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色列與伊朗的梁子是怎麼結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霍梅尼發動的伊斯蘭革命,推翻了親西方的巴列維國王,成立了政教合一,甚至是教大於政的帶有原教旨主義色彩的伊斯蘭共和國,扣押了美國領館的工作人員當人質。遭到了國際社會特別是西方國家的強烈譴責和制裁。
而當霍梅尼的伊斯蘭革命成功之後,他又在中東地區推廣他的伊斯蘭革命,輸出伊斯蘭革命,卻又遭到了中東地區國家的冷遇,而以色列又是在這一地區為西方國家特別美國扶持的國家,當時又和絕大部分中東國家相敵對,所以就拿以色列出來說事,直到現在,還在拿以色列出來說事。企圖來博得中東國家的同情和響應,來緩和目前其內外交困的國家局勢。伊朗又給當時的巴解組織以財政上的支持,讓阿拉法特當自己的槍手,跟以色列干,結果阿拉法特是越打越不經打,最後流亡國外。
以色列也不是省油的燈,當上世紀八十年代伊朗第一次搞核反應堆的時候,以色列的空軍空中飛越約旦,沙特等數個中東國家,炸了他的核反應堆。伊朗被炸了還不知道是誰炸的。
從此兩國的梁子算是徹底的結下了。
2. 伊朗和以色列結束了嗎
不可能結束的,才剛剛開始,原因如下:
1、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現在正在逼歐洲也退出;歐洲退出是必然的選擇(因為歐洲和美國的貿易遠大於伊朗歐洲貿易)!而歐美退出,則伊核協議有什麼意思呢?只不過限制了伊朗自身的手腳。
2、所以歐美退出後,伊朗也必然退出。退出後則要重啟濃縮油計劃。要不伊朗退出伊核協議做什麼呢?
3、一旦重啟濃縮油計劃,以色列必然打擊。【因為以色列有打擊伊拉克、敘利亞以及巴基斯坦(未果)核 設 施的前科!】而以色列有了F35戰斗機,正好用來打擊伊朗。
而伊朗被打擊後,一定會反擊以色列的。
所以————以色列和伊朗在敘利亞的戰爭財剛剛開始,不過是什麼時候發生而已!
3. 伊朗要打敗以色列,只有一個辦法
二戰後,因為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復國,使得原本平靜的中東地區,成為世界的火葯桶,此後爆發了五次中東戰爭。而五次中東戰爭都是以以色列的勝利而告終,經過這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打敗了最重要的對手,逐步成為中東地區的軍事強國。到現在為止,唯一能夠與以色列抗衡的國家,也就只剩下伊朗了。但是從軍事實力來看,大多數人認為伊朗完全不是以色列的對手。但是其實伊朗要戰勝以色列,只有一個辦法。
我們知道以色列軍事力量最重要的有三個優勢:第一,裝備精良。以色列是世界范圍內武器最先進的的國家,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先進武器,以色列都能買到。而且以色列本身也是世界軍事科技大國,所以以色列的軍隊基本上是武裝到了牙齒的軍隊,這也是在五次中東戰爭中,能夠取勝的原因。
第二,軍事訓練有素。從1948年開始,以色列的軍隊不是正在打仗就是隨時准備打仗,可以說是一支在軍事中歷練了幾十年成長起來的軍隊,作戰經驗豐富。第三,殺手鐧,核威懾。以色列是世界上除五大常任理事國外,唯一擁有核武器的小國,具體的數量可能比我國還要多,所以這一點在中東那也是首屈一指。
所以,常規戰爭和核戰爭都是以色列的強項,伊朗可以說沒有任何機會。尤其是常規戰爭,即使伊朗有50萬大軍,也無法阻擋以色列的精銳軍隊。所以伊朗要打敗以色列,打常規戰爭根本沒戲,因為武器裝備,人員訓練沒辦法比,而且以色列完全一隻手就能完敗伊朗。
因此,伊朗只能發揮自己的優勢,伊朗的優勢也恰恰是以色列的劣勢,那就是領土和縱深,伊朗土地面積165萬平方公里,人口8000多萬。而 以色列土地面積才2萬多平方公里,可以說基本上無戰略縱深,這是以色列的死穴。所以伊朗可以以自己的優勢對抗以色列的劣勢,採用無數的導彈和火箭炮,對以色列實行無差別的轟炸和打擊,因為以色列領土太小,無差別的打擊難度不大。
而伊朗也具備生產大量打到以色列的導彈,而即使以色列報復,伊朗最多也就是犧牲2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這對伊朗來說九牛一毛,不會造成大的損傷,而以色列可能就不存在了。因此,這個方法那是伊朗打敗以色列的唯一機會,否則拼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綜合軍事力量,伊朗都沒有勝算,而且在美國的幫助下,可能輸的很慘。
而這種非常規的方法,即使美國,也來不及反應,伊朗可以一招致勝,大不了損失一些核心地帶,保留大部分,戰後照樣是大國。因此,以色列也很害怕這一點,總是希望將戰場推到國外,而且也不敢過度 *** 伊朗,避免事態擴大,鋌而走險。所以對於以色列來說,還是對自己的處境有深刻認識的,而伊朗也是心照不宣。
4. 以色列和伊朗的歷史過結到底是怎麼樣的
其實曾經的伊朗和以色列關系還不錯,只是在伊斯蘭革命後,兩國關系才開始惡化,我找了一段資料,你自己看一下。
親密的准同盟——巴列維王朝與以色列
流散到歐洲的猶太人備受歧視與迫害,雖然猶太人在經濟、教育與科技領域成績斐然,但歐洲反猶思想根深蒂固,政治上一有風吹草動猶太人便往往首當其沖,成為替罪羊。19世紀末,作為一種猶太民族解放的思潮,猶太復國主義興起,號召猶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園復興猶太民族。在猶太復國主義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開始移居曾經的故土——巴勒斯坦。納粹興起後大肆迫害猶太人,二戰期間有600萬歐洲猶太人慘遭屠殺。民族的悲慘命運使猶太人渴望建立自己的國家。但是猶太人曾經的故土已成為阿拉伯人的家園,阿拉伯人反對猶太人進入自己的家園。猶太移民與當地的阿拉伯人矛盾激化,雙方沖突不斷。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者」——英國面對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壓力左右為難,乾脆把這個難題丟給剛成立不久的聯合國。1947年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決定在巴勒斯坦分別建立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兩個國家。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
以色列建國後,阿拉伯國家拒絕承認這個猶太國家,在本·古里安宣布建國的次日,阿拉伯聯軍就發動軍事進攻要把這個國家扼殺在搖籃中。以色列軍民浴血奮戰終於站穩腳跟。伊朗作為中東的非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則對以色列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伊朗雖然出於同阿拉伯國家搞好關系的考慮,在聯合國投票反對以色列進入聯合國,但同時也表示不願介入阿以沖突。摩薩台政府甚至一度宣布承認以色列。摩薩台倒台後,巴列維國王逐漸掌握了伊朗的實權。巴列維想實現伊朗的現代化,夢想恢復波斯帝國的光榮。以色列在逆境中的輝煌成就吸引了國王,認為以色列的軍事、經濟和科學技術可以幫助他實現「白色革命」。美國猶太社團對國會決策有著巨大的影響。伊朗與以色列搞好關系,可以藉助美國強大的猶太社團的力量敲開美國國會的大門,幫助伊朗實現自身的利益,而且也可以藉助以色列的力量去遏制納賽爾革命後興起的阿拉伯民族主義,維護伊朗的利益。以色列也想與伊朗搞好關系,擺脫在中東的政治孤立,從伊朗獲得必需的石油。這一時期以色列與伊朗關系密切,雙方人員來往絡繹不絕,以色列領導人本·古里安、梅厄、貝京、達揚、佩雷斯和拉賓等都曾訪問過伊朗。雙方的合作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合作也開花結果。政治上,雙方共同致力於遏制納賽爾的泛阿拉伯民族主義,共同在葉門對抗納賽爾,共同遏制伊拉克,支持伊拉克的庫爾德游擊隊,並通過伊朗把伊拉克境內的猶太人轉往以色列。在軍事上,以色列幫助伊朗建立和訓練特務機構「薩瓦克」,並進行軍事和情報合作。有趣的是,20世紀70年代,以色列曾提議與伊朗聯合研究核武器計劃,但是伊朗國王巴列維認為伊朗沒有必要開發核武器,甚至認為擁有核武器對伊朗來說是很危險的,因此拒絕了以色列的提議,並批評以色列在核武器問題上的立場,提倡建立「中東無核區」。兩國雖在核武器問題上觀點不一,但卻簽署了代號為「鮮花工程」的聯合開發可以攜帶核彈頭導彈的秘密計劃,該計劃因伊朗發生革命而中止。在經濟方面,以色列幫助伊朗在農業、軍工等方面進行建設,而伊朗則在阿拉伯對以色列實行嚴格的經濟貿易禁運時向以色列提供石油。1959年到1971年以色列80%-90%的原油是從伊朗進口,到1976年伊朗則提供了大約以色列75%的石油需求。伊朗石油對以色列在中東戰爭中幫了大忙。面對阿拉伯國家對伊朗與以色列關系的指責,伊朗聲稱「我們是穆斯林,但不是阿拉伯人」。在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中,伊朗巴列維政府都基本上保持中立,甚至對以色列軍隊在「六·五戰爭」中的成就表示欽佩。在十月戰爭後,埃以和平進程中,巴列維也盡了綿薄之力。
冰河時代——以色列與伊斯蘭共和國
1979年1月,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巴列維流亡國外,宗教領袖霍梅尼回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對以色列國家的理解與認識決定了以色列與伊朗關系必然發生逆轉。早在1960年霍梅尼就在一次演講中,呼籲伊斯蘭世界和世界穆斯林團結一致,共同反對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霍梅尼把以色列看作西方殖民主義在中東的工具,反對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國,不承認以色列的合法性。他認為「殖民主義無論是左翼還是右翼都企圖消滅伊斯蘭民族和伊斯蘭國家,殖民主義和猶太復國主義正在包圍伊斯蘭各民族,掠奪他們的財產和自然資源。以色列是西方殖民主義的產物,西方殖民主義建立以色列政權的目的是鎮壓和殖民伊斯蘭各民族。」因此,霍梅尼反對伊朗國王與以色列政權建立友好關系。在巴列維時期,霍梅尼通過演講、發表聲明和撰寫文章向穆斯林闡述以色列政權對伊斯蘭世界構成的威脅,認為以色列政權是伊斯蘭世界心臟的毒瘤,如果不鏟除,其後患無窮。
伊朗伊斯蘭革命使兩國的蜜月戛然而止,以色列駐伊朗的機構、專家全部撤出,伊朗駐以色列的機構也關門閉市,許多合作項目半途而廢,其中包括「鮮花工程」。革命後的伊朗奉行「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政策,號召伊斯蘭世界鏟除以色列這個「毒瘤」,把每年的齋月最後一個周五主麻日定為「古都斯日」,旨在喚醒穆斯林,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消滅以色列政權。自此後,每年的「古都斯日」,世界穆斯林都要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活動,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反對以色列政權。但需要注意的是,霍梅尼反對猶太復國主義,但他不是個反猶主義者。在伊斯蘭革命時期,他曾許諾保護伊朗的猶太社團,不許傷害生活在伊朗的猶太人。在80年代,霍梅尼允許願意離開伊朗的猶太人取道巴基斯坦前往以色列、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目前,在伊朗還生活著數萬猶太人。伊朗憲法保護他們的宗教習慣和風俗,並在議會留有一個席位。
革命後的伊朗雖然激烈反對以色列,但是兩國也不是老死不相往來。兩伊戰爭期間,伊朗在國際上極其孤立,武器彈葯缺乏。這時,被伊朗視為「小撒旦」的以色列雪中送炭,主動拉了死對頭伊朗一把,向伊朗輸送了大量軍火。一來,以色列認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不希望伊拉克在中東做大,希望伊朗能平衡一下伊拉克。二來,「風物長宜放眼量」,以色列希望伊朗的極端主義是暫時的現象,會很快退燒,兩國可以重溫舊好。1987年,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的前總理伊扎克·拉賓總結以色列政府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政策時說,「伊朗現在從其奉行的哲學上來說是以色列的危險的敵人。……但同時,伊朗28年或者37年後將會是以色列的朋友。」兩伊戰爭時期,以色列不僅自己賣軍火給伊朗,而且還在美伊之間穿針搭線,幫助伊朗藉助在黎巴嫩的美國人質獲得美國軍火。霍梅尼時期,伊朗雖然購買以色列的軍火,但其反以思想並未軟化,積極支持巴解組織、黎巴嫩真主黨的反以行動,並與敘利亞在反以問題上互相支持。以色列也強烈譴責伊朗的反以言論和行為。
以色列經過多年的奮戰,終於基本擺平了阿拉伯國家,老對頭巴解組織也逐漸軟化。到20世紀90年代,以色列改善了建國以來所處的艱險環境。面對現實,一種新的和平主義之風吹拂阿以政壇。1993年以色列與巴解組織簽署《奧斯陸和平協議》,開始了巴以和平進程。但是伊朗卻依然故我,伊朗不相信當時的和平進程是公正的,認為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間的談判不會實現真正的和平。旗幟鮮明地要求「公正」——解決1948年以來的巴勒斯坦難民權利、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的佔領、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擴建猶太人定居點,以及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的佔領問題。伊朗表示原則上接受巴以和平進程,但是不接受《奧斯陸協議》,因為這個協議是「不公正的、傲慢的,歸根結底是荒謬的」。在人們對巴以和談寄予厚望,憧憬中東和平美景之際,伊朗的特立獨行顯得與主流格格不入。以色列對伊朗的態度十分惱怒,認為伊朗是「最危險的敵人」,但對伊朗也無可奈何。
繼巴以和談之後,伊朗核計劃又成為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嚴重問題。兩伊戰爭後,伊朗重新啟動巴列維時期的核計劃。這時的以色列一反以前對巴列維核計劃的支持,強烈反對伊朗重啟核計劃,指責伊朗尋求核武器,並力促美國、歐盟等國家向伊朗施壓,迫使伊朗放棄核計劃。伊朗核問題成為核危機,以色列與伊朗的敵對也進一步加深。2005年伊朗強硬保守派內賈德當選總統。內賈德上台不久就語出驚人,聲稱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以色列也以牙還牙要求聯合國開除伊朗。內賈德還對二戰期間對猶太人的大屠殺表示置疑,以色列則指責內賈德犯了反人類罪,雙方你來我往,口水戰不休。但我們也可以看出,內賈德的言論無非是要轉移阿拉伯對伊朗的核計劃的擔心,並借反以言論,凝聚國內共識,獲得政治支持。內賈德嚴辭反以但他並不是反猶太主義者,2006年12月,他本人還向德黑蘭一猶太醫院捐款。伊朗的猶太人的生活也沒有受到內賈德言論的影響。
總起來看,以色列與伊朗之爭並非出於直接的國家利益之爭,而是出於意識形態原因。伊朗反以無非是把以色列視為西方代理人,認為以色列建國是西方對伊斯蘭世界的陰謀。可以說反以色列是伊朗反西方影響,維護伊斯蘭利益的表象,其實質是反以色列後面的西方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其實,以色列也不願與伊朗為敵,希望伊朗有一天能回心轉意重修舊好。
5. 伊朗跟以色列為什麼有那麼大仇恨有什麼淵源嗎
伊朗跟以色列都是屬於中東國家他們兩個是屬於宗教之間的沖突。
6. 以色列與伊朗目前的狀況
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和伊朗有比較密切的合作關系。兩國在對抗蘇聯的控制,和反對阿拉伯人有共同利益。兩國在軍事,外交,貿易上有很多的友好合作,伊朗也是以色列石油的重要來源地。1979年伊朗革命後,親美派沙阿(伊朗君主)領導的伊朗君主立憲政體在過程中被推翻,伊朗在1979年4月1日成為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成為國家的最高領袖。兩國關系開始改變。
1980年伊拉克入侵伊朗後,伊朗得不到西方國家支持,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從以色列購買武器,彈葯,但這個在提升雙方關繫上並沒有起到很大作用。之後因為伊朗經常不能按時付款,雙方終止了交易。
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並在貝魯特成立了親以政府。但幾天內,伊朗就在黎巴嫩地區部署了『革命衛隊』支持敵對以色列的什葉派。
伊朗訓練了一個什葉派組織,之後發展成了很強大的『真主黨民兵』,對以色列形成了巨大的威脅。真主黨民兵在黎巴嫩對以色列駐軍發動過多次襲擊。到了2010年,以色列和伊朗關系更加緊張,以色列擔心伊朗研發核武器會對其產生巨大威脅,甚至考慮過單方面發動軍事打擊消滅伊朗的核計劃,不過還是把更多希望寄託於美國及西方國家對伊朗發展核武器的控制。近日川普退出伊核協議,並把美國使館搬遷到耶路撒冷無疑像以色列表示更堅決的支持。伊朗會更加強化其軍事防範及各種措施,以色列對伊朗支持的老敵人敘利亞打擊也更加激進。
7. 什麼仇什麼怨為什麼伊朗總想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
宗教問題、與美國的關系以及中東的局勢使得伊朗與以色列之間敵對關系。
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主要的宗教是伊斯蘭,以色列的主要宗教是猶太教。伊斯蘭客觀上說是一個排斥性很強的宗教,世界上的穆斯林常常因為生活習慣問題和其他人格格不入,那麼伊朗旁邊的以色列就成了最大的「排斥地」。
恢復過來的伊朗可不安靜,積極插手其他國家事務,比如敘利亞內戰、伊拉克內部事務以及拉海灣國家。這就使得美國和以色列極為緊張,恐懼伊朗的軍事實力擴張,尤其是伊朗插手的葉門內戰當中,伊朗扶持的一支非官方民間胡賽武裝部隊竟然戰勝了政府武裝部隊。
這三個因素成了伊朗和以色列關系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要解決的話,花上一個世紀的時間也未可知。
8. 以色列和伊朗的歷史淵緣。
1979年1月,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巴列維國王被迫流亡國外,宗教領袖霍梅尼回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由於巴列維王朝與美國的特殊關系和美國在阿以問題上對以色列的偏袒和支持,霍梅尼把反對巴列維國王的斗爭總是與反美反以交織在一起,因此霍梅尼對以色列國家的理解與認識就決定了伊朗與以色列的關系與巴列維時期相比必然會發生根本性改變。
在新世紀以來的以色列和伊朗雙邊關系中,有兩個關鍵性的節點,第一個節點就是「9·11事件」。「9·11事件」後美國發動全球反恐戰爭,把伊朗列在支持國際恐怖主義國家的黑名單之首,還把伊朗稱為「邪惡軸心」。
從地緣政治看,「9·11事件」後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使得美國和以色列已經在事實上形成了對伊朗的包圍態勢,從而導致了伊朗的地緣安全環境急劇惡化,隨著伊朗安全環境的惡化,伊朗國內保守派勢力進一步加強。
由於阿拉伯世界一致認為美國在中東和平進程中一直偏袒以色列,伊朗也認為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的代理人。伊朗國內逐漸強勢的保守派也一貫指責美國在中東的霸權行徑是為了以色列的利益,可見後「9·11時代」的伊朗和以色列關系的惡化就絕非雙邊關系層面那麼簡單,復雜的地區安全格局和宗教意識形態等外部因素導致了後「9·11時代」伊以關系的持續惡化。
新世紀以來的以伊雙邊關系中的第二個關鍵節點就是「伊朗核問題」。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煉出核電站燃料鈾;2004年11月底,伊朗宣布中止鈾濃縮,這使得伊朗核問題一度緩解。
可是到了2006年年初,伊朗再次恢復了已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伊朗核問題再次引發局勢緊張。
9. 伊郎為什麼要滅以色列
伊朗並不是要滅以色列,而只是反對以色列,反對猶太復國主義。
反對猶太復國主義不是伊朗一個國家,而是所有中東地區信伊斯蘭教的的阿拉伯國家的反對,5次中東戰爭的爆發就是這個原因。
所謂的以色列猶太復國主義,是指二戰後,猶太人因為二戰時遭受慘劇,於是希望建立自己的國家,但是猶太人是沒有自己的土地的,所以他們引用古籍,說他們在中東的巴勒斯坦地區居住過,要在那裡建國,以色列的建國得到和其利益一致的美國等西方國家支持,因為西方國家希望中東石油產區有一個非阿拉伯國家(猶太教和基督教天主教都是一個宗教體系的分支)來代表他們的利益。
所以西方國家操縱聯合國,不顧阿拉伯聯盟的一致反對,支持以色列建國,建國的第一天就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之後還爆發了另外4次。但是阿拉伯國家打仗打不過以色列,以色列的領土范圍越來越大,巴勒斯坦反而難以建國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阿拉伯國家政府已經倒向西方,現在堅定的以政府姿態反對以色列復國主義反美反西方的國家已經不多,其中站在最前面的就是伊朗。
10. 以色列與伊朗的梁子是怎麼結的
主要是因為宗教信仰的問題。伊朗信奉的伊斯蘭教與以色列信奉的猶太教都發源於耶路撒冷,這就產生了沖突,就像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關系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