒使館事件宣布與伊朗斷交,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和伊朗為首的什葉派兩派戰爭一觸即發,「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如今的沙特政府由遜尼派皇室領導,被處決的尼米爾是什葉派領導人物,曾經領導過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運動(一場席捲北非和西亞的民眾反對政府運動,也稱阿拉伯覺醒),即反對派暴力推翻當權政府運動,所以沙特政府對尼米爾恨之入骨。動機有了,為什麼選擇這個時候動手?
1、俄羅斯在敘利亞部署軍事行動,美國在中東必須倚重沙特(兩國關系一直很好)、以色列(美國支持猶太復國)和土耳其(土耳其擊毀俄戰機向美國表忠心),所以美國不反對處決尼米爾。
2、美國和歐盟對伊朗的核制裁(打壓伊朗經濟)已經解除,伊朗迎來國家發展契機。窮日子過久了,伊朗想經濟發展(主要靠輸出石油),但是同為石油輸出國的競爭對手沙特就不樂意了。你也賣石油,那我的油價就更低了我還怎麼賺錢?現在我把你的人殺了,你咬我啊?你國內的激進分子叫囂要戰爭不想安穩地發展,我看你伊朗怎麼辦?打吧,國力繼續衰弱,不打吧,作為什葉派的盟主國家寒了盟友們的心,你在大家的心目中就變成了一個慫貨。
3、沙特皇室內部存在分裂危險,沙特皇室想轉移國內矛盾和輿論注意力。

沙特有預謀地斷交,已經做好戰爭准備。而伊朗激進分子也想打,現在就看美國和俄羅斯的態度了。
1、先看美國,2015年9月30日,巴勒斯坦政府總統阿巴斯在聯合國發言宣布巴勒斯坦不再遵守《奧斯陸協議》,這項和平協議曾經被視作為兩國紛爭解決的基礎,「巴以沖突」再次升級。假如巴以再次爆發戰爭,猶太人支持的美國政府就必須支持以色列並派出援軍,但是2016年美國大選,奧巴馬還想安穩下台,所以不會支持以色列開戰(一旦開戰大家都沒有退路),但有可能支持沙特打伊朗轉移巴以矛盾,自己還有可能派出軍隊支援。另外伊沙開戰破壞俄羅斯中東布局,有利於自己下一步的插手中東行動(增援還是調停?)。
打個比喻,一棵樹被炸塌,倒向那個方向都行,只要不砸向自己就行了。

2、俄羅斯表示願意協調沙特和伊朗的矛盾,左右中東局勢發展,順帶提升自己在中東的影響力。俄羅斯在敘利亞駐軍,伊拉克反對美國在自己國家駐兵,黎巴嫩親敘利亞(「阿邁勒運動」組織)和伊朗(黎巴嫩真主黨),再加上伊朗自己,什葉派聯盟已然成型,俄羅斯樂見其成,當然不希望沙特破壞自己在中東的布局,但是也不排除俄羅斯會與美國有默契地擱置巴以沖突轉而促成沙特和伊朗開戰。

3、歐盟國家不希望兩國開戰,因為受到了前一陣子的敘利亞難民侵擾,自己國家經濟和社會穩定受到影響。

4、什葉派聯盟使沙特感受到了威脅。因為伊朗經濟一直在發展,時間越往後拖越對自己不利,所以搞事挑釁伊朗(沙特戰機攻擊伊朗駐葉門大使館),"希望伊朗跟自己來一場戰爭拖垮伊朗"。

㈥ 兩伊邊境大地震現場目前啥情況

以上來自天氣網最新消息。也是目前比較詳細的情況,我們會進一步跟蹤報道。

㈦ 疑因「弄錯邊界」!伊朗與阿富汗邊境發生交火事件,是否有造成傷亡

疑因“弄錯邊界”!伊朗與阿富汗邊境發生交火事件,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傷。

一、伊朗與阿富汗邊境發生交火事件

事實上,這種矛盾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早在半年之前,伊朗與阿富汗就曾在邊界發生過類似的沖突。不過很顯然,他們的目標並不是擊殺對手,而是用自己的力量來震懾對手。一輪槍戰過後,無一人死亡。這一次的沖突,顯然比半年前更加激烈。

㈧ 這次美伊戰爭之前伊拉克所發生的戰爭有幾次 怎麼回事

一、兩伊戰爭。
指發生於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的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戰爭。兩伊邊界全長1 280千米,其中最南端以阿拉伯河為界。阿拉伯河對兩伊來說都是重要的水道。兩伊的大油田、大油港和主要煉油廠都集中在這條河的兩岸。阿拉伯河還是伊拉克唯一的出海口。兩國在阿拉伯河的主權問題上長期存在爭議。1975年3月兩國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簽訂邊界協定,規定這段邊界以主航道中心線為界。當時在伊拉克掌握實際權力的是革命指揮委員會副主席薩達姆·海珊,在伊朗當權的是國王禮薩·巴列維。但到了1978年,伊朗國內政局發生了極大變化,什葉派宗教人士發動的伊斯蘭革命席捲全伊朗。1979年4月1日,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伊朗長達2 500年的君主制終結;宗教領袖霍梅尼成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兩伊關系隨之惡化。1980年9月,伊拉克宣布廢除阿爾及爾協議,同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戰爭主要在兩國的邊境地區進行。雙方動用了飛機、重炮和導彈,襲擊包括對方首都在內的重要經濟中心和軍事設施,還互相襲擊停泊在對方港口的油輪,遭到襲擊的油輪共有540艘之多。後經聯合國多次調停,1988年8月兩國宣布停火。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

二、海灣戰爭
導致海灣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和背景是:伊拉克侵佔科威特。
1990 年 8 月 2 日凌晨 1 時(科威特時間),在空軍、海軍、兩棲作戰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三個師越過科威特邊境,向科威特發起了突然進攻。由 1 個機械化步兵師和 1 個裝甲師編成的主攻部隊,沿薩夫萬——阿卜代利——科威特市之軸線實施進攻,在 350 余輛坦克的引導下,首先向南攻佔賈赫臘山口,然後折向東進攻科威特市。由另 1 個裝甲師編成的助攻部隊,在主攻部隊西側向南進攻,在賈赫臘山口與主攻部隊會合後,繼續南下,在通往沙特邊界的主要通道上建立阻擊陣地。 5 時 30 分,主攻部隊與特種作戰部隊在科威特市會合。經過約 14 小時的城市戰斗,下午 7 時,伊軍完全佔領了科威特首都。隨後繼續發展進攻,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進入科威特。 8 月 3 日中午,伊軍佔領了科威特全境。至 8 月 6 日,進入科威特的伊軍達到約 20 萬人,坦克 2,000 余輛。 8 月 8 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宣布吞並科威特,將其劃為伊拉克的「第 19 個省」,並稱它「永遠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伊拉克侵佔科威特的主要目的在於:通過奪占科威特,勾銷所欠科威特的巨額債務,並用這個「金庫」來解決由於連綿 8 年的兩伊戰爭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嚴重危機;奪占科威特,可將其海岸線從 50 公里延展至 213 公里,從而大大改善其海軍的活動領域和石油出口及其他對外貿易的海上通道;通過吞並科威特,解決兩國長期以來存在的邊界爭議問題及由此帶來的邊界地區石油開發爭端;奪占科威特,還可以「殺雞儆猴」,起到震懾海灣國家及其他中東國家的作用,為其爭奪阿拉伯世界領導地位,稱霸中東地區掃平道路。
伊拉克武裝侵佔科威特,引發了海灣危機,成為海灣戰爭的直接導火索。

聯合國安理會和各成員國對海灣危機作出了前所未有的異常迅速且幾乎完全一致的反應。 8 月 2 日,聯合國安理會就以 14 票贊成, 0 票反對, 1 票棄權,通過了譴責伊拉克違反聯合國憲章,要求其撤軍的第 660 號決議。從 8 月 2 日至 11 月 29 日,聯合國安理會先後通過了 12 個譴責和制裁伊拉克的決議。這些決議,使伊拉克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方面處於極端孤立的地位。其中的第 678 號決議,規定了伊拉克必須撤軍的最後期限為 1991 年 1 月 15 日,在最後期限到來之前伊拉克如不撤軍,決議授權聯合國會員國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來執行聯合國通過的各項決議,這就為以美國為首的 38 國組成聯軍出兵海灣,用武力解決這場危機提供了法律依據。
在「最後期限」到來之前,國際社會為化解這場危機作了極大的努力。許多國家的領導人從中斡旋,設計出多種調解方案,聯合國秘書長亦親抵巴格達做伊拉克的工作,希望伊從科撤軍。但所有這些努力都未能使伊拉克改變立場。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此外,伊拉克還參與了中東戰爭

閱讀全文

與阿聯酋和伊朗發生了什麼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人怎麼吃草魚 瀏覽:118
美國和伊朗之間發生了什麼矛盾 瀏覽:902
越南人怎麼評論本國大學水平 瀏覽:320
中國對印度提供哪些幫助 瀏覽:281
中國人怎麼稱呼日本 瀏覽:280
英國產的羅德手錶多少錢 瀏覽:516
伊朗杯為什麼叫新娘杯 瀏覽:282
印度在江蘇哪個省 瀏覽:982
越南有多少種越南語 瀏覽:414
印尼母豆咖啡多少克一包 瀏覽:926
越南珍珠島多少錢 瀏覽:633
印尼殺僑民中國在干什麼 瀏覽:359
印尼嬰兒背帶怎麼叫 瀏覽:622
中國有多少商品 瀏覽:11
義大利品牌的汽車品牌有哪些品牌 瀏覽:182
中國從韓國進口什麼 瀏覽:414
印度的野心根源在哪裡 瀏覽:380
義大利自駕游用什麼導航好 瀏覽:665
怎麼加入伊朗軍隊 瀏覽:451
去越南旅遊准備什麼 瀏覽: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