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伊朗和中國關系好嗎
伊朗和中國關系很好。
伊朗利用自己的地緣優勢,逐步在中亞南部和阿富汗等地擴大了影響力,且因利益區域接近我國,與我國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我國也成為了伊朗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اسلامیایران,英語: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Iran),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
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素有「歐亞陸橋」和「東西方空中走廊」之稱。海岸線長2700公里。境內多高原,東部為盆地和沙漠。屬大陸性氣候。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史稱波斯。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帝國盛極一時。
公元7世紀以後,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先後入侵並統治伊朗。18世紀後期,伊朗東北部的土庫曼人愷伽部落統一伊朗,建立愷伽王朝。19世紀以後,伊朗淪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1978~1979年,霍梅尼領導伊斯蘭革命,推翻巴列維王朝。
② 沙特、伊朗、阿聯酋、伊拉克、科威特、俄羅斯和我國的關系怎樣
沙特,阿聯酋,伊拉克,科威特是美國傳統盟友,也是美國中東的重要支柱。和我國最多就是一般的貿易關系,政治上更是一般,不可靠。
俄羅斯是我國平衡美國影響的重要夥伴,也是未來可能的重要能源進口地。兩國關系相互依賴,但兩國又互相不信任。一句話,實際關系沒有表面上那麼牢固。
伊朗是我國主要的能源進口地之一。短期內無法放棄的重要合作夥伴,但由於伊朗政治不穩,外交多變,我國目前正在減少對伊朗石油的依賴。盡量不要和伊朗站在一起。
③ 外長怎麼評論中國與沙特和伊朗的關系
外長表示我們中國是沙特伊朗的共同朋友
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持續的痛,和平可能遲到,正義不應缺席。中國堅定支持兩國方案,我們願意為重啟和談繼續斡旋。我們歡迎沙特國王即將到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我們也希望沙特和伊朗之間能夠通過平等和友好協商解決彼此之間存在的問題。中國是沙特和伊朗的共同朋友,如果需要的話,中國願意發揮我們必要的作用。
④ 中國與伊朗有什麼共同的國際利益
《華盛頓觀察》
「中國和伊朗接近的最大原因是石油。」美國伊朗關系理事會(American-Iranian Council)主席、新澤西州拉特格斯大學中東問題教授胡山·阿米拉馬迪(Hooshang Amirahmadi)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短期而言,中國不會挑戰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但是20年後,中國對能源的渴求將是巨大的。那時,它將和美國角逐整個中東的主導權。簡言之,未來50年中,哪個國家能控制伊朗、伊拉克和沙特三國,它就能控制全球的石油。」
在中國為自己打造的「能源版圖」中,伊朗成為一塊備受關注的熱土。作為歐佩克第二大石油生產國,伊朗擁有佔世界12%的石油儲量和18%的天然氣儲量。而其約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5%,和儲量相比之下,伊朗在石油生產上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於是,日益密切的中伊貿易引來兩國政治合作的聯想。
「伊朗希望將中國作為其長期的戰略夥伴,它正不惜一切機會向中國尋求這種可能。」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政治系訪問學者傑里·洛山德爾(Jalil Roshandel)在接受《華盛頓觀察》周刊采訪時說,「但是,中國感覺到了來自美國的壓力,因此在避免和伊朗發生某種形式的戰略關系。在其外交日程中,中美戰略關系無疑是比中伊關系重要得多。」
中國填了伊朗的貿易真空
「中國和伊朗的關系已經發展了近20年,經歷了兩個階段。」洛山德爾說,「在兩伊戰爭期間,伊朗並沒有將中國作為一個『夥伴』,而是提供武器和資源的對象。在當時的冷戰背景下,伊朗顧忌蘇聯和中國的意識形態色彩,沒有與之過多的接觸。但是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朗面臨美國的禁運和經濟制裁,逐漸轉向東方,填補這個外交缺口。伊朗前總理穆薩維曾積極推動和亞洲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和日本――的關系,試圖用石油貿易換取伊朗的政治、經濟利益。」
基於此,洛山德爾認為,中伊之間的兩個外交階段是有本質區別的。長遠看,第一個外交階段是臨時的、過渡性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兩國才進入長期而有意義的第二個外交階段。
即將在2006年出版「中伊關系」專著的喬治亞理工學院外交學院教授高龍江(Dr. John Garver)這樣分析伊朗向中國走近的動因:「伊朗之所以選擇中國作主要貿易夥伴,是因為中國在國際上有競爭優勢。相比於法、德、英這些歐盟國家,中國的工業產品價格更加低廉;進而,中伊貿易額的擴大,為伊朗在服務行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供了可能。」
更重要的是,中國在國際舞台一向奉行經濟關系獨立於政治,不在貿易往來中摻雜政治問題。」高龍江在美國著名研究機構伍德羅--威爾遜國際中心(Woodrow Wilson Center) 7月14日舉行的「中伊關系」研討會上說,「美國和歐盟總是用人權、核武器擴散等政治議題『敲打』伊朗,動輒使用經濟制裁。比如,在兩伊戰爭期間,美、英、德、法等國就出於政治考慮撤出了伊朗市場,將絕好的貿易機會留給中國。戰爭結束後,雙邊的貿易額增長也相對緩慢,1991年只有2%,2003年不足8%。」
如此語境之下,中國從伊朗獲得了大量的訂單。高龍江的研究揭示:中伊之間的經濟合作項目遍布於伊朗各個重要的經濟部門,如汽車、住房、采礦、糖業、漁業等;另一邊,中國則從伊朗進口石油、原油和礦產資源,如銅、鋅、鉛、大理石等等。其中,石油進口佔到80%,礦產資源佔14%。
「相應地,中國能從與伊朗的貿易關系中得到雙重利益。」與其他學者不同,高龍江除了看到中國在伊朗能得到的能源之外,還剖析了更深層的原因:「首先,當中國對外敞開國門時,其輕工業產業積極吸引外資,但是中國幾十年建立起來的強大的重工業和一些高技術產業卻需要向外尋找市場。於是,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伊朗就成為其重要出口地。其次,這才是中國對石油的渴求。尤其是90年代以後,中國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戰略需要,如在台海問題上的軍事儲備。」
⑤ 沙特、伊朗、阿聯酋、伊拉克、科威特、俄羅斯和我國的關系怎樣
沙特、伊朗、阿聯酋、伊拉克、科威特這幾個都是中東國家,我們可以從石油貿易上來看,這幾個國家和中國的關系還是不錯的,當然好的程度不一樣,沙特和我過的關系一直都挺不錯的,在個大事件中,沙特通常能和中國的意見相同;伊朗,由於與美國關系相當不行,他門學要某些有地位的國家比如中國和俄國來替他們在國際事務上來斡旋,所以伊朗還是十分願意和中國合作的,其他三個中東國家的關系還總體上還不錯。至於俄羅斯,他們需要一個前大的夥伴來共同對抗美國,所以在某些國際事務中還是跟我們國家很合拍的,但是,他們非常害怕中國變的強大,一方面和中國正常交往,另一方面卻資助印度來制橫中國,還有他們非常害怕中國拿回遠東的領土,對中國在俄羅斯的移民非常不友好,總的來說,中國在他們眼裡只是牽制美國的旗子(這里沒有貶低中國的意思,知識就事論事),而不是可以當長久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