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王後現在干什麼

伊朗王後現在干什麼

發布時間:2023-07-02 16:48:56

❶ 沒落的貴族,一個你不知道的伊朗

「 」伊朗的人民從大人到小孩都透著一種淡定,怎麼形容呢,你可以想像是一個家道中落的貴族。伊朗人處處呈現出對本民族文字、文藝、工藝、審美的自信……」 伊朗之旅紀實。攝影_王晨光 「 」遙遠」的波斯 伊朗高原古波斯帝國曾顯赫一時,然而在文化層面,卻往往被我們當作遙遠的異域。 我們更願意將秦漢帝國與古羅馬進行比較,但事實上,誠如李零先生所言, *** 與羅馬帝國之間缺少明顯的交流,把二者放在一起比較更像是在找不同。相比之下,處於東西方十字路口的波斯帝國疆域廣大,建立了大一統體制,且與中華交往密切,似乎是更好的比較對象。 相比波斯人控制的兩河流域、小亞細亞、埃及等地,從歷史地緣和政治制度角度而言,希臘才是文明的邊緣地帶。然而拜啟蒙時代的哲學家所賜,希臘這些小城邦被塑造成自由民主的化身,一遍遍重復。而伊朗至今在世界上仍是一個模糊的陰暗的恐怖形象。 古波斯帝國版圖 現代影視不斷通過誇張和戲謔的方式抹黑波斯,背後當然和好萊塢的西方式政治正確相關。無論是《斯巴達300勇士》還是《逃離德黑蘭》,作為什葉派的伊朗連同這片土地上曾經出現的文明,都被塑造成邪惡的形象。 電影《斯巴達300勇士》 熟知文明史的學者都清楚一個現實,即伊朗無論如何也是第二級向內亞、東南亞、東亞輸出文明的核心區。波斯帝國早在大流士一世時期(BC550-486),已經採取總督制統治著印度、西亞、希臘、埃及,是一個跨民族的帝國。而當時,中國剛剛進入戰國時代。大約三百年後,伊朗的治理方式才從內亞傳到秦晉,最終我們才有了統一的秦帝國。但我們實在缺乏帝國的治理經驗,秦的郡縣制只持續了十幾年。 因此,如果跳脫出我們的語言環境,放在世界范圍內審視我們很多引以為傲的朝代,可能更容易清醒。 即使在當下,大多數人連波斯文和 *** 文都分不出來,就截然判定這里隨時戰火紛飛,彷彿不知道兩伊戰爭已經結束三十年了。所以,來伊朗旅行反倒可成為我們「 」窺鏡自視」的機會。 波斯波利斯。波斯帝國大流士一世即位後,為紀念阿契美尼德王國歷代國王建造的第五座都城 伊朗人的自信 2019年7月,我游訪伊朗。在不了解的人眼中,伊朗彷彿和印度、伊拉克等第三世界國家一樣。我以前也只有這種模糊的印象。然而此次游訪真實顛覆了這種印象。 伊朗的人民從大人到小孩都透著一種淡定。 怎麼形容呢,你可以想像是一個家道中落的貴族。既不像印度,總想著怎麼賺點快錢,也不像東亞大多數國家,表面上富裕,但內在的日常民眾生活各個層面從根子上喪失文化自信,徹底成為歐美文化的信徒。 攝影_王晨光 伊朗人處處呈現出對本民族的文字、文藝、工藝、審美的自信。拋開敏感的政治話題,我們可以從藝術來闡明這一原理。什麼是藝術,毫無疑問,藝術依靠的是技藝,技藝的核心是復雜的工藝和高超專業化的技師。只有當文明衰落、財富匱乏,無法再進行高難度創作,無法使用珍貴的礦石材料和金銀時,另一種虛假的審美話語才逐漸上升。真正的審美,必然來自專業化技藝和財富積累。 攝影_王晨光 伊朗保持的藝術審美和工藝程度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現。在伊朗伊斯法罕,盡管有工業化生產的模套器皿,但依然保存著不多見的傳統手工鐵匠,他們一錘錘設計每一件獨一無二的銅器、錫器、銀器,無法復制的圖案。這些人根本不是工匠,而是藝術家,或者我們可以理解古代的藝術家本身就是家族傳承的工匠,而非現代藝術學院批量生產出的藝術學生。他們一出生就有固定客戶,在村鎮或宮廷。 攝影_王晨光 「 」徹徹底底的不夜城」 伊朗是個絕對夜生活的國家,但他們不需要KTV酒吧之類 *** 感官的所謂「 」現代娛樂」。伊朗人保有夜間聚會的習慣,從伊斯法罕的八重天宮公園到馬什哈德的HolyShrine *** 寺廣場,持續到凌晨兩三點乃至通宵,全是帶著餐布席地而坐聚餐的家人。幾乎所有家庭都友好地邀請我合照吃東西,享受自然的平民樂趣。 「 」不夜城」伊朗。攝影_王晨光 在馬什哈德,伊朗以及 *** 世界的信徒多數會選擇夏天來 *** 寺朝拜,新婚的夫婦也認為在這里可以獲得愛情護佑。所以這是徹徹底底的不夜城。整個廣場由大約二十幾個小廣場組成,每個小廣場玉石鋪地,上面是厚厚的波斯地毯,完全可供人們睡覺。廣場周邊是一圈房間,包含圖書館、學校等。當然,也有教法學家和學生徹夜不眠,討論經典問題。 反觀很多國家的日常生活,往往陷入了一種幻象,認為生活需要購買,需要消費,需要足夠的金錢,需要竭盡全力占據資源,才能成為人上人,才能快樂,無數人正向變態的「 」娛樂」深淵疾馳。伊斯法罕的伊瑪目廣場面積很大,不用擔心兒童走失,不用擔心危險。這只是聖城的其中一個角落。 在這種語境下,我們不禁要反思一個問題,即在世界文明的宏觀場景中,是什麼決定一個文明有沒有競爭力,又是什麼決定文明自身的延續性? 我們縱然可以從古籍和博物館中找到各種標榜文明的符號,但平心而論,學術內卷化的時代,很多文科生讀到博士,大量精力不過是在自己圈內爭來搶去,如果一個文明沒有新生力量,只是在自己轄域內反復重復那個消逝的神話,本質不過是在消耗文明遺產,是死的文明,而不是向外傳播價值。這是值得我們反省的。 在伊朗,經常可以看到戰斗英雄紀念品商店。在不同城市的這種商店內,會銷售各自城市為自己英雄製作的周邊紀念品。 兩伊戰爭已經結束三十多年了,伊朗人民無時無刻不在紀念戰爭中為國捐軀的戰士。英雄紀念被落實在具體社群內部,從大路兩邊的手繪塗鴉,到小巷子、地鐵站牆上大大小小各種材料的海報。每個社區的 *** 寺都會為自己的英雄唱頌歌曲,會懸掛自己社區里犧牲的人的照片,你甚至感覺他們似乎昨天剛剛犧牲一般。 其他很多國家的愛國教育,很難看到對個體的重視,這也導致人們無法在心中形成真實的榮耀感和敬畏感,那些犧牲的英雄,從不知他們的家鄉,他們與人們無關,只是一個遙遠的符號,一個空洞的形象。在這些方面,似乎應該更多向伊朗學習。 攝影_王晨光 來自「 」大家族」的安全感 在伊朗,有幾晚我住在朋友塞里曼家,塞里曼是神學院博士,沒想到他竟然靠一本簡陋的紙質教材自學漢語,現在能夠和我們無障礙交流。 似乎這邊的人比我們更有語言天賦,很多人都會兩三門外語。相比於研究學者,塞里曼更熱情地將自己所學教義至善至美的地方實踐傳播。在他身上,我看到一個嚴格的道德自律者,如他所言,什葉派 *** 的核心就是嚴格遵守經典,從飲食到行住坐卧嚴格律己,對妻子忠貞,照顧家庭,救助貧困人,開車時會幫助路邊無錢坐車的朝聖者等等。 對於 *** ,我們的印象通常是恐怖和極端。事實上, *** 分為很多派別。人們不會用一個差生判斷一所學校的教育水平,但奇怪的是,總以最極端卑劣的個別行為來辨識世界的第二大宗教。 誠然,「 」倉廩實而知禮節」,但是伊朗的奇跡在於另一句話,即「 」君子固窮」,他們沒有因為被封鎖就「 」窮則思濫」,反而處處體現自律和文明,以及團結互助和干凈整潔。國民更考慮禮節和外貌穿著。我幾乎聽不到司機鳴笛,看不到隨地亂丟垃圾或吐痰。在伊朗幾天,我已經習慣別人對我微笑、幫助我,我也習慣對陌生人打招呼,表示友好。 在伊朗,我無數次看到大家族聚會,大家族出現的時候往往伴隨著一種榮譽感和安全感,當然大家族最重要的是在風險社會抵禦洪水的能力。 由此,我們可以重新思考教育。簡單說,在伊朗,一個小孩繼承家族的產業(無論是大的企業還是小店鋪),從小幫家裡打工,與陌生人訓練交流技巧,保持行為端莊禮貌,每天按時與家中長輩去社區 *** 寺,嚴謹地修養品格,熟悉社區的鄰居,互相幫助,待長大到足以獨當一面,在家人的幫助下經營自己的分店,這就是最真實的「 」素質教育」。 孩子從小幫家裡打工,與陌生人交流,修養品格,學習為人處世,直到能獨當一面。攝影_王晨光 從本質上,素質教育、興趣愛好班,以及擠破頭去參加各種考試,這本身就是社會被打散成小家庭的結果。當大家族被改造變成三口之家那一刻,每個人已經徹底成為沒有抵禦力的國民。而文明的持續性來自哪裡?不是各類指標,而在於這個文明體內部的人能夠在感到安全的情況下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 」宗教首先是一種生活方式」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古蘭經》首先是一部律書和法典,它的神聖不在於故事引人入勝和哲理的深奧, *** 最大的成就是把法帶到 *** 世界,以法構建了社群秩序。 底層人民最需要的不是故事和哲學的安撫,是明確的拋棄模稜兩可的法理。拋棄模稜兩可就是拋棄不公。 *** 世界的法是如此明確,一個 *** 通過古蘭的學習,完全能明白基本的法理,細節則可交由教法學家來判決。教法學者是法官,但是因為每個人都懂法,這幾乎最大程度限制了不公正的判決和執行,達到全民和教法學家團的全面監督。 在伊朗,我們可以重新理解宗教。盡管我們常常將宗教作為一個客體,一個可以選擇或者旁觀的對象,進行外在的審斷。但我們遺忘了,宗教首先是一種生活方式。 世界各大宗派的創始祖師的故事都伴隨著「 」出逃」。什麼是出逃?這分兩層,一層是逃離已經污濁的城邦和必將降臨的迫害,一層是獲得新的神啟後率領新人類建立新的共同體。所以,真正的宗教絕不是崇拜神靈、求神問卜、祈求個體修仙等等。宗教的內核在於:締造新的法,塑造新的做人的規則、群體的規則,使得出逃的人們不再陷落和敗壞。 *** 教的核心在於沙里亞法,沙里亞教法的根本是維護社群凝聚力,激發共同體意識和武德精神。這最終獲得的是不斷增強的安全感。 所以,是因為你願意接受一種教法約束自己並且與服膺這個教法的群體一起生活,因此才皈依宗教。而不是相反。簡單說,不是宗教決定你的身份,而是你追求一種身份和生活方式而選擇宗教。 所以某種程度可以將宗教範圍放大,比如一個書院形成學規,自別於周邊腐化的環境;比如某小支民族遷徙,頑固按照自己的規則繁衍互助交易等。一個 *** 處處坑蒙拐騙偷,那麼他不是 *** ;一個佛教徒天天聲稱普渡眾生,但只知道自求解脫迷戀世間富貴,那麼他不是佛教徒。 在這種視野下,我們進而可以理解語言本身的效用。比如,為什麼存在古典學研究?大學里的學生誤以為目的在於理解文獻,但真相是選擇新的族群。這就猶如上世紀末年輕人流行學粵語,他們不僅是為了讀懂歌詞,而是形成一種群體認同。又比如突厥人的 *** 宗師也學 *** 語,不僅是為了讀懂阿語《古蘭經》或阿語希臘文獻,這背後是一種族群認同。這也是學習語言的原本內涵。 我相信,在伊朗,我們不僅能理解波斯文明,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參照,從一個小的國族情結投入到宏觀的人類文明中,對自身所處的環境進行反思,由此才不至於陷入自我設置的文化框架。 攝影_王晨光 原創自志道教育《新教育家》雜志,文/王晨光、攝影/王晨光 附作者簡介:王晨光,哲學博士,主要研究中國思想史、知識社會學,著有《明清中越交通與越使朝貢問題研究》。

❷ 索拉雅,曾經萬千寵愛的王後,讓人嘆息

一個曾經萬千寵愛的王後,會很慘?

其實我是想說,這個女子背後所表現出的一種命運,讓人嘆息。比起她的前任,號稱「亞洲的維納斯」的埃及公主,或是後來那位法拉赫王後,她其實可以活得比她們更好。

本來,我對這個女子的了解,只是來源於一部日劇「不毛之地」。男主角是商界精英,和天海佑希飾演的酒館大小姐認識,大小姐嫁給了富豪之後,進入巴黎上流社會,和伊朗前王妃有了交情。而男主角正好要通過這位前王妃,打通和高層的關系,獲得在伊朗的生意。然後一網路,其實這個在巴黎的前王妃,就是前王後——索拉雅。

說到伊朗這個國家,當年他們的王室和國家也是相當具有特點的。且不說悠久的歷史文化,波斯地毯和詩歌,光是伊朗前國王巴列維的原配,就夠讓人驚艷了。

這位王後出身埃及王室,是當時法魯克王朝那位吃貨國王的大妹妹,下面還有兩位妹妹。在國王好友兼下屬的回憶錄里,這位公主嫁入王室後不開心,自然會和國王分離。

你也許會說,難道是政治聯姻?

是的,確實是。兩人只見了一面就敲定了終身大事。六年的婚姻,只生了一個女兒。順便說一句,這位王後當年上過美國生活雜志,被當時很大牌的攝影師稱為「亞洲的維納斯」,就知道她多麼美麗了。她的女兒,也是很美的一位公主。

接下來就是第二位灰姑娘的出場了。話說,六年之後,王後回到了娘家,提出了離婚。在不影響兩國關系的前提下,婚姻解體。國王的婚姻,就成了讓人頭疼的事情。

我怎麼知道的?

因為看過一部冷門電影 

這部電影是根據王後的回憶錄拍攝的。電影的開始,就是說伊朗的石油,讓人垂涎不已。而國王則焦頭爛額,背後的政治博弈,真的讓人操心。而家裡面,太後和他的姐姐們,則在為他的妻子人選挑選美女。

其中,有一位貴婦拿出了女主角的照片,讓人眼前一亮。其實我覺得,電影里的女主角選得還真的很有氣質。真正的索拉雅,出身於波斯名門家族,母親是德國人,又是在歐洲長大,因此可以傾國傾城,不意外。

國王喜歡嗎?喜歡的。於是,還在歐洲讀書的女主角被公主召見,然後被引薦給國王。幾乎是閃電式的結婚,成功嫁入了王室,成了王後。

難道說,一切都是童話?

其實對於這一點,電影里,索拉雅的家庭真的可以說是,不看好。父親是名門貴族,小時候教導過女兒,要記得家族曾經的過去;母親以自己的實際經歷說明,一個女子嫁到異國是如此不易,擔心女兒會在王室吃苦。索拉雅的弟弟則反對,說自己姐姐進入王室,不會開心。

索拉雅就能拒絕公主,甚至拒絕國王?

光是公主這一關,她就無法拒絕。等到看到國王,那簡直就是王子本尊。能說個不,都開不了口。索拉雅那時太年輕,根本不知道,眼前的這個男人就是自己最大的劫難。

順便說一句,為何國王會在見到索拉雅後就立即求婚。電影里的理由是,要個繼承人。但電影沒有說到的,是現實外的故事。這要從原配王後說起。

時間回到了福茲葉公主和巴列維國王宣布離婚。官方通稿里,說得是冠冕堂皇:王後的離開不影響兩國的友好。在塵埃落定之後不久,埃及王室宣布,公主要嫁人了,國王還是寵愛妹妹的,一切從簡,辦了婚事。

你是說?公主再婚了?

是的,而且嫁了是一個王室遠親,也是埃及王室家族成員,年輕有為的海歸名校畢業的軍官。兩人的顏值之高,各位看看吧 

而且結婚之後,生了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各位看看下面的圖片

這說明什麼?如果你是巴列維國王,是不是要趕快結婚,快點生兒子?既然可以,一定要找個更漂亮的,這樣,生出來的兒子或是女兒,一定顏值高,也不會輸給前妻。

那他如願了嗎?

沒有。索拉雅在嫁給他之後,兩人一直沒有孩子。王室此時遭遇了國王的弟弟遭遇不幸,一下子,王室的下一代成了一個大問題。怎麼辦?再寵著索拉雅,索拉雅再和他感情好,都抵不過幾年下來沒有孩子這個事情。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要讓王室血脈流傳下去,這個是義務。這下子,是誰的問題?

我只能說,巴列維國王,你為何不珍惜自己那位原配呢?亞洲的維納斯,簡直就是翻版的費雯麗,你都不珍惜,能說什麼呢?但是在感情世界裡,不是付出多,就可以得到回報。只能說,無緣分啊。沒法子。美麗的埃及公主看到了這點,走了,註定了她後來能獲得幸福。而索拉雅陷得太深,一旦丈夫無法庇護她,弱小的她,無力抗拒,那結局可想而知了。

最後,在經歷了一系列風雨後,曾經備受寵愛,動不動就撒狗糧,和國王一起很幸福的王後被迫離開伊朗,成為流浪的前王後,在巴黎生活。

國王真的愛她嗎?不可否認,官方里的通稿看著似乎是很深情,很痛苦,似乎是為了江山不得不放棄美人。但其中的苦澀,只有過來人才知道,其中的辛酸和無奈。不久之後,國王娶了新的妻子,還被封為王後,雖然後來有了孩子,而且都是顏值頗高的孩子,但是孩子們卻也目睹了王朝的覆滅。搞笑的是,當年你嫌棄的是埃及公主,最後還是埃及政府給了巴列維一大家子最後的庇護,讓他們到了埃及。

千萬別看他的遺孀法拉赫那麼慘,失去了兩個子女。而索拉雅呢?一輩子都走不出陰霾了,離群索居,變賣珠寶,希望別人去看她。看看她曾經這么美麗

當她去世時,身邊沒有人。唯一的弟弟後來也沒有後人,全部的財產據說歸了弟弟的司機。能說什麼呢?

或許,其實她如果不成為王後,會有屬於自己的大好人生。或許她一輩子最懷念的還是那一刻的高光時刻。

只能說,命運真的是不可說啊!難怪電影最後,當國王姐姐去看她時,她只是拋出了那方當年被自己收起來,綉有國王名字的手帕。假如她和國王擦肩而過,會不會是另一種結局呢?

所以,女人,一定要有實力,不然,即使再萬千寵愛,都是浮雲呢!

❸ 伊朗的政治制度是什麼

伊斯蘭革命後第一部憲法於1979年12月頒布,規定伊實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權統治高於一切。

1989年4月對憲法進行部分修改,突出強調伊斯蘭信仰、體制、教規、共和制及最高領袖的絕對權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內伊正式批准經全民投票通過的新憲法。伊朗伊斯蘭議會是最高國家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議會通過的法律須經憲法監護委員會批准方可生效。

伊朗的軍事制度:

伊朗實行義務兵役制,士兵服役期2年。

武裝力量由軍隊和伊斯蘭革命衛隊組成。領袖為武裝力量總司令。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是最高軍事領導和國防政策的制定機構,由總統、兩名領袖代表、司法總監、議長、軍隊總司令、衛隊總司令、國家計劃和預算組織主席及外交、內務、國防和情報部長組成。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二年。

伊朗憲法規定政教統一,宗教領袖為武裝部隊總司令。最高國防委員會是領袖領導下的軍事決策機構,成員有總統、國防部長、武裝部隊總參謀長、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以及領袖指定的兩名顧問。武裝力量由正規軍、革命衛隊和准軍事部隊組成。

❹ 伊朗伊斯蘭革命的政體更換

到12月中旬,國王的姿態已降低至「得到准許留在伊朗」,磨銀反對派卻斷然拒絕了這個請求。到12月將近結束,「國王願意暫時離開伊朗」,但是依然不被瞎基宴反對派接受。1979年1月16日,國王與王後離開伊朗,伊朗舉國一片歡欣,「在數個小時之內,巴列維王朝的象徵悉數被摧毀」。
巴赫蒂亞爾解散了薩瓦克,釋放政治犯,下令軍隊准許群眾集會示威,又承諾會舉行自由選舉,邀請霍梅尼返國,又提請革命分子進入「民族團結」的政府。數天後,巴赫蒂亞爾正式批准霍梅尼返國,邀請他在庫姆創造一個梵蒂岡式的國家,又號召反對派共同維護憲法。 1979年2月1日,霍梅尼乘坐法國航空的波音747返回德黑蘭。數百萬人歡迎他的回歸,他在乘搭汽車離開機場後被熱情的人群淹沒,被迫轉乘直升機。霍梅尼不僅成為了革命的必然領袖,他還成為了「半神」般的人物,他所乘坐的飛機降落在機場時,人們都在歡呼「伊瑪目霍梅尼,我們向你致敬,願主賜你平安」。人群又贊頌道「伊斯蘭、伊斯蘭、霍梅尼,我們會追隨你」,甚至出現了「立霍梅尼為王」的口號。
從霍梅尼回國那天起,他便表示強烈反對巴赫蒂亞爾政權,並說「我要挫敗他們」。
霍梅尼在2月4日任命邁赫迪·巴扎爾甘(Mehdi Bazargan)為臨時政府首相,「得到國民支持」。霍梅尼命令伊朗人需要服從巴扎爾甘,行使宗教義務。
霍梅尼政府的勢力如日中天,士兵都逐漸投靠霍梅尼一方。在2月9日下午約10時,霍梅尼向不願意投降的軍隊發動聖戰,忠於國王的帝國防衛軍與支持霍梅尼的伊朗空軍叛軍霍馬法蘭(Homafaran)爆發沖突,革命分子及叛軍占據上風,開始接管警局及軍事設施,向公眾發放武器軍備。到2月11日下午2時,非神權臨時政府正式倒台,最高軍事委員會宣稱軍方「對目前的政治爭議保持中立……以防止局勢進一步變得混亂和發生更多的流血事件」。革命分子又接管了政府機關、電視台及巴列維王鋒橘朝的宮殿。
在伊朗每年的2月1日至11日期間都會慶祝「曙光旬」(Decade of Fajr),2月11日是「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日」,那一天是伊朗的公眾假期,國內每個城市都會在那一天發起遊行。

❺ 伊朗最後一任王後,為何晚年要靠寫回憶錄賺錢

作為伊朗最後一任王後,法拉赫·巴列維的名字並不響亮,因為她的丈夫,巴列維國王的政權被推翻,她們一家只能四處流亡。但作為女性,法拉赫的一生卻又是一部勵志史,她前半生與後半生分外鮮明的對比,任何人聽了都會唏噓不已。

法拉赫在自己的書里這樣說:


我,法拉赫·狄巴,不是婚前的女孩,也不是婚後的王後,我是名叫法拉赫的女人,嫁給了一個叫做禮薩·巴列維的男人,現在,我是姓那個男人姓的寡婦,因此,我的真正姓名是法拉赫·巴列維。這就是法拉赫,一個經歷了雲端生活之後,重新腳踏實地的女性。

❻ 伊朗末代王後與我怎麼樣

在Netflix上點開這部電影,是在看過了A Separation之後,為了更多地了解伊朗這個國家。但看完了The Queen and I,我並沒有感到自己達到了這個目的。但意外的是,我大概,也許,更多地了解了它的人民——與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 這部片子的兩位女主角,即導演本人與王後Farah,從各種方面都是天壤之別的兩人,卻都被自己的祖國所流放、深念故土卻無法返鄉,並因為三十年前的那場革命而失去了最重要的親人。 革命發生時,那時只有17歲的導演是赤色少女——她加入了共產黨的小團體(是當時無數的革命小團體之一),每天發發傳單,喊喊口號,到指定地點聚眾焚燒個把王旗之類。而那時深居王宮的王後,帶著幼小的王子公主,像普通母親一樣為子女的安全提心吊膽。 後來革命勝利,王室逃離伊朗,從此一直在外流亡。而通過革命上台的新總統,卻將伊朗帶上了獨裁統治與宗教政治之路(在他上台前,伊朗婦女不用戴頭巾,和西方婦女沒什麼兩樣)。革命者遭到了利用與背叛。導演的家人——她的未成年弟弟,被政府抓走,不久便被弔死。後來的幾年,她東躲西藏,又偷渡去土耳其,心驚膽戰地住了幾年地下室,直到她順利逃往瑞典並定居下來。 而王後流亡在外的三十年,雖然過的不會像導演一樣窘迫,但往日的「朋友」突然形同陌路,願意接納他們的國家屈指可數,而在這其中,美國更是以扣押他們的方式,企圖用國王來與德黑蘭政府交換釋放美國大使館人質。之後,國王在心力交瘁中離世。磕磕絆絆長大的王子公主們,兩位至今無法有固定的家庭生活,一位年輕時便服用過量安眠葯自盡。 這個紀錄片,從頭到尾沒有講什麼國家,什麼民族,什麼宗教。講的只是兩個生活波折的女性,在經歷了那麼多磨難之後,卻仍堅強地直面人生。王後曾在紀錄片里說過一段話,大意是,「在國王離世後我就不打算找個什麼人一起過。但我們的社會卻不允許女性這樣,似乎不和男人在一起,你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女人。我並不需要男人。我只希望他們看著我,並說,這是一個受過許多傷痛卻仍然堅強的女性。」 它是關於兩個女人的紀錄片,但並不是關於兩個穆斯林女人的紀錄片,也不是關於兩個中東女人的紀錄片。它沒有一絲一毫的宗教性,有的只是最基本的人性,它不分種族、不分膚色,不分地域,卻能讓你從內心最深處感到共鳴。

閱讀全文

與伊朗王後現在干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和伊朗之間發生了什麼矛盾 瀏覽:902
越南人怎麼評論本國大學水平 瀏覽:320
中國對印度提供哪些幫助 瀏覽:281
中國人怎麼稱呼日本 瀏覽:280
英國產的羅德手錶多少錢 瀏覽:516
伊朗杯為什麼叫新娘杯 瀏覽:282
印度在江蘇哪個省 瀏覽:982
越南有多少種越南語 瀏覽:414
印尼母豆咖啡多少克一包 瀏覽:926
越南珍珠島多少錢 瀏覽:633
印尼殺僑民中國在干什麼 瀏覽:359
印尼嬰兒背帶怎麼叫 瀏覽:622
中國有多少商品 瀏覽:11
義大利品牌的汽車品牌有哪些品牌 瀏覽:182
中國從韓國進口什麼 瀏覽:414
印度的野心根源在哪裡 瀏覽:380
義大利自駕游用什麼導航好 瀏覽:665
怎麼加入伊朗軍隊 瀏覽:451
去越南旅遊准備什麼 瀏覽:488
義大利土地是什麼地質 瀏覽: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