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際社會為何不譴責暗殺伊朗科學家的行為
在美國政府進行權力交接的敏感時期,伊朗頂級核物理學家法赫里扎德27日遇害身亡,進一步攪動中東局勢和伊核問題走向。盡管尚無任何勢力出來「認領」,但伊朗官方已將矛頭直指美國和以色列。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要求對兇手及幕後主使施以「明確懲罰」,而民眾則哭喊要進行報復。此外,伊朗已致信聯合國稱,以色列應為伊朗科學家法赫里扎德遇刺身亡負責,但德黑蘭得到的回復卻是希望他保持克制。那麼,為何連聯合國都不替伊朗說句公道話?
事實上,伊朗將矛頭指向美以並非沒有根據。11月17日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遭遇火箭彈襲擊,白宮隨即就指責是由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武裝發動的襲擊,但德黑蘭予以矢口否認。雖然美國官員建議特朗普不要對伊朗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但特朗普決定「將一名美國人的遇害」劃定為「紅線」,如果跨過這條紅線,將立即對伊朗展開「毀滅性」報復。而就在特朗普與他的安全團隊商議對伊朗採取行動被媒體曝光後,負責伊朗海外特別行動伊朗聖城旅指揮官,到訪巴格達並敦促各方不要刺激美國。奇怪的是,美國大使館遭遇襲擊並未有人員傷亡,伊朗懷疑特朗普在使用「苦肉計」,目的是為在離任前打擊伊朗尋找理由。而蓬佩奧剛結束對以色列的訪問,伊朗核專家就遇刺身亡,這顯然不只是巧合。
目前,美以對法赫里扎德遇刺身亡均保持沉默。有分析認為,刺殺者的動機是給拜登政府「使絆子」,為後者重返伊核協議增加難度;但也有觀點指出,是以色列藉此阻斷伊朗核計劃推進。曾任美國國務院負責核不擴散事務的一名官員認為,伊朗的核計劃早已邁過了需要依賴個別科學家的時期,這意味著刺殺者的真實目的並非是為了阻斷核計劃,而是以此阻斷美國和伊朗重啟伊核協議。因為此前拜登已明確表示,將在自己上任後尋求重回伊核協議,而在美國政府即將換屆之際,法赫里扎德遇刺無疑將給美伊關系再次增加變數。以色列前軍事情報局負責人亞德林則一針見血地指出,在法赫里扎德遇刺一事上,美以顯然存在某種程度的「合謀」。
必須指出的是,無論是誰光天化日之下刺殺了法赫里扎德,都是赤裸裸的恐怖主義行為,但對於如此的野蠻、無恥的行徑,西方國家卻集體保持沉默。試想一下,若是美國核專家被暗殺,西方輿論絕不會像現在這般鴉雀無聲,而是會像海嘯一般席捲全球。其實,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當今世界奉行的仍是赤裸裸的叢林法則,而所謂的國際道義與規則不過是強者用來對付弱者的工具。進一步來說,在美國的霸權主義淫威下,幾乎無人敢出來為正義發聲,更不要期望有人替伊朗說句公道話,更別說伸張正義了,而即便是聯合國也是如此。歸根結底,在國家與國家間的矛盾無法調和時,靠的不是講道理,而是靠拳頭,靠誰的槍桿子更硬。
有分析指出,法赫里扎德遇刺身亡,還證明了「科學無國界」只是謊言與欺騙。一個正常的邏輯是,法赫里扎德服務於伊朗,所以成為了美國的「眼中釘」。更為過分的是,特朗普竟然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法赫里扎德的死亡是一次重大的心理和業務層面的打擊,其冷血本質暴露無遺。事實上,美國針對他國科學技術的扼殺和阻礙,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特別是全球性封殺華為5G技術,更是無所不用其極。除了手法上沒有像對付伊朗那樣採取「暗殺」方式,但其本質都是維護美國的科技霸權主義。有網友甚至懷疑「馬航謎案」極有可能也與白宮有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台「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2. 若以色列和伊朗真的開戰,結果會是怎樣
美國和伊朗之間關於伊核協議的博弈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這也是拜登上任以後要做的第一件大事。
而美、以之所以會有如此親密的關系,也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敵人」——伊朗。因為一些宗教原因,伊朗和以色列長期處於互看不順眼的狀態,而伊朗和美國之間的矛盾則是因為伊朗不願別國干涉自己的主權。
伊以之爭,誰將取勝?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以色列、伊朗成為中東地區頗具影響力的三股力量。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色列一度成為中東地區對抗伊朗的主力軍,時不時就會對伊朗的勢力進行打擊,兩國的關系也因此急速惡化。如今,伊朗的武器禁運已經解除,軍事的發展也不再受限制,必然會抓住機會對以色列進行報復,那麼如果兩國真的交火,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勝負其實早已確定,兩國的實力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表面來看,伊朗的部隊總人數約有100萬,而以色列軍隊僅有不到20萬人,即使在緊急動員下,也只有50萬人左右,伊朗在人數上似乎已經占據了優勢。但是當今軍事的對抗早已不是人數的比拼,制空權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據統計,以色列擁有600多架戰機,而伊朗的戰斗機數量則不到100架,這樣懸殊的數量,一旦開戰,伊朗有可能很快失去制空權從而兵敗。
3. 拜登的為政政策是怎樣的
拜登的為政政策就是讓美國回到正軌,恢復經濟和世界秩序。近日報道,民主黨拜登揚言,如果他當選下一任的美國總統,他將會改變特朗普現有的一些政策。第一,他將改變特朗普對烏克蘭問題的擱置政策,將烏克蘭列為美國的優先事項,擴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並幫助烏克蘭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第二,他將會帶領美國重新返回伊核協議,讓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政策中途流產。
毫無疑問,拜登的這些表態,都能夠讓我們看出他和特朗普截然不同。如果拜登上台,那麼美國的對外政策很可能會重新回到正軌上,回到昔日奧巴馬時代的執政方向。此次拜登之所以拿烏克蘭和伊核協議說事,明顯就是為了給自己提高支持率。
拜登曾在賓州發表經濟演說,主題為」重建更好的國家「,他在造勢場合中向民眾承諾,將以二次大戰以來前所未有的的方式,進行研發和采購投資。
拜登宣布,僅僅重建是不夠的,美國必須重建得更好,如果他當選,將投入7000億美元采購美國貨,包括生物科技、再生能源和人工智慧(AI)等新科技采購和研發領域,希望創造500萬個新增就業機會。
(3)拜登為什麼重返伊朗核協議擴展閱讀
拜登:特朗普應該現在馬上下台
9月18日報道,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周四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組織的電視節目上表示,由於在應對美國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所犯下的錯誤,美國總統特朗普應該現在就辭去總統職務。
拜登稱,「甚至連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主任都說,如果及時採取佩戴口罩的措施,自1月份以來可以挽救10萬美國人的生命。」拜登認為,美國總統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對社會誠實,要講真話。
拜登表示,「現任總統應該下台。」他認為,特朗普在抗擊新冠病毒大流行時期只關注股票交易和考慮自己的連任。
根據CNN的報道,拜登在CNN「市民會議」節目上抨擊了特朗普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應對,稱如果特朗普早一點採取行動,將挽救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他還稱特朗普的滯後行動和淡化病毒(危險性)的做法「接近犯罪」。
拜登表示,「他(指特朗普)知情,但什麼也沒做。這接近罪犯。」拜登還否認特朗普是因為不想引起恐慌而淡化新冠病毒(危險性)或關鍵信息。拜登說道,「根本不是。有人告訴你,這種病毒具有極強的傳染性——比流感的傳染性強7倍——你呼吸空氣,它就會被吸入肺部,但你沒有告知其他人。在這種情況下,他都做了什麼?」
拜登指出,早在今年3月份,自己就呼籲民眾要戴上口罩,並讓特朗普「站出來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事」。拜登在談到保護美國人免受疫情影響所需要的信息時說,「我們必須確保向美國人民展示真相。告訴他們真相。」他還指出,美國人民從來沒有不能「挺身而出」的時候,並補充說特朗普應該「下台」。
4. 伊朗發逮捕令,假如真把特朗普抓了,是不是拜登直接上位
不會是,這個想法有點異想天開,基本沒有這個可能,假如真的抓了,場面應該是不可控的。
5. 為什麼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
因為敘利亞問題,
美國想繼續對伊朗施加壓力,
但是根據伊核協議,
美國無法對伊朗採取強制措施
6. 為什麼美國要退出伊朗核協議
其後果有多個方面,分析如下:
1.退出核協議,開始對伊朗進行制裁。此次中東之行,就是向盟友們告之,美國打算退出核協議,同時開始對伊朗重新啟動經濟制裁,繼續打擊伊朗剛剛開始恢復的經濟,一旦伊朗經濟受損,那麼接下來一旦發生戰爭,則會進一步拖垮伊朗。
2.勸說沙特和以色列對伊朗和敘利亞出手。以色列對伊朗和敘利亞早已是摩拳擦掌,隨時准備動手,甚至提供了一份國際原子能機構都不承認的伊朗核問題證據。但是考慮到目前美國和俄羅斯的形勢,以及美國自身的實力,大概率美國是不會直接參戰的,
3.切斷敘利亞的經濟生命線,重新在敘利亞問題上贏得主導權。。因此美國斷定,與其攻打敘利亞,不如退出伊朗核協議,加緊對伊朗制裁會更加有效,甚至會有一箭雙雕的效果。(專自【七點說】,有些分析還不錯,可以關住下,能學到不少。)
7. 如何看待拜登上台後美國的發展局面
拜登上台後,短期不會有什麼改變,因為他會把精力放在應付肺炎疫情;長期看,他會跟隨奧巴馬的政策,重回伊核協議。
8. 美國為什麼伊朗核協議
事實非常清楚,美國是為了滿足以色列的請求!
以色列之所以能夠在中東生存下去,一方面是因為有美國的強大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它內強大的國家危機感和民族凝聚力。但是以色列畢竟是只有幾百萬人的一個小國,它的周圍都是極端仇視它,視它為眼中釘肉中刺的伊斯蘭國家,以色列的危險局面一直難以改善。
美國在的中東政策在相當的程度上都與以色列相關。2003年美國攻打伊打克,現在美國攻敘利亞,包括美國制裁伊朗,都是不想讓中東出現可以威脅到以色列的強大國家,這些行動實質上是在替以色列消滅潛在敵人。但是國際局勢是相當復雜的。雖然美國把伊拉克打倒了,但是沒有了伊拉克這個宿敵的制衡,伊朗的強大一下子就凸現出來。
伊朗的強大,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它有七八千萬人口和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具有較大的戰略縱深和復雜的地形,二是波斯民族非常凝聚,國家內部雖然政治斗爭,但是沒有出現大的分裂和反政府武裝斗爭,美國插不上手;三是伊朗有較為發達的完整的工業和國防科工體系,具有較強大的導彈系列,難以在短時間內摧毀它;四是伊朗處在核武器研發的大門口,一邁腳就有可能進去。
當年中俄英美法德參與調停簽伊核協議,就是為了防止伊朗研發核武器,為此多國都作出了讓步,比如不禁止伊朗研發中遠程導彈,並解除對伊朗的制裁,這個條約一出現就引發以色列的強列不滿。作為親以色列的特朗普, 為了以色列的利益退出伊朗協議,具有具大的風險:一但伊朗硬著頭皮開發出核武器,中東的局面大為改變;美國與中俄英法德的關系會惡化;美國的信譽大大降低,不利於解決朝核問題;美國過於親以色列,可能導致美國至上右翼的強烈反彈。
9. 伊朗核物理專家,法克里扎德被殺的真相是什麼
伊朗首席核科學家法赫里扎德被謀殺,這意味著什麼呢?
想要知道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要了解法赫里扎德在伊朗的地位是如何的?伊朗這么多人,為何非要要謀殺他呢?
法赫里扎德是伊朗核計劃負責人,他甚至被西方某些外交官稱之為「伊朗核彈之父」,也就是說若是伊朗選擇核武化,法赫里扎德才是他們核武器的奠基人。有這個人伊朗就可能會造出核武器來的。
之所以要殺他,很顯然是有人不希望伊朗有核武器的。
到底是誰殺了法赫里扎德呢?
我們先看看他是如何被刺殺的?
若是真的和美國開戰,對特朗普來說是有利的。若是發生了戰爭,他就會繼續坐在總統的寶座上,這也是特朗普想看到的。
但是,大概了是不會發生開戰的可能的。
不過,不開戰對特朗普也是有好處的,因為他就要下台了,他在位的時候把伊朗給徹底的得罪了,若是拜登上台後,想要修復和伊朗的關系,重新加入《伊朗核協定》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所以說這事是特朗普給拜登出的一個難題。
那麼,法克里扎德在自己的國家被殺說明了什麼呢?
1、不希望伊朗有核武器
2、沒有核武器,就會處處受人牽制,別的國家想要實行暗殺,就會直接選擇動手。就像年初他們暗殺蘇來曼尼一樣。
說白了就是伊朗太弱了。
所以說不管是什麼時候,強大才是硬道理,只有強大了,才有所謂的和平與安全。
在這里向中國製造核武器的科學家們致敬,正是他們護衛了我們的安全!
10. 美國為什麼退出「伊朗核協議」
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 ,並宣布將實施「最嚴厲制裁」,這一結果既是美國敵視伊朗政策的結果,也是美國對伊朗實施更強硬政策的開端。遏制伊朗崛起步伐、在美伊博弈中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製造「可控混亂」刺激油價上漲、以色列綁架美國中東政策是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主要原因。
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是典型的戰略短視之舉,使其「短期受益, 長期受損」。美國將面臨巨大的風險和挑戰,主要體現在:制裁不會摧垮伊朗,反而使伊朗國內對美同仇敵愾;伊朗重啟核活動使美國面臨「戰與和」的兩難處境;美國霸權的制度基礎和信用基礎遭受嚴重損害。
特朗普8日宣布最終決定後,國際社會各方也相繼表態。據英國《衛報》消息,作為此次事件的另一主角,伊朗總統哈魯尼說:「從現在開始,這是伊朗和五個國家之間的協議。我們必須等待,看看其他人是如何反應的……如果最終我們與這五個國家合作,我們可以保留我們想要的東西,盡管以色列和美國反對,它仍然可以生存。」
(10)拜登為什麼重返伊朗核協議擴展閱讀:
特朗普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敵視伊朗的政策
2017年1月27日,特朗普簽署總統令,要求國務院在未來90天內,暫停向伊朗、蘇丹、敘利亞、利比亞、索馬里、葉門和伊拉克7個國家的普通公民發放簽證。此舉引發伊朗強烈反應。伊朗在2017年1月31日宣布將在外匯交易和財務報告中棄用美元,選擇新的通用貨幣或運用多種外幣組合來代替,以此打擊美元霸權。
二是制裁伊朗試射導彈。2017年1月29日,伊朗試射一枚中程彈道導彈。美國指責伊朗「破壞中東局勢穩定」,威脅地區盟友安全,美國財政部隨即在2月3日宣布,對參與或支持伊朗彈道導彈計劃,以及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的「聖城旅」提供支持的12個實體機構和13名個人實施新一輪制裁。
三是持續追究,加強對伊制裁。迄今特朗普已十多次提出對伊朗制裁。2018年5月,紐約聯邦法官還裁定,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和伊朗央行向「9·11」遇難者家屬賠付60多億美元——盡管沒有證據表明伊朗與「9·11事件」有任何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