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朗新電影是指70年代的紀實電影
伊朗新電影指的是70年代的紀實電影,這句話是錯誤的。
眾所周知伊朗的藝術屈服於政治與宗教已是不爭的事實,在很多人眼裡,伊朗應該是一片文化沙漠,可為什麼它的電影就拍得這么好呢?
同樣是在審查制度下,伊朗電影的如此戰績與國內流量小鮮肉票房為王的投機氣候形成刺目的對比,我們在哀嘆國產電影不爭的同時也不由得感慨:「厲害了,伊朗電影!」
別忘了伊朗是一個有著燦爛歷史和豐富文化的國度,它有一個響亮的別稱,叫波斯。對世界來說,伊朗一直蒙著一層神秘而迷人的光環,而電影則成了全世界獵奇與窺探伊朗真面目的一扇窗口,我們便可把伊朗社會看個仔細。
並且,伊朗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積淀的地方,尤其是伊朗電影的發展從未落伍於世界潮流,甚至早在上世紀初已經公映了首部本國影片。
伊朗電影《小鞋子》:
最為人所熟知的伊朗電影《小鞋子》,導演對貧窮的表現確實非常寫實。既有貧窮生活里的一地雞毛,也有貧窮困苦中的一家人的善良和努力,影片沒有刻意的渲染和煽情,而是在故事前保持一種克制的深情。
當然這部電影也具有深層次的價值,那就是用一種童貞的方式揭露了伊朗人民的貧富差距,用一樣簡單的物件「鞋子」來刻畫一個家庭的貧困。
B. 求 伊朗電影往事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分享鏈接:https://pan..com/share/init?surl=q37o_btqKMAbdOr-ogpn9A
提取碼:jsce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App,操作更方便哦。
作品相關簡介:《伊朗電影往事》是有莫森·瑪克瑪爾巴夫執導的一部歷史喜劇片,主要由AkbarAbdi、DariushArjmand等領銜主演。《伊朗電影往事》有很多經典電影的特點。它包含了動作,冒險,和浪漫。這部電影是在伊朗。本作的主角看起來幾乎像查理牧師。他給了一個機會,使電影為皇帝。有許多場景運行的人打開和關閉,並在和出舊kinetiscope投影機的電影屏幕。
C. 伊朗電影推薦:有簡要介紹
天堂的顏色 Color of Paradise (1999)8.7
導演:馬基德·馬基迪 主演:Hossein Mahjoub Mohsen Ramezani Salameh Feyzi ...
八歲的墨曼是盲人學校里最用功的學生,雖然視障但他對美妙的大自然萬物、美景確有獨特的感應力,每天他都用光明愉快的心情面對生活。 這年暑假爸爸照例帶他返鄉度假,讓他終於可以和心愛的祖母與妹妹們團聚。誰知,正當他在群山環繞的家鄉無憂無慮地玩耍時...
背馬鞍的男孩 Two-Legged Horse (2008)7.9
兩條腿的馬 | Asbe -pa | 兩腳馬
導演: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 主演:Haron Ahad Gol Gotai Karimi Ziya Mirza Mohamad ...
影片講述了一個男孩花錢僱傭另一個窮男孩為他到處駝東西的故事。《蘋果》的導演再次執導,悲慘世界的伊朗版。
流浪狗 Stray {1} (2004)8.1
導演:Marzieh Meshkini 主演:Gol-Ghotai Zahed Agheleh Rezaie ...
一對生活在阿富汗首都卡布爾的兒童兄妹救下了一隻據說是由外國人帶來的小狗,而其他的孩子們正打算傷害這只狗。他們帶著狗來到了城市的監獄。監獄的守衛告訴他們探視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但孩子們告訴守衛,他們不是探視者,而是監獄的囚犯。守衛問他們,如果是...
蘋果 The Apple (1998)7.8
導演: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 主演:Massoumeh Naderi Zahra Naderi Ghorban Ali Naderi ...
故事發生在德黑蘭近郊一個窮困的小村落里,一對狠心的父母從雙胞胎姐妹出生起,就將他們關在任何進出口都裝有鐵欄桿的家裡。鄰居的投訴,換來了社工人員的注意,將他們倆從「鐵屋」中給救了出來。不會言語、不曾離開家門的兩姐妹,他們倆的遭遇會是如何?
無人熟識貓人 Nobody Knows About the Persian Cats (2009)
沒人了解波斯貓
導演:巴赫曼·戈巴迪 主演:哈邁德·比達德 內加爾·沙哈格伊 阿施坎·庫沙內賈德 ...
兩個年輕的音樂人剛從監獄里出來,打算組成一支樂隊。他們於是在德黑蘭四處偷偷尋找玩音樂的同伴,並把他們拉入伙。然而由於受到當局的禁令,他們不能進行演出,只好嚮往將來能逃離此地到歐洲去表演。只是現實擺在他們面前最大的難題是,資金匱乏和沒有護照。
櫻桃的滋味 Ta'm e guilass (1997)8.3
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主演:胡馬雲·埃沙迪 阿卜杜拉曼·巴赫里 米爾·海珊·努里 ...
一個面色疲憊的中年男人巴迪厭棄了生命,准備自殺。他在一棵櫻桃樹下挖了一個坑,然後開著車在德黑蘭郊外轉悠,尋找一個能在他死後幫忙掩埋屍體的好心人。他分別遇到了阿富汗人、庫德人、土耳其人、囚犯、士兵、神學院的學生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但他們都由於...
1樓的那部也很不錯
D. 求一篇影評!!!!!!!!!!!!!
無疑,這是一部在伊朗肯定是要被列為「禁中之禁」的大禁片。
在伊朗它是被稱為「反伊朗」的,其實與其說它是「反伊朗」的,更確切的說,它應該是「反伊朗宗教專政制度」的。它像一把尖刀,直接頗開了伊朗這個神秘的文明古國,直白的將這個宗教國家的伊斯蘭專政政權對伊朗人民的迫害和打壓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也難怪該片在上映之初,伊朗政府就如臨大敵。電影在多的戛納電影節上獲得最高榮譽評委會大獎之後,伊朗本土卻公開譴責該片,有關人士Mehdi Halhor在接受伊朗半官方新聞機構Fars時,評價這部電影是「一部沒有真實描寫伊斯蘭革命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的影片,」這位伊朗電影機構的負責人對於影片能夠獲獎絲毫沒有感到意外,認為「西方電影中敵對伊斯蘭教就是始於法國,因而這部「反伊朗」的影片《我在伊朗長大》才得以製作和在戛納電影節上得到大力推崇。」他還把這次獲獎形容為「一種反傳統的、不合時宜的行為」。
影片自從戛納斬獲大獎以來,一直受到伊朗官方的譴責。在即將舉行的泰國曼谷電影節上,影片原定於2007年7月19日作為第一部影片在開幕式放映的。贊助此次電影節活動的泰國旅遊局官員Chattan Kunjara na Ayudhya因為這部電影被邀與伊朗大使會晤,宣稱「雙方達成一致共識認為這部電影如果不放映的話,對泰伊兩國都有好處。」但是他並沒有指出取消放映該片能為泰國帶來怎樣的好處,只是提到「在藝術方面這是一部優秀的影片,但是我們還必須考慮到其他方面的因素和有可能產生的影響。」電影節主要負責人Kiriangsak Silakong對審查機構的這種做法感到十分遺憾,在接受泰國曼谷的《國家報》時認為「泰國觀眾無法看到這部電影,真的很糟糕。」而英國路透社還援引了他更進一步的評論「泰國已經在伊朗施加的壓力之下屈服……」
無疑,這是一部讓「伊朗政府」一度「心驚膽顫」,且對「其恨之入骨」的電影。為何一部動畫片能讓一個國家的政權如此坐如針氈?
電影描述一個具有「西方自由解放思想」的新時代伊朗女性從9歲到24歲的奔波生活。
電影是幽默的,電影中笑料百出,小女孩的古靈精怪,總是讓人忍俊不禁。而電影中那些80年代的流行音樂又是讓人那麼回味。特別是女主角失戀後,准備重新振作,高唱那首《洛奇》的主題曲《Eye of the Tiger》,更是經典的畫面。
電影又是嚴肅且壓抑的,在讓觀眾在了解這個女性的故事的同時,又向我們展現了她生活的大背景——現今仍然存活在「伊斯蘭宗教專政」下的伊朗。從1979年,她9歲時,人們還期盼著「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君主制的「巴勒維王朝」後,能得到自由民主,到伊斯蘭基本教義派掌握政權,人民希望的破滅,女性被迫戴上面紗,數以萬計的人被投進監獄。從1988年,她18歲,兩伊戰爭結束,她回到伊朗,重回那個擁有「茉莉花香」的外婆的家鄉,到她24歲,迫於不適應社會的壓迫而再次離開家鄉,飛赴法國尋找生活的希望。電影在幽默搞笑的同時,又無時無刻的向我們描述一個性格直爽,思想新潮的女性在伊朗這個男尊女卑的社會下,生活的無奈和壓抑。電影中,我們能看到對封建君主制的「巴勒維王朝」的諷刺,更能看到對至今仍然統治伊朗的「伊斯蘭宗教專制制度」的批判。除外,從電影中西方國家向出於「兩伊戰爭」的伊朗和伊拉克都販賣武器 和 女主角在歐洲時,西方人對伊朗人的鄙視和認為伊朗只是「伊斯蘭極端分子的恐怖主義、宗教狂熱的妖魔色彩」的國家的刻板印象。我們也可以看出電影對西方社會的批判。
加上電影極富個性創意的黑白簡明畫風,更是讓電影對觀眾充滿了吸引力。而黑白的畫風,其實更能恰如其分的襯托出女主角壓抑的生活狀態。
本片的影像風格,令俺想起小時候看過的連環畫。當然不是所有的連環畫都是這種風格,但至少有一類,就是這種畫風。
那時候不懂得啥「表現主義」之類的東東,現在也不懂,也不覺得《我在伊朗長大》(Persepolis)的畫風就是表現主義了。本片畫面的線條雖然具有部分抽象性,但還是比較自然的形體輪廓,未必是每一根線條、每一坨色彩(這里只有黑與白)、每一個形體都用來表現情緒與感覺,其背景及整體構圖,也沒有太強的表達心理狀態的作用,至少個人覺得沒有突出到足以扣上「表現主義」帽子的程度。
事實上,在看開始幾分鍾的時候,本片甚至讓俺想起的是《櫻桃小丸子》。小女孩頑皮搗蛋、猛追法西斯幫凶小崽子等場景,讓俺想起古靈精怪、經常自我臭美的小丸子同志。當然,《伊朗》中的小女孩沒小丸子那麼單純,從而也就沒有小丸子那麼庸俗的幸福,一切都因為小女孩生活的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伊朗。
影片對那個時代伊朗「和諧」一面的描繪,簡直是濃墨重彩。從小女孩的角度講述這些「很好很強大」的故事,從故事本身的角度來說,固然是蠻不錯的,也有那麼一兩絲感人的情緒。但如果要縱向地比較,說這樣的內容、這樣的表現方式有多麼了不起、以至於必須獲個啥獎,俺就覺得不至於了。
對俺來說,這部分表現得太直接了,司馬昭之心太明顯了,反而降低了沖擊力。當然,愛看故事的,喜歡在故事裡多愁善感一下的,看看這些還是會很有感觸的。也許從小和諧到大的小可,已經變得鐵石心腸了么?悲哀。
讓俺感到驚訝的是,影片到中段突然筆鋒一轉,從「以小女孩的眼睛看世界」,變成以「世界的眼睛看小女孩」了。影片關注的對象,也似乎一下子從那個和諧的國家、民族與社會,聚焦到作為個體的主人公身上。單單這么描述,似乎轉折會很生硬。其實不然,影片在這里製造了個虛假的預期,它讓觀眾以為主人公出國之後,還會繼續關注國內大的事態,但沒想到卻盯住女孩自己的人生不放了。
另外一個驚喜,是從和諧社會出來的主人公,顯然比俺當年開放多了,聽的是「鐵娘子」(Iron Maiden),穿的是「Punk is not Dead」,玩的還是一夜情,而且對象是GAY,這就很超級行為藝術了。主人公的青年時期的諸多反叛與磨難,顯得「成長」的這個主題很突出,但未免太突出了點,搞得人拿「女性主義」的標簽到處貼。
「女性主義」不是不好,但是搞來搞去沒點新花樣就有些膩歪。剝除動畫的外衣,以真人演繹這點題材和內容的話,歐洲先鋒同學們難道不覺得炒了很多隔夜飯么?即使就這件相對於皮克斯動畫來說很另類的動畫外衣而言,也未必有多了不起,各種影像技巧無一不是很家常。
經歷,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也許有一天你會回頭發現,原來你站在見證歷史的舞台上,即使充當燈光下的配角都是值得的。
一直無法理解,中東地區那樣嚴密的宗教管制如何能夠讓人民信服,如何讓人民有生活在自己國土的優越感。這是不屬於自己的世界。於是,在廣州小北看到那麼多來自中東的女人在火熱的夏天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很是心疼,不都離開那個嚴密的國度了嗎?為什麼還要和自己過不去!朋友在巴基斯坦過得不算好,生活太平淡,甚至想給我買條美麗的裙子都找不到一個女人做參謀!這樣的國家在阿巴斯的手下變得更讓人敬而遠之,於是,我們再以輕松的眼光來審視,讓《我在伊朗長大》中的瑪贊來講述她的故事——
從他們長達8年的戰爭中,我看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子,經過了改革開放,邁過了一層層的經濟發展,那些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傷的人們才走出了它的陰霾。這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理解的心緒,所以說,經歷真的是美妙,它承載了太多的喜怒哀樂,然而,它又催促著人在生活中成長。
瑪贊說,她在奧地利是外國人,回到了伊朗,她還是外國人。她的人生變得毫無意義,她總是在逃避自己的國家。我忽然有些理解那些海外遊子,他們何嘗不是飽嘗著這樣的心酸在生活著,即使他們擁有別人羨慕的一切,而他們卻在羨慕別人!瑪贊很有勇氣,很突破地和宗教老師頂嘴,在學校的大會上為了女性的公平和學校叫囂,然而,她在伊朗太渺小,這個被宗教包裝得失去本真的國家,不會給她任何機會平反。我可以想像在伊朗還有很多像瑪贊一樣內心掙扎著生活的女孩子,她們不甘於埋沒在頭巾里,她們不願意將青春隱藏得密密實實,甚至沒有和男友牽手的自由!
瑪贊為了逃避戰爭離開了德黑蘭,戰爭沒有將她打敗,卻被一場戀愛打敗。她回到德黑蘭,戰爭結束了,一切歸於假象中的平靜,假到甚至沒有人活得真實!瑪贊希望真實地活著,卻發現這個國度的宗教意識已經滲透到了整個國家的政治中,於是,一切變得比戰爭前還要糟糕,母親還是將瑪贊送到了國外,因為瑪贊對自由的追求讓她在德黑蘭舉步維艱。彷彿瑪贊像個被社會遺棄的孤兒,她的親人深深地愛著她,卻無力保護她,他們以為只能將她送離伊朗才能換來這個孩子的幸福,他們卻不知道,這個孩子更需要的是抓住愛的實在感,她已經飄泊了太久了,她的心輕得可以隨時被風吹走,然而,她卻不得不一直飄下去!有一天,瑪贊會死去,死的時候會很輕很輕,然後被風吹走,像羽毛一樣一直飄盪……
這一切都關於她的經歷,她的經歷讓她沒有安全感,讓她變得虛空!這是一個國家造就的悲哀。
我在廣州的第一處住所是獵德,聽說獵德是追求完美的道德的意思。在與獵德親密接觸的短暫的時間里,我經歷了它拆遷的過程,這是個巨大的工程,因為它的陳舊和它周圍集中的高檔CBD不合,於是出於經濟社會的原型,它被淘汰來適從這個社會的意識形態。《城市畫報》對獵德進行了全面的挖掘,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來,我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有它美好的點滴,而我當初看到的只是每天都必須面對的各類民工不安好心的眼光,這一切讓我心有餘悸。諷刺的是,我居然是那些將獵德推倒,還在一旁幸災樂禍的高級CBD們的同黨,我的工作就是在最高檔的CBD中炫耀我們的成就。雖然,現在我離開了那裡,但是我真切地感受到——我是幫凶,將獵德一步步推向了毀滅!
我一直認為廣州是文化氛圍濃厚的地方,但是你必須戴上眼鏡慢慢搜尋。循著《城市畫報》的腳步到了廣州,雖然現在已經離開了,我卻對廣州有了某種自私的情結。在廣州短暫停留的四個月里,我卻在獵德、冼村和車陂留下了深深的足跡,我不愛這些地方,我以為那裡都住著為了生活奔波勞碌,沒有任何精神生活的打工仔們。原來,我忽略了我生活中的美,我真的沒有仔細去研究過這些地方,在《城市畫報》上看到昔日獵德的身影,那些熟悉的畫面如泉涌般蔓延,我們曾經在樓頂聊天,面臨停電的大熱天我們暢快地吼著《死了都要愛》……曾經Ben送我回冼村時,對它充滿了鄙視,我也同樣忽視了它存在的意義。滿布的祠堂在向我展示著它的歷史,也許有一天這里的歷史也會被社會發展的腳步鏟平。在車陂的生活很愜意,因為那是辭職後的庸庸碌碌,我不知道我住的那棟樓里有沒有一位詩人,或者某個畫家正在為了他們的夢想奮斗,現在才知道我錯過了和才華相遇的機會!
終於,在今天,我深刻地意識到經歷的含義多麼巨大。我居然成為了見證獵德拆遷的其中一位外來者,這絕對是我的榮幸。至少在面對那些熟悉的畫面時,我的心中翻滾著回憶的酸楚。經歷,它可以改變一切——它將瑪贊推向了一生飄零的命運,卻教會了我珍惜現在的幸福!感謝神,我知道你為什麼將我引導到了東莞,我在這里真的開始享受專門性了!
E. 伊朗電影必看前十名
伊朗電影必看前十名有:蜥蜴、母親、一次別離、天堂的孩子、特寫、願望、永遠的一天、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小芭舒、關於伊麗。
1、蜥蜴
《蜥蜴》是伊朗最受歡迎的喜劇電影之一。電影的主角禮薩·梅斯高力(Reza Mesghali),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小偷,他曾多次因盜竊被捕入獄。
這次禮薩因為持槍搶劫被捕入獄。禮薩所在監獄的監獄長是一個鐵面無私的人,他以消除罪犯心中犯罪的念頭為己任,他還認為罪犯們要努力做正確的事情來彌補之前犯下的錯誤,以便死後靈魂能夠升入天堂。
眾人四處尋找,但是也沒能找到線索,終於,旅途中積攢的矛盾全部暴發,眾人也開始互相推諉指責。
F. 想多加了解伊朗,有哪些伊朗電影值得觀看
戈達爾說過:電影始於格里菲斯,止於阿巴斯。
阿巴斯•基阿羅斯塔米出生於伊朗首都德黑蘭,這位電影大師以一己之力讓伊朗電影被世界所熟知。
2017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有幸在大熒幕上看到了阿巴斯的所有作品。今天給大家推薦5部他的代表作,讓大家對伊朗電影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豆瓣評分8.5分,這部電影是半劇情半紀錄的形式,非常能體現阿巴斯的風格。
虛實之間,表現了一個狂熱影迷的行騙歷程。
當然,伊朗並不只有阿巴斯的電影,但阿巴斯對伊朗電影的影響和貢獻無疑是最大的,這可以在紀錄片《與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的76分15秒》中看到。
其他經典的伊朗影片還有:《一次別離》《小鞋子》《推銷員》《黑板》《面紗之後》《魔毯》《生命的圓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