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伊朗與什麼國家發生戰爭
兩伊戰爭升搭(英語:Iran-Iraq War),在伊朗被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波斯語:جنگ تحمیلی)、神聖抗戰(波斯語:دفاع مقدس)、或伊朗**戰爭(波斯語:جنگ تحمیلی),又稱第一次海灣戰爭或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
戰爭起因
戰爭的起因是由於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意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整肅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
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的領土糾紛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加上兩國長期存在著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系一直緊張,小的邊界沖突不斷。1978年伊朗發生內亂,伊拉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執政,煽動伊拉克的什歲胡葉派穆斯林推翻薩達姆政權。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朗與美國斷交的時機,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戰爭進程
第一時期,戰爭在伊朗境內進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調集大量飛機對伊朗首都德黑蘭等15座城市和空軍基地進行空襲。23日凌晨2時,出動地面部隊5個師又2個乎笑攔旅,1200餘輛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發起進攻。到10月底,伊朗擋住了伊拉克軍隊的全面進攻。從1982年3月起,伊朗軍隊轉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將其軍隊撤出所佔伊朗領土,兩國邊界又恢復戰前狀態。
第二時期,戰爭在伊拉克境內進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0萬軍隊,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區發動猛烈進攻。經過多次拉鋸戰,至9月底伊朗軍隊控制了伊拉克境內面積約200多平方千米的狹長地帶。從10月開始,伊朗又出動5萬軍隊向伊拉克北部曼達利地區發起進攻,深入伊拉克境內,對巴格達造成威脅。伊拉克軍隊前後組織7次反擊,將伊朗軍隊阻擋在邊界一帶。1983年2月以後,伊朗在中線和北線再次發動了一系列攻勢。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線。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勢基本停止。
第三時期,從1984年4月開始的4年多時間里,雙方在邊境地區互有攻守,戰爭轉入長期消耗戰。至1988年7月,伊朗所佔伊拉克領土幾乎全部喪失。
聯合國停火決議
為使兩伊戰爭盡快結束,聯合國安理會於1987年7月20日通過了要求兩伊立即停火的第598號決議。次日,伊拉克表示歡迎聯合國決議,並決定暫停襲擊伊朗海上目標,以示誠意。但伊朗沒有表態,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號決議。從兩伊戰爭停火後的第5天即8月25日開始,在聯合國秘書長主持下,兩伊外長舉行了多次會談,但談判毫無結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危機爆發後,伊朗利用危機逼使伊拉克最終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條件,承認伊朗對阿拉伯河的一半主啊權,並從伊朗領土撤出了軍隊。
歷時8年的兩伊戰爭,結果兩敗俱傷。伊拉克傷亡和被俘48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伊朗傷亡和被俘108萬人,損失作戰飛機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兩國軍費開支近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達5400億美元,雙方的綜合國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② 美國為什麼要打伊朗
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開演。此次世界大戰與前二次世界大戰不同的是,以美國為首的列強對第三世界國家伊朗(穆斯林世界)發動的戰爭,力量懸殊,但結局不好說,如果有人把伊朗看做利比亞那是大錯特錯。,一般人都認為是伊朗人在造核子武器,其實我並不這樣認為。以色列是美國的戰略盟友肯定沒有錯,但美國高層對於以色列也一直感到很棘手,美國的國際威望也因為以色列的不聽話,幾十年來在中東地區一直很被動,此次借勢攻打伊朗,就是要激起伊朗的大舉反擊,讓以色列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最後形成美國一家得勝,伊朗、以色列兩敗俱傷,甚至是毀滅性的破壞。我相信,睿智的以色列人會明白這一點的,伊朗也不是中東的魚腩,總之,此次大戰,箭在弦上,關鍵是美國奧巴馬總統什麼時候扣動扳機 剛剛聽了一個美國地緣政治教授的爆料,綜合他對一些內幕的了解,下面簡單分析如下: 對伊作戰早已經預謀好了 自從布希定下了「邪惡軸心國家黑名單」以後,名單上的伊拉克,利比亞,葉門已經或多或少相繼倒下,而最大的眼中釘伊朗,朝鮮,敘利亞還沒有殲滅。這既符合美國的戰略預期,同時也超越了他們的戰略預期。不管你相信不相信911是美國一手策劃的苦肉計(參考7號樓倒塌事件),可以說911的確給予了美國大張旗鼓的常駐中東的契機。美軍在那裡不僅虐囚,經營鴉片,建立長久的軍事基地,還在一定程度上軍事包圍了伊朗這個中東唯一的獨立自主的大國。只可惜沙特與伊朗分屬不同的教派,再加上科威特,卡達這類西方傀儡政權的存在,造成了伊朗在中東世界及其被動,唯一能夠比較合的來的,就是敘利亞,甚至利比亞。所以可以說伊拉克和阿富汗,還有阿拉伯春天都在一定程度試圖百般壓制,恐嚇,顏色革命伊朗的局勢 對伊作戰必須被美化為「人民戰爭」才能起到輿論陣地的制高點 所以美國和以色列是非常重視心理戰的,尤其是春天的陰謀,差一點就顏革了伊朗,不過在一定程度上,伊朗和那些嬌奢淫慾的沙特皇室不同,它是一個比較有現代化氣息的國家。可以說伊朗人有點像被西方圍堵時的中國人,眼光實際, 敢說敢幹,能吃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容易受到西方宣傳的蠱惑,哪怕是不待見自己國家的種種缺點,在對待以色列和美國的霸權主義問題上,都還是一條心的。所以伊朗很清楚,不擁有核武器,那麼其後果肯定比伊拉克還要殘,堂堂波斯帝國有可能就如同今天的埃及,古巴比倫一樣,被西方徹底炸的四分五裂。並徹底退出歷史的民族之林。傳言在2004年,對伊朗的作戰計劃已經啟動,只不過當時的以色列內部慾望還不高,美國認為還為時已早,就暫時作罷。直到今天,這個像謎一樣的伊朗核問題被搬上舞台,來來去去幾年,被西方媒體炒來炒去,輿論的心理准備慢慢傾向於伊朗的核動機,再加上一些毫不相關的恐怖襲擊給西方民眾帶來的沖擊,那麼伊朗擁有的核武器就註定成為了西方民眾攻擊對象,哪怕那些所謂的恐怖襲擊和伊朗八桿子打不著。 打伊拉克需要一個編造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打阿富汗需要一個死無全屍的本拉登,打利比亞需要一個掛羊頭賣狗肉的「保護平民」的借口,那麼打伊朗就是一個醞釀已久的核陰謀。美國打伊朗其實也是受到了沙特的指示,由於遜尼派和什葉派的恩怨,中東敗類沙特,阿聯酋可以通過犧牲自己的同胞換取美國對他們的地緣做大做強的保證,可以說是醜陋至極。而以色列面對的最大威脅就是敘利亞和伊朗,所以很自然的可以看到,為什麼美國把這兩個國家列為首要的流氓國家。由於之前對伊拉克戰爭的口碑太臭,美國國內的反戰勢力越來越大,那麼美國先發制人就不可能獲得國內的支持,唯一的前提就是製造另一場911,催發美國的愛國熱情,不過經濟太差,佔領華爾街之類的運動已經嚴重打亂了美國輿論洗腦計劃,再上美國新出來的超級元老院即將公布大幅度削減預算計劃,這將嚴重損害軍工業的利益,同時奧巴馬承諾要在年底前撤軍伊拉克,那麼通過挑撥第三國趕緊打造出一個國際軍事行動,就是最合適的計劃,這就是為什麼出現了一個漏洞百出的伊朗僱用墨西哥黑幫刺殺沙特駐美大使的鬧劇。這意味著伊朗不僅得罪了以色列,連沙特這樣中東大國都敢實施陰謀,那麼全世界不教訓一下不聽話的伊朗是不行了。最後我們看到內塔尼亞胡故意泄漏對伊作戰計劃,其目的就是釣魚,讓伊朗在軍事部署上蠢蠢欲動,而美國可以在大後方嚴密監視伊朗的方方面面,為下一步精準打擊做好准備。同時不排除沙特,阿聯酋這些國家的軍隊也加入戰爭攻打伊朗。然後就是什麼聯合國的報告,不知道通過暗殺了多少伊朗核科學家,而編造出的廢話或者是謊言。總之伊朗在各方面都屬於理屈詞窮級別。非常被動 中東暴力破局,難免一場巨能戰爭 敘利亞本身是先於伊朗的攻打目標,不過出乎西方意料之外的是,普金的歸來。敘利亞有俄羅斯常駐的海軍基地,這是俄羅斯絕對不能容忍的底線,再加上中國的反對,英美並不認為這劃得來,因為以色列並沒有得罪俄羅斯的意思,以及中國的意思,所以作罷。不過伊朗就不一樣了,雖然中俄都多多少少暗地支持伊朗的聲音,但是在好幾次制裁法案中,都投了贊成票,也就是說中俄並不是伊朗最親密的盟友,同時伊朗也不想臣服於中俄的控制之下。所以這段曖昧的關系完全是為了平衡地區的發展。而以色列一旦攻打伊朗,那麼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中東世界的全面戰爭,由於巴勒斯坦問題上,中東世界對以色列極其反感,敘利亞和伊朗都有相當數量的導彈,並會反撲,這是利比亞,阿富汗,伊拉克不能同日而語的,美國清楚,以色列可以攔截一部分,但是不可能攔截萬箭齊下的態勢,肯定會大規模出兵。甚至不惜使用僅次於核彈頭的遠程打擊。到時候,再加上普金並不是一個等閑之輩,俄國有可能會採用某種方式嚴防事態嚴重惡化。。。到時候將是一場規模非常龐大的戰爭。 另外,伊朗這個產油大國一旦被攻打,全球油價將會飆升,美元會趁機走強,歐元人民幣受到嚴重打壓,中國在這一問題是否坐視不管,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石油供給國被打垮,讓我們拭目以待。
③ 有關於美國和中東地區國家的戰爭
1、伊拉克戰爭
伊拉克戰爭,是以英美軍隊為主的聯合部隊在2003年3月20日對伊拉克發動的軍事行動,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因為是海灣戰爭的延續,又稱為第二次海灣戰爭。到2010年8月美國戰斗部隊撤出伊拉克為止,歷時7年多,美方最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反而找到薩達姆政權早已銷毀的文件和人證。2011年12月18日,美軍全部撤出。
2、海灣戰爭
海灣戰爭,是美國領導的聯盟軍隊於1990年8月~1991年2月,為恢復科威特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並恢復其合法政權而對伊拉克進行的一場戰爭,是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武裝沖突。海灣戰爭包括3個主要軍事行動:沙漠盾牌行動、沙漠風暴行動和海上攔截行動。聯盟軍隊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1991年2月27日,美國宣布解放科威特的戰爭結束並於當天午夜停火,伊拉克最終在4月接受了停火協議。
(3)美國和伊朗哪個發動戰爭擴展閱讀:
海灣戰爭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在戰爭中,美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示了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優勢。通過海灣戰爭,美國進一步加強了與波斯灣地區國家的軍事、政治合作,強化了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海灣戰爭對冷戰後國際新秩序的建立產生了深刻影響,同時,它所展示的現代高科技條件下作戰的新情況和新特點,對軍事戰略、戰役戰術和軍隊建設等問題帶來了眾多啟示。
伊拉克戰爭實質上是美國借反恐時機,以伊拉克拒絕交出子虛烏有的生化武器為借口,趁機清除反美政權的一場戰爭。由於伊拉克戰爭使用了大量的美國現代化新式武器,加上美軍使用的武器費用非常的高昂,總軍費高達7630億美元,這場戰爭也被稱為浪費錢的戰爭。另有觀點認為,美國鏟除伊薩達姆政權,實質就是維護美元霸權的地位。這次戰爭再次詮釋了科技是現代軍隊發展和軍事實力的重要支柱。
④ 美國挑起美伊沖突,打也是輸,不打也是輸,咋辦呢
其實美國如果真的想要挑起和伊朗的戰爭的話,那麼他將面對的不僅僅是伊朗一個國家還有很多正義的國家都會對美國表示譴責,而美國如果不打的話,那麼他前期在伊朗投入的金錢等都會成為泡沫,這對美國來說也是不可忍受的,所以才會說他打也是輸,不打也是輸。
我覺得現在的美國應該冷靜考慮和伊朗的關系,不應該再發生大的沖突。美國和伊朗之間的關系還需要美國自己考慮應該如何解決,但是他如果真的發動戰爭的話,很有可能會導致美國成為眾矢之的。
⑤ 美國和伊朗沖突的話哪些國家會捲入戰爭為什麼
美國和伊朗之間如果發生戰爭的話,沙特和以色列這兩個國家肯定會被捲入其中,因為沙特和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同時沙特和以色列這兩個國家跟伊朗之間也有著很多的矛盾,所以美國如果和伊朗之間有軍事沖突的話,沙特和以色列這兩個中東地區非常有影響力的國家一定會選擇幫助美國打擊伊朗的。
所以我們希望中東地區的有關國家能夠保持克制,只有保持克制才能夠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以及穩定,這樣才會對有關國家的老百姓的生命負責。千萬不要因為利益而發動戰爭,因為任何國家都無法承擔戰爭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後果。
⑥ 美國伊朗戰爭是哪一年
概述
兩伊戰爭,又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公里,長約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期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另外,宗教也是兩伊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兩國雖然同屬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
起因
長期以來,兩伊存在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雙方發生邊境沖突。1975年在阿爾及利亞總統布邁丁的斡旋下,兩伊簽訂《國界和睦鄰條約》(即《阿爾及爾協定》),規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線為界,伊朗同意將克爾曼沙赫省的約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伊拉克。兩國矛盾有所緩和,但未真正解決。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諾。1979 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執政後,兩伊關系急劇惡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稱要廢除邊界協定,雙方邊境沖突逐步升級。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政府強調要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革命」,公開號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進行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拉克現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隨著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邊界武裝沖突的加劇,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至此兩伊戰爭就全面爆發了。自從戰爭爆發後,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的密切關注。
戰爭爆發
伊拉克在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 另外,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在出售給伊拉克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這引發了後來里根政府的伊朗門事件。
這場戰爭進行得十分慘烈。戰爭雙方都常常使用類似於一戰中的人海戰術攻擊。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盡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戰爭和使用化學武器, 國際社會對其並沒有施加太大的壓力。
1982年6月,伊朗發動的一系列反攻奪回了伊拉克在戰爭初期佔領的土地。伊拉克鑒於可能被徹底打敗,向伊朗提出休戰的建議。此時,伊朗試圖打垮伊拉克政權,因此拒絕了這一建議。這樣導致戰爭又進行了六年。
在此期間,西方海軍力量介入該地區,試圖保護海灣航道暢通。由此導致伊朗導彈攻擊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以及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民航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停戰
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無條件停戰,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積極響應,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這項決議,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這項決議。在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後,兩伊同意從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戰。這是兩伊從戰爭走向和平的重要轉折。戰爭結束時,兩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的情況。
影響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戰爭結果
兩伊傷亡人數約270萬,其中,死亡約100萬,受傷約170萬。傷亡人數約占兩國總人口的4.5%,相當於4次中東戰爭傷亡人數的17倍。雙方經濟損失慘重,戰爭中的軍費支出和戰爭導致的經濟破壞共計到達8,000億美元,兩國的經濟均倒退了20年。
⑦ 伊朗為什麼要和美國打仗
何不了他。其實伊朗和美國本來毫無利害關系,但1979年伊朗爆發了一次大革命,趕走了親美的巴列維國王,美伊關系慢慢惡化,發展至今成為勢不兩立的冤家。
弱小的伊朗為何敢抗衡強大的美國,地形是重要的原因。伊朗大部分坐落在高原上,四面群山環繞,臨近海洋,從地圖上看去就像一座天然的軍事堡壘,易守難攻。他對外擴張很吃力,但別人也不會輕松地征服他。亞洲大陸上有一條巨大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這條山系在伊朗邊疆上分叉成兩個山脈,一個是厄爾布爾士山脈,一個是扎格羅斯山脈。這兩個山脈又有許多小山系,層層疊疊像幾道鎖鏈一樣圍住了伊朗。舉個例子,有點類似於我們國家的巴蜀地區,不同的是巴蜀中間是盆地,而伊朗是高原。這樣的地形,用再先進的武器攻擊也會很吃力吧。想想美國當年是怎麼在38線以北敗的,山地起了很大的作用。美國人決不允許自己再一次地深陷入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的泥潭。伊朗革命衛隊等武裝力量總人數在50萬左右,依託有利地形打游擊戰還是綽綽有餘的。
想要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並不容易,那是需要實力的。如果沒有實力,還要獨立自主的話,那就會被現有的國際秩序領導者打壓。國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前提是如果這個國家還想在這個地球上混的話。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我不參加現有國際秩序,我就不聽你的,那麼你只能自己和自己玩。而伊朗就屬於想要獨立自主,但是還想在國際秩序中生存的國家,那麼美國對伊朗的打壓就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先要加入國際社會,但是美國不認可,那麼只能夠投靠憤怒的美國對頭俄羅斯了。
俄羅斯同樣是一個不被歡迎的國際參與者,俄羅斯有實力去獨立自主的發展,但是他的存在讓國際秩序的領導者美國及西方都有些忌憚。既然美國當領導,那麼對於可能威脅到他領導地位或是威脅到他的國家,那是會毫不客氣的。在美蘇爭霸的幾十年,雙方互有勝負,但是最終蘇聯落敗了。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衣缽,一直不遺餘力的對美國及西方示好,但是他沒看清楚美國及西方同俄羅斯之間關系的本質。美國需要的不是平等的合作夥伴,而是不能夠威脅到他的小弟或者奴才。俄羅斯會成為這兩個之間的哪一個?無論哪一個俄羅斯都不會願意,那麼就只能打壓你了,因為你的軍事能力還在,不閹割你的軍事能力,美國和西方怎麼放心。
⑧ 美伊之戰會一觸即發,為何美國至今都沒有出擊
美國和伊朗是一對是死對頭我們眾所周知,但是美國現在都不敢打伊朗,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伊朗非常的團結,因為伊朗宗教治國,所以百姓非常的團結,第二伊朗有其他大國支持,第三美國戰力不足,因為美國現在在和敘利亞進行拉扯戰戰鬥力不足以攻擊其他國家。
當年美國為何敢打伊拉克,因為伊拉克發動兩伊戰爭,又入侵科威特,幾乎將整個中東都得罪了,而且也沒有大國支持他。而且美國發動海灣戰爭的時候,中東的兄弟國家甚至還派兵一起打,這才是制勝的關鍵啊。
但是伊朗不一樣,伊朗的什葉派穆斯林在中東占據大多數,很多中東國家都是什葉派穆斯林當權。因此,美國打伊朗,不但得不到支持,這些國家預計還會幫助伊朗。再加上伊朗有俄羅斯等大國的支持,這就使得戰爭更多的不確定性。
⑨ 美國和 伊朗打起來了嗎
還沒有正式宣戰
8日一早,數十枚導彈和火箭彈一起砸向駐伊拉克美軍基地。由於襲擊的規模是近幾年時間從未有過的,美國高層及國家安全團隊緊急開會。
而且,美國剛剛決定搬遷指揮中心,離開伊拉克,今天導彈就來了。伊朗顯然這是要追著美軍屁股打。據伊朗「Press TV」報道,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周二(7日)作出決定,將其總部從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遷往科威特城市。就在此前一天,伊拉克看守政府總理阿卜杜勒-邁赫迪召見美國駐伊拉克大使圖勒,要求美國合作執行有關結束外國軍隊駐扎的決議。
⑩ 兩伊戰爭發生的原因、經過及結果
兩伊戰爭是因為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才發生的。1971年9月22日出兵伊朗,戰爭爆發。戰爭初期,伊拉克得勢,佔領伊朗約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3月底,雙方形成僵局。1982年4月,伊朗發動反攻,基本上收復全部失地。7月,伊朗軍隊越過邊界,佔領伊拉克境內的一些城鎮和據點。10月,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勢,雙方進入相持階段。1984年4月起,戰爭向海峽水域和城市區擴展。
1987年7月20日,安理會通過結束兩伊戰爭的598號決議。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則堅持應懲辦戰爭禍首,要求薩達姆下台,拒絕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連續發動進攻,收復失地後於7月又進入伊朗境內。
1987年7月18日,伊朗改變以往強硬態度,宣布接受安理會的598號決議。8月20日,雙方宣布停火。8月25日在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主持下雙方開始直接談判。至此,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結束,
關於兩伊戰爭的後果。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嚴重損失,除常規戰爭外,在戰爭過程中採取了襲城戰、襲船戰、襲擊油田等破壞敵方後勤、經濟設施的手段。伊拉克還對伊朗軍隊、平民動用了化學武器。作為軍事實力相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在戰爭中曾使用諸如蘇式米格-25戰機、美式F-14戰機、法式飛魚導彈等當時較為先進的武器;
但同發達國家主導的戰爭相比,這場戰爭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別。例如,在戰爭中鮮有集群化坦克長距離突擊作戰,而一戰中的塹壕戰、人海攻擊卻頗為常見,甚至還出現了沒有武裝的平民在狂熱的宗教信仰支撐下集體沖鋒,踩爆地雷的場面。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