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從1979年美伊人質危機事件出發分析分析危機決策的特點
伊朗人質事件起與1979年11月4日,美國隨即在11月14日凍結了80億伊朗在美資產。解救人質為
1980年11月,1981年1月結束。
要看此事的處置對策,首先先看看當時國際環境:
1978年,越南與蘇聯簽訂《越蘇友好合作條約》,而中國中斷對越南的援助。年底,越南入侵柬埔寨。埃及與以色列簽訂戴維營協議,但遭阿盟逐出。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2月17日中越開戰。12月27日,蘇聯入侵阿富汗。蘇聯租借越南金蘭灣基地,租期25年。北約部長理事會宣布於1983年在西歐部署572枚中程導彈。
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
簡單地說就是中美靠近。在中東,埃以緩和,阿盟反對。蘇聯入侵阿富汗,引起伊斯蘭世界反蘇。而伊朗此時反美情緒高漲。伊斯蘭世界因兩伊戰爭分裂。
在當時美蘇爭霸的大局下,美國首先會考慮蘇聯對美伊關系變化後的反應:
1)蘇聯應該是最喜歡伊朗自動加入自己一派,如果伊朗選擇投入蘇聯一方,則蘇聯勢力可以直達波斯灣,直接掐斷美國的中東油路。由於蘇聯和伊朗在陸地上是緊鄰的,所以蘇聯要對伊朗實施支援非常容易。
2)中間的可能是伊朗在美蘇間保持中立。伊朗選擇的以伊斯蘭革命的大旗自立門戶,和蘇聯的共產主義不是一個陣營,兩者並無非聯手不可的因素。如果這樣,則蘇聯就算控制了阿富汗也無法直接走進印度,除非再攻下巴基斯坦或者伊朗。
3)如果伊朗與蘇聯敵對,那蘇聯是最不喜歡的,但當時伊朗與蘇聯並無大的外交問題。從當時情況看,蘇聯控制阿富汗後,最大的可能是聯手它早已培養的印度朋友,攻入巴基斯坦,而非取道伊朗來進入印度洋。
4)另外,伊朗離蘇聯實在太近了,以至於蘇聯不能允許美國再控制伊朗,所以蘇聯干涉美國入侵伊朗是完全可能的。
由於歷史上俄國對波斯一直都有野心,相應地伊朗對蘇聯也有防範之心,只要不逼得伊朗太急,伊朗應該不會徹底投入蘇聯。如果美國親自對伊朗動手,伊朗沒有別的選擇,就會被逼入蘇聯一派,蘇聯這樣進入伊朗,將不但能控制伊朗,還能獲得大義上的支持。而美國也不希望冒與蘇聯直接開戰的風險,所以美國對伊朗並沒有急切地去親自下手,他採取的是打代理人戰爭的方法,讓伊拉克去打伊朗。而自己的行動僅僅限於對伊拉克的幕後支持。
但是事情也並不順利,新生的伊斯蘭伊朗並沒有想像的那麼脆弱,反倒是使用當年美國支援給伊朗的武器頂住了伊拉克的進攻,兩伊陷入僵持,速勝的可能沒有了。這樣要撈回人質,就只能靠自己了。美國之後選擇了自己用特種作戰去營救,可是也失敗了。但最後還是因為伊朗急於結束實際上由美國挑動的兩伊戰爭,使美國得以通過談判以解凍凍結的80億在美伊朗資產為條件結束了人質危機。
由於美國對伊朗沒有過度逼迫,伊朗最後也沒有徹底投入蘇聯一方。應該說,從戰略角度,美國這樣的處置還是不錯的。在全球博弈中,為保障大目標的實現,並非什麼事都該用蠻力解決。
❷ 1979年伊朗人質事件怎麼解決的
1980年底,美國國內政局發生了變化。在11月舉行的美國大選中,里根當選為新總統。他在競選時就嚴厲譴責伊朗扣押人質的行為。伊朗政府感到,里根上台後很可能採取比卡特更為強硬的政策,如果在新總統上任前解決這一問題,可能會減少一些麻煩。
在這種形勢下,伊朗和卡特都渴望在卡特離開白宮之前解決人質問題。後來,美國與伊朗經多次接觸,雙方同意由阿爾及利亞出面調解。
美國立即派出一個秘密使團前往伊朗進行談判,雙方終於在1981年1月19日達成協議,持續一年多的人質問題最終得以解決1月20日,一架阿爾及利亞飛機載著被獲釋的人質離開德黑蘭前往阿爾及利亞。
人質們立即飛往位於西德法蘭克福的美國空軍基地。前總統卡特以現總統里根特使的身份在那裡接待了他們。在進行了身體健康檢查和事件匯報後,他們飛回華盛頓並受到英雄般的歡迎。對於某些人而言,這個僅僅是為這個國家對里根就職典禮的慶祝增添了一絲喜慶氣氛。
(2)1979年伊朗美國人質怎麼樣了擴展閱讀:
伊朗人質危機歷史背景:
數十年來,美國一直是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的主要支持者。隨著民主進程發展,1953年改革派穆罕默德·摩薩台當選上伊朗首相。在阿賈克斯行動中,美國中央情報局幫助巴列維國王和保守派發動政變推翻了摩薩台。
前後八位美國總統為巴列維國王提供了大量的軍事和經濟援助,用以換取伊朗的石油供應,以及在中東的戰略存在。那些反對巴列維國王的人(因為他20世紀60年代早期曾許諾自由及改革,後卻食言)對於美國的做法非常反感乃至憤怒。
而巴列維國王及其親信中飽私囊,奢侈地按照西方的生活方式生活,讓國內的宗教保守人士十分憤怒。社會及宗教人士的不滿情緒匯合在一起,最終爆發了伊朗革命將巴列維推翻。1979年1月他流亡國外。
「伊斯蘭革命」運動結束了巴列維家族對伊朗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
新政權希望藉助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意識形態改造伊朗:神權統治,均衡貧富,扶持弱勢群體,禁止西方文化,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原教旨推行社會伊斯蘭化,美國和以色列被列為伊朗的頭號敵人。
「伊斯蘭革命」帶來的另一方面的壓力與影響是,大批舊政權的高級軍政官員遭到囚禁或處決,王室財產被沒收,富人們紛紛出逃,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紅燈區、賭場被一掃而光。
伊斯蘭教清規戒律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昔日一向時尚的德黑蘭婦女蒙上了黑紗和長袍,街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但是當人們走過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橋旁,卻不能不想起美國。
體制的改變,再加上與美國的勢不兩立,伊朗一時間幾乎成為國際社會的棄兒。
美國曾想減少伊斯蘭革命對自身的影響,並也曾嘗試與伊朗的新政權建立關系。但是1979年10月,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此事激怒了伊朗的革命者。
❸ 1979年內賈德人質事件
伊朗否認當選總統內賈德曾參與扣押美國人質事件。
認為內賈德參與了當年扣押美國人質事件,缺乏令人信服的證據。
1979年11月4日,伊朗大學生佔領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將52名美國人扣為人質長達444天,導致美國與伊朗斷交和凍結伊朗在美國的數十億美元資產。扣押美國人質事件已經過去20多年。上面提到的事件的三個參與者如今已成為改革派人士,譬如米爾達馬迪,如今他主張同美國改善關系,甚至曾表示願向人質道歉。對於那場事件,參與者如今有的認為是正確行動,有的則不然,更多的則認為應當歷史地看待它。
美國試圖干預伊朗政權唄!但這個事件是假的。
另外,向你推薦一個論壇,貓眼看人,都是年輕人討論政治問題的,很有深度!
❹ 1979年,伊朗綁架美國人質事件是怎麼回事
詳情可看2012出品美國大片《逃離德黑蘭》,就是根據人質事件所拍!
❺ 假如1979年德黑蘭人質被殺害,是否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結合當時國際環境分析
應該會的吧,當時美蘇對峙那麼厲害,蘇聯的軍事力量也是可以和美國匹敵的
❻ 當年伊朗與美國是同盟,怎麼就成了死對頭呢
1979年11月4日
伊朗扣留美國人質事件發生
伊朗的「革命青年」佔領了美國大使館
1979年11月4日,在霍梅尼的支持下,伊朗學生佔領美國駐伊朗大使館,扣留52名使館人員,以強迫美政府引渡流亡美國的前伊朗國王巴列維,遭美拒絕,兩國關系陷入危機。
在一批伊朗學生佔領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之後,另一些學生又在5日佔領了英國駐伊朗大使館;直至午夜前不久才撤出。
在伊朗西北部的設拉子和大不里士,學生們還佔領了在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領導的革命後就關閉了的兩個美國領事館。在學生佔領英國大使館之前數小時,伊朗國家電台廣播了霍梅尼的一個談話,指責英國包庇伊朗國王倒台時的最後一個首相巴赫蒂亞爾。英國大使館早些時候發表了一項聲明,否認巴赫蒂亞爾在英國。
霍梅尼在這次談話中肯定了伊朗青年佔領美國大使館並扣押一些使館人員當作人質的行動。他說,這是因為他們看到國王掠奪這個國家達五十年,殺害那樣多的人民,他們對美國給這個下了台的國王庇護所感到憤慨。他要求美國把國王、英國把巴赫蒂亞爾引渡給伊朗。他說:「如果他們不把這兩個賣國賊交出來,或者至少是把他們趕出他們的國家,我們就要採取另一種行動方針了。」
據來自華盛頓的消息說,有人問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霍丁-卡特:美國政府對佔領美國大使館的伊朗學生的要求反應如何?霍丁-卡特說:「回答是:不。」他說,美國政府的立場是:國王是得到允許到美國來治療癌症的,時間的長短未定,但是不會同意他長期留在美國。
在倫敦,英國外交部發言人也否認關於英國庇護伊朗前首相巴赫蒂亞爾的指責。發言人說:「就我們所知,這位前首相目前是住在巴黎。」
伊朗政府還廢除了伊朗在1959年同美國簽署的一項條約以及1921年同蘇聯簽署的友好條約的某些條款。
1980年4月,美國與伊朗斷交。同年4月25日,美國派出飛機潛入伊朗,試圖以武力營救人質,遭失敗。事件發生後,國際社會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經阿爾及利亞的斡旋,1981年,美伊雙方作出讓步,就釋放人質達成協議。伊朗釋放全部人質。
❼ 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
❽ 伊朗人質危機的過程
伊朗人質危機或稱伊朗人質事件。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美國大使館被佔領,52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為人質的一次危機。這場人質危機始於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續到1981年的1月20日,長達444天。很多人至今仍認為,這場人質危機導致了當時的美國總統吉米·卡特連選失敗。
1979年11月1日,新的伊朗領導人阿亞圖拉賽義德·魯霍拉·霍梅尼號召伊朗人民向美國和以色列示威。霍梅尼將美國政府稱作「撒旦」和「伊斯蘭的敵人」。
4月1日「伊斯蘭共和國」宣布成立,巴列維王朝被徹底推翻。1979年11月4日,伊朗首都德黑蘭的學生4000餘人在霍梅尼的支持下,佔領了美國大使館,將美國國旗撕下來,代之而掛上了寫著「真主偉大」字樣的白旗,最後將52名美國外交官扣押起來,作為要求美國交出巴列維的人質。
美國公開尋求與伊朗談判。同時,他批准了一項代號為鷹爪行動的跨軍種聯合秘密營救行動。
任務落在「藍光」突擊隊身上。這是赴越南作戰的美軍特種部隊中訓練有素的一支小分隊。4月24日22時,美國尼米茲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悄無聲息停駐在伊朗附近平靜的海面上。16名飛行員和180名突擊隊員,分別奔入早已檢修完畢的8架直升機。
飛行途中,8架直升機中,有3架由於沙漠異常氣候引發的沙塵暴等原因,無法保持正常飛行,先後離開飛機編隊。而只剩下的5架直升機,是不能按照原定計劃完成營救任務的。卡特總統接到報告後,當即決定取消營救行動,命令所有的飛機和人員迅速撤離伊朗。然而更令「藍光」突擊隊員狼狽不堪的是,撤離過程中,又發生了運輸機和直升機相撞的事故。25日,美國政府第一次向新聞界公布了在伊朗進行了一次營救作戰的消息,並且宣告作戰行動失敗。
❾ 1979年美國駐伊朗使館扣押人質事件,伊朗是否違反了國際法規則
沒有啊,總而言之美國沒有對中東革命給予重視,失去了殺雞儆猴的機會,為後來的入侵科威特與911埋下了危險的種子,這是美國在1979年犯下的錯誤。
❿ 伊朗人質危機的事件結果
1980年底,美國國內政局發生了變化。在11月舉行的美國大選中,里根當選為新總統。他在競選時就嚴厲譴責伊朗扣押人質的行為。伊朗政府感到,里根上台後很可能採取比卡特更為強硬的政策,如果在新總統上任前解決這一問題,可能會減少一些麻煩。在這種形勢下,伊朗和卡特都渴望在卡特離開白宮之前解決人質問題。後來,美國與伊朗經多次接觸,雙方同意由阿爾及利亞出面調解。美國立即派出一個秘密使團前往伊朗進行談判,雙方終於在1981年1月19日達成協議,持續一年多的人質問題最終得以解決。1月20日,一架阿爾及利亞飛機載著被獲釋的人質離開德黑蘭前往阿爾及利亞。
人質們立即飛往位於西德法蘭克福的美國空軍基地。前總統卡特以現總統里根特使的身份在那裡接待了他們。在進行了身體健康檢查和事件匯報後,他們飛回華盛頓並受到英雄般的歡迎。對於某些人而言,這個僅僅是為這個國家對里根就職典禮的慶祝增添了一絲喜慶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