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朗敘利亞伊拉克什麼關系
1、伊朗伊拉克是相鄰的阿拉伯兄弟,都信伊斯教。
兩國為邊境交界處的阿拉伯河的主權而產生爭議,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後,伊拉克趁伊朗局勢未穩之際,發動兩伊戰爭。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為這塊有爭議的河流,借口為抵禦「伊斯蘭革命」,悍然向伊朗發動軍事進攻。但自從薩達姆政府被推翻以後,伊拉克和伊朗的關系就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兩國越走越近,出現明顯的緩和局面。
伊拉克共和國,簡稱「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南方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敘利亞,伊朗和約旦各位於其東西兩側。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
2、伊朗敘利亞是盟友關系。
迄今為止,敘利亞在中東地區最靠得住的靠山仍然是伊朗,而伊朗顯然也是美國的死對頭之一,敘利亞現在和伊朗關系緊密,伊朗甚至將敘利亞視為其戰略格局的一部分,因為有敘利亞擋著,美國和以色列就很難直接對伊朗構成威脅。
但是現在這種情況正在改變,美國和以色列可能通過啟用伊拉克境內軍事基地的方式,獲得一個直面伊朗門口的「橋頭堡」。今後伊拉克可能因為受到美國的影響,而對美國和以色列的戰機開放基地及領空,伊拉克將成為伊朗最大的威脅之一。
伊拉克和敘利亞都屬於中東國家,兩國甚至還有漫長的邊境線,但是伊拉克和敘利亞的關系怎麼看都只能算是不溫不火,敘利亞和伊朗之間就夾著伊拉克,然而敘利亞卻選擇了更加重視伊朗。這種情況不是現在才有的,早在上世紀80年代兩伊戰爭爆發之時,敘利亞就已經表現出支持伊朗的態度。
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關系究竟怎樣?
在當時敘利亞的領導者為現任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的父親哈菲茲·阿薩德,這位敘利亞前總統選擇了和伊朗搞好關系,兩伊戰爭爆發之後,伊朗通過敘利亞這個途徑獲得了大量的蘇制武器,而敘利亞則從伊朗獲得了更多的石油資源。與此同時,敘利亞和伊朗一起將伊拉克夾在中間,導致伊拉克陷入兩線威脅的尷尬境地。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後期,伊拉克和敘利亞逐漸有了外交接觸關系,雙方開展了能源、化肥、葯品、電力、簽證等方面的合作。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期間,敘利亞還向伊拉克提供了一定援助。但是雙方關系尚不穩定,特別是在伊拉克新政府受到美國控制的情況下,伊拉克更不可能和親俄的敘利亞深入交往。
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關系究竟怎樣?
迄今為止,敘利亞在中東地區最靠得住的靠山仍然是伊朗,而伊朗顯然也是美國的死對頭之一,敘利亞現在和伊朗關系緊密,伊朗甚至將敘利亞視為其戰略格局的一部分,因為有敘利亞擋著,美國和以色列就很難直接對伊朗構成威脅。
但是現在這種情況正在改變,美國和以色列可能通過啟用伊拉克境內軍事基地的方式,獲得一個直面伊朗門口的「橋頭堡」。今後伊拉克可能因為受到美國的影響,而對美國和以色列的戰機開放基地及領空,伊拉克將成為伊朗最大的威脅之一。
3、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關系究竟怎樣?
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關系,應該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因為敘利亞需要伊朗這個盟友,如果伊拉克選擇站在美國和以色列的船上,對伊朗發難,那麼伊朗可能會因為自顧不暇,而放棄對敘利亞的支持。當前伊朗對敘利亞的支持已經超過俄羅斯,敘利亞是不能沒有伊朗的。因此,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關系將一如既往微妙。
㈡ 敘利亞和伊朗關系為啥這么好
一、在歷史上,敘利亞雖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他與俄羅斯和伊朗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系。伊朗之所以支援他,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都有同一個敵人,就是以色列
二、如果說近幾年哪幾個國家的國際新聞最多,我想敘利亞一定當仁不讓排在前幾名了。這幾年發生在敘利亞的戰爭可以說是非常的頻繁了,而且本來屬於敘利亞國內的戰爭現在已經演化到了許多大國參與其中的國際性的戰爭了。而在他們當中有一個國家一直在力挺敘利亞他就是伊朗,敘利亞和伊朗這倆毫無交點的平行線,是如何變成「鐵哥們兒」的?兄弟情深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敘伊兩國是從「兩伊戰爭」的時候關系開始逐漸變鐵的,當時伊朗和伊拉克可以說是在中東這塊土地上打的不亦樂乎,當時在伊朗最困難的時候敘利亞向他伸出了援手,當時的敘利亞可不是現在這樣內戰不斷。而是在上屆總統的努力下從貧困弱小的小國變成了在地區具有影響力的大國。而且伊朗還以敘利亞為中介用石油向歐洲等其他國家購買武器彈葯。甚至還用石油從亞洲某國購買了禁止售賣的武器裝備。而且不僅提供了武器援助,還派兵在伊拉克和敘利亞邊境來牽制其部隊。可以說是從最大程度上援助了伊朗了。
而且兩國的友誼並沒有因為戰爭的結束而開始慢慢疏遠,在戰爭結束以後兩國又開始了進一步加深合作,共同促進了兩國的軍事和經濟發展,同時又聯合整備軍隊抵抗另外一個鄰居以色列。不過其實兩國的關系鐵也是有原因的,伊朗需要敘利亞的地理位置來抵擋中東其他國家的襲擾,而敘利亞同時也需要伊朗的支持來擺脫當前困境。
其實我認為敘利亞要想擺脫現在的困境還是需要那些插手他國內政的某些國家撤退,畢竟自己家的事他人的摻和只會越弄越亂。還是希望敘利亞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擺脫自己的困境。
㈢ 敘利亞、伊朗、伊拉克、美國之間是什麼關系
中東關系太復雜,大概能夠用一句話來形容:「中東是一個所有人反對所有人的地方」.
在中東,穆斯林主要分遜尼派和什葉派,遜尼派大概佔90%,這兩大派又細分很多派別...不同派別之間關系不太好(所以有的童鞋會很納悶,為啥ISIS明明是遜尼派,還要開推土機推遜尼派的清真寺,),凡是和美國關系好的國家基本都是遜尼派,比如巴林,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
而敘利亞和伊朗是屬於什葉派,(伊朗是波斯人,不過是信仰伊斯蘭而已),原本伊拉克是遜尼派(這也是兩伊戰爭爆發的原因,原本是對親兄弟),後來伊拉克被美國按在地上摩擦了之後變成了現在的什葉派掌權,前兩年懟天懟地的ISIS就是伊拉克遜尼派被摩擦之後留下來的極端分子(但美國又不喜歡什葉派...於是前期ISIS又受到美國資助反對伊拉克什葉派政府.....後來美國人控制不住ISIS,最後才和國際社會一起打擊ISIS),另外要說他們的關系就要說到以色列,美國和以色列的關系那是妥妥的鐵盟,而以色列又是鐵了心要打擊伊朗的(因為伊朗研製核武刺激,擔心早晚要吃伊朗的大地瓜,其實以色列自己也有幾顆大地瓜,不過國際社會心知肚明而已),於是說美國為盟友也好,為利益也好,反正就要懟敘利亞和伊朗,美國和以色列原本的心思是團結遜尼派的阿拉伯國家一起摩擦伊朗和敘利亞,但是...但是偏偏這中間又卡著一個沙特這幫遜尼派大地主們的窮親戚一一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也是遜尼派,但它和以色列的沖突簡直可以叫做水火不容....直到敘利亞2010年爆發內亂,叛軍閃亮登場,美國人趁機攪亂局勢,ISIS也混進敘利亞這片樂土....前邊說了美國人控制不了ISIS,又不想自己擼袖子直接在敘利亞干,於是又扶植了庫爾德人和白頭盔攪亂敘利亞,順便摩擦ISIS,而庫爾德人屬於土耳其堅決打擊的分裂勢力,於是美土關系搞僵了,土耳其派兵進入敘利亞打擊庫爾德人,順便摩擦ISIS,(說個笑話.前兩年土耳其擊落了俄羅斯戰機,一度膨脹到挑戰地獄級難度副本——北極熊的憤怒。以為會爆落「大突厥斯坦建幫令」,不過在挑戰之後好友頻道里的美,英,法等小夥伴立馬下線消失了...從此突厥有了心理陰影,和西方漸行漸遠)伊朗為了地緣政治因素.不能眼見旁邊這敘利亞苦逼兄弟落難,不但派出大批「顧問」,另外又資助了黎巴嫩真主黨幫忙打擊叛軍,順便摩擦ISIS和以色列,以色列不能忍受戈蘭高地旁邊有伊朗人的存在,於是也進入敘利亞打擊伊朗人,順便摩擦ISIS,俄羅斯為了自己在敘利亞的國家利益,也為了推銷和試驗自己的武器裝備,也派兵進入敘利亞幫助政府軍打擊叛軍,順便摩擦ISIS......終於ISIS在多方摩擦之下掛了,現在庫爾德人也被土耳其掛了,而白頭盔根本就是來拍化武大片打醬油的,(美國人和他經營7年的敘利亞勢力至此徹底出局),目前叛軍也快被俄羅斯,伊朗,敘利亞政府聯軍掛了,就剩下伊德利卜這最後一座叛軍城市,但是.....但是土耳其又反對打伊德利卜,因為會造成大批難民逃亡土耳其...不知不覺越說越遠了,不過看完你應該明白這幾個國家之間的關系了,另外要說的是伊朗和土耳其都屬於地區一霸,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目前算是「一家親」,中東就這三家還是什葉派。
㈣ 伊朗和敘利亞並不接壤 可是伊朗十萬大軍是怎麼到達
敘利亞瀕臨地中海的海岸線比較短,在整個敘利亞內戰期間,該國主要的兩個出海港口、同時也是俄羅斯地中海分艦隊的主要海外基地——拉塔基亞以及塔爾圖斯均在政府方手中。濱海的拉塔基亞省是執政的阿薩德家族所屬的阿拉維派的傳統聚居地,敘利亞現任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的父親老阿薩德即出生於此,而以遜尼派為主的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對人口佔少數的阿拉維派普遍持敵視態度、甚至在佔領區內大加迫害,使得當地居民對巴沙爾政府向心力較強,反對派實際上沒有一次真正打到過拉塔基亞沿海地區切斷敘利亞政府的外援通道。此外,由拉塔基亞至敘利亞核心區的哈馬-霍姆斯-大馬士革的陸路通道也在多數時期保持暢通,使得敘利亞政府始終能夠得到海外盟國(俄羅斯、伊朗、中國等)的人員與物資援助。
(敘利亞反對派雖然沒有控制過一個出海口,但通過與土耳其、約旦、黎巴嫩、以色列的陸地邊境獲得歐美和海灣國家的援助。)
拉塔基亞(Latakia)和塔爾圖斯(Tartus)是敘利亞最重要的出海港口,也是俄羅斯在敘利亞的核心利益,整個內戰期間反對派曾不止一次試圖進攻巴沙爾的家鄉拉塔基亞省,或者切斷連接拉塔基亞和首都大馬士革的陸路通道,但最終都被挫敗。紅色為目前政府軍控制區。
敘利亞的鄰國黎巴嫩在歷史上與敘利亞有很深的淵源,敘利亞(特別是在老阿薩德執政時期)曾大力介入黎巴嫩內政甚至出兵加入黎巴嫩內戰,而黎巴嫩對於鄰國敘利亞則抱有復雜的敬畏心理(既對敘利亞歷史上插手內政有不滿情緒進而加以提防,但又怕得罪強鄰惹禍上身,同時也希望在面臨以色列等外部威脅時能得到敘利亞的支持與保護)。由於黎巴嫩本國也存在嚴重的族群和教派沖突,基督教派、什葉派穆斯林、遜尼派穆斯林等不同派系立場上或是親敘或是反敘,黎巴嫩政府為防止受到敘利亞內戰外溢的波及則盡可能維持中立、但與敘利亞政府保持有限度合作。因此敘利亞政府從黎巴嫩方面也可獲得外部援助,特別是在黎巴嫩部分地區實際控制了政權的同為什葉派的伊朗支持的真主黨更是出動大量部隊輪流進入敘利亞參戰,除了屢次充當攻堅克難的先鋒之外,還協助政府軍恢復了首都大馬士革通往黎巴嫩和濱海拉塔基亞的陸上交通線(參見2013年古賽爾戰役),並反過來切斷了反對派武裝在敘黎邊境的補給線(參見卡拉蒙山脈戰役、扎巴達尼攻堅戰等),為政府方立下汗馬功勞。
敘利亞的另一個陸上鄰國伊拉克與敘利亞的外交關系則較為復雜。戰後兩國曾經都是由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執政,但1979年薩達姆掌握伊拉克政權後兩國的復興黨隨之分裂,繼而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遜尼派出身的薩達姆大舉進攻什葉派主政的伊朗,導致此時與伊朗結盟的敘利亞(阿拉維派本是游離於什葉遜尼兩大主流派之外的一個小教派,老阿薩德為獲得外援積極改善和伊朗的關系,最後取得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認可」阿拉維派是什葉派的一個分支)同伊拉克徹底反目,之後的海灣戰爭中敘利亞乾脆支持多國部隊打擊薩達姆政權。然而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薩達姆之後形勢卻發生了逆轉,原本薩達姆時期被大力打壓的占伊拉克人口多數的什葉派被美國人放了出來組建伊拉克新政府,這樣一來反而與本來敵對的敘利亞和伊朗成為了同一教派的兄弟,從而在敘利亞戰爭爆發後,伊拉克什葉派政府也沒有對敘利亞採取敵對態度,在「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崛起之後兩國面臨共同的威脅更是加強了合作。雖然伊拉克政府沒有直接出兵敘利亞或提供物資援助,但卻默許伊拉克的什葉派民兵組織到敘利亞參戰,而這些民兵組織很多都受到伊朗的背後支持和援助。
伊朗自己的武裝力量在敘利亞部署得並不多,直接參加戰斗的還要更少(多是作為軍事顧問活動),地面部隊主要是伊朗支持或招募的什葉派民兵和僱傭軍,除了黎巴嫩真主黨、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組織「阿巴斯旅」「人民動員部隊」等,還有伊朗從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的什葉派(這些國家大多是遜尼派主政,什葉派地位低下,加上局勢動盪不安,大量遷居伊朗)中招募的雇傭兵如「法蒂瑪旅」。伊朗本身並沒有出動大部隊到敘利亞作戰。
㈤ 中東的難兄難弟,敘利亞與伊朗為何會走到一起抱團取暖
因為唇亡齒寒的原因才抱在一起取暖。
敘利亞政府和部分反對派於2012年11月下旬在敘利亞首都德黑蘭參加了敘利亞全國對話會議。在外交上公開支持巴沙爾政權,反對軍事打擊和武力威脅。他還積極與其他國家進行調解,以解決敘利亞危機。伊朗的敘利亞政策不僅在戰略上需要維護伊朗的真正利益,而且反映了宗派沖突。敘利亞是伊朗“什葉派新月”的重要樞紐,伊朗與敘利亞聯盟的建立有利於伊朗抵抗沙特領導的遜尼派陣營。因此,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說明為什麼伊朗支持巴沙爾政權。唇亡齒寒,那就是地緣政治和宗教因素。如果巴沙爾政權崩潰,在美國支持下的反政府力量將不可避免地上台。屆時,新的敘利亞政府將成為親美政府,不能成為伊朗的朋友。如果一個反伊朗國家出現在伊朗的沙發旁,那麼伊朗最高領導人和總統將無法承擔這一責任。而且,敘利亞是什葉派阿拉維派,伊朗顯然沒有理由放棄也是什葉派的巴沙爾。
㈥ 兩伊戰爭美國支持伊拉克,為何以色列暗中支持伊朗
幾年前,我在某次飯局上認識了一位在美國經商的台灣人。觥籌交錯中大家聊起美國,那位在美國居住二十多年的台商說了一番話,我記憶猶新。他說美國這個國家不懂得敬畏,為了利益什麼骯臟事都敢幹,頗有鄙夷之色。事後大家一致認為,這是個有獨立思想的台灣人。
兩伊戰爭舊照
原因是伊拉克當時在發展核武器。早年薩達姆討好法國,花了數億美元以及降低石油價格,從法國購買核武器的生產原料鈈239,要自己造原子彈。伊拉克稱之為「塔穆茲-1號」計劃。不過這計劃很快就傳了幾條街,幾乎全世界都知道了。霍梅尼很生氣,心說你個傻大木好不歹毒,竟然想造大殺器。於是兩伊戰爭開戰後,伊朗出動空軍襲擊了伊拉克的核設施,但沒能徹底炸毀。
以色列對傻大木的核武計劃也很擔憂,本來就打算派飛機轟炸,一看伊朗先動了手,大為高興。很快以色列與伊朗接洽,暗地裡派志願者幫助伊朗空軍修理飛機。戰爭初期伊朗的空軍很厲害,一度打得伊拉克空軍不敢起飛。後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大力援助伊拉克空軍,伊朗落了下風。如果沒有以色列的支持,伊朗的空軍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以色列與伊朗在伊拉克核問題上態度一致,這是兩國合作的主因,也顧不上美國高不高興了。
以色列與伊朗不知道如何協商的,第二次轟炸伊拉克的核設施,是以色列自己動的手。1981年,以色列轟炸機精準投彈,摧毀了伊拉克的大殺器夢想。都說國與國的關系利益第一,但以色列更害怕伊拉克發展核武,比起利益,老命更重要。因此以色列幫助伊朗並不奇怪。後來伊拉克不聽話,被美國以擅自製造大殺器的理由滅國,處死薩達姆,另當別論。
㈦ 敘利亞和伊朗關系
在對付以色列上,兩國是一致的,但兩國內部有 分歧,也是正常的。
㈧ 從敘利亞戰爭就可以看到,美國不可能敢對伊朗開戰,原因非常簡單
從1979年 *** 革命開始,美國和伊朗的對立關系成為世界沖突的焦點,從這開始,世界一直在猜測美國和伊朗戰爭爆發的時間。尤其是到現在,兩國開始劍拔弩張,而且美國對於伊朗那是步步緊逼,大有一舉毀滅伊朗的架勢。而且在這個緊張環境下,兩國之間的戰爭看似一觸即發,甚至很多人已經做好了美國進攻伊朗的准備。但是其實從敘利亞戰爭來看,從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美國不可能敢發動伊朗戰爭,也不可能敢對伊朗開戰,原因其實很簡單。
2011年,敘利亞戰爭開始,整個到2019年,打了8年時間。對於敘利亞這個中東戰略位置最重要的國家來說,美國和西方那是志在必得。所以在這8年的戰爭之中,不斷加大對反對派的支持,對反對派武裝不斷的提供支援和幫助,以推翻敘利亞 *** ,掌控這塊戰略重地。
但是打了8年時間,西方的圖謀不但沒有得逞,而且巴沙爾政權還穩坐江山,可以說是美國的失敗。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美國在敘利亞戰爭中,始終不敢自己派軍隊上,始終只是靠金錢和武器援助,支持反對派,但是反對派又不爭氣,自然最後走向失敗。
很多人可能要問了,敘利亞既然這么重要,美國不惜花費巨資,為何就是不敢直接派兵打呢?如果直接派兵,沒准幾個月就佔領了敘利亞。這個其實很簡單,因為美國根本不敢,因為美國損失太嚴重了。在阿富汗戰爭,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都是直接派兵參戰,結果在阿富汗,傷亡3萬多人,在伊拉克傷亡5萬多人,給予美國那是慘重的打擊。
因此,此後美國對於稍微強一點,人口多,比較野蠻彪悍的國家,一般都是不直接的去參戰。而敘利亞戰爭8年時間,之所以美國遲遲不參戰,不派兵打擊,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怕死傷太大,損失太大。因為敘利亞 *** 軍有強悍的阿拉維派支持,戰力雄厚,而且還有10萬伊朗軍隊參戰。
一旦美國派兵參戰,那麼一旦深陷戰爭,損失那是不可計量的,這是美國始終沒有直接參與敘利亞戰爭的原因了。而我們看到這一點,就可以知道,美國不可能敢發動伊朗戰爭,因為原因很簡單。伊朗無論國土還是人口,那是敘利亞的好多倍,整個綜合國力不在一個層次上。
而且伊朗在神權統治下,百姓思想更加團結一致,更加的統一,這必然使得伊朗比敘利亞要難打幾十倍。此外伊朗的武器很厲害,有很多導彈和火箭炮,能夠自己生產很多武器,而且其國內多山地和高原,易守難攻,比較適合打游擊戰爭,這一點讓美國望而卻步。
因為一旦發動伊朗戰爭,那麼整個的損失可能是史無前例的,死傷人數可能幾倍於阿富汗,或者伊拉克。據保守估計,如果美國打伊朗,那麼美國大兵的傷亡總數將超過10萬人,對此,美國很難承受。
而且即使能承受,發動戰爭的總統,肯定會因為戰爭的損失而下台,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沒有那個總統敢這么做。所以美國連發動敘利亞戰爭的勇氣都沒有,因此,不可能敢於發動伊朗戰爭。因為對於美國來說,還是用支援花點錢的方式最劃算,根本不敢派美國大兵上。
參考文獻:《中東史》、《敘利亞史》。
㈨ 哪位政治達人給我介紹一下兩伊戰爭的始末吧
兩伊戰爭,又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公里,長約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期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另外,宗教也是兩伊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兩國雖然同屬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
編輯本段起因
長期以來,兩伊存在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雙方發生邊境沖突。1975年在阿爾及利亞總統布邁丁的斡旋下,兩伊簽訂《國界和睦鄰條約》(即《阿爾及爾協定》),規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線為界,伊朗同意將克爾曼沙赫省的約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伊拉克。兩國矛盾有所緩和,但未真正解決。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諾。1979 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執政後,兩伊關系急劇惡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稱要廢除邊界協定,雙方邊境沖突逐步升級。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政府強調要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革命」,公開號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進行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拉克現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隨著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邊界武裝沖突的加劇,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至此兩伊戰爭就全面爆發了。自從戰爭爆發後,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的密切關注。
編輯本段戰爭爆發
伊拉克在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 另外,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在出售給伊拉克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這引發了後來里根政府的伊朗門事件。
這場戰爭進行得十分慘烈。戰爭雙方都常常使用類似於一戰中的人海戰術攻擊。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盡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戰爭和使用化學武器, 國際社會對其並沒有施加太大的壓力。
1982年6月,伊朗發動的一系列反攻奪回了伊拉克在戰爭初期佔領的土地。伊拉克鑒於可能被徹底打敗,向伊朗提出休戰的建議。此時,伊朗試圖打垮伊拉克政權,因此拒絕了這一建議。這樣導致戰爭又進行了六年。
在此期間,西方海軍力量介入該地區,試圖保護海灣航道暢通。由此導致伊朗導彈攻擊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以及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民航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編輯本段停戰
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無條件停戰,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積極響應,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這項決議,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這項決議。在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後,兩伊同意從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戰。這是兩伊從戰爭走向和平的重要轉折。戰爭結束時,兩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的情況。
編輯本段影響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附:圖片為1988年8月20日,伊拉克居民慶祝兩伊於當日正式實現停火
㈩ 伊朗為什麼要力挺巴沙爾,從宗教和政治兩方面解釋 答案100字以上
首先,伊敘兩國關系密切,敘利亞是伊朗在阿拉伯世界唯一的支持者。兩伊戰爭時期,在所有的阿拉伯國家都反對伊朗的情況下,敘利亞依然給予伊朗軍事和外交支援。兩伊戰爭結束後,由於兩國在安全問題上都面臨著來自以色列和美國的壓力,伊敘兩國的關系進一步密切。敘利亞以及黎巴嫩真主黨處於對抗以色列的前沿,一直得到伊朗的大力支持。特別是2006年7月到8月爆發的黎巴嫩和以色列沖突,進一步加強了三方的准同盟關系——伊朗將三方稱為「抵抗軸心」。自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伊朗一直支持敘政府,反對外部勢力干涉敘內部事務。如果敘利亞巴沙爾政府倒台,黎巴嫩真主黨的能量將因無法從敘利亞獲得援助而大大縮水,難以對以色列構成威脅,伊朗就不得不直接面對以色列和美國的巨大壓力。因此,支持巴沙爾政府,就是間接地掩護自己。
第二,同為什葉派也是伊朗力挺巴沙爾政府的一個原因。伊朗是代表性的什葉派伊斯蘭國家,執掌敘利亞的阿薩德家族也屬於什葉派,兩者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在很大程度上吻合,進而在地區事務上相互倚重,相互配合,共同獲利。遜尼派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倒台後,什葉派上台,伊拉克和什葉派伊朗的關系開始迅速升溫。伊朗希望與敘利亞、伊拉克結成伊斯蘭什葉派聯盟,共同挑戰美國霸權。所以,伊朗不能失去巴沙爾政府這一盟友,不能允許親美勢力在敘利亞上台。
事實上,伊朗「聖城軍」成員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已經在敘利亞和黎巴嫩境內,只不過敘利亞危機後力量有所加強。伊朗公開承認「聖城軍」成員已經在敘利亞和黎巴嫩,既是對巴沙爾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也是在表明伊朗在敘利亞問題上是有話語權的。同時,在以色列不斷威脅對伊動武的情況下,伊朗此番承認意在警告以色列:伊朗武裝力量已經到了以色列邊界地區,對伊朗不要輕易攻擊。
不過,地緣的局限性決定了伊朗要踐行與敘利亞的聯合軍事協議很難。伊朗和敘利亞在和美國、以色列的對抗中處於弱勢防守的地位,伊朗對巴沙爾政府的支持更多的是在外交上和輿論上,伊朗更願意以外交的手段與美國周旋,而不是輕易嘗試更激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