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理高手請進~伊朗,伊拉克或沙烏地阿拉伯等等國家都是沙漠嗎
伊朗:位於亞洲西南部南面瀕臨海灣和阿曼灣。國土絕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是高原國家,西南部為厄爾布爾士山與科彼特山,東部為加恩-比爾兼德高地,北部有厄爾布茲山脈,德馬萬德峰海拔5670米,為伊朗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是寬闊的扎格羅斯山山系,約占國土面積一半。中部為乾燥的盆地,形成許多沙漠,僅西南部波斯灣沿岸與北部裏海沿岸有小面積的沖擊平原。西南部地區與波斯灣中富有石油與天然氣,藏量居世界前列;農業多靠灌溉,主產小麥、大麥、棉花、甜菜、水果、羊毛等。伊朗水果、乾果十分豐富,開心果、蘋果、葡萄、椰棗等。
伊拉克:北接土耳其,東鄰伊朗,西毗敘利亞、約旦,南連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東南瀕波斯灣。西南為阿拉伯高原的部分,向東部平原傾斜;東北部有庫爾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帶,高原與山地間有占國土大部分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絕大部分海拔不足百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東南貫穿全境,兩河在庫爾納匯合為夏台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平原南部地勢低窪,多湖泊與沼澤。平原以東為扎格羅斯山系的西部邊緣。西南部為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分布有敘利亞沙漠。
沙特:全境大部為高原。西部紅海沿岸為狹長平原,以東為賽拉特山。山地以東地勢逐漸下降,直至東部平原。沙漠廣布,其北部有大內夫得沙漠,南部有魯卜哈利沙漠。有金、銀、銅、鐵、鋁土、磷等礦藏。東部波斯灣沿岸陸上與近海的石油和天然氣藏量極豐。
利比亞:全境95%以上地區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區是平均海拔500米的低高原,受寬闊低地分割。北部沿海有狹窄平原。荒漠與半荒漠占總面積90%以上;西北部與南部多礫漠、石漠;其餘為沙漠,間有綠洲。境內無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較廣,為主要水源。
問題2:中原地區並非一馬平川,河北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類型齊全,河南也基本這樣。一眼望不到頭是有可能的,在黃淮海平原一點山都沒有。
3.中國荒漠化還沒到那種程度,黃河雖然水量小但是還是哺育者兩岸人民的,但是這些地方的確乾旱,陝西秦嶺以北還是有些河流的,做窯洞也是黃土高原上,總有谷地地形即便是北邊的沙漠也是有綠洲的。
4,沒聽說過大漠,可能只是再說沙漠大這樣形容而已。
5.也不是,相對而言的,西方人嘛,往東發現就是東方嘍,直到我們中國才發現東的差不多了,扶桑,小日本啥的,你像俄羅斯就叫符拉迪沃斯托克為遠東地區了。
B. 西亞的伊朗高原地區
閉塞的山間高原
包括高原內陸及其周圍山地,主要由南北兩側的邊緣山地及中間高原盆地所構成。其邊緣山地屬於阿爾卑斯—喜馬拉雅褶皺山帶。分為兩支,北支主要有厄爾布爾士山脈、科彼得山脈和興都庫什山脈;南支主要有扎格羅斯山脈、莫克蘭山脈、基爾塔爾山脈,並東延成蘇來曼山脈。伊朗高原南北介於中亞平原和阿拉伯海及其海灣之間,西鄰亞美尼亞高原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東接印度半島區的塔爾沙漠,東西長達2500公里,南北最寬為1500公里,面積約270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屬伊朗,小部分屬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
伊朗高原周圍山地高大險峻,尤其是興都庫什山和扎格羅斯山脈等,海拔高度都在3000米以上,有冰雪覆蓋的山峰高大連綿,十分壯觀雄偉。
乾燥的伊朗式氣候
伊朗高原氣候主要屬亞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具有大陸性顯著、溫差大、冬春降水多等特點,因此稱伊朗式氣候。南部邊緣為熱帶乾旱氣候。
伊朗高原基本上處在副熱帶高氣壓帶及東北信風帶,地勢較高,氣流多來自乾燥內陸,高原內部又呈盆地狀,導致本區氣候具有突出特點:大陸性顯著,冬涼夏熱,年較差大。年平均降水量為400毫米,大部分地區在200毫米以下,高原中部尚不到100毫米,僅在邊緣山地特別是迎風側降水量較多,厄爾布爾士山北坡和裏海沿岸年降水量常超過1000毫米,是降水最豐富的地區;西北部和西部山地年降水在500~750毫米之間。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表現出自北而南、從西向東、由山地到內陸盆地逐漸減少的趨勢。
內陸流域廣大
封閉的地形、稀少的降水使伊朗高原上形成了廣大的內流區(包括無流區),內流、無流區約占其總面積的2/3。高原上沒有真正的大河,河流長度不大,流域面積有限。河流的水量少,水位季節與年際變化都很大,多季節性河流等成為本區突出的水文特徵。高原內部基本上為內流區和無流區,內陸河多發源於高原邊緣山地的內側,流向內陸低地。赫爾曼德河發源於喀布爾西帕格曼山,向西南流入薩巴里湖,全長1110公里,是伊朗高原最長的河流,為內陸河,主要靠高山融雪水和冬雨補給,最大徑流量在春季或春末,此時在乾旱的低地可出現春洪水災。其餘較大的內流河有赫里河、哈利勒河、庫爾河等。外流河多分布在高原邊緣山地的外側,都很短小,流域面積也很小。最長的外流河是卡倫河,發源於扎格羅斯山,流向西南,在阿巴丹附近匯入阿拉伯河,全長550公里,有一定的通航價值。此外,還有一些更短小的外流河流入阿拉伯海及阿曼灣、波斯灣。著名的湖泊有薩巴里湖、納馬克湖等,都是內陸鹹水湖。
植被
自然植被—土壤主要屬亞熱帶荒漠草原、荒漠和灰鈣土、棕鈣土及漠土系列,自然景觀多為半荒漠、荒漠景觀。整個內陸高原基本上是半荒漠和荒漠,植被稀疏,植物種類很少,多生長疏生短草和肉質、多刺、根系發達的灌木。森林面積很少,僅佔10%左右,在南裏海低地厄爾布爾士山脈北坡森林茂密,多闊葉林,在扎格羅斯山地西部有較稀疏的森林,在山地森林帶以上分布著大片的山地草原。
自然資源
以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石油主要分布在扎格羅斯山的西南麓,即構造上屬新褶皺山地的前緣凹陷地帶,儲油構造良好,已探明儲量100多億噸,是西南亞也是亞洲和世界上的主要石油產地。鐵礦亦十分豐富,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地區,如克爾曼、巴米安等地,儲量大、品位高。銅、鉻、鉛、鋅等礦儲量也相當可觀。土地主要是適於放牧的各種草地,可耕地較少,不足總面積的1/5,水源不足,使草場載畜量很低。
C. 伊朗的水資源豐富嗎
伊朗國土大體分為三部分,北部裏海沿岸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中東部高原乾旱少雨,南部沿海屬於西風帶控制的沙漠半沙漠氣候。裏海沿岸氣候濕潤,水資源比較豐富。中東部夏季乾旱少雨,冬季雨雪較多,因此水資源主要是依賴高山雪水,及季節性河流。南部地區海拔只有10米左右,夏季乾旱,冬季波斯灣的濕潤氣流北上與冷空氣相遇引起降雨。
D. 西亞的主要河流以及水系特徵和水文特徵
封閉的地形、稀少的降水使伊朗高原上形成了廣大的內流區(包括無流區),內流、無流區約占其總面積的2/3。高原上沒有真正的大河,河流長度不大,流域面積有限。河流的水量少,水位季節與年際變化都很大,多季節性河流等成為本區突出的水文特徵。高原內部基本上為內流區和無流區,內陸河多發源於高原邊緣山地的內側,流向內陸低地。赫爾曼德河發源於喀布爾西帕格曼山,向西南流入薩巴里湖,全長1110公里,是伊朗高原最長的河流,為內陸河,主要靠高山融雪水和冬雨補給,最大徑流量在春季或春末,此時在乾旱的低地可出現春洪水災。其餘較大的內流河有赫里河、哈利勒河、庫爾河等。外流河多分布在高原邊緣山地的外側,都很短小,流域面積也很小。最長的外流河是卡倫河,發源於扎格羅斯山,流向西南,在阿巴丹附近匯入阿拉伯河,全長550公里,有一定的通航價值。此外,還有一些更短小的外流河流入阿拉伯海及阿曼灣、波斯灣。著名的湖泊有薩巴里湖、納馬克湖等,都是內陸鹹水湖。
E. 伊朗中東部為什麼多季節性河流
季節性河流顯然主要由於水源供給不足,另外生產生活用水增加也是部分原因。這里應該主要考慮水源補給問題。伊朗中東部高原山地為主,氣候大陸性強,降水稀少(夏季主要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乾燥信風控制,降水極少;冬春季節受少量西風帶來水汽遇東部山地抬升形成降水,較為濕潤)所以河流水源補給主要在冬春季節少量降水及春季的山區積雪融水。所以河流水量在冬春季節較為豐富,夏季降水稀少,山區儲存的冬季積雪也逐漸枯竭,水源補給減少,加上蒸發旺盛,生產生活用水,所以容易斷流枯竭,形成季節性河流。
F. 伊朗高原的地理范圍在哪裡
地處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印度洋的阿拉伯海、波斯灣、阿拉伯半島、高加索、裏海、中亞與帕米爾高原之間。北鄰裏海、圖蘭低地和興都庫什山脈、厄爾布爾士山脈;南濱波斯灣、阿曼灣和阿拉伯海;東緣以蘇萊曼山脈為界;西南緣是扎格羅斯山脈。
G. 伊朗和阿富汗邊境都是乾旱之地,怎麼會在伊朗一側形成三個湖泊呢
我們都知道,西亞地區由於氣候,人口等原因水資源向來都是十分的匱乏,大片的戈壁荒漠占據了其大部分的陸地面積,只有在水資源相對充足的河谷沿岸或者沙漠綠洲處才有大量的植被,森林更是少的可憐,西亞地區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伊朗北部的厄爾布爾士山脈靠近裏海的北坡地帶,其他地區幾乎少有大面積的森林分布。但是我們通過衛星雲圖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伊朗和阿富汗邊境線中部的地帶分布著幾個從太空就能看到的大型湖泊。在乾旱的沙漠戈壁地帶這些湖泊的水從何而來呢?
原來這些湖泊的所在地名為錫斯坦盆地,是周圍幾百公里的凹地,也就是說周圍水系的水資源都會順著地勢流入這里。其中流入這里的兩條主要的河流就是赫爾曼德河、法拉河。而這兩條河流的流域幾乎都在阿富汗境內(比較阿富汗東部是著名的瓦罕走廊,海拔高,分布著大量的冰川。每當夏季來臨,大量的雪山融水就會順著地勢自東向西流入阿富汗西部的乾旱地區,這就造就了這兩條河流兩岸自古以來都是阿富汗的農業區)。我們也可以這么說,是阿富汗的河水使得這幾個湖泊得以生存。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兩條河流的具體情況。赫爾曼德河發源於塞爾塞勒庫巴巴山,長度約1150公里,由於水資源相對豐富,其是阿富汗水利開發最多的河流之一。法拉河發源於興都庫什山中部,長度645公里,是一條以雪山融水為補充的季節性河流,是阿富汗和伊朗邊境大型湖泊的主要補給水源。
那麼伊朗和阿富汗邊境的湖泊究竟有多大呢?畢竟從太空都能看得見。湖泊群主要有巴里湖,赫爾曼德湖和普扎克湖組成,在春季漲水期三個湖泊連成一片,形成的湖泊面積可達3.5萬平方公里,但是其水體深度只有2-5米。在五月份之後,上游來水減少,湖面迅速的萎縮成一個個互相分開的小湖泊(總面積不超過1000平方公里),不過受人工的干預,目前旱季每個湖泊之間都開挖了渠道,使得湖泊間的水系是相通的。
但是現在由於阿富汗對於流域水資源的開發越來越多,流入到湖區的水流是越來越少,目前從衛星地圖上看,主要的湖區都是位於伊朗一側,在阿富汗一側是一片的土黃色,湖泊都乾涸了。說到這里不禁有人會問,如此缺水的兩個國家就沒有因為水資源分配不均衡而產生沖突嗎?
原來早在1973年,阿富汗和伊朗兩個國家就簽訂了用水條約,而條約的主要點就在於赫爾曼德河水的分配問題,條約中寫道:伊朗每年可用赫爾曼德河的水量為8.2億立方米。但是由於阿富汗政局的混亂,導致伊朗每年都超標使用了赫爾曼德河的河水(2014年大約使用了30億立方米),加上阿富汗對於自身水資源的不重視,導致了伊朗一側的湖泊碧波盪漾,而阿富汗一側湖泊卻逐漸乾枯(可是說是第二個消失的鹹海)。在未來隨著阿富汗政局穩定,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一定會合理化,到時候錫斯坦盆地一定會重現當年水草豐美,湖泊連群的景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