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朗外長扎里夫承認沙特石油設備是伊朗所為,這是要與美國和沙特開戰了嗎
伊朗外長並沒有承認沙烏地阿拉伯石油設備被炸是伊朗所為。只是說他已經准備好了要和美國的戰爭。他們已經做好了准備,准備好了美國可能會向他們宣戰。而且沙烏地阿拉伯石油設備被炸,如果是伊朗做的那這件事情就會很麻煩。
伊朗不可能不明白,就算最後真的是伊朗或者伊朗支持的勢力炸毀了沙特油田,伊朗也絕不會承認。所以,所謂的伊朗外長扎里夫承認炸毀伊朗油田,完全經不起推敲。沙特油田被炸毀已經一段時間了,在這幾天的時間內,美國和沙特並沒有確切地找出炸毀油田的幕後黑手。
盡管沒有找到真正的黑手,沙特的報復還是開始了,先是對敘利亞的伊朗民兵進行空襲,接著又對葉門的胡塞武裝進行襲擊。只不過,這些襲擊都暫時沒有美國參加,而美國只不過還在尋找真正的兇手,很顯然,對於油田被炸,沙特已經坐不住了。
B. 為何伊朗會稱,烏克蘭飛機被擊落是一場「人為的錯誤」
這只是檯面上脫罪的說法,這么殘酷嚴重的事故,總不能說是自己故意打下來的吧?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么嚴重的人為錯誤,除了伊朗自己,我們誰也不知道。目前可信的是飛機靠近了伊朗的軍事禁區,沒有被正確識別,所以被擊落。從伊朗少將被川普定點擊殺後出現這樣的事情,伊朗的所作所為還真讓人看不懂。
如果將美國和伊朗的國力做一個對比,那麼誰強誰弱非常顯然,特朗普隨隨便便殺一個人,就能引起這么大的混亂,確實是令人側目。可憐那飛機上的一百個生命,就這樣無辜的死難於伊朗和美國的沖突,不得不讓人扼腕嘆息,看來並不是所有人都那麼幸運生活在和平中啊。
C. 伊朗承認擊落客機 ,究竟是何原因導致他們要擊落烏克蘭客機
直接的原因是伊朗的防空雷達或者軍隊高層判斷失誤,錯誤的把民航客機認作導彈進行了攔截。根本的原因是美國炸死了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蘇萊馬尼。那麼伊朗為什麼會這么神經緊張,誤把民航飛機當作導彈呢?因為他們在擊落飛機之前用導彈襲擊了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基地,然後在准備迎接美國反擊時,高度戒備狀態下一緊張把飛機當作導彈了,確實是非常嚴重的事故。
作為一個主權國家,自己的領導人被敵國刺殺這樣的事情確實是大失顏面,令人激憤,但是伊朗的在面對美國採取的種種應對措施,又顯得那麼的尷尬無力。伊朗方面內部暴露出來的問題和矛盾也被這些事件放大,為外界知曉。所以說,伊朗內部的虛弱和混亂,才是導致這些鬧劇的根本原因,也才會被美國如此的欺負。
D. 美伊聯合國談判為什麼會破裂,伊朗提出了什麼要求
在我看來,最關鍵是因為伊朗對於美國的反抗。在國際舞台上,伊朗向來都是“硬骨頭”,無論對手強大與否,都不會後退。
年初,美政府派軍機擊殺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伊朗隨即給予還擊,炮轟了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基地。 之後伊朗又頂住壓力,向委內瑞拉運送石油。接著,伊朗政府下達了“逮捕令”,要求國際刑警組織配合,共同通緝美國總統特朗普。
這一舉動,對伊朗來說是維護國家自身利益,而對於向來以“霸主”自居的美國而言,伊朗就像一隻野獸,應該將其關在籠子里才能絕對安全。於是,在之後的聯合國大會上,美方不斷向伊朗施壓,並向其他參與國宣揚伊朗的威脅,以此來呼籲並聯合其他國家對伊朗施加制裁。
美國向來都想稱霸世界,想要控制其他國家,而伊朗,因為原油等能源,也有足夠的底氣來反抗美國,基於此,美伊聯合國談判破裂也就不足為怪了。
E. 伊朗承認頓克茨涅公投結果的國家
伊朗作為俄羅斯的友好盟國,宣布承認頓涅茨克公投結果,是能夠理解的。伊橡空朗被美國制裁了40多年,現旦沖在俄羅斯因為俄烏沖突也被老美反復制裁,相同的處境,使伊朗與俄模如殲羅斯的關系更鐵了。
F. 伊朗方面承認擊落烏克蘭客機,為何之前他們要堅決否認
因為伊朗要是承認的話。就會從受害者的立場變成加害者。那麼那些西方勢力就更加有理由譴責他。伊朗就到了更加孤立無援的地步。還有一方面就是伊朗犯了如此愚蠢的錯誤。如果承認的話。證明是自己武器不先進。無法辨別什麼是敵機,什麼是客機。這不僅會在國際上失了面子。更是讓美國摸清了他的實力。所以無論從哪一方面考慮。伊斯在沒有鐵證的情況下是不會承認自己擊落客機的。
本來是美國先挑起來的事,有很多人還為伊朗抱不平。美國還有很多反戰遊行。但是伊朗這次愚蠢的行動卻讓他們徹底在國際上失去了話語權。輿論不會再向著他們了。因為那架飛機上都是無辜的平民。伊朗的局勢不太樂觀。
G. 伊朗承認烏東獨立嗎
承認,世界局勢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個不經意的細節,沒准就會引發軒然大波。
毫無疑問,眼前這場曠日持久的俄烏沖突,已經成了深刻改變國際格局演變的重大事件,世界局勢也正迎來更多的變數與動盪。
6月最後一天,國際局勢便迎來了2個與俄烏沖突密切相關的新動向。
動向一,俄烏沖突影響持續擴散,烏克蘭和敘利亞「斷交」了。
30日,烏總統澤連斯基宣布,烏克蘭將中斷與敘利亞的外交關系,稱「兩國之間將不再有關系」,還宣布將加大對敘利亞的制裁力度。
至於「斷交」的導火索,是敘利亞外交部於29日宣布,承認烏東兩地——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的「獨立」地位。
眾所周知,烏東地區亂局是導致俄烏沖突爆發的主要導火索之一。而在俄烏沖突爆發前,普京也曾簽署文件,正式承認烏東兩地「獨立」。
所以,如今敘利亞也突然宣布消息,自然會被烏克蘭視為「對手」,宣布「斷交」也並不讓人意外。
但問題是,雖然敘利亞與俄關系親密,俄烏沖突爆發後,敘利亞也的確是全球少有的、繼續支持俄羅斯的國家;但在毫無徵兆之下,敘利亞突然宣布承認烏東兩地「獨立」,頗有些「自判孝找麻煩」的意味,被烏克蘭「拉黑」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敘利亞很可能因此成為西方針對的目標。
那麼,敘利亞突然宣布決定背後,是否存在別的隱情?在這之中,掘明稿至少有2件事需要注意。
第一件事,29日,普京在訪問土庫曼時,與伊朗總統萊希就敘利亞局勢舉行了會晤。
普京稱,俄伊兩國在安全問題和敘利亞就是說一直保持著深度合作與互動,萊希則表示,伊朗希望盡快與俄土兩國在德黑蘭舉行敘利亞問題峰會,並強調有關敘利亞的安全關切因盡快得到永久解決。
也就是說,此次俄伊總統會晤,不僅談及敘利亞局勢,還都在推動敘局勢向和平、向好的方向發展。
第二件,同樣在29日,俄羅斯在准備了一份有關「譴責以色列空襲敘利亞首都」的聲明,准備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審議發布,但卻遭到了美英等西方國家的阻撓,導致此事落空。
由此不難分析出3點:
1,俄羅斯對敘利亞確實夠意思,不論是普京出國外訪,還是俄羅斯在聯合國活動,都沒有忘記對敘利亞局勢的關切,想必敘利亞看在眼裡、也記在槐談心裡,採取行動表示對俄羅斯的支持或者說「投桃報李」,並不讓人意外。
敘利亞總統阿薩德
2,西方在安理會上阻撓俄羅斯的譴責以色列聲明,估計敘利亞心裡也憋著一股氣,一方面敘利亞作為被無端空襲方,本就是受害者;另一方面,俄羅斯替敘利亞出頭,但卻遭到西方聯手圍堵,敘利亞自然看不過去,以承認烏東兩地「獨立」的方式來變相施壓烏克蘭,沒准也有向西方施壓的用意。
3,敘利亞向烏克蘭施壓也好,烏克蘭與敘利亞「斷交」也罷,無疑都將加深當前俄烏局勢的復雜、緊張程度。
尤其是,從俄烏沖突發展為俄與西方的較量,再到如今烏敘之間的矛盾,都是這場戰爭深刻改變國際局勢的主要體現。
然而,這樣的「體現」不僅存在烏敘之間,也在美伊之間。
H. 伊朗為什麼要力挺巴沙爾,從宗教和政治兩方面解釋 答案100字以上
首先,伊敘兩國關系密切,敘利亞是伊朗在阿拉伯世界唯一的支持者。兩伊戰爭時期,在所有的阿拉伯國家都反對伊朗的情況下,敘利亞依然給予伊朗軍事和外交支援。兩伊戰爭結束後,由於兩國在安全問題上都面臨著來自以色列和美國的壓力,伊敘兩國的關系進一步密切。敘利亞以及黎巴嫩真主黨處於對抗以色列的前沿,一直得到伊朗的大力支持。特別是2006年7月到8月爆發的黎巴嫩和以色列沖突,進一步加強了三方的准同盟關系——伊朗將三方稱為「抵抗軸心」。自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伊朗一直支持敘政府,反對外部勢力干涉敘內部事務。如果敘利亞巴沙爾政府倒台,黎巴嫩真主黨的能量將因無法從敘利亞獲得援助而大大縮水,難以對以色列構成威脅,伊朗就不得不直接面對以色列和美國的巨大壓力。因此,支持巴沙爾政府,就是間接地掩護自己。
第二,同為什葉派也是伊朗力挺巴沙爾政府的一個原因。伊朗是代表性的什葉派伊斯蘭國家,執掌敘利亞的阿薩德家族也屬於什葉派,兩者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在很大程度上吻合,進而在地區事務上相互倚重,相互配合,共同獲利。遜尼派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倒台後,什葉派上台,伊拉克和什葉派伊朗的關系開始迅速升溫。伊朗希望與敘利亞、伊拉克結成伊斯蘭什葉派聯盟,共同挑戰美國霸權。所以,伊朗不能失去巴沙爾政府這一盟友,不能允許親美勢力在敘利亞上台。
事實上,伊朗「聖城軍」成員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已經在敘利亞和黎巴嫩境內,只不過敘利亞危機後力量有所加強。伊朗公開承認「聖城軍」成員已經在敘利亞和黎巴嫩,既是對巴沙爾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也是在表明伊朗在敘利亞問題上是有話語權的。同時,在以色列不斷威脅對伊動武的情況下,伊朗此番承認意在警告以色列:伊朗武裝力量已經到了以色列邊界地區,對伊朗不要輕易攻擊。
不過,地緣的局限性決定了伊朗要踐行與敘利亞的聯合軍事協議很難。伊朗和敘利亞在和美國、以色列的對抗中處於弱勢防守的地位,伊朗對巴沙爾政府的支持更多的是在外交上和輿論上,伊朗更願意以外交的手段與美國周旋,而不是輕易嘗試更激烈的手段。
I. 伊朗回應英國,為什麼要讓英國承認犯下了「戰爭罪」
因為美國向沙特出售了很多軍事武器,沙特發動了軍事行動,所以英國犯下了戰爭罪。英國在指責伊朗襲擊了油田,但是伊朗對此回應,英國不應該無端指責,而是承認向沙特出售武器發下戰爭罪,對此來說英國為了幫助海外的公民回英國花費了很多的資金。
對於此前沙特油田遭遇襲擊伊朗,否認了是自己襲擊的沙特油田,而此前胡塞武裝已經承認是他們自己襲擊了油田,所以伊朗對英國的職責提出了英國應該承認自己所犯下的戰爭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