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甘肅為什麼有伊朗人

甘肅為什麼有伊朗人

發布時間:2023-09-19 04:47:07

A. 請告訴我伊朗的歷史

伊朗古稱波斯,是一個擁有古老文明的國家,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古波斯人曾經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在其歷史上先後有多個帝國建立、興盛和衰亡.

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648年-前330年)

阿契美尼德帝國,又稱波斯第一帝國。公元前549年居魯士二世統一波斯各部,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魯士二世擊敗了當時統治波斯的米底人(Median),使波斯成為一個強盛的帝國。前539年,居魯士佔領巴比倫,將古老的巴比倫文明融入波斯。
到了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波斯王崇尚武力,對外積極擴張,使第一帝國的疆域得到了空前發展。大流士一世向東部進軍印度河流域,佔領了包括今天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在內的廣大地區;在西線則向當時歐洲著名的文明發源地古希臘諸城邦發動了入侵,但遭到古希臘人的英勇抵抗,在馬拉松戰役(前490年)中遭到失敗而功敗垂成。其子薛西斯一世繼位後曾再度向希臘用兵,但被准備充分的古希臘軍隊擊敗。
阿契美尼德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之一。

馬其頓(希臘)統治時期(前330年-前170年)

公元前334年,當時已經征服希臘各城邦的馬其頓王國,在新任國王亞歷山大的統治下,以報昔日波斯入侵希臘之仇為口號,帶領希臘大軍進攻波斯第一帝國,在高加米拉戰役中徹底擊敗大流士三世的百萬大軍,波斯第一帝國被吞並,成為希臘化的亞歷山大帝國的一部分。但亞歷山大帝國在亞歷山大大帝病逝後,很快陷入分崩離析。亞歷山大手下大將塞琉西一世自立塞琉西王朝,以敘利亞為中心,統治波斯地區。
這一時期波斯成為東西方交流的一個樞紐。絲綢之路由此連接中國和西方,佛教從印度傳往中國,瑣羅亞斯德教則西去影響了猶太教。

塞琉西王朝後期,約在前238年,其東部的安息(帕提亞)和大夏(巴克特里亞)先後從帝國分裂獨立,東部邊境又不斷遭受貴霜王朝侵擾,西部邊疆又面臨羅馬帝國的大肆擴張,最終被羅馬帝國和安息瓜分,塞琉西王朝滅亡。

安息王朝(公元前170年-公元226年)

新興的安息帝國(公元前170年-公元226年)繼承了塞琉西王朝的波斯帝國主體地位。安息帝國位於今天的伊朗的東北部,與羅馬帝國隔幼發拉底河為界,首都泰西封位於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附近。這兩大帝國之間戰爭不斷。同時安息帝國與東鄰貴霜王朝也是戰事頻發。

公元前53年,即西漢甘露元年,古羅馬帝國執政官之一的克拉蘇率7個軍團4.5萬人的精銳部隊,越過幼發拉底河,發動了對古帕提亞王國(安息)的侵略戰爭。在卡爾萊戰役中,英勇善戰的安息軍成功地圍殲了羅馬軍團於荒漠深處,羅馬軍團殘部從亞美尼亞撤出時又遭襲擊,克拉蘇被俘斬首。克拉蘇長子普布利烏斯率精銳的第一軍團6000餘人,從這場惡夢般的戰爭中突圍東逃,輾轉於防禦薄弱的安息東部地區;最後流亡到西域康居國(今哈薩克境內),為在此稱雄的北匈奴郅支單於所收容。據《漢書"陳湯傳》記載:公元前36年,漢西域都護甘延壽、付校尉陳湯,率4萬將士西征匈奴郅支單於於郅支城,並「生虜百四十五,降虜千餘人」。這支部隊就是羅馬軍團殘部,他們投降後被安置在甘肅永昌縣境內,漢政府在祁連山麓設置了「驪靬縣」。

頻繁的戰爭造成安息帝國國力衰竭,各地軍閥割據,全國陷入一片混戰,帝國末期名存實亡。

薩珊王朝(公元226年-650年)

公元226年,阿爾達希爾一世經過兩年的戰爭,推翻了安息王朝,建立新的薩珊王朝,定都泰西封。薩珊王朝因阿達希爾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國之後首次重新統一,史稱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多次與羅馬帝國爆發戰爭,曾俘虜過一個羅馬的皇帝。
薩珊帝國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帝國,以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全體人民分為教士、軍人、文人、和平民四等。***中天主教被迫害,景教則得以發展。
由於對東羅馬帝國連年征戰,薩珊帝國對臣民橫征暴斂,同時加強對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亂迭起,先後在629年和642年,帝國兩任皇帝都遇刺身亡,帝國走向了崩潰。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和波斯間的友好往來頻繁,《魏書》記載,波斯使臣來中國交聘達數十次之多,給北魏皇帝帶來的各種禮品,有珍物、訓象等。1970年,在甘肅張掖大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薩珊王朝銀幣就是明證。帝國崩潰後,薩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兒子俾路支逃往中國避難。

伊斯蘭教時期(公元650年-1290年)

混亂的薩珊帝國很快被新興的伊斯蘭教控制下的阿拉伯帝國擊潰。波斯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在阿拉伯人統治初期,當時同樣處於強盛時期的大唐帝國在波斯呼羅珊地區與阿拉伯帝國發生了激烈交鋒,雖然唐軍由於深入敵境作戰,雙方兵力懸殊等原因敗北,從而失去了對中亞的控制權,但此戰中唐軍表現出的驚人戰鬥力令阿拉伯人膽戰心驚,從此打消了東侵中國的企圖。此後,阿拉伯語成了通行的語言,伊斯蘭教迅速取代了瑣羅亞斯德教,各地大量興建清真寺。

公元750年阿拔斯王朝統治阿拉伯帝國,而波斯人則在政府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在這期間波斯的文化得到巨大的發展。

9世紀後,阿拔斯王朝因內部叛亂不斷而國勢日衰,割據局面形成。

公元1037年從東北方來的塞爾柱人佔領波斯;

公元1205年花剌子模王國征服波斯。

蒙古統治時期(1219年-1500年)

公元1219年,蒙古帝國成吉思汗率大軍攻滅花剌子模王國,之後他的孫子旭烈兀又相繼征服波斯和阿拉伯帝國殘部,建立了伊兒汗國。公元1295年伊兒汗國大汗入伊斯蘭教。
從公元1370年到1405年,波斯成了帖木爾帝國的一部分。帖木爾汗死後波斯再次陷入了混亂和割據。
伊兒汗國時期,中國和波斯的文化交流得到了空前發展。不少精通中國天文、歷法、醫葯的學者隨旭烈兀來到波斯進行了廣泛的文化交流。
公元1405年到1433年,中國明朝的穆斯林太監鄭和帶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多次到達波斯。鄭和在斯里蘭卡立的石碑用中文、泰米爾語、波斯語三種文字寫成。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在明朝穆斯林的經堂教育中被廣泛使用。

薩非王朝(公元1500年-1722年)

薩非王朝(又譯薩法維王朝)是一個由突厥人建立的帝國,其建國的英主伊斯邁爾一世統一波斯,並把疆土擴展到今天的亞塞拜然、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一部分,以什葉派的「十二伊瑪姆」教義為國教。薩非王朝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戰爭不斷。公元1588年阿拔斯大帝繼位,遷都伊斯法罕,與土耳其談和,驅逐烏茲別克人,並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得波斯灣中的小島巴林,使波斯成為***世界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但很可惜,這是波斯在世界近代史來臨前最後的輝煌。

歐洲列強的「大博弈」(公元1722年-1914年)

公元1722年,沙皇俄國彼得大帝聯合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入侵波斯,之後波斯國內又爆發了遜尼派教徒為抵抗被迫強制信奉什葉派的暴動,薩非王朝滅亡。
公元1779年至1925年,波斯在卡扎爾王朝的統治下,北面的俄國和東面以印度為基地的英國紛紛對其蠶食,其領土中被割裂出英國殖民統治的巴林和阿富汗的一部分,由俄國侵佔的亞塞拜然、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塔吉克、烏茲別克等地區。俄英兩大殖民帝國在波斯的這種戰略競爭在史書上被稱之為「大博弈」。

第一次世界大戰及之後(公元1914年-193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戰的俄國、土耳其、英國(經阿富汗)和德國(經土耳其)均向波斯派出軍隊以控制波斯的油田。戰後波斯北部被英國駐軍佔領。1925年禮薩·沙·巴列維推翻卡扎爾王朝建立巴列維王朝。俄國和英國對巴列維王朝保持著深厚的影響力。

1935年,禮薩·沙·巴列維將波斯在國際上更名為伊朗。
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冷戰中期***革命(公元1935年-197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戰的軸心國集團和同盟國集團圍繞伊朗的戰略資源油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德國,蘇聯,英國,美國等紛紛進入伊朗。戰後,巴列維王朝為了擺脫英國和蘇聯的巨大影響力和控制而追隨美國,但不幸的是,伊朗的地理位置和石油這一戰略物資的存在,使其成為美國對蘇聯集團的冷戰基地,在70年代初更成為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立足點。

20世紀70年代是伊朗的暴富時期。這期間,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油價猛漲,波斯灣沿岸一批產油國迅速致富。幾年內伊朗的國民生產總值就翻了好幾番。但是,在財富迅速增長的同時,伊朗社會內部各種固有的矛盾也開始激化。

巴列維在此情況下欲重溫昔日波斯帝國舊夢。於是他一再修訂經濟發展計劃,大幅度地增加投資,強行加速度地推進工業建設,並宣稱到本世紀末要把伊朗建成一個與工業發達國家平起平坐的工業國,成為世界「第五大強國」。強國夢的悲劇由此就產生了。

大批失地農民流入城市,首都德黑蘭集中了伊朗1/5的人口。以國王、王室為首的2000家豪富聚斂財富,巧取豪奪,貪污腐化,揮金如土,而廣大農民和城市貧民幾乎未從激增的石油財富中受益,貧富差距與社會財富同步增長,社會矛盾嚴重激化。巴列維只能以軍警和秘密特務組織「薩瓦克」維持其統治。在外交上,巴列維對美國唯命是從,甘心充當美國在波斯灣的憲兵,民族矛盾伴隨著人民對西方文化大舉吞食***文化的憤怒,使巴列維政權坐到了火山口上。

1977年12月,流亡在伊拉克納傑夫的霍梅尼向國內學生和信徒發出進行反對國王的「聖戰」的號召。1978年初刊登在伊朗《新聞報》上的一篇文章對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進行了褻瀆,由此在1月7日至9日,引發了數千名神學院學生在宗教聖城庫姆舉行抗議遊行示威,但遭到軍警鎮壓,造成約70人死亡、400人受傷的流血慘劇。

當年9月,伊朗國內爆發了持續數周的總罷工,全國陷入嚴重癱瘓狀態。12月10~11日,首都德黑蘭發生大規模示威,有成百萬群眾參加。遊行的組織者發表17點聲明,要求結束君主制,接受霍梅尼為最高領導人,建立***政府,恢復農業,保護宗教,讓流放者回國等。12月18日,為抗議軍隊鎮壓,全國再度爆發總罷工,政府機構完全陷於癱瘓。國王被迫於12月30日任命「民族陣線」領導人之一巴赫蒂亞爾為首相,並於1979年1月13日組成以巴赫蒂亞爾為首的攝政委員會。

巴赫蒂亞爾雖同意組閣,但要求解散現議會和薩瓦克,由政府控制軍隊警察,國王立即出國度假,將來做一名立憲君主。但巴赫蒂亞爾本人卻因與國王合作被民族陣線開除。革命浪潮已不可阻擋。1978年底國王統治的基礎走向崩潰,它賴以維持統治的軍隊發生了動搖,一些士兵倒向革命陣營,王室成員、高級官員及軍官紛紛向海外轉移財產。巴列維的統治瀕臨崩潰。
美國在關鍵時刻改變了一貫支持國王的態度,准備放棄巴列維政權,轉而與霍梅尼合作。1979年的1月26日巴列維國王在美國的壓力之下乘飛機出國流亡。霍梅尼從巴黎回到伊朗,建立了伊斯蘭政權。1979年4月1日,伊朗***共和國宣布成立。統治了伊朗半個世紀的巴列維王朝壽終正寢。

1979年10月,因美國收留被廢黜的國王巴列維,伊朗國內掀起反美浪潮。同年11月4日上午,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數百名伊朗男女學生佔領了美國大使館,扣押66名使館人員當作人質,要求美國政府立即引渡巴列維。美國政府斷然拒絕伊朗方面的要求。伊朗方面表示,若不引渡巴列維,則不釋放人質。
人質事件引起軒然大波。1980年4月7日,美國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系,並正式對伊朗實行經濟制裁。美國還要求西歐盟國採取同樣措施。4月22日,卡特總統下令執行武裝秘密營救人質的「藍光」計劃,結果機毀人亡,行動失敗。直到9月兩伊戰爭爆發。伊朗以美國歸還伊朗140億美元的資產,取消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為條件釋放了全部美國人質。
曠日持久的美國人質問題雖然得到了解決,但是,它為日後的美伊關系打下了難以解開的結。人質事件加上新政權公然宣傳「輸出革命」極大地損害了伊朗伊斯蘭革命的形象,因此在日後爆發的兩伊戰爭中,盡管伊朗是被侵略的一方,但是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譴責薩達姆,也沒有一個國家同情伊朗。

***革命後的伊朗***共和國(公元1979年後起至今)

曠日持久的人質事件加上「向全世界輸出伊斯蘭革命」的非理性宣傳極大地損害了伊朗的國家利益,伊朗在國際社會陷入孤立境地。

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亞洲西部的阿拉伯國家。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公里,長約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期以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另外,宗教也是兩伊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兩國雖然同屬信奉***教的國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教的什葉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教的什葉派。1979年伊朗爆發***革命,伊朗政府強調要向所有***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革命」,公開號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進行***革命」,推翻伊拉克現政權建立「***共和國」。伊拉克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隨著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邊界武裝沖突的加劇,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全面爆發。

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無條件停戰,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積極響應,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這項決議,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這項決議。在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後,兩伊同意從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戰。這是兩伊從戰爭走向和平的重要轉折。

伊朗和伊拉克從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進行的這場近八年的戰爭使兩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國民經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伊朗死傷60多萬,伊拉剋死傷40多萬。無家可歸的難民超過300萬。兩國石油收入銳減和生產設施遭受的破壞損失超過5400多億美元。估計兩伊在這場戰爭中至少損失9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隨著冷戰的終結,世界格局發生了劇烈變化,波斯灣地區的局勢也隨之發生了巨大改變。美國先後於1991年和2003年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1991年海灣戰爭摧毀了伊拉克的武裝力量,2003年美國以「反恐怖」為名入侵並佔領了伊拉克。美國的軍事行動雖然打垮了伊朗的宿敵伊拉克,但也讓伊朗面臨美國更直接的威脅。

在兩伊戰爭結束以來,伊朗的實力得到恢復,國力得到增強。而且其國內的政治變化有明顯地回歸世俗政權的跡象,但宗教勢力的影響力仍然極為強大。因此,伊朗對美國的態度仍然非常強硬,美國也一樣。

去年以來,伊朗核問題愈演愈烈,圍繞這一核心利益,美國與伊朗頻頻叫板對方,美國不斷地宣布向海灣地區增兵,而伊朗則針鋒相對地以多次軍事演習回應。就在幾天前,美國又向海灣集結了一支龐大的海軍艦隊,波斯灣地區戰雲密布,等待伊朗和美國的將會是什麼呢?

B. 甘肅者來寨人真的有羅馬血統嗎

甘肅武威永登下面有個叫者來寨的村子,這個村子周邊的地理環境和周邊其他地方並無差異,可是這個村子裡的人卻或多或少有外國人的樣子。大鼻樑,黃頭發,深眼窩,當地人曾經還為此感到自卑。給你們先看看照片,感受一下。

說點其他相關的。這個村子裡有一個婦女,能通靈,准確地說,能跟2000多年前古羅馬軍隊的將領通靈,她還特意出版了一本書,《兩千年前的西方靈魂附體中國當代婦女紀實》。(福利相關:http://www.doc88.com/p-417724413378.html )現在永登縣以這個歷史傳聞發展了旅遊,縣城裡塑有古羅馬人雕像,者來寨村子裡還復建了驪靬古城,很多古羅馬風格的建築。而且為了讓這個傳聞更加有色彩,一個來自江南水鄉的老太太出資在這里建了一座金山寺,要把這里建成了西北的佛教道場。

C. 兩千年前,一支六千人的羅馬軍團神秘失蹤,如今在甘肅發現後裔

兩千年前,一支六千人的羅馬軍團神秘失蹤,如今在甘肅發現後裔!

公元前53年,古羅馬「三巨頭」之一克拉蘇率領大軍東征安息(今伊朗一帶),在卡爾萊(今敘利亞的帕提亞)遭到安息軍隊的圍殲,統帥克拉蘇被俘斬首,一度所向無敵的羅馬軍團幾乎全軍覆沒。 但隨著潰逃回來的潰兵表述,他們親眼看到克拉蘇的長子普布利烏斯所率的第一軍團約6000餘人成功突圍,但他們又都去了哪裡?難道他們集體遭遇了不測?

多年後,羅馬帝國與安息終於結束了曠日持久的戰爭,雙方開始商議相互遣返戰俘。然而,讓羅馬人吃驚的是,在遣返的卡爾萊戰手差喚役的戰俘中,竟然沒有一名第一軍團的士兵。消息傳回安息國,安息國王也震驚萬分,舉全國之力搜尋,依然音信全無。 第一軍團的消失成了羅馬史上的一樁懸案,而這樁懸案千百年來一直困擾著中西方史學界。

兩千年後,中國的一位史學家終於揭開了謎底,他在研究《漢書·陳湯傳》時驚奇地發現:公元前36年,西漢王朝的西域都護甘延壽和副校尉陳湯在討伐匈奴的戰爭中,發現匈奴軍隊擁有一直獨特的僱傭軍,他們是由金發碧眼的白色人種組成的重裝步兵團,混在以騎兵為主的匈奴軍中十分醒目,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些步兵以百人隊組成魚鱗方陣,這正是古羅馬軍隊慣用的陣型。 難道這就是神秘消失的羅馬第一軍團殘部?他們如何輾轉來到中國,最終結局如何?

經史學家細查發現: 公元前36年發生的這場戰爭被史書記錄為「郅支城之戰」,漢軍大獲全勝,不僅殺了匈奴王郅支單於,還俘虜了近千名白種人戰俘。公元前35年,西漢河西地區的版圖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名為「驪靬」的縣,同時還修建了驪靬城堡。根據研究發現,所謂的「驪靬」,中國古代就指的是羅馬帝國,在中國史籍中還有很多種寫法,如犁靬、犁犍、力乾、力虔等。

1989年9月30日,《參考消息》轉發的一則法新社新聞: 《中國西部有古羅馬城市》,同月31日的《人民日報》發表了內容更詳細的報道。 一石擊起千層浪,甘肅省永昌縣一個不為人知的叫「畢凱者來寨」的小村落,一下子卻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熱切關注,原來大家發現這個村子裡居住的人都長著一副歐洲人的體格特徵,個子高大,眼窩深陷,頭發呈棕色,皮膚呈深紅色。最有意思的是,村民至今保留了古羅馬人的鬥牛遺風。據考古學家研究,驪靬遺址的古城牆是「重木城」( 城牆外加固重木),這種防禦方式是古羅馬所獨有的。另外,在驪軒城遺址附慶察近發現了西漢時期的古墓群,從墓中發現了大約100具類似歐洲人的骨骼,而他們的喪葬習俗也與當地不同,周圍的村子都是頭朝北,而這里卻是朝西,也許這是表達對歐洲故鄉的思念之情。

據中國科學院古人類研究所DNA化驗發現: 者來寨村大約居住著300人,雖然他們有的孩子父母親是亞洲人,但卻都長著一雙藍眼睛,其中三分之二村民具有白種人血統。 目前,國際學術界對「羅馬軍團流落中國」之說依然爭議不斷, 畢竟在古代絲綢之路上,中外各民族雜居通婚混血很常見,DNA檢測結果並不能直接說明問題。

兩千多年隨風飄散,昔日的驪靬城如今已成一片斷壁殘垣,但那些客死他鄉的古羅馬軍團後人,依然在用祖先基因造就的獨特體征,向世人講述著一個歷史長河中撲朔迷離的傳奇故事。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發表不同意見!

D. 伊朗王子放棄繼承權,帶一家人來甘肅定居,後來帶來了什麼變化

最好的與最壞的創造了歷史,平庸之輩則繁衍了種族。——佚名

導語:其實有很多民族的來歷都充滿了神奇色彩,他們是一些比較尊貴人的後代,而且在首領的帶領下,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伊朗王子放棄繼承權遷居甘肅,為中國添一姓氏,現存170萬後裔。

結語:這個姓氏的全稱是安帕提亞氏,簡稱氏安氏,這個姓氏的人也會和但是的漢族人民通婚,算是為了更快融入這個國家而做出的改變吧,如今他們的後裔眾多,未來這個姓氏一定會發展的更好的,對此,熒幕前的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E. 中國甘肅某個地方有一群羅馬人的後裔,有誰知道詳細資料

公元前一隻羅馬軍隊曾經來到中國並紮根於此,前幾年中央台曾經到那裡做過節目。大家看了嗎?我在電視上看那裡的村民很多是黃頭發(日耳曼僱傭軍?)有些小孩和大人為了不被其他人笑話都把頭發染黑了。他們以前對自己的血統拒不承認,頂著大鼻子說自己是漢族人,現在對本村人的血統又追根述源好奇起來。
該村村長是一個頭發金黃的紅臉大漢,他興高采烈的告訴記者如果中國打仗他肯定參軍雲雲,還有一個年輕人,很羞澀,一頭黑色的卷發高鼻深目,(酷似因札吉?)像極了古羅馬的雕像,他操著一口陝西搶向記者提問題,有趣的很。

以下是考古界的考證
武威北上張掖途經永昌縣,驪靬故址位於永昌縣城西南15公里焦家莊,又稱者來寨或者撒寨子(蒙語,意為財庫)。該地最早為匈奴折蘭王駐地,漢王朝奪回河西走廊後不斷設郡置縣,公元前104年置驪靬縣,屬張掖郡,東漢因之,220年後改屬武威郡。依據《晉書》,355年,前涼張祚派遣和昊伐驪靬戎於南山,大敗而還。西魏、北周該地名為力干,隋開皇十一年(592年),驪靬並入蕃和縣。驪靬古城地處祁連山脈溝口,東鄰姑臧(武威),西接張掖,地形開闊而險要,在兩漢之際,因曾留居過大宛、大夏、大秦(羅馬)等國商人而成為河西走廊的名城,在中西經濟、文化交流史上起過重要作用。
驪靬古城今已不存,該地只有一段長約10米,高逾1米的古城牆,粘土夯壘,牆體結實,據考為漢代所築,被認為是驪靬故址。相距不遠還建有一座歐洲風格的乳白色圓頂紀念涼亭,亭內立有石碑,碑文詳述了驪靬古城歷史和今人揣測。
永昌縣城南街頭有三尊古羅馬人的花崗石雕像,是1994年當地政府建造的紀念性景點。碑文記載:公元前53年,羅馬帝國執政官克拉蘇率七個集團的兵力東征安息(伊朗),結果慘敗,長子普布利烏斯率第一軍團突圍,越安息東界,流徙西域。余部經多年輾轉,在公元前36年前後,相繼隨從大月氏、匈奴歸降西漢王朝,一說是公元前36年,被漢軍在與匈奴郅支單於作戰中俘獲,後來西漢王朝專辟祁連山下,今永昌縣的者來寨予以安置。漢稱羅馬為驪,故設驪縣,名為驪靬,賜羅馬降人耕牧為生,化干戈為玉帛,與華夏民族融合。西漢驪靬城與羅馬戰俘的關系,目前證據不足,史學界、考古界對此持審慎態度,不過從容貌與基因考察,永昌縣確實有大量西歐白人後裔,其中微妙關系有待進一步探討。

1955年,牛津大學漢學教授德效騫(Homer Dubs)在向倫敦漢學協會的講座中,率先提出了古羅馬移民說。德效騫認為,這一旅程開始於公元前53年,羅馬三巨頭之一,克拉蘇(另外兩人為凱撒和龐貝)為彌補其戰功不足的缺陷,決定與令人生畏的帕提亞人開戰。但克拉蘇的羅馬軍團不敵帕提亞敏捷的騎射能手,在卡爾萊(位於今土耳其境內)的戰役中,4.2萬羅馬大軍中,2萬人被殺,1萬人被俘。這是羅馬軍事史上最慘重的大敗之一。根據古羅馬史學家普林尼的記載,這批羅馬俘虜被帕提亞人用於守衛東部邊疆,在今天的土庫曼境內。由此,德效騫推測,一些人逃出並加入匈奴當了僱傭軍。公元前36年,中國漢朝軍隊討伐並擊敗了匈奴郅支單於。漢軍在清點俘虜時,發現匈奴軍隊中有145名羅馬士兵。德效騫說,中國人保留了這支部隊並把他們安置在甘肅境內的驪�(Liqian)。

德效騫的理論主要建立在對中國史書中一些線索的推測,這些線索並沒有關於羅馬人的具體描述。其中一個證據是郅支軍戰士使用了「魚鱗陣」,德效騫稱,這種將盾牌搭接在一起組成防守陣型的戰法只有羅馬戰士才會使用。另一個證據是在郅支城外有雙層木欄,這種「重木城」防禦工事戰術也經常為羅馬人採用,而匈奴人則不用。至於這個城鎮名字——驪靬,曾在當時被用來稱呼羅馬帝國。在公元6世紀,驪靬不再被用於地名。

德效騫並非惟一相信「古羅馬聯系說」的學者。在甘肅省首府蘭州市,中國學者關意權也認定驪靬與古羅馬有相當的淵源。從1978年開始,在他生命的最後20年中,他艱辛地完成了一部45萬字的關於驪靬的著作,但可惜的是,即使是他的兒子也承認,其中也沒有無可爭辯的證據證明「古羅馬聯系說」。

中國官員最終發現這個羅馬故事的旅遊資源潛力,還要歸功於澳大利亞作家兼冒險家,大衛.哈里斯。赤貧的哈里斯先生被離婚搞得心煩意亂,決定到中國尋訪德效騫描述的羅馬城鎮。在關意權的幫助下,他將尋找目標鎖定到者來寨。他將自己的經歷寫成游記出版——《黑馬奧德賽》。

閱讀全文

與甘肅為什麼有伊朗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葯為什麼很便宜 瀏覽:291
印度版微信怎麼打造 瀏覽:254
英國人看病怎麼樣了 瀏覽:480
英國赫爾有什麼特色 瀏覽:895
義大利泡沫塑料屬於什麼垃圾 瀏覽:783
英國有多少飛機起降 瀏覽:60
印度建築特點有哪些 瀏覽:767
印尼巴士怎麼改裝 瀏覽:706
義大利空心面是什麼 瀏覽:440
印度人喝臟水為什麼沒傳染病 瀏覽:349
伊朗人的頭巾是怎麼纏的 瀏覽:660
英國為什麼沒有新冠肺炎治癒 瀏覽:467
英國有什麼好的小本生意 瀏覽:276
英國x2摩托車碟剎鎖怎麼樣 瀏覽:598
印度茶巧克力多少錢 瀏覽:589
義大利租房怎麼樣 瀏覽:528
中國銀行的信用卡額度是多少 瀏覽:772
義大利稀缺電影去哪裡看 瀏覽:436
印度為什麼喜歡吃稀飯 瀏覽:886
法語俄語義大利語哪個簡單 瀏覽: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