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的出海口是什麼是什麼海

伊朗的出海口是什麼是什麼海

發布時間:2023-12-14 14:00:22

Ⅰ 伊朗各大港口是什麼

BANDAR MAHSHAHR/馬赫沙爾港#
港口性質:河港#
經緯度:30°28′N,049°11′E#
位於伊朗(全稱: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西南
部加扎尹(GHAZAIEH)河下游,距河口約50n mile,東南距霍梅尼港(BANDAR K-HOMEYNI)約5n mile,瀕臨波斯灣的北側,是伊朗成品油輸出港,由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管理。 該港屬溫帶大陸性氣候,盛行西北風。年平均氣溫18~30℃,最高曾達46℃,最低為1℃。全年平均降雨量約250mm。最大潮差約5.8m。
港區主要碼頭泊位是一個「T」形突堤碼頭,有6個泊位,岸線長1350m,最大水深13.6m。裝卸設備有直徑為152.4~406.4mm的輸油管及拖船等,其中拖船功率最大為1103kW。裝卸效率:柴油每小時2500噸,燃油每小時5000噸,汽油每小時2200噸,石腦油每小時2100噸。大船錨地水深達17m。該港進出口貨物以成品油為主。

BANDAR KHOMEYNI/霍梅尼港#
港口性質:河港、設有轉口區#
經緯度:30°25′N,049°04′E#
位於伊朗(全稱: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西南
沿海加扎尹(GHAZAIEH)河下游,距河口約45n mile,瀕臨波斯灣的北側,是伊
朗在1972年新建的主要外貿港口,西距伊朗主要煉油中心阿巴丹(ABADAN)80km
,南距輸油港哈爾克(KHARG)80n mile。港口距機場約110km,有正規航班。
該港屬溫帶大陸性氣候,盛行西北風。年平均氣溫18~30℃,最高達46℃,
最低1℃。全年平均降雨量約250mm。平均潮高:高潮為5.2m,低潮為0.9m。
港區主要碼頭泊位如下:
碼 頭 類 別 泊位(個) 岸線長(m) 最大水深(m)
————————— —————— —————— ——————
GENERAL CARGO (雜貨) 19 3463 10.4
BULK CARGO (散貨) 15 2490 12
CONTAINER (集裝箱) 5 1051 12.1
RO/RO (滾裝貨) 4 771
—— ———
43 7775
卸設備有各種岸吊、集裝箱吊、可移式吊、裝船機、吸谷機、鏟車、拖船
及滾裝設施等,其中岸吊最大起重達90噸,拖船功率最大為2353kW。裝卸效率:
穀物每小時1400噸,礦石每小時175噸。集裝箱場地達20萬m∧<2>,谷倉容量為7
.5萬噸。港區有鐵路線可直接進行裝卸。大船錨地水深達17m。該港轉口區擁有1
8座過境倉庫。年貨物吞吐能力允1100萬噸。1992年集裝箱吞吐量為1.1萬TEU。主要出口貨物為礦石及硫磺等,進口貨物以穀物及雜貨為主。

港口中文名: 阿巴丹
港口英文名: ABADAN
港口代碼: IRABA
港口縮寫: ABD
所在國家: IRAN
經緯度: 30°22』0」N,48°13』0」E
時差: -3:30
錨地: 29-49-00N 48-47-00E
泊位吃水:
海圖號: 3844
詳細介紹: 伊朗阿拉伯河沿岸海港。採用東3.5區標准時。水的載重密度為1030。無盛行風向。無潮汐變化。強制引航。阿巴丹港無線電台呼叫信號EQZ。無節假日,一天24小時工作。港口服務設施有:修船、加燃料、小艇、醫療、牽引、淡水供應,無干船塢、給養、遣返和排污設施。港市有機場。港口有3個遠洋船泊位,可停泊油輪和雜貨船。
伊朗胡齊斯坦省港口城市。地理位置北緯30.4度,東經48.3度。位於伊朗西南端、阿拉伯河的阿巴丹島上,距波斯灣約50公里,伊朗石油輸出的集散地,伊朗國營石油公司總部所在地。人口約30萬,是伊朗第五大城市。
早在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時代,阿巴丹就是一座貿易重鎮,以產鹽和編席著稱。14世紀,規模縮小為村落,經過與土耳其的周旋之後,於1847年歸屬波斯。自1909年英波石油公司在此設立管道終端煉油廠後,發展迅猛,成為現代化都市。1951年伊朗實行石油工業國有化,強行收回所有煉油設備,停止對英國輸油4年。至1955年,英國政府終於同意放棄所有權。1980年兩伊戰爭期間,位於伊朗和伊拉克邊境地區的阿巴丹市遭受嚴重破壞,直到1990年之後方才逐漸恢復元氣。

經濟以石油提煉和運輸為主。伊朗西南部油田地帶輸油管的終點,輸往德黑蘭、設拉子方面油管的起點。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儲藏和精煉基地,建有伊朗境內最大的煉油廠阿巴丹煉油廠及 石油化工廠。 阿巴丹煉油廠產量 占國內產量的60%,產品大多供出口,但兩伊戰爭曾使產量下降。阿巴丹港在伊朗的石油輸出方面佔有重要地位,尤其是50年代前,為伊朗石油輸出的主要港口,50年代後期改由馬舒爾港輸出,但阿巴丹港仍有重要地位。阿巴丹港擁有現代化設備,船隻可在碼頭直接靠岸裝載。境內設有國際機場。還設有阿巴丹技工學院

BANDAR ABBAS/阿巴斯港#
港口性質:海峽港#
經緯度:27°08′N,056°12′E#
位於伊朗(全稱: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南部沿海霍爾木茲(HORMUZ)海峽北側,是伊朗南部的主要港口,港外有格什姆(Q-ESHM)島的霍爾木茲(HORMOZ)島作屏障,又是一個天然良港。在兩伊戰爭期間,由於該港遠離戰場而使貨運逐漸繁忙。港口距機場約15km,有定期國際航班。
該港屬溫帶大陸性氣候,上午多東北風,下午多南至西南風。年平均氣溫23~32℃,最高曾達40℃。全年平均降雨量約200mm。平均潮高:高潮3.3m,低潮0.7m。
港區主要碼頭泊位有11個,岸線長2020m,最大水深為12m。裝卸設備有各種岸吊、可移式吊、汽車吊、浮吊、集裝箱吊、叉車、牽引車、皮帶輸送機及拖船等,其中可移式吊最大起重能力為90噸,浮吊為70噸,集裝箱吊為40噸,拖船功率最大為1839kW。油碼頭最大可靠4萬載重噸的油船。裝卸效率:礦石每天1500噸。倉庫容量為3萬噸,貨物堆場容量達10萬噸。1992年集裝箱吞吐量為9.5萬TEU。主要出口貨物有鉻礦砂、防銹漆、大理石、地毯、乾果及杏仁等,進口貨物主要有茶葉、糖、棉織品、穀物、火柴、化肥、毛織品及建築機械等。

此外還有霍拉姆沙赫爾港(Khorramshahr),該港口和鐵路、公路相連,交通非常便捷。經伊朗政府同意,該港和阿巴斯港(Bandar Abbas)和霍梅尼港(Bandar Khomeini)一道,用來運送鋼鐵等其他用於伊拉克戰後重建的物資。

Ⅱ 伊朗的北部與南部水域邊界是哪些

伊朗東北部的阿拉斯河是伊朗與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分界線,北部是裏海,西北部捷詹河中游是與土庫曼西南部的分界線,哈里河是與阿富汗的分界線,南部從西到東依次是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曼海,和阿拉伯海,與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阿聯酋和阿曼隔海相望。

Ⅲ 阿拉伯海詳細資料大全

阿拉伯海位於非洲之角(在索馬里半島)與亞洲南部(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之間,為印度洋的一部分,為世界 *** 通要道。面積386萬平方千米,最深處為5203米,平均深度2734米。

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沿岸海港,地形氣候,歷史沿革,歷史事件,中國出海港口,運輸通道,豐富資源,護航住海,

地理位置

阿拉伯海北部為阿曼灣,西部經亞丁灣通紅海。北界巴基斯坦和伊朗,西沿阿拉伯半島和非洲之角,南端在印度半島的南端附近。向北由阿曼灣經過荷姆茲海峽連線波斯灣,向西由亞丁灣通過曼德海峽(Bab el-Mandeb)進入紅海。

沿岸海港

(順時針方向,自索馬里起,加粗者為該國重要海港,如該港為其國首都,則用斜體表示) 索馬里:甘達拉、 博薩索 、柏培拉、澤拉 吉布地: 吉布地市 、塔朱拉、奧博克 葉門: 亞丁 、津吉巴爾、穆卡拉 阿曼:塞拉萊、 馬斯喀特 、蘇哈爾、海塞卜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富查伊拉、豪爾費坎、哈伊馬角、沙迦、 杜拜 阿布達比 卡達:烏姆賽義德、 多哈 、沃克拉 沙烏地阿拉伯:宰赫蘭、胡拜爾、 達曼 、蓋提夫、朱拜勒 巴林:穆哈拉格、 麥納麥 、里法 科威特: 科威特城 、安達盧斯、傑赫拉 伊拉克:祖拜爾、 巴斯拉 伊朗:霍梅尼港、阿巴丹、布希爾、基什、 阿巴斯港 巴基斯坦:瓜德爾、 喀拉蚩 印度:賈姆訥格爾、博爾本德爾、包納加爾、布羅奇、蘇拉特、 孟買 、潘吉姆、坎納諾爾、科澤科德、柯欽、阿勒皮、奎隆、 特里凡得琅

地形氣候

海底是一個面積廣寬的海盆,比較平坦。整個海域島嶼較少,沿海地區大陸架面積狹小,僅印度半島沿岸較為寬闊,孟買以北沿岸,寬度達352千米。主要島嶼有索科特拉島、庫里亞穆里亞群島、馬西拉島和拉克沙群島。 科欽遺留在阿拉伯海的樂土 阿拉伯海西部的亞丁灣是一個東西走向的狹長海灣,系由地層斷裂形成,屬於東非大裂谷的一部分。阿拉伯海處於熱帶季風氣候區,終年氣溫較高。中部海域6月和11月表層水溫常在28℃以上;1月和2 月溫度轉低,為24-25℃。 臨近阿拉伯半島海面由於陸地乾熱氣流的「烘烤」,水溫可達30℃以上。11月至翌年3月常吹東北季風,降水稀少,為乾季;4-10月盛吹西南季風,降水豐沛,為雨季;在夏秋之交常發生熱帶氣旋,伴有巨風惡浪和暴雨。 海流隨季風風向而變化,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呈順時針方向,冬季受東北季風作用呈反時針方向。海水含鹽度一般在雨季小於35‰,在旱季大於36‰。 沿岸大陸架蘊藏有相當數量的石油與天然氣有大量的砂、礫石和牡礪殼可供作建築材料用。海中生物資源也很豐富,主要食用魚有鯖魚、沙丁魚、比目魚、鮪魚和鯊魚等。

歷史沿革

阿拉伯海在距今2億多年前,即中生代和新生代時期形成。海底的沉積層在哈德角(Ras al-Hadd)附近是帶綠色的污泥,包含大量魚類屍體。從岸上沖刷下來的沉澱物覆蓋大陸斜坡,到2500米為止;以下是腔孔動物含鈣質的外殼;在3650以下的海底堆積著紅黏土。在含介殼的濕軟泥層中發現錳結核。海底沉積層的厚度,從北部的2500米逐步減到阿拉伯海盆以南的480米。 兩艘古阿拉伯海船 孟買城阿拉伯海濱 印度洋西北部水域。東靠印度,北界巴基斯坦和伊朗,西沿阿拉伯半島和非洲之角,南面即印度洋。向北由阿曼灣經過荷姆茲海峽連線波斯灣,向西由亞丁灣通過曼德海峽(Bab el-Mandeb)進入紅海。面積386.2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2734米。 沿海國家除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外,還有阿曼、葉門共和國和索馬利亞。海中有索科特拉(Socotra)島、庫里亞穆里亞(Kuria Muria)群島和拉克代夫(Laadive)群島。印度河是流入該海的最大河流。從索科特拉島向東南有一條與印度洋地震帶恰好重疊的卡爾斯伯格海嶺(Carl *** erg Ridge),把阿拉伯海分隔成阿拉伯海盆和索馬利海盆,最深處達5203米。

歷史事件

1824年,在東非沿岸建立貿易帝國的阿拉伯人賽伊德·伊本蘇丹,將該島為首都,大規模從事丁香貿易,開創了島上最為輝煌的繁榮昌盛時期。當時在阿拉伯哈里發管區、東非海岸和桑給巴爾島以及馬達加斯加島之間有一條傳統商路,通過它運送的除了象牙、香料和絲綢以外,還有成千上萬的來自黑非洲的奴隸。這樣,阿拉伯和東非之間的航道便以「血淚的海上之路」而日漸聞名起來。這條富裕的海上之路,當然也引起了海盜們的垂涎。當時印度洋上最著名的海盜,就是具有阿拉伯人血統的蒂皮·蒂普。他曾率領海盜船隊多次襲擊這條航路上的商船,每次都能順利得手,劫得大筆財物,滿載而歸。在蒂皮·蒂普的海盜生涯中,最成功、最順利但又最為令他遺憾的一次行動,是1870年劫掠一支由12艘船組成的阿拉伯船隊。當時,蒂皮·蒂普得到訊息說,這支船隊從哈里發管區出發,途經印度洋向桑給巴爾駛來。船甲板下裝著的除了香料和布匹,還有滿滿100桶金銀幣,他們准備用這些錢在東非和中非購買奴隸。他就帶領海盜船隊悄悄地跟在這支商船隊後面,不動聲色地監視著他們,准備找機會下手。後來,商船隊在肯亞東海岸附近遇到了暴風雨。這導致這支船隊不僅偏離了航線,而且被暗礁和激浪中的岩石撞得支離破碎。但是在大難來臨之前,警惕的船員們早已把那100桶金幣用小艇轉移到了另外兩艘沒有損壞的船上。然後,通過一條隱蔽的大河的支流,把100多桶金幣運到了蓋地城邦。當然,這一切都被蒂皮·蒂普看在眼裡。經過幾番周折,當那些人把金幣藏好之後,就相互約定,不久就再來把這批寶藏平分。然而,沒想到當他們乘著僅剩的兩條船登入以後,遠遠就看見蒂皮·蒂普率領大批人馬在等著他們。蒂皮·蒂普是個十分兇殘的海盜,那幾個人還沒來得及解釋,就稀里糊塗地全被處死了。 中國海軍護航編隊進人阿拉伯海 蒂皮·蒂普十分自信,他自以為對蓋地的每一寸土地都十分熟悉,只要哪個地方稍微有一點變動,他就能覺察出來。他覺得自己怎麼也能找到那100桶金幣。但是,這次他想錯了,盡管他後來在此地輾轉多次,但始終沒找到那批寶藏。蒂皮·蒂普後悔得捶胸頓足,恨自己為什麼不留下一個活口。前面已講到,自從蓋地城邦加拉·奧羅莫的部落侵入後,隨即遭到了滅頂之災,繁華的蓋地城邦從此不見人影,逐漸被原始森林所覆蓋。那麼,蓋地古城和埋藏在那裡的金幣後來究竟怎樣了,今天它們還存在嗎?1884年英國人約翰·基爾克爵士憑著一把大砍刀,左砍右砍,硬是在密不透風的原始森林裡砍出一條小路,進入了早已消失的蓋地城邦,並為這個幾百年來一直沉沒在濃密森林中的堡壘廢墟拍下了第一張照片。從此,這座廢墟城市就成了「東非的寶貝」。1939年它差點兒坍塌,經過草草地修復又存留了下來。1蓋地的一切於1927年被宣布為歷史文物,從1948年開始成為「國家紀念物」。 與此同時,那裡埋藏著100桶黃金的故事和大海盜蒂皮·蒂普的名字,也逐漸在人們中間流傳起來。 20世紀下半葉,隨著探險和尋寶熱的興起,蓋地的名字更是像長了翅膀一樣,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傳開。在過去100年中,曾有大量的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來到蓋地尋寶。冒著隨時喪命的危險,面對著周圍成千上萬的蚊子、巨蟻在森林裡到處挖掘,幾乎翻遍了每一寸土地,但都一無所獲。20世紀90年代,德國有位名叫尼古拉·色拉諾的尋寶專家,通過考證大量的史料,他寫出了《海盜的寶藏》一書。據說,這位著名的尋寶專家曾仔細研究了蓋地古城的平面圖,他認為這些金幣可能埋藏在蓋地的海瑪清真寺和蓋地宮殿的地下。他在宮殿中位於迎賓大廳和浴室之間的一口乾涸的水井深處,發現了各由兩把彎刀交叉而成的一組雕花。他曾構想這些雕花可能是阿拉伯海盜們留下的標記,並在那裡挖掘了3個星期之久。在30米深處,他發現了一塊面積大約1.6平方米的正方形石板,但上面的文字已經模糊不清,無法辨認,繼續往下挖掘也沒有結果,由於經費已經用完,只好作罷。但他相信,金幣的傳說確實是有歷史依據的,只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人找到那筆巨大的財寶。

中國出海港口

中國在阿拉伯海有了出海口,中國正在巴基斯坦境內的阿拉伯海沿岸修築耗資巨大的港口。由此,中國獲得的不僅是石油,還在阿拉伯海岸占據了一處戰略要地。巴基斯坦西南部阿拉伯海沿岸有一處不見經傳的小碼頭—瓜達爾。因為遠離內地,交通不便,加上土地貧瘠,那裡的漁民至今過著十分貧困的生活,同中世紀沒什麼兩樣。這個位於半島的小碼頭時不時給他們捎過來汽車輪胎或是電冰櫃之類的東西,帶走的卻是新鮮水產如龍蝦、大蝦、蝦米,有時也附帶上一種特製產品——大麻。到這個碼頭來的人多半是阿拉伯國家的商人。 中巴海軍首次演兵阿拉伯海 中國人給瓜達爾帶來巨變,不過過不了多久,瓜達爾人就會同這種單調無聊的偏僻環境告別了。用不了多久,從喀拉蚩將會有一條修到瓜達爾的高速公路,一路沿著阿拉伯海岸,有460千米長。2005年1月,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和中國總理 *** 將親臨瓜達爾半島,共同為在瓜達爾半島東側修建新港口的投入使用進行剪綵。為了這一項目,中國派出了500名工程師和工程技術專家,從2002年3月開始,奮戰近3年,比計畫提前3個月完成了瓜達爾深水港的承建項目。即將投入使用的僅僅是瓜達爾港口綜合項目當中的第一期工程。僅這一期工程,已包含了3個船艦停泊處,總長度為602米。第二期工程將比第一期工程更加宏偉,修築9個船艦停泊處,其中有一處貨櫃存放地。此外,還將為油輪修築兩處停泊港口,一處同停泊處和地下輸油管相連的煉油廠。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為這個巨型項目投資1.98億美元。擴建港口的15億美元的款項也已規劃。巴基斯坦 *** 則可以用從中賺取的資金購買中國軍艦以裝備巴基斯坦海軍。隨著瓜達爾港口的建立,當地人的生活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里,將會誕生一座現代化的海濱城市,會有機場有航班同世界各國相連。瓜達爾不再與世隔絕。人們預計,用不了幾年,瓜達爾就會趕上首都伊斯蘭瑪巴德的一半規模。巴基斯坦生意精明的房地產開發商已開始在瓜達爾購置不動產。

運輸通道

管道開始輸油後,巴基斯坦每年將藉助中轉地位從中賺得數億美元。再開通一條輸送天然氣的管道也在考慮中,至少巴基斯坦對此津津樂道。中國在阿拉伯海沿岸建立港口,也是為了避開政治不穩定的波斯灣地區。傳統上,波斯灣是美國的勢力范圍,美國不會放鬆對那裡的高度警戒。中國放棄波斯灣,同時也是繞開同美國發生利益沖撞的危險,但從瓜達爾港口,中國可以將波斯灣發生的一切盡收眼底。其實,中國早就開始實行「繞開波斯灣」的政策。中國從安曼大量進口石油便是一例。從安曼進口中國的石油佔中國石油進口總量的11%。瓜達爾港口則更使中國具備脫離海灣的能力。有了瓜達爾,中國將可以觸及非洲石油。同非洲石油新興國家如赤道幾內亞、喀麥隆、加彭和安哥拉等,中國已簽有石油協定,同蘇丹的石油契約更是早在實施當中。蘇丹港正在紅海海岸。美國卡內基基金會南亞專家泰里斯一針見血地總結道:「這樣,中國在未來便佔有了一處從海灣源源不斷供給石油的重要地理位置」。 中國巴基斯坦海軍首次在阿拉伯海軍事演習 悄悄實現俄羅斯過去的夢想,在阿拉伯海的深水不凍港佔有一席戰略要地的思想並不新。當年,蘇聯領導人就曾動過這一念頭,甚至沙皇時代就有過這方面的嘗試。但蘇軍入侵阿富汗的失敗,給這個夢想徹底畫上了句號。上世紀90年代,塔利班想藉助美國的力量修築一條通往瓜達爾的石油管道,後來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出面干預,制止了美國Unocal公司同塔利班實現這樁生意。在巴基斯坦實現這一現代化項目遇到的最大障礙是那裡的閉塞和落後。中世紀般的生存條件一方面喚起人們追求現代化的渴望,但另一方面,當地的族長、長老們十分擔心現代化給那裡帶來災難。他們害怕,一個新型的瓜達爾會將他們排擠出權力機構,引狼入室,為外人謀利益。這種對現代化的認知,只能帶來反現代化的行為。在瓜達爾附近地區,襲擊輸電纜、變壓器和輸油管道的行徑時有發生。有跡象表明,這類事件越來越頻繁。2008年5月,一輛吉普車在那裡遇到地雷,車上3名中國工程師全部遇難。出事地點居住的是巴魯赫人,他們從一開始就抵制修建港口。為了安撫當地人,中國的建築施工計畫里都會帶上學校、醫院這樣的內容。即便如此,抗議之聲,還是處處可以聽到。

豐富資源

索科特拉島外索馬里水流每小時流速7海里,以順時針方向沿著阿拉伯海岸流向東北,再沿印度海岸向南流到北緯10°,在那裡與西南海流混合。海水中含有大量營養鹽,使魚類繁殖迅速。遠洋魚類有鮪魚、沙丁魚、長吻魚、刺鮁和鯊魚等。捕魚事業大有發展前途。海底錳結核也是一項可以開發的礦物資源。

護航住海

中國海軍護航編隊進入阿拉伯海,2009年1月2日,在空中拍攝的「武漢」號飛彈驅逐艦馳騁於印度洋的雄姿。2009年1月2日,在空中拍攝的「海口」號飛彈驅逐艦馳騁於印度洋的雄姿。2009年1月2日清晨,「海口」號飛彈驅艦隨艦特戰隊員在甲板上進行搏擊、擒拿、格鬥等訓練。2009年1月2日,在索馬里東北部港口城市博薩索,一名被抓獲的索馬裏海盜上岸後從記者面前走過。法國海軍1日在亞丁灣挫敗一起海盜行動,抓獲8名海盜並繳獲了一批武器彈葯。中國海軍赴亞丁灣、索馬里護航編隊繼續馳騁於印度洋。一大早,「海口」號飛彈驅逐艦隨艦特戰隊員在甲板上晨練。負責人表示,艦上受條件所限,特戰隊員們岸上平常每日都要進行的長跑等體能訓練沒法展開,在艦上一般進行搏擊、擒拿、格鬥等訓練,目標是執行任務時能在第一時間克敵制勝。艦載直升機空間狹小,上午,艦載直升機機組要執行飛行訓練任務。據報導,直升機機艙內空間相當狹小,人無法站直身子,飛行員不時提醒大家要當心別碰頭,頭頂上方和機艙兩壁,密密麻麻地布滿著各種管線,駕駛艙內都是各類飛行儀表。隨行記者戴上飛行員的飛行頭盔後覺得特別悶熱,呼呼地冒汗,飛行完畢後回到所住艙室內,脫下救生衣,才發現全身上下的衣服都濕透了。 印度海軍潛艇在阿拉伯海執行任務 無法同時拍到三艦馳騁,登機前後,地勤人員即緊張利落、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飛行准備。艦上時間快十點時,伴隨著陣陣巨大的轟鳴聲,艦載直升機雙層相反方向旋轉的螺旋槳越轉越快,很快從甲板上騰空而起,向任務海域飛去。在距海面約500米左右空中飛行時,從飛機上看海面,看到的似乎是平整的地面,星星點點的浪花看上去就像地面上尚未融化的積雪一般。因為中國海軍護航編隊三艘艦艇之間有一定距離,空中無法拍到三艦列隊馳騁的壯觀畫面。從2009年1月1日晚開始,艦上第三次調時,又往後調了一小時,調後艦上比北京晚三小時。1月2日晚艦上廣播表示,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已駛入阿拉伯海。據了解,護航編隊預計6日前後抵達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屆時與北京時差5-6小時。 歐盟軍艦挫敗索馬裏海盜,希臘海運部說,歐洲聯盟軍艦在亞丁灣幫助一艘希臘油輪挫敗一夥海盜的劫船企圖。希臘海運部一名官員說,事發時,希臘油輪「克里特·埃皮斯科皮」號正在從伊朗返回希臘途中,海盜乘坐3艘快艇,兩次試圖登船。船上海員使用高壓噴水器還擊,同時發布求救信號。事發地點附近一支歐盟海軍艦隊接到求救信號後,出動一架戰斗機、一架直升機和一艘護衛艦趕來救援,海盜落荒而逃。油輪所屬公司官員斯蒂利亞諾斯·達瑟莫什說:「所有船員均未受傷。船隻正向目的地安全航行。」這是新年開始以來索馬裏海盜發動的第4次襲擊。索馬裏海盜1日在亞丁灣海域劫持一艘埃及貨輪,船上有28名船員。法國海軍同一天在亞丁灣挫敗一起海盜行動,抓獲8名海盜。 阿拉伯海地圖

Ⅳ 伊朗旁邊是什麼海

伊朗上面是黑海,下面是阿拉伯海,左邊是伊拉克,右為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Ⅳ 為什麼伊朗被認為是中東地區的霸主,而不是沙特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 ),1935年以前稱為波斯,位於亞洲西南部,屬中東國家。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
伊朗國土面積163萬平方公里,是中東地區面積第二大的國家,比沙烏地阿拉伯(225萬平方公里)略小。伊朗是中東地區最大的人口大國,擁有近9000萬人口。伊朗是一個以波斯人為主的國家,官方語言為波斯語,波斯人佔66%,其次是亞塞拜然人佔25%,庫爾德人佔5%。所以,在中東地區9國中,伊朗是唯一一個非阿拉伯國家。但是,伊朗人98.8%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
伊朗是世界石油大國,其外匯收入的90%依靠石油。伊朗的石油儲量世界第三,石油出口世界第五,天然氣儲量世界第二,是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的世界最重要的石油大國。並且伊朗擁有自己獨立的工業體系及自主研發能力。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
伊朗是中東地區最大的軍事強國,是個有著強悍意志的國家,多年來,美國通過政治孤立、經濟制裁、技術封鎖、軍事威脅、戰爭威脅等手段,全方位打壓伊朗,但是,面對世界頭號大國的威脅,伊朗從來沒有屈服。由於地處波斯灣,波斯灣狹窄的出海口——霍爾木茲海峽又處在伊朗軍隊的打擊范圍之內,因此伊朗控制著波斯灣的咽喉。一旦有必要,伊朗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那麼海灣國家的石油就無法運出,世界經濟就會崩潰。伊朗擁有如此重要戰略地位的國家,沒有一個國家集團能忽視他的影響。
沙特本身是阿拉伯人,伊朗則是波斯人,兩個民族在歷史上就戰爭不斷,有歷史糾紛,雖然兩個民族都是穆斯林,但是穆斯林內部不同教派的沖突甚至超越了國家與國家的沖突。沙特一直依靠西方不能獨立自主,什麼東西都不能自己生產完全靠進口,這樣其實根本就不能算是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
沙烏地阿拉伯並不是一個國家。它只是一個獨裁的家族企業,如果不是美國的支持,沙烏地阿拉伯分分鍾會崩塌的。沙特連葉門都打不過。沙特雖然有軍隊,但沙特的軍隊就像是僱傭軍,大家參軍只是為了錢。沙特有5000位王子,還有一堆部落小集團,還有差不多2500萬的窮苦人民,他們都不熱愛他們的獨裁君主。而且,沙特的國土面積大部分是沙漠。

Ⅵ 裏海簡介及詳細資料

地理環境

位置

裏海位於遼闊平坦的中亞西部和歐洲東南端,高加索山脈以東,制約著中亞巨大、平坦的土地。西面為高加索山脈,喊埋御東北為哈薩克,東南為土庫曼, 西南為亞塞拜然,西北為俄羅斯,南岸在伊朗境內,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屬海跡湖。裏海表面約低於海平面27米。靠近南面,最大深度為1025米。

裏海衛星圖像

裏海經過伏爾加河-頓河運河可以到達亞速海、黑海、地中海和其他大洋,根據哈薩克和俄羅斯提出的'歐亞運河'計畫未來將啟動,直接連線黑海和裏海,為裏海沿岸國家取得真正意義上的出海口和制衡裏海水位。

地貌

裏海的湖底深度不同,北淺南深,湖底自北向南傾斜,北裏海面積99404㎞²,是海中最淺部分,平均深度為4~6米,在與中裏海的分界沿線最深達20米。海底由單調的波形沉積平原構成。中裏海面積137918Km²(53,250平方哩),形成不規則盆地,西坡陡峭,東坡平緩。最淺部分--深度達101-140米的大陸棚--沿兩岸延伸,最西面的坡由於水下塌方和峽谷而溝壑縱橫。阿普歇倫暗灘為一沙洲和島嶼帶,從水下古老的岩石上面升起,是向面積約149,106Km²的南裏海

盆地過渡的標志。一系列水下山嶺打破北部地形,但盆地底部其他地方為一坦盪的平原,而裏海最深處則在此。 裏海的南面和西南面被厄爾布爾士山脈和高加索山脈所環抱,其他幾面是低平的平原和低地。海區劃分裏海有曼格什拉克、哈薩克、土庫曼、克拉斯諾沃茨克等海灣。裏海的水面低於外洋海面28米,湖水平均深度約180米。裏海的湖底深度不同,北淺南深,湖底自北向南傾斜,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部分:北部一般深4~6米;中部水深170~790米;南部最深,最大深度可達1025米。裏海有島嶼約50個,面積約350㎞²。

裏海整個海域狹長,南北長約1200公里,東西平均寬度320公里。面積約38.64萬Km²,相當全世界湖泊總面積(270萬Km²)的14%,比著名的北美五大湖面積總和(24.5萬Km²)還大出51%。湖水總容積為7.6萬Km³。裏海湖岸線長7000公里。有130多條河注入裏海,其中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和捷列克河從北太空上看裏海面注入,3 條河的水量佔全液世部注入水量的88%。裏海中的島嶼多達50個,但大部分都很小。海盆大體上為北、中、南三個部分。

最淺的為北部平坦的沉積平原,平均深度4-6米。中部是不規則的海盆,西坡陡峻,東坡平緩,水深約170-788米。南部凹陷,最深處達1024米,整個裏海平均水深184米,湖水蓄積量達7.6萬Km³。海面年蒸發量達1000毫米。數百年間,裏海的面積和深度曾多次發生變化。裏海為沿岸各國提供了優越的水運條件,沿岸有許多港口,有些港口與鐵路相連系,火車可以直接開到船上輪渡到對岸。裏海在這一地區交通運輸網中以及在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中也具有重大意義;其優良的海濱沙灘日益被用作療養和娛樂場所。

雖然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但是它是古老地中海的一部分,曾與地中海連線,湖中也有多種海洋生物。

氣候

裏海北部位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帶,而整個裏海中部(及南部大部海區)則位於溫熱帶。西南部受副熱帶氣候影響,東海岸以沙漠氣候為主,從而造成多變的氣候。大氣環流冬季以寒冷、明凈的亞洲反氣鏇為主,而在夏季亞速爾群島高壓分支鄭岩和南亞低壓中心發生影響。狂烈的風暴與北風和東南風有關。

湖區縱跨幾個不同的氣候區。北裏海雖屬大陸性氣候,但變化不劇烈;中裏海西部氣候溫和,而東部則為乾燥的沙漠氣候;南裏海屬夏季乾燥的亞熱帶氣候。冬季裏海的天氣不穩定,氣溫變化較大。平均氣溫,北部為-8~-10℃,南部為8~10℃。風向多變,而以東和東北風占優勢。風力為5.5~10.7米/秒,中部有時可達20.8~28.4米/秒。夏季,海上受高壓控制,常有微弱海風向內陸吹,天氣十分穩定。氣溫變化不大,7~8月間平均氣溫為24~26℃(75~79 ℉),最熱月平均溫度為28~29℃,在太陽炙烤的東海岸極端最高氣溫可達44℃。海上平均年降水量為200~1700毫米,分布不均,東海岸少,西南海岸多。大多降於冬季和春季。海面蒸發量很高,年蒸發量一般為1000毫米,南裏海的東部和阿普舍倫半島達1400毫米。

結冰影響裏海北部,通常至1月份完全封凍,在很冷的年代,沿西海岸漂浮的冰可南達阿普歇倫半島地區。

地質

裏海與鹹海、地中海、黑海、亞速海等,原來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經過海陸演變,古地中海逐漸縮小,上述各海也多次改變它們的輪廓、面積和深度。所以,今天的裏海是古地中海殘存的一部分,並不完全由積水形成,地理學家稱之為"海跡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島嶼

裏海有50個島嶼,多為小島。西北部的車臣島最大,其次有秋列尼(Tyuleny)島、莫爾斯科依(Morskoy)島、庫拉雷(Kulaly)島、日洛依(Zhiloy)島和奧古爾欽斯基(gurchin)島。

河流

有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庫拉河、捷列克河等130多條河流注入,每年入海徑流量為300Km³以上。伏爾加河、烏拉河與捷列克河--注入裏海北部,它們合在一起的年水量達注入裏海的所有河水的88%,其中伏爾加河入海徑流量為256Km³,占裏海總徑流量的85%。蘇拉克河、薩穆爾河(Samur)、庫拉河及一些較小的河流從西海岸注入,提供7%左右的水量,其餘水量來自伊朗海岸的河流。東部沿海地區則完全沒有常流河。

水文特徵

綜述

裏海共有130條入海河流,每年入海徑流量為300Km³以上。其中伏爾加河入海徑流量為256Km³,占裏海總徑流量的85%。入海徑流量有較大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直接影響著鹽度和水位的變化。海水中氯化物的含量較低,而硫酸鹽和碳酸鹽的含量較高。海水的鹽度約比大洋水的標准鹽度低23。中部和南部,一般為12.0~13.0,伏爾加河三角洲以外,鹽度僅0.2。鹽度的季節變幅常在0.17~0.21之間。12月至翌年4月,北裏海常有結冰現象,冰厚一般為0.5~0.6米,最厚為1米。在強勁北風作用下,流冰可向南漂移到阿普舍倫半島附近。裏海水域遼闊,煙波浩淼,一望無垠,經常出現狂風惡浪,猶如大海翻滾的波濤。

以水文特點為依據,通常將整個裏海可分為北、中、南三部分,其間被許多島嶼和淺灘隔開。北裏海,岸坡平緩,水深很淺,僅4~8米,最深也只25米;海底為波痕狀沉積平原,水量只佔總水量的1%。中裏海,依大高加索山脈的岸線多陡坡,東岸瀕臨曼格什拉克高原,較為險峻。底部,東為陸架,西為傑爾賓特海盆,深達790米;水量約占裏海的13。南裏海,海岸低平,東西陸架較寬,往西為窪地,是裏海最深的地方,水量較大,約佔全裏海的23。海底沉積物,北裏海多含貝殼的砂;中裏海窪地多泥和砂質泥,東西兩岸近海則多貝殼、礫石砂和粘泥;南裏海深水區為泥和含有薄層硫化鐵的粘泥,東西兩岸邊緣區為砂、灰質泥、貝殼和礫石。

水溫

夏季,水面平均溫度為24~26℃(75~79 ℉),南部水溫稍暖。然而,冬季溫差大,北部為3~7℃(37~45 ℉),南部為8~10℃(46~50 ℉)。東部沿岸地區深水上涌--盛行風活動的結果--也可導致夏季溫度明顯降低。

水溫分布隨季節和地區而不同。冬季,表層水溫南北差異較大,2月北裏海僅0.1~0.5℃,南裏海可達8~10℃。夏季,溫差較小,一般為24~27℃。水溫的垂直分布也隨季節而變化。冬季,北裏海和中裏海,水溫幾無變化,南裏海在50~100米深處有溫躍層。夏季,中部的30~50米深處和南部海區,上下層溫差較大。

鹽度

因為水分大量蒸發,鹽分逐年積累,湖水也越來越咸。由於北部湖水較淺,又有伏爾加河等大量淡水注入,所以北部湖水含鹽度低,為0.2‰,而南部含鹽度高達13‰。其平均鹽度約為12.8%,但在窩瓦河口僅為1%,而在蒸發強烈的卡拉博加茲戈爾灣卻高達200。在公海,鹽度分布明顯一致;從海面至海底僅增加0.1~0.2%。裏海海水與大洋海水的區別在於硫酸鹽、鈣和碳酸鎂的含量較高--河流注入的結果--而氯化物含量較低。

水位

裏海的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北部水位高低之差為2~3米,中部和南部僅有20~50厘米,最大也不超過1.5米。裏海的水溫,夏季南北水域基本相同,為26℃左右。冬季北部水溫0℃以下。南部的平均溫度為8~10℃,北部淺水區每年冰期2~3個月。裏海的風增減水十分顯著,伏爾加河三角洲海域,有時風減水達4~5米,風增水也可達2米。

裏海位於荒漠和半荒漠環境之中,氣候乾旱,水分蒸發非常強烈。據統計,裏海每年的進水總量為338.2㎞³,而每年的耗水量則為361.3㎞³,進得少,出得多,出現了入不敷出的"赤字",湖水水面必然會逐步下降。1930年湖的面積為42.2萬平方公里,到1970年已經縮小到37.1萬平方公里了。

水位的長周期和超長周期的顯著變化是裏海最引人矚目的現象。裏海研究較吸引人的方面為依據考古、地理和歷史方面的證據再現許多世紀中的長期水位變動。研究證實,裏海水位變動幅度似乎從西元前1世紀以來至少達到7米。這些長期變動的主要原因是決定水的補給(河流注入與降水)和損失(蒸發與流往卡拉博加茲戈爾灣)之間平衡的氣候條件。7~11世紀間,出現較低水位。裏海19世紀初期的水位要比4000~6000年前的水位低22米。1930~1957年間,由於伏爾加河上建水庫,工農業過量用水,氣候乾燥等影響,致使水位又下降。自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裏海水位保持在-28.5米左右。在90年代初,裏海海面低於海平面27米。水位季節變化大,春夏高而冬季低,年變幅可達33厘米。

水位下降是由於氣候變化減少河流注入而增加了蒸發--窩瓦河上建設水庫加重了這一情況--也由於灌溉和工業對河水的消耗。水位上升則與導致窩瓦河注入量增加的氣候因素有關,該河若干年來的注入量一直大大高於平均值。海面降水增加和蒸發減少也促成這一現象。

海流

海流基本沿西海岸從北向南運動,在遠南發展為復雜模式,形成數股支流。海流在與強風相合之處可以加速,海面往往波濤洶涌。在阿普歇倫半島附近,風暴掀起的最 *** 浪高過9米。

海流主要為氣鏇性環流,各個海域又可形成若干局部性環流。北裏海,伏爾加河徑流入海後分成兩支:主要的一支沿西岸向南流;另一支沿北岸向東流,在東北部形成一個小型的反氣鏇型環流。流速隨風而異,一般為10~15厘米/秒,有強勁偏北風時,西部流速達30~40厘米/秒,最大可達100厘米/秒。中裏海被一個大型的氣鏇型環流所控制。南裏海的西北和東南部,各有一個氣鏇型環流。因而,使裏海西部形成一支自北向南的沿岸流,平均流速為25~35厘米/秒,而東部則出現自南向北的沿岸流,平均流速約為10~15厘米/秒。

水位上升

裏海位於歐亞大陸之間,南岸屬於伊朗,東、北岸屬於哈薩克、西岸屬於俄羅斯。在其西岸有個古老的卡斯比(Caspii)部落,故稱共為卡斯比海(Caspii Sea)。由於它僻處內陸,不與大洋相連,故在漢語中稱其為裏海,就像杭州西湖中的里西湖一樣,是根據其地理特徵而得名的。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它長約1200公里,寬平均為320公里,有伏爾加河、烏拉爾河等大小130多條河的河水流入。

裏海因地處歐亞大陸的乾燥地帶,水的蒸發激烈,海面不斷下降,面積不斷縮小。據歷史記載,1929年時裏海的面積為42.2萬Km²;1970年縮小到37.1萬Km²,水位低於大洋平面28.5米,這應該是正常的現象。

但令人驚奇的是,裏海的水位是不穩定的,它好像有周期性漲落的奇妙現象。自1830年以來,大約在一個世紀內,裏海的水位呈上升趨勢;但進入1930年以來,裏海的水位又開始下降。為此,前蘇聯為使裏海水位不再下降,曾於70年代末計畫將西伯利亞的河水引入裏海。

這個"河水逆流計畫"受到一些學者的反對,認為這樣做會弄亂西伯利亞和中亞的生態系統,結果計畫沒有實現。但過了20年之後的今天,裏海水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莫名其妙地上升了,而且如何處理因水位上升造成的災難卻成為當務之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裏海水位下降時期,其沿海的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例如,巴庫的油田開采,斯姆卡托的石油精煉加工,舍甫琴柯包括鈾礦開採在內的原子能電站等,都因裏海的水位上升而受到影響。

1940年至1976年,是裏海水位大幅度下降時期,但到了1978年又開始上升。據1994年11月29日俄羅斯《訊息報》稱,裏海的水位比1929年時高出了2米多,造成裏海西北部的阿斯特拉罕州土地被減少10%。

阿斯特拉罕州人口大約有100萬,其中有90%的居民居住在裏海沿岸和伏爾加河三角洲地帶。過去裏海水位每年僅上升15厘米左右,而在1994年卻超過了40厘米,而且事態越來越嚴重,使該州的許多人成了"水上生活者",過著《魯濱孫飄流記》般的生活。

裏海水位上升,受影響最大的是東、西、北的俄羅斯地區,當然南岸的伊朗也受到一定的牽連。如位於裏海南岸的伊朗拉什特,那兒原是魚子醬的生產基地,由於裏海水位上升而被淹沒,成了威尼斯式的城市。

那麼裏海的水位為何上升呢?

據阿斯特拉罕市水文水利研究所所長瑪麗婭·米羅耶德娃女士說,裏海水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氣象條件的變化或地殼構造的變動;海陸和大氣的相互作用等,但還未作出明確的結論。

裏海水位上升至今仍是一個謎。

資源狀況

石油資源

石油和天然氣是這一地區最重要的資源。開發始於20世紀20年代,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得到相當發展。採用鑽井平台和人工島開采海底石油。裏海地區石油資源豐富,西岸的巴庫和東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島地區,以及裏海的湖底,是重要的石油產區。裏海湖底的石油生產,已擴展到離岸數十公里的水域。

生物資源

裏海的水是鹹的,有許多水生動植物也和海洋生物差不多。裏海生物資源豐富,既有鱘魚、鮭魚、銀汗魚等各種魚類繁衍,也有海豹等海獸棲息。約有850種動物和500多種植物;盡管對於如此浩闊的水體而言生物種類數量較低,其中許多物種卻是其特有的。藍綠藻和矽藻構成生物量最大的集團,還有數種紅藻與褐藻。動物--一直受到鹽度變化的極大影響--包括鱘、鯡、狗魚、鱸和西鯡魚;數種軟體動物;以及包括海綿在內的其他各種微生物。約15種北冰洋型(如裏海海豹)和地中海型物種充實基本動物。裏海長期以來一直以其鱘著稱,產量約佔世界漁獲量的4/5。在水位下降和隨之而來的條件最有利的產卵場乾涸的長時期內,鱘數量銳減。已經採取一些包括禁止在公海捕鱘及推行水產養殖在內的措施,以圖改善這一狀況。海豹業在北部海域得到發展。

礦物資源

裏海含鹽量高,盛產食鹽和芒硝。從卡拉博加茲戈爾灣提取硫酸鈉一類礦物也具有相當重要的經濟意義。

沿岸景觀

海岸

北部湖岸低平,具有大量被烏拉河、捷列克河,特別是窩瓦河沖刷下來的沖積物質,這些河流的三角洲得到廣泛開發。中部西岸多丘陵。大高加索山脈的山麓看似切近,但卻被狹窄的海濱平原將其與海岸分隔開來。阿普歇倫半島在那裡伸入海中,巴庫市坐落在半島上,而就在其南面,庫拉河與阿拉斯河的泛濫平原構成阿拉斯低地。裏海西南岸和南岸是由蘭卡蘭和吉蘭-馬贊達蘭低地的沉積物形成的,塔利什山脈(Talish)和厄爾布爾士山脈(Elburz)的高峰在內陸不遠處聳立。裏海南部東岸亦低且不太陡峭,由波浪活動造成的沉積物形成;被低矮的、多丘陵的切列肯(Cheleken)半島和土庫曼巴希半島猝然打斷。中部東岸大部地方陡峭,海摧毀了石灰岩的曼格什拉克高原和肯德爾利-卡亞桑(Kendyrli-Kayasansk)高原的邊緣。這一地區最重要的特徵是卡拉博加茲戈爾(Kara-Bogaz-Gol)灣,原為裏海的一海灣,但如大潟湖似的形成港灣。

港口

裏海在交通運輸方面占舉足輕重∶石油、木材、糧食、棉花、水稻和硫酸鹽是被運輸的基本貨物,而阿斯特拉罕(Astrakhan)、巴庫、馬哈奇卡拉、土庫曼巴希和謝甫琴科(Shevchenko)是最重要的港口。它們還通過常規客運連線起來,而在巴庫與土庫曼巴希之間,鐵路貨運直接輪渡,無須裝卸。

劃界問題

問題由來

1991年以前,裏海是平靜的,那裡沒有爭議,更沒有沖突。因為那時無論按傳統還是地理位置,裏海都被認為是蘇聯和伊朗的內湖。裏海的地位已在1921年和1940年兩國簽訂的條約中作了明確規定。根據該條約,只有掛蘇聯和伊朗國旗的船隻才能在裏海航行。

自1991年蘇聯解體後,在裏海地區不斷發現大規模的油氣田。根據西方石油公司估計,這一地區有可能繼海灣地區成為21世紀世界能源主要供應地之一。因此新獨立的裏海沿岸國家哈薩克、亞塞拜然和土庫曼都要求重新確定裏海法律地位,而裏海油氣資源的開采權,自然也就和劃界問題聯系在一起。

俄羅斯、哈薩克和亞塞拜然附近的裏海水域油氣資源豐富,因此這三個國家堅持裏海為內陸海,應依據國際海洋法公約,對裏海水體及海底進行劃界,明確各國的主權和專屬經濟區范圍。而伊朗、土庫曼兩國則因為附近水域油氣資源相對較少,堅持認為裏海是內陸湖泊,按國際法裏海資源應當是沿岸各國共同財產,任何國家開采裏海任何資源必須徵得各國同意或經共同協商後方能進行。因此,裏海之爭說到底是圍繞能源的利益之爭。

伊朗迫於壓力不得不同意對裏海進行劃分,但和土庫曼一起要求各國按各佔20%的份額平均劃分裏海。這樣便形成了以伊、土為一方要求5國均分裏海,和以俄、哈、阿為一方要求按中心線劃分裏海的局面。

地緣政治使問題復雜化

由於美國等西方國家過於依賴中東地區的石油,其能源供應安全存在隱患,因此它們對能源來源多樣化的願望使裏海地區成為追逐熱點。美國憑借同亞塞拜然的密切關系,一直竭力介入裏海能源開發,主張裏海是"海",這樣便可使至少一半已探明的裏海油氣資源歸阿所有,以便自己從中謀利。

在事關地緣政治的油氣管線方面,有專家認為,用裏海經伊朗到海灣的管線運送石油到西方和亞洲的石油消費國最為便捷,成本最低,但美國不願把控制權交到伊朗手中。而俄羅斯在中亞油氣交易中一直保持主導地位,西方國家也擔心自己能源來源多樣化受俄牽制。因此,美國牽頭在上世紀90年代修建繞過俄羅斯但經濟上極不劃算的巴庫-提比里西-傑伊漢石油管道,擠壓俄羅斯的利益。

伊朗國內早有對裏海重新劃界不滿的聲音。有伊朗議員表示,當年伊朗與蘇聯各占裏海50%,而今伊朗佔20%水域的要求都難以得到滿足,這讓伊朗難以接受。

裏海劃分是各方利益相互矛盾的復雜問題,一時難以獲得解決。因此,裏海之爭仍會持續下去。

裏海法律地位問題政治聲明

裏海沿岸五國元首於2014年9月29日在俄羅斯南部城市阿斯特拉罕簽署有關裏海法律地位問題的聯合政治聲明,該聲明將成為裏海法律地位問題公約的基礎性檔案。

俄羅斯、亞塞拜然、伊朗、哈薩克和土庫曼五國總統當天在阿斯特拉罕出席第四屆裏海沿岸國家首腦峰會。據俄羅斯總統府訊息,五國總統重點討論了裏海法律地位和安全問題,並簽署了有關裏海法律地位問題的聯合政治聲明,同時就水文氣象合作、緊急情況應對合作,以及保護和可持續利用裏海海洋生物資源等問題簽署協定。

能源爭奪

裏海周圍的俄羅斯、哈薩克、土庫曼三國主管能源的部長20日在莫斯科舉行鋪設裏海沿岸天然氣管道 *** 間協定簽字儀式,俄總統普京、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出席。普京表示,對於俄、哈、土三國和歐洲的能源系統來說,鋪設裏海沿岸天然氣管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此間觀察家則指出,"沿裏海天然氣管道" *** 間協定最終得以簽署,是俄哈土"三贏"的結果,更是俄在同美、歐能源博弈中所贏得的一場關鍵性戰役。代表俄 *** 簽字的聯邦工業和能源部長赫里斯堅科說,"沿裏海天然氣管道"建成並投入運營可提高裏海地區能源的外運能力,"按照今天達成的協定,天然氣年出口將增加200億立方米"。根據管道建設進度計畫,2008年年底將作出全部項目、投資決定。"沿裏海天然氣管道"途經土境內360公里、哈境內約150公里,然後與哈俄邊境現有的"中亞-中央"管道連線。如加上現有天然氣管道,2010年年底土俄間年天然氣運輸能力將達到700億立方米。此後,隨著原有"中亞-中央"天然氣管道現代化改造的完成,天然氣年運輸能力還將進一步增加。

能源專家認為,俄、哈、土關於"沿裏海天然氣管道"協定的簽署,是俄"能源外交牌"的典型展示。長期以裏海來,歐洲國家為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與美國一道鼓勵、支持獨立國協的中亞國家推行"能源出口多元化"政策。在天然氣領域,歐盟、美國加緊對土庫曼這個裏海地區重要天然氣出口國的外交攻勢,提供資金,幫助土勘探修建繞過俄羅斯、跨裏海海底的天然氣管道路線。而如今"沿裏海天然氣管道"是否修建的懸念不再,土對歐美"跨裏海天然氣管道"鋪設的興趣大減。換言之,通過實現俄哈土項目,俄至少暫時消除了歐盟避開俄羅斯、染指中亞天然氣的危機局面,從而使自己繼續掌控歐洲天然氣閥門。與此同時,土、哈等中亞國家也是該項目實施的主要受益者。土庫曼能源,特別是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遠景儲量為2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有土俄管道,年運量500億立方米、土伊年運量100億立方米,遠遠無法滿足土確定的年出口100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目標。土一直力圖在裏海能源博弈中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利益、希望跨裏海海底的天然氣管道項目早日啟動。然而,多年無結果的等待讓土明白,歐、美推動的項目不過是一個話柄,加之裏海劃分難題短時間無法破解,"跨裏海天然氣管道"建設計畫被土束之高閣。而對哈來說,"沿裏海天然氣管道"經過哈境150公里,不僅可以賺取過境費,而且還能提高自身在裏海能源爭奪戰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Ⅶ 請問,伊朗是存在於哪個海域的

呵呵,伊朗可不是島嶼,不是劃歸到屬於哪個海域的。伊朗屬於位於亞洲西南部,屬中東國家,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要是說大洋的話,那就是印度洋了。

閱讀全文

與伊朗的出海口是什麼是什麼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元人民幣兌多少印尼盾 瀏覽:623
中國人是如何對待蘇聯國歌的 瀏覽:863
錯錯錯越南版什麼意思 瀏覽:294
英國中學校長年薪多少錢 瀏覽:936
國足對伊朗和日本哪個勝率高 瀏覽:279
印尼排殺為什麼不出兵 瀏覽:978
義大利指數基金有哪些 瀏覽:933
巴厘島需攜帶多少印尼盾 瀏覽:186
中國海鮮進口從哪個港口 瀏覽:270
越南荔枝如何辨別 瀏覽:792
英國簽證去哪裡找工作 瀏覽:426
伊朗入境廣州隔離費用一天多少 瀏覽:128
在印尼中國人用什麼交友軟體 瀏覽:172
越南金絲楠木哪裡產的 瀏覽:708
印度神油怎麼知道過期 瀏覽:791
好聽的義大利名字女生名字有哪些 瀏覽:89
英國為什麼這么少被其他國家仇視 瀏覽:161
伊朗股市漲了多少倍 瀏覽:666
越南什麼民族翻譯越南文 瀏覽:214
伊朗的象徵是什麼 瀏覽: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