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軍官怎麼樣

伊朗軍官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8-16 05:23:08

Ⅰ 土耳其和伊朗哪個軍事實力更強

土耳其的武器更先進,雖然最近和北約鬧心,但畢竟是北約的一部分,所以武器很不錯,尤其是一些美國、歐洲的裝備。同時,土耳其自己的軍工也在發展。
不過,伊朗的實戰經驗更多,同時,戰斗意志更強一些。整個敘利亞戰爭中,伊朗的軍官團是相當重要的一支力量,沒有伊朗的力量支持,敘利亞絕對撐不下去。實戰經驗足,戰斗意志堅強,但武器落後一些。
都算中東的軍事強國。

Ⅱ 就軍事能力而言,伊朗和沙特誰更優秀一些

首先說結論,我認為在軍事力量方面,伊朗在整體上比沙特更強,也就是更優秀一些。為什麼呢?雖然伊朗的外部環境和經濟實力比不上沙特,但是憑這些年的兩國軍人在戰場上的表現就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反過來看伊朗,雖然長期受到經濟制裁和貿易封鎖,但是這個國家整體來說還是非常團結,並且鬥志昂揚的,大名鼎鼎的“聖城”革命衛隊就是屬於伊朗的,而沙特一支出名的軍隊都沒有。所以這樣看來,伊朗軍隊的單兵作戰能力遠遠超過沙特,其軍事能力也要比沙特優秀。

Ⅲ 被美國幹掉的那個伊朗軍官在國內相當於什麼職務

你好,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你的問題是

被美國人暗殺掉的那個伊朗軍官

在國內相當於什麼職務,

他是伊朗國內聖城旅的指揮官。

軍銜是少將。

但是伊朗最高的軍銜就是少將,

所以它相當於國內的最高軍銜

,也就是上將,

至於聖城旅

是相當於特工組織的一個半軍事化半特工的組織。

所以他的權利是相當大的。

近乎於國內的國安局的頭頭。

他在伊朗國內

除了哈梅內伊可以管理他以外,

其他沒有人可以指揮得動他。

Ⅳ 伊朗高官願意承擔擊落客機全部責任!他將會面臨什麼處罰

他將面臨法律和道德的雙重處罰,如:承擔遇難者家屬賠償、進監獄吃皇糧、卸任所在的崗位、一輩子活在懊悔中。

此人的烏紗帽估計不保了,今後的官場生涯也徹底斷送。革去官職不僅是為了安撫受難人員的家屬,也是在警示伊朗軍方內部的紀律作風需要更加嚴謹。

指揮官自身,心理上承受的壓力是巨大的,剩下的生命將會背負著上百人的血債。這些心理折磨是軍官為這次失誤付出的最大的代價。

Ⅳ 伊朗這么強,為什麼在兩伊戰爭中表現這么爛

兩伊戰爭總共打了8年的時間,最終,伊朗損失了40萬軍隊,而伊拉克損失了20萬軍隊,可以說,伊朗算是輸了,那麼,伊朗的國力要強於伊拉克,為何最終的損失是伊拉克的兩倍呢?

結果,可想而知,在齋月攻勢中,伊朗損失5萬多人,而伊拉克僅僅損失6000多人,總之,伊朗的陸軍在戰斗中就是胡亂的沖鋒,胡亂的瞎打,戰術運用爛到極致,可以說,這是一場拿著先進武器的原始戰爭。

Ⅵ 去伊朗的維和軍人一個月能拿多少工資

去伊朗的維和軍人

一個月能拿工資三萬

Ⅶ 被殺伊朗高級軍官過去20年曾躲過多次暗殺,為何此次他沒有成功躲過

伊朗少將卡西姆·蘇萊馬尼是伊朗最傑出的將軍,也是伊朗聖城旅的旅長,而且更是伊朗情報組織的領導者和負責人。之所以卡西姆·蘇萊馬尼這次會被美國成功襲擊導致身亡,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伊朗少將卡西姆·蘇萊馬尼這次的行蹤已經爆露,被美軍發現。其次就是伊朗方面是有間諜和內奸的。最後就是美國早就對卡西姆·蘇萊馬尼恨之入骨,所以沒有放過這次機會。

最後就是美國對卡西姆·蘇萊馬尼早就恨之入骨了。這位傑出的將軍在其服役生涯中,多次展現出了其強大的指揮能力和戰略頭腦,讓美國和以色列吃盡了苦頭。卡西姆·蘇萊馬尼也早就登上了美國的必殺名單。

Ⅷ 為什麼伊朗軍隊在兩伊戰爭後期表現遠遠不如第一年耀

阿富汗對兩伊戰爭的態度
兩伊戰爭,這個被世界軍界評論為『先進武器打低水平戰爭地最典型範例,當時自吹的世界軍事強國,動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先進武器(化學武器都用上了),F14,F4,幻影戰斗機,飛毛腿導彈,打了8年,死傷百萬人,最後掐得筋疲力盡,民不聊生,誰也奈何不得,差點經濟崩潰亡國,最後停戰了事。

兩伊戰爭(Iran-Iraq War),在伊朗被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從1980年至1988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屬於西亞。又稱為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在伊朗被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神聖抗戰、或伊朗革命戰爭,伊拉克方面稱為薩達姆的卡迪西亞,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聯合國的停火決議,但雙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戰斗。
2015年9月22日,伊朗舉辦紀念兩伊戰爭爆發35周年伊朗舉行盛大閱兵式。
歷史上,兩國為邊境交界處的阿拉伯河的主權而產生爭議。
兩伊戰爭--物資調配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為這塊有爭議的河流,借口為抵禦逗伊斯蘭革命地,悍然向伊朗發動軍事進攻,不久,戰局發生轉變,1982年之後,伊朗侵佔了伊拉克的領土,從而引發了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戰爭長達8年,成為繼越南戰爭後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爭。整個戰爭進程可分為:第一階段,伊拉克進攻,伊朗防禦;第二階段伊朗由戰略相持轉為戰略反攻,伊拉克喪失戰場主動權;第三階段伊朗進攻,伊拉克防禦。第四階段伊拉克實施短暫的反攻,奪回大部分失地。
兩伊戰爭的起因紛繁復雜,既有長期積累的歷史原因,也有愈演愈烈的邊境糾紛;既有兩伊之間的內部矛盾,也有國際影響的推動作用;既有兩國人民之間的民族仇恨,也和兩國領導人之間的個人問題有關。但總的來說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邊境糾紛、宗教矛盾、民族仇恨。其中,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為邊境糾紛。

邊境糾紛
兩伊戰爭
兩伊邊界長1200多千米,領土爭端是兩國由來已久的歷史問題。兩伊戰爭爆發前的阿拉伯河界線問題是戰爭的主要導火索。 阿拉伯河由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伊拉克境內匯合而成,下游約100千米長的一段為伊朗伊拉克兩國界河。1847年,當時統治伊拉克的鄂圖曼帝國和當時的波斯王國簽訂的協議中,阿拉伯河以波斯一側的淺水區域為界,也就是鄂圖曼帝國掌握著大部分的水域。1913年,雙方計劃重新劃分國界,但因一次世界大戰而取消。至1937年,已脫離鄂圖曼帝國獨立的伊拉克與伊朗簽訂的協議,又將國界畫到了河面上主要航線的中間位置,也就是兩國各分一半。 1975年3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總統的斡旋之下,雙方簽訂了阿爾及爾協議,協議將國界確定為阿拉伯河的中央。 由於阿拉伯河是伊拉克唯一進出波斯灣的出海通道,對伊拉克十分重要,伊拉克認為要將阿拉伯河水道與伊朗平分是對伊拉克大大不利,更認為阿爾及爾條約為不平等條約,並於開戰前的9月17日撕毀條約。此外,波斯灣上的阿布穆薩島、大通布島和小通布島也是兩國爭執的對象。這些島嶼原本歸英國所有,60年代之後英國將其控制權交給沙迦,但沙迦與其他國家組成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尚未獨立,不能在這些區域建立實際的控制。1971年11月英軍撤走後伊朗便出兵佔領了這些地區。 這些島嶼靠近霍爾木茲海峽,伊朗佔領這些島嶼後擴大了其在海峽地區的控制能力,引發了伊拉克的擔憂。伊拉克認為伊朗應將這些島嶼歸還給阿聯酋。

宗教矛盾
伊朗和伊拉克都為伊斯蘭國家,信奉伊斯蘭教。伊朗的伊斯蘭教徒以什葉派為主,伊拉克雖然也是什葉派穆斯林佔多數,但掌握國家政權的卻是遜尼派。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後,其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號召伊拉克民眾推翻薩達姆的政權。由於霍梅尼曾被流放在伊拉克,在當地什葉派穆斯林中有不小威望,他的號召對薩達姆的統治構成了一些麻煩。什葉派穆斯林聚集的伊拉克南部爆發了一些反政府武裝騷亂的事件。這也增添了薩達姆對他的個人仇恨。而歷史上,伊拉克為什葉派發源地,掌握了國家政權的伊朗什葉派不滿於伊拉克遜尼派大權在握的現狀,同樣令他們不滿意的還有伊拉克並非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斯蘭教在國家事務中的地位並不像伊朗那樣重要。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暗中支持伊拉克,間接加強了薩達姆入侵伊朗的信心。

民族仇恨
伊朗人口主要由波斯人組成,而伊拉克及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為阿拉伯人佔多數。兩族人民在歷史上有過多次大大小小的沖突,積累了不小的宿怨。而兩個民族在對方國內則互為少數民族,利益得不到足夠保障。例如伊朗西部的胡齊斯坦省,是伊朗境內阿拉伯人的主要聚集區。歷史上,該省曾歸屬於鄂圖曼帝國的伊拉克行省。這一地區的阿拉伯人也曾多次反抗伊朗統治,追求民族獨立。 而這一地區也是伊朗主要的石油和糧食產地,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此外,伊朗和伊拉克國內均存在作為少數民族的庫爾德人,兩國也都支持著對方的庫爾德人取得民族獨立以造成國家分裂。
另一方面,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後,許多原先效忠王室的優秀軍官被清洗,軍隊整體素質大幅下降。軍隊內部整肅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 而伊斯蘭革命的去西方化也使得西方世界對新興的伊朗政權沒有好感。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如果能夠佔領阿拉伯河下游地區,進而打擊尚不穩定的伊朗政權便可能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 於是在1980年9月22日,與伊朗存在諸多歷史矛盾的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與美國斷交的時機,選擇了阿拉伯居民聚集、具有重要經濟地位的胡齊斯坦省,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戰爭爆發

伊拉克在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另外,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在出售給伊拉克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這引發了後來里根政府的伊朗門事件。
發動者薩達姆
這場戰爭進行得十分慘烈。戰爭中伊朗常常使用類似於一戰中的人海戰術攻擊。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盡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戰爭和使用化學武器,國際社會對其並沒有施加太大的壓力。
1982年6月,伊朗發動的一系列反攻奪回了伊拉克在戰爭初期佔領的土地。伊拉克鑒於可能被徹底打敗,向伊朗提出休戰的建議。此時,伊朗試圖打垮伊拉克政權,因此拒絕了這一建議。這樣導致戰爭又進行了六年。
在此期間,西方海軍力量介入該地區,試圖保護海灣航道暢通。由此導致伊拉克導彈攻擊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以及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民航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戰爭進程

第一時期,戰爭在伊朗境內進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調集大量飛機對伊朗首都德黑蘭等15座城市和
戰爭場景
空軍基地進行空襲。23日凌晨2時,出動地面部隊5個師又2個旅,1200餘輛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發起進攻。到10月底,伊朗擋住了伊拉克軍隊的全面進攻。從1982年3月起,伊朗軍隊轉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將其軍隊撤出所佔伊朗領土,兩國邊界又恢復戰前狀態。
面對伊拉克的強大攻勢,伊朗軍隊倉促應戰。其空軍襲擊了伊拉克境內的16個目標。地面部隊調整部署,向邊境機動。在前線集結了7個師又2個旅的兵力,此外還有大批的革命衛隊。伊朗設防的重點在北線,以扼守主要通道,遲滯伊拉克軍隊的進攻。伊朗阻滯了伊拉克的進攻勢頭後,漸漸
兩伊戰爭
奪取並把握了戰爭的主動權。1981年9月,伊朗開始大舉反攻。9月底,伊朗集中10餘萬兵力,發動大規模的阿巴丹反擊戰,解除了伊拉克對阿巴丹的包圍。1982年3月下旬,經過周密部署,伊朗又發動了逗勝利行動地攻勢,全殲伊拉克2個旅,重創2個師,共斃傷伊拉克士兵2.5萬人,俘虜1.5萬人,擊毀坦克360輛,擊落飛機20餘架,繳獲了上百輛坦克和裝甲車。4月20日,伊朗又集中近3個師的兵力和大批革命衛隊約10萬餘人,發起以收復霍拉姆沙赫爾市為目標的逗耶路撒冷聖城行動地攻勢。經過25天激戰,終於收復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爾。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線停火建議,並單方面實施停火,宣布承認兩國於1975年簽訂的《阿爾及爾協議》繼續有效,並准備在伊拉克根本權利得以承認的基礎上同伊朗談判。6月20日,又宣布10天內從伊朗境內撤回全部軍隊。6月29日,其軍隊已基本撤出伊朗。
死傷的士兵
第二時期,戰爭在伊拉克境內進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2萬軍隊,發動了第一次巴士拉戰役。經過多次拉鋸戰,至9月底伊朗軍隊控制了伊拉克境內面積約200多平方千米的狹長地帶。從10月開始,伊朗又出動5萬軍隊向伊拉克北部曼達利地區發起進攻,深入伊拉克境內,對巴格達造成威脅。伊拉克軍隊前後組織7次反擊,將伊朗軍隊阻擋在邊界一帶。1983年2月以後,伊朗在中線和北線再次發動了一系列攻勢。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線。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勢基本停止。
為了進一步迫使伊朗罷兵言和,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採取逗以戰迫和地方針,在地面和海上連續向伊朗發起主動出擊。在局部地區對伊朗軍隊發動一系列的小規模襲擊,並在戰斗中多次使用化學武器。與此同時,伊拉克還利用其空中優勢,發動了舉世震驚的逗襲船戰地。
1986年,兩伊戰爭再度激烈,戰爭進入第三時期。伊朗一反過去打消耗戰的方針,力爭速戰速決。1986年2月初,伊朗出動9萬餘人的兵力,發動了規模較大的代號為逗曙光—8號地的攻勢,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奧。與地面戰場相呼應,1986年,兩伊逗襲船戰地一再升級,遭到襲擊的船隻達106艘,其中有28艘進出科威特港口的船隻遭到襲擊。由於兩伊逗襲船戰地影響到非交戰國的利益,科威特於1986年11月和12月,先後向聯合國的5個常任理事國美國、蘇聯、中國、法國和英國提出租船和護航要求。蘇美相繼同意為科威特油輪護航,並以此為由不斷向海灣派遣軍艦,從而使原來就很緊張的海灣局勢增添了更大的危險。為避免戰爭進一步升級,聯合國安理會於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過了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雙方立即停火
戰場上戴著防毒面具的伊朗士兵
。598號決議通過後,由於兩伊積怨已久,在停火問題上立場各異,分歧較大,誰也不願主動作出讓步,因而聯合國598號決議遲遲得不到貫徹落實。
第四時期,1988年,是兩伊戰爭出現重大轉折的一年。2—4月,雙方使用了數百枚導彈襲擊對方的城鎮,掀起了一場空前規模的逗襲城戰地。此後,在相持中,伊拉克漸漸佔了上風,4月17日,伊拉克軍隊對法奧地區的伊朗守軍發動了代號為逗齋月地的攻勢,經過兩天激戰,於18日下午全部收復被伊朗佔領兩年之久的法奧地區。外國軍事專家評論,這是逗兩伊戰爭的轉折點地,它逗打開了結束兩伊戰爭的大門地,逗為兩伊通向和平開辟了道路地。伊朗在欲戰不能,欲罷不忍的境況下,被迫於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聯合國安理會598號決議。8月20日,兩伊雙方實現停火,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終於落下了帷幕。從1984年4月開始的4年多時間里,雙方在邊境地區互有攻守,戰爭轉入長期消耗戰。至1988年7月,伊拉克所佔伊朗領土幾乎全部喪失。

停戰協商

為使兩伊戰爭盡快結束,聯合國安理會於1987年7月20日通過了要求兩伊立即停火的第598號決議。次日,伊拉克表示歡迎聯合國決議,並決定暫停襲擊伊朗海上目標,以示誠意。但
兩伊戰爭
伊朗沒有表態,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號決議。從兩伊戰爭停火後的第5天即8月25日開始,在聯合國秘書長主持下,兩伊外長舉行了多次會談,但談判毫無結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危機爆發後,伊朗利用危機逼使伊拉克最終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條件,承認伊朗對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權,並從伊朗領土撤出了軍隊。
歷時8年的兩伊戰爭,結果兩敗俱傷。伊拉克傷亡和被俘48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伊朗損失作戰飛機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兩國軍費開支近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達5400億美元,雙方的綜合國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戰後結果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
殘酷的8年,兩伊戰爭
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18萬、傷25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戰爭使兩個國家都受到慘重損失,經濟發展停滯,石油出口驟降,死傷人數以百萬計。伊拉克因此也背負了大量的債務,僅欠科威特的債務即達140億美元。這也是後來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戰爭結束時,兩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的情況。
這場戰爭是二戰以後傷亡最大的戰爭之一,僅次於越南戰爭和朝鮮戰爭。具體傷亡數字有很多說法,一般認為死亡人數為一百萬人左右。
伊拉克軍隊由戰前的24萬人發展到戰後的120萬人。
兩伊戰爭實際上是一場逗馬拉松地式的消耗戰。8年中,兩國軍費開支和經濟損失總計達6000億美元,交戰雙方人員傷亡148萬人,被俘8萬人。其中伊朗軍隊死亡35萬人,受傷70萬人,被俘3萬人,損失作戰飛機約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伊拉克軍隊死亡18萬人,受傷25萬人,被俘5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同時,非交戰國也蒙受巨大損失,被擊沉擊毀船隻90艘,擊傷546艘,另有90艘被困於阿拉伯河,大部分損壞。[2]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嚴重損失,除常規戰爭外,在戰爭過程中採取了襲城戰、襲船戰、襲擊油田等破壞敵方後勤、經濟設施的手段。伊拉克還對伊朗軍隊、平民動用了化學武器。作為軍事實力相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在戰爭中曾使用諸如蘇式米格-25戰機、美式F-14戰機、法式飛魚導彈等當時較為先進的武器,但同發達國家主導的戰爭相比,這場戰爭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別。例如,在戰爭中鮮有集群化坦克長距離突擊作戰,而一戰中的壕溝戰、人海攻擊卻頗為常見,甚至還出現了沒有武裝的平民在狂熱的宗教信仰支撐下集體沖鋒,踩爆地雷的場面。這與士兵在緊急徵召之下入伍,缺乏操作現代化設備的訓練、領導人指揮不當以及武器裝備配件不足,難以維修、保養有一定關系。不過另一方面,在戰爭中也出現了用直升飛機打直升飛機、用防空導彈打小艇的新戰術,在襲船中和襲城戰中雙方大量使用了先進的反艦導彈與地對地導彈,這場戰爭也揭示了戰爭動員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

啟示影響

伊朗士兵在首都德黑蘭參加閱兵式
(一)巨額資金能夠買到現代化武器裝備,但買不到軍隊的現代化水平。因此,引進外國先進的武器裝備,一定要與本國實際相結合。兩伊是中東地區富有的石油輸出國,自1973年以來,兩國耗資數千億美元,從國外競相引進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但兩伊的工業基礎薄弱,許多先進武器的零配件本國無力修配,彈葯主要靠國外供給;兩國士兵的文化程度很低,要掌握諸如蘇制逗薩姆地和英制逗輕劍地、逗霍克地型地空導彈,駕駛T—72坦克和米格—23戰斗機等先進武器,是相當困難的。
(二)現代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固然應當重視速戰速決,但同時還應當有長期作戰的准備。戰爭初期,伊拉克採取突然襲擊的閃電行動,旨在實現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於其把戰爭賭注完全押在這一點上,在思想上和物資上缺乏長期作戰的准備,因此,一旦速戰速決企圖被對方粉碎,便力不能支,逐漸由主動轉為被動。伊朗依仗自身國大人多的優長,採取了逗持久戰地的戰略。
(三)現代局部戰爭中,仍應以殲敵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而不應過分糾纏於一城一地的得失。兩伊戰爭中,幾乎所有的戰役戰斗都是以城市(鎮)為目標的攻防戰,雙方滿足於攻城掠地的表面逗勝利地,忽視大量殲滅敵有生力量。
(四)現代局部戰爭,武器裝備和物資損耗大,給後勤補給提出了新課題。兩伊戰爭雖然稱不上是高水平的現代化戰爭,但戰爭消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局部戰爭史上絕無僅有的。如戰爭初期,伊拉克僅對席林堡這樣一個1000戶的小鎮就發射了幾萬發炮彈。兩伊陸軍主要是裝甲和機械化部隊,油料消耗多,據估算,伊拉克軍隊每天消耗的油料達2000至3000噸。伊朗頂住了伊拉克軍隊的進攻後,也因補給困難而拖長了反攻的時間。轉入反攻後,伊朗多次向伊拉克發動地面攻勢,但兩次戰役之間的間隔比較長,有時竟長達5個月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後勤系統混亂,武器裝備等作戰物資供應跟不上,因而續戰能力不強。

戰爭影響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逗馬拉松地式的消耗

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雙方經濟損失慘重,發展停滯,石油出口驟降,戰爭中的軍費支出和戰爭導致的經濟破壞共計到達6000多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
兩伊傷亡人數約270萬,其中,死亡約100萬,受傷約170萬。傷亡人數約占兩國總人口的4.5%,相當於4次中東戰爭傷亡人數的17倍。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
交戰雙方人員傷亡148萬人,被俘8萬人。其中伊朗軍隊死亡35萬人,受傷70萬人,被俘3萬人,損失作戰飛機約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伊拉克軍隊死亡18萬人,受傷25萬人,被俘5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同時,非交戰國也蒙受巨大損失,被擊沉擊毀船隻90艘,擊傷546艘,另有90艘被困於阿拉伯河,大部損壞。

後世評價

兩伊戰爭,這個被世界軍界評論為『先進武器打低水平戰爭地最典型範例,當時自吹的世界軍事強國,動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先進武器(化學武器都用上了),F14,F4,幻影戰斗機,飛毛腿導彈,打了8年,死傷百萬人,最後掐得筋疲力盡,民不聊生,誰也奈何不得,差點經濟崩潰亡國,最後停戰了事。

Ⅸ 美軍為什麼會空襲巴格達機場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

美軍空襲巴格達機場造成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近幾年來,盡管美國首先撕毀了伊核協議,對伊朗實施了各種政治和經濟的制裁,但是伊朗還是想通過政治談判來解決美國與伊朗之間的矛盾。然而這是美國謀殺蘇萊曼尼,就讓伊朗與美國維持的一線希望徹底給幻滅了。

其實蘇萊曼尼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美國已經威脅到門口了,還這么大張旗鼓的出現,不得不說是太麻痹大意,以前美國只說不動手,是因為不願意將事情鬧得沒有退路,但是攻擊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被對方拿出來和西班牙事變相提並論,就可見對方的重視程度,伊朗竟然還按照以往的思路,當然會出大問題。因此盡管美國暫時取得了勝利,但是這位伊朗標志性人物的死亡意味著美國很有可能再次出現戰爭的陰霾。

閱讀全文

與伊朗軍官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在中國的總領館在哪裡 瀏覽:825
越南春節什麼時候開始 瀏覽:281
印尼巴士模擬器沒有錢了怎麼辦 瀏覽:59
印尼榴槤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502
中國波音在哪裡 瀏覽:72
印度什麼佛用香水 瀏覽:740
義大利為什麼要打德國 瀏覽:760
越南離上海多少海里 瀏覽:184
為什麼伊朗國足克制中國國足 瀏覽:260
二手車在中國哪個地方最多 瀏覽:96
越南考試要多少錢 瀏覽:292
中國富豪村在哪裡 瀏覽:889
昆明中國旅行社在哪個區 瀏覽:827
義大利什麼品牌比較便宜 瀏覽:355
隆美爾為什麼不合作義大利 瀏覽:66
中國服裝文化如何傳播及推動 瀏覽:789
在越南適合帶多少錢的手錶 瀏覽:347
緬甸寮國越南哪個國家好玩 瀏覽:644
勞森侮辱中國女性說的什麼意思 瀏覽:721
英國回國行程單是什麼樣的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