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核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伊朗核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9-10 17:52:15

Ⅰ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最最根本是利益問題。
1、美國的宣稱是落日條款不對,應該修改。
2、實際上伊朗在解除制裁後,勢力越來越強大,美獲伊核的利益很少,大部分讓中俄歐佔領了。
因此美國借口落日條款,退出協議,退出對美國也沒有什麼損失,對伊、中、俄、歐影響較大。

Ⅱ 如何解決伊朗核問題

伊朗核問題的本質是美國與伊朗的關系。伊朗擁有核技術液圓輪會對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中東利益構成嚴重威脅,所以美國不允許伊朗擁有核武技術。而發展核技術是伊朗維護國家安全,實現區域大國地位,鞏固伊朗伊斯蘭神鬧信權體制的內在需要。由於涉及到重要利益,對伊朗來說是根本利益,所以雙方根本對立。
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過程中,歐盟、俄羅斯、美國三家的唯一共同利益是不允許伊朗擁有核武器。但是2007年美國承認伊朗已經放棄核武計劃以後,三方唯一的共同利益已經消失,所以伊朗核問題更加難以解決。
就目前看各方達成和解的可能性極低。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伊朗的伊斯腔並蘭神權政治制度,扶植親西方政權。但這不符合 我國利益。久拖不決,對我國有利。

Ⅲ 美國為什麼退出伊核協議中國怎麼

特朗普為什麼要退出《伊朗核協議》,其背後緣由紛繁復雜,但剝皮去甲,其核心原因就是以色列。

第二,伊核協議符合歐盟的利益,對美國來說卻是「可有可無」,特朗普此舉無非是想使其更符合美國的利益。特朗普絕不會退出伊核協議,一旦退出,損失不小:得罪了歐盟,美國的信譽受損(公信力下降),直接面對來自伊朗的威脅……特朗普最終的目的就是逼迫伊朗修改伊核協議:符合美國利益。

美國為修改伊核協議,下了不少功夫:先是指責伊朗違反了伊核協議,結果國際原子能機構公開表示,伊朗嚴格遵守了伊核協議,美國的監督人員也稱,未發現伊朗違反了伊核協議,狠狠地打了特朗普「一耳光」。這次更好,不是沒把柄嗎?乾脆不用:你改不改?不改?我退出……美國這回是真不打算要臉了。

Ⅳ 200分關於伊朗核問題,我會追加!

任何一個國家也不想他的鄰國擁有核武,包括中俄兩個核大國。而中俄更希望朝鮮打核武牌,一方面轉移地區熱點視線,顯示本國地區的存在和作用,另一方面由於地緣政治和傳統關系,美又不能象對待伊拉克那樣武力解決朝核問題。中俄更希望朝核問題無限期談下去。中俄應有對伊朗核問題表視出更加關切的姿態,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滲透給中俄兩國帶來越來越多的麻煩,而伊朗擁有核武對中俄兩國也就構成潛在威脅。

伊拉克戰爭之後朝鮮與伊朗的核問題成了布希政府外交上面臨的最大挑戰。從美國的角度看,這兩個核問題是美國面對的重大國際安全問題,在美國的安全戰略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朝伊兩國雖都承受著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兩國在談判桌上的態度也不盡相同,但在原則問題上卻都絲毫不讓。同時現階段的布希政府又很難拿出切實有效制約這兩個國家的核技術發展的手段與方案,也很難想像美國會在朝鮮與伊朗的核問題上對這兩個「邪惡軸心國」做出重大讓步。似乎朝鮮與伊朗這兩大核問題使美國陷入「核困境」之中。
其實朝鮮與伊朗的核問題由來已久。而其牽涉到的實質是朝鮮與伊朗兩國對美關系。美國現任總統布希上台之後,放棄了其前任柯林頓對朝鮮與伊朗的緩和政策,美對朝鮮與伊朗關系進入全面強硬階段。並將朝鮮與伊朗列入三大邪惡軸心國名單之中。
朝核問題暴發之前,朝鮮與周邊國家關系得到不斷的改善。自從韓國前總統金大中推行陽光政策以來,朝鮮半島局勢不斷趨於緩和,並且在2000年7月,朝鮮領導人金正日成功訪問漢城,實現朝鮮半島分裂之後的兩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峰會。金大中下台之後,陽光政策仍然是盧武鉉新一屆政府所遵循的大方向。不但如此,在2002年9月,也就是朝鮮此次核問題爆發的前一個月,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訪問平壤,這也是日朝最高領導人首次會晤。日朝兩國有著向關系正常化方向發展的趨勢。當時日韓兩國對朝的舉動不但使布希政府的對朝政策陷入被動,而且東北亞局勢出現逐漸脫離美國掌控的趨勢。一旦朝鮮半島脫離美國的掌控,朝鮮與周邊國家關系得到全面緩和。現在的美韓關系必將出現重大的調整。同時整個東北亞政治格局也將重新畫分。這次核危機爆發之時,正當朝鮮推動國內改革開放的時期,因此朝鮮必須有一個穩定而良好的國際環境。從一個時期以來朝鮮的外交動作可以看出,它一直在致力於營造一個有利於推動改革和開放的國際環境。但是,朝鮮開放政策和外交努力明顯遇到了來自美國的巨大障礙。小布希政府上台後,不再支持韓國旨在促進南北和解的「陽光政策」,停止了美朝關系正常化的努力,把朝鮮確定為三大「邪惡軸心」國家之一。而且自96年美國共和黨控制了眾議院之後。共和黨對柯林頓政府的對朝政策頗為不滿,便利用眾議院中的多數對政府施壓,導致柯林頓政府在無法實施94年與朝鮮首次達成朝核問題的援助協議。美國這些舉動顯然對朝鮮困難的經濟形勢造成重大的打擊。 朝鮮通過核問題真正要達到的目的只是徹底改變現有的朝美關系,為朝鮮創造一個長久穩定的周邊環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朝核危機再次爆發。日本由於與朝鮮近在咫尺,朝鮮一旦擁有核武器將對日本的安全利益造成極大的影響,進而給朝日關系帶來巨大的損害。而且由於朝鮮核問題的爆發,日本不但改變了之前與美國東北亞戰略利益背道而馳的與朝鮮緩和政策,還在美國的主導下將自己帶入朝鮮六方會談。滿足了日本在朝鮮半島加大影響力的願望,鞏固了日益加強的日美同盟關系。韓國雖然在朝鮮核問題爆發之後與美國的齷鹺不斷,並不滿意美國對朝鮮的強硬態度,進而造成的半島局勢緊張。但實際上韓國並沒有能力單獨解決朝鮮核問題,只有更加依賴與美國的同盟關系以此達到朝鮮核問題最終解決的目的。同時美國也借著朝鮮核問題,完成了美國在韓軍事調整。朝鮮核問題爆發之後,美國不但將責任全部推給朝鮮打斷了日朝與韓朝之間的關系緩和,還使朝鮮半島局勢進一步落入美國掌控之中。顯然朝鮮核問題只要不出現失控的局面,朝鮮半島不統、不和、不戰的狀況才真正的符合美國真正的國家利益。
伊朗在此次核問題暴發之前與朝鮮有著相似的背景。1997年伊朗改革派人物哈塔米當選伊朗總統,以改革派自居的哈塔米上台之後大幅調整伊朗對外政策,尤其是伊朗對外經貿關系發展迅速。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挪威等歐洲國家和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中國等亞洲國家,紛紛與伊朗在能源、交通、通訊等領域積極展開合作。進而帶動了伊朗與這些國家的關系。與此同時,伊朗與周邊國家的關系也不斷的得到改善。顯然這些情況是將伊朗視為眼中釘的美國所不願意看見的。伊朗核問題的暴發,不但使伊朗周邊國家提高了對伊朗的戒心,也給伊朗與歐盟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考驗。
朝鮮與伊朗核問題暴發之後,東北亞與中東的局勢實質上是朝著有利於美國一面發展的。可見美國在朝鮮與伊朗核問題上的最終目的不光是遏制這兩國核技術的發展,還在於借核問題之名,惡化兩國的外交關系與國內經濟形勢,加大外部壓力以促其內變。從而獲取自身的地區戰略利益。在不改變布希政府對朝、伊兩國與地區政策的前提下,朝鮮與伊朗其實進入了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如兩國在核問題對美作出實質性讓步,那麼接下來的國際核查同樣是朝、伊兩國的面臨的巨大難題。美伊戰爭的一個重要的教訓就是,美國打著國際組織進行的核查,不但無休止的核查並沒有消解原來的美伊矛盾。而且使伊拉克的國家安全利益與國家尊嚴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即使朝、伊兩國在現在核問題上與美國達成協議,這也很難改變布希政府對朝鮮與伊朗的強硬政策。而且很有可能美國再在朝、伊兩國的導彈與其他莫須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問題上尋找借口,向朝鮮與伊朗挑起爭端。
朝鮮與伊朗如果要改變現在不利自己的地區政策,只能對美國進而迂迴策略。朝鮮敢於主動向美國祭出核武牌與在談判桌上的強硬姿態可以看出,朝鮮至少目前並不對於自身的國家安全問題擔心。從朝鮮在核問題暴發之後的一系列舉動可以看出,其目的在於通過核問題演化為朝美雙邊問題,迫使美國徹底的改變對朝政策和為已經開始的朝鮮國內改革獲取美日韓等國物質的和道義上的支持。並不是想永久的持有核武器。但朝鮮這種核策略事實上很難達到自身的目的,而且朝鮮現在的舉動與外交姿態使朝鮮的國際形象大受影響。我們還要看到美韓兩國在朝鮮核問題與朝鮮半島局勢的立場上並不相同。朝鮮半島局勢的穩定與日後的民族統一,無疑是歷屆韓國政府的目標。這也是韓國願意保持與美國同盟關系的主要原因。而對於美國而言,美韓同盟的作用只是在於能保持美國在朝鮮半島這塊戰略要地的軍事存在。朝韓兩國之間的關系無論走向或「戰」或「和」都將極大的影響美國的戰略利益。對於韓國而言,現在的美國只是作為一個制約朝鮮的平衡力量存在於韓國。韓國並沒有能在美韓同盟的背景下推進與朝鮮的緩和。相反的朝鮮半島的局勢經常隨著美國對外政策的變化而起伏不定。日本在朝核六方會談中一改朝核問題之前對朝鮮緩和的外交政策,將日本人質問題攙雜進會談之中,對會談起到了極大的負面作用。很難想像一個國家會將幾個國民的安全與歸屬問題放到國家重要的安全利益與地緣政治利益之上。日本此舉動的目的在於,雖然美國因日益加強的美日關系將日本硬拉進朝核六方會談之中。但日本意識到自己在六方會談之中是屬於影響力最弱的一個國家。在朝鮮半島上的影響力根本不可能和中美這兩個在朝鮮半島擁有傳統影響力的大國相提並論。人質問題的提出只是在於希望不斷的破壞六方會談的進程,以此顯示日本在會談中的地位,通過六方會談加大自身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而已。在朝鮮核武器爆發之後,日本政府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中,我們也能看出日本對朝鮮半島策略本質。現在的日本在朝鮮半島並無中美兩國這般決定性的影響力,而朝鮮半島對於日本又是一個極具戰略意義的一個地區。朝鮮半島無論出現對抗或者緩和的任何一種趨勢,日本總是以跟進者甚至推進者的角色出現,以此增加自己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朝鮮如能放棄原有通過核問題迫使美國徹底改變對朝關系的策略,並且避免美日的各種干擾與韓國在核問題上達成協議,繼而推動半島的緩和。不但能大大減輕自身的國際壓力,而且能對現在美韓同盟關系造成極大的沖擊。朝鮮半島緩和一旦能出現穩定的局面。日本將改變現有的地區外交政策與對朝鮮政策,必然跟進參與進朝鮮半島的緩和局勢之中。因為朝韓兩國一旦出現緩和,中俄兩國必然對朝韓兩國持支持立場。日本如不改變原有的外交立場將在東北亞處於被邊緣化的境地。更為重要的是,朝鮮半島一旦出現緩和,那麼在東北亞地區日本近來與中韓俄之間的各種矛盾將大大突出。
伊朗核問題看似沒有朝鮮核問題那麼緊張,但實際上伊朗在核問題上的迴旋空間要比朝鮮小的多。伊朗雖然國內經濟水平要大大的好於朝鮮,但其經濟發展比之朝鮮更加依賴與西方國家的貿易。其二,伊朗現在的核問題並沒跡象能直接證明伊朗如朝鮮那般脫離民用范圍。朝鮮曾經在94年與美國在核問題上達成過協議。顯然朝鮮比伊朗更容易找台階下台,而伊朗一旦在核問題上對西方國家讓步,不但國家尊嚴大受損害。而且由於朝鮮與伊朗的政治體制不同,伊朗不論那一屆政府上台都將因對西方在核問題上的作出讓步面臨比朝鮮大的多國內壓力。其三,朝鮮一面背靠中國這樣的大國,一面與韓國這個有意願緩和目前朝核局勢的美國盟國相鄰。伊朗雖然與俄羅斯隔裏海相望,俄羅斯也支持伊朗正當發展民用核技術。但從在獨聯體國家中接連發生的顏色革命中俄羅斯的表現便能發現,俄羅斯並沒有決心與實力敢於與西方國家發生正面對抗。顯然俄羅斯對於伊朗在核問題上的支持是有限的。英法德歐洲三國雖然並不同意美國因伊朗核問題對伊朗動武。但假如美國對伊朗動用武力,英法德並沒有效的手段制止美國的行為。雖然因為各種原因,美國現階段並沒有能力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但伊朗在安全形勢上的壓力將比朝鮮大的多。
伊朗在核問題上有利於自己的一面是其談判對手是歐洲三國,而並非美國。歐洲三國雖然現階段在禁止伊朗發展濃縮鈾的立場與美國保持一致。但歐洲三國在能源等其他方面也與伊朗有著很大的合作潛力。自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後,與美國產生的裂痕的歐洲在與伊朗能源等方面的合作顯得更加迫切,尤其是對法德而言。假如因伊朗核問題使伊歐關系陷入長期徘徊不前的境地,從而阻礙伊歐早能源等方面的合作,歐洲三國在禁止伊朗發展濃縮鈾的立場很可能有所轉變。在與歐洲三國進行談判的同時,伊朗還應該加大與海灣、外高加索、中亞各國等周邊國家的外交力度。以備因核問題破裂之後發生伊美軍事對峙的情況下使這些國家採取不支持美國對伊的軍事立場或者將這些國家對美的支持力度最小化。一旦歐洲三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談判立場有所改變,那麼美國的對伊政策將陷入被動之中。

Ⅳ 伊朗核問題的實質

伊朗核問題的實質是伊朗的國家地位問題。
簡介:
自美國總統柯林頓1997年5月為懲罰伊朗核計劃而簽署單方面制裁的行政命令以來,「伊朗核問題」已經存在了13年。13年以來,伊朗在發展核技術上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聯合國安理會從2006年起已相繼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1個警告決議和3個制裁決議,新的決議也在醞釀之中。但在安理會的壓力面前,伊朗不僅沒有屈服,反而爭取到了4年的發展時間,伊朗核技術水平已經在制裁年代裡有了明顯的提高,有關伊朗「研製核彈頭」的傳聞和「軍事解決」的推測也出現於各國媒體,「核問題」在逐漸向「核危機」演變。

伊朗的核計劃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伊朗核危機到底會如何收場,需要從多方面展開探討,而探討的結果只能是更多的擔憂。

核武器的持有者與核不擴散體系的無奈

一般來講,在國際事務中,大小國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在核武器問題上,各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存在著「雙重標准」,甚至「多重標准」。自《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聯合國大會獲得通過並於1970年3月生效後,這種不平等就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已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可以保留核武器,但不得輸出核武器及其製造技術,而其他國家則不可以發展和擁有核武器。中國是1992年3月正式遞交條約加入書的,因此中國對該條約也承擔相應義務。

需要指出的是,合法擁有核武器的5個國家,恰好是聯合國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5個主要戰勝國和當今國際體系的締造國,對世界和平負有特殊的責任,在核武器問題上與其他國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他們擁有的核武器屬於「大國核武器」。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不僅是「大國一致」的宣言,也大體表達了188個簽約國的共同願望。但在條約生效後,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顧國際壓力,於1998年5月以11次核爆炸的競賽方式同時擠進了核武器擁有國的行列。世界在震驚之餘意識到,這兩個多次交戰的宿敵同時擁有核武器,或許會避免新的戰爭,於是就採取了默認態度,一些制裁也只是程序性的,無礙大局。他們擁有的核武器屬於「定向核武器」,盡管違法,但被容忍。

不過,如果伊朗也擁有核武器,局面就不一樣了。如同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對宿敵在南亞的核競賽,伊朗和伊拉克這對宿敵在中東的核競賽也曾經緊鑼密鼓。兩個國家的核計劃都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伊拉克核計劃的哺育者是蘇聯,伊朗核計劃的哺育者是美國;伊拉克的首座應用性核反應堆的提供者是法國,伊朗的首座應用型核反應堆的提供者是德國。20世紀70年代的競賽高峰期,伊拉克領袖薩達姆說:「你要問這世界上的任何人是否想擁有核武器,他都會告訴你說,他想擁有」;伊朗國王巴列維說:伊朗「毫無疑問會以世人想不到的速度擁有核武器」。

但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扭轉了兩伊核競賽暨阿拉伯人與波斯人核競賽的進程。革命後的伊朗以西方為敵,自然失去了西方的支持。在1980年爆發的兩伊戰爭中,薩達姆空軍的8次轟炸嚴重毀壞了伊朗未完工的德國反應堆,以色列的空軍則徹底摧毀了伊拉克即將投入運行的法國反應堆,兩國間的核競賽不得不中場停歇。

戰後,薩達姆錯誤地入侵科威特,引發了聯合國授權、美國主導、有40多個國家參加的解放科威特的戰爭,薩達姆不僅「被打回了老家」,還接連承受了13年的制裁,莫要說恢復核計劃,最後連政權都丟掉了。薩達姆的錯誤導致伊拉克核計劃的徹底破滅,意味著阿拉伯人輸掉了同波斯人的核競賽,同時也意味著伊朗的核計劃從此成為西方國家和阿拉伯世界的眼中釘,不可能不受到嚴控和高壓。恰似印度和巴基斯坦中的任何一方棄核,另一方也必須棄核。《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這里被認真地派上了用場。

簡而言之,無論是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還是根據國際社會對伊朗核計劃的基本認識,國際社會對伊朗核計劃都會「嚴防死守」。也就是說,當今的國際環境不允許伊朗擁有核武裝。

伊朗堅持不懈的努力與難以補償的高昂代價

早在1957年,美國就同伊朗簽訂了和平利用核能協議,那時候的伊朗是美國在海灣地區的堅定盟友。兩年後,美國幫助伊朗在德黑蘭大學建立了核研究中心,向伊朗提供了實驗型核反應堆。1974年3月,巴列維公布了他的宏遠規劃:在1994年建成總能量為2300萬千瓦的核電站(相當於23個目前俄羅斯幫助伊朗建設的布希爾核電站)。

一個石油輸出國竟然制定了如此龐大的核計劃,不能不引起世界關注。剛剛以盛大的波斯帝國2500周年慶典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巴列維國王,絲毫不掩飾伊朗核計劃的真實目標,於1974年6月在巴黎對媒體公開表示伊朗的目的就是要製造核武器。當年年底,伊朗同西德聯合電力公司簽署了在布希爾建設兩座總價值為50億美元的核反應堆協議,伊朗核項目年度預算也從3000萬美元增加到10億美元。1977年5月,法國也同意為伊朗建設兩座90萬千瓦的核反應堆。

1979年4月伊朗新體制建立之時,布希爾的兩座核反應堆已完成過半,其中一座完成了85%。1980年9月,兩伊戰爭爆發,布希爾工程被迫中斷,但伊朗的努力從未停止。盡管伊朗總理曾在1981年2月表示「核電站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核開發應該限制在研究領域」。但從1984年起,伊朗核計劃的恢復步伐加快,大量留學生被派出學習,並在伊斯法罕建立了新的核設施。由於德國堅持在兩伊戰爭結束後方能繼續執行協議,有關伊朗開始向中國、巴基斯坦、阿根廷和瑞士等國尋求技術援助的報道隨之頻繁出現。據西方媒體最新披露的消息,早在兩伊戰爭最艱苦的鏖戰階段,即1986年,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的專機就從巴基斯坦秘密運來了用於鈾濃縮的離心機樣機與製造核彈頭和運載導彈的設計圖紙。顯而易見,戰爭使得伊朗更深層次地意識到了建立核威懾的必要。

1992年9月,伊朗同中國簽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中國領導人表示:如果伊朗能夠「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有關核查和監督的規定,接受中方有關原則,中國願意考慮向伊朗提供核電站設備」。次年2月,雙方達成了建設兩座30萬千瓦核電站的意向合同。孰料來自中國的核技術顯然不能滿足伊朗的全部需求,未及中國同伊朗的核電站建設商業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伊朗便於1995年1月同俄羅斯簽署了100萬千瓦核電站的建設合同,緊接著又在同年4月同俄羅斯簽署了開發鈾礦資源和建造鈾濃縮設施的協議。

處於戰後經濟恢復期的伊朗在發展核能力方面如此投入,引起了美國的警覺。1995年5月1日 ,美國國務卿克里斯托弗發表聲明說:「我們知道,自80年代中期以來,伊朗已建立了組織機構,負責獲取和發展核武器」,「從其組織、計劃、采購和隱蔽活動來看,伊朗正按照目前正在謀求核能力的幾乎所有國家所採取的典型路線發展核武器」。一周後,柯林頓總統正式簽署了斷絕美伊貿易和投資的行政命令,嚴禁美國石油公司同伊朗進行任何石油貿易,以迫使伊朗放棄擁核嘗試。

新形勢下,俄羅斯取消了為伊朗建設鈾濃縮設施的計劃,中國則停止了同伊朗的核技術合作。而伊朗在得到俄羅斯繼續建設核電站承諾的同時,抓緊自行發展鈾濃縮技術,秘密建造相關的核燃料循環設施,並取得了顯著進展。

美國認為伊朗開發鈾濃縮技術是伊朗核武器計劃的組成部分,因為伊朗一旦建成了鈾濃縮設施,就能在任何時間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迅速生產出武器級濃縮鈾,而伊朗在巨大的壓力和一連串制裁決議面前,絲毫沒有表現出放棄既定核計劃的意圖,對抗在所難免。

對於自己的核計劃,伊朗政府一貫否認有製造核武器的意圖,再三重申是為了發電和滿足醫療與農業所需。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並不支持伊朗的表白,2009年11月伊朗秘密建立新的鈾濃縮設施的消息傳出後,伊朗的處境進一步孤立。2010年2月19日,西方媒體廣泛報道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即將提交的一份報告中指責伊朗正在秘密研發核彈頭的消息。該機構新任總幹事明白相告,「我們獲取的情報顯示,伊朗過去或眼下都在秘密研發用於導彈的核爆炸裝置」,他還證實了關於伊朗生產純度為20%濃縮鈾的說法。

從伊朗的角度來看,放棄和退縮意味著徹底失敗。因為以往半個世紀,這個國家為成為核大國而付出的代價太大了。除了受到周邊國家和西方的高度警覺這一巨大的政治代價,為開發核技術與建立核設施所投入的巨額費用嚴重拖累了石油工業的復甦。由於戰爭摧殘和設備老化,伊朗石油工業日漸萎縮,原油日產量從革命前的600萬桶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80萬桶,而國內一半以上的汽油和柴油竟然需要進口。據西方專家判斷,如不及時扭轉這樣的局面,不出10年,伊朗將不再是一個石油輸出國。考慮到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占伊朗外匯總收入的80%,政府預算的60%也來自石油收入,這樣的前景是不堪設想的。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伊朗能退縮么?即便退縮,已經付出的高昂代價能都得到補償么?即便退縮可以換來美國對伊朗體制的認同,體制安全可以得到保證,但誰能補償數千億美元的巨額損失和20年的發展機遇期?

根據安理會以往的3個制裁決議(第1737、1747和1803號決議),伊朗的核技術與中遠程導彈開發及生產部門、相關負責人和革命衛隊將領都在制裁名單之上,相關材料進口渠道和資金往來都被凍結,甚至重型常規武器的進口也被禁止,接下來的制裁又會是什麼?新的制裁能保證伊朗民眾的日常生活不受到影響么?

從中東的宗教和民族關系看伊朗核危機的發展前景

對於伊朗核問題的實質,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堅持維護核不擴散體系的問題,一旦伊朗擁有核威懾力,核不擴散體系勢必會進一步被打破,核安全勢必難保;

也有人說是伊朗同西方國家關系問題,特別是美國和伊朗的關系問題,只要美國承認伊朗現行體制,雙邊關系正常化,伊朗不再為國家安全擔憂,自然就沒有堅持發展核威懾力的必要了;而伊朗的公開言論則認為,他們是在合法行使本國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外界無權干涉伊朗的這一合法權利。實際上,對於伊朗核問題的思考,不僅要避免單一視角,也要避免冷戰思維,更多的思考似乎應該集中在現行國際行為准則和中東的宗教與民族關繫上。

現行國際行為准則在這一問題的體現就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必須得到尊重,同時盡量避免軍事解決。可以說,這兩項的前者是解決伊朗核危機應該堅持的底線,後者則在一定程度是願望的表達。歷史告訴我們,國際爭端的政治解決和軍事解決的選擇是難以確定的。僅就冷戰結束後海灣地區發生的三次戰爭而言,無論是1990年薩達姆入侵科威特、1991年聯合國授權的多國部隊解放科威特,還是2003年美國主導的聯軍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事先都存在政治解決的可能,但最終都是訴諸武力。因此,伊朗核危機也存在著最終以武力解決的可能。

從中東的宗教和民族關系來看,問題似乎更加沉重。中東的歷史一向是各種文明交融和沖突的歷史,中東的土地一向是各種宗教和民族沖突的舞台。中東主要民族關系的平衡一旦被打破,新的沖突就會席捲整個地區,直至形成新的平衡。

冷戰期間,在美國和蘇聯的干預下,阿拉伯、波斯、突厥和猶太這中東四大主體民族各有各的後台,盡管沖突不斷,但基本維持了該地區的勢力平衡。

美蘇冷戰在中東地區最早決出勝負。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在美國主導下實現了和平,標志著蘇聯的失敗和美國的勝利。但與此同時,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將不僅將伊朗轉變為美國的敵人,還通過什葉派的革命輸出將遜尼派的阿拉伯國家趕到了自己的對立面,引發了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在阿拉伯國家和西方支持下發動對伊朗的戰爭。這場戰爭是中東勢力平衡被打破的必然結果,也是遜尼派的阿拉伯人和什葉派的波斯人之間的一場新的血腥較量。

兩伊戰爭基本上打了個平手,後果是兩敗俱傷。戰後薩達姆的錯誤政策不僅導致自己亡黨亡國,還給伊朗的崛起製造了絕好的機會。歷史上的伊朗曾經是世界上第一個超級大國,今天的希臘、土耳其、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地區都在2500年前波斯帝國的疆域之內。伊朗的崛起,特別是擁有核威懾力的伊朗的崛起,勢必會對中東新的勢力均衡帶來巨大的變數,引發難以遏制的核競爭。

以色列是目前中東唯一擁有核威懾力的國家,也是被伊朗視為死敵的國家。對於伊朗的「核崛起」,以色列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在同整個阿拉伯世界實現和解之前,以色列棄核與中東無核化進程是難以啟動的。

對於伊朗的「核崛起」,阿拉伯國家也絕對不會接受。只有土耳其靜觀事態發展,因為伊朗的核突破不僅意味著波斯帝國有了復甦的希望,也意味著曾經統治了整個阿拉伯世界4個世紀之久的突厥人合理啟動核突破的可能。

但今天的伊朗畢竟同2500年前的波斯帝國有著本質的不同。自從波斯帝國在1300多年前臣服於阿拉伯人並皈依了伊斯蘭教之後,波斯人同阿拉伯人的沖突不僅是中東主體民族之間的生存空間沖突,也具備了伊斯蘭教教派沖突的鮮明特徵,阿拉伯人是絕對不會面對可能擁有核威懾力的伊朗而無動於衷的。

顯然,除了國際行為准則以外,伊朗面臨的壓力是多方面的。國際行為准則未能阻止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時擁核,但在猶太國家和阿拉伯世界的共同壓力面前,伊朗和平擁有核威懾力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如果伊朗在多重壓力面前拒不妥協,勢必給外部勢力的軍事介入製造口實,而外部勢力的軍事介入完全有可能打斷伊朗崛起的進程。

這就是核問題的症結所在。

從這個角度看,伊朗核問題的實質是伊朗如何確定自己的國家地位問題,解決問題的鑰匙在伊朗手裡。

Ⅵ 伊核協議是什麼意思通俗一點

伊核協議通俗講到底是什麼呢?美國極盛時期認為二戰體系下的利益分配都不滿足自己,想要單邊主義統治全球,在這種情況下,中東是美國構建全球霸權的最後據點。當時俄羅斯實力嚴重受損,歐元又被美國打垮,中國尚未構建起足夠的經濟軍事實力,借著911事件,美國蛙跳進入中東,拳打伊拉克腳踢阿富汗,唯一沒有淪陷的就只有伊朗了。如果伊朗淪陷,美國的中東計劃就再無阻隔,全球利益分配就會徹底掌控在美國一家手中,其他國家再想發展崛起就沒有機會了。這種極其險峻的形勢下,中俄歐三家聯手支持伊朗擁核對抗美國。所以,有些觀點非常謬誤,伊朗核協議不是伊朗和以色列的問題,也不是伊朗和沙特等周邊國家的問題,更不是伊朗和美國人的問題,而是內嵌了全球秩序構建的問題。

慶幸的是,中俄歐雖然各家實力都弱,好在三家當時齊心協力,有錢出錢,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明面上各種抗議,暗地裡各種絆子,把美國死死拖在中東泥潭裡沒有前進一步,把如日中天的美國幾乎拖垮,白白耗費人力物力,還欠了一屁股債。逼不得已,簽訂了伊核協議,對抗由此告一段落,美國也由攻勢變為守勢。

核協議本質是什麼?他只是一個平台而已,內容上其實就那麼點東西,伊朗不發展核武器換取美國的解禁制裁。就是讓美國放棄遏制伊朗,遏制不住伊朗,中東就無法拿下,中東是世界能源中心,戰略要沖,拿不下中東的美國就只能是聯合國框架下的世界大國,永遠不能做到世界絕對規則制定者。

在美國角度看,中東戰略是有成功機會的,只要戰略得當。雖然有失敗的風險,但一旦成功,收益巨大,而且是不能用數字衡量的巨幅收益,粗略估計至少能讓美國稱霸世界的歷史在延續一百年以上。

Ⅶ 無論是伊核問題還是朝核問題,本質上是一個( )問題

朝鮮和伊朗核問題,盡管性質和程度有所不同,但畢竟都涉核,都是國際上高度關注的問題。從今後解決問題的要求看,朝鮮必須「棄核」,伊朗則是保證在可核查、可監控前提下,實現和平利用核能的目標。這兩個要求都很難。不僅朝鮮和伊朗立場不會輕易松動,相關國家也各有考慮,尤其美朝和美伊關系的發展走向更為重要。在美國和朝鮮、伊朗實現關系正常化之前,可以說,這兩個國家的核問題,都不可能得到有效解決。即便是實現關系正常化,美國也還需要協調韓國、日本和以色列等國的立場,這些國家如不配合,最終解決問題也難。

既然朝鮮和伊朗核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因而發生新的不測事件,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無論朝鮮還是伊朗,只要造成新的事端,國際社會不會坐視,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自然也難置身事外,更何況朝鮮還是近鄰。這種狀況,對於今後的中國外交來說,既是難題,也是考驗,要想撇開幾無可能。朝鮮是中國傳統友好國家,且不說山水相連,唇齒相依,雙方更有著難解難分的政治和地緣戰略關系。伊朗雖然距離中國較遠,但兩國的政治、經濟交往歷史悠久,現實關系也愈益重要。尤其是雙方的能源合作,對中國未來發展影響甚大,戰略上的相互借重也不可或缺。

閱讀全文

與伊朗核問題的本質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人自嘲的紀錄片叫什麼名字 瀏覽:12
英國曼聯球隊成立於什麼時候 瀏覽:199
中國民眾是怎麼抗擊疫情的 瀏覽:269
印尼polo為什麼這么便宜 瀏覽:785
印度盧比銀幣在哪裡 瀏覽:445
伊朗打美國有多少勝算 瀏覽:354
為什麼伊朗最高軍階只有少將 瀏覽:938
越南現在是什麼政策 瀏覽:185
印尼新娘條件怎麼樣 瀏覽:166
越南評論中國歌曲為什麼好聽 瀏覽:391
義大利哪個城市新冠最嚴重 瀏覽:645
伊朗擊落無人機是什麼型號 瀏覽:559
義大利面番茄肉醬哪個牌子好 瀏覽:870
和平精英國際服訓練場的吉利服在哪裡 瀏覽:308
印尼做肺部ct多少錢 瀏覽:648
英國普次茅斯在哪裡 瀏覽:641
伊朗女人為什麼不能看世界盃 瀏覽:170
英國為什麼是國家聯盟 瀏覽:556
伊朗的克爾曼省是什麼氣候 瀏覽:907
英國鳥是什麼鳥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