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為什麼沒落

伊朗為什麼沒落

發布時間:2023-09-01 14:04:48

『壹』 為什麼伊朗問題上,美國要聽以色列還有美國目前和中國的關系,俄羅斯的一些形勢立場,

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的翹板,伊朗對以色列威脅很大,所以以色列對待伊朗方面的問題上也十分強硬,如果以色列做過火了,或受到了威脅,美國總會被拉進去而美國自己可能也會受到石油輸出國組織的一些制裁和軍費赤字。這些美國很頭疼,尤其是在中國崛起是時刻,美國更盯緊亞洲,所以美國要先安撫好以色列。軍事上以色列位於中東,多次與伊朗打交道,比美國更了解伊朗,美國當然要聽聽以色列的看法。
美國和中國是經濟上的巨大合作夥伴,雙方貿易往來頻繁,誰也離不開誰。但美國不希望看到第一的位置被超越,所以一直對中國若即若離,一邊支持一個中國,一邊對台售武,並且拉攏亞洲諸國封鎖中國。總的說來美國把中國當威脅(向錢一樣,既依賴,又害怕),中國則把美國當對手,是一對離不開的冤家。
至於俄羅斯,則是和英國一樣的沒落強國,雖然屢遭重創,但依然不可小覷。世界上還有許多俄羅斯的利益,俄羅斯還依然想重振雄風。國際事務上,中俄基本上是一個態度,和以美為首的西方國家形成一個天平,維持世界的平衡。不過俄羅斯目前經濟不景氣,軍事實力也比蘇聯時期有所大減,無力和美國爭奪利益,只能與中國相互扶持,經濟文化上交流顯著,所以中俄是合作夥伴。但另一方面,中國軍工近年來不斷強大,許多領域與俄羅斯分庭抗禮,威脅到了俄羅斯的軍火市場,世界上中國的分量越重,俄羅斯就輕,因為又多了一個對手,所以俄羅斯對中國也不算太放心。中俄更為親密,但在利益之下仍有競爭。
總的說來,中美俄就有點像魏蜀吳。魏國(美國)強大,但懼怕吳蜀聯合。吳國(俄羅斯)實力深厚,但仍需連蜀,卻又處處防範。蜀國(中國)白手起家,連吳抗魏,後來居上令吳國深受威脅。只不過當今世界更強調全球化,世界各國誰也離不開誰,競爭歸競爭,更多的是合作。

『貳』 伊朗曾經一躍成為中東強國,現在卻不如土耳其,為何會這樣

曾經是中東強國的伊朗,之所以現在很多方面不如土耳其。那是因為伊朗在中東地區並不合群,中東地區的很多國家對伊朗都很排斥,甚至孤立他們,而且現在的伊朗很多方面都在退步,相反,土耳其卻在一步一步的強大。所以他們現在不如土耳其。


而且中東的很多國家都在排斥伊朗。因為中東是阿拉伯人的地盤,而波斯人沒有被阿拉伯化,所以對他們進行孤立還有打擊,再加上沙特聯合了其他國家包圍伊朗,使得他們內外交困。

『叄』 越來越多的伊朗人,為何開始懷念巴列維王朝

三、巴列維時代人們,生活相對優越。

巴列維時代的伊朗,社會雖然貧富差距較大,但主要體現在德黑蘭等中心城市和邊遠地域差異上。和現在財富集中在教士階層相比,還是更讓人容易接受。

當時,伊朗中大城市人們的生活條件相當優越。邊遠地域的居民,基本生活也能得到保障,民眾沒有過重的工作壓力。中心城市的居民工作之餘,還會前往世界各地,休閑度假旅遊。

但是,巴列維王朝的改革,極大地觸動了伊朗教士階層的利益。教士們大肆渲染巴列維王室奢靡腐化的生活,抓住在打破封建農業結構過程中,出現的改革漏洞,放大被西方資產階級壓榨工人階級的仇富情緒。

伊斯蘭精神領袖霍梅尼,極力煽動民眾推翻巴列維統治,進一步激化政府及民眾矛盾。最終,伊斯蘭革命爆發,巴列維王朝被推翻。

由於當時伊朗人民被宗教教義的表象所迷惑,有著伊斯蘭信仰的民眾,基本是支持伊斯蘭革命的。

但是,霍梅尼教士階層上台後,守著仍然是世界第四大產油國的伊朗,卻將整個國家變得思想十分自閉,經濟大幅衰落,人民生活更加艱難,貧富差距達到極致。

『肆』 伊朗伊斯蘭革命是進步還是倒退

倒退,和信仰無關,但是由民主自由到獨裁甚至政教合一一定是倒退,而且由富裕到了貧窮這更是倒退

『伍』 匈奴和波斯是現在的哪個國家

匈奴:現在的國家是匈牙利。羅馬帝國滅亡後,各民族陸續遷移到這里。首先到來的是匈人,在阿提拉的領導下,他們建立了強大的匈帝國。匈牙利這個名字可能來源於此。
http://ke..com/link?url=eIptBTR59egG_SdFZjv6HsaEIGFrQ8IRd-asns5UVM2pVKd-
波斯:現在的國家是伊朗。波斯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古代君主制國家。而波斯人則從依蘭沙赫爾時期起開始稱呼自己的古代君主制國家為埃蘭沙赫爾,意為「中古雅利安人的帝國」。在中文裡,「波斯」被用於描述1935年之前的伊朗,或該民族從古就有的名稱,如波斯建築、波斯語和波斯地毯,現代政治、經濟等事物則用「伊朗」一詞。
http://ke..com/subview/4322/13356789.htm

『陸』 兩敗俱傷的一場戰爭,為啥加速了西亞這一古代文明的衰落

伊朗和土耳其在歷史上曾長期對立。伊朗薩法維王朝確立以什葉派為國教,主要也是出於與“雛形中的遜尼派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分庭抗禮的考慮。有趣的是,薩法維王朝的上層集團也是說突厥語的族群,以亞塞拜然族為主。而與奧斯曼帝國的連年戰爭,代表薩法維帝國最主要的國際關系。為了打擊奧斯曼政權,薩法維王室曾經不惜與歐洲奧地利哈布斯堡皇室結盟。總之,奧斯曼帝國與伊朗之間的軍事、宗教和政治紛爭不僅長達數世紀之久,也基本奠定了今天中東地區遜尼派與什葉派的對立局面。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薩法維王朝的伊朗都信奉伊斯蘭教,是中世紀西亞地區的兩個大帝國,但由於派別不同,爭奪宗教統治權和爭奪兩河流域領土的斗爭十分激烈。薩法維王朝奉什葉派為國教,土耳其則信奉遜尼派。在土耳其帝國內部有許多什葉派教徒,薩法維王朝利用自己的代理人在安納托利亞四處活動,鼓動叛亂反對遜尼派奧斯曼人的統治,對土耳其構成威脅。1513年,土耳其蘇丹塞利姆一世殘酷鎮壓了什葉派教徒的叛亂,屠殺5萬之眾,並乘機對伊朗的薩法維王朝發動了戰爭。

1602年,阿拔斯一反一個世紀以來的被動防禦地位,第一次主動對土耳其發動了戰爭。由於軍隊體制沒有做出相應改革,土耳其面對伊朗的攻勢有些力不能支。1602—1612年的10年戰爭中,伊朗大獲全勝,1613年11月簽訂的《伊斯坦布爾和約》肯定了伊朗的全部戰果。

『柒』 《哈吉老爺》主要講了什麼

《哈吉老爺》是薩迪克·赫達亞特所著,寫於1945年,是以揭露國內反動勢力為內容的中篇小說,標志著作者的創作思想發展到了一個更高的階段,成為他後期創作的高峰。

薩迪克·赫達亞特,生於1903年,卒於1951年,伊朗蜚聲國際的小說家、藝術家和語言學家。

《哈吉老爺》以1941年伊朗禮查國王被迫退位前後的社會現實為背景,塑造了堪稱伊朗40年代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典型的哈吉老爺的形象。在這個主要人物周圍聚集了形形色色的剝削者、寄生蟲和舊時代的殘渣餘孽:大地主、奸商、貪官污吏、暴發戶、喪失良心的政客、無恥的文人、記者等等。這些群醜構成伊朗上層社會舞台的縮影。小說深刻地揭露了這些人物的種種卑劣行徑,指明了這些敗類腐朽虛弱的反動本質和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

小說主人公哈吉老爺既從政,又經商;既為地主,又是資本家。在他身上集中了伊朗反動統治階級的一切丑惡品質。他認為人生無非是集虛偽、謊騙、詭詐、陰謀和舞弊之大成,所以他不惜採用假仁假義、阿諛奉承、蠱惑煽動等手段進行所謂的立身揚名的事業。

作為政客,他善於偽裝,見風使舵。他原是個徹頭徹尾的法西斯分子,表面卻像個正人君子,滿口仁慈,內心卻很殘忍。禮查國王統治時,他幫助朝廷鎮壓人民,與國外情報機關勾結,進行間諜活動,大肆敲詐勒索,撈取政治和經濟上的好處。1941年8月,蘇、美兩國軍隊同時進駐伊朗以後,他迅速地將自己偽裝起來。

當時,伊朗國內民主運動風起雲涌,席捲全國。禮查國王迫於形勢,於9月退位。支持他親德政策的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又搖身一變,成為「民主派」。哈吉老爺就是伊朗反動統治階級中這類無恥政客之一。面對急轉直下的局勢,他曾打算逃往美國,把錢財也轉存美國銀行。但他很快發現,原來自己那些膽戰心驚的夥伴,那些投機家、賣國賊、特務和罪犯現在居然又「重新操縱起一切重大事情」。於是他猶如鱷魚一樣,伏俯在那裡猶豫,觀望,伺機而動。他不敢公開反對民主運動,在公共場合,他以冒牌民主派自詡,一遇機會就標榜自己是「伊朗民主之父」、「革命之子」,還喋喋不休地咒罵禮查國王的法西斯專政。暗地裡他卻招兵買馬,拼湊形形色色的反動勢力,千方百計地製造混亂,挑起部落沖突。他野心勃勃,不僅把手下走卒抬出去當部長大臣,自己也不甘幕後操縱而積極競選議員,覬覦內閣首相的寶座。

作為商人,他利慾熏心,唯利是圖。為了金錢,他不怕傷天害理,以種種卑鄙無恥的手段,朝思暮想擴大從奸商父親那裡繼承來的財產。他不僅從庄園、商店、澡塘、出租房屋、針織廠、紡織廠等工商業中牟取暴利,而且靠買空賣空、偽造證券、走私偷稅以及為別人買官鬻爵發橫財。只要有利可圖,他可以憑借財勢左右法律,把私吞公款、殘害部落人民的軍官提升為將軍,把害死人的罪犯保釋出獄——馬克思曾指出:「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初期——並且每個資本主義暴發戶都必須個別地通過這個歷史階段——致富沖動和貪欲是當作絕對的情慾起統治作用。」哈吉老爺正是這種暴發戶。他作為地主、資本家,在資本主義初期發展的伊朗社會環境里,既是個喪心病狂、貪得無厭的吸血鬼,也是個嗜財如命、吝嗇至極的守財奴。

在他的心目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除去赤裸裸的利害關系,就是「殘酷無情的現金關系」。金錢主宰著他的靈魂。他教育兒子:「有錢的人就有一切,沒有錢的人就一無所有。」因此,佔有黃金的慾望,是他性格的首要特徵。只要一提起「金錢」二字,一聽見金幣的叮叮當當聲或是紙票的沙沙聲,他「心裡馬上撲通撲通地跳,渾身都飄飄然起來了」。他時常在睡夢之中,就已盤算著如何撈取金錢。金錢是能治他全部疾病的靈葯,金錢才是他一生的唯一目的。小說里有一處寫他手術後剛剛蘇醒,聽說有人送他一個金果盤,就連忙問:「是真金的嗎?」「……分量很重嗎?」當聽到令他興奮的答復後,「一絲滿意的微笑掠過哈吉乾裂的唇邊。」這個細節不但活畫出哈吉老爺的貪欲,也是對地主、資產階級金錢拜物教的真實、生動的寫照。

極端的吝嗇是哈吉老爺性格中的另一特徵。他擁有巨資,但平時卻總是一副窮酸相,深怕暴露真情,造成破費。為了積財,「他從白水裡也要榨出油來」!為了守財,「要是一隻蒼蠅落在他的痰上,他也要一直追到彼得堡去捉它」!為了控制家人吃用,他親自分發食糖,數吃剩的李子核,就連家中做飯用的木柴,他都要親自稱斤論兩。他非常嗜好喝酒,做客時大喝特喝,毫不客氣。可是自己從來不肯花錢買酒喝。有人拿酒給他送禮,他小心翼翼地把酒倒入壇子里,像服葯似的慢慢飲用。哈吉老爺自稱是虔誠的教徒。根據伊斯蘭教規《沙列阿特法典》規定,哈吉要把每年收入的1/10拿出來救濟貧民。但他捨不得這點錢,經過周密的思考,他把這筆錢計算精確,簽成支票,放入盛滿椰棗的提桶里,交給阿匐,施捨給貧民。但阿匐一提起棗桶,他就立刻借口孩子們想吃棗而按市價買下,讓阿匐用賣棗錢去周濟貧民。他自己則銷毀支票,如此等等,完全暴露出一個吝嗇鬼的卑賤靈魂。

此外,哈吉老爺還有一些根深蒂固的癖好。其一是貪吃。作者寫道:「只要談到吃,老頭臉上頓時眉飛色舞,唾液直往肚裡咽,連他的瞳孔也豁然放大了」,「眼睛裡燃燒著貪得無厭的飢火」。其二是貪色,他妻妾成群,6個離婚的,4個故世的,還有7個組成現在家庭,而且內院後房裡還有不少姘婦。即使如此。他只要「瞥見多少能引起他注意的女人……他那雙眼睛照樣骨碌碌地東溜西竄著」。其三是愛吹牛,不懂裝懂。他連小學課本的生詞也解釋不清,卻到處吹噓自己在寫一篇論述各地風俗的專題論文;對歷史一竅不通,卻偏要天南海北地胡扯歷史上的事件。

哈吉老爺這個典型,集中概括了伊朗封建地主階級的粗俗、愚昧與野蠻;資產階級的冷酷、貪婪與吝嗇。揭示出伊朗上層統治階級的丑惡本質及其必然沒落的客觀規律。

赫達亞特是一位傑出的作家和語言大師。在這部作品裡,他一反以往文學語言中堆砌詞藻、晦澀難懂的弊病,別開生面地以自然准確、輕快流暢、朴實風趣、諷刺效果很強的語言,奠定了現代伊朗文學語言的基礎。他筆觸犀利,對事物的揭露與諷刺入木三分。他善於選擇現實生活中平凡而又典型的事例,運用細節的描寫和典型環境的氛圍,刻畫人物性格,「將人生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深掘人物骯臟、鄙陋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所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

這部小說缺乏一個比較系統的結構,除主人公哈吉老爺外,其他人物的形象不夠鮮明。盡管如此,這部小說蘊涵的深刻思想和尖銳的批判性,以及優美的語言特色,標志著作者現實主義創作的最高成就,同時使他在阿拉伯世界享有盛譽。

『捌』 沒落的貴族,一個你不知道的伊朗

「 」伊朗的人民從大人到小孩都透著一種淡定,怎麼形容呢,你可以想像是一個家道中落的貴族。伊朗人處處呈現出對本民族文字、文藝、工藝、審美的自信……」 伊朗之旅紀實。攝影_王晨光 「 」遙遠」的波斯 伊朗高原古波斯帝國曾顯赫一時,然而在文化層面,卻往往被我們當作遙遠的異域。 我們更願意將秦漢帝國與古羅馬進行比較,但事實上,誠如李零先生所言, *** 與羅馬帝國之間缺少明顯的交流,把二者放在一起比較更像是在找不同。相比之下,處於東西方十字路口的波斯帝國疆域廣大,建立了大一統體制,且與中華交往密切,似乎是更好的比較對象。 相比波斯人控制的兩河流域、小亞細亞、埃及等地,從歷史地緣和政治制度角度而言,希臘才是文明的邊緣地帶。然而拜啟蒙時代的哲學家所賜,希臘這些小城邦被塑造成自由民主的化身,一遍遍重復。而伊朗至今在世界上仍是一個模糊的陰暗的恐怖形象。 古波斯帝國版圖 現代影視不斷通過誇張和戲謔的方式抹黑波斯,背後當然和好萊塢的西方式政治正確相關。無論是《斯巴達300勇士》還是《逃離德黑蘭》,作為什葉派的伊朗連同這片土地上曾經出現的文明,都被塑造成邪惡的形象。 電影《斯巴達300勇士》 熟知文明史的學者都清楚一個現實,即伊朗無論如何也是第二級向內亞、東南亞、東亞輸出文明的核心區。波斯帝國早在大流士一世時期(BC550-486),已經採取總督制統治著印度、西亞、希臘、埃及,是一個跨民族的帝國。而當時,中國剛剛進入戰國時代。大約三百年後,伊朗的治理方式才從內亞傳到秦晉,最終我們才有了統一的秦帝國。但我們實在缺乏帝國的治理經驗,秦的郡縣制只持續了十幾年。 因此,如果跳脫出我們的語言環境,放在世界范圍內審視我們很多引以為傲的朝代,可能更容易清醒。 即使在當下,大多數人連波斯文和 *** 文都分不出來,就截然判定這里隨時戰火紛飛,彷彿不知道兩伊戰爭已經結束三十年了。所以,來伊朗旅行反倒可成為我們「 」窺鏡自視」的機會。 波斯波利斯。波斯帝國大流士一世即位後,為紀念阿契美尼德王國歷代國王建造的第五座都城 伊朗人的自信 2019年7月,我游訪伊朗。在不了解的人眼中,伊朗彷彿和印度、伊拉克等第三世界國家一樣。我以前也只有這種模糊的印象。然而此次游訪真實顛覆了這種印象。 伊朗的人民從大人到小孩都透著一種淡定。 怎麼形容呢,你可以想像是一個家道中落的貴族。既不像印度,總想著怎麼賺點快錢,也不像東亞大多數國家,表面上富裕,但內在的日常民眾生活各個層面從根子上喪失文化自信,徹底成為歐美文化的信徒。 攝影_王晨光 伊朗人處處呈現出對本民族的文字、文藝、工藝、審美的自信。拋開敏感的政治話題,我們可以從藝術來闡明這一原理。什麼是藝術,毫無疑問,藝術依靠的是技藝,技藝的核心是復雜的工藝和高超專業化的技師。只有當文明衰落、財富匱乏,無法再進行高難度創作,無法使用珍貴的礦石材料和金銀時,另一種虛假的審美話語才逐漸上升。真正的審美,必然來自專業化技藝和財富積累。 攝影_王晨光 伊朗保持的藝術審美和工藝程度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現。在伊朗伊斯法罕,盡管有工業化生產的模套器皿,但依然保存著不多見的傳統手工鐵匠,他們一錘錘設計每一件獨一無二的銅器、錫器、銀器,無法復制的圖案。這些人根本不是工匠,而是藝術家,或者我們可以理解古代的藝術家本身就是家族傳承的工匠,而非現代藝術學院批量生產出的藝術學生。他們一出生就有固定客戶,在村鎮或宮廷。 攝影_王晨光 「 」徹徹底底的不夜城」 伊朗是個絕對夜生活的國家,但他們不需要KTV酒吧之類 *** 感官的所謂「 」現代娛樂」。伊朗人保有夜間聚會的習慣,從伊斯法罕的八重天宮公園到馬什哈德的HolyShrine *** 寺廣場,持續到凌晨兩三點乃至通宵,全是帶著餐布席地而坐聚餐的家人。幾乎所有家庭都友好地邀請我合照吃東西,享受自然的平民樂趣。 「 」不夜城」伊朗。攝影_王晨光 在馬什哈德,伊朗以及 *** 世界的信徒多數會選擇夏天來 *** 寺朝拜,新婚的夫婦也認為在這里可以獲得愛情護佑。所以這是徹徹底底的不夜城。整個廣場由大約二十幾個小廣場組成,每個小廣場玉石鋪地,上面是厚厚的波斯地毯,完全可供人們睡覺。廣場周邊是一圈房間,包含圖書館、學校等。當然,也有教法學家和學生徹夜不眠,討論經典問題。 反觀很多國家的日常生活,往往陷入了一種幻象,認為生活需要購買,需要消費,需要足夠的金錢,需要竭盡全力占據資源,才能成為人上人,才能快樂,無數人正向變態的「 」娛樂」深淵疾馳。伊斯法罕的伊瑪目廣場面積很大,不用擔心兒童走失,不用擔心危險。這只是聖城的其中一個角落。 在這種語境下,我們不禁要反思一個問題,即在世界文明的宏觀場景中,是什麼決定一個文明有沒有競爭力,又是什麼決定文明自身的延續性? 我們縱然可以從古籍和博物館中找到各種標榜文明的符號,但平心而論,學術內卷化的時代,很多文科生讀到博士,大量精力不過是在自己圈內爭來搶去,如果一個文明沒有新生力量,只是在自己轄域內反復重復那個消逝的神話,本質不過是在消耗文明遺產,是死的文明,而不是向外傳播價值。這是值得我們反省的。 在伊朗,經常可以看到戰斗英雄紀念品商店。在不同城市的這種商店內,會銷售各自城市為自己英雄製作的周邊紀念品。 兩伊戰爭已經結束三十多年了,伊朗人民無時無刻不在紀念戰爭中為國捐軀的戰士。英雄紀念被落實在具體社群內部,從大路兩邊的手繪塗鴉,到小巷子、地鐵站牆上大大小小各種材料的海報。每個社區的 *** 寺都會為自己的英雄唱頌歌曲,會懸掛自己社區里犧牲的人的照片,你甚至感覺他們似乎昨天剛剛犧牲一般。 其他很多國家的愛國教育,很難看到對個體的重視,這也導致人們無法在心中形成真實的榮耀感和敬畏感,那些犧牲的英雄,從不知他們的家鄉,他們與人們無關,只是一個遙遠的符號,一個空洞的形象。在這些方面,似乎應該更多向伊朗學習。 攝影_王晨光 來自「 」大家族」的安全感 在伊朗,有幾晚我住在朋友塞里曼家,塞里曼是神學院博士,沒想到他竟然靠一本簡陋的紙質教材自學漢語,現在能夠和我們無障礙交流。 似乎這邊的人比我們更有語言天賦,很多人都會兩三門外語。相比於研究學者,塞里曼更熱情地將自己所學教義至善至美的地方實踐傳播。在他身上,我看到一個嚴格的道德自律者,如他所言,什葉派 *** 的核心就是嚴格遵守經典,從飲食到行住坐卧嚴格律己,對妻子忠貞,照顧家庭,救助貧困人,開車時會幫助路邊無錢坐車的朝聖者等等。 對於 *** ,我們的印象通常是恐怖和極端。事實上, *** 分為很多派別。人們不會用一個差生判斷一所學校的教育水平,但奇怪的是,總以最極端卑劣的個別行為來辨識世界的第二大宗教。 誠然,「 」倉廩實而知禮節」,但是伊朗的奇跡在於另一句話,即「 」君子固窮」,他們沒有因為被封鎖就「 」窮則思濫」,反而處處體現自律和文明,以及團結互助和干凈整潔。國民更考慮禮節和外貌穿著。我幾乎聽不到司機鳴笛,看不到隨地亂丟垃圾或吐痰。在伊朗幾天,我已經習慣別人對我微笑、幫助我,我也習慣對陌生人打招呼,表示友好。 在伊朗,我無數次看到大家族聚會,大家族出現的時候往往伴隨著一種榮譽感和安全感,當然大家族最重要的是在風險社會抵禦洪水的能力。 由此,我們可以重新思考教育。簡單說,在伊朗,一個小孩繼承家族的產業(無論是大的企業還是小店鋪),從小幫家裡打工,與陌生人訓練交流技巧,保持行為端莊禮貌,每天按時與家中長輩去社區 *** 寺,嚴謹地修養品格,熟悉社區的鄰居,互相幫助,待長大到足以獨當一面,在家人的幫助下經營自己的分店,這就是最真實的「 」素質教育」。 孩子從小幫家裡打工,與陌生人交流,修養品格,學習為人處世,直到能獨當一面。攝影_王晨光 從本質上,素質教育、興趣愛好班,以及擠破頭去參加各種考試,這本身就是社會被打散成小家庭的結果。當大家族被改造變成三口之家那一刻,每個人已經徹底成為沒有抵禦力的國民。而文明的持續性來自哪裡?不是各類指標,而在於這個文明體內部的人能夠在感到安全的情況下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 」宗教首先是一種生活方式」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古蘭經》首先是一部律書和法典,它的神聖不在於故事引人入勝和哲理的深奧, *** 最大的成就是把法帶到 *** 世界,以法構建了社群秩序。 底層人民最需要的不是故事和哲學的安撫,是明確的拋棄模稜兩可的法理。拋棄模稜兩可就是拋棄不公。 *** 世界的法是如此明確,一個 *** 通過古蘭的學習,完全能明白基本的法理,細節則可交由教法學家來判決。教法學者是法官,但是因為每個人都懂法,這幾乎最大程度限制了不公正的判決和執行,達到全民和教法學家團的全面監督。 在伊朗,我們可以重新理解宗教。盡管我們常常將宗教作為一個客體,一個可以選擇或者旁觀的對象,進行外在的審斷。但我們遺忘了,宗教首先是一種生活方式。 世界各大宗派的創始祖師的故事都伴隨著「 」出逃」。什麼是出逃?這分兩層,一層是逃離已經污濁的城邦和必將降臨的迫害,一層是獲得新的神啟後率領新人類建立新的共同體。所以,真正的宗教絕不是崇拜神靈、求神問卜、祈求個體修仙等等。宗教的內核在於:締造新的法,塑造新的做人的規則、群體的規則,使得出逃的人們不再陷落和敗壞。 *** 教的核心在於沙里亞法,沙里亞教法的根本是維護社群凝聚力,激發共同體意識和武德精神。這最終獲得的是不斷增強的安全感。 所以,是因為你願意接受一種教法約束自己並且與服膺這個教法的群體一起生活,因此才皈依宗教。而不是相反。簡單說,不是宗教決定你的身份,而是你追求一種身份和生活方式而選擇宗教。 所以某種程度可以將宗教範圍放大,比如一個書院形成學規,自別於周邊腐化的環境;比如某小支民族遷徙,頑固按照自己的規則繁衍互助交易等。一個 *** 處處坑蒙拐騙偷,那麼他不是 *** ;一個佛教徒天天聲稱普渡眾生,但只知道自求解脫迷戀世間富貴,那麼他不是佛教徒。 在這種視野下,我們進而可以理解語言本身的效用。比如,為什麼存在古典學研究?大學里的學生誤以為目的在於理解文獻,但真相是選擇新的族群。這就猶如上世紀末年輕人流行學粵語,他們不僅是為了讀懂歌詞,而是形成一種群體認同。又比如突厥人的 *** 宗師也學 *** 語,不僅是為了讀懂阿語《古蘭經》或阿語希臘文獻,這背後是一種族群認同。這也是學習語言的原本內涵。 我相信,在伊朗,我們不僅能理解波斯文明,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參照,從一個小的國族情結投入到宏觀的人類文明中,對自身所處的環境進行反思,由此才不至於陷入自我設置的文化框架。 攝影_王晨光 原創自志道教育《新教育家》雜志,文/王晨光、攝影/王晨光 附作者簡介:王晨光,哲學博士,主要研究中國思想史、知識社會學,著有《明清中越交通與越使朝貢問題研究》。

『玖』 同是半殖民地,為何中國復興了,伊朗和土耳其一蹶不振

中國,伊朗,土耳其,都曾是亞洲老大封建帝國。數個世紀以來,這三個國家疆域遼闊,國力強盛,長期占據著世界頭號強國的位置。然而,18世紀以來,西方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近代化運動,新興歐洲列強憑借著船堅炮利,打垮了這三個老大帝國。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三個老大帝國在歐洲列強的輪番打擊下,已經都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甚至被歐洲人譏笑為「病夫」。

不過,此後的中國經歷了一系列「自救運動」,逐漸擺脫了外來侵略,並努力走上了國富民強的道路,現如今再一次成為世界上不可被忽視的強大國家。而反觀伊朗和土耳其,這兩國雖然也趕走了外來侵略者,卻遲遲無法實現國家的富強,現如今也頂多算一個地區性強國,和往日不可同日而語。同為古代的老大帝國、近代的半殖民地,為何中國實現了復興,而伊朗和土耳其卻走向了沒落呢?筆者認為,這與三個國家所處的環境有著密切聯系。

從中國內部環境來看

近代中國雖備受屈辱,但大部分國家版圖還是保留了下來。疆域的廣闊,意味著可以調配更多的資源發展國力,中國面積960多萬平方公里,完全可以滿足相應的需求。中國自50年代起,便效仿蘇聯,建立起了完善的國民經濟體系,這個體系雖然粗放,但可以生產出各種產品,為將來的發展打好了基礎。並且,中國領導人對社會進行了徹底的改造,讓社會面貌煥然一新。更重要的是,中國在長期的反侵略斗爭中,鍛煉出一支戰鬥力強大的部隊,為國家建設提供了保障。

從伊朗、土耳其內部環境來看

相比中國,伊朗、土耳其兩國疆域縮水嚴重,土耳其從550萬平方公里減少到79萬平方公里;伊朗從600萬平方公里減少到165萬平方公里。疆域的縮小,意味著可支配人力、物力的減少,所以伊、土兩國難以為國家復興提供動力。伊、土雖然都對社會進行了改革,但改革都非常不徹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殘余。同時,伊、土兩國也都沒像中國那樣,建立起十分完善的工業體系。總的來說,伊、土兩國國內的矛盾比中國要多得多,嚴重製約了國家的進步。

從中國外部環境來看

從1949年起,中國先實行「一邊倒」政策,得到了蘇聯的大力支持。又進行了抗美援朝、抗法援越、抗美援越戰爭,粉碎了美英法等國的覬覦。1959年中蘇交惡後,中國又通過在珍寶島和鐵列克提的戰斗,讓蘇聯不敢對中國輕舉妄動。當印度、越南企圖「渾水摸魚」時,中國毫不客氣將它們教訓了一頓。所以,中國自建國以來,通過一系列「立威」的行動,讓大國不敢輕易向中國動手,營造了較為和平的外部環境,在此環境之下,中國可以安心的進行發展和建設。

從伊朗、土耳其外部環境來看

伊朗、土耳其都位於中東。中東本身就是「四戰之地」,各方勢力錯綜復雜,戰火動亂層出不窮。冷戰時期,美、蘇等大國不斷向中東地區進行勢力擴張,對伊朗和土耳其進行拉攏和爭奪。美國在中東建立了「北層國家同盟」,試圖將伊、土變為自己的附庸;蘇聯也不甘示弱,積極培植伊、土兩國的親蘇力量,意圖將兩國拉入蘇聯陣營。蘇聯解體後,中東的時局更加復雜多變,各國面臨的危機更加嚴重。處在這樣一種環境下,是無法安心進行發展和建設的。

總體來說,中國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這點令伊朗、土耳其兩國望塵莫及。是故,如今的中國實現了國家民族的復興,而伊朗和土耳其卻只能回憶曾經的輝煌。

閱讀全文

與伊朗為什麼沒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英國別人罵我怎麼罵回去 瀏覽:113
印度都有什麼葯 瀏覽:549
中國五大家族是哪些 瀏覽:725
印尼落地簽可以續簽多少錢 瀏覽:509
山東國際快遞印度哪裡有 瀏覽:339
越南當地現在月工資多少 瀏覽:911
小米為什麼在印度熱賣 瀏覽:969
印度小黃瓜怎麼煮好吃 瀏覽:222
中國有多少人感染食腦蟲 瀏覽:419
義大利語時間是哪個單詞 瀏覽:463
印尼為什麼沒有華為 瀏覽:831
越南生產的紙巾怎麼樣 瀏覽:298
伊朗北部和中國哪個地方同緯度 瀏覽:359
且末離印度多少公里 瀏覽:231
印尼一年四季是什麼氣候和溫度 瀏覽:626
印尼椰奶kara怎麼吃 瀏覽:631
中國的丫鬟有多少個 瀏覽:506
中國和美國目前外交關系如何 瀏覽:178
英國人訂機票姓名怎麼填 瀏覽:297
cmlink英國如何上網卡 瀏覽: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