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總統大選是什麼時候

伊朗總統大選是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2023-08-19 19:31:09

⑴ 伊朗總統的選舉制度

伊朗大選通常的程序包括候選人報名登記、憲監會進行資格審查、總統候選人展開競選活動、公民投票選舉等幾個步驟。
報名登記一般在上屆總統任期結束前3個月開始,由內政部辦理。報名登記工作結束後,內政部將所有報名參加總統選舉的人選情況匯總,提交憲監會。
憲監會在規定的時間內,根據憲法規定的總統候選人條件,對所有報名者進行篩選,最終確定總統候選人名單。
總統候選人名單確定後,候選人即可展開競選活動,時間持續到選舉投票前24小時。
最後進入公民投票程序。憲監會和選舉委員會要向全國各地投票站指派監督員,具體負責監督投票情況、封存投票箱和監督選票統計等工作。 根據選舉結果,獲得全部選票50%以上的候選人將贏得選舉。如果在首輪選舉中,沒有一名總統候選人的得票率超過50%,則得票數居前兩位的總統候選人將進入第二輪選舉。在第二輪選舉中,獲得多數選票的總統候選人將贏得選舉。選舉結果由選舉委員會公布後必須得到憲監會的認可。憲監會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有權宣布某個選區乃至整個選舉結果無效。
在得到憲監會確認後,最終勝出者還必須得到伊朗最高領袖的任命。只有得到領袖的委任函,當選總統方能正式宣誓就職。根據規定,總統宣誓就職,必須在伊朗議會進行。

⑵ 伊朗的總統叫什麼

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

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 (Mahmoud Ahmadinejad) 1956年出生於伊朗德黑蘭市東南部加姆薩爾的一個平民家庭,父親是一名鐵匠。大學時代,他就讀於德黑蘭工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並於1997年獲得交通運輸工程博士學位。兩伊戰爭期間,艾哈邁迪-內賈德曾在伊朗革命衛隊服役。艾哈邁迪-內賈德早年就步入政壇,曾任西南部庫爾德市市長顧問。20世紀90年代,他擔任西北部阿爾達比勒省省長,任內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模範省長。2003年4月當選為德黑蘭市市長。他還是伊朗「伊斯蘭工程師協會」的成員。2005年6月當選伊朗總統。同年8月就職

⑶ kanto在哪裡啊Nomether是什麼意思ahmadinejad是什麼意思剛跟一個外國人聊天.不知道是啥.想補充一下知識

1.Kanto應該指關東地區
與之對應的是關西(Kansai)。關東和關西的說法是日本人常用的分辨地區的一種表達方式。
關東地區有茨城縣、栃木、千葉、東京、神奈川、崎玉和群馬這些地方。
關西地區有大阪、奈良、京都、歌山、兵庫和滋賀這些地方。

2.Nomether 在網上找不出意思
但僅從下面兩段話的用法
(1)【Nomether】 how hard it may be to go through learning, she is never afraid of difficulties, and she is always ready for them!
(2) 【Nomether】 how hard it is.just try to forget it.
我猜測它等同於No matter,可能是某國網友創造的網路用語,但沒有獲得全世界人民的公認吧。這僅是猜想。你最好問問那位外國人。若有答案,請留言告訴我。

3.ahmadinejad應該是Ahmadi-Nejad
全名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 (Mahmoud Ahmadi-Nejad ),伊朗現任總統。1956年10月28日出生於伊朗德黑蘭市東南部加姆薩爾的一個平民家庭,父親是一名鐵匠。艾哈邁迪·內賈德早年就步入政壇,曾任西南部庫爾德市市長顧問。內賈德作風低調、朴實親民、勤儉廉政,深得廣大普通民眾、特別是弱勢群體的支持。2005年6月當選伊朗總統。2009年6月大選,獲62.63%選票,連任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有助。

⑷ 哪些國家處在戰亂中,導致了怎樣的後果

1.東部剛果(金):自從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發生後,盧安達胡圖族和圖西族武裝之間的沖突就波及到相鄰的剛果(金),導致這里也不再穩定。從那以後,剛果(金)地區就成了無法無天的戰亂之地,導致100多萬剛果人逃離家園。2003年,剛果(金)圖西族首領洛朗-恩孔達佔領這里,並建立保衛人民國家議會。2009年1月,恩孔達被盧安達軍方逮捕,但是保衛人民國家議會和其他叛軍組織繼續堅持沖突。

2.克什米爾:自從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以來,克什米爾一直是雙方沖突的焦點之一。為了這塊有爭議的領土,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經進行了三場戰爭,小規模邊境沖突更是時有發生。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動盪不安,近來兩名穆斯林平民遇害更是令緊張局勢升級。

3. 伊朗:2009年伊朗總統大選後,反對派質疑內賈德靠舞弊勝選,數百萬伊朗人走上街頭支持反對派候選人穆薩維。選舉後抗議很快發展成「綠色革命」,成為伊朗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但是與塞爾維亞、喬治亞以及烏克蘭的「顏色革命」不同,伊朗「綠色革命」並未席捲全國,政府甚至利用軍隊鎮壓抗議。

4.查德:查德內戰已經進入第五個年頭,因為反政府叛軍經常得到蘇丹援助。但是,被戰爭撕裂的查德不僅是成千上萬蘇丹達爾富爾難民的安全天堂,也是中非共和國難民的避難之所。2009年5月,查德政府軍成功阻止叛軍佔領查德首都恩賈梅納推翻政府。

5.東查德:在過去五年間,在東查德和蘇丹達爾富爾地區,至少40萬難民逃入查德沙漠中的難民營。兩個國家的叛軍組織以國家忽略種族迫害為由,與政府軍發生戰斗。平民們經常被困於戰火中,還有忍受保守強奸和種族清除的恐懼。

6.朝鮮:在朝鮮戰爭結束半個多世紀後,朝鮮與韓國之間的關系依然十分緊張。雙方從未簽署國正式的和平協議,美國在韓國的駐軍達2萬多人。朝鮮領導人金正日1994年繼承父親金日成的職務後,忽略美國再三警告著手開發核計劃。2006年,朝鮮第一次核試驗成功,2009年5月第二次核試驗成功。

7.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西北邊境省和聯邦直轄部族地區是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兩大戰區之一。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的邊境線長達2400公里,自從2001年以來,兩個地區的伊斯蘭民兵與巴基斯坦政府軍就開始激戰。「基地」組織的高級領導人也被認為藏在這里,美國利用無人轟炸機搜尋恐怖分子和塔利班領導人。

8.巴基斯坦:當伊拉克和阿富汗吸引公眾注意後,巴基斯坦的安全和穩定成了美國反恐戰爭中最重要的任務。在美國壓力下,巴基斯坦最近開始對其邊境地區的塔利班武裝加大進攻力度。巴基斯坦政府軍在反對塔利班的鎮壓叛亂中取得一些成功,但卻是以疏遠民眾和動搖巴基斯坦社會為代價的。

9.索馬里:自從20世紀90年代,索馬里就沒有中央政府,和平也遠去。索馬里前總統巴雷1991年被推翻後,叛軍組織分裂成以軍閥為首的不同陣營。美國曾與1992年採取「恢復希望」行動,但在「黑鷹墜落」後,被迫與1994年撤出。2006年,伊斯蘭法庭聯盟曾給索馬里帶來暫時的和平和穩定。2007年初,在聯合國支持下成立過渡聯邦政府。今天,索馬里的大部分地區都在伊斯蘭武裝組織控制下,現任總統、前伊斯蘭法庭聯盟領導人謝赫-艾哈邁德只能控制少數地區。

10.索馬里:現在索馬里沖突主要發生在中央政府與伊斯蘭武裝組織「青年黨」之間。「青年黨」最近公開宣稱,將參加「基地」組織領導的國際聖戰運動。

11.菲律賓:菲律賓時亞洲內戰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40年的沖突導致4萬人死亡。內戰始於1969年,名為「新人民軍」的反政府武裝要推翻費迪南德-馬科斯的獨裁統治。盡管馬科斯1989年去世,但國際調停依然失敗,包括挪威長達20年的和解嘗試。「新人民軍」採取游擊戰術和招募童子軍。

12.加沙:2007年,經過有爭議的議會選舉和與法塔赫激戰後,哈馬斯控制了加沙地帶。以色列加強制裁,哈馬斯和其他基金組織用自製火箭彈襲擊以色列城市報復。2008年12月,以色列發動了目的在於摧毀哈馬斯武裝力量的大規模「鑄鉛」行動,雙方都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哈馬斯被譴責使用人盾,以色列被指責使用白磷彈肆意屠殺平民。

13.印度:印度總理辛格曾表示,印度毛派武裝(納薩爾派)已經成為印度面臨的最大國內安全挑戰。納薩爾運動始於1967年的當地農民叛亂,隨著時間流逝,這場運動已經演化成以推翻印度政府、建立共產主義政權的全國性反政府運動。在過去10年間,毛派武裝佔領的地區擴大了四倍,全國223個地區都有他們的身影。

14.阿富汗:2001年遭遇「9-11」恐怖襲擊幾個月後,美國即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及其盟友「基地」組織發動進攻,並建立了以卡爾扎伊為首的政權。8年後,大選未能給阿富汗帶來穩定,塔利班的反抗依然堅韌。2009年12月,美國總統奧巴馬下令增兵3萬人進入阿富汗,駐阿聯軍總人數超過15萬人。

15.奈及利亞:1995年,包括劇作家和環保人士肯-薩羅維瓦被奈及利亞軍政府絞死後,尼日三角洲的武裝運動就開始風起雲涌。10年前,薩羅維瓦抗議石油公司在開發石油過程中,造成當地人貧困和環境污染。今天,尼日三角洲解放運動要求分享奈及利亞更多的石油財富,並且清理當地的石油污染。2008年9月,尼日三角洲解放運動成員慶祝勝利。2010年1月30日,尼日三角洲解放運動拒絕單方面停火協議,導致石油公司遭綁架和襲擊擔憂擴散。

16.南奧塞梯:南奧塞梯位於喬治亞與俄羅斯邊境之間。1988年,南奧塞梯人民陣線要求從喬治亞獨立出去,並入俄羅斯。從那時開始,雙方的軍事對峙就時常發生。2008年,俄羅斯介入沖突中,支持南奧塞梯分離武裝。今天,南奧塞梯依然在俄羅斯控制之下,但俄格關系十分緊張。

17.尼泊爾:盡管2006年簽署的全面和平協議標志著尼泊爾10年內戰結束,但尼泊爾兩大主要政黨依然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維持政治穩定。2009年5月,代表尼泊爾國大黨的總統拉姆-亞達夫推翻總理、尼泊爾共產黨領導人普拉昌達解僱軍方領袖卡特瓦爾的決定,迫使普拉昌達辭職,雙方再起紛爭。

18.中非共和國:2004年,中非共和國經歷了近10年的動盪後,終於全面爆發內戰,自稱民主同盟軍的叛軍向弗朗索瓦-博齊澤總統領導的政府發動進攻。盡管2007年4月13日,雙方簽署正式和平協議,但零星的沖突依然持續發生。2007年以來,歐盟派遣維和部隊援助中非共和國政府,保護平民。

19.緬甸:自從1949年開始,克倫邦少數種族反對緬甸政府,沿著泰國邊境建立了克倫族「高都麗」自治邦,緬甸自此陷入世界上最長期的內戰深淵。2009年6月,緬甸政府軍在緬泰邊境的克倫族叛軍發動進攻,佔領7個叛軍營地,迫使4000多名克倫叛軍逃入叢林。

20.哥倫比亞:自從1964年以來,哥倫比亞就是世界上沖突最劇烈的地方之一。哥倫比亞政府、准軍事組織、販毒集團以及游擊隊等組織,互相攻伐不休。在沖突中,綁架人質、走私毒品、對平民發動恐怖襲擊等,已經成為哥倫比亞平民的日常生活一部分。

21.秘魯:1980年以來,秘魯政府一直致力於撲滅游擊組織「光輝道路」,該組織以推翻利馬政府、建立工人階級專政為目標。20世紀80年代,「光輝道路」十分活躍,但1992年該組織領導人阿維馬埃爾-古斯曼被捕後,該組織開始消聲滅跡。直到2002年3月,美國駐秘魯大使館遭到「光輝道路」炸彈襲擊,當時恰好是美國總統小布希訪問利馬幾天前。

22.北愛爾蘭:1969年,愛爾蘭最古老政黨新芬黨下屬秘密武裝組織——臨時愛爾蘭共和軍,開始武力反對駐扎在北愛爾蘭的英國軍隊,以實現愛爾蘭的完全統一。但自從英國議會宣布直接管制阿爾斯特後,雙方沖突開始升級。從1969年到1998年,沖突共造成3500多人遇難。盡管雙方1998年簽署和平協議,但這場政治動亂並未徹底結束。2009年3月,可以看到愛爾蘭勒根街頭上被毀掉的汽車殘骸。

23.蘇丹達爾富爾:近年來達爾富爾地區沖突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戰亂之一。沖突起源於地理分歧:蘇丹的權力和資源主要集中於北方的首都喀土穆周圍,其他地區則被邊緣化。20世紀初,西部的達爾富爾叛軍拿起武器抗議,而政府也以武力相回應,導致至少30萬人遇難。今天,沖突已經平靜下來,聯合國維和部隊開始執行維和任務。但40萬蘇丹難民住在外國難民營中,國內另有120萬難民無家可歸。

24.南蘇丹:蘇丹總統巴希爾已經成為世界上唯一被以戰爭罪起訴的國家現任首腦,國際刑事法庭已經於2009年3月4日發出逮捕令。但是達爾富爾還不是巴希爾唯一頭疼的地方,石油資源豐富、自治的南部蘇丹也從未中斷與喀土穆爭權,直到2005年在美國協調下簽署全面和平協議。2011年,蘇丹將舉行公投,決定南蘇丹是否獨立出蘇丹。雙方正在重新武裝,近來南蘇丹已經數十人被殺。

25.墨西哥:盡管墨西哥是一個發達國家,但長期的毒品走私和暴力已經重創了這個國家,與毒品有關的暴力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讓觀察家擔心墨西哥會失控。2007年1月份以來,墨西哥毒品暴力已經造成一萬人死亡。盡管卡爾德龍總統加倍努力鎮壓販毒集團,但與美國邊境城市提華納、華雷斯市等,依然是可卡因和大麻的轉運中心,並且成為暴力中心。

26.印尼:自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印尼最東部的巴布亞省和西巴布亞省就開始上演脫離這個島國的叛亂活動。在美國《紐約協議》的支持下,荷蘭於1961年放棄了這兩個省,但當地巴布亞人沒有同意。今天,巴布亞武裝叛軍用弓箭反對印尼軍隊。2009年12月份,「自由巴布亞運動」領導人凱利-誇利亞被擊斃。

27.伊拉克:2003年12月13日,也就是美國入侵伊拉克9個月後,美軍在提克里克一家農場附近抓獲了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經過了三年的內戰和混亂,美國終於取得了成功。但是盡管2007年美國同意了大衛-彼得雷烏斯將軍的「增兵」行動,但伊拉克依然政治動盪,而且暴力事件頻發。伊拉克依然有5萬名美軍。

28.葉門:自從2004年6月,葉門政府就與什葉派武裝「胡塞叛軍」發生沖突。一些分析家將這場沖突為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之間的代理人戰爭。因為沙特該地區的遜尼派大國,對邊境發動空襲支持葉門政府;而伊朗是什葉派勢力,支持叛軍。盡管2010年2月,葉門政府與叛軍簽署了休戰協議,但現在就認為沖突結束還言之過早。

29.烏茲別克:向高加索和中亞的其他前蘇聯國家一樣,烏茲別克同樣面臨著打擊極端伊斯蘭主義和聯合溫和派穆斯林的兩難問題。烏茲別克政府虐待恐怖嫌犯的行為,導致其與當地穆斯林組織關系變緊張。2005年,該國內政部和安全部隊向安集延穆斯林抗議者開火,導致187人死亡(另有說超過1500人死亡)。

30.烏干達:在過去22年間,烏干達叛軍「聖主抵抗軍」在烏干達北部十分活躍,並且波及到中非共和國、剛果(金)以及蘇丹。起初,「聖主抵抗軍」是以推翻烏干達政府、建立基督神權政治為目標,現在它已經淪落為靠掠奪為生。烏干達政府軍與「聖主抵抗軍」曾在2006年簽訂停戰協議,就在所有人期盼和平到來時,雙方談判陷入僵局。

⑸ 誰有伊朗總統內賈德簡歷

內賈德全名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 (Mahmoud Ahmadi-Nejad ),伊朗現任總統。1956年10月28日出生於伊朗德黑蘭市東南部加姆薩爾的一個平民家庭,父親是一名鐵匠。艾哈邁迪·內賈德早年就步入政壇,曾任西南部庫爾德市市長顧問。內賈德作風低調、朴實親民、勤儉廉政,深得廣大普通民眾、特別是弱勢群體的支持。2005年6月當選伊朗總統。2009年6月大選,獲62.63%選票,連任成功。
中文名: 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
外文名: Mahmoud Ahmadi-Nejad
別名: 內賈德
國籍: 伊朗
出生地: 德黑蘭市東南部加姆薩爾
出生日期: 1956年10月28日
職業: 第6任伊朗總統
畢業院校: 伊朗科學與科技大學開發工程專業
信仰: 伊斯蘭教

目錄[隱藏]

個人介紹
政治立場
對內賈德的評論
內賈德謀求連任謀求連任
反駁批評
潛在對手
內賈德成功連任
內賈德否認選舉違規
回應安理會制裁 決議
制裁名單
「最嚴厲」
伊朗警告
個人介紹
政治立場
對內賈德的評論
內賈德謀求連任 謀求連任
反駁批評
潛在對手
內賈德成功連任
內賈德否認選舉違規
回應安理會制裁 決議
制裁名單
「最嚴厲」
伊朗警告

⑹ 伊朗大選結果出爐,超級強硬派總統上台,將親華抗美進行到底,你怎麼看

據路透社6月19日報道,伊朗總統大選結果公布,萊西以支持率62%獲得總統大選,變成伊朗新一屆美國總統,將要卸任的美國總統魯哈尼對新美國總統表述了慶賀稱「我慶賀人民的選擇」。

依據半島電視台報道稱,跟萊西市場競爭的別的三位侯選人的團體票也比不上他多,三位侯選人現階段也對萊西表述了慶賀。

據新聞媒體,現階段伊朗與美國中間緊緊圍繞伊核協議的巴黎商談早已貼近序幕,根據各層面的考慮到,美國表明將撤銷對於伊朗的絕大部分封禁,因而,在萊西上台後,美伊關系將有一定的緩解。可是,伊朗所遭遇的內憂外患的局勢將有一定的轉好,可是,對立很多年,美伊彼此整體對立的趨勢不容易產生實際性的更改,伊朗親俄、親中,協同中國俄羅斯抵抗美國的現行政策短期內內不容易產生變化,而作為非常強硬派的萊西上台後,極有可能會將「親華抗美」開展究竟,這恰好是美國所擔憂的,歐美國家更期待一個親密接觸西方國家的伊朗美國總統上台。

⑺ 伊朗的總統是誰

馬赫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1956年- ), 又名 Ahmadinezhad,伊朗政治家,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總統(2005年8月2日—)。

艾哈邁迪-內賈德1956年出生於伊朗塞姆南省伽姆薩縣(GARMSAR),其父是鐵匠,兄弟姐妹7人,他排行第四,一歲那年全家遷居德黑蘭。他在德黑蘭上完了小學、中學和高中,1975年全國高考中他以第130名的成績考入工業科技大學,攻讀開發工程專業。1986年,成為該校首席專家。1989年,成為該校開發系科技委員會委員。1997年,獲得交通運輸預算工程博士學位。在校期間,就表現出堅定的反美立場。

他在2003年4月當選為德黑蘭市市長,他被公認為是一位伊朗新保守派人士 同時有著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

艾哈邁迪-內賈德在伊朗2005年6月24日舉行的第二輪總統選舉中獲得全部有效選票的61.69%(約280萬張選票),以絕對優勢擊敗對手——前總統拉夫桑賈尼贏得選舉並當選伊朗總統。觀察家認為它簡朴的生活及民族主義傾向是他贏得了特別是伊朗草根階層的選票。

⑻ 魯哈尼在伊朗總統大選候中現身是怎麼回事

4月14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伊朗總統魯哈尼在內政部登記時向媒體揮手。

閱讀全文

與伊朗總統大選是什麼時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房子屋頂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瀏覽:367
伊朗美元匯率多少 瀏覽:105
中國的地界怎麼劃分 瀏覽:508
如何用英語稱呼英國人 瀏覽:1
印尼辦商務簽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160
怎麼搞到印尼女人 瀏覽:652
英國人為什麼會有地毯 瀏覽:429
伊朗為什麼拒絕美國援助 瀏覽:196
印度人殺了牛怎麼辦 瀏覽:79
去義大利讀哪些書 瀏覽:935
印度如何挽回感情 瀏覽:694
英國教育提出4個卓越包括什麼 瀏覽:911
中國將以怎麼樣的方式超越美國 瀏覽:873
為什麼有不同的英國文學史 瀏覽:856
500000越南盾可以買多少 瀏覽:615
你好小姐姐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739
中國用英語短語怎麼寫 瀏覽:774
英國g5大學研究生多少年 瀏覽:404
英國國旗為什麼是獅子 瀏覽:890
昆蟲記義大利蟋蟀靠哪裡發音 瀏覽: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