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和伊斯蘭世界國家的關系
從歷史上看,美國同伊斯蘭世界之間的分歧雖不是與生俱來,但也由來已久。而且,如今的不少「敵人」,當年曾是美國的「朋友」。
在冷戰期間,美國出於遏止蘇聯的戰略需要和謀求對能源通道和戰略地位的控制,往往支持某個伊斯蘭國家打擊另一個不聽美國指揮棒的伊斯蘭國家。美國的這種政策不但直接引發了伊斯蘭世界的內部爭斗,而且也使美國在伊斯蘭世界的敵友關系像走馬燈般地來回轉換。
1979年,蘇聯軍隊入侵阿富汗後,美國向阿富汗的伊斯蘭抵抗組織以及當時的塔利班提供了大量武器和金錢。但蘇聯從阿富汗撤軍後,塔利班掉轉槍口視美國為敵。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前,美國與伊朗巴列維王朝關系密切,伊朗成為美國的「鐵桿盟友」。但1979年伊斯蘭革命爆發後,由於發生伊朗扣押美駐伊使館人員引發的人質事件,兩國關系惡化。1980年4 月 7日,美伊斷交。斷交後,美對伊實施遏制和孤立政策,美伊互相視對方為敵人。兩國關系從此處於嚴重敵對狀態。
兩伊戰爭期間,美國為了遏制伊朗,又轉而支持另一個伊斯蘭國家伊拉克,向伊拉克提供了武器和情報,幫助伊拉克扭轉戰場敗局,迫使伊朗同伊拉克實現停火。兩伊戰爭結束店,伊拉克試圖在海灣當「老大」,並於1990年8月入侵科威特,美國為了保障能源通道安全,轉而支持科威特等海灣國家把伊拉克趕出了科威特,並對伊拉克進行了一連串軍事打擊和經濟制裁。
實際上,美國與伊斯蘭國家如果有「蜜月」,那大多也是短暫的,一旦這些國家「不聽話」,必定遭到打擊,伊朗和伊拉克便是例子。這也讓伊斯蘭世界對美國寒了心。
巴以問題埋下禍端
如今美國與伊斯蘭世界走到這一步,歸根結底, 問題還是出在巴以問題上。
二戰結束後,美國逐漸取代英法成為在中東事務中發揮主導性作用的力量。盡管美國以良性霸權自居, 自以為有別於傳統殖民主義的統治方式,但在久受西方殖民壓迫的中東廣大阿拉伯國家看來,美國在中東的政治與軍事存在和無非是歐洲殖民統治的延伸和繼續。
事實上,美國在中東政策上的種種做法,並沒有軟化阿拉伯世界對西方的敵對態度。相反,美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偏袒以色列。基於中東豐富的能源和重要的地緣位置,控制中東是歷屆美國政府基本國策。但問題是美國的中東戰略一直偏袒以色列,這是導致多次中東戰爭的重要原因。美國在巴以問題上的偏袒政策,加深了美國和整個阿拉伯乃至伊斯蘭世界的矛盾,導致極端伊斯蘭組織對美國的憤懣和報復,這也是中東恐怖主義的根源之一。
反恐戰爭播下仇恨
「 9•11」事件後,布希政府大力推行單邊主義和「先發制人」的反恐策略,刻意製造「文明的沖突」。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繼而又發動伊拉克戰爭,並將反恐的矛頭指向了一些伊斯蘭國家。反恐戰爭不僅使美國在阿富汗與伊拉克兩個戰場深陷泥潭,更使美國和伊斯蘭世界的關系跌至谷底,並在伊斯蘭世界播下了仇恨的種子。伊斯蘭極端分子用變本加厲的恐怖活動宣洩不滿,使得布希的「反恐戰爭」呈現「越反越恐」的態勢。
與此同時,美對伊朗的政策也日趨強硬。美不僅稱伊朗是「邪惡軸心」之一,還將伊朗列為支持恐怖活動「最積極」的國家,繼續對伊實行制裁。2005年6月,艾哈邁迪-內賈德當選伊朗總統之後,伊朗在核問題立場上的態度以及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引起美國的嚴重不安。時至今日,伊朗核問題依然在持續發酵,仍是困擾美國的難題。
兩場反恐戰爭「後事未了」、伊朗核問題僵持不下、巴以問題久無進展、整個阿拉伯乃至伊斯蘭世界視美國為仇敵,這些便是奧巴馬走馬上任時接手的美國在中東的「遺產」。
和解姿態須「觀其行」
奧巴馬作為第一位黑人美國總統,曾經在印度尼西亞這個伊斯蘭大國度過「美好童年」。甚至在自己的姓名中,還帶著一個伊斯蘭風格的中間名。自奧巴馬入主白宮以來,美國已經多次向伊斯蘭世界伸出「橄欖枝」,而奧巴馬此次選擇在阿拉伯世界的中心開羅發表向伊斯蘭世界示好的演講,則更具重要意義。
奧巴馬在開羅大學發表演講時,記者正在埃及出差。中東多數民眾和媒體對奧巴馬的演講表示歡迎,不少人對奧巴馬寄予厚望,認為奧巴馬的演講很坦誠,也很動聽,但人們的好感多源於對他個人的良好印象與其明星效應。現在人們願聽其言,但此後將等著觀其行——看其能否說服以色列,並出台一個公平的中東政策。
一位名叫穆罕默德的埃及人說,奧巴馬的確有別於前任總統布希,做出了同伊斯蘭世界改善關系的明智之舉。一位在埃及經商的沙特人阿里說,他雖對奧巴馬的演講表示歡迎,但對奧巴馬的言論能否付諸於行動表示謹慎樂觀。
一些阿拉伯分析人士認為,不管奧巴馬說什麼或做什麼,都是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的,因為他首先是美國人,其次才是擁有在穆斯林國家求學經歷、比諸多前任擁有更加開放的文化背景的美國總統。
目前情況下,奧巴馬擁抱伊斯蘭世界的願望固然良好,但由於雙方積怨甚深,美國與伊斯蘭世界之間的裂痕不可能憑借一兩次演講或一兩句善意的好話就能彌合。
B. 美國長時間對伊朗進行嚴厲制裁,到底對伊朗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美國和伊朗的關系一直非常不好,而且其經常對伊朗進行制裁。在美國制裁伊朗的過程中,伊朗收到了非常大的影響,首先就是伊朗的石油產業出現了波動,導致伊朗經濟壓力大增。其次就是伊朗的軍事裝備發展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最後就是伊朗國內的經濟改革被迫中斷。
最後就是伊朗國內正在進行經濟改革,大力發展自己的銀行產業。但是受到美國制裁的影響,許多歐洲國家不得不將自己的金錢從伊朗的銀行取出,這讓伊朗國內的經濟改革措施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影響。畢竟伊朗想要進行經濟改革,必須要大量的外來資金支持。
C. 美國「退群」伊朗如何應對
美國總統特朗普8日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朗核問題協議,並重啟因伊核協議而豁免的對伊制裁。美國財政部當天表示,已開始實施特朗普的對伊制裁決定。國際輿論普遍關注的是,在美國作出上述決定後,伊朗將如何應對。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東研究室主任唐志超認為,伊朗是否會同樣退出伊核協議,除美國因素外,還要看其他各方的反應,還同伊朗國內的政治博弈情況有關。他認為,伊核協議總體來說對伊朗有利,退出反而無明顯好處。
一個積極動向是,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和德國總理默克爾8日發表聯合聲明,對特朗普決定退出伊核協議表示遺憾,表示法英德三國將繼續留在伊核協議內,並「決心保證」該協議的落實。三國領導人敦促美國避免採取任何可能阻礙其他相關方完全落實伊核協議的舉措。俄羅斯外交部8日發布公告,表示俄方願與伊核協議其他各方繼續保持互動,並繼續與伊朗展開積極合作。正在伊朗訪問的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宮小生8日表示,伊核協議應當繼續堅持,應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各方分歧。
分析人士指出,事實上,對於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之舉,伊朗並非沒有反制手段。唐志超認為,在敘利亞、伊拉克、黎巴嫩等中東熱點地區,伊朗對其擁有較大影響力的什葉派力量無處不在。若伊朗決意報復,美國在中東地區各條戰線上,都將面臨更多麻煩。
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伊朗將加強與美對抗加劇的應對准備。自1979年伊朗推翻美國支持的巴列維王朝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以來,美伊一直處於對立狀態。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中東舊有平衡被打破,伊朗成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最大對手。伊朗溫和派政府上台後,曾努力改善與西方關系。如今,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將使伊朗與美國改善關系的努力付諸東流,助推伊朗國內反美情緒。同時,美國在伊朗周邊國家派駐的軍隊和建立的基地,已對伊朗形成軍事包圍態勢,兩國之間爆發沖突的可能性比以往更大了。
另一方面,伊朗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還將應對美國恢復和強化制裁所帶來的經濟和社會壓力。唐志超說,美國退出協議對伊朗的壓力主要體現在經濟環境惡化,伊朗國內溫和務實派會面臨強硬派擠壓等方面。
伊朗軍事專家莫赫達蓋姆指出,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世界各國之間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關鍵是要堅持通過和平對話方式妥善解決矛盾分歧。通過擾亂秩序來謀取私利,以及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都是徒勞無功的,註定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莫赫達蓋姆認為,一旦以色列和伊朗在敘利亞或黎巴嫩問題上直接爆發沖突,美國必將被拖入雙方角力的泥潭之中。
內容來自新華網
D. 美國會不會,軍事打擊伊朗
從目前美國和伊朗的狀態看,美國軍事打擊伊朗的可能性非常大。
1、美國的利益是中東這個能源基地的和平穩定。因此美國利益的核心是這個重要地區的「穩定的秩序」而非石油本身,另外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中東地區石油基地越穩定,其收益就越大,為了能源基地的穩定,能夠使得自己和國際社會能夠長期購買使用石油的權利,和維護以色列的生存權,因此美國要充當世界警察維持秩序
2、伊朗擁有核武器,中東地區就會失去穩定,造成動盪,一旦動盪,就會造成石油危機,影響世界主要的經濟發達國家,中國現在經濟越來越發達,對於中東石油依賴越越大,因此中國也將受到影響。
3、問什麼會造成動盪呢,中東地區是世界上戰火最頻繁的地區,第一個大的沖突就是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第二就是阿拉伯世界中的教派之間的(如;當年的伊拉克和科威特以及伊朗之間)。
4、自以色列建國以來其生存權至今沒有得到一些阿拉伯國家的認可,特別是伊朗和哈馬斯更是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掉,因此伊朗一旦擁有核武器就對以色列的生存權構成極大威脅,因此以色列就不會坐以待斃,有可能空襲伊朗核設施,就會使得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再次陷入戰火,導致中東和平崩潰。
5、因此美國絕對不能讓以色列先動手,只能以世界警察的名義動武,這樣才能挽救脆弱的中東和平
6、另外伊朗擁有核武器也會造成中東地區的軍備競賽(伊朗是阿拉伯世界數一數二的強國),即便是阿拉伯世界也存在著巨大的矛盾,阿拉伯國家也之間也多次爆發戰爭,(當然在反對以色列問題上是一致的),軍備競賽也會造成這個能源基地不穩定。
7、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專制國家(盡管也有選舉,但是缺乏公正性),另外地處霍爾木茲海峽,這個地理位置太重要,一旦這種帶有極端穆斯林色彩的專制國家掌握核武器,並封鎖海峽那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太危險了。
總之伊朗擁有核武器會破壞能源基地的「正常工作」使得經濟發達國家受到損害(包括中國這種經濟越來越強的國家),因此伊朗必須無核化,這個中國政府早晚要表態,目前8國集團已經達成共識。
二、於美國來說,強大的武力,打垮一個伊朗政權是非常容易的。
1、但是難度最大的是重新建立一個穩定的新政府,這個難度太大了,需要大批的資金來維持戰後的新政權,包括各種國家機器、國家行政機關的運作,這個需要長期和巨大的金錢才能維持住,否則伊朗就會成為一個動盪的國家,動盪就意味著會成為一個恐怖主義和極端勢力的溫床,也就是說打垮了伊朗政權,反而帶來更大的問題了,還不如不打,索馬裏海盜問題就是國家戰亂名不聊生帶來的。
2、試想一下,政府被推翻後,警察、各種公務員、稅務人員、交通部門、電力部門、用水部門,財政、國家貨幣體系等等全都分崩離析了,大批人員失業,貨幣體系崩潰,無法使用了,很多企業也無法進行經營,不法分子暴力犯罪到處都是,這個時候,僅僅靠幾十萬美國戰斗部隊是無法維持其穩定的,必須盡快成立新政府,重組國家運行所必須的各種只能部門等,然後重新穩定治安、穩定市場和貨幣等等,。一些部門掌握的國民的身份資料和檔案也已經毀於戰火,也要重建,總之太復雜、太龐大了,僅僅依靠美國的國力目前想重建伊朗這么大的國家談何容易。
三、因此美國只能是外科手術式的打擊(空軍和特種部隊)。採取的方法可能如下:
1、第一是,外交攻勢,聯合世界主要國家,國際制裁,並取得道義支持(這個已經基本形成,只差中國一家了,八國集團已經全部同意,中國也露出了一點風聲反對伊朗擁有核武器)。
2、伊朗如果意義孤行,說服國家社會,並保證能夠在不造成核泄漏污染的情況下,摧毀伊朗核設施,消除周邊國家對於核泄污染的擔憂。
2、外科手術式的空中打擊(可能需要情報人員和特種部隊配合),摧毀伊朗核設施,另外為了保證國際石油運輸線暢通,美國可能出動有限的地面兵力控制霍爾姆茲海峽周邊的伊朗地區或是在該地區建立空中禁區走廊,使得伊朗軍事力量無法進入該地區。
3、於此同時在伊朗周邊部署導彈防禦體系,防止伊朗報復以色列和將以色列拖入戰爭。
4、其後繼續配以長期的國際制裁(可能長達十年),這這期間,如果伊朗還是研究,就繼續不定時的空襲伊朗核設施,使得伊朗經濟惡化,人民對政府不滿,最後導致伊朗內部發生沖突,強硬派被溫和派推翻(和1991年後,對付伊拉克薩達姆的戰略一樣,一步一步收緊繩扣),
E. 波斯灣旁邊的伊朗有著怎樣的工業體系敢和美國叫板
時至今日,中東的伊朗依舊是少數幾個敢和美國叫板的國家之一,而且屬於那種根本不懼怕美國的國家。自從伊斯蘭革命之後,伊朗就一直處在被美國的制裁封鎖之下,無論是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響。雞蛋從內打破明顯要更好一些,伊朗這些年的努力發展使得自身的工業水平已經達到了中東先進領先行列的水平。
美國對伊朗進行嚴厲制裁封鎖,但作為全球主要的石油產區,伊朗不愁沒有朋友,尤其是來自歐洲的朋友。在過去多年間,眾多歐洲國家一直以各種途徑和伊朗合作著,屢禁不止。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的是伊朗今天的國防工業產品已經出口到了全球五十多個國家,人家也是有能力的,而且其中還包括一些北約成員國。
再就是伊朗本身的信念與精神,在被美國封鎖的情況下只有自己努力發展,才可能有出路。結合這所有的因素,就大概能夠得出伊朗工業至今不錯的原因了。所以,擁有幾千枚導彈,並不能一定會取得戰爭的勝利,打鐵還需自身硬,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才是對抗美國的鎮國利器。
F. 伊朗和美國以前曾是盟友,為何現在成了仇敵
美國和伊朗之間的關系可謂是反目成仇,從伊朗的一票F-14就可以看出伊朗曾經和美國的關系非常好,而從蘇萊曼尼被殺的事件又可以說伊朗和美國的關系徹底跌入谷底。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伊朗和美國的關系在二戰之後正式開始非常親密,伊朗投靠美國投靠的也非常徹底。其次就是在伊朗的巴列維王朝結束之後,伊朗和美國的關系隨著伊朗人質危機跌入了冰點,從此美國和伊朗正是斷交。最後就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伊朗和美國的關系並沒有出現太多改觀,反而雙方的矛盾越來越深,隨著蘇萊曼尼被美國無人機斬首,美國和伊朗的關系徹底變成了仇敵。
最後就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伊朗和美國的關系並沒有出現太多改觀,反而雙方的矛盾越來越深,隨著蘇萊曼尼被美國無人機斬首,美國和伊朗的關系徹底變成了仇敵。其實最開始美國人並不願意和伊朗鬧掰,甚至為了不惹怒霍梅尼,將巴列維遣送到了埃及。但是最終伊朗和美國還是鬧掰了。其實筆者覺得美國之所以將霍梅尼送到埃及,最大的原因還是巴列維已經失去了用處。
G. 盟友到對抗,美國伊朗關系反反復復,美國為何要過河拆橋
美國和伊朗之間的關系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好了又鬧鬧了又好。美國和伊朗在20世紀中期的關系非常甜蜜。然而,自伊斯蘭革命爆發以來,美國和伊朗一直是一對死敵,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並將重新實施對伊朗的嚴厲制裁,美國只是需要一枚棋子來坑蘇聯又不會讓伊朗強大。
伊朗可以幫助美國窺探俄羅斯的後院阿富汗和中亞南部,但最大的好處是伊朗本身。最初,美國和中東之間的地理關系被疏遠了,更不用說深入內陸的中亞地區了。即使獲勝,美國也只能利用伊朗來統治和管理中亞。天空很高,皇帝很遠。屆時,伊朗將以其優勢接管中亞南部。美國對此無能為力。
H. 美國會攻打伊朗嗎,伊朗軍事實力如何
美國目前不會攻打伊朗,伊朗軍事實力:
伊朗現役部隊51.3萬人。
陸軍
伊朗軍人 (12張)
伊朗陸軍是伊朗武裝力量的主體,總兵力約35萬人。編有4個軍部、4個裝甲師、6個步兵師、1個空降旅、2個特種作戰師、若干獨立裝甲旅和步兵旅、5個炮兵群。主戰坦克約1400輛,其中不乏先進的T-72型和「酋長」主戰坦克以及中國最新型99式坦克。特別是伊朗自行生產的「佐勒菲卡爾」系列坦克,吸取了西方的先進技術,成為伊朗地面裝甲力量的骨幹。
伊朗地面武裝力量的機械化程度比較高,除了坦克,伊朗陸軍還擁有近百輛裝甲偵察車、上千輛步兵戰斗車和裝甲輸送車。其擁有的近600架直升機更非伊拉克、阿富汗可比。此外,伊朗還擁有牽引火炮約2000門、自行火炮約300門,以及數量龐大的火箭炮其中包括中國WS-1火箭炮,尤其是伊朗的導彈部隊更是其威懾美以的「撒手鐧」武器。約35萬人。編有4個軍司令部、4個裝甲師(每師轄3個裝甲旅、1個機械化旅、4~5個炮兵營)、6個步兵師(每師轄4個步兵旅,4~5個炮兵營)、1個空降旅、1個突擊師、2個特種部隊師、5個炮兵群、若干獨立裝甲、步兵、突擊旅。
海軍
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伊朗一直比較注重海軍實力建設。在前國王巴列維時期,伊朗就從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購買了大量的海軍裝備,建立起了當時本地區最為強大的海軍。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伊朗霍梅尼政權受到國際社會的制裁,美、英等國對伊朗實行武器禁運,再加上後來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伊朗海軍發展受到嚴重阻礙。自80年代末,伊朗把海軍建設重新提上議事日程,海軍在每年的國防預算中佔有很大的比例,其中1996年大約為27億美元,近些年更是大幅上升。
伊朗海軍擁有兵員2萬人左右(包括約2000人的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主要海軍基地有5個,其中在波斯灣有阿巴斯港、布希爾和霍梅尼港,在印度洋有恰赫巴哈爾(潛艇基地),在裏海沿岸有恩利澤。主要作戰艦艇包括俄制「基洛」級潛艇3艘、驅逐艦3艘、護衛艦3艘和輕型護衛艦12艘。
空軍
伊朗空軍約4.5萬人(其中包括1.5萬名防空部隊)。編有16個攻擊/戰斗機中隊、1個偵察機中隊、1個加油/運輸機中隊、5個運輸機中隊、5個地空導彈中隊和16個地空導彈營。
預備役
除正規軍外,規模為12萬人的伊革命衛隊也是伊朗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地面衛隊約10萬人,編有13個步兵師、兩個裝甲師及15-20個獨立旅;海上衛隊約兩萬人,以5個島嶼為基地,裝備有45艘武裝小艇;岸防部隊編有炮兵和地地導彈連,現統一由海軍指揮。此外不可忽視的是,伊朗是一個尚武的民族,擁有龐大的預備役力量。伊朗常設預備役部隊有35萬人,主要是陸軍。其中准軍事部隊「民眾動員軍」約20萬人,多為青年志願人員,戰時可達100萬人,僅有少量武器裝備。憲兵15萬人中包括邊防部隊。
駐外兵力
伊斯蘭革命衛隊駐黎巴嫩約400人;在蘇丹派有軍事顧問。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英語: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位於亞洲西部,屬中東國家。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斯坦,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據伊朗國家統計資料庫2014年7月18日顯示,伊朗人口達77598379。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
伊朗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不結盟運動,OIC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
2015年7月14日,經過多年艱苦談判,伊朗核問題最後階段談判終於達成歷史性的全面協議。伊朗承諾永不尋求獲取核武器,並稱贊伊核協議是「歷史性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