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巴基斯坦、伊拉克、伊朗、阿富汗、以色列之間是什麼關系
巴基斯坦+ 伊拉克+伊朗+ 阿富汗+ 以色列=中東國家。
Ⅱ 敘利亞、伊朗、伊拉克、美國之間是什麼關系
中東關系太復雜,大概能夠用一句話來形容:「中東是一個所有人反對所有人的地方」.
在中東,穆斯林主要分遜尼派和什葉派,遜尼派大概佔90%,這兩大派又細分很多派別...不同派別之間關系不太好(所以有的童鞋會很納悶,為啥ISIS明明是遜尼派,還要開推土機推遜尼派的清真寺,),凡是和美國關系好的國家基本都是遜尼派,比如巴林,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
而敘利亞和伊朗是屬於什葉派,(伊朗是波斯人,不過是信仰伊斯蘭而已),原本伊拉克是遜尼派(這也是兩伊戰爭爆發的原因,原本是對親兄弟),後來伊拉克被美國按在地上摩擦了之後變成了現在的什葉派掌權,前兩年懟天懟地的ISIS就是伊拉克遜尼派被摩擦之後留下來的極端分子(但美國又不喜歡什葉派...於是前期ISIS又受到美國資助反對伊拉克什葉派政府.....後來美國人控制不住ISIS,最後才和國際社會一起打擊ISIS),另外要說他們的關系就要說到以色列,美國和以色列的關系那是妥妥的鐵盟,而以色列又是鐵了心要打擊伊朗的(因為伊朗研製核武刺激,擔心早晚要吃伊朗的大地瓜,其實以色列自己也有幾顆大地瓜,不過國際社會心知肚明而已),於是說美國為盟友也好,為利益也好,反正就要懟敘利亞和伊朗,美國和以色列原本的心思是團結遜尼派的阿拉伯國家一起摩擦伊朗和敘利亞,但是...但是偏偏這中間又卡著一個沙特這幫遜尼派大地主們的窮親戚一一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也是遜尼派,但它和以色列的沖突簡直可以叫做水火不容....直到敘利亞2010年爆發內亂,叛軍閃亮登場,美國人趁機攪亂局勢,ISIS也混進敘利亞這片樂土....前邊說了美國人控制不了ISIS,又不想自己擼袖子直接在敘利亞干,於是又扶植了庫爾德人和白頭盔攪亂敘利亞,順便摩擦ISIS,而庫爾德人屬於土耳其堅決打擊的分裂勢力,於是美土關系搞僵了,土耳其派兵進入敘利亞打擊庫爾德人,順便摩擦ISIS,(說個笑話.前兩年土耳其擊落了俄羅斯戰機,一度膨脹到挑戰地獄級難度副本——北極熊的憤怒。以為會爆落「大突厥斯坦建幫令」,不過在挑戰之後好友頻道里的美,英,法等小夥伴立馬下線消失了...從此突厥有了心理陰影,和西方漸行漸遠)伊朗為了地緣政治因素.不能眼見旁邊這敘利亞苦逼兄弟落難,不但派出大批「顧問」,另外又資助了黎巴嫩真主黨幫忙打擊叛軍,順便摩擦ISIS和以色列,以色列不能忍受戈蘭高地旁邊有伊朗人的存在,於是也進入敘利亞打擊伊朗人,順便摩擦ISIS,俄羅斯為了自己在敘利亞的國家利益,也為了推銷和試驗自己的武器裝備,也派兵進入敘利亞幫助政府軍打擊叛軍,順便摩擦ISIS......終於ISIS在多方摩擦之下掛了,現在庫爾德人也被土耳其掛了,而白頭盔根本就是來拍化武大片打醬油的,(美國人和他經營7年的敘利亞勢力至此徹底出局),目前叛軍也快被俄羅斯,伊朗,敘利亞政府聯軍掛了,就剩下伊德利卜這最後一座叛軍城市,但是.....但是土耳其又反對打伊德利卜,因為會造成大批難民逃亡土耳其...不知不覺越說越遠了,不過看完你應該明白這幾個國家之間的關系了,另外要說的是伊朗和土耳其都屬於地區一霸,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目前算是「一家親」,中東就這三家還是什葉派。
Ⅲ 伊拉克和伊朗是什麼關系
伊朗在中國西面,伊拉克在伊朗西面。他們是相鄰的阿拉伯兄弟,都信伊斯教。
然而兩國為邊境交界處的阿拉伯河的主權而產生爭議,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後,伊拉克趁伊朗局勢未穩之際,發動兩伊戰爭。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為這塊有爭議的河流,借口為抵禦「伊斯蘭革命」,悍然向伊朗發動軍事進攻。
但自從薩達姆政府被推翻以後,伊拉克和伊朗的關系就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兩國越走越近,出現明顯的緩和局面。
伊拉克共和國,簡稱「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南方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敘利亞,伊朗和約旦各位於其東西兩側。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
兩伊戰爭,又稱為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伊朗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神聖抗戰、或伊朗革命戰爭,伊拉克稱為薩達姆的卡迪西亞,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嚴重損失,除常規戰爭外,在戰爭過程中採取了襲城戰、襲船戰、襲擊油田等破壞敵方後勤、經濟設施的手段。伊拉克還對伊朗軍隊、平民動用化學武器。
Ⅳ 高分求:可口可樂歷年英文廣告語
1886 Drink Coca-Cola最早的宣傳語,與自由女神(Stayue of liberty)同年出生,也是使用頻率最多的標語,暢行一百餘年歷久不衰。
1904 Delicious and Refreshing一九O四年至一九一七年間,可口可樂正處內銷成長鞏固期,功能性的標語提示了美國國民,可樂的神氣之處,同時期西方世界的愛因斯坦發表了相對論,人類開始認知到天才的正確定義。東方的中國此刻正從帝制劇烈地轉型到國民共和階段。
1917 Three Million a day觀望了三年,中立的美國終於加入世界大戰的行列,三百萬瓶的日銷量,宣告了可口可樂銷售開始狂增的起點,以及世界品牌的地位。
1922 Thirst Knows No Reason因應消費者習慣,早期的可樂廠只有夏季開張,可口可樂此時張說服大眾,北緯三十至四十五度左右的美國,四季都是喝可口可樂的好時光。
好萊塢(Hollywood)發行人類第一部彩色電影《海上鍾聲》,可惜因製作成本太高的關系,無法再持續製作彩色片。
1925 Six Million a day此標語與可樂麗池男孩(Ritz Boy)廣告同步推出,是廣告天才阿契。李(Arch Lee)的經典傑作,同年中國國父孫文逝世。
1927 Around the Corner from everywhere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九年,為可口可樂的第一波大擴張,中南美與歐洲是其主要重點,中國也名列其中,這句標語的<Everywhere>正展露出當局的全球化企圖。同年有聲電影問世,可口可樂也在這一年放送廣播廣告。
1929 The pause That Refreshes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四日華爾街股市大崩盤,開啟了人類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大蕭條,一片哀鴻遍野的股災確實需要片刻的清涼時刻。同時,德國加入可口可樂生產行列。
1932 Ice cold sunshine等待經濟復甦的黎明來到的同時,東方的日本及西方的德國正將軍事主意擴張到極至,緊綳的情緒將各國的關系降到冰點。期待可口可樂帶來和平的曙光……
1963 It『s the refreshing thing to do <Refreshing>與<Cold>是可口可樂公司最常用,也最有信心的功能性字眼,除了可樂的冰鎮消暑,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同樣讓你清涼快意。
1938 The best friend thirst ever had喉嚨的乾涸需要可樂,那麼面對經濟信心的危機呢?超人(Superman)選擇在此時誕生,美國的自信於是有了依靠。同年澳洲、奧地利與南非加入可口可樂的大家庭。
1939 Whoever you are,whatever you do,wherever you may be,when you think of refreshment,think of ice cold Coca-cola
這是歷年來最長的標語,內含二十一個單字,如同愛情片中的對白,整句念完需要花你一點時間。經典名片<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成功地風靡全世界,超人的死對頭蝙蝠俠(Batman)也是在這動盪的年代出世。
1942 The only thing like Coca-cola is Coca-cola itself由十個單字組成,<Coca-Cola>連續出現兩次。一九四二年至四四年間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熾熱的時期,由於喝不到正牌的可口可樂,德國境內出現了冒牌貨(Afri-Cola),可口可樂公司於是推出了此一標語,告訴德國軍要尊重利權,杜絕盜版。
1944 Global high sign由字里行間越略可看出,美國對第二次世界大戰<諾曼地登陸>的信心與期待。這個心戰喊話同時也是可樂標語第一次與飲料意象的脫離。
1948 Where there『s Coke, there』s hospitality <Coke>首度出現在廣告標語——溫情與可樂同在。同年可樂進駐香港,<印度的良心>甘地亦與此時遭刺,願他所敬仰的神與他同在。
1949 Coca-Cola along the highway to anywhere四O年代末乃至整個五O年代是汽車文明走向主流的開始,高速公路將可樂更快地送達每一個角落,同年冷戰隨著北約組織的建立展開,兩大陣容間的心理距離極需可樂來化解。澳門於本年開放可樂進駐。
1952 What you want is Coke新力(Sony)發展電晶體收音機,這個革命使得家電進入到全新的領域(隨身聽、收錄機都是它的後代),但此時普遍單價仍高,可口可樂還是得到歡暢的最佳選擇。愛而蘭於本年停止了自英國內銷可樂,捲起袖口自己來。
1956 Coca-Cola makes good thing taste better貓王Elvis Presley推出首張迷人專輯<Heartbreak Hotel>,立即獲得榜首佳績,好風味的可口可樂是搖滾樂最佳良伴。伊朗亦於同年與可口可樂相會。
1957 Sing of Good Taste李政道、揚振寧獲諾貝爾物理獎,象徵著華人的智慧在世界舞台開始綻放。可口可樂瓶罐此時正值發展新品種的關鍵期,一九五六年至五九年連續推出四個標語,證實了高層的重視。同年台灣開始生產可口可樂。
1958 The cold, crisp taste of Coke <Taste>是可口可樂五O年代最喜歡使用的動詞,如同<足球之神>比利是當時運動界的動詞,五八年的世界盃為其初登版,他同時也帶回了雷米金杯給祖國。同年安哥拉(Angola)開始暢飲可口可樂。
1959 Be really refreshed芭比娃娃出現,小女孩與父母間有了具建設性的討論話題。對於小男孩,我們則建議<可口可樂>小汽車。從本年開始,衣索匹亞有了自己的可樂廠。
1963 Thing go better with Coke美國總統甘乃迪於達拉斯遇刺。香港推出了<心曠神怡萬事勝意>,這是當地最早的標語。柬埔寨可樂廠亦於同年開始運作。
1969 It『s the Real thing美國太空梭登陸月球,本世紀人類最瘋狂的夢想由阿姆斯壯達成,香港當年的標語為<真是好嘢>.
1975 Look up America越戰的結束帶給美國難以忘卻的挫折感,可口可樂的出現則適時地協助人民療傷止痛。
1976 Coke adds life可樂開始關注到日常生活的意象,香港則稱之<可口可樂添情添趣>.同年毛澤東逝世。
1976 Have a Coke and a smile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交,同年可樂再度輸入中國。當年香港的當地廣告語為<可口可樂添歡笑>.
1982 Coke is it香港稱之<梗是可口可樂>,為另一個相當受歡迎的標語,尤其其廣泛印製在可樂衍生商品上。
1986 Coca-cola red, white and you除了一九四九、五六年兩年外,四八至八六年間,<Coke>躍居標語的主角。可樂百年周年紀念推出<Coca-Cola>為開頭,作為其復辟的開始。八O年代中期是紅底白字商標,運用在瓶罐的旺盛階段。同年挑戰者號升空七十三秒後爆炸,留下全世界電視機前錯愕的觀眾。
1987 Can『t beat the feeling台灣稱為<擋不住的感覺>,香港稱為<無可擋的感覺>.就台灣而言是最受歡迎,也印象最深的一句可樂廣告語,當年代言中文廣告曲的是庾澄慶與葉倩文。
1990 Can『t beat the real thing延續上一個好感覺,僅將<feeling>改為<Real thing>,只是續集的名氣及人氣往往不若首部曲,而這個定律顯然不只適用於電影。柏林牆的倒塌,象徵了民主成為東德的<Real thing>.
1993 Always Coca-Cola簡短有力的宣傳,造就可樂史上最成功的標語,台灣成為<永遠是可口可樂>,香港稱之<永遠系可口可樂>.這個長壽的標語歷時八年,跨過九二、九六奧運,九四、九八世界盃以及千禧年,為自以九一七年以來,最持久的宣傳語。同年NBA公牛隊(Chicago Bull)完成第一次三年霸,公牛王朝確定。(一九九八年的<Eat football, sleep football, drink Coca-cola>為足球專用的標語)
2000 Coca-cola. Enjoy香港稱之<起歡可口可樂>,<Enjoy>為續<Drink>後,最受消費者歡迎的動詞。同年可口可樂注入北韓。
2001 Life tastes good可口可樂公司將產品意象從飲料本質抽離,以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出發,塑造出溫馨的氛圍,從網站、平面廣告,到電視傳媒一體成型的宣傳,期待創造出另一波高峰。
2003在我們看來,戰後除了1969年和1982年的那兩個廣告語以外,其餘的廣告語都是創意專家們自以為是之作。
可口可樂要面對Pepsi、Virgin(也許還有中國的非常可樂)的競爭,最有效的定位就是「Its the real thing.(正宗)」。
Ⅳ 伊朗人一般早餐吃什麼
伊朗人認為,早餐是當天最重要的一餐。所以他們一點不會馬虎,從主食到肉到茶點,樣樣俱全。
傳統的伊朗早餐一定離不開這些食物:
第一,主食:麵包:
傳統的伊朗早餐的最終主食是麵包,每天新鮮購買。每個城市可能有特定的當地品種,但三種標準的品種有:
1.巴爾巴里: 一種長長的橢圓形麵包,有美味的耐嚼和結實的麵包。
2.山干克: 烤在岩石上的小麥餅,
3.塔夫圖: 一個大,圓形,白色的大餅。
用什麼食物來搭配麵包呢?
搭配巴爾巴裡麵包適合用甜食搭配,如黃油,果醬,凝結奶油和蜂蜜都特別適合。
而諸如羊乳酪,切片黃瓜和西紅柿以及核桃等鹹味食品,尤其適合搭配山干克麵包。
第二,茶
伊朗人全天喝茶,從早餐時第一道熱玻璃杯開始。就像義大利人僅在早晨喝卡布奇諾一樣,伊朗人只有在早餐時才會喝茶配上砂糖。在一天中的其他時間,使用方糖,葡萄乾或其他甜食。
第三,煎蛋
伊朗只有一種煎蛋,那是用新鮮的西紅柿或番茄醬炒雞蛋。 山干克麵包是煎蛋的最佳搭配,配上一盤新鮮的香草和洋蔥就更棒了。
第四,哈利姆
哈利姆是一種羔羊肉,雞肉或土耳其肉粥,用小麥搗成泥狀,直至形成燕麥片狀稠度。通常在冬季,在一些宗教節日期間吃。
第五,扁豆湯
扁豆湯是早餐食品,通常包括在酒店或高速公路休息區自助早餐。淋上檸檬汁更 健康 ,素食主義者友好的早餐選擇之一。
伊朗這個國家給人感覺知名度不高,但說到它的舊稱~波斯,印象則不同了,波斯貓,波斯帝國、波斯王子、波斯美女……
回到正題,伊朗人的早餐分為兩種,餐館的和家庭自做的。像伊朗早餐館的食物,對中國遊客來講是非常便宜的。
一個牛肉蔬菜饢(漢堡),加一瓶可樂,或者羊雜湯+饢,價格在10萬里亞爾,摺合人民幣為5元。而且這還是2018年的匯率,如今伊朗貨幣更貶值了。(美國去年對伊朗實施了經濟制裁造成的結果)
10萬利亞爾的早餐對伊朗普通百姓並不便宜,他們普通工人的月薪是1000萬里亞爾(500元),城市白領3000萬利亞爾,高級管理階層7000萬里亞爾……
伊朗的主食有大米,早餐也有吃粥的習慣,但不是白粥,而是蔬菜咸酸粥。同理米飯不是白飯,通常是以藏紅花汁調味,或者手抓飯,羊肉抓飯、雞肉手抓飯……等等。跟新疆的手抓飯有異曲同工之妙,實際上在飲食習俗還有許多相似的,農業方面以水稻、小麥等為主。
新疆維爾吾族的主食是饢,伊朗人同是如此。伊朗的饢比較長些,大點,有薄有厚,軟硬都有,品種多樣,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由小麥粉或者麵粉製作的。
早餐吃著饢,喝著酸奶,或者白乳酪(咋一看以為是豆腐呢)。但最多的還是紅茶,幾乎一天三餐都有,伊朗是全世界第七大茶葉生產國。喝紅茶要配上方糖,不是直接放入茶調味的,而是含在嘴裡,每喝一口都帶有絲絲甘甜,因為這種方糖甜度低,且難融化。
伊朗人跟維爾吾人一樣喜歡吃烤羊肉,牛肉、雞肉等等。蔬菜水果和堅果也差不多,葡萄、西瓜、哈密瓜、杏子、番茄……等等,家庭條件不錯的,早餐有各類水果、沙拉、果醬。吃飯時在地上鋪上桌布,席地而坐的。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主食中有烤肉串,英語是kebab與波斯語發音基本相似,於是網友把它翻譯成「烤爸爸」。他們的烤肉串有兩種,分別是「土耳其烤肉」和「波斯烤肉」。第一種跟國內的「肉夾饃」相似,據說是絲綢之路時引入中國的,做法略有不同,刮下的肉需要先在鐵板上與蔬菜炒熱,再夾入饃里。第二種則是用羊肉剁成糜,混合調料、香料做成的,再包裹在烤串上烤制。
此外,伊朗人喜歡吃腌制菜、泡菜,全是酸酸的口味。
題外:伊朗雖然是個貧窮的國家,但是對於中國遊客很熱情,不存在辱華藐華的現象,不像印度把中國人當行走的錢包,比許多國家對國人態度要好。因為中國援助過伊朗眾多方面,所以是一個值得遊玩的國家。
佘小廚(完)
在伊朗的旅行中,總會帶給我太多的驚喜和期待。早在出發前就對伊朗的攻略做了差不多60%,但我還是把 美食 攻略給遺忘了,以至於在伊朗的旅行中對於 美食 都是有些不知所措。
伊朗的十幾天里,我既嘗到受西方快餐文化的影響下誕生的許多漢堡,薯條,三明治和披薩等西式食品。也可以嘗到非常多地道的伊朗傳統 美食 ,在很多人看起來這些 美食 確實賣相一般,吃起來或許可以說難以下咽,但在我看來卻是一種非常好的體驗,至少我都可以把米飯,烤焦的西紅柿,豆子湯消滅。
相信很多人都會問,那麼我們在伊朗到底都吃啥?下面我就跟大家來啰嗦啰嗦:
早餐
在伊朗不論是青旅,客棧,私人庭院,抑或是高級酒店,都會有免費早餐,當然也包括30元一晚的青旅。只不過檔次就不一樣,如果是高級酒店那麼早晨非常豐富-豪華自助餐。大都包含了各類果醬、色拉醬、黃油、主食方面會有烤餅、餅干、麵包;飲料方面不僅有咖啡、果汁、牛奶、紅茶,還會有這里特別的豆子湯。
下面這個是在德黑蘭酒店吃的早餐,圖片中的就是左下角的就是味道奇特的豆子湯,其他驢友說口感有點像豆汁,細細品嘗還真有點似曾相似。右邊則是一些糕點和小菜以比較西式。
饢可以說是伊朗最重要的主食,不論是早飯中飯還是晚飯,都會出現饢。酒店工作人員說,他們每天早上都會烤制許多新鮮出爐的饢,基本上可以供客人吃一天。
早餐中還有一種甜點尤其不能錯過,那就是椰棗,據說在伊朗吃椰棗的方法有500多種,味道是特別甜,一定要配著茶,不然那甜度我相信大部人都接受不了。
再來一張豆子湯的圖片,在伊朗很多燉菜中,都會把不少的蔬菜燉爛喝湯,有的也會加上一些肉末一起燉煮。
此後的每天時間里,基本上的早餐都差不過類似,只不過有些小青旅或者客棧,只提供簡單的紅茶和饢,外加一些小菜。不過總歸來說,都可以讓你吃的很飽,以保證一上午遊玩不挨餓。
而下面這個則是在亞滋徳非常普通的一個旅店的早餐,雖然簡單,但相對來說還是非常干凈和可口。
不過通常我們在逛街的時候,碰到香氣逼人的烤饢店就進門,花五毛錢選購一張饢,剛出爐的饢脆而香,分量實在,四五個人都吃不完。
中午
在中午的時候,我們通常會選擇吃當地很有名的,也是最尋常的主食套餐-烤爸爸。烤雞肉、烤牛肉、烤羊肉是點餐率最高的,另外烤雞翅、烤駱駝肉、烤鴿子也都可以品嘗到。有了肉,當然少不了一些生菜和烤焦的西紅柿,就著饢或者米飯一同吃,別提有多搭了。末了,再來一杯茶水或者咖啡別提有多爽了。(補充一下,不知道為啥這里都會把西紅柿烤焦?)
我還挺喜歡這種用藏紅花煮的米飯,雖然口感不如中國的勁道,但是配烤肉卻是另一種滋味。
另外吃完飯,還必須品嘗的那就是伊朗的冰激凌,尤其是設拉子,或許是我吃過最特色的冰激凌,而且價格超級劃算,量大物美。
晚餐
晚餐其實和中餐的差別不大,基本上以烤爸爸為主,在配以米飯饢,茶水或者咖啡。不過一般晚上我們都會挑選一些環境相對比較好的餐廳就餐,餐廳有個特別的地方就是,服務員清一色的男生,基本上很少看得到女性,這就是伊朗的一種風俗。
其他還有一些賣相不太好的菜品,我也來分享一下,比如這個黑乎乎的一坨坨的燉牛肉,燉豆子或者燉茄子。
對於伊朗的 美食 ,旅行者大都覺得很一般,甚至一般,雖然褒貶不一的伊朗 美食 ,但在我看來卻是享受另一種獨特的味道,與眾不同但不討厭。
早餐一直被認為是伊朗家庭的重要一餐。享受早餐時間被認為家庭團聚之一,也是開始一天的最佳時機。饢和紅茶是波斯風格早餐的重要組成部分。伊朗人的日常生活離不開紅茶,其次饢。
饢對於伊朗人的生活很重要,饢是波斯語 音譯,中文意思麵包,英語Bread
在伊朗,每天都有新鮮饢出爐。各種類型的饢餅,在伊朗早餐很受歡迎。幾款著名饢有:noon-e barbari,noon-e sangak,andon -e taftoon。
另外,早餐中還有:乳酪、水煮雞蛋、核桃、果醬、蜂蜜、黃油及黃瓜、西紅柿,一起與饢享用。紅茶是伊朗人中最重要的飲料,他們從早到晚都有喝紅茶的習慣。
在伊朗早餐還有幾款暖湯:
1、Adasi扁豆湯。它是用扁豆、洋蔥或馬鈴薯塊做成。
2、Haleem是用小麥或大麥和肉類在內的燉菜,屬於溫熱早餐的類型。通常在大多數城市的專門店裡售。
3、 Kalleh Pache,一種用煮牛或羊蹄頭的菜,也有一些粉絲。有些人喜歡吃,但有些人不喜歡它的味道。
4、煎雞蛋和伊朗番茄炒雞蛋,用新鮮西紅柿炒雞蛋,通常在伊朗家庭中享用。
享受充滿活力的一天,波斯風格的早餐充滿了品味和色彩。
如果你等到伊朗 旅遊 就有機會品嘗這些五彩繽紛的早餐,因為伊朗賓館提供早餐。
身為一名中國人,我們的身邊最不缺的就是 美食 了,這樣的想法對於其他國家的人也照樣適用,全世界的每個國家都有他們的國民認為好吃的 美食 ,比如說我們不是很熟悉的一個國家伊朗,伊朗是我們的鄰國,如今也有很多中國人在那裡工作,也了解了一些伊朗當地的文化,尤其是飲食文化。
伊朗人吃飯還是比較講究的,首先比較 養生 ,他們一整天都喝茶,從早上第一頓飯就要吃好,所以早餐相當的豐盛。
伊朗人的茶搭配方糖、蜂蜜、水果和葡萄乾等食物一起吃,可以品一整天,而早飯是他們最重要的一頓飯,必須要吃好,伊朗人早餐的首選就是麵包,而且是那種我們國家沒有見過的麵包,麵包的種類也有幾種,但是他們最主要的特徵就是比較大,而且嚼起來偏硬,很有嚼勁,搭配一些當地的菜品吃,很合適。
伊朗人喜歡吃炒雞蛋,但是他們炒雞蛋的方法只有一種,就是「西紅柿炒雞蛋」,是不是聽上去很有中國的風味,其實,現在在伊朗生活著很多的中國人,他們吃飯的方式也多多少少受到了中國人的影響,炒雞蛋搭配像煎餅一樣的主食吃,再來一點新鮮的圓蔥和香料。
伊朗人的生活還是不錯的,吃肉也是比較平常的,他們比較喜歡吃羔羊肉和雞肉以及肉粥,而且在伊朗還有專門烹飪這種肉的手法,這種食物在宗教的節日經常吃,他們把小麥搗成泥狀,直至形成燕麥片狀稠度。然後搭配著肉來吃。冬天吃讓身體能夠更加的溫暖。
除此之外,伊朗人的正餐還是經常吃米飯的,伊朗的很多飲食文化和我們的另外一個鄰國印度很像,都是喜歡用手抓飯,而且他們練就了一種不怕燙的本領,網友們,看了伊朗人的日常飲食,你們覺得有食慾嗎?
在伊朗,人們非常重視早餐,每天的早餐都精心准備。伊朗主婦能把所有食品做成各式花樣,非常有藝術特點。
一般早餐主食以麵包為主,大致包含3特色:長長的橢圓形麵包叫巴爾巴里,和我國的傳統麵包味道差不多;在岩石上烤的小麥餅叫巴爾巴里,和我們的燒烤餅味道類似;圓形,白色的大餅叫塔夫圖,類似新疆的饢。
伊朗人將黃油,果醬,羊乳酪,塗抹麵包上面,配上多種蔬菜:西紅柿,辣椒,黃瓜,土豆,捲心菜等,灑上鹽巴來吃。
伊朗人早餐必不可少的就是煎蛋或煮蛋,條件好的好要吃烤羊肉,烤牛肉。伊朗人最喜歡乳酪,每餐都要吃乳酪。各式蔬菜沙拉、水果沙拉也是伊朗人早餐必不可少的。
飯後,伊朗人喜歡喝早茶,特別是紅茶,伊朗人都很喜歡喝。
伊朗早餐主要以各種鞭為主,什麼牛鞭,馬鞭,羊鞭,鹿鞭,大象鞭。輔助配一些麵包和狗鞭湯。要不伊朗足球這么厲害,能輕輕鬆鬆打中國3:0,不愧為亞洲第一,原來是吃的早餐和我們不一樣。。。。。。。。。。。。
拍的圖,寫的介紹,都是有錢人的習慣,沒普通人尤其窮人的就餐習慣。
有一道非常有特點的早餐,就是伊朗的羊湯,一碗湯,一盤羊頭肉,還有羊舌頭和羊腦花。這早餐杠杠滴!
中國人一般早餐吃什麼?
Ⅵ 伊朗和伊拉克的歷史有何關聯,何時分裂
歷史上,兩國間一直存在著民族矛盾、教派沖突、領土糾紛以及歷史遺留下來的各種爭端。1980年9月,兩伊戰爭全面爆發。戰爭共造成100多萬人死亡,給兩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1987年7月,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無條件停戰。伊拉克和伊朗先後宣布接受這項決議。1988年8月20日,長達8年之久的兩伊戰爭結束。
戰爭結束後,兩國仍然處於敵對狀態。1990年海灣危機爆發後,伊拉克於當年8月17日正式宣布從伊朗領土撤軍,10月兩國恢復外交關系。盡管此後兩國為改善關系作出積極努力,但雙方在一些領域的分歧依然存在。
2000年以後,伊朗和伊拉克關系明顯改善,特別是「9·11」事件後,因被美國列入「邪惡軸心」國名單,雙方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
2003年3月20日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後,伊朗強烈反對美國的武力行動以及美國在海灣地區的軍事存在,呼籲聯合國在伊拉克重建和未來政府組建上發揮主導作用。伊拉克戰爭後,伊朗積極支持伊拉克重建,向對方提供援助,並加強與其的經濟合作。兩伊政治經濟關系逐漸升溫。
2005年,兩伊關系發展步伐加快。當年5月,伊拉克過渡政府成立。親伊朗的什葉派達瓦黨領導人賈法里執掌政府。為表示對賈法里政府的支持,伊朗外長哈拉齊5月中旬訪問伊拉克,成為薩達姆政權垮台後訪問伊拉克的伊朗最高級別官員。7月,伊拉克過渡政府總理賈法里訪問伊朗。11月,伊拉克總統塔拉巴尼訪問伊朗,成為近40年來首位訪問伊朗的伊拉克國家元首。
2006年以後,兩伊關系持續升溫。伊拉克總理馬利基於2006年9月和2007年8月先後兩度訪問伊朗。2006年11月,伊拉克總統塔拉巴尼時隔一年之後再度訪問伊朗,尋求擴大雙方在各領域的合作。兩國高層互訪進一步促進了雙邊關系的發展。
歷史上,兩國間一直存在著民族矛盾、教派沖突、領土糾紛以及歷史遺留下來的各種爭端。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