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注底層現實,這部伊朗導演的新片值得一看
作者:把噗(已授權)
不久前,一部印度電影《雲端之上》在中國上映。
與以往在影院看到的印度電影不同,《雲端之上》缺少印度電影必備的一些元素:煽情、反轉、載歌載舞……
至於何種原因?其實很簡單,《雲端之上》出自一位伊朗導演之手。導演叫「馬基德·馬基迪」,伊朗國寶級導演,代表作是《小鞋子》。
相信,不少中國人人生中看的第一部伊朗電影就是《小鞋子》。或者說,一旦談起伊朗電影,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小鞋子》。
這部電影早已成為伊朗電影的代名詞,世界上無以數計的觀眾都被它實在地感動過。
除了《小鞋子》,馬基德·馬基迪還有其他經典的電影,比如《天堂的顏色》《麻雀之歌》《巴倫》……部部佳作,而且都是兒童電影,講述孩子之間簡單真摯的故事,默默溫情,讓人感動到落淚。 《雲端之上》是最新一部,雖然兒童已經不再占據主角位置。
電影一開始,攝影機鏡頭從背後立著巨大廣告牌、車水馬龍的立交橋上向下移到橋下,展現出 在隧洞里生活的貧苦人民和流浪漢,貧富差距瞬間彰顯。
馬基德·馬基迪的表達重點無疑放在後者,講述普通人在大城市裡艱難生存的故事。
男主人公埃米爾是一個靠販毒為生的小混混,經常受到老闆的剋扣,在一此販毒過程中,被別人舉報。逃亡過程中躲進姐姐塔拉的洗衣房,姐姐的老闆幫他獲救。
就在塔拉想要老闆交回弟弟的毒品時,老闆以此為要挾企圖侵犯塔拉,塔拉情急之下誤傷了老闆,被判入獄。
埃米爾想要救出姐姐,必須保證老闆安危,因此日夜守在仇人面前,忍住傷害對方的沖動。
此後,老闆的母親帶著兩個孫女來醫院探望,無處留宿,埃米爾善心發現,收留了祖孫三人。正當觀眾覺得劇情向著團圓發展時,老闆突然去世,留給觀眾無限疑問:姐姐塔拉將何去何從?埃米爾與祖孫三人的 情感 互動是否還能繼續?
整部電影一反印度電影固有的色特色,比如摒棄了載歌載舞的橋段,比如不那麼煽情。
尤其是後者,原本可以被突出的表達的情節都被處理得剋制而溫情。
埃米爾在醫院留宿的時候,睡在老闆的病床下面,向其告知事情真相:老闆必須安然無恙,姐姐才能出獄。鏡頭從床下慢慢往上搖動,觀眾看到老闆的眼角流出了淚水。
雖然老闆有拿毒品要挾侵犯姐姐的邪惡心理,但他畢竟也是人,也會被最簡單的溫情所感動。還有,埃米爾雖然對老闆恨之入骨,但仍然願意收留在雨中挨凍無處可去的祖孫三人,還在病重時跳皮影舞戲逗孩子開心。
這些橋段都是非常典型的伊朗電影的手法,不像印度電影直接煽動 情感 ,而是將 情感 裹藏在動作中,讓觀眾自己發現。
電影中出現了不少通過區隔來劃分對立,同時也是模糊對立的技法。
電影開頭的第一個鏡頭便是一例,通過橋梁來分開貧富差距;以及後面通過病床來分開埃米爾與老闆間的對立;還有當姐姐的前夫來找姐姐的時候,酒醉的他隔著門傾訴自己的愛意與悔恨,埃米爾站在門旁的陰影中流出了眼淚,這說明時常家暴家人的姐夫也並非一無是處。
《雲端之上》中的人物並非絕對的好人或壞人。
埃米爾雖然販毒,仍然願意收留老闆的家人。老闆幫助埃米爾逃脫追捕,也會因為私慾企圖侵犯埃米爾的姐姐。姐姐塔拉的前夫雖然經常酒醉後家暴姐姐和埃米爾,但內心仍有溫情。
這正是伊朗電影取得成功的魔法,不是靠「正必勝邪」的好萊塢式價值觀來煽動觀眾的 情感 體驗,而是讓角色陷入糾結、困惑、無法立即作出決定的兩難情境。觀眾在體驗兩難情境的過程中,將發現真實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我們可以說,《雲端之上》之所以不那麼「馬基德·馬基迪」,是因為它加了不少類型片的元素來讓電影變得好看。
這或許受到印度電影的影響,或者也有可能是馬基德·馬基迪離開伊朗本國壞境後嘗試新的東西。不過,這仍然是一部十足的「馬基德·馬基迪」電影, 它繼續著馬基德·馬基迪此前電影中對人性的深刻探討。
⑵ 伊朗和印度電影特點
伊朗電影最大的特點是紀實性。大多啟用非職業演員,露天拍攝,自然光照,不矯情,不雕琢,真實得像生活本身,不掩飾生活的陰暗與悲傷。我們在看電影時好像不是在看電影,而是親臨伊朗社會本身。其次是開放式的結尾。伊朗電影不是那種封閉式的大團圓結局,也不把結論告訴觀眾,而是留下思考想像的餘地,令觀眾去建構銀幕外的現實。如《生命在繼續》中的汽車沖上山坡,《天堂的顏色》中莫曼那隻被陽光沐浴成金黃色的手,《當我成為女人時》中的老太太坐在婚床上向波濤洶涌的大海駛去。尤其是《橄欖樹下的愛情》最後胡笙追趕塔荷,穿過橄欖樹林,翻過山坳,奔走在遠處青蔥的田野上。在長達四分多鍾的長鏡頭(從全景到大遠景)中,只看見一前一後兩個白點漸漸靠近,合為一起,激越而浪漫的音樂聲響起。但突然後面那個白點卻折身返回,而且不走正路,長焦鏡頭那麼耐心地緊跟著他,我們不知道胡笙是得到滿意的回答還是失望而歸。
當代伊朗電影以其獨特的影像風格而獨樹一幟。在世風喧囂浮躁,在我們的感官被充滿暴力、色情的電影刺激得遲鈍麻木的今天,伊朗電影卻返璞歸真,以近乎手工作坊式的製作,以清新質朴、恬淡溫暖又充滿哲理的影像風格,以友誼、寬容、愛、和睦相處這些久違的主題重新撥動我們的心弦。它的興起印證了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
印度電影之所以多傳奇性質的題材和載歌載舞的表現形式,是因為印度人收入水平低下,電影是他們唯一的消遣方式,是他們擺脫生活重壓尋求心靈慰籍的工具。印度各地影院林立,票價極其便宜,在大城市裡一般是1—2美元,而在許多農村地區只有10美分。電影在印度是窮人都能夠承擔得起的大眾化的消費。在許多電影里那些傳奇故事,有浪漫的愛情而沒有現實的殘酷,有歌舞昇平的幻像而沒有追求生存的競爭,為普通大眾帶來的娛樂,也帶來了暫時的逃避之所。
而且,印度是個教育水平尚且落後的國家,民眾接受和理解的能力較為欠缺。電影里多採用歌舞的表現形式與印度人的日常生活經驗接近,因此更容易為普通大眾所理解和接受。不象中國也不象許多西方國家,歌舞只是節慶或娛樂的形式,在印度,歌舞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印度人隨時隨地都以唱歌跳舞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緒。然而,諸如西方大片《芝加哥》這類的歌舞片在印度是沒有市場的,因為它純粹地是表達歌舞的藝術魅力。印度電影則用歌舞表達情節和人物情感,歌舞的藝術魅力在這里不是終極目的,而只是用以表達情節的一種手段。
⑶ 伊朗電影的主要成就
代表人物: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賈法帕納西、馬基德馬基迪
新生代: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阿斯哈法哈蒂
因為穆斯林阿拉伯文化禁錮的原因,新生代導演比較在意摹寫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沖突以及多文化不相容的現實;老一輩更多在凸顯人性和回歸的哲思上下功夫。不論如何,伊朗電影都代表了阿拉伯世界人文電影的最高水平。
⑷ 伊朗電影為什麼好看
第一,你看的少。
第二,你看的都是經過廣大影迷選擇的,品味、質量上有保證。
就比如,外國人看了幾部中國電影,類似霸王別姬、活著這樣的影片,然後就問為什麼中國電影好看一樣。
⑸ 阿巴斯的作品能真正反映伊朗的電影水平和社會文化真實狀況嗎
阿巴斯是當代公認的電影大師,其作品包括《何處是我朋友的家》《橄欖樹下的情人》《隨風而逝》《原樣復制》《特寫》等等。1997年,阿巴斯憑借作品《櫻桃的滋味》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電影始於格里菲斯(美國電影先驅),止於阿巴斯。」法國「新浪潮」先驅戈達爾給了他高度的評價。
以阿巴斯為代表的伊朗導演,所拍攝的電影從題材、風格和文化內涵都迥異於西方,他們貼近生活的寫實特徵,給電影世界注入一股清新之風。
⑹ 為什麼伊朗電影在中國有如此高的關注度
主要是兒童電影的關注度比較高一些。
⑺ 伊朗新電影是指70年代的紀實電影
伊朗新電影指的是70年代的紀實電影,這句話是錯誤的。
眾所周知伊朗的藝術屈服於政治與宗教已是不爭的事實,在很多人眼裡,伊朗應該是一片文化沙漠,可為什麼它的電影就拍得這么好呢?
同樣是在審查制度下,伊朗電影的如此戰績與國內流量小鮮肉票房為王的投機氣候形成刺目的對比,我們在哀嘆國產電影不爭的同時也不由得感慨:「厲害了,伊朗電影!」
別忘了伊朗是一個有著燦爛歷史和豐富文化的國度,它有一個響亮的別稱,叫波斯。對世界來說,伊朗一直蒙著一層神秘而迷人的光環,而電影則成了全世界獵奇與窺探伊朗真面目的一扇窗口,我們便可把伊朗社會看個仔細。
並且,伊朗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積淀的地方,尤其是伊朗電影的發展從未落伍於世界潮流,甚至早在上世紀初已經公映了首部本國影片。
伊朗電影《小鞋子》:
最為人所熟知的伊朗電影《小鞋子》,導演對貧窮的表現確實非常寫實。既有貧窮生活里的一地雞毛,也有貧窮困苦中的一家人的善良和努力,影片沒有刻意的渲染和煽情,而是在故事前保持一種克制的深情。
當然這部電影也具有深層次的價值,那就是用一種童貞的方式揭露了伊朗人民的貧富差距,用一樣簡單的物件「鞋子」來刻畫一個家庭的貧困。
⑻ 伊朗電影為什麼這么牛
答:不知道你所說的高質量電影是指什麼,伊朗兒童電影牛是受國情影響的伊朗規定拍電影不許有吻戲,親密鏡頭,非常保守,所以導演只能拍拍兒童片或一些講生活的電影,大家都拍著類型的,拍多了,熟悉了,自然能拍出好的電影。
至於中國,市場大,什麼類型片都能吃得下,所以什麼人都想拍電影,都想撈一筆,而那些爛片往往都賺翻了,所以中國現在的電影市場被搞得烏煙瘴氣,可以說現在中國99%拍電影的人都是純粹沖著掙錢去的,沒追求,,這樣怎麼能拍出好電影。如此下去,中國電影前途令人堪憂
⑼ 獲得多次奧斯卡獎的伊朗電影,真的那麼牛嗎
你可以去看一下
之所以得奧斯卡獎,主要是人家影片體現了當地的最真實的東西。
因為觸動人心久久不能釋懷的便是那種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