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人到底屬於什麼人種
白種,又叫高加索人種
附:
人種(race)是根據體質上可遺傳的性狀而劃分的人群。通常根據膚色、發形等體質特徵把全世界的人劃分為4個人種:蒙古利亞人(Mongoloid)或稱黃種人,膚色黃、頭發直、臉扁平、鼻扁、鼻孔寬大;高加索人(Caucasoid)或稱白種人。皮膚白、鼻子高而狹,眼睛顏色和頭發類型多種多樣;尼格羅人(Negroid)或稱黑種人,皮膚黑、嘴唇厚、鼻子寬、頭發捲曲;澳大利亞人(Australoid)或稱棕種人,皮膚棕色或巧克力色,頭發棕黑色而捲曲,鼻寬,胡須及體毛發達。
人種或種族是根據某些體質特徵所作的生物學的劃分,而不是文化上的分類,應該嚴格地將它同「民族」這樣的概念區別開來。人種作為生物學概念,我們必須看到以下幾點:首先,任何一個人種都沒有某個或某些專有的基因,人種之間的差別僅僅是某種或某些基因的頻率不同。例如,決定血型的IA等位基因在歐洲白種人中頻率比較高,IB等位基因在亞洲黃種人中頻率比較高。Ii等位基因在南美印第安人中比較高。但它們都有 Ii、IA、IB3種等位基因。其次,由於各種中間類型的存在,各種族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例如,衣索比亞人和南印度人的特徵介於白種人和黑種人之間,南西伯利亞人和烏拉爾人的特徵介於白種人和黃種人之間,而千島人則具有白種、黃種、黑種3個主要人種的特徵。我們還應看到,雖然在一定條件下,不同人群之間存在地理隔離和文化隔離,但是這些並沒有導致生殖隔離。種族在遺傳上是「開放」的,不同種族之間可以通婚,都能產生生命力強的後裔。人類是遷徒能力很強的物種,各種各樣的隔離都會由於遷徒而引起的相互作用所打破。由此可知,任何企圖進行「純」種族分類的想法都是錯誤的。
人們通常按膚色、鼻形等體質特徵來劃分人種,這些特徵主要是由於對氣候的適應而產生的。造成膚色差異的主要因素即是血管的分布和一定皮膚區域中黑色素的數量。黑色素多的皮膚顯黑色,中等的顯黃色,很少的顯淺色。黑色素有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的能力。生活在橫跨赤道的非洲的黑種人和西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棕種人具有深色的皮膚,可使皮膚不至因過多的紫外線照射而受損害。紫外線可以刺激維生素D的產生,因而,深色的皮膚可以防止產生過多的維生素D,而導致維生素D中毒。相反,白種人原先生活在北歐,那裡陽光不像赤道附近那麼強烈,陽光中的紫外線不會危害身體,而且能刺激必要的維生素D的形成,因而北歐白人皮膚里的色素極少。
鼻形也是如此。生活在熱帶森林的人,鼻孔一般是寬闊的。這里的氣候溫暖濕潤,鼻子的溫暖濕潤空氣的功能不很重要。而生活在高緯度的白人有較長而突的鼻子,可以幫助暖化和濕潤進入肺部的空氣。黃種人的眼褶可能與亞洲中部風沙地帶的氣候有關;扁平的臉型和半滿的脂肪層能夠保護臉部不受凍傷。
這些種族特徵大約是在化石智人階段形成的。由於人類物質文化的進步,大多數種族特徵早已失去適應上的意義。今天,一個黑人可以很好地生活在高緯度的北歐,他完全不需要靠陽光中的紫外光去產生維生素D,而可以從食物中獲得必要的維生素D。白種人也可以藉助衣服、帽子以及房屋等設施很好地生活在赤道附近。
⑵ 伊朗人是什麼人種
伊朗人的主體被稱為波斯人:波斯人被相信是雅利安人(印歐人)部族的後裔,雅利安人在公元前約2000年由中亞移入伊朗。雅利安人分拆成兩個主要族群,即波斯人及米底人,波斯語及伊朗語支始出現,他們與伊朗高原的原住民通婚,如埃蘭。公元前九世紀出現了對波斯人的敘述,在亞述人的文獻里,他們被稱為「帕爾蘇」(Parsu),居住在爾米亞湖的東南岸。公元前六世紀,古波斯人成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統治,統合伊朗高原各部族,建立波斯帝國。多個世紀以來,波斯帝國受到多個王朝的統治,一些王朝由伊朗人統治,如阿契美尼德王朝、安息、薩珊王朝、白益王朝及薩曼王朝;一些王朝不是由伊朗人統治,如塞琉古帝國、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及塞爾柱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及薩珊王朝是在伊朗南部法爾斯建立的,而安息則是在伊朗北部建立。根據在伊朗發現的一些來自阿契美尼德王朝時代的楔形文字,證明波斯一詞的當地用語在王朝建立時已用以指稱伊朗。波斯人是指以波斯語作為母語的人們,波斯人一詞具有超族群的意義,他們在歷史上屬於伊朗人的一部分。波斯人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雅利安人,他們在公元前2000年至1500年抵達大伊朗地區。約公元前550年,古波斯人在伊朗南部波西斯地區(包含今法爾斯省)透過征服及同化當地的伊朗人及非伊朗人族群來向伊朗高原散播他們的語言及文化。即使面對希臘、阿拉伯、蒙古、突厥等勢力的入侵,同化依舊持續進行,直至伊朗伊斯蘭化。在1935年前,「波斯」一詞是西方世界對伊朗的正式名稱,但在薩珊王朝時期(公元226年-651年),波斯人已用「伊朗」來稱呼他們的國家。居住在伊朗的人們也被西方世界以「波斯人」冠稱。英國首相拉姆齊·麥克唐納(1866年-1937年)及英國駐伊朗領事佩爾西·洛蘭(Percy
Loraine)以「波斯」及「波斯人」來談論伊朗人及伊朗政府。1935年3月21日,伊朗沙王禮薩汗頒布法令,要求外交使節在官方箴件里使用「伊朗」。自此,「伊朗人」及「波斯人」共通用於伊朗人口。在歷史上,波斯人一詞用以指明居住在大伊朗地區的伊朗人。伊朗是亞洲國家,1935年以前稱為波斯,位於亞洲西南部,屬中東國家,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相鄰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
⑶ 有可能不是華夏子孫,而是伊朗人的後代的是哪個姓氏
落葉歸根、認祖歸宗,一向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無論你身在何處,總是記掛著自己的家鄉。中國有本《百家姓》,雖然它的內容並沒有文理,只有姓氏的記載,但它卻承載著中國姓氏文化、中國文字認識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流傳千百年,它的存在體現出中國人對血脈、宗族的強烈歸屬感。
然而在《百家姓》里,有一個姓氏極大可能不屬於“炎黃子孫”,而是伊朗人的後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所以不管是安息人的後代,還是滿族人的後代,在幾百、幾千年的中國歷史發展中,安姓人早就成為了我們的一部分,加上通婚等,安氏也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分子。
⑷ 伊朗人就是猶太人嗎
一、伊朗人不是猶太人。伊朗是一個多民族的伊斯蘭國家,其中波斯人佔66%,亞塞拜然人佔25%,庫爾德人佔5%,還有阿拉伯人、巴赫蒂亞里人、盧爾人、俾路支人及土庫曼人等少數民族。
二、簡介: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英語: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簡稱伊朗。位於亞洲西部,屬中東國家,古時稱之為「波斯」。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據伊朗國家統計資料庫2014年7月18日顯示,伊朗人口達77598379。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
⑸ 伊朗人屬於四大人種里的什麼人種
高加索人種就是常說的白色人種。
白色人種,又稱歐羅巴人種、高加索人種,指具有特定體貌特徵的一個人種,是體質人類學的概念。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分布最廣的人種。主要集中分布於歐洲、北非、西亞、中亞、南亞、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白種人原生地是歐洲、北非、西亞、中亞和南亞。而美洲和大洋洲的白種人主要是歐洲人後裔。「白種人」一詞是人們過去對這一人種按顯而易見的膚色作出的主觀而不科學的稱呼,實際上白種人不僅包含傳統歐洲人,也包含膚色較黑但其他體質特徵與傳統歐洲人類似的南亞人。
(5)伊朗是聖經哪個人的後裔擴展閱讀
白色人種外貌特徵:
金發碧眼的白色人種少女在13-20歲之間的年齡階段除部分人面部出現白色人種較常見的雀斑外,一般的金發碧眼的白色人種少女由於的膚色較淺,毛細血管的紅色可以呈現出來,膚色都顯得白里透紅確實很漂亮
但這些金發碧眼的白色人種,皮膚較其他人種薄,容易出現皺紋,而且皮膚比較容易鬆弛,這些金發碧眼的白色人種比起其他黑發褐眼的白色人種更經不起歲月的洗禮,容易顯得蒼老,他們是所有人種中最不耐老的一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色人種
⑹ 現在的歐洲人,伊朗人和印度人都是誰的後代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淪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埃蘭(前3200年–前539年)是波斯地區最古老的文明,位於今天伊朗的西南部,公元前三千二百年左右在底格里斯河東岸建國。他們和達羅毗荼人的關系十分密切,以善戰的人民著稱,在公元前27世紀至前六世紀期間屢次被滅及復國,最後於前639年被亞述所滅。
米底(前678年 - 前550年)是一個以古波斯地區為中心的王國,公元前兩千年,中亞的印歐人種雅利安人的一支南遷至伊朗高原,並逐漸與土著居民融合、同化,形成了伊朗人的主體。公元前7世紀中葉,米底擊敗周圍其它部落,建立了伊朗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
歐洲居民中的99%屬歐羅巴人種(白種人),是種族構成比較單一的洲。
⑺ 猶太人、伊拉克、伊朗、巴勒斯坦、巴基斯坦之間有什麼關系
都是閃米特人的後代,祖先在農業和牧業的競爭中結下了好些梁子。猶太人建立的帝國曾被毀滅,失國之痛和納粹的蹂躪使猶太人最終凝聚起來,返回舊地復國;如此,又和久居於此的阿拉伯人再結梁子了。
至於詳細的情況,Maalik的回復里講了一些。不過,Maalik說「他們間沒關系」是不對的。
你如還想了解更多,推薦一本書給你看看,粱工著的《聖經文學導讀》,里頭列舉了很多考證資料。
或者,麻煩尊駕到我的空間逛逛,在那裡交流也許會方便些,這里就恕不贅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