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美國什麼時候對伊朗增兵

美國什麼時候對伊朗增兵

發布時間:2023-09-09 12:57:53

⑴ 伊朗和美國關系緊張來源已久了么

美伊交惡溯源可以到1991年的海灣戰爭。

其實兩伊戰爭期間,與伊朗為敵的美國明顯站在了伊拉克一邊,並提供大量經濟和軍事上的援助。然而美國政府很快意識到,素有宏圖大志的薩達姆將成為更危險的敵人,美伊關系迅速降溫。1990年8月2號,伊拉克出兵佔領科威特全境,並吞並科威特為其第19個省。此後,聯合國連續通過了5個決議,譴責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實施經濟制裁。但伊拉克仍然拒不撤軍。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組成多國部隊,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下,先後對伊拉克實施了"沙漠盾牌"、"沙漠風暴"和"沙漠軍刀"三個階段的軍事行動,收復科威特,並取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當年4月3號,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87號決議,要求伊拉克銷毀所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作為解除經濟制裁的前提。此後,在1991年到1998年的對伊武器核查中,美伊摩擦不斷,兩國關系繼續惡化。1998年12月16號,核查危機達到頂峰,聯合國核查人員全部撤離伊拉克。次日凌晨,美英單方面對伊拉克發動了代號為「沙漠之狐」的大規模導彈襲擊,核查工作就此中斷。去年年初,美國以伊拉克拒絕接受武器核查,繼續研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將伊拉克列入了所謂的邪惡軸心,聲明將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去年9月,伊拉克迫於軍事壓力,同意接受聯合國的武器核查。在此後的核查過程中,盡管伊拉克給予了積極配合,並按時向聯合國提交了武器發展報告,但美英堅持認為伊拉克隱瞞事實,繼續藏有並發展違禁武器,並不斷向海灣地區增兵。

一直以來,總對美國存在一定的偏見。不習慣她憑借自己超強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打著「民主」的旗幟,喊著「反恐」的口號,給世界的和平帶來威脅!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巴以沖突、黎以沖突,美國或明或暗的參與,給中東這塊飽受戰爭摧殘的土地帶來了更加深重的災難。被炮火摧毀的家園,廢墟上孩子們祈盼和平的眼神,使全世界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的心靈為之顫抖!如今,朝鮮無視世界各國的反對,對外宣稱已成功試驗「核爆」後,被美國列為「邪惡軸心國」之一的伊朗,其核問題成為了人們關注的另一焦點。美國將會對伊核問題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一部分取決於伊朗方面的回應。但我們期待,兩國博弈的代價,不是另一場硝煙!

一、 伊核問題的由來

1967年,美國首先援助伊朗建立了原子能研究中心,隨後歐美等西方國家紛紛與伊朗簽訂核合作合同,爭奪伊朗核市場,伊朗核計劃發展進入全盛階段。但隨著伊斯蘭革命的勝利,巴列維王朝的垮台,歐美終止了與伊朗簽訂的所有合同。而持續了八年之久的兩伊戰爭,更是摧毀了在巴列維王朝時期的大部分核設施。戰爭結束後,伊朗向俄羅斯尋求幫助,在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控下,實施了核設施重建工作。2003年,美偵察到伊朗的秘密核設施。該消息曝光後,歐盟三國與伊朗就「伊核問題」展開了談判。但由於歐盟在談判中受美國影響,加上伊朗政府強硬的態度,使得談判陷入僵局,最終使得伊朗再次恢復鈾濃縮加工活動。圍繞伊朗進行鈾濃縮活動的目的,美歐與伊朗開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對峙。

二、美伊博弈

美國為了維持其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地位,絕不能容忍伊朗擁有製造核武的機會。而伊朗身處中東這個是非之地,為自身安全及能源問題考慮,迫切需要發展核技術。這一矛盾的存在顯然並非偶然。如何解決這一矛盾,避免因矛盾激化而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成為了全世界尤其是美伊必須考慮的問題。

盡管伊朗方面一再強調自己是「和平發展核能」,但歐美等國卻對這一說法表示懷疑。一旦放任伊朗,使其成為世界上第九個「擁有核武」的國家,由此產生的連鎖反應將對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產生影響,其他國家倘若紛紛效仿,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國的軍事威懾力,進而動搖美國極力營造的「一超獨霸」的世界格局,最終損害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

盡管後果嚴重,但面對「不吃硬」的德黑蘭,美國確實要下一番苦功。畢竟,伊朗不是阿富汗、伊拉克。首先,伊朗的國土面積是伊拉克的四倍,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是伊朗人民推選出來的政治和精神領袖,具有號召和團結民眾的感召力;其次,伊朗的石油儲量居世界前列,中國與俄羅斯等大國都與伊朗有著密切的能源關系。美國對伊措施不得不兼顧這些國家的利益;再次,伊朗所處的地理位置也給其帶來了天然優勢:把守著中東的石油通道——霍爾木茲海峽,美國經濟也在一定程度上懸於這條通道,不得不有所顧忌;最後,內賈德廣泛聯合其他反美陣營,頻頻出訪鄰國。與委內瑞拉、古巴等國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力量!

而對於美國自身而言,各種困難也不得不面對。第一,伊拉克戰爭的後遺症,使布希進退兩難。繼續派兵駐守,帶來的是美軍傷亡人數的攀升和國內反對勢力的指責;但撤軍更是將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成果,拱手讓出,使伊朗有機可乘,增加伊朗在伊拉克的影響力。第二,美國國內的「驢象之爭」再次拉開了帷幕,布希在任期內,已不再可能策劃對伊動武。

面對諸多的障礙,美國出於無奈,被迫改變策略,對伊妥協,表示「只要伊朗同意暫停鈾濃縮活動,美國將參加與伊朗的直接談判」。

正如《孫子、謀攻》中所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戰爭是所有策略中最低級的選擇,雖然「伊核問題」的解決前景仍不明朗,但我們期待雙方博弈可以達到一個令大家滿意的均衡。

⑵ 美國伊朗戰爭是哪一年

概述
兩伊戰爭,又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公里,長約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期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另外,宗教也是兩伊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兩國雖然同屬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
起因
長期以來,兩伊存在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雙方發生邊境沖突。1975年在阿爾及利亞總統布邁丁的斡旋下,兩伊簽訂《國界和睦鄰條約》(即《阿爾及爾協定》),規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線為界,伊朗同意將克爾曼沙赫省的約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伊拉克。兩國矛盾有所緩和,但未真正解決。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諾。1979 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執政後,兩伊關系急劇惡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稱要廢除邊界協定,雙方邊境沖突逐步升級。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政府強調要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革命」,公開號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進行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拉克現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隨著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邊界武裝沖突的加劇,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至此兩伊戰爭就全面爆發了。自從戰爭爆發後,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的密切關注。
戰爭爆發
伊拉克在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 另外,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在出售給伊拉克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這引發了後來里根政府的伊朗門事件。
這場戰爭進行得十分慘烈。戰爭雙方都常常使用類似於一戰中的人海戰術攻擊。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盡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戰爭和使用化學武器, 國際社會對其並沒有施加太大的壓力。
1982年6月,伊朗發動的一系列反攻奪回了伊拉克在戰爭初期佔領的土地。伊拉克鑒於可能被徹底打敗,向伊朗提出休戰的建議。此時,伊朗試圖打垮伊拉克政權,因此拒絕了這一建議。這樣導致戰爭又進行了六年。
在此期間,西方海軍力量介入該地區,試圖保護海灣航道暢通。由此導致伊朗導彈攻擊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以及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民航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停戰
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無條件停戰,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積極響應,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這項決議,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這項決議。在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後,兩伊同意從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戰。這是兩伊從戰爭走向和平的重要轉折。戰爭結束時,兩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的情況。
影響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戰爭結果
兩伊傷亡人數約270萬,其中,死亡約100萬,受傷約170萬。傷亡人數約占兩國總人口的4.5%,相當於4次中東戰爭傷亡人數的17倍。雙方經濟損失慘重,戰爭中的軍費支出和戰爭導致的經濟破壞共計到達8,000億美元,兩國的經濟均倒退了20年。

⑶ 在二戰時期,伊朗在做什麼

1939年二戰爆發後,伊朗雖然宣布中立,但是伊朗巴列維王朝開國皇帝禮薩汗其人非常親德。為了避免後患,1941年7月12日,蘇聯和英國大臣共同佔領伊朗的協議。8月5日蘇軍進入伊朗北部,同時英國,澳大利亞,印度混合部隊在阿拉伯河登陸,佔領伊朗南部。禮薩汗被迫在9月15日宣布退位,傳位給長子巴列維。17日,蘇英兩國完全控制伊朗。
1942年1月29日,伊朗被迫和蘇英兩國簽署三國同盟條約,伊朗同意盟軍駐扎伊朗,並盟軍運輸提供方便。而英蘇則宣布尊重伊朗主權和領土完整,並承諾在戰爭結束6個月內從伊朗撤軍。
1943年1月,美軍也在伊朗登陸,美國宣布也將遵守三國同盟條約。
1943年1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德黑蘭會議再一次宣布尊重伊朗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
1945年6月,美英軍隊開始從伊朗南部撤軍。蘇軍卻拒不撤軍。9月26日,蘇軍扶持阿薩拜疆民主黨「起義」,成立以賽爾德賈法爾皮謝瓦里為總統的阿薩拜疆民族政府。12月15日,在蘇軍支持下,庫爾德民主黨在馬哈巴德宣布成立以加吉穆罕穆德為總統的庫爾德斯坦共和國。
在伊朗求援下,美英軍停止撤軍,後開始大舉增兵,中東美英軍隊進入臨戰狀態。
在美英軍隊壓力下,1946年3月25日,蘇聯被迫宣布將在2個月內從伊朗撤軍。5月25日,蘇軍從伊朗撤出。12月,伊朗軍隊攻入大不里士,亞塞拜然民族自治政府垮台,領導人逃入蘇聯。
1947年2月,伊朗軍隊進入庫爾德斯坦,庫爾德斯坦民主黨退入蘇聯。
伊朗重新獲得獨立和統一。

⑷ 伊朗這一次為何提出伊核談判達成協議需解決核保障問題

簡單點說,就是伊朗要發展了,這個協議要開始執行,美國不能在壓制他們!

下面給你分析伊核協議的情況:

伊核協議是聯合國五常參與討論協商並促成的。後因美國前負責人的上台予以全盤否定了。對此,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都是持反對意見的。

如果伊朗有原則,有底線的作出讓步,相信大多數國家的人民都是贊成的。因為這畢竟給這個世界增添了一份和平氣氛。當然也有持反對意見的國家,比如以色列。還有能源輸出國可能有些發愁,其中包括俄羅斯等,因為可能要佔據他們的一些市場份額。

最後還是希望伊朗好自為之!

⑸ 美國敢對伊朗動武嗎

美國的軍事實力就不動用航母編隊的情況下,在中東地區也有能力發起一場閃電戰。美國在中東地區擁有諸多軍事基地,並且部署有美製戰斗機,阿拉伯海附近也是常有美國驅逐艦、核潛艇經常光臨的海域。然而就目前的美軍中東軍事力量部署看,美國人顯然沒有任何增兵的意思。就連要去中東輪換的「埃塞克斯」號兩棲攻擊艦也因為在菲律賓附近發生了艦員墜水的事故而停泊不前,這哪裡像是一個要打仗的徵兆?
NO1:伊朗高調霍爾木茲海峽演習,美國幾乎沒動靜
前不久,伊朗進行了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演練,美國雖然表達了關注,但是在軍事行動上幾乎沒任何動靜。頗有「你演你的,你有錢你就使勁演吧」的意味,目前伊朗的經濟的確不好過,美國人圍而不打就等伊朗服軟,何必動手?
NO2:我不動手,要動手也有沙特出面
眾所周知,目前伊朗和其他海灣國家的關系並不友好,尤其是沙特,兩家已經在葉門懟上了。美國可是精打細算的,打仗是要花錢的,而且伊朗這么大國家,自己出面搞不好中東國家還有抵觸情緒,如果沙特先和伊朗發生沖突,顯然給美國的選擇就更加靈活。
NO3:俄羅斯近期大手筆投資伊朗,背後信號很明確
俄羅斯近期和伊朗簽署了數百億美元的石油和天然氣投資協議,俄羅斯此舉動顯然對外透露了極其重要的信號,伊朗是值得投資的。那麼意味著,至少俄羅斯不認為美國會在短期內對伊朗動武。
NO4:美國毫無戰前准備
當年的海灣戰爭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動用了幾十萬軍隊,要知道伊拉克可比伊朗小得多。而且伊朗具備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可以自產武器裝備,伊拉克都不具備這個能力。那麼問題就很簡單了,如果要對伊朗這么一個中東大國動武,你至少派3個航母戰斗群裝裝樣子再說吧!所以說美國對伊朗動武的可能無限接近零。

⑹ 伊朗油輪被炸之際,美軍為何向沙特增兵3000人

因為美國想要保護沙特政府的油田,害怕伊朗再去攻擊。沙特和美國是長期的戰略夥伴所以美國不會放任沙特被伊朗欺負,而且對於伊朗軍事力量的重視,美國也必須做出一些相對應的策略。

自從今年5月以來,美國國防部已經陸陸續續向中東的美軍防禦轄區派遣1.4萬人,以"維護"地區的安全局勢不受其他國家威脅,雖然美國沒有承認,但顯然防範的是中東猛虎——伊朗。但即使美國身為世界軍事實力第一的大國,仍然不願意和伊朗爆發正面的直接沖突,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伊朗占據地利,且其實力不容小覷。

但美國並不認為在中東部署軍事力量存在哪怕一絲一毫的問題,純粹是協防盟友,並無過多挑釁的含義在內。美國駐伊朗特別代表兼美國國務卿高級顧問布萊恩·胡克辯稱:"沙烏地阿拉伯是一個長期的安全夥伴,現在要求我們提供更多支持,來補充其防禦能力,以捍衛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⑺ 伊朗目前形勢,以及未來三年會不會打仗

不太可能。
首先伊朗在伊拉克之後的數年內,也就是2005年左右,就不斷有媒體說是美國為首的聯軍要解決伊朗,但是現在都差不多10年了,伊朗核危機倒快要徹底化解了。
伊朗要打仗的主要原因是核危機,現在差不多快要化解了。這兩天美國和伊朗正在談判,決定取消對伊朗的制裁。其次是敵視問題,一旦取消了制裁,哪怕再敵視也不太可能擦槍走火,畢竟雙方怒氣減了大半。最後是美國號稱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就打伊朗,伊朗號稱打我就封鎖海峽,這其實反而說明了美伊之前存在相互的底線以及雙方恪守底線的默契。

⑻ 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並展覽,是什麼原因讓伊朗這么做

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並展覽,用伊朗官方媒體的說法是,被擊落的美軍RQ-4「全球鷹」無人機當天從波斯灣南部的基地起飛,機上電子偵察設備處於開機狀態,向伊朗方向飛行執行「侵略性」偵察任務。

報道稱,沙烏地阿拉伯石油設施遇襲後,美國國防部20日宣布向海灣地區增兵,部署包括導彈防禦系統在內的防空力量。在這一背景下,薩拉米發表了上述立場。

美國政府20日還宣布對伊朗中央銀行等3家伊朗實體實施制裁,稱這是對沙特石油設施遭襲事件的回應。美國財政部表示,受制裁對象長期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等軍事組織提供財政支持。

伊朗外交部21日就美國對伊朗實施的最新經濟制裁回應稱,美國應該承認其制裁政策失敗,這些制裁措施沒有任何新意,只是「舊戲重演」。

伊朗外長扎里夫說,「這表明了美國的絕望」。他表示,美國旨在阻止伊朗的國際貿易,並限制伊朗獲得食品和葯品,這種做法是危險的。「美國不能一邊進行『經濟恐怖主義』,一邊又要求伊朗坐在談判桌前」。

閱讀全文

與美國什麼時候對伊朗增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人自嘲的紀錄片叫什麼名字 瀏覽:12
英國曼聯球隊成立於什麼時候 瀏覽:199
中國民眾是怎麼抗擊疫情的 瀏覽:269
印尼polo為什麼這么便宜 瀏覽:785
印度盧比銀幣在哪裡 瀏覽:445
伊朗打美國有多少勝算 瀏覽:354
為什麼伊朗最高軍階只有少將 瀏覽:938
越南現在是什麼政策 瀏覽:185
印尼新娘條件怎麼樣 瀏覽:166
越南評論中國歌曲為什麼好聽 瀏覽:391
義大利哪個城市新冠最嚴重 瀏覽:645
伊朗擊落無人機是什麼型號 瀏覽:559
義大利面番茄肉醬哪個牌子好 瀏覽:870
和平精英國際服訓練場的吉利服在哪裡 瀏覽:308
印尼做肺部ct多少錢 瀏覽:648
英國普次茅斯在哪裡 瀏覽:641
伊朗女人為什麼不能看世界盃 瀏覽:170
英國為什麼是國家聯盟 瀏覽:556
伊朗的克爾曼省是什麼氣候 瀏覽:907
英國鳥是什麼鳥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