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人為什麼過齋月

伊朗人為什麼過齋月

發布時間:2023-08-28 15:47:58

A. 我想問問伊朗人有什麼習俗和忌諱的話題或東西么有什麼不該問和不能談的話題么

這個月是伊斯蘭的齋月 太陽下山前是不能吃東西 不能喝水的 不過我在飯店吃飯的時候 照樣有伊朗人進來吃飯 不過飯店們都是關著的 不太虔誠的也得低調一些的
伊朗女人嘛 頭巾肯定是要包的,不過絕大部分臉都是露出來的,現在年輕的那頭巾戴的跟沒戴似的頭發已經露出2分之1差不多了
關於豬肉 伊朗人不吃豬肉並不是像印度人因為將牛視為神才不吃牛肉的 而是因為他們認為豬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動物,吃自己的屎覺得惡心才不吃的(這個是問我的同事說的)
伊朗國內是禁酒的
以前從伊朗回國 看到好多伊朗女人上了飛機就脫掉頭巾,酒照喝。
伊朗人比較自大什麼都覺得自己最牛逼 什麼都要用好的 又他媽的捨不得花錢
吹牛逼么 不能誇人家老婆漂亮 不能豎大拇指(在伊朗這個和中指一個意思)

伊朗人懶的一筆 做事拖拉 見面先吹牛逼 後工作
愛耍小聰明來占你便宜

好嘛樓上我錯了嘛
伊朗的確是什葉派掌權

B. 世界哪個國家有齋月

除了中國新疆、青海、寧夏等地,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巴基斯坦、科索沃、布吉納法索、泰國、法國、伊拉克、俄羅斯、阿富汗、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菲律賓、新加坡、利比亞、肯亞、馬來西亞、奈及利亞、葡萄牙、印度尼西亞等國都有開齋節。

1、中東地區

從中東到歐美,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穆斯林都將在星期一(9月1日)迎接貴齋月第一天,泰勒威哈夜功拜在齋月前夕的星期日晚間開始。

2、歐洲地區

歐洲各國穆斯林領導機構各自向本國穆斯林宣告歐洲統一進入齋月的日子,如波斯尼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科索沃、馬其頓、保加利亞、黑山共和國,這些國家傳統習慣跟隨土耳其體制。

西歐國家的穆斯林組織也都遵循歐洲理事會的決定,確定同一日期進入齋月,如法國、比利時、德國、奧地利、瑞士、荷蘭、捷克、羅馬尼亞、烏克蘭,其中許多國家歷來以麥加的齋月日期為准。

歐洲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俄羅斯對歐洲和中亞的影響舉足輕重。北美洲有三個主要國家﹐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

3、亞洲地區

中亞國家歷來的習慣以土耳其齋月(8月31日)定時為准,如亞塞拜然、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塔吉克、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4、非洲地區

北非國家有些特別,多因傳統習俗各有不同的「望月」習慣和千年不變的確定齋月傳統方式。利比亞宣布齋月從8月31日星期日開始,突尼西亞、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三國一致確定在星期日進入齋月,甚至還有少數地區定在最晚不過的星期二。

C. 「 1988年8月有什麼歷史事件嗎」

1988年8月20日 兩伊戰爭結束

兩伊戰爭是20世紀80年代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發生的大規模戰爭。
長期以來,伊拉克與伊朗存在著錯綜復雜的矛盾和沖突。第一是邊界爭端。阿拉伯河全長204公里,是兩國的邊界線,伊拉克和伊朗都稱對阿拉伯河擁有主權。第二是民族矛盾。伊拉克的主要民族阿拉伯人和伊朗的主要民族波斯人在歷史上多次發生戰爭,積怨很深。在霍爾木茲海峽附近的三島阿布穆薩、大通布、小通布的歸屬問題上,兩個民族爭執不休,伊朗在1971年佔領了三島。伊朗的胡齊斯坦省99%的居民是阿拉伯人,伊拉克長期態消支持該地區阿拉伯人爭取自治的運動。兩國還都支持對方的庫爾德人與本國政府對立。第三是宗教分歧。伊拉克和伊朗都是穆斯林國家,但伊斯蘭教的遜尼派在伊拉克掌權,而什葉派則掌握著伊朗政權。
1975年3月,在阿爾及利亞的斡旋下,兩伊曾為解決雙方之間的沖突簽署了《阿爾及爾協議》,伊拉克同意將阿拉伯河南段102公里的中心線定為兩國水上邊界,伊朗則答應停止支持伊拉克庫爾德反政府武裝。但在1979年2月之後,兩伊矛盾又趨於激化。1980年4月起兩伊邊境沖突頻起。1980年9月17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宣布廢除《阿爾及爾協議》,收回阿拉伯河的主權。9月22日伊拉克飛機轟炸伊朗,兩伊戰爭爆發。
戰爭初期,伊拉克發動全面進攻,到1980年10月已攻佔伊朗10個城鎮,控制了伊朗2萬多平方公里土地。1982年4月起伊朗大舉反攻,在歷時25天的聖城戰役中獲勝,奪回霍升飢拉姆沙赫爾等地,6日伊拉克軍隊撤至邊界。7月起伊朗軍隊多次進入伊拉克境內發動攻勢,但進展不大。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兩伊停火談判的598號決議,伊拉克在7月22日表示贊成,伊朗拒絕接受。1988年春天,伊拉克開始大反攻,7月已收復1982年以來被伊朗佔領的全部領土。帆笑知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接受598號決議。8月20日兩伊正式停火。伊拉克和伊朗戰爭結束。
兩伊戰爭歷時8年,雙方死亡約100萬人,傷亡約170萬人,其傷亡人數占兩國總人口的4.5%。戰爭期間兩伊雙方軍費開支和經濟損失超過5000億美元。戰爭給雙方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嚴重阻礙了兩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同時戰爭對海灣、中東乃至世界局勢產生了重大影響

D. 中東開齋節放假2020開齋節放假時間安排

中東開齋節放假2020 開齋節放假時間安排
2020年開齋節5月24日。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放假:2天。
科威特(KUWAIT)放假:8天。
阿富汗(AFGHANISTAN)放假:3天。
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放假:16天。
伊朗(IRAN)放假:3天。
敘利亞(SYRIA)放假:6天。
阿曼開齋節
阿曼人歡度「開齋節」的形式,除了穆斯林都具有的歡慶形式和方法外,還有一個討吉利的習俗。就是當開齋節到來時,有三個一幫或五個一夥兒身穿白色長袍的孩子們,去挨門逐戶地拜年,敲開一家的門後就說一聲「色倆日」,這家的主人馬上拿出一些錢來給孩子們,這些孩子們就到下一家去了。如果遇到了不借這一習俗的外籍u,不會拿出錢來給孩子們,孩子們還可說一句「能給點錢嗎」?其實,孩子們要錢只是象徵性的,阿曼人認為這是在討吉利,討和順,討如意。
巴基斯坦開齋節
巴基斯坦「齋月」的開始日期是伊斯蘭教歷的8月29日或30日,這還要取決於哪一天能夠看見新月出來。「齋月」是指伊歷的9月(即賴買丹月)。按照伊斯蘭的教義來說,「齋月」是吉祥、喜慶、尊貴和偉大的月份。《古蘭經》對此也有記載,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也說過:「拉馬丹(即賴買丹)是安拉的月份,它貴過一年中的任何一個月。」因為伊斯蘭教歷每年只有355天,與公歷相差10天,所以,「齋月」在公歷中沒有固定的日子,總是一年一年的往後鍺。
巴基斯坦的穆斯林對望月是有講究的,要有三個以上忠誠可靠的穆斯林親眼看到才算數。因此,在卡拉奇的最高建築物--哈比L銀行大樓的頂端沒有一個望月台。如果由於連續陰雨,在地面上看不見新月,還可以乘飛機到高空去看。齋月期間,男滿17歲,女滿15歲的穆斯林都必須守齋。白天不許吃喝任何東西,也不能抽煙。為了使人們注意,各報都在第一版刊登當天日落和次日日出的時間。小孩和老弱病人,雖可不必守齋,也要盡量節制飲食。總統下令所有飯館、餐廳,白天都不得營業。日出前的封齋飯必須吃飽喝足。
沙烏地阿拉伯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每年的賴買丹月為「齋月」。「齋月」中,每日從黎明到日落,禁止一切飲食、娛樂等。只能等到太陽落山,沙烏地阿拉伯清真寺的宣札塔上宣讀「安拉平,艾克拜爾」(真主至大)後才能開始進飲食。在齋月里,沙烏地阿拉伯人招夜晚當作白天,他們上街購買東西,走親訪友。夜晚成了他們最快樂的時刻。齋月對穆斯林來說,是考驗他們的意志和毅力的時刻;也還含有閉門思過的意思。沙烏地阿拉伯人視「開齋節」為新年,這一天要休浴、禮拜、相互祝賀。
汶萊開齋節
開齋節在汶萊具有自己的特色。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的馬來人都信奉伊斯蘭教。汶萊園的蘇丹常常告誡人們說,伊斯蘭教的真諾是愛好和平,講究奉獻。所以,在汶萊處處都可以感受到人們之間的友善情意。在這個國家裡看不到打架、斗毆,連吵架鬧事的也見不著,人們都說汶萊是「和平之鄉」。
開門迎賓是最能表達汶萊人的真誠和友好的,特別是在歡度他們最隆重的開齋節的時候,早在三天之前,家家戶戶都打開了大門,以便誰想進來誰都可以進來,進家來的都是客人,都要招待吃喝,臨走時還要贈以禮品;小孩子進來還要給個紅包。不但民間是這樣,在開齋節期間,皇宮也對平民開放,任何人都可以排隊進去和國家元首(蘇丹)握握手,受到款待,離去時還都給一份禮物。
新加坡開齋節
開齋節 (Hari Raya Puasa,意為 「歡慶的日子」 ) ,又叫肉孜節 (肉孜是波斯語「齋戒」 的意思) ,標志著齋戒月 (Ramadan) 的結束,是穆斯林非常重要的節日。
伊斯蘭教歷九月 (即齋戒月) 是一年之中最為吉祥尊貴的月份,教規中規定所有健康成年的穆斯林應全月封齋,每日從拂曉至日落,禁絕飲食,封齋29天,第29天傍晚如見新月,次日即為開齋節,如不見新月,再把齋1天,次日為開齋節。
開齋節為伊斯蘭教歷十月 (Shawwal,音譯為 「閃瓦魯」 ,意為 「獵月」 ) 一日,被稱為穆斯林的 「小年」 ,要歡慶三日,家家宰牛烹羊,做炸饊子、油果子等食品。

E. 以色列和伊朗的歷史過結到底是怎麼樣的

其實曾經的伊朗和以色列關系還不錯,只是在伊斯蘭革命後,兩國關系才開始惡化,我找了一段資料,你自己看一下。
親密的准同盟——巴列維王朝與以色列

流散到歐洲的猶太人備受歧視與迫害,雖然猶太人在經濟、教育與科技領域成績斐然,但歐洲反猶思想根深蒂固,政治上一有風吹草動猶太人便往往首當其沖,成為替罪羊。19世紀末,作為一種猶太民族解放的思潮,猶太復國主義興起,號召猶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園復興猶太民族。在猶太復國主義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開始移居曾經的故土——巴勒斯坦。納粹興起後大肆迫害猶太人,二戰期間有600萬歐洲猶太人慘遭屠殺。民族的悲慘命運使猶太人渴望建立自己的國家。但是猶太人曾經的故土已成為阿拉伯人的家園,阿拉伯人反對猶太人進入自己的家園。猶太移民與當地的阿拉伯人矛盾激化,雙方沖突不斷。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者」——英國面對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壓力左右為難,乾脆把這個難題丟給剛成立不久的聯合國。1947年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決定在巴勒斯坦分別建立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兩個國家。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

以色列建國後,阿拉伯國家拒絕承認這個猶太國家,在本·古里安宣布建國的次日,阿拉伯聯軍就發動軍事進攻要把這個國家扼殺在搖籃中。以色列軍民浴血奮戰終於站穩腳跟。伊朗作為中東的非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則對以色列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伊朗雖然出於同阿拉伯國家搞好關系的考慮,在聯合國投票反對以色列進入聯合國,但同時也表示不願介入阿以沖突。摩薩台政府甚至一度宣布承認以色列。摩薩台倒台後,巴列維國王逐漸掌握了伊朗的實權。巴列維想實現伊朗的現代化,夢想恢復波斯帝國的光榮。以色列在逆境中的輝煌成就吸引了國王,認為以色列的軍事、經濟和科學技術可以幫助他實現「白色革命」。美國猶太社團對國會決策有著巨大的影響。伊朗與以色列搞好關系,可以藉助美國強大的猶太社團的力量敲開美國國會的大門,幫助伊朗實現自身的利益,而且也可以藉助以色列的力量去遏制納賽爾革命後興起的阿拉伯民族主義,維護伊朗的利益。以色列也想與伊朗搞好關系,擺脫在中東的政治孤立,從伊朗獲得必需的石油。這一時期以色列與伊朗關系密切,雙方人員來往絡繹不絕,以色列領導人本·古里安、梅厄、貝京、達揚、佩雷斯和拉賓等都曾訪問過伊朗。雙方的合作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合作也開花結果。政治上,雙方共同致力於遏制納賽爾的泛阿拉伯民族主義,共同在葉門對抗納賽爾,共同遏制伊拉克,支持伊拉克的庫爾德游擊隊,並通過伊朗把伊拉克境內的猶太人轉往以色列。在軍事上,以色列幫助伊朗建立和訓練特務機構「薩瓦克」,並進行軍事和情報合作。有趣的是,20世紀70年代,以色列曾提議與伊朗聯合研究核武器計劃,但是伊朗國王巴列維認為伊朗沒有必要開發核武器,甚至認為擁有核武器對伊朗來說是很危險的,因此拒絕了以色列的提議,並批評以色列在核武器問題上的立場,提倡建立「中東無核區」。兩國雖在核武器問題上觀點不一,但卻簽署了代號為「鮮花工程」的聯合開發可以攜帶核彈頭導彈的秘密計劃,該計劃因伊朗發生革命而中止。在經濟方面,以色列幫助伊朗在農業、軍工等方面進行建設,而伊朗則在阿拉伯對以色列實行嚴格的經濟貿易禁運時向以色列提供石油。1959年到1971年以色列80%-90%的原油是從伊朗進口,到1976年伊朗則提供了大約以色列75%的石油需求。伊朗石油對以色列在中東戰爭中幫了大忙。面對阿拉伯國家對伊朗與以色列關系的指責,伊朗聲稱「我們是穆斯林,但不是阿拉伯人」。在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中,伊朗巴列維政府都基本上保持中立,甚至對以色列軍隊在「六·五戰爭」中的成就表示欽佩。在十月戰爭後,埃以和平進程中,巴列維也盡了綿薄之力。

冰河時代——以色列與伊斯蘭共和國

1979年1月,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巴列維流亡國外,宗教領袖霍梅尼回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對以色列國家的理解與認識決定了以色列與伊朗關系必然發生逆轉。早在1960年霍梅尼就在一次演講中,呼籲伊斯蘭世界和世界穆斯林團結一致,共同反對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霍梅尼把以色列看作西方殖民主義在中東的工具,反對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國,不承認以色列的合法性。他認為「殖民主義無論是左翼還是右翼都企圖消滅伊斯蘭民族和伊斯蘭國家,殖民主義和猶太復國主義正在包圍伊斯蘭各民族,掠奪他們的財產和自然資源。以色列是西方殖民主義的產物,西方殖民主義建立以色列政權的目的是鎮壓和殖民伊斯蘭各民族。」因此,霍梅尼反對伊朗國王與以色列政權建立友好關系。在巴列維時期,霍梅尼通過演講、發表聲明和撰寫文章向穆斯林闡述以色列政權對伊斯蘭世界構成的威脅,認為以色列政權是伊斯蘭世界心臟的毒瘤,如果不鏟除,其後患無窮。

伊朗伊斯蘭革命使兩國的蜜月戛然而止,以色列駐伊朗的機構、專家全部撤出,伊朗駐以色列的機構也關門閉市,許多合作項目半途而廢,其中包括「鮮花工程」。革命後的伊朗奉行「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政策,號召伊斯蘭世界鏟除以色列這個「毒瘤」,把每年的齋月最後一個周五主麻日定為「古都斯日」,旨在喚醒穆斯林,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消滅以色列政權。自此後,每年的「古都斯日」,世界穆斯林都要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活動,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反對以色列政權。但需要注意的是,霍梅尼反對猶太復國主義,但他不是個反猶主義者。在伊斯蘭革命時期,他曾許諾保護伊朗的猶太社團,不許傷害生活在伊朗的猶太人。在80年代,霍梅尼允許願意離開伊朗的猶太人取道巴基斯坦前往以色列、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目前,在伊朗還生活著數萬猶太人。伊朗憲法保護他們的宗教習慣和風俗,並在議會留有一個席位。

革命後的伊朗雖然激烈反對以色列,但是兩國也不是老死不相往來。兩伊戰爭期間,伊朗在國際上極其孤立,武器彈葯缺乏。這時,被伊朗視為「小撒旦」的以色列雪中送炭,主動拉了死對頭伊朗一把,向伊朗輸送了大量軍火。一來,以色列認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不希望伊拉克在中東做大,希望伊朗能平衡一下伊拉克。二來,「風物長宜放眼量」,以色列希望伊朗的極端主義是暫時的現象,會很快退燒,兩國可以重溫舊好。1987年,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的前總理伊扎克·拉賓總結以色列政府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政策時說,「伊朗現在從其奉行的哲學上來說是以色列的危險的敵人。……但同時,伊朗28年或者37年後將會是以色列的朋友。」兩伊戰爭時期,以色列不僅自己賣軍火給伊朗,而且還在美伊之間穿針搭線,幫助伊朗藉助在黎巴嫩的美國人質獲得美國軍火。霍梅尼時期,伊朗雖然購買以色列的軍火,但其反以思想並未軟化,積極支持巴解組織、黎巴嫩真主黨的反以行動,並與敘利亞在反以問題上互相支持。以色列也強烈譴責伊朗的反以言論和行為。

以色列經過多年的奮戰,終於基本擺平了阿拉伯國家,老對頭巴解組織也逐漸軟化。到20世紀90年代,以色列改善了建國以來所處的艱險環境。面對現實,一種新的和平主義之風吹拂阿以政壇。1993年以色列與巴解組織簽署《奧斯陸和平協議》,開始了巴以和平進程。但是伊朗卻依然故我,伊朗不相信當時的和平進程是公正的,認為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間的談判不會實現真正的和平。旗幟鮮明地要求「公正」——解決1948年以來的巴勒斯坦難民權利、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的佔領、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擴建猶太人定居點,以及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的佔領問題。伊朗表示原則上接受巴以和平進程,但是不接受《奧斯陸協議》,因為這個協議是「不公正的、傲慢的,歸根結底是荒謬的」。在人們對巴以和談寄予厚望,憧憬中東和平美景之際,伊朗的特立獨行顯得與主流格格不入。以色列對伊朗的態度十分惱怒,認為伊朗是「最危險的敵人」,但對伊朗也無可奈何。

繼巴以和談之後,伊朗核計劃又成為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嚴重問題。兩伊戰爭後,伊朗重新啟動巴列維時期的核計劃。這時的以色列一反以前對巴列維核計劃的支持,強烈反對伊朗重啟核計劃,指責伊朗尋求核武器,並力促美國、歐盟等國家向伊朗施壓,迫使伊朗放棄核計劃。伊朗核問題成為核危機,以色列與伊朗的敵對也進一步加深。2005年伊朗強硬保守派內賈德當選總統。內賈德上台不久就語出驚人,聲稱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以色列也以牙還牙要求聯合國開除伊朗。內賈德還對二戰期間對猶太人的大屠殺表示置疑,以色列則指責內賈德犯了反人類罪,雙方你來我往,口水戰不休。但我們也可以看出,內賈德的言論無非是要轉移阿拉伯對伊朗的核計劃的擔心,並借反以言論,凝聚國內共識,獲得政治支持。內賈德嚴辭反以但他並不是反猶太主義者,2006年12月,他本人還向德黑蘭一猶太醫院捐款。伊朗的猶太人的生活也沒有受到內賈德言論的影響。

總起來看,以色列與伊朗之爭並非出於直接的國家利益之爭,而是出於意識形態原因。伊朗反以無非是把以色列視為西方代理人,認為以色列建國是西方對伊斯蘭世界的陰謀。可以說反以色列是伊朗反西方影響,維護伊斯蘭利益的表象,其實質是反以色列後面的西方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其實,以色列也不願與伊朗為敵,希望伊朗有一天能回心轉意重修舊好。

F. 各個國家飲食有什麼特點和習俗

各國風俗習慣
中東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穆斯林都視未放血的動物為禁品,禁食豬肉、狗肉、貓肉,一般也禁食魚肉、馬肉、驢肉。多數的阿拉伯人不喜歡吃海參、螃蟹等食物,也不食無鱗魚。接待來訪穆斯林客人一定要安排清真席,特別要注意冷盆中不要出現豬肉,和他們不吃的其它一些食物。古蘭經規定,穆斯林在正式場合嚴禁飲用含酒精的一切飲料,但在公開場合各國對酒的忌諱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國家在餐桌上可以擺酒杯,酒杯里可以放礦泉水、桔子汁等飲料代替酒。有的國家自己不喝,但其他人飲用他不反感。但有的國家要求桌子上只能擺水杯,不能出現酒杯。有的不喝烈性酒,有的連啤酒也不能喝。這些對酒的忌諱程度是不一樣的,在接待不同國家的客人時要具體了解清楚。對完全不喝酒的人,如果有講話是不能祝酒的。
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每年有齋月,齋月是按回歷推算的。在齋月里日落之後、日出之前不能吃喝,所以來訪、出訪時都要盡量避開這個時期。虔誠的穆斯林每天都要面向聖城麥加方向祈禱5次,就是說有晨禮、有響禮、有脯禮(每天3點到5點)、有昏禮、宵禮。他們(穆斯林)都自帶小地毯,到了鍾點就朝麥加方向做禮拜。碰到這種情況應給予理解,不要新鮮好奇,看熱鬧、或笑話人家,要注意避開他們朝拜的方向。伊斯蘭國家規定星期五為休息日,一般要到清真寺做禮拜,如果正好碰到星期五要注意人家的這個習俗。注意安排時間讓人做禮拜。進入清真寺前要脫鞋,在參觀清真寺時一定要注意不要穿破損的襪子。
穆斯林一般都認為左手是臟的,忌諱用左手給人傳遞物品,特別是食物。在穆斯林家裡做客,主人有時用右手抓一些肉、米飯分給大家,這時不要拒絕、不能表現出為難的樣子,不願意接受。接受主人遞茶的時候,我們一般都認為用雙手接比較文明,但在穆斯林國家你要注意不要雙手接,要用右手接。給穆斯林遞東西時,千萬注意不要上左手。有些伊斯蘭國家,如伊朗、沙特,婦女外出時必須要穿恰兜,這是一種能將頭部及全身罩住的黑色長袍。現在象一些年輕的姑娘不太喜歡穿這種東西,因為它不方便,她們就穿man tong,這是一種類似風雨衣的寬松袍子。對於外國婦女雖然不強制一定要穿恰兜或man tong,但一定要戴黑色頭巾,這個頭巾一般都為黑色、白色、咖啡色,把整個頭發要包起來。如果穿連衣裙,必須要長袖的,不能穿緊身的,不能露出線條,而且要穿素色的。穿裙子的話,要穿深色的長筒襪,如果是淺色的,不能是透明的。另外女士不能與男士握手,如果說一時忘了把手伸出來了,那麼就勢把手變成致意的一種姿勢。
信仰印度教的國家(比如印度、尼泊爾等國)一些風俗習慣。信仰印度教的教徒奉牛為神,牛在大街小巷上走行,人車輛一定要避讓。在印度、尼泊爾很多人不吃牛肉,而且也忌諱用牛皮製成的皮鞋、皮帶。在尼泊爾黃牛被視為國獸,頸後帶駝峰的牛被視為神牛,受到尼泊爾人、特別是印度教徒的尊重。尼泊爾的法律規定,神牛和母黃牛受到法律保護,一律不得宰殺。一位印度的專家解釋了印度教禁牛的由來,他說:「牛的奶汁哺育了幼小的生命,牛耕地種出的糧食養育了人類,牛就象人類的母親一樣,所以我們非常敬牛。」
在信奉佛教的國家裡如緬甸、泰國等東南亞一帶,人們非常敬重僧侶。僧侶乘車、坐船,人們都要起立、讓位。家家戶戶都要奉齋,黎明時准備好飯菜,等待僧侶的光臨。男子一生至少要剃度一次,當過和尚才算成人,連王儲也不例外。僧侶和虔誠的佛教徒一般是素食者。另外他們非常注重頭部,忌諱別人提著物品從頭上掠過。長輩在座,晚輩不能高於他們的頭部。所以經常看到他們把姿勢壓得很低。小孩子頭部也不能隨便撫摸,有些中國人喜歡摸小孩的頭部,這是犯忌諱的。他們認為除了佛和僧長、或是父母能摸小孩的頭,算是祝福,別人摸了就不吉利會生病的。泰國人還比較忌諱蹺二郎腿,把腳底沖著他人,睡覺時頭不能朝西,因為日落西方象徵著死亡。
各國對數字還有一些忌諱,比如日本人忌諱4字,因為4字與死的讀音相似,意味著倒霉和不幸。在日常生活中禮品不送4件,劇場不用4號。
同一個手勢、動作,在不同的國家裡表示不同的意義,比如拇指和食指合成一個圈,其餘三個手指向上立起,在美國這表示OK,但在巴西,這是不文明的手勢。在中國,我們對某一件事、某一個人表示贊賞,我們會蹺起大拇指,真棒!但是在伊朗,這個手勢,這個動作是對人的一種侮辱,不能隨便使用,你想贊賞伊朗人不能抻大拇指。在我國一般搖頭表示不贊同,但在尼泊爾正相反,搖頭表示很高興、很贊同,他一晃腦袋你就知道他很高興。世界是很大的,風俗習慣是繁多的,要想同他們打交道,就要了解他們。我們中國人要對各國的風俗習慣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很好地同他們打交道 世界各國飲食文化 2009-09-29 17:06 作者:andrewleeeeee 我說兩句(加入討論)
法國:食不厭精的藝術點擊圖片翻頁 法國人對菜餚的要求很高,講究選料嚴格,加工精細,花樣繁復,保持原味和合理營養。菜式崇尚精美,講究款式搭配、顏色組合,講究飲食環境與就餐氛圍,對「吃」的里里外外都追求美感和意境。法式鵝肝是與魚仔醬、松露齊名的世界三大美食珍品之一,是法國的傳統名菜,在歐美其他國家的菜譜上極為少見。鵝肝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入口即化、柔嫩細致、唇齒留香、餘味無窮的感覺,可以勾起人味蕾的無限慾望。此外,法國人十分喜愛吃乳酪,乳酪品種多樣。法式菜還比較講究吃半熟或生食,牛排、羊腿以半熟鮮嫩為特點,如取材於羊羔的名菜--法式紅酒小羊排,嫩滑鮮美。 法式菜餚重視調味,調味品種類多樣。擅長用酒來調味,什麼樣的菜選用什麼酒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清湯用葡萄酒、海鮮用白蘭地酒、甜品用各式甜酒或白蘭地等。配料中酒類和香料是兩大要素,無論是菜或點心,聞起來香味濃郁,品起來醇厚宜人。佳餚配美酒是法餐的特色。如果說法國人喝酒比喝水多,並不是玩笑話。 義大利:美味情繞Pasta點擊圖片翻頁 義大利美食與法國菜齊名,是當今西餐的主流。義大利的美食就像它的文化一樣高貴、典雅、味道獨特。 精美可口的義大利麵食、乳酪、火腿和葡萄酒是世界各國美食家追求的極致。義大利人善用米飯、面條做菜,而不是作為主食。在中國最有知名度的義大利美食就是匹薩和義大利面。匹薩薄薄的餅配上肉末、蔬菜經過烤箱一番烘烤,薄餅香和蔬菜香融為一體,光聞香味足以讓人垂涎三尺。義大利面更是有著千奇百怪的形狀:通心、螺旋、貝殼以及有餡的小包等。紅色面在面中混入紅甜椒或甜椒根;黃色面在面中混入番紅花蕊或南瓜;綠色面是混入菠菜,甚至還有堪稱最具視覺震撼的黑色面,所有的顏色皆來自自然食材,而不是色素。義大利面搭配千變萬化的沙司,再加上海鮮、牛肉、蔬菜,或者單純配上香料,使得麵食都可以有上百種口味。常見的一款義大利面中,橄欖油是不可或缺的美味因子,蔬果可以增加面的視覺美感,配上香濃的芝士或者濃湯,香味襲人,讓人忍不住叫好,這才是義大利美食的難忘滋味用書 西班牙:美味也濃烈點擊圖片翻頁 提起西班牙,那節奏明快、風格獨具的弗拉門科舞曲便在耳畔響起,風光旖旎的西班牙,東面及東南面瀕臨地中海,這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得西班牙人酷愛各種海鮮食品。 西班牙盛產土豆、番茄、辣椒、橄欖。在西式餐點中,它的食品烹制從表面看起來也許沒有什麼明顯的特色,但西班牙美食匯集了西式南北菜餚的烹制方法,其菜餚品種繁多,口味獨特。有名的西班牙炸魷魚是用油酥面將菠菜、羊肉、奶酷做成的餡包起來,再放進烤箱烘烤,外焦里嫩,口味清香,是一種風味獨特的餐前下酒小菜。小蝦球用鮮蝦仁、洋蔥、鮮蛋黃、奶油、各式香料等打成餡,製成圓餅狀,在油中煎制而成,吃時佐以蒜蓉,口感清爽,是佐酒的美味佳餚。 說到主食,西班牙人最喜愛吃的就屬海鮮飯了。用鮮蝦、魷魚、雞肉、西班牙香腸,配上洋蔥、蒜蓉、番茄汁、藏紅花等燜制而成的海鮮飯清香四溢,色彩豐富。靠近鍋底的有一點焦,又脆又有嚼頭,像鍋巴,上面的香糯溫軟,加上海鮮的特有鮮味,堪稱西餐中一絕。而在夏季的餐桌上,以各種蔬菜及香料、碎冰打成的湯汁,用番茄汁再加以調和而成的湯汁、涼湯,是西班牙人最鍾愛的清涼湯品。除了這些用特殊方法烹制而成的特色佳餚外,水果、甜食也是西班牙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如蘋果卷、杏仁蛋糕等,花樣品種極多。 俄羅斯:汁濃味厚的慢餐點擊圖片翻頁 俄式菜餚在西餐中影響較大,沙皇俄國時代的上層人士非常崇拜法國,不僅以講法語為榮,而且飲食和烹飪技術也主要學習法國。但經過多年的演變,特別是俄國地帶,食物講究熱量高的品種,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烹調特色。俄國人喜食熱食,愛吃魚肉、肉末、雞蛋和蔬菜製成的小包子和肉餅等,各式小吃頗有盛名。 俄式菜餚口味較重,喜歡用油,製作方法較為簡單。口味以酸、甜、辣、咸為主,酸黃瓜、酸白菜往往是飯店或家庭餐桌上的必備食品。烹調方法以烤、熏腌為特色。俄羅斯廚師對每一道菜品都嚴格把關,精益求精,如果有哪一道菜缺少某種調料,寧可不賣也絕不擺上顧客的餐桌。 傳統的俄式西餐,從選材到製作工藝都應該可以達到「慢餐」的要求。而定期的歌舞伴宴,無論如何都會讓人放慢進餐的速度,味覺、視覺、聽覺的全方位享受,給「慢吞吞」找個絕好的理由。雖然俄式西餐口味與菜品上與法餐大相徑庭,但在用餐程序上的繁復程度上俄餐絕不比法餐遜色,客人到了這里不自覺地就放慢了速度。 德國:一絲不苟的美味點擊圖片翻頁 與烹飪技術舉世聞名的中國相比,德國的飲食不免人覺單調乏味,這同德國人呆板、拘泥的性格一樣不討人喜歡。但是清煮、白燉加烤制,在德國的高廚手中,也變化出百般花樣來。 一提到德國的地道菜式,香腸可謂是德國菜餚的代表作,不下百種的德國香腸吸引了世界各地美食家的目光。德國各個地區都以其特製的香腸自居,格丁根及雷根斯堡香腸自中世紀以來已享福盛名;而圖林根的紅腸和紐倫堡手指般的烤腸亦廣受歡迎。卡塞爾人則偏愛其家鄉的肝肉腸。咖喱腸是由柏林人所發明的,吃的時候將腸切成薄片,加上茄汁後再灑一層薄薄的咖喱粉,確實其味無窮。只要蘸上相配的芥醬,便可享受到每一種香腸的獨特風味。德國菜與現代快餐也有著不解之緣--現在風靡全球的快餐「漢堡包」,就是從德式的漢堡肉扒演變而成的。 吃香腸必有麵包與之相配,在麵包的生產方面德國也可稱得上是質量和數量的世界冠軍。在德國,麵包有用精粉做的,也有用黑麥、燕麥、精粉與雜糧摻加和在一起的混合面做的。德國每天出爐的芳香撲鼻的小麵包、角形小麵包、「8」字形烘餅和長麵包就有1200多種,此外,還有300多種其他不同種類的麵包。麵包是德國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主食。 英國:那些媽媽的味道 英國菜確實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Simple」(即簡單)。簡而言之,其製作方式只有兩種:放火烤箱烤,或者放火鍋里煮。口味上喜愛清淡、酥香,做菜時什麼調味品都不放,吃的時候再依個人愛好放些鹽、胡椒或芥茉、辣醬油之類。菜餚油少、清淡,選料注重海鮮及各式蔬菜,菜量要求少而精。烹調講究鮮嫩,口味清淡,連調味時也較少用酒。這種質朴的烹飪方式,有家庭美餚之稱,就好像是媽媽手下的美味。 美國:營養快捷更甚美味 提起美式飲食,中國人大概不以為然:不就是漢堡包、炸薯條、軟飲料之類的快餐食品嗎?實際上美國的飲食文化也挺豐富多彩的。傳統意義上的美式食品,包括了歐式主食,如以小麥麵粉做的麵包、意粉和糕點、奶類製品、家禽、豬肉、牛肉和海產品。傳統美式食品還引入了原產於美洲大陸或後來引種到歐洲的農產品,如馬鈴薯、玉米、南瓜、西葫蘆、番薯和花生等。來自歐洲和亞洲的移民為美式食品加入了更多的變化與風味。自此,美式烹飪不僅用傳統的方法來烹調這些外來菜式,繼承了英式菜簡單、清淡的特點,更對這些菜式進行改良,將美國本土風味融入其中。 由於農產品產地的不同和當地移民生活習慣的差異,美國南部地區的家庭式烹飪方法,與北部新英格蘭地區或中西部的煮食方法都有所不同。路易斯安那州以法式卡真風味而聞名,威斯康星州的啤酒、乳酪和香腸頗受歡迎;新墨西哥州有獨特的德州風味;而三藩市則有融合了亞洲、美式和傳統的歐式烹飪方法的大陸菜式。美國人一般對辣味不感興趣,喜歡鐵扒類的菜餚,喜歡吃各種新鮮蔬菜和各式水果。美式牛扒最好是三成至五成熟。外面一層肉剛熟,火候向里逐漸遞減,最裡面幾乎是生的,從熟透的肉色到嫩紅,過渡自然。蘸點盤子里調好的醬汁,清爽香滑

G. 2011年穆斯林的齋月是什麼時候伊朗人大部分都是穆斯林嗎

齋月的開始和結束都是安拉的安排,非人為。2011年齋月大概在農歷的七月和陽歷的八月初。安拉至知。伊朗人絕大部分是穆斯林,也大多數是什葉派穆斯林。

H. 伊朗人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伊朗風俗習慣為:

1.在齋月來臨前,即在伊歷8月下旬,伊朗家家戶戶都要清掃庭院、房間,徹底打掃衛生,有的自動到清真寺和公共場所打掃衛生,以清潔明亮的環境迎接尊貴的齋月的到來。

2.伊朗幸運的數字「7」對伊朗人來說是吉利的象徵:伊朗春節之際要在餐桌上擺上7種由字母s開頭的食物,婦女化妝品有7種顏色,結婚時給新娘腰帶上打7個。

3.如果無意中將5隻茶杯或5隻茶碟放成一排,這表明今有客人來訪。家裡人要為出門3天的人做面條,以求平安

I. 伊朗的文化常識

伊朗是一個多民族的穆斯林國家,所以來伊朗旅遊最重要的就是「入鄉隨俗」,不要做與當地伊斯蘭宗教習俗相沖突的事情。
伊朗的女性出門必須戴頭巾穿長衣,一般還會穿戴面紗;男性一般穿不超過膝蓋的長衫,腰圍至腳面以上的圍褲,頭裹長長的包頭巾。在德黑蘭庫姆一帶,婦女普遍穿伊斯蘭的標准服飾,用一塊大黑布從頭遮到腳,只露出眼睛和鼻子。
在伊朗,與人說話時要注意言談舉止和體態表情。不要將雙手交叉著說話,這樣的動作會被認為態度傲慢。由於伊朗人潔身時多用左手,因而認為左手是不幹凈的,所以在接觸、取物、遞東西時不能用左手。
伊朗人在與賓客見面時,一般習慣以握手為禮,然後親吻對方的雙頰。由於等級觀念很強,見面禮節也有區別,身份相同的人以互吻嘴唇為禮;身份稍低的人以吻面頰為禮;身份差距很大的人,則以一方俯拜在另一方面前為禮。在伊朗,男人不與女人握手。
伊朗人對嬰兒的眼睛特別敏感,最忌諱別人議論嬰兒的眼睛。禁食豬肉,不食自死、病死或未經阿訇、毛拉念經宰殺的牲口,也不吃外形可憎或不端正的動物的肉,忌吃無鰭無鱗的魚。
如果您是到伊朗進行商務活動,互遞名片是必須的,而且名片上最好用波斯文。在商務會談中,直截了當的會談方式往往效果不佳,他們不習慣對事情立刻做出抉擇。商務活動最好選在10月至次年4月,盡量避免在齋月期間訪問當地。

閱讀全文

與伊朗人為什麼過齋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是印尼標准大蒜 瀏覽:274
印度為什麼要發明咖喱 瀏覽:978
印尼號碼怎麼打回中國 瀏覽:959
中國移動營業廳怎麼綁定汽車違章 瀏覽:416
義大利有哪些出名的建築 瀏覽:504
義大利華莎馳屬於什麼檔次 瀏覽:390
英國政府為什麼不戴口罩 瀏覽:244
中國有多少個趙華梅 瀏覽:525
伊朗的mc是多少 瀏覽:289
出國越南工作必備什麼 瀏覽:540
越南邊境有什麼好玩的度假山莊 瀏覽:402
人在義大利怎麼做亞馬遜 瀏覽:908
印度為什麼越來越貴 瀏覽:156
印尼炒飯的做法怎麼做 瀏覽:461
越南新加坡怎麼去 瀏覽:740
剛到英國怎麼求幫助 瀏覽:293
伊朗在歐洲什麼水平 瀏覽:612
帶湯的義大利面叫什麼 瀏覽:818
伊朗黃金一代什麼意思 瀏覽:531
印尼盾13條是多少錢 瀏覽: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