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朗議員為何怒燒美國國旗
5月9日,伊朗議員們當天在議會焚燒了一面紙質美國國旗,高喊「美國去死!」
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
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萬分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伊朗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不結盟運動(OIC)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
2. 伊朗議員為什麼燒美國旗
美國總統特朗普5月8日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據5月9日報道,伊朗議員們當天在議會焚燒了一面紙質美國國旗,高喊「美國去死!」
伊朗市民在首都德黑蘭的證券交易所查看股市信息。
伊朗總統魯哈尼8日晚發表電視講話說,雖然美國決定退出伊核協議,但伊朗將暫時留在伊核協議中並將與協議其他各方磋商。
魯哈尼說:「從這一刻起,伊核協議成為一項伊朗與其他五方的協議。」魯哈尼同時表示,在未來的磋商中,如果協議規定的伊朗的利益不能得到維護,伊朗原子能組織將重啟「任何水平」的鈾濃縮活動。魯哈尼還指責美國近40年來一直奉行敵視伊朗的政策,也沒有履行2015年達成的伊核協議規定的義務。對於美國的制裁威脅,魯哈尼表示伊朗經濟不會受到影響,伊國內市場能保持穩定。
反應
聯合國秘書長表示嚴重關切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8日發表聲明,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天宣布美國決定退出伊朗核協議並重啟對伊朗制裁表示「嚴重關切」。
聲明敦促伊核協議其他參與方「全面履行各自承諾」,敦促聯合國其他會員國支持該協議。古特雷斯說,他一貫認為,伊核協議是核不擴散領域和外交領域的一項重大成就,有助於地區及國際和平與安全。與協議執行有關的所有關切應該通過協議本身規定的機制加以解決,與協議無直接關聯的事項應該在維持該協議的前提下加以解決,這是至關重要的。
背景
伊美分歧難彌合
特朗普強硬的對伊政策立場十分明確,預示著美國與伊朗之間的對抗或將加劇。當初,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達成後,國際社會對伊朗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關系改善抱有期待,但伊美間分歧難以彌合。
2015年7月,伊朗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與伊朗達成了歷史性的全面解決伊核問題的協議。盡管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達成為伊朗開啟了一扇通向國際社會的大門,但「積怨已久」的伊美改善關系之路卻走得磕磕絆絆。
伊核協議實施近3年間,美國依然認定伊朗為中東地區的「麻煩製造者」,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指責伊朗進行導彈研發試射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特朗普上台以來更是接連發難,拒絕認定伊朗履行伊核協議承諾,還宣布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進行制裁,為伊核協議前景帶來極大不確定性。
特朗普今年1月要求英國、法國和德國5月12日以前同意「修正伊核協議缺陷」,否則美方將退出協議,恢復協議所涉對伊制裁。為說服美國不退出伊核協議,英法德提出修改協議,主要建議包括限制伊朗彈道導彈項目、限制伊朗在葉門和敘利亞的影響力等.
針對特朗普的指責,伊朗方面堅持伊核協議不可重新談判的立場,稱伊朗不會重新談判其已經切實履行的協議或給協議增加條款。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3. 伊朗真的能如媒體上表現出來的強硬嗎伊朗倚仗什麼對抗如此強大的美國
曾經伊朗是美國鐵桿小弟,全世界最親美的國家,美國也是精心扶植,所有先進武器都對伊朗暢通無阻的銷售,F4、F5,甚至是美軍剛服役沒多久的F14,另外F16也准備向伊朗出售了。
但是這種其樂融融的局面下,伊朗的宗教團體崛起,煽動民眾推翻巴列維政權,鼓吹美國人的骯臟,以反美、反巴列維為旗號去爭取民眾支持。就這樣,伊斯蘭革命爆發,還成功了。
那你投降美國,開始親美,自己政權還要不要了?政權丟了是大事,最關鍵的是這些領導人,哈梅內伊、魯哈尼這些人命也保不住,你忽悠老百姓幾十年,最後你投降了,老百姓能饒了你么。當年他們是反美奪天下的,煽動群眾支持自己,人民的力量他們也見識了,全伊朗沒人比他們更熟悉的了。
所以他必須反美,必須堅決反美,只有反美才能保住自己的權力,保證自己的政權不被老百姓推翻。再說說伊朗這個強硬,其實並不是強硬,他只是針對美國的打壓,做出的正常的反制措施,事實上這個國家很虛弱,很軟弱。
4. 1979年內賈德人質事件
伊朗否認當選總統內賈德曾參與扣押美國人質事件。
認為內賈德參與了當年扣押美國人質事件,缺乏令人信服的證據。
1979年11月4日,伊朗大學生佔領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將52名美國人扣為人質長達444天,導致美國與伊朗斷交和凍結伊朗在美國的數十億美元資產。扣押美國人質事件已經過去20多年。上面提到的事件的三個參與者如今已成為改革派人士,譬如米爾達馬迪,如今他主張同美國改善關系,甚至曾表示願向人質道歉。對於那場事件,參與者如今有的認為是正確行動,有的則不然,更多的則認為應當歷史地看待它。
美國試圖干預伊朗政權唄!但這個事件是假的。
另外,向你推薦一個論壇,貓眼看人,都是年輕人討論政治問題的,很有深度!
5. 伊朗為什麼敢燒美國國旗
因為伊朗跟美國的關系本來就不好。
再加上美國一直在欺負伊朗。
6. 今天美國軍事基地被毀是真的嗎
如果美國軍事基地被毀,伊朗也就亡國了。何況,它沒那個實力。
7. 什麼是兩伊戰爭
1980~1988年的兩伊戰爭兩伊戰爭,即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戰爭,戰爭自1980年9月爆發,至1988年8月結束,歷時八年。領土爭端是導致兩伊戰爭的主要原因,宗教派系對立、民族糾紛、領導者個人恩怨也是引起戰爭的起因。這是二戰之後持續時期較長、損失消耗最大的一場局部戰爭,戰爭曾導致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海灣地區的嚴重對立,使緊張的海灣局勢再次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兩伊是緊密鄰邦,其接壤邊界線長1280公里,雙方在領土、民族、宗教等方面矛盾由來已久,誰都不讓步,即便是已達成協議的問題都不誠心解決。
伊朗人口3400餘萬,主要是波斯人,阿拉伯人只有200萬左右。長期以來,阿拉伯人一直進行著要求民族平等和爭取自治的斗爭。霍梅尼執政前曾答應給予自治,但執政後卻未履行諾言。阿拉伯人起來反抗,伊拉克則對其提供武器和經費,霍梅尼對此極為痛恨。另外,兩國境內均有數百萬庫爾德人,雙方都支持雙方的庫爾德人反對對方政府。這樣,民族糾紛的積怨愈結愈深。
戰爭直接起因是,1978年伊朗發生動亂,伊拉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執政。霍即宣揚輸出「伊斯蘭革命」,並煽動伊拉克的什葉派推翻薩達姆政權。1980年8月,伊朗單方面宣布不承認阿爾及爾協議。9月上旬,伊拉克用武力收復了長期被伊朗控制的扎因高斯等地,隨後也宣布廢除阿爾及爾協議,由此導致了兩伊戰爭的爆發。
戰爭開始後,雙方投入的兵力為:伊拉克10個師,11萬餘人,1500輛坦克,300餘架飛機;伊朗7個師,7萬餘人,1000餘輛坦克,150餘架飛機。此外,雙方各有數萬名後備役部隊參戰。戰爭大體經歷以下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1980年9月22日至1982年7月12日)戰爭在伊朗境內進行。1980年9月22日拂曉,伊拉克出動大批飛機,襲擊了伊朗首都德黑蘭以及大不里士等15個城市和空軍基地。23日凌晨3時,地面部隊5個師(其中裝甲師3個、機步師2個),約5萬餘人,1000餘輛坦克,在猛烈的炮火准備後,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發起進攻。到29日,深入伊朗境內15-30公里,佔領了伊朗近400平方公里的領土,控制了阿拉伯河東岸地區。這一階段,歷時40天,伊拉克利用突然襲擊獲得先機之利,奪取伊朗縱深30-90公里不等的大片土地,贏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
1980年11月,伊朗進行局部反攻,伊拉克轉入全線防禦。由於伊拉克無力進一步發動有效的進攻,步步陷入被動。伊朗穩定了戰局,逐步改變了被動態勢。
從1982年3月起,伊朗轉入反攻,伊拉克被迫退卻。3月22日凌晨,伊朗出動正規軍3個師和一部分革命衛隊,共3萬餘人,發動了代號為「勝利行動」的反攻戰役。收復了扎迪赫阿巴斯等城鎮,約2000平方公里的失地,伊拉克被迫後撤30至60公里。
伊朗在取得戰役勝利後,調整部署,經過約1個月的准備,於4月30日凌晨,發起了代號為「聖城行動」的進攻戰役,主力突破了伊拉克部隊防禦,前出至兩國邊界附近,南下威脅霍拉姆沙赫爾城。6月10日,伊拉克宣布單方面停火,6月29日其軍隊已基本撤出伊朗。從此,兩國邊界基本恢復到戰前狀態。
第二個時期(1982年7月13日到1984年3月)戰爭在伊拉克境內進行。1982年7月13日夜,伊朗以正規部隊革命衛隊等共約10萬餘人,在猛烈炮火支持下,在寬達60公里的正面上,兵分三路對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地區發動了代號為「齋月行動」的進攻戰役。深入伊拉克境內8至20公里。14日晨,伊拉克以1個師和2個旅的兵力,在武裝直升機的支持下進行阻擊,並迅速轉入反攻,迫使伊朗部隊退至距邊界約5公里的伊拉克境內的一個弧形地帶踞守。此後,伊朗又發動三次進攻,都未能取得進展。
1982年10月1日起,伊朗向伊拉克北部曼達利地區發起進攻。10月1日凌晨,伊朗部隊出動5萬餘人,向伊拉克邊境城市曼達利地區發動了代號為「穆斯林伊本—阿吉勒」戰役,控制了曼達利至納夫塔哈納之間的戰略公路,對巴格達形成威脅。伊拉克軍隊先後發起7次反擊,把伊朗部隊阻止在邊境一帶。從1983年2月起,伊朗主要在中線和北線發動了「曙光1、2、3、4、5號」攻勢。伊拉克憑借在國內作戰的有利條件,對伊朗的攻勢組織了有效的反擊,基本守住了防線。由於戰斗激烈,雙方損失較重,至1984年3月底,伊朗攻勢基本停止。
第三個時期(1984年4月至1988年8月),雙方在邊境地區互有攻守,並進行「襲船戰」和「襲城戰」,戰爭轉入長期消耗戰。1984年4-5月,伊拉克發動了震驚世界的「襲船戰」,最多時,一天有8艘伊朗船(多為油船)受襲。8月,伊拉克開始大規模空襲哈爾克島,並襲擊來往於該島的油輪,破壞伊朗的石油出口。1984年6月-1985年6月,伊拉克又發動了「襲城戰」,伊朗近400座城市受襲。隨後,雙方的「襲城戰」進一步升級。1988年2月27日,「襲城戰」達到了8年來的最高峰,伊拉克出動飛機轟炸了德黑蘭煉油廠。第二天,伊朗進行報復,轟炸了巴士拉及其他5個城市,29日,還向巴格達發射了3枚導彈。「襲城戰」使雙方的許多城市遭到了巨大的破壞,炸死炸傷了一大批平民。
與此同時,在海上雙方展開了「油輪戰」。伊拉克從1984年開始,發動了一場襲擊油輪的攻勢。為迫使美國等國家進一步向伊朗施加壓力,伊拉克還用導彈打擊巴拿馬、希臘、科威特、英國、美國等國的油輪,企圖將美國捲入海灣沖突。
1987年7月22日,美國公開捲入兩伊沖突。11日,美國出動武裝直升機首次襲擊了正在公海佈雷的伊朗「阿傑爾」號登陸艇。10月8日,又出動武裝直升機攻擊伊朗的4艘炮艇,擊沉2艘,擊傷2艘。10月15日、16日,伊朗發射岸對艦導彈,擊中了懸掛賴比瑞亞國旗的美國「森加里」號油輪和懸掛美國國旗的科威特油輪。1988年7月3日,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用導彈擊落了一架飛臨霍爾木茲海峽上空的伊朗航空公司的A300型大型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全體人員遇難。
兩伊武裝沖突,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嚴重關注。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全體一致通過了要求伊朗、伊拉克立即停火的598號決議。伊拉克在第二天就做出了反應,表示歡迎安理會的決議,並決定暫停襲擊伊朗海上目標。伊朗既沒接受,也沒表示反對。1988年7月18日,伊朗出人意料地宣布接受598號決議,就在前幾天,它還宣稱要進行持久戰。8月25日,在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主持下,兩伊外長終於坐在一起,為最終結束戰爭進行談判,結果一致同意停止戰爭,但雙方在邊界劃分、戰爭責任、賠償、交換戰俘等問題上存在著很大的分歧。至此,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結束。
兩伊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在中東、波斯灣地區爆發的一場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雙方血戰8年,結果兩敗俱傷,雙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兩國共傷亡約100餘萬人,僅傷亡人數一項就大大超過1948年以來歷次阿以戰爭傷亡人數的總和。8年戰爭,兩伊在軍費開支上共耗資2000多億美元,其他經濟損失更是無法計算。兩伊戰爭如此高的消耗,是二戰後局部戰爭少有的。
1984年5月開始的「襲船戰」,不僅給雙方造成了重大損失,而且引起了整個海灣局勢的緊張,導致了外國在海灣軍事力量的大量增加。這是二戰以來,外國軍事力量在海灣地區的最大規模的集結。
兩伊戰爭,雙方使用了大量的現代化高技術武器裝備,美國、前蘇聯和法國等,將一些新式裝備賣給交戰雙方使用,這些為美國等西方國家提供了大量戰斗數據,為有關國家研製和裝備同種武器提供了重要經驗。
8. 伊朗議員燒美國旗聯合國會怎麼解決
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後,當地時間9日上午,伊朗議員們激烈抗議,他們在議會上點燃了一張紙質的美國國旗,並高聲呼喊「美國去死!」
指出,此舉反映出特朗普的決定引起伊朗全民激憤。包括伊朗國會發言人在內的伊朗官員們表示,希望歐洲能夠與他們繼續合作維持協議,歐盟能夠通過法律保護歐洲公司免受美國制裁。歐盟官員也表示他們將竭盡所能挽救。
伊朗議會發言人阿里·拉里賈尼(Ali Larijani)9日猛烈抨擊特朗普,稱其並不適合他的這份(總統)工作,「特朗普並沒有處理相關議題的心智能力。」
在美國國旗被焚燒後,拉里賈尼指出,拯救這筆協議的責任落在了歐盟和其他大國肩上,「歐盟到底有沒有足夠的重量解決國際爭端,就看現在了。」
當地時間8日下午,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並將對伊朗實施最高級別制裁。隨後,英、法、德等國家相繼發聲,對特朗普這一決定表示遺憾。
周二晚間,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Hassan Rouhani)表示,「從現在開始,這是伊朗和五個國家間的協議。對於如今這個局面,我們會看另外五國將會有何反應。」
魯哈尼還強調,如果協議規定的伊朗的利益不能得到維護,伊朗原子能組織將重啟「任何水平」的鈾濃縮活動。
「我們將等幾個星期再做決定,並且會和我們的朋友,盟友以及核協議的其他簽署方進行商議。簽了協議就要遵守。一切都取決於我們的國家利益。」魯哈尼稱。
魯哈尼還表示,他將派伊朗外交部長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前往目前仍在協議中的國家——中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和英國。
伊朗國營的IRNA新聞社稱特朗普是「麻煩製造者」,與此同時,伊朗強硬派報紙、親官方的《凱漢日報》(Kayhan)也批評道:「特朗普撕毀了核協議,現在是時候讓它燃燒了!「
來源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