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為什麼鋼廠不喜歡伊朗礦

為什麼鋼廠不喜歡伊朗礦

發布時間:2023-08-08 17:55:26

⑴ 5.礦產品價格

(1)礦產品價格總體上升三成

2010年,礦產品價格呈現迅速回彈之勢,綜合價格水平同比增長28.3%(圖44)。三季度價格雖有所回落,但進入四季度礦產品價格重新上揚,部分礦產品價格逼近甚至超過金融危機前水平。首先是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上年同期礦產品價格比較低,隨著世界經濟的緩慢回暖,礦產品價格開始回升;其次是一季度以中國等「金磚四國」經濟的較快穩定運行,拉動了礦產資源的需求;再次是4月開始的房地產新政和6月開始的節能減排風暴暫時壓制了礦產資源的需求造成三季度礦產品價格有所回落,進入四季度隨著被壓制需求的釋放價格開始回升。從月度看,重要能源和金屬礦產品價格鋁略有回落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處於高位盤整狀態;重要非金屬價格受金融危機影響價格進一步回落,但三季度開始呈現擺脫金融危機之勢,價格趨於上揚。

圖 44 礦產品年度綜合價格變化情況

(2)能源價格上漲較快

原油價格快速上漲。大慶原油現貨價格全年平均為78.1美元/桶,同比增長45.5%;從月度來看,呈波動上行態勢。從1月的76.9美元/桶上揚至4月84.4美元/桶,之後回落至7月的72.7美元/桶,8月開始緩慢上漲,12月均價漲至91.2美元/桶,12月30日一度高達93.7美元/桶(圖45)。同期,美國紐約原油現貨均價為78.4美元/桶,同比增長31.6%;從月度看,呈現振盪調整狀態,從1月的79.2美元/桶漲至4月的84.4美元/桶,再回調至5月的73.6美元/桶,6月開始上揚至12月的89.1美元/桶,12月31日一度高達91.4美元/桶,2011年1月18日沖至97.3美元/桶。油價大幅上漲主要是由於美元走弱,刺激了市場對原油期貨的風險偏好,以及投資者對經濟復甦預期看好引起的。因為2010年全球原油供需平衡。根據IEA最新的報告,2010年全球原油需求是8660萬桶/日,比2009年增加160萬桶/日。原油需求的增量主要來自於非OECD國家,尤其是亞太地區的非OECD國家,需求增量佔世界需求增量的一半以上。而OECD國家特別是歐洲地區的OECD國家由於需求較弱,原油需求量反而比2009年降低了10萬桶/日,僅為4540萬桶/日。年內原油價格的調整主要原因是希臘債務危機,整個歐洲經濟的不景氣,美國實體經濟復甦難有顯著起色,吉爾吉斯斯坦和朝韓地緣政治的不穩定。伊朗問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堅持對伊朗實行制裁,伊朗威脅如果美國進一步加強制裁,其可能會中斷石油出口。盡管OECD國家充裕的庫存和OPEC600萬桶的剩餘產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伊朗中斷出口的擔憂,但伊朗問題如果惡化仍會刺激國際原油市場敏感的神經。伊拉克自2003年海灣戰爭後國內教派沖突頻繁,局勢動盪。另外,歐洲、美國及中國遭受到的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也是影響油價的重要因素。

圖 54 水泥價格變化

⑵ (四)礦產品價格將震盪上行,經濟發展成本加大

基本判斷:主要礦產品受發達國家經濟減速影響,需求有所放緩,但由於地緣政治危機不斷惡化,石油等受運輸制約的重要礦產品價格將振盪加劇,在發生突發事件的情況下可能沖高,經濟發展成本進一步加大。

2012年1月12日歐洲央行宣布,維持基準利率1.00%不變,同時宣布,維持隔夜存款利率在0.25%,並維持隔夜貸款利率在1.75%不變。標准普爾13日發布報告,宣布剝奪法國的「AAA」主權信用評級;與此同時,銀行暫停了與希臘之間有關債務重組的談判進程,這對試圖遏止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歐盟各國領導人來說是今年的第一次打擊。標准普爾在報告中宣布,該機構決定將塞普勒斯、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各下調兩個等級;將法國、奧地利、馬爾他、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各下調一個等級;同時確認比利時、愛沙尼亞、芬蘭、德國、愛爾蘭、盧森堡和荷蘭現有的長期評級。

從全球最主要的三個經濟體美國、中國、歐盟公布的經濟數據看,經濟增速減緩的跡象非常明顯。同樣就業問題也在困擾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美國失業率數據保持9%的高位,雖然近期的製造業數據有所回升,但占經濟70%比重的消費仍舊疲弱,代表消費能力的就業數據表明美國目前的復甦主要為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帶動的結果,並不具備內生性。隨著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美國的經濟形勢必然會轉弱;歐債危機的進一步漫延使歐洲經濟蒙上了陰影,因此全球經濟增速的放緩必然帶來對大宗商品需求的減弱,預計2012年礦產品價格在目前的價位上波動上行。

專欄11 全球經濟形勢影響礦產品價格

2012年的宏觀大背景是全球經濟走弱,重要國家進入選戰階段,經濟走勢可分為兩大階段。第一階段,歐債問題激化。前4個月是歐債集中到期的一個階段。歐洲長短期救助措施都難以擺脫眾口難調的結局,這勢必使得市場悲觀情緒難退。特別是,在這個過程中極可能伴隨著法國等AAA國家評級的喪失,部分國家國債收益率飆升以及美元指數的走高。在這一階段,銅或有明顯的空頭行情。黃金作為前期抗擊通脹的重要品種也勢必在全球經濟走弱的大環境下走低。第二階段,則是後歐債時代。歐債問題的激化勢必促使問題以某種方式解決,比較悲觀的是歐元區的解體,比較樂觀的是財政聯盟制度化,歐洲央行擔當最後貸款人角色。此時歐洲各國將會把精力放在發展經濟、降低失業上。而中國及美國的政策動向以及在此影響下的經濟走向造成對礦產品需求的變動將成為影響其價格的主要因素。

煤:國內煤價走勢更取決於國際煤價。從國內市場來看,由於煤炭新增產能仍將逐步釋放,煤炭產量能夠繼續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而受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經濟增長放慢等因素影響,煤炭需求增速可能會有所放緩。如果國際煤價能夠在目前基礎上保持相對平穩運行,國內煤價本身上漲動力將明顯減弱。2012年國際煤價走勢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可能繼續下跌,也可能回升,當然也可能繼續維持窄幅震盪。如果歐債危機愈演愈烈,最終導致歐元區實體經濟出現明顯下滑並波及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情況,國際市場能源需求必然會出現下滑。屆時,煤炭價格也將會出現回調。但經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各國將更有能力協同救市,所以這種假設成為事實的概率相對較小。相反,國際煤價上漲的概率反而較大。為了給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性,當前主要經濟體仍然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部分經濟體甚至再度啟動了量化寬松政策,這給國際市場能源價格上漲埋下了隱患。

原油:繼續走高,在發生伊朗戰爭等極端事件時油價可能會沖高到150美元/桶以上。2012年原油價格在110美元/桶附近波動。2012年2月7日,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在月報中上調其對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預測,為上年10月來首次調高,並預計因非歐佩克產油國石油產量減少,石油市場將趨緊。EIA上調2012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長預估5萬桶至日增長132萬桶,同時亦調高2013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長預估2萬桶至日增149萬桶。EIA還下調非OPEC國家2012年日產量預估14萬桶至日產5254萬桶,較2011年日產量高出77萬桶;上調2013年產量預估9萬桶至日產5339萬桶。EIA還稱,歐佩克成員國1月份原油總產量降至每日3077萬桶,為上年10月份以來首次下降。1月份歐佩克原油產量下降主要是因為沙烏地阿拉伯原油產量減少。

美國原油、成品油庫存增加(圖55),原油進口量減少。截至2012年2月3日,美國原油庫存增加30.4萬桶至3.39億桶。汽油庫存增加163萬桶至2.32億桶。包括取暖油和柴油的餾分油庫存增加117萬桶至1.47億桶。2012年1月下旬開始,原油運價指數開始回落,有利於原油價格保持穩定。

鐵礦石:穩中有降。未來國外礦山擴產情況要大於中國粗鋼產量的增加,因此鐵礦石供求格局將出現變化,鐵礦石市場重新回到瘋狂上漲的局面難度較大。2012年鐵礦石價格變動將會更頻繁,但價格變動幅度收窄,總體價格呈緩慢下降趨勢,但仍處於高位。國內對房地產市場的擔憂,寶山鋼市綜合指數一路下滑(圖56),鋼材市場將在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的影響下震盪築底,鋼鐵行業已經進入非常嚴峻的時刻,不僅行業利潤降至冰點,鋼鐵行業虧損面也在不斷擴大,對鐵礦石需求將有所放緩。

專欄12 地緣政治局勢惡化拉升原油價格

自2011年中東地區的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政權相繼更迭後,敘利亞成了新的「重災區」。美歐西方國家以及俄羅斯等大國圍繞敘利亞問題進行著前所未有的激烈角逐。阿盟各國外長在開羅召開的會議上,呼籲聯合國安理會批准成立阿拉伯國家與聯合國聯合維和部隊,取代敘利亞觀察團,監督敘利亞對立方實施停火。

西方國家對敘利亞政權步步緊逼,從政治打壓、外交孤立,到經濟制裁、軍事威懾,矢志推翻敘利亞巴沙爾現政權。在這背後,他們究竟是打的什麼「如意算盤」。美歐此舉是為保以色列安全,同時擠壓中、俄等國在中東的利益。控制中東、實施「大中東民主改造計劃」是美國長久以來的戰略設計。此次「阿拉伯之春」雖然背景動因十分復雜,但與美國長期以來的外部干預和戰略設計有十分直接的關系。美國正欲借中東北非地區的政治動盪,掃清反美政權,穩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控制和主導地位。

目前,敘利亞局勢仍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敘利亞局勢持續動盪將成為中東格局轉變的重要分水嶺。由於敘利亞獨特的地緣位置和影響力,敘利亞局勢的變化,不僅會對伊朗、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等國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可能改變整個中東地區的政治格局、敘利亞局勢持續動盪或政權更迭將成為中東格局轉變的重要分水嶺,必將超出埃及、利比亞等國政權更迭產生的影響。一是對中東和平進程產生直接影響;二是對中東能源輸出產生重大影響。敘利亞本身雖然沒有儲量驚人的石油資源,但其政局變化將直接影響鄰近的伊拉克、沙特、伊朗、科威特等產油大國的石油出口,從而引發石油價格波動甚至石油危機;三是敘利亞局勢動盪將為恐怖主義提供土壤;四是中東戰略力量對比將進一步失衡。

伊朗與美國的「戰火」再次升級,美國宣布凍結伊朗在美所在資產、美歐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伊朗威脅將封鎖全球重要的原油供給渠道——霍爾木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是大多數中東原油輸出的必經之路,而中東又佔世界能源需求供應量的70%,每天有大量原油從該海峽通過,粗略估算,相當於波斯灣石油出口總量90%,或全球石油消費總量的40%。如果說2011年利比亞是原油市場的一顆炸彈,那麼2012年伊朗有望步它後塵。中東政治局勢是2012年國際油價不穩定因素之一。2011年,利比亞的政治動盪引發國際油價大幅上漲,顯然利比亞在國際原油市場的地位遠遠不及伊朗和伊拉克。一旦兩伊出現問題,將直接導致國際原油供需大幅下跌,引發的恐慌因素將進一步導致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可以說,波斯灣地區作為世界油庫,其任何政治動盪都將引發國際油價的動盪。

2012年2月19日伊朗石油部在其網站宣布,伊朗已經停止向英國和法國公司出售石油。石油行業是伊朗經濟命脈,作為石油輸出國組織第二大原油生產國,伊朗日均出口原油260萬桶,其中約20%輸往歐盟國家,主要包括義大利、西班牙和希臘。而法國不是伊朗石油在歐洲的主要出口對象,英國已於去年第三季度完全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

2011年伊朗向中國出口為每日原油22萬桶及天然氣6萬桶,超過中國每日石油進口總量的10%。而目前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和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有限責任公司(UNIPEC)已經達成協議,將對中國石油出口提高至每日50萬桶。

2011年中國從中東進口原油佔全年進口總量的58.6%,加上中東北非地區前景不明朗,中國政府重視中東地區局勢發展,採取石油進口多元化,鼓勵從非洲、俄羅斯等國進口石油。

銅:上漲乏力。歷史上全球精銅供應最緊缺的一年或已過去,後期供需對銅價的作用將由推動轉為支撐。研究表明,銅市供應短缺跡象將在2012年達到低點後於2013年轉好。隨著前期(2009~2010年)銅礦開發投入資金的成熟運轉,至2013年精銅供給增長率與需求增長率之間的差異將趨於平衡。

雖然宏觀經濟面對銅價影響已經走弱,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延續效應。2011年,由於全球宏觀經濟較弱,全球銅消費增長緩慢。中國雖佔了銅消費的40%左右,但萎縮了近1/3,這主要是由於國內貨幣緊縮政策及其他房地產調控政

圖55 美國原油庫存變化情況

圖56 寶山鋼市綜合指數變化

專欄13 鐵礦石定價機制及其影響

鐵礦石定價出現從長協價到季度定價,再到月度定價,並逐漸向指數化定價等幾個階段的轉化。實際上是國際鐵礦石市場長期壟斷的結果。

長協機制。由於鐵礦石本身屬性的特殊,供需雙方本著長期合作的精神,以建立穩定長期的合作關系為目的進行交易,採用長期協議確定數量、品種、價格(FOB離岸價格),運輸由買方負責,形成的特定的交易慣例和價格機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鐵礦石年度長協機制。年度鐵礦石價格談判始於1981年,鐵礦石供應商和消費商談判協商雙方確定一個財政年度的鐵礦石價格。

季度定價。2010年,國際鐵礦石三大礦山巨頭先後棄長協機制,更改定價規則,從傳統的年度定價機制過渡到更短期的與現貨市場掛鉤的季度定價機制,長協機制定價時間周期從一個財政年度縮短為一個季度。鋼鐵行業大量增產導致鐵礦石供不應求,鋼企被迫接受季度定價,長協機制至此崩潰。中國鋼鐵企業要比去年多付700多億美元。

指數定價。在鐵礦石價格的長協時代,價格基本上是礦山與鋼廠通過談判形成的,體現了行業的共識。但在2010年,隨著三大礦山強行推動季度定價後,維持40年之久的長協模式消亡,指數化定價隨之出現。指數化定價實行之後,鐵礦石價格的確定不再只是礦山和鋼廠之間的事情。市場參與主體除礦山和鋼廠外,還有大量的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甚至還有很多來路不明的投機者。

鐵礦石定價機制改變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供需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世界經濟的逐步回暖,全球鐵礦石需求日漸攀升,價格也必然隨之水漲船高,三大礦商選擇了有利於供方利益的定價機制。二是受金融危機影響,鐵礦石現貨市場價格與長協價差價過大,有時甚至相差一倍多。金融危機時,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大幅下滑,一些鋼鐵公司轉而從現貨市場購買價格更便宜的鐵礦石。但當經濟復甦時,需求又出現大增,現貨市場價格上漲,鋼廠又重新選擇按長協價購買鐵礦石。三是鐵礦石現貨市場的發展為季度定價提供了參考價格。現貨市場近年來發展迅速,據保守估計現貨市場的交易量至少已佔鐵礦石總交易量的10%。四是鐵礦石定價機制變更的背後還存在著諸多金融炒家的身影,他們看到了鐵礦石這種商品身上蘊藏的巨大潛力和價值,鐵礦石在他們眼中早已具備了如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擁有的金融屬性。五是鐵礦石價格金融化已經開始。2008年5月,德意志銀行推出鐵礦石掉期交易。2009年5月,摩根斯坦利、高盛和巴克萊三大投行聯手推出了現金結算的鐵礦石投機交易。目前,全球有三大鐵礦石指數,即環球鋼訊的TSI指數、金屬導報的MBIO指數和普氏能源資訊的普氏指數,全都以中國需求為主要參考指標。2011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研發並推出的「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CIOPI),10月10日正式向社會公開發布2011年10月第一周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這也是該指數首次向社會公開發布,也是中國參與鐵礦石定價邁出的重要一步。策導致銅需求的減少,從下半年開始,由於經濟的不景氣,中國銅消費的增長受累於銅的下遊行業的不景氣,如汽車、高鐵、房地產等行業的表現不佳。這些需求因素將可能在2012年上半年繼續壓制銅價,下跌周期仍無法打破。但隨著宏觀經濟面的好轉,國內經濟政策的進一步寬松,需求逐步恢復,實體消費的內生性動力得到一定的加強,銅價下半年將有可能擺脫弱勢震盪行情。因此,短期內銅價的弱勢行情將延續,再次下跌可能性仍存,回歸基本面仍需要一定的時間與空間。

鋁:寬幅震盪。歐洲需求放緩,中國鋁材出口將面臨很大挑戰。國內房地產宏觀調控明年不會放鬆,房地產投資將繼續減速。汽車受節能減排補貼門檻提高及限購影響,產銷將難現大規模增長。供應方面,由於電解鋁產能向西部轉移,以及中東部鋁廠很多都建有自備電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電價上調對提升成本的影響。2012年整體市場仍將偏弱。一季度,全球經濟形勢難有轉變,鋁價或將延續震盪下行。一方面是受歐債持續發酵、美元反彈影響,另一方面,由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庫存高位,庫存壓力的釋放需要時間。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可能迎來底部,二季度迎來反彈。中國方面,3月份「兩會」閉幕後,經濟政策將更加明朗。隨著2月份後大量歐債的到期,歐元區的關鍵時刻來臨。屆時歐債危機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大宗商品的走勢。若美聯儲因而推出QE3,從而對鋁價產生利好。第三、四季度或許再次出現調整,這取決於美國及中國等新興國家的經濟增長的情況。鋁價將繼續表現為「內強外弱。」

黃金:波動上行。2012年黃金價格在全球經濟復甦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影響下,將會在短期回調後繼續走高。但是隨著全球量化寬松政策的陸續推出和歐美經濟的緩和,黃金價格肯定會有一系列的調整,因此2012年黃金價格將在不斷震盪回調的過程中繼續上行。一是由於美國經濟復甦步伐緩慢,美聯儲將繼續執行寬松政策。美聯儲將2012年經濟增長預測中位數由3.5%調低至2.7%,並預期2012年底失業率為8.6%,遠高於經濟衰退前5%的水平。專家認為美聯儲為增加就業將繼續維持利率於極低水平,並在需要時進一步放寬銀根。二是歐元區債務危機短期內估計難以解決。雖然在2011年10月份舉行的峰會上,歐元區國家同意擴大作為區內援助基金的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的規模,但不少投資者質疑其解決危機的成效,財政穩健國家是否願意繼續向財政困難國家提供援助,也充滿變數。畢竟財政援助是無法令財政困難國家回復財政穩健的,這些國家只有採取必要的削減財赤措施,才能令投資者重拾信心。當然,財政困難國家會否落實有關措施,投資者是不是耐心等候措施得以落實,目前都還是疑問。正因為如此,第三季度市場對黃金的投資需求表現強勁,顯示出投資者把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及保值的投資工具。

水泥:穩中有降。鑒於供大於求的狀況將持續,預期水泥行業平均售價將略微下降。受到供應節制的影響,不同地區受到的壓力可能不同。

鉀:高位調整。2012年鉀肥價格走勢仍伴有較多不確定因素,「漲跌互現」的局面或繼續存在,上半年短時間內會出現供大於求的現象。自2011年四季度開始,在冬儲計劃推遲、采購數量大幅縮水的情況下,市場悲觀氛圍較為濃厚,鉀肥價格也一直處於低位震盪的局面。而伴隨著青海地區鉀肥搶運工作的開展,訂單供應略顯順暢,使鉀肥社會庫存量逐漸增大。據統計,截至2011年12月底,沿海港口氯化鉀庫存近140萬噸,國產以及邊貿鉀肥庫存量近200萬噸。與此同時,近幾年我國國產鉀肥以年均增長18%的速度不斷擴大產量。2012年上半年,鉀肥供應總量將會達到700萬噸左右,短時間內會出現供大於求。預計鉀肥市場整體或將呈現震盪下滑並觸底小幅反彈的趨勢。

⑶ 伊朗的礦產資源

伊朗擁有非常豐富的銅礦資源,目前已探明儲量約為30億噸,平均品位0.8%,佔世界總儲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2004年,年產8萬噸的哈通阿巴德銅冶煉廠投產後,伊朗銅年產量增加到28萬噸,其中陽極銅20萬噸。 鋅礦已探明儲量為2.3億噸,平均品位20%,居世界第一位;鉻礦已探明儲量約2000萬噸,伊朗每年消費鉻鐵4000—5000噸,靠進口。今年,年產2.5萬噸薩布茲瓦鉻鐵廠投產後,不僅滿足了本國的需要,還有2萬噸鉻鐵可供出口。 伊朗鐵礦儲量約為47億噸,其中四個大型鐵礦的總儲量就達30億噸。 伊朗煤炭儲量約為76億噸,因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動力煤基本不用,只將部分焦煤開採用於煉焦。豐富的礦產資源為伊朗冶金工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去年,伊礦產品總產量實現了10%的增長,鋼產量900萬噸,增長了12%,鋁21.1萬噸,增長了16%,銅15.2萬噸,增長了4%。伊計劃在「四五計劃」期間對14個礦產項目投資160—170億美元,進一步加速冶金工業的發展。 今年,伊朗憲法第44條出台,政府立即著手大型礦山的私有化工作,首批礦山轉讓給合作社公司經營,其中包括薩爾切什邁銅礦、安古朗鋅礦、克爾曼省的大型鐵礦和煤礦。 2004年,伊朗鋼的消費量為1220萬噸,進口810萬噸,伊計劃「四五計劃」鋼產量達到2800萬噸。 為了保護本國鋼鐵工業,伊提高了鋼鐵進口稅10%。 有色金屬主要產品和鋼鐵年產量 單位名稱:萬噸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銅12.85 12.6 14.29 14.57 15.25 鉛1.44 1.46 1.52 1.60 1.76 鋅6.00 6.28 6.44 6.92 7.60 電解鋁 13.10 13.30 15.83 18.09 21.22 鋼鐵690 750 800 900 伊朗各類礦產資源已探明的儲量 單位名稱:百萬噸 礦物名稱 儲量 礦物名稱 儲量 石棉70 鋅 50 重晶石 4.4 菱鎂礦 3.6 鋁土礦 116 錳礦 9.7 粘土14.6 雲母 0.2 硼土礦 0.024 鉬 0.05 鉻礦20 霞石 147 煤7600 磷岩 16.5 銅3000 鹽 158 長石2600 硅 77 氟石2.7 白銀 0.4 黃金0.5 滑石 0.38 石膏2400 綠松石 500(噸) 鐵礦4700 石灰石 7200 高嶺土 100 明礬 1000 各類礦產品的年產量 單位名稱:萬噸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煤128.4 138.0 255.7 銅精礦 41.5 45.3 41.8 鉛、鋅 58.3 57.9 60.8 金礦12.8 35.2 12.0 鐵礦863.4 1144.1 1459.1 鉻14.1 17.4 22.3 硅石154.6 167.8 222.2 鎂11.4 11.5 7.0 鋁礬土 5.4 6.5 2.1 錳9.7 14.0 55.5 重晶石 20.0 23.8 19.4 鹽141.8 153.8 151.1

⑷ 伊朗問題:為什麼白色革命會失敗

土地改革計劃得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絕大多數人的贊同,它對封建地主和貴族產生了政治影響,多少世紀以來破天荒第一次使他們處於崩潰邊緣。當時,擁有2000個村莊的封建大地主家族就有27個。巴列維在幾年內把占伊朗可耕地四分之一的125萬英畝土地,分配給了3萬多戶農民。但是,農民們發現,由於國王下令實行「農商」組織形式,他們必須把剛領到的地契換成有名無實的股票,然後在這種新的集約農業企業中成為領薪水的職工。他們的幻想破滅了。對他們來說,土地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而股票僅僅是一張紙片。一下子被拉進政府辦的合作社的農民,同樣灰心喪氣。
他們紛紛離開村莊,流入城市尋找工作。國王的計劃遇到了麻煩,農業產量並沒有如他預期的那樣取得長足進展。
在促進現代化方面,油輪碼頭、大型貯油庫和石油化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1976年伊朗原油產量達1.9億噸,佔中東第一位,世界第四位。1976年石油產量為2.948億噸,出口2.722億噸,當年出口石油收入達234億美元。鉛礦、銅礦、鐵礦和煤礦,都進行了大力開采。鋼鐵廠以及其它金屬冶煉廠,產量也都在不斷增長。從1971年到1973年,伊朗經濟增長速度平均為百分之十四點三;974年猛增至百分之四十。伊朗一躍而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到1977年人均收入已達2200美元。此外,在交通、電信、電力、社會福利、衛生、教育等領域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60年伊朗小學入學人數為27萬,到1977年超過1000萬人。文盲也從百分之八十五下降到百分之五十五。1977年,有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人有了自己的住房。
經濟的繁榮使腐化之風迅速蔓延。王室成員靠充當中間人撈取巨額合同傭金,他們常常是通過他們掌握多數股票的公司進行的。一些政府官員和軍官也利用職權,收受大筆賄賂。賭博機構和娛樂場所到處出現,吸毒者日益增多。由於進口先進技術,外國技術人員隨之大批流入,加速了伊朗都市生活的「西方化」。西方影響幾乎滲透到每一個領域。
盡管伊朗的經濟發展了,但貧富差別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更加擴大了。對於一小撮富有冒險精神的買賣人來說,「白色革命」就好比是一個聚寶盆,簡直堆滿黃金似的。他們發了大財,擁有豪華的西式別墅,過著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而占人口半數以上的居民,依然處於最低生活水平之下,他們赤貧如洗,百病成災。
巴列維篤信他的「白色革命」能使伊朗一天天地富裕起來,從而使他的經濟堅如磐石。但是他根本沒有想到他的現代化計劃速度大快,從而破壞了國家整個經濟的平衡。他美妙的夢想超越了國家的現實,因此他也就忽視了群眾的願望,看不起教士,既敵視世界,又敵視自己的人民。特別在他當權的最後兩年多中,即1976年到1979年之間,他的軍備政策,他的家屬及隨從的腐化,他的獨裁統治,就象癌細胞一樣吞噬著整個國家和社會制度。所以,巴列維國王的「白色革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目的,並推動了伊朗社會的發展,但這一切都未能使他最終免於垮台,未能使他終生並永久地保住孔雀寶座。

⑸ 伊朗的礦產等自然資源是怎樣的

伊朗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蘊藏豐富。截至2011年底,已探明石油儲量1545.8億桶,天然氣儲量33.69萬億立方米,分別佔世界總儲量的11%和17%,分列世界第三、二位。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量均列世界第四位,日產原油能力350萬桶、天然氣5億立方米。

伊朗擁有全球10%的石油資源。伊朗亦擁有全球第二大天然氣的資源,主要在南帕斯,大多數天然氣用於國內。自1913年伊朗成為主要產油國。主要油田位於中部以及伊朗西部的Zagros山脈。石油亦可在伊朗北部以及沿波斯灣一帶的陸地。當地石油及天然氣以及水力發電設施提供國家的能源。2010年伊朗建造首個價值10億美元的布希爾核電站

1970年後期伊朗成為第四大產油國,當時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第二大產油國以及第二採油國由於1979年的革命,政府將產油量減少,因為國家需要儲存石油。油產量曾在兩伊戰爭期間減少。 1980年代油產量再次增加,修理損害的油管以及開采波斯灣沿岸的油田。

主要油田位於阿巴丹(建於1913年,是國家首個油田)、克爾曼沙赫及德黑蘭,但是未能符合當地對石油氣的需要。煉油業需要150億美元投資,在五年內發展到自給自足以及中止入口。油管連接煉油廠以及阿巴丹、Bandar-e Mashur及Kharg Island等岸邊城市。1990年伊朗國營石油及天然氣企業在接受外資下探索更多油田。

設法子的肥料廠,以及salouye世界最大乙烯設施是伊朗國葯的計劃,石油製品收益2007年達55億美元,2008年達到接近90億美元。

2004年度伊朗油產量達14億,純利達500億美元。官方估計如果計劃順利,2015年的收益達2500億美元。伊朗生產60-70%工業設備給當地使用,包括煉油廠、油輪、鑽油台、油井以及探索設備。

2008年伊朗油價在Kish Island開始進行交易交易以伊朗里亞爾及以其他主要貨幣(美元除外)進行。

2008年伊朗的能源消耗達60至70億美元。國家能源消耗量高於國際標准。伊朗回收28%的石油及天然氣,目前是達到回收率60%。伊朗在2008年補貼石油、電費及天然氣達840億美元。伊朗的天然氣消耗量僅次於美國以及俄羅斯,是全球第三。

伊朗什麼礦產資源豐富

鐵礦、銅礦、鋅礦、鉻礦、金礦等礦產資源豐富。

伊朗已探明礦山3800處,礦藏儲量270億噸;其中鐵礦儲量47億噸,銅礦儲量30億噸(平均品位0.8%),佔世界總儲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鋅礦儲量2.3億噸(平均品位20%)居世界第一位;鉻礦儲量2000萬噸,金礦儲量150噸。

此外,還有大量的錳、銻、鉛、硼、重晶石、大理石等礦產資源。目前已開采礦產56種,年產量1.5億噸,占總儲量的0.55%,佔全球礦產品總產量的1.2%。

伊朗擁有世界10%的石油資源。伊朗還擁有世界第二大天然氣資源,主要在南帕斯,大多數天然氣用於國內。



(6)為什麼鋼廠不喜歡伊朗礦擴展閱讀:

伊朗其它資源:

伊朗以石油開采業為主,另外還有煉油、鋼鐵、電力、紡織、汽車製造、機械製造、食品加工、建材、地毯、家用電器、化工、冶金、造紙、水泥和糖業,但基礎比較薄弱,多數工業原材料里亞爾和備件依賴進口。

伊朗主要生產石油化工產品、鋼鐵和銅產品。其他主要產品包括汽車、家用電器、通信設備、水泥、工業機械(伊朗擁有西亞最大的機械工業)、紙張、橡膠製品、農產品、加工食品、羊毛製品和葯品。

⑺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伊朗人開始懷念巴列維王朝

說到這個巴列維王朝也還是挺有意思的,現在的伊朗人好像非常非常的懷念以前的巴列維王朝了,那麼有的人問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其實問得比較好了,下面一起來研究看看!

其實,說越來越多的伊朗人懷念巴列維王朝時代,這個說法不太准確,他們對現狀不滿意,對巴列維政權也同樣不滿意。

伊朗人不想要政教合一的政體,他們同樣也不想要一個王權專制政體。

說民眾懷念巴列維王朝時期,不如說伊朗人是在追求更加公平理想的社會環境。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伊朗的過去與現狀,看看伊朗近幾十年的社會發展變化。

先來回顧一下巴列維王朝時期的伊朗。

1925年12月12日,當時的伊朗伊斯蘭議會召開制憲會議,宣布禮薩·汗為波斯帝國統治者,伊朗進入巴列維王朝時期。

1979年,霍梅尼發動伊朗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末代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1941年-1979年在位)被迫退位流亡國王,巴列維王朝終結,共存在54年。

白色革命

巴列維王朝雖然是一個封建王權的國家,但是在世界大潮的推動下,伊朗也開始了現代化進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很多國家都掀起民主革命的高潮。

在這種大勢下,伊朗國內對民主制度的呼聲也日漸高漲,君主制度受到了沖擊。

到了20世紀50年代,伊朗經濟形勢惡化,失業率增加,國內矛盾尖銳,政治運動愈加頻繁。

巴列維王朝末代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為了緩和國內矛盾,維護君主專制制度,1963年開啟了「白色革命」改革大潮。

歸根結底這是一場想通過發展經濟來緩和國內矛盾,進而鞏固君主專制制度的一場改革。

主要內容有:

1.廢除佃農制,凡是大地主佔有的土地,重新分配給農民所有,建立一支促進農業發展的大軍。

2.全部森林、水利資源屬於國家所有。

3.將所有政府經營的工業企業出售給合作社和個人,這些出售的企業所獲利潤,由勞資雙方分享。

4.修改選舉法,准備實行普選,特別是婦女都要參加普選。

5.要建立一支由各科醫生所組成的衛生工作者大軍,到農村去進行免費醫療工作。

6.改革司法,在所有的農村,都要建立公正的法庭。

7.改組所有政府機關,行政權力下放,並全面改進國民教育。

改革進步性

可以看出,巴列維的一系列改良措施,體現出很大的進步性。他力圖響應民眾要求民主的呼聲,建立一個世俗化的君主制政權,引導伊朗脫離落後狀態,使之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

巴列維推行的「白色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伊朗經濟的發展,為伊朗建立完善的工業體系打下了基礎。

巨型油輪碼頭、大型貯油庫和石油化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

鉛礦、銅礦、鐵礦和煤礦,都進行了大力開采,鋼鐵廠以及其它金屬冶煉廠,產量也都在不斷增長。

1976年石油產量為2.948億噸,出口2.722億噸,當年出口石油收入達234億美元。

從1971年到1973年,伊朗經濟增長速度平均為百分之十四點三,1974年猛增至百分之四十。

伊朗一躍而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到1977年,伊朗的人均收入已達2200美元。

此外,在交通、電信、電力、社會福利、衛生、教育等領域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由於經濟的發展,軍隊實力也隨之增強,伊朗武裝成為中東地區最為強大的軍事力量。

伊朗在社會面貌層面的變化也非常明顯,迅速向世俗化邁進。

當時巴列維破除了宗教對國家的影響,實行一夫一妻,解放了穆斯林女性。

百姓的思想獲得自由,女性解除禁錮,可以自由的工作和學習,成為伊朗發展的重要力量,這是伊朗巨大的進步。

隨著當時經濟的高速發展,百姓生活不斷改善,國家福利日趨完善,整個國家表現出蒸蒸日上的一面。

改革局限性

與所有專制者的改革一樣,巴列維的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來鞏固自己的王權,在改革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採取一系列鞏固王權的措施。

首先就是重用親信,巴列維將大量親信安排在國家要害部門,成為高高在上的權貴階層。

這些權貴通過掌握國家政治、經濟權力,大肆斂財,貪污腐敗,造成國家財富迅速集中。

王室權貴一個個腰纏萬貫,奢侈無度,而中低層百姓卻陷入赤貧,甚至失去謀生手段,產生了極端不滿的情緒。

其次還成立了秘密警察制度,用於鎮壓潛在反對者,手段惡劣殘酷,被描述為當時伊朗人最恐懼和厭惡的組織。

再次是巴列維過分發展軍備,企圖把軍隊收買為維護王權的有力工具。

在經濟取得大展之後,巴列維軍事野心不斷擴大,每年花費大量金錢購買美國武器,聲稱要做世界第五軍事大國。

龐大的軍費開支耗盡了伊朗財政,使伊朗出現了嚴重的財政赤字。

改革損害了教士階層的利益

教士階層在伊朗歷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早在巴列維王朝之前,伊朗的教士享有國家的主要權力,包括國民議會的主要席位、司法權、教育權。

他們還掌握大量的土地、房產,可以徵收宗教稅,在伊朗鄉村,教士階層掌握著絕對的權利,德黑蘭的很多政令都無法在鄉村地區得到執行。

「白色革命」期間,當局大力推行去宗教化改革,給予了婦女選舉權,遭到了教士階層的敵視。為了打擊教士階層,政府取消了很多宗教領袖的特權,關閉了大量的宗教學校。

土地改革政策觸動了教士階層的經濟利益,動搖了他們對土地的控制權。

司法改革也對教士階層的司法特權形成挑戰。

這一系列的世俗化改革從根本上觸動了教士階層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

總的來說,巴列維的一些列改革一方面發展了伊朗經濟,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特權階層,加劇了貧富分化,引發民眾普遍不滿。

另外,社會的世俗化改革,使西方思想湧入伊朗,促使了伊朗民主意識的進一步覺醒,人民對專制王權更加排斥。

對教士階層的打擊,嚴重損害了僧侶階層的利益,世俗化的推進也遭到許多伊斯蘭教徒的反對。

所有的矛盾參雜在一起,最終引發了伊斯蘭革命,埋葬了巴列維王朝。

為何越來越多的伊朗人對現狀不滿

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後,經過全民公投,成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並通過了新的共和國憲法,霍梅尼在1979年12月成為國家的最高領袖,伊朗成為政教合一的現代神權性君主政體國家。

伊朗伊斯蘭政教合一政權是伊朗公投的結果,可以說是絕大部分伊朗人的共同選擇。

那麼推翻王權政權以後,伊朗人民的生活又怎麼樣了呢 ?

首先是經濟發展緩慢,貧富分化更加嚴重。

當初,巴列維時期的伊朗雖然貧富分化嚴重,但是經濟總體上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民眾也享受到一定的發展成果。

革命後的伊朗經濟沒有繁榮起來,對石油出口的依賴依然強烈。

革命成功後不但沒有消滅貧富差距,反而越拉越大。

伊朗教士階層掌控著伊朗經濟命脈,財富無限,而廣大的老百姓卻陷入了一貧如洗的狀態。

伊朗前總統內賈德曾經提到:伊朗的300人就掌握了伊朗60%的財富,可見財富集中嚴重到什麼程度。

由於政策失誤及長期遭受西方制裁,現在的伊朗已經成為中東最窮困的國家之一,很多伊朗人家徒四壁,一貧如洗。

失業率也居高不下,尤其是年輕人,很多人根本找不到工作,失去生活來源,廣大農村地區更加窮困潦倒。

社會面貌倒轉。

在巴列維時代,社會風氣十分開明,婦女享受比較廣泛的權利。

而如今的伊朗婦女不得不重新包上黑面紗,各種各樣對婦女的禁錮隨也之而來,女性再次成為附屬,伊朗又回到了神權時代。

伊朗的自由程度也出現倒退。

伊朗的神權政體對議會及法案具有否決權,對比起國王政府的同等機關有更大的權力。

少數族群的政治權利被打壓,非穆斯林族群不享有平等的權利。

政府控制新聞媒體,沒有官方的允許下,書籍雜志不得出版、錄音帶不得分發、電影不得播映、文化團體不得成立。

伊朗執行政教合一政策,教士對於民眾思想嚴格控制,民眾的思想受到限制。

以上種種現實,使伊朗很多人認為,伊斯蘭革命是毀了伊朗的未來,使國家倒退了幾百年。

連霍梅尼的孫子海珊·霍梅尼也痛心的說,現在的伊斯蘭毀了伊朗的未來,偏離了霍梅尼的路線,他甚至要美國幫助伊朗回到從前。

現在的伊朗年輕人,也對自己父輩當初支持革命的行為充滿疑惑:「難以理解他們當初所表達的熱情到底是為了什麼」。

目前,美伊關系持續緊張,伊朗國內的抗議活動也日趨激烈,很難斷定伊朗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祈禱不要發生戰爭,祝福伊朗人民!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鋼廠不喜歡伊朗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和美國打了多久貿易戰 瀏覽:408
中國到荷蘭坐船多久 瀏覽:273
英國的房子每平米多少錢 瀏覽:395
印度旅遊去哪裡好 瀏覽:782
印尼出入境可攜帶多少美金 瀏覽:2
中國歷史有哪些侯爺 瀏覽:262
伊朗回國第一入境點是哪個城市 瀏覽:673
美國為什麼不直接殺伊朗總統 瀏覽:152
伊朗為什麼開放 瀏覽:393
英國為什麼不並入印度 瀏覽:350
以色列和伊朗戰爭哪個傷亡最多 瀏覽:875
本屆義大利有哪些米蘭球員 瀏覽:29
印度有多少人口全世界排名 瀏覽:201
與英國相鄰的國家是哪裡 瀏覽:8
怎麼做的印度飛餅又脆又好吃 瀏覽:826
中國哪個地方的路是自己修的 瀏覽:868
為什麼國內無印尼的榴槤 瀏覽:712
中國民航大學怎麼樣知乎 瀏覽:429
日本為什麼在印尼建廠 瀏覽:389
越南春卷皮怎麼做千層蛋糕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