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兩伊戰爭,伊朗為何拒絕伊拉克願意賠款七百億美元的停戰請求
這個有關賠款的停戰要求,是來自“阿盟”會議上所倡導的有關兩國和平的提議,但是這個提議被伊朗方面拒絕了。
當時的伊朗因為觸動了以“美”方為首的利益,這才導致了當時大好的局勢被打破,而我們也能夠從伊拉克最初的節節敗退,到後來的占據優勢看出,以“美”為首的列強組織是對伊拉克呈現著一種扶持的態度。當然這只是從微觀層面來看。如果我們從宏觀層面來看,這也表明了“美”對於中東局勢的關注和參與,它們想要將自己的手伸到遙遠的中東地區,從而在那裡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可控集團,他們在最初的時候看中了薩達姆,可是因為後來他的桀驁不馴,以及想要再進一步的野心,使得“美”將想要扶持伊拉克的計劃流產。也正是從這里使得“美”不再去相信中東的其他國家,從而加強和加緊了武裝干預這片地區的腳步。
『貳』 美伊一旦開戰依照伊朗當前軍事力量美國擊敗伊朗需要付出多大代價呢
美國和伊朗一旦開戰,以當前伊朗的軍事力量,美國擊敗伊朗,可能付不出多少代價。但美國擊敗伊朗是一回事兒,徹底讓伊朗屈服是另一回事,也就是說美國軍隊重創伊朗的主力很容易,特別是伊朗沒有太強的海軍力量,在波斯灣以及阿拉伯海周邊海域,美國的軍事基地星羅棋布的羅列在上面,打伊朗如摟草打兔子,跑是跑不掉的。
但是對於美國來說,最困難的就是徹底的讓伊朗屈服,如果伊朗不屈服,於美國來個對峙的持久戰。那麼美國人就傻眼了,要知道,伊朗可是中東首屈一指的大國,其綜合國力非常強。伊朗的國土面積很大,達到164萬平方公里,有很大的戰略縱深;還雄踞伊朗高原,居高臨下,在中東地區也是一副霸王之資,上個世紀80年代,伊朗和伊拉克打了8年的兩伊戰爭,伊朗就憑借有利的地勢,可是讓伊拉克寸步難行,大部分的戰爭都發生在伊拉克境內。
還有美國想要徹底讓伊朗屈服的代價太大,可能是美國付不起的代價。想一想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這么多年,軍費等各項費用超過6萬億美元,而伊朗是比阿富汗和伊拉克加起來都要強大的國家,美國要花多少錢來征服伊朗?是8萬億美元還是10萬億美元?以目前美國的實力,能拿得出那麼多錢嗎?美國債務總額都已經破了22萬億,已經再也承受不起一場大型的戰爭了。
『叄』 2022世界盃伊朗vs美國誰贏了一元幾賠幾
美國,一賠二。2022世界盃伊朗vs美國,美國1比0戰勝伊朗,其是一元賠二。世界盃指國際足聯世界盃。國際足聯世界盃(FIFAWorldCup),簡稱「世界盃」,是由全世界國家級別球隊參與,象徵足球界最高榮譽,並具有最大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足球賽事。
『肆』 1988年美國和伊朗交火事件
【歷史解密】1988年美國軍艦擊落伊朗客機內幕
「轟隆」「轟隆」兩聲響,兩枚「標准—2」防空導彈從美國「文森斯」號導彈巡洋艦射入空中。「打中了!」「直接命中!」「飛機墜落了!」巡洋艦上響起美國海軍的一片歡呼聲。突然,「文森斯」號巡洋艦瞭望員喊了一句:「糟了,目標不象是F-14戰斗機。」
導彈擊中的目標確實不是F-14戰斗機,而是從伊朗的阿巴斯港飛往阿聯酋迪拜的伊朗航空公司的655次客機。導彈響處,機毀人亡,655次班機上的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這是1988年7月3日發生在伊朗水域上的一起重大空難事故。那麼,美國軍艦為什麼要針對伊朗目標進行打擊?一架大型客機怎麼會被美軍誤認為是體積小得多的戰斗機?這究竟是有意還是無意?這起災難事件最終又是怎樣收場的呢?
1988年7月3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當地時間上午10時47分,伊朗航空公司的655次航班從阿巴斯港機場起飛,准備飛往阿聯酋的迪拜機場。這架民航客機是歐洲空中客車A300型,機長是穆爾辛?禮薩揚,他是一位擁有7,000小時飛行經驗的資深機師。飛機上除了16名機組人員外,還有274名乘客。
655航班起飛後,飛機由阿巴斯港機場塔台指揮開啟應答器,向海灣前進。飛行航線是慣常編定的琥珀59空中走廊,航程200英里,直線飛往迪拜機場,航程總計只有28分鍾。因為距離短,飛機採用簡單的飛行模式,先爬升至4300米,巡航片刻後在迪拜降落。
當地時間上午10時55分,655次航班正飛行在海灣南部地區上空,其航線正好與美國海軍「文森斯」號巡洋艦的航線相交叉,而讓人詫異的是,「文森斯」號巡洋艦此時竟然處在伊朗領海內。就在此時,悲劇發生了,在伊朗客機距「文森斯」號約14公里時,「文森斯」號突然發射了兩枚「標准——2型」防空導彈,其中一枚直接命中655次客機機翼,飛機隨即起火,墜落於大海之中,機上290人全部遇難,無一生還,其中還包括六十幾名12歲以下的兒童。
消息一經傳開,舉世皆驚。人們在震驚之餘不禁追問,美國軍艦為什麼要擊落伊朗民航客機?兩國究竟有什麼樣的深仇大恨?美國是不是有意擊落伊朗客機的呢?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前,美國與伊朗巴列維王朝關系密切。1979年發生的「伊斯蘭革命」結束了巴列維王朝對伊朗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號召禁止西方文化,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原教旨推行社會伊斯蘭化。而美國和以色列被列為伊朗的頭號敵人。
從此,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紅燈區、賭場被一掃而光,街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
1979年11月4日,伊朗數百名穆斯林學生攻佔了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把其中的60餘人扣為人質,以迫使美國把前國王巴列維引渡到伊朗,並且歸還在美國的伊朗資產。一直到1981年1月20日,美國人質才獲釋離開伊朗。
在此期間的1980年4月7日,美伊斷交。斷交後,無論從政治、經濟還是軍事上,美國都對伊朗實施遏制和孤立政策,從此,兩國關系處於嚴重的敵對狀態。
1988年,正處於兩伊戰爭期間,海灣局勢異常緊張。美軍於1987年7月決定派軍艦去海灣護航後,多次與伊朗發生軍事沖突,軍事緊張局勢不斷升級。先是1987年中,伊朗用導彈擊中美國油輪和掛美國旗的科威特油輪多嫂,美軍則隨後進行報復,擊沉伊登陸艦一艘、採油平台兩座。
1988年4月,美軍一艘護衛艦觸雷,造成19名官兵受傷,美國軍艦隨即摧毀伊朗兩座採油平台、擊沉擊傷伊朗軍艦6艘。因此襲擊客機事發生前,雙方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另有消息說,在客機被擊落前,美軍海灣部隊曾得到情報稱,伊朗空軍F-14戰斗機正在海灣地區加強活動,可能要對美軍採取行動。由此看來,不能排除美國故意擊落伊朗民航客機的可能性。
那麼,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為什麼會出現在伊朗海域呢?
2012年,美國《新聞周刊》披露了這起災難事件的有關內幕。
1988年7月3日,當地時間6時33分,位於霍爾木茲海峽的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艦長威爾.羅傑斯,接到正駛過海峽西面入口的美國海軍「蒙哥馬利」號護衛艦報告,6艘伊朗革命衛隊炮艦離開海島基地。羅傑斯隨即下令「文森斯」號巡洋艦進入作戰狀態,以每小時30海里的速度向伊朗炮艦接近。
據美國海軍後來提供的官方說法,「蒙哥馬利」號護衛艦當時發現13艘伊朗炮艦。據說,其中幾艘正圍著一艘名叫「斯托瓦爾」號的賴比瑞亞油輪轉。
「蒙哥馬利」號護衛艦又報告:賴比瑞亞油輪附近發出5到7聲爆炸聲。聽到這些神秘爆炸聲的報告後,設在巴林的美國艦隊指揮部立即與「文森斯」號巡洋艦聯系,中東聯合特遣隊司令安東尼.萊斯少將命令「文森斯」號巡洋艦前去支援「蒙哥馬利」號護衛艦。
「文森斯」號巡洋艦上一架「海鷹」式直升機奉命出擊,20分鍾後飛到伊朗炮艦上空盤旋。直升機駕駛員馬克.科利爾發現,伊朗炮艦正圍著一艘德國貨輪轉,沒有射擊,只是一般的騷擾。
這時,美伊兩國軍艦都已進入阿曼海域。阿曼海岸警備隊通過無線電命令伊朗革命衛隊炮艦返航,並希望美國的「文森斯」號巡洋艦也離開。文森斯號和伊朗炮艇隨後被一艘阿曼軍艦驅逐。當時,美國軍艦賽茨號和蒙哥馬利號都在附近。
此時,美軍巴林指揮部的水面戰斗指揮官理查德.麥肯納上校回到指揮中心,看到「文森斯」號巡洋艦越過他命令的位置40海里,即將進入伊朗領海,非常吃驚。他很惱火,問艦長羅傑斯搞什麼名堂。羅傑斯回答稱,在支援「海鷹」式直升機,追擊伊朗炮艇,還說通訊聯絡出了故障。
隨後,「海鷹」式直升機機長羅傑.赫夫報告,直升機受攻擊,正在逃避。羅傑斯當即命令「文森斯」號巡洋艦加速前進。
在東北200海里處的阿曼灣口,美國「福雷斯特爾」號航空母艦指揮官萊頓.史密斯獲悉「海鷹」式直升機受攻擊以及「文森斯」號巡洋艦正在追蹤進攻者的消息後,命令兩架F-14戰斗機和兩架A-7攻擊機出擊。
剛好在10時45分時,伊朗的阿巴斯港機場控制塔宣布,有一架民航班機准備起飛,目的地是阿聯酋的迪拜。殊不知,兩周一次往返於伊朗阿巴斯港和迪拜之間的伊朗民航班機的航線正好處於「文森斯」號巡洋艦的上空。
此時,「文森斯」號巡洋艦的雷達也測到阿巴斯港機場有飛機起飛的信號。阿巴斯港機場是軍民兩用機場,從該機場飛往海灣的飛機自然就成了美國海軍艦艇的「假想敵」。
據美國《新聞周刊》報道,「文森斯」號巡洋艦負責觀測雷達的安德森上士想弄清飛機究竟是軍用飛機還是民航客機,結果得到了是民航客機的判斷信號,但他在海灣民航班次時刻表上卻漏看了655次航班。安德森對戰友約翰.里奇說,雷達預測的訊號可能是伊朗的美製F-14戰斗機。這話被他的上司佐契爾上尉聽到,佐契爾立即向上級匯報了這個情況。
當伊朗飛機距離「文森斯」號巡洋艦約11海里時,艦長羅傑斯伸手按了發射「標准-2」型導彈的指示按鈕。於是,從「文森斯」號巡洋艦發射的兩枚「標准-2」型導彈相繼向目標射去。30秒鍾以後,第一枚導彈擊中了飛機,290條無辜的生命就這樣葬身大海。
就在「文森斯」號巡洋艦發出一片歡呼聲的同時,附近的「蒙哥馬利」號護衛艦的水兵卻目瞪口呆,因為他們看到的不是什麼F-14戰斗機,而是民航機龐大的機翼掉進了海里。
「文森斯」號巡洋艦此時也察覺情況不妙,官兵們一個個都驚呆了。艦上死一般沉寂。羅傑斯只好下令巡洋艦駛離伊朗水域。
那麼,對這次誤擊事件,美國方面有什麼樣的解釋?他們的解釋又是否站得住腳呢?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當天下午1時30分,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海軍上將威廉.克勞告訴記者,發生了很糟糕的事情,但具體情況還不清楚,據「文森斯」號巡洋艦艦長羅傑斯向他報告,伊朗民航班機偏離商業航線,無視「文森斯」號巡洋艦一再警告,高速向「文森斯」號巡洋艦飛去。羅傑斯是為保護軍艦才向飛機開火的。
隨後,克勞任命中央司令部負責中東作戰行動的海軍少將威廉.福格蒂調查此事。一段時間後,福格蒂提交了調查報告。
報告中說,文森斯號嘗試聯絡正在接近中的飛機但失敗,他們四次使用了軍用航空緊急頻道,三次使用了民用緊急頻道。但這個說法很難說得通,因為在正常情況下,民航飛機一般都使用空中交通管制頻道,是不會使用緊急頻道的。
這份報告還聲稱,文森斯號錯誤地把伊朗客機當成了一架攻擊戰機,是因為客機起飛的阿巴斯港機場,除了服務商用民航機外,也用作伊朗F-14戰機的基地。而空客A300的飛行剖面類似於F-14雄貓式戰斗機,於是,文森斯巡洋艦上的雷達操控員把民航客機當成了戰斗機。
但是,這一說法顯然難以令人信服。A300型客機是歐洲空中客車公司於60年代末、70年代初研製的一種大型寬體客機,翼展44米,機長54米,機高16.62米;而F-14則是一種雙座超音速多用途戰斗機,最大翼展不到20米,機長只有19米,機高不到5米。從外形和體積上來說,二者完全不是一個級別,A300與F-14相比是一個龐然大物,怎麼會弄錯?
再從速度上來說,A300雖然是噴氣式客機,但其飛行速度最大在每小時640公里左右,而F-14是美國研製的第三代先進戰斗機,其最大平飛速度可達每小時2490公里。因此,對於擁有宙斯盾系統的美國現代化導彈巡洋艦「文森斯」號來說,「誤認為」的說法顯然太牽強了。
最關鍵的是,威廉.福格蒂的調查報告還掩蓋了一個事實真相,他在地圖上把當時「文森斯」號巡洋艦的位置標在遠離伊朗水域的地方。而事實上,當時該艦已經侵入了伊朗領海。
災難發生後,伊朗人民在等待美國的道歉。但令人詫異的是,伊朗人民沒有等來道歉和賠償,等來的僅僅是一句「遺憾」!
時至今日,美國對於當年擊落伊朗客機仍舊拒絕認錯、拒絕負責、拒絕道歉。
美國政府在伊朗航空公司655號班機空難後發出照會,對人命損失表示遺憾;卻從來不認錯、不負責、不道歉。美國政府官方甚至繼續指責伊朗的敵意行動造成這次事件。
面對全世界的指責和質疑,里根決定派當時的副總統喬治.布希在聯合國大會上為美國辯解。7月14日,老布希在聯大的講話中辯解說,擊落事件屬戰時事故,「文森斯」號巡洋艦當時是趕去保護受到伊朗襲擊的一艘商船的。而在1988年8月2日老布希向共和黨領導人發言時提到「我絕不會為美國道歉,永遠都不會!我不管美國幹了什麼,我不理會什麼事件真相!」
因為美國的這一態度,美國政府飽受指責。《新聞周刊》記者約翰?巴里和羅傑?查爾斯在1992年7月13日的報導中寫道,艦長羅傑斯行動時無視後果,缺少應有的謹慎。同時他還指責美國政府掩蓋事件真相。
就連美國海軍自己都在自我嘲諷。文森斯號船員和其他美國海軍船員為文森斯號起了個綽號「機械戰艦」,這個名字來自科幻電影《機械戰警》,除了因為文森斯號巡洋艦配備宙斯盾系統,也因為艦長羅傑斯被視為具有攻擊傾向。
那麼,這起誤擊事件真的是由羅傑斯的個人攻擊傾向導致的嗎?
事發當天在附近海域的美國賽茨號護衛艦是由大衛?卡爾森艦長指揮的。卡爾森指責說,摧毀客機「標志著文森斯號艦長羅傑斯有強烈的攻擊傾向,這種傾向在四個星期前就已經顯露出來」。
卡爾森指的是6月2日發生的事件,那天羅傑斯指揮文森斯號過度抵近一艘伊朗軍艦,而這艘艦艇正在合法執行搜尋散裝貨輪的任務。
而在擊落民航客機當天,羅傑斯派出一架直升機飛到一隻小型伊朗船隻的2至3英里范圍內,不理會交戰規則中要求保持4英里距離的規定,並向數只小型伊朗炮艦開火。
卡爾森評論這些事件說「為什麼要一艘宙斯盾艦出去射擊小艇?這不是聰明的做法。」當羅傑斯向上級指揮官報告說,他將要把飛機擊落時,卡爾森當時像受雷擊般驚呆了,他跟旁邊的人說:「為什麼?他究竟要干什麼?」
在麻省理工學院2004年春季製作的「文森斯號事件」投影片報告中,認為羅傑斯艦長出於自己的意思把文森斯號向東北前進50英里。當時,美軍水面戰斗指揮官麥肯納上校指令羅傑斯退回去,但文森斯號直升機機師馬克?科利爾一直跟隨向北撤的伊朗快艇,終於交火。
文森斯號隨即加入到混戰中,他駛向伊朗多艘炮艇,但找不到一個清晰目標。而且伊朗炮艇當時不過是在本國水域內緩慢繞圈。雖然各種信息表明文森斯號已經犯了錯,但羅傑斯仍然報告美軍指揮部,說:伊朗炮艇在加速並且懷有敵意,並最終,向民航客機發射了導彈。
事件發生後3年,威廉?克勞海軍上將在美國一檔電視節目中承認,文森斯號發射導彈時在伊朗水域內,與之前的海軍聲明相反。
1996年2月22日,美國答應支付6180萬美元,作為對248名遇難伊朗人的賠償,但美國沒有為被擊落客機支付任何賠償。這是雙方同意的和解,以撤消伊朗1989年在國際法院向美國提出的起訴。美國明確標明這筆賠償為特惠金,不肯承認要對事件負責或負有法律責任。
『伍』 庚子賠款,各國最終拿到了多少
賠償各國關平銀4.5億兩,年息4厘,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2238150兩,以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抵押,通商口岸的常關也歸海關管理。這項巨額賠款使中國社會經濟進一步半殖民地化。各國的分配率以俄國最多,計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1%,比1.89%,其餘都不足1%。還本付息定在上海辦理,先由匯豐、德華、道勝、匯理、正金五銀行經收。次年美國花旗銀行在上海設行,參加組成銀行委員會,所收本息攤交各國所定銀行。清政府以關稅收入僅能抵償舊借外債,為籌還賠款計,將年額2121萬余兩攤派各省、關,從而引起田賦、丁漕、糧捐、契稅、當稅、鹽斤加價、關稅、厘金、統稅和各種苛捐雜稅的不斷增加。在償還該賠款時銀價跌落,各國堅持按「應還日期之市價易金付給」,到1905年,鎊虧積欠120萬英鎊(合銀800萬兩)。4月26日清政府為支付這項差額,向匯豐銀行借款100萬英鎊,年息5厘,20年還清,本息合計1525000鎊。以關稅及山西省煙酒稅厘金作抵,債票按97%在倫敦發行,市價 99%~103%。這項借款實際是庚子賠款的追加負擔。
1909年起,美國將所攤浮溢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學習基金,到1924年6月退回餘款本利1250餘萬美元,作為中國教育文化基金。1917年12月起,大部庚款緩付5年,德奧部分因戰敗取消,和俄國緩付部分,都撥作國內公債基金。1924年5月底蘇聯政府聲明放棄俄國部分庚款,於清償所擔保債務後,完全充作提倡中國教育款項。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國都先後聲明退回賠款余額,並訂立協議,充作辦理對華教育文化事業,或充作外國銀行營業費用和發行內債基金之用。這種退回庚款的實際使用,大都由中外合組的管理委員會主持。
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專門為培養赴美留學生的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正式成立。在清亡以後繼續利用庚子賠款選拔留學生。1924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將其餘的庚子賠款用於中國,成立「中國文教促進基金會」(或稱「中國基金會」),掌管的金額為1254·5萬美金,北洋政府任命了由10名 中國人和5名美國人組成的託管董事會。其中的相當部分金額以獎學金的方式提供給清華大學。1949年掌管「清華基金」的傑出教育家梅貽琦先生到台灣後,又利用這筆款項創辦了新竹清華大學。
隨後,英國、俄國等國也有庚子賠款,也是用於教育,具體多少錢無法准確核實了。
以下是詳細資料。
1900年,中國的庚子義和團運動引致八國聯軍武力干涉。1901年9月7日上午,清廷全權代表奕匡和李鴻章與11國代表簽定了《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第六款議定,清政府賠償俄、德、法、英、美、日、意、奧八國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國」的軍費、損失費4億5千萬兩白銀,賠款的期限為1902年至1940年,年息4厘,本息合計為9億8千萬兩,是為「庚子賠款」。其中俄國以出兵滿洲,需費最多,故所得額最大,為1億3037多萬兩。中國當時的人口大約45000多萬人,庚子賠款每個中國人被攤派大約一兩銀子。
《辛丑條約》中規定,清政府向西方八國共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美國應得到其中的3200多萬兩,摺合美金2400多萬元。
1904年12月上旬,中國駐美公使梁誠就中國的賠款是用黃金還是用白銀一事,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據理力爭。談話間海約翰透露出一句:「庚子賠案實屬過多---」這一信息立刻被梁誠捕捉。這說明美政府已發現其有關部門在上報庚子之亂的損失之中,有「浮報冒報」的現象。梁誠非常機敏地放棄了談判戰略,不再去和海約翰糾纏賠款用金還是用銀的了,而是「乘其一隙之明,籍歸已失之利」。於是他不放過任何機會,在美國國會及議員中四處游說退還不實賠款。
1906年初美國伊利諾大學校長愛德蒙·詹姆士送呈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一份備忘錄,要求美國政府加速吸引中國留學生到美國去。同年3月6日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到白宮進謁羅斯福總統。他建議總統將中國清政府的庚子賠款退還一部分,專門開辦和津貼在中國的學校。1907年明恩溥發表《今日的中國和美國》一書,他在書中指出,應該多讓一些中國知識分子去美國留學。
在明恩溥等人的推動、鼓吹下,羅斯福給國會提出了一個諮文,指出:"我國宜實力幫助中國厲行教育,使此巨數之國民能以漸融洽於近世之境地。援助之法宜招導學生來美,入我國大學及其它高等學社,使修業成器,偉然成才,諒我國教育界必能體此美意,同力合德,贊助國家成斯盛舉。"
1908年5月25日,美國國會通過羅斯福的諮文。同年7月11日,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向中國政府正式聲明,將美國所得「庚子賠款」的半數退還給中國,作為資助留美學生之用。留下的那部分「實應賠償」,內容包括美國出兵中國的軍費賠償及美在華商人與傳教士的損失賠償。
當時為什麼美國人想用退賠的庚款辦學呢?美國伊里諾大學校長詹姆士在1906年給羅斯福的一份備忘錄中聲稱:「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人,哪一個國家就能由於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業上的影響取回最大的收獲。」「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隨軍旗更為可靠。」因此他敦促美國政府採取措施通過吸引中國留學生來造就一批為美國從知識和精神上支配中國的新的領袖。
1908年10月28日,兩國政府草擬了派遣留美學生規程:自退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內,每年至少應派留美學生100人。如果到第4年就派足了400人,則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要派50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為止。被派遣的學生,必須是「身體強壯,性情純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恰當年齡」,中文程度須能作文及有文學和歷史知識,英文程度能直接入美國大學和專門學校聽講,並規定他們之中,應有80%學農業、機械工程、礦業、物理、化學、鐵路工程、銀行等,其餘20%學法律、政治、財經、師范等。
同時,中美雙方還商定,在北京由清政府外務部負責建立一所留美訓練學校。於是,1909年6月,北京設立了游美學務處,這就是清華大學的雛形。1909年8月,內務府將皇室賜園---清華園,撥給學務處,作為游美肆業館的館址,學務處在史家胡同招考了第一批學生,從630名考生中,錄取了47人,於10月份赴美。這就是後來庚款留美學生的由來。
1910年8月又舉行了第二次招考。400多人應考,最後錄取了70人。這第二批庚款留美學生中,後來出了一個大名鼎鼎的胡適,他當年考了個第55名。同榜中還有後來的語言學家趙元任、氣象學家竺可楨等。
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專門為培養赴美留學生的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正式成立。在此後十多年間,據統計,由清華派出的留美學生就達1000多人。1928年8月17日,清華學校改名為清華大學,羅家倫出任校長。那一年開始公開招考留美公費生。1933年,又開始公開招考第一批庚款留英學生。
美國的退款,產生了很大的國際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北京政府於1917年8月對德奧宣戰,並停付庚款。大戰平息後,中國也涉足於戰勝國的地位,各國都表示願與中國「友好」,以便用和平的辦法維護和擴張其在華利益,所以都緊步美國的後塵,陸續放棄或退回了庚子賠款余額。退款被廣泛地應用到中國的教育文化事業和實業中。只有日本分文不退,用這筆錢財發展軍備,建立教育,遂速成為20世紀的強盛帝國。
1924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將其餘的庚子賠款用於中國,成立「中國文教促進基金會」(或稱「中國基金會」),掌管的金額為1254·5萬美金,北洋政府任命了由10名 中國人和5名美國人組成的託管董事會。其中的相當部分金額以獎學金的方式提供給清華大學。由於這樣的一種特殊的經費來源和運作模式,清華從創建伊始,在諸多方面就已經具備了自己的一些特別的優勢和辦學條件,也因此而有別於國內的其他大學。這樣的環境也給了梅貽琦治校在客觀上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和提供了必要的辦學條件。國外的歷史學家評論道:「清華其成功的一大秘訣是,當其他院校求助於軍閥政 權不穩定的施捨時,清華的年度預算是有保障的。」(4)這種觀點雖暗含誇大美國所起 的作用之意,但基本還是公允的。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清華人」幾近三分之一。1949年掌管「清華基金」的傑出教育家梅貽琦先生到台灣後,又利用這筆款項創辦了新竹清華大學。
由於清華的經費來源較為充裕,使其辦學亦有相當的自主性,這些條件又對治校方面自然產生一些影響,促進了清華在學校的管理制度方面和運行機制上逐漸地形成一套獨立的、具有清華自身特點的東西,並由此產生了一些特殊的體制和風格,乃至後來清華校風與學風的逐步形成,都與此有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而這種特徵較明顯的反映出來的一個例證,即是20-30年代初期,清華大學出現的幾次大規模的學校風潮。其中,清華校長多次易人,竟有十幾任之多,甚至出現清華幾年沒有校長,由校務會 議維持的尷尬局面。
美國用心良苦的教育計劃,成效卓然。考取庚子賠款(胡適是第二批)而留美的中國學生,在後來的幾十年間成了中國學術界最閃亮的明星,而他們的言傳身教,又深深地 影響了後來者。
到了30年代,美國已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而同時,美國人在中國建立了12所教會大學,這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燕京大學。教會醫院則出現了協和醫院,洛克菲勒基金會則資助了中國學者們的農村調查與考古行動。
1926年初,英國國會通過退還中國庚子賠款議案(退款用於向英國選派留學生等教育項目),即派斯科塞爾來華制定該款使用細則。當時,胡適是「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中方顧問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和]命成功後,蘇俄政府宣布放棄帝俄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包括退還庚子賠款中尚未付給的部分。俄國人在中國的特權也將取消,而所有這些的交換條件只有一個:北洋政府承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 1924年5月,兩國簽訂《中俄協定》,其中規定退款用途,除償付中國政府業經以俄款為抵押品的各項債務外,余數全用於中國教育事業,由中蘇兩國派員合組一基金委員會(俄國退還庚子賠款委員會)負責處理。
法國庚款退還余額總數為39·158萬余法郎,摺合美金為7·555萬余元。此項余額總數,按照協定自1924年l2月1日起,至1947年止。逐年繼續墊借中法實業銀行,作為該行發行五厘美金公元擔保。而中法實業銀行即以此項美金債權,充作四項費用之用:1.換回遠東債權人所持之無利債券;2.辦理中法間教育及慈善事業;3.代繳中國政府未繳清之股本余額;4.撥還中國政府所欠中法實業銀行貸款。
1920年初,李石曾與蔡元培、吳敬恆,利用庚子賠款,創辦中法大學於北京。先生任董事長,蔡元培任校長。同年冬,蔡元培與先生再度赴法,與法國里昂市長赫禮歐,里昂大學醫學院院長雷賓等,合作設立里昂中法大學協會,決 定在里昂成立中法大學
快給分
『陸』 伊朗vs美國勝賠幾倍
1.84倍。根據查詢競彩官方相關資料得知,伊朗vs美國勝賠1.84倍。北京時間11月30日凌晨3點,世界盃小組賽B組第三輪,迎來一場不是最精彩但絕對是最具看點的比賽,伊朗決戰美國。
『柒』 損失高達3200億!伊朗稱已與美國達成協議:美將解除對伊制裁
美國與伊朗的糾葛暫時告一段落?美媒 6月14日報道稱, 伊朗相關部門發言人哈提卜扎德近日表示,已與美國達成協議 ——美國將解除特朗普時期對伊朗包括能源在內的所有行業制裁。 不過,哈提卜扎德也表示,兩國在一些現實問題上仍未完全達成一致,而且 「石油」一詞並未被明確提及。
特朗普時期對伊朗實施的制裁,都包括什麼?據媒體梳理,特朗普政府對伊朗實施的 「最大制裁」是禁止原油出口,並試圖將伊朗原油出口「清零」;為了保證這一制裁能達到效果,美國還曾放話,「誰買伊朗石油,就制裁誰」。
除了切斷伊朗最大的經濟創收來源 ——石油出口外,伊朗石化、航運、保險、銀行、 汽車 製造等行業,甚至是伊朗個別重要人士,也沒能逃過美國的制裁。由於美國「全方位」的制裁,伊朗總統魯哈尼2020年還曾表示, 伊朗經濟損失高達 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00億元) ,與本國上一年度兩倍的預算相當。
回歸到此次美伊的協議 「和解」,這實際上早已有了苗頭。例如5月初時,伊朗方面就有消息稱,在第四輪高層談判中,兩國在關鍵問題上大致達成一致,美國將解除對伊朗的「主要制裁」。
5月底,美國能源部門還主動透露,該國在2020年10月進口伊朗石油製品約3.6萬桶/天,在今年3月進口3.3萬桶/天。雖然伊朗表示並未有相關出口數據,但這是1991年(30年)以來,美國首次承認大量進口伊朗原油,引發國際 社會 熱議。
美伊兩國此次為何能達成協議?或者說,美國為何願意解除制裁? 主要是因為美國新任領導人上任後,有意推動美伊關系正常化。 不過拜登政府放鬆對伊朗的制裁,也有一個前提:伊朗重新遵守伊核協議。
據悉,由於伊核協議本身對伊朗不利,此前伊朗曾多次強調:除非美國先解除制裁,否則沒有對話的必要。因此才會有猜測稱,美伊兩國此次達成協議,是雙方都做出了讓步。值得一提的是,在美伊達成協議前,中國曾力挺伊朗,支持美國取消對伊朗的制裁。
那麼,美伊達成協議,有什麼好處? 一方面,伊朗的石油出口有望恢復, 畢竟由於 「物美價廉」,伊朗石油在國際市場競爭力一直很強。國際能源署的月報預測,到2021年底,伊朗原油出口可能恢復至315萬桶/天;2021全年,伊朗平均石油出口量將達66萬桶/天;到2022年中,伊朗的原油產能將達380萬桶/天。
另一方面,國際原油價格有望因此下行。 美媒 6月14日報道,由於全球需求飆升,原油價格也不斷上漲,截至13日,美國原油價格已比1月份高出約23美元;美國原油期貨價格已達到71.70美元/桶,刷新2018年10月17日(3年)以來的紀錄。
文 | 李銀蘇 題 | 黃紫鎵 圖 | 盧文祥 審 | 李澤鈈
『捌』 伊朗美國0比1壓2000賠多少
2000美元唄!這個很正常吖,上了以後贏了和輸了,那都是不一樣的局
『玖』 美軍導彈擊落民航客機,290人遇難,賠償多少錢
IR655號航班當時仍在緩慢爬升,從速度來說是民航飛機的特徵;從距離來說航班還未飛出伊朗水域,美軍在伊朗境內打下了伊朗的民航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