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從曾經親密盟友到成為美國中東最大的敵人的伊朗,他到底都經歷了什麼
一開始伊朗依附美國是因為伊朗有利可圖,後來伊朗成為美國最大的敵人,也是因為損害了兩國的利益,這只是印證了一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其實在早年間伊朗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而當時的蘇聯和美國還沒有這么強大,所以當時的伊朗其實是比蘇聯和美國還要強大的,那個時候的伊朗可謂是叱吒風雲,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蘇聯和美國漸漸強大起來,伊朗也不得不考慮這兩個強權的力量。
他開始向外傳播反美主義,以此來團結國內的人民將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人民凝聚在一起,從而支持自己的政權,事實證明他也確實成功了,成功以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對美國,自此美國和伊朗的梁子也就結下了。
㈡ 西方圍堵伊朗40年,為何伊朗還能越來越強
伊朗被西方圍堵了40年,這要是其他的國家,早就崩潰了,但是伊朗卻越來越強,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實行了一個體制力量,就是對權力的制衡,還有團結的制度,軍隊的絕對效忠,所以伊朗越來越強。
因為宗教領袖除了管理國家以外,更是能夠在思想上對伊朗國民以及官員進行控制,所以經歷了這么多年的圍追堵截,伊朗人民仍然和政府上下一心。伊朗的軍隊伊斯蘭革命衛隊,那是最虔誠的教士和穆斯林組成,整個宗教領袖對其進行最絕對的控制,不管是從思想還是從行動上都不會有問題。
㈢ 在二戰時期,伊朗在做什麼
1939年二戰爆發後,伊朗雖然宣布中立,但是伊朗巴列維王朝開國皇帝禮薩汗其人非常親德。為了避免後患,1941年7月12日,蘇聯和英國大臣共同佔領伊朗的協議。8月5日蘇軍進入伊朗北部,同時英國,澳大利亞,印度混合部隊在阿拉伯河登陸,佔領伊朗南部。禮薩汗被迫在9月15日宣布退位,傳位給長子巴列維。17日,蘇英兩國完全控制伊朗。
1942年1月29日,伊朗被迫和蘇英兩國簽署三國同盟條約,伊朗同意盟軍駐扎伊朗,並盟軍運輸提供方便。而英蘇則宣布尊重伊朗主權和領土完整,並承諾在戰爭結束6個月內從伊朗撤軍。
1943年1月,美軍也在伊朗登陸,美國宣布也將遵守三國同盟條約。
1943年1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德黑蘭會議再一次宣布尊重伊朗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
1945年6月,美英軍隊開始從伊朗南部撤軍。蘇軍卻拒不撤軍。9月26日,蘇軍扶持阿薩拜疆民主黨「起義」,成立以賽爾德賈法爾皮謝瓦里為總統的阿薩拜疆民族政府。12月15日,在蘇軍支持下,庫爾德民主黨在馬哈巴德宣布成立以加吉穆罕穆德為總統的庫爾德斯坦共和國。
在伊朗求援下,美英軍停止撤軍,後開始大舉增兵,中東美英軍隊進入臨戰狀態。
在美英軍隊壓力下,1946年3月25日,蘇聯被迫宣布將在2個月內從伊朗撤軍。5月25日,蘇軍從伊朗撤出。12月,伊朗軍隊攻入大不里士,亞塞拜然民族自治政府垮台,領導人逃入蘇聯。
1947年2月,伊朗軍隊進入庫爾德斯坦,庫爾德斯坦民主黨退入蘇聯。
伊朗重新獲得獨立和統一。
㈣ 伊朗和俄羅斯曾經爭奪上百年,為什麼現在能冰釋前嫌
說到底,還是為了利益。只要利益足夠,在這種大國面前,再艱難的事情都能放下,事後再談。
仇視歸仇視,但是利益才是永恆。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後,國家變成了政教合一,並且和美國不再聯系。而美國對於這個反水的小弟,也是非常的生氣,直接對伊朗實行了長期制裁。而另一邊,蘇聯解體後實力大減的俄羅斯,也是被美國制裁的對象。於是當有了共同的敵人時,雙方就是朋友,為了利益,他們可以放下前人的仇恨,一起展望未來。
㈤ 伊朗對俄羅斯重要嗎如果伊朗倒下了俄羅斯會受到哪些損失
伊朗對俄羅斯的重要性並沒有人們想的那麼大,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前,伊朗是美國在中東最親密的盟友,地位超過以色列,美國向伊朗提供大量當時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但蘇聯也沒覺得寢食難安。
譴責蘇聯,是伊朗在伊斯蘭世界樹立威信的舉動,想成為地區領導者。更能表現伊朗這個心思的,就是霍梅尼積極輸出伊斯蘭革命。
伊朗的舉動,是蘇聯一下子心涼涼了,不但拉不動伊朗,反而還要擔心伊朗對自己的中亞加盟共和國的策動。
㈥ 伊朗危機的蘇聯變故
1946年1月,伊朗政府正式向聯合國提出控訴,指責蘇聯違背條約,製造伊朗內部分裂。蘇聯代表則辯解稱,撤軍問題可以談判,而亞塞拜然人和庫爾德人的分離活動則純屬伊朗內政,與蘇聯無關。同時在蘇聯的壓力下,伊朗也不再堅持其對聯合國提出的申訴。美英方面自然不肯就此善罷甘休,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表示,如有必要,美國將動用軍事手段。杜魯門則致函斯大林,措詞強硬地表達了美國的態度。美國政府還聲稱,美國在一旦需要的情況下,將到聯合國去提出蘇軍撤出伊朗的問題。面對這樣的形勢,蘇聯才終於退卻。1946年4月4日,蘇伊雙方經過私下談判,達成了蘇軍撤離的協議,條件是伊朗允諾將其北部的石油開采權長期租讓給蘇聯。5月6日,蘇軍全部撤離後,伊朗政府在美英的支持下,完全控制了北部的局勢。1947年,新選出的伊朗議會又否決了蘇伊聯合開采伊朗北部油田的協議。於是美國顧問和美國公司攜帶著武器與設備堂而皇之地開進伊朗,此時蘇聯除了表示抗議和警告外,已經無可奈何。
㈦ 伊朗是想做中東的蘇聯嗎
當時中東地區很多國家還是世俗主義,伊朗的模式是教士說了算,他們想輸出這種模式
另外,伊朗是什葉派為主,其他國家是遜尼派當家
伊朗也想借機擴大自身影響
㈧ 波斯帝國在幾千年裡都經歷了什麼伊朗在二戰當中是一個怎樣的角色
我們都知道,古希臘文明是歐洲文明的起源,其次就是古羅馬帝國,最後才輪到如今西歐人的祖先日耳曼人。在長達數年前的文明進化史當中,有這么一個國家自始至終都伴隨著歐洲,坐看這一代代文明的興衰,自己卻一直屹立不倒,這個國家就是波斯。
"波斯"這個名稱其實是古希臘人給起的,他們一直認為自己是伊朗人。伊朗這個詞就是雅利安的意思,由於納粹的關系,雅利安成了一個反面詞。於是,大家用伊朗來稱呼這個國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波斯人就建立起自己的文明。他們的主要敵人是亞述人,兩千多年來征戰不休。直到公元前553年,居魯士二世終於把波斯統一起來,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這就是古希臘稱呼的第一個波斯帝國。
古埃及和古巴比倫,都是被波斯帝國征服的。古希臘面對波斯帝國時,也只能勉強自保。在大部分時間內,很多古希臘城邦不得不對波斯臣服,才能換取平安。
從文明進化程度來看,波斯帝國是當時最先進的國家,中華文明還處在部落聯盟時,他們已經有了統一的帝國。在鐵器、騎兵等方面,波斯人都領先於其他文明。
但是,這種領先是暫時的,馬其頓崛起後,不但征服了波斯,還使其淪為落後和野蠻的象徵。西漢開辟絲綢之路後,波斯成了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從中獲取了巨大的財富。
唐朝時,波斯薩珊王朝遭滅國危機,繼承人卑路斯不遠萬里到唐朝求助,太宗婉拒,為安慰卑路斯,太宗在中亞(今阿富汗)設波斯都督府,任卑路斯為都督,次年冊封為波斯王,五年後卑路斯在長安去世。
中國有二十四史,波斯歷史的繁雜一點也不亞於中國。外來征服者和本土強權輪流統治這片高原,不斷上演著改朝換代的劇目。直到阿拉伯人把這里伊斯蘭化,最後由奧斯曼把伊朗帶入了近代社會。
俄國和英國對波斯有野心,從18世紀開始,直到二戰前,兩個列強蠶食了波斯的一部分領土,並各自在這里培養自己的勢力范圍。在一次大戰中,統治波斯的卡扎爾王朝非常軟弱,引起社會各階層的極大不滿。
1925年,英國人支持的軍官禮薩·汗推翻原來的卡扎爾王朝,建立巴列維王朝。1935年,禮薩·汗正式將國名改為伊朗。巴列維王朝是親英國的,世俗化程度很高,超過現代的很多伊斯蘭國家。
幾千年來,波斯一直站在歐洲文明的對立面,是野蠻的對象。用伊朗這個本名,就是為了與波斯切割,有利於融入國際社會。另一方面,當時歐洲盛行種族優越論,雅利安人種被抬到很高的地位。而雅利安原本就發源於伊朗高原,用這個名字,更有利於與德國搞好關系。
既然巴列維王朝是親英國的,為什麼又要和納粹走近呢?原因也簡單,巴列維想發展本國的經濟和軍事,擺脫列強的干涉。而英國雖然扶植過伊朗,但並不願意看到伊朗的強大。
納粹便利用這種矛盾,給予伊朗大量的援助。這樣一來,納粹可以得到伊朗的石油供應,更重要的是削弱英國在伊朗的影響力。如果能夠把伊朗拉上納粹戰車,那是最理想的。
禮薩·汗認為伊朗和德國都是高貴的雅利安人,如果能得到德國的支持,伊朗就有可能重新變成世界強國。可是,伊朗位於英屬印度和蘇聯之間,英蘇兩國怎麼能容忍伊朗變成自己的敵國?
在這樣的矛盾下,伊朗迎來了二次大戰。在大多數的印象里,伊朗似乎並沒有參加二戰,可事實上,英蘇兩國對伊朗發動過軍事打擊,以防止伊朗倒向德國。只是軍事行動僅用了四天,幾乎沒有引起世界的注意。
1941年8月5日,蘇聯紅軍進入伊朗北部。與此同時,英聯邦軍隊出兵佔領伊朗南部。8月25日至28日,英軍輕松粉碎了伊朗軍隊的抵抗,禮薩·汗辛辛苦苦建立的幾十萬軍隊毫無戰鬥力。國王不得不宣布退位,把王位交給兒子巴列維。伊朗徹底倒向盟國,與納粹斷絕了關系。
這才有了後面的德黑蘭會議,也算是伊朗對二戰作出的主要貢獻之一。另一方面,美英的援助物資,有相當一部分是通過伊朗運到蘇聯的,對蘇聯堅持抗德戰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戰後,巴列維王朝與美英都保持著良好的關系,直到1979年的伊斯蘭革命,伊朗從此成為美國的死敵。這也是美國幾十年來,不停攫取伊朗石油利益,不顧伊朗人民利益和呼聲的政策所造成的。這種單方面得利的外交政策,應該引起好好的反省。
㈨ 伊朗和俄羅斯現在到底什麼關系/
兩國處於軍事合作關系,特別是伊朗的核問題,俄羅斯與美國的立場不同,無形中給了美國很大的壓力,兩國的良好關系讓美國很敏感。
㈩ 二戰期間,為何蘇聯和英國要瓜分伊朗
伊朗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在傳統上是英俄大博弈的主要角逐地,在1907年英俄協議後也被兩國視為禁臠,不容第三國染指。 二戰爆發後,禮薩汗宣布伊朗中立,但並未限制德國在伊朗的活動。即使蘇德戰爭爆發後,仍不接受一些有遠見的臣屬關於要伊朗宣布站到反法西斯同盟一邊的意見。蘇聯政府多次向伊朗要求取締德國特務的活動,而禮薩汗也並未採取必要的措施 。英國想要伊朗的石油資源,蘇聯想要伊朗的出海口,因為蘇聯的出海口都在北冰洋和北太平洋,南方沒有出海口。
二戰結束之後,1946年3月2日,當初英蘇和伊朗三國同盟條約規定的佔領時限到來。英國軍隊按照協議撤出了伊朗。在二戰結束之後,英帝國已經自在崩潰邊緣,佔領伊朗對英國確實沒有太多的價值了。但蘇聯這時已經看到了冷戰即將來臨,而自己撤出之後,巴列維政權肯定會被美國控制。所以蘇聯盡管在3月3日也撤出了自己控制的最大城市大不里士,但卻顯得非常不情願。他們以伊朗境內存在對蘇聯的安全威脅為由,撤軍行動進行的非常緩慢。而伊朗這時當然也得理不讓人,在美國的支持下,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抗議。但很明顯聯合國安理會是沒法對蘇聯這個常任理事國採取任何懲罰措施的,不過蘇聯還是感到了壓力,在3月24日答復會盡快撤出。當年4月,蘇聯和伊朗達成協議,伊朗許諾將其北部油田的開采權長期租借給蘇聯,5月蘇軍完全撤出了伊朗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