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法國怎麼看伊朗

法國怎麼看伊朗

發布時間:2023-07-29 04:49:08

❶ 巴基斯坦和法國聯大斡旋美伊關系,為何伊朗總統鬆口

這主要還是伊朗政府出於自身的考慮,不願意將這一問題擴大化。巴基斯坦總理分別見了特朗普和伊朗總統魯哈尼,希望他們兩人能夠就目前美伊兩國緊張關系進行談判緩和。而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在當天對這一想法表示了強烈贊同。而伊朗總統魯哈尼則對外宣稱只要美國解除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那麼他們願意在核問題全面協議上進行改動補充和修正。

不清楚魯哈尼這番表態是否為了回應英法德領導人前一天的聯合聲明。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和馬克龍23日在聯大間隙會面。三國領導人會後發表聯合聲明,敦促伊朗就核活動、導彈項目和地區安全議題參與對話。

❷ 美國對伊朗福爾道合作企業進行制裁,為何法國遺憾俄國反對

因為美國制裁就沒有辦法發展,所以法國才會遺憾俄國反對。

❸ 英法德為何極力維護伊朗,甚至不惜得罪美國他們到底有啥關系

從二戰後的歷史來看,歐洲的英法德等國,基本上都是超級大國美國的小弟,對外政策上基本上都聽美國的。最典型的前段時間對俄羅斯的斷交,都是跟美國一起行動,對於敘利亞戰爭,也是一起行動。而現在很奇怪的是,英法德現在卻極力為了伊朗甚至不惜得罪美國,為何會如此呢?他們到底跟伊朗有何關系?其實這三點才是真實原因。

最近伊朗核問題鬧得沸沸揚揚,美國直接拍拍 *** 走人,直接不管了,退出核協議。照理說,老大都退出去了,英法德等小弟應該緊跟老大的步伐直接退出去才對的。

但是,我們看到英法德不但沒有退出,反而還在極力的維護伊朗。而且他們跟伊朗打得火熱,不惜得罪美國也要保住伊朗。

這讓人不免聯想到當年的利比亞,美國開打後,其他國家都是落井下石。而放在伊朗卻是完全另外一跡襪液個場景,這到底是為啥呢?英法德跟伊朗到底是啥關系?其實這三點是核心原因。

第一,經濟利益。

伊朗是 *** 世界舉足輕重的大國和石油大國,資源豐富。在 *** 革命後,美國的資本被徹底趕出伊朗,但是英法德等西方國家的企業卻在伊朗有大量的經濟利益和投資。

最典型的伊朗讓英法德等入股了伊朗的石油天然氣產業,存在巨大的經濟利益。美國因為沒有任何的損失自然可以拍拍 *** 走人,但是英法德卻是實實在在的損失者,他們當然不會願意了。一旦伊朗核協議徹底廢除,那麼戰端再起,英法德還不損失慘重啊。

第二,歷史教訓。

美國在中東搞事,從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到敘利亞戰爭等等,美國自己絲毫無損,但是臨近的歐洲卻損失慘重。尤其是貿易損失,還有難民問題,中東一打仗,都形成慣例了。

大量的難民偷渡到歐洲,成為歐洲最頭疼的問題。而伊朗那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一旦戰好中亂,對於歐洲的沖擊比敘利亞不知道大多少倍,姿物所以這一點英法德心知肚明。

第三,能源關系親密。

伊朗是個很聰明的國家,在蘇聯解體後,伊朗雖然得罪了美國,但是卻跟俄羅斯,德國,法國發展了良好的關系。伊朗更是成為德國和法國的親密朋友,貿易頻繁,因此在很多公開場合德國和法國都支持伊朗。

而且伊朗是德國,法國等的能源生命線,伊朗不惜以石油,天然氣來換取他們的支持,因此,這種利益關系比較可靠。伊朗一旦被美國打,那麼德國、法國損失慘重,歐洲的能源利益也受損,所以,這才是英德法不惜得罪美國也要保護伊朗最根本的原因。

探究歷史真相,發現背後故事!對待歷史,必須較真!更多精彩請關注【】

❹ 伊朗加入上合組織,同日法國召回駐美國和澳大利亞大使。對此你怎麼看

伊朗加入了上合組織,同日法國召回駐美國和澳大利亞大使,對此每個國家有不一樣的看法,這也是一次不一樣的合作。

這次的上合組織,主要的合作范圍有政治,經濟教育,能源,科技,經貿,旅遊,環保還有其他的領域都會有,有效的合作,主要的目標就是各個國家在一起共同去維護,以及保障各個地區的安全與和平以及穩定。作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有一些不同之處是需要建立民主合理公正的新秩序,現在的上合組織成員一共有9個正式的國家,他們可以在經濟方面有協同效應。

❺ 中國對伊朗,在國外怎麼看直播

手機下載中央電視台體育平台看!

❻ 伊朗和法國的歷史過節

二者過節甚少,只有在近代伊朗尚未獨立時有過摩擦
現在關系比較號,如果說有過節,那就是法國國內有很多反伊朗現政府的流亡組織,這引起伊朗不快,伊朗開發核武器也引起法國不快。總體而言,關系比較溫和

❼ 法伊通話,馬克龍敦促伊朗重返伊核協議談判,萊希的態度是怎樣的

據法國媒體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和伊朗總統萊西進行了通話,馬克龍在電話里敦促伊朗重新返回伊核協議談判,對此,這也讓許多人感到好奇,為何馬克龍敢如此之說?萊西的態度又是怎麼樣的呢?據了解,萊西在通話中強調,唯有真正解決伊朗一些保障性的問題,伊朗知道自己的經濟和各方利益能夠得到有效的維護,才能夠有機會達成這樣的解決方案。

據此,筆者認為,馬克龍敦促伊朗重返伊核協議談判這一事件對雙方來說都是比較有利的,希望伊朗問題最後能夠和平有效地解決,而不是最終以暴力沖突的方式進行,這樣不僅會傷害各國之間的百姓,同時也會破壞各國之間的友誼。

❽ 如果目前美國軍事打擊伊朗,英法德會作何反應

由於之前的沙特油田遇襲事件,導致了國際輿論走向的一個改變,之前支持伊朗的許多國家,態度也就沒有那麼鮮明了。如果此時美國軍事打擊伊朗,英國可能會參戰,但法國和德國應該會袖手旁觀。這也只是我的個人見解,至於具體會怎麼樣,還得看這些國家政治斗爭和領導人的利益選擇。

此次軍事行動最好是不要發生,畢竟對於兩國都沒有什麼好處。而美英法三國,經過多年與美國的軍事行動整合,其實骨子裡已經是支持美國的,雖然表面上可能會反對,但在情報技術方面很有可能會提供支持。

❾ 大西洋主義的報道

法刊:薩科齊「西方大西洋主義」外交概念漸成形
2008年07月29日
新華網專稿:法國《外交世界》月刊7月號刊登一篇題為《關於法國外交變化的調查》的文章認為,在外交上,薩科齊表現出獨攬大權的管理基調。圍繞著薩科齊有三個負責制定外交政策的圈子在競爭。第一個是占據主導地位的親美西方大西洋主義派;第二個是傳統戴高樂主義繼承者;第三個則是以總統外交顧問萊維特為代表的實用主義派。 在與美國結盟以及認為世界的轉變對於西方來說具有威脅性的基礎上,西方大西洋主義外交概念逐漸成形。這篇署名文章的要點如下:
自第五共和國成立初期以來,決策權如此集中地掌握在一人之手是從未有過的,而此人卻對外交部公開採取一種十分輕蔑的態度,並在很大程度上也對有關機構和問題採取一種輕蔑態度。2007年12月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上校在巴黎受到引起媒體特別關注的接待,就表明了一種獨攬大權的管理基調。薩科齊以此補償向他交還了保加利亞護士的利比亞貴賓,但他在形象上付出的代價則讓法國外交部的外交官們感到驚愕。的確,向利比亞出售20架空中客車飛機的生意以及法國阿海琺集團、萬喜建築工程公司、法國天然氣公司等拿到的合同和雙方在民用核領域開展合作的意願,正在消除許多人的顧慮,這種重商主義的核外交似乎是法國對地中海和阿拉伯國家的一項優先方針。
法國制定外交政策方針的人並不比美國人或俄羅斯人更團結。在法國外交最終決策者薩科齊周圍也形成了代表不同勢力的3個競爭圈子。
第一個圈子是由一夥十分親美的學者、記者和商人組成,他們利用與總統非正式會晤和在外共進晚餐的機會影響總統的選擇。他們在國家的不同機構中得到一夥青年空想理論家的支持,這些理論家認為,法國就像以色列一樣,屬於面臨俄羅斯、中國和伊斯蘭國家多種威脅的西方陣營。他們認為,法國的阿拉伯政策在最好的時候只是一種蒙人的假象,而在最壞的時候則是對西方理想的一種背叛。他們不相信國家行動,而准備無所顧忌地為防範波斯危險而犧牲標致雪鐵龍公司、雷諾汽車公司和道達爾石油公司。他們在總統多數派中得到一些人的支持,前總理巴拉迪爾的一本書的書名概括了他們的計劃:建立一個歐洲和美國的西方聯盟。他們的影響已超出右翼陣營,甚至擴大到了社會黨內部。
第二個圈子是由傳統的戴高樂主義政策的繼承者組成,他們目前處於守勢,盡管總統特別顧問亨利·蓋諾具有很大影響力。他們退居於外交與歐洲事務部,力求阻止自己被邊緣化。
第三個圈子則是由以總統外交顧問讓·戴維斯·萊維特為首的技術人員組成。他們以務實主義的態度處理問題,盡量緩解國家元首的沖動。
用法國前外長韋德里納的話說,人們可以將第一派人稱為西方大西洋主義派,他們占據著主導地位。這一派較團結,行事果斷,欲與外交上言辭生硬的做法決裂。組成這一派的兩個原則是:認同西方屬性,認同與美結盟。
薩科齊總統2007年8月27日在法國駐外使節會議上首次發表外交政策重要講話時,曾7次使用西方或西方的字眼,主要是為了提醒人們注意與伊斯蘭教發生沖突的危險。這些字眼在法國防務和國家安全白皮書中重復提到了18次。
這種回歸西方的傾向伴隨著一種明顯要結束有些人稱為反美主義傾向的意願。一位分析家解釋說:如果人們不考量法國總統對美國抱有的好感,那麼就一點也不了解他。正是這種好感決定著他在其他方面的立場,特別是他的親以色列態度。他相信,正是因為與美國結盟,我們才能對國際政治產生影響。
那麼,薩科齊是否會是一個持有法國護照的美國新保守主義者?戴高樂主義傳統是否還有影響?如何解釋已作出的選擇之間的矛盾?要回答這些問題,就得拋開口頭講話,對總統的行動作一番總結。在許多問題中,以下4個問題可為人們提供一個初步的判斷:與北約和美國的關系問題、伊朗核問題、與敘利亞和黎巴嫩的關系問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沖突問題。
北約:重新歸隊
在使節會議上,薩科齊總統提出了重新融入北約的計劃。他說:必須重申,這個大西洋聯盟是我們的聯盟:我們創建了它,我們今天是其主要贊助者之一……我希望,在未來幾個月內,我們能同時朝著加強歐洲防務和改革北約,從而改善北約與法國關系的方向前進。一個是獨立的防務歐洲,一個是北約,兩者將共同邁進,我們將在北約佔有我們的整個位置。
2008年4月的布加勒斯特北約峰會是朝著這一方向邁出一大步的標志,因為布希總統批准了加強歐洲防務的主張。2009年5月還將朝這一方向跨出一步,屆時北約將慶祝該組織成立60周年,法國將重返北約,參加將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和德國凱爾舉行的會議。
一位法國高級官員說:在有些問題上,我們可以依靠英國。現在應摒棄法德關系的神話觀點,摒棄科爾與密特朗合影的神話觀點。總之,戰爭已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名法國老兵已去世……這位高官還駁斥那些指責親美轉變和背棄戴高樂遺產的做法的人說:重返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的建議是1995年希拉克提出的。別再裝模作樣了!科索沃戰爭時,就是法國空軍中隊率先對塞爾維亞進行了轟炸。我們盡講漂亮話,但實際上我們卻參加了北約的軍事行動,無論是在科索沃還是在阿富汗。
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研究員布魯諾·泰爾特雷曾參與法國防務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報告起草工作,他證實:薩科齊要重返北約軍事一體化司令部的意願包含著一個重要的意識形態因素:法國屬於西方家庭,它只要求恢復其原有地位。對法國來說,現在的狀況不正常。
2008年3月26日,薩科齊總統在倫敦曾表示反對將21世紀的世界交給20世紀的機構管理,而把主要新興國家及其25億人口排斥在外。然而,他又違背自己的建議,急於對上個世紀的機構之一北約表示善意,在許多分析家認為西方在輸掉阿富汗戰爭時卻向阿富汗增派法國部隊。為了自我掩飾,薩科齊稱,法國的參與將會改變美國對阿富汗的戰略,把重建作為優先任務。這曾是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為了證明英軍應參與伊拉克行動而使用的論據。
更為嚴重的是,薩科齊也許已將這場沖突納入了他想要拒絕的文明沖突的框架中。2007年12月,他在訪問阿富汗時對法國士兵們說:你們在致力於世界的穩定,因為如果阿富汗成為一個恐怖主義國家,我們所有人,包括法國人和歐洲人,有朝一日都將為此付出代價。薩科齊的這番話與布希總統的論調相吻合,將阿富汗視為反恐戰爭前線,並將北約視為負責維持西方秩序的全球工具。
伊朗:准備戰爭
2004年至2005年期間,法國對伊朗的政策開始變得強硬,當時希拉克總統力圖在伊拉克分歧後修復與布希總統的關系。盡管希拉克對伊斯蘭革命領導人很不信任,但是他並不掩飾自己對一種軍事升級危險的擔憂。
在薩科齊當選總統後,愛麗舍宮和法國外交部重新持同樣的看法。法國新總統在使節會議上表示,一個擁有核武器的伊朗將是不可接受的。他還強調,法國在目前的外交行動中非常堅定,這一行動與加強制裁聯系在一起,但如果伊朗決定履行自己的義務,那麼這一行動也會與開放聯系在一起。這是唯一能讓我們避免替代性災難的外交行動:要麼伊朗擁有原子彈,要麼轟炸伊朗。
薩科齊總統的講話導致法國進一步參與針對伊朗的行動,並打算在聯合國框架外實施歐洲制裁(過去希拉克總統始終反對這種制裁)。這一戰略是失敗的。德黑蘭無視安理會的決議,繼續實施其鈾濃縮計劃。法國和歐盟按華盛頓的意願,將伊朗中止鈾濃縮計劃作為同伊方對話的先決條件,從而失去了任何自主性。
另一種方案也是可能的。歐盟和法國知道,它們曾通過對話促使伊朗在2003年11月至12月中止了鈾濃縮計劃,而後簽署了核不擴散條約的補充議定書(它主要是使國際原子能機構可以進行更嚴格的檢查)。德黑蘭曾遵守承諾直至2005年初,後來稱歐洲未作出回應而放棄了這一承諾。
20多年來,美國和以色列時常推測伊朗將在兩年內擁有核武器。2007年10月,布希總統表示,必須阻止伊朗擁有製造原子彈的能力和知識。如果白宮對伊朗採取先發制人的進攻,以阻止伊朗獲得這種能力和知識,法國將怎麼做?誰將定義這種能力和知識?
2007年9月以色列對敘利亞的空襲提供了法國將如何反應的先兆。2008年4月,美國中央情報局公布了一些很有爭議的文件,聲稱受到攻擊的敘利亞目標是核設施。對這一違反國際法的軍事行動,法國保持沉默,甚至用美國國務院的措辭表示,重要的是敘利亞要就其過去和現在的核活動予以澄清。
黎巴嫩:可笑的炫耀
在法國各派政黨領導人和數十名記者的陪同下,薩科齊6月7日訪問了貝魯特,祝賀米歇爾·蘇萊曼將軍當選黎巴嫩新總統。媒體再次競相贊美薩科齊的作用,盡管黎巴嫩多數派和反對派達成協議時並沒有法國代表在場。
當薩科齊入主愛麗舍宮時,他也接管了由來已久的黎巴嫩問題。從2005年以來,希拉克就把法國的利益與黎巴嫩哈里里家族的利益混為一體,完全站在西尼烏拉政府一邊。然而,西尼烏拉政府只代表著半個黎巴嫩。
薩科齊樂見與其前任背道而馳的主張,因此決定將此插曲一筆勾銷,轉而支持其外交部長的建議,2007年7月在法國拉塞勒-聖克盧舉行包括真主黨在內的黎各派代表參加的會議。薩科齊不理睬以色列和美國的批評,也沒有理睬西方大西洋主義者的反對,而後者則認為敘利亞及其黎巴嫩盟友是邪惡軸心的支柱。
薩科齊的另一轉變是他5月29日打電話給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邀請他前來巴黎出席地中海聯盟首腦會議,並冒著打亂法國外交政策並可能使之在該地區喪失信譽的危險,再次派法國總統府秘書長蓋昂和外交顧問萊維特前往大馬士革。法國社會黨以捍衛人權的名義批評薩科齊對敘利亞國家元首的邀請,但對埃及總統、突尼西亞總統和以色列總理宣布前來巴黎之事卻未作任何反應。美國也對此表示了保留態度。總之,法國的自身利益使完全追隨美以軸心的做法變得困難。
這些選擇是否密切相關?一位駐貝魯特的阿拉伯外交官問道:為什麼要補償敘利亞,就因為它在解決黎巴嫩危機中起了作用?而對在此問題上表現得很克制的伊朗卻沒有任何補償?薩科齊的目標是要促使巴沙爾·阿薩德總統遠離伊朗(這是一個在目前地區背景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目標),這個目標勢必將導致新的失望和新的變化。正如戴高樂將軍所說,不要帶著簡單的想法飛往復雜的東方。
以色列:不容任何置疑
法國總統府發言人馬蒂農2007年11月21日曾會見法國猶太人協會代表,表示歡迎法國與將成為地中海聯盟重要成員的以色列結盟。他稱,兩國的關系已恢復到1967年6月戰爭前的狀態,即達到了法國幫助以色列擁有核武器時代的水平。
巴黎和特拉維夫在2004年至2005年期間就已明顯親近起來。被懷疑同情阿拉伯人的希拉克的離任,為熱情期待的法以關系蜜月開辟了道路。因此,以色列《國土報》一名記者可以對薩科齊入主愛麗舍宮而感到高興,這名記者解釋說,因為薩科齊認為猶太國的建立是20世紀的重大政治事件,他還承諾要阻止在加沙建立一個哈馬斯坦,並保證決不會在以色列安全問題上妥協。這或許與他的猶太基因有關,但薩科齊被認為是我們的人。
法國總統6月22日至24日對以色列進行的引人注目的訪問證明了這一點。薩科齊的講話不僅重提猶太復國運動的歷史,而且還對以色列人所受的苦難表示同情(隻字未提巴勒斯坦人所遭受的苦難),並且避而不談佔領問題。但是,他明確指出,以色列和法國同屬於一個陣營即民主陣營。此次訪問還證明法以雙邊關系得到加強,好像佔領問題並不存在似的。
當第一批阿拉伯國家政府作出反應時,愛麗舍宮猛然覺醒,因為法國的阿拉伯朋友們威脅要抵制7月13日在巴黎舉行的地中海峰會。
因此,有時現實原則能占上風。4月份,愛麗舍宮同意法國外交部北非中東司前司長德拉梅蘇澤爾前往加沙,此人曾負責與哈馬斯接觸。當此事披露後,法外交部發言人稱這是個人行為,而未否認此事。當薩科齊6月24日短暫訪問伯利恆時,他照例攻擊了哈馬斯:人們不跟恐怖主義講和,不同恐怖主義討論。這對哈馬斯和所有以同樣方式行事的組織都有效。這是否也對對巴勒斯坦人民實行恐怖主義政策的以色列政府有效呢?
是決裂還是連續性?有時是決裂,有時是連續性……盡管有西藏問題,巴黎仍力求與北京保持良好關系。在布加勒斯特北約峰會上,為了謹慎對待莫斯科,巴黎至少暫時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
法國的外交政策在變化,有時是悄悄地,有時是公開地。國家元首常以缺乏條理的方式推動這些變化,西方大西洋主義者一派也在暗中推動這些變化。這一派在以隱蔽的方式提出他們的主張,無論這些主張是否得人心。這一派得益於智力真空,因為沒人知道如何制定一項既能繼承戴高樂建立的傳統又能改變這一傳統的協調一致的計劃,而這一傳統就是要保證法國的行動自主和避免世界分裂為兩個陣營。

閱讀全文

與法國怎麼看伊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有多少平原地帶 瀏覽:452
5萬印尼盾能買什麼 瀏覽:912
印尼為什麼從中國進口燈具 瀏覽:529
伊朗的國家結構形式是什麼 瀏覽:877
去越南坐牢怎麼辦理 瀏覽:431
美國怎麼到伊朗 瀏覽:687
美國為什麼全面制裁伊朗 瀏覽:784
印度瑜伽信仰什麼神 瀏覽:506
中國的正背面是哪裡 瀏覽:903
伊朗有多少現金 瀏覽:802
義大利鄉村有哪些優點 瀏覽:970
英國保誠如何賠付 瀏覽:711
最近美國和伊朗怎麼樣了 瀏覽:817
印度奧運會金牌有多少 瀏覽:469
開羅和中國哪裡熱 瀏覽:902
義大利什麼食物最好 瀏覽:567
中國的國企和央企有什麼區別 瀏覽:123
外國人在中國護照到期要提前多久 瀏覽:273
印尼巴士怎麼進車的內部 瀏覽:526
180萬伊朗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