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核設施為什麼總被攻破

伊朗核設施為什麼總被攻破

發布時間:2023-12-26 07:38:11

A. 以色列為什麼這么著急攻打伊朗

1979年1月,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巴列維國王被迫流亡國外,宗教領袖霍梅尼回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由於巴列維王朝與美國的特殊關系和美國在阿以問題上對以色列的偏袒和支持,霍梅尼把反對巴列維國王的斗爭總是與反美反以交織在一起,因此霍梅尼對以色列國家的理解與認識就決定了伊朗與以色列的關系與巴列維時期相比必然會發生根本性改變。
在新世紀以來的以色列和伊朗雙邊關系中,有兩個關鍵性的節點,第一個節點就是「9·11事件」。「9·11事件」後美國發動全球反恐戰爭,把伊朗列在支持國際恐怖主義國家的黑名單之首,還把伊朗稱為「邪惡軸心」。
從地緣政治看,「9·11事件」後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使得美國和以色列已經在事實上形成了對伊朗的包圍態勢,從而導致了伊朗的地緣安全環境急劇惡化,隨著伊朗安全環境的惡化,伊朗國內保守派勢力進一步加強。
由於阿拉伯世界一致認為美國在中東和平進程中一直偏袒以色列,伊朗也認為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的代理人。伊朗國內逐漸強勢的保守派也一貫指責美國在中東的霸權行徑是為了以色列的利益,可見後「9·11時代」的伊朗和以色列關系的惡化就絕非雙邊關系層面那麼簡單,復雜的地區安全格局和宗教意識形態等外部因素導致了後「9·11時代」伊以關系的持續惡化。
新世紀以來的以伊雙邊關系中的第二個關鍵節點就是「伊朗核問題」。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煉出核電站燃料鈾;2004年11月底,伊朗宣布中止鈾濃縮,這使得伊朗核問題一度緩解。
可是到了2006年年初,伊朗再次恢復了已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伊朗核問題再次引發局勢緊張。
對伊朗可能擁有核武器的憂慮讓以色列人倍感焦慮,以色列官員和軍事將領多次在公開場合呼籲國際社會向伊朗施加政治和經濟壓力,並且暗示,如果國際社會施壓無法阻止伊朗核武器計劃,以色列可能將單方面動用武力,打擊伊朗的核設施;而伊朗也不甘示弱,對以色列進行口誅筆伐,指責以色列的霸道和蠻橫。
針對以色列不斷的武力恫嚇,伊朗國防部長曾經針鋒相對地明確警告說,如果以色列敢於襲擊伊朗核設施,伊朗將以牙還牙,摧毀以色列的迪莫納核基地,並讓「這個猶太國家在地球上不復存在」。
就目前形勢而言,以伊兩國在可預見的將來真的會兵戎相見嗎?回答這個問題,除了要考察以色列和伊朗雙方的意願和實力外,大國因素,尤其是美國因素在兩國「戰與和」這一問題上的作用是決定性的。
美國在對伊朗「戰與和」問題上面臨著兩難困境,這也是以色列政府必須要面對的。考慮到以色列與美國的特殊關系,很難想像以色列在沒有美國的默許或支持的情況下會對伊朗動武。換句話說,如果以色列要想對伊朗發動像伊拉克戰爭那樣的全面進攻,如果沒有美國的全面參與是絕對不可能的。
但是憑以色列的國家實力和意願,在可見的將來在美國默許的情況下,以色列單方面對伊朗採取局部打擊核設施的攻擊的可能性是不能完全排除的,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伊朗核問題持續惡化導致了地區格局的全面失衡或者伊朗直接對以色列的國家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可見的現實威脅。
以色列一旦對伊朗全面開戰,不僅會對中東局勢產生深遠影響,而且對地區地緣環境和全球安全格局都將產生重大而直接的震動和影響。以色列和伊朗兩國間的問題絕非單純的雙邊關系那麼簡單,因為在該地區,地緣政治和大國博弈因素永遠是主導性的。

B. 導彈基地都被以色列炸毀,為什麼伊朗卻認慫了

主要是伊朗消耗太多了

以色列衛星拍攝的照片顯示伊朗在敘利亞西北部建設的導彈製造基地

達康認為,只要伊朗不把以色列逼到牆腳,以色列是不會反咬伊朗的。一方面是伊朗與以色列並不接壤,也沒領土爭端,也沒有世仇。就綜合國力來比較,以色列也並不如伊朗強大。

從民族沖突來說,猶太人只與阿拉伯人有世仇,與波斯人是井水不犯河水。在1979年前的巴列維王朝時期,以色列與伊朗還是相當好的盟友。

只不過因為後來伊朗的毛拉們搞伊斯蘭革命,又要發展核武器,惹惱了美國。作為美國的鐵桿兄弟,以色列當然拉偏架,更何況萬一伊朗真的有了核武器,那以色列有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不過伊朗對以色列的核威脅,在2015年奧巴馬與伊朗簽訂的伊核協議之後,算是得到了解除。

以色列這么多年來,為了對付阿拉伯人都已經焦頭爛額,只會想多一個盟友,而不是多樹立一個敵人。在以色列的對外國家戰略中,伊朗有時候是被當作潛在盟友來對待的。

這是因為,中東地區除了以色列和阿拉伯人的矛盾外,還存在著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矛盾。

在達康看來,伊朗反對以色列,更多是做做樣子,伊朗不會真槍真彈地與以色列干仗。因為當什葉派與遜尼派的矛盾成為地區主要矛盾的時候,以色列甚至可能會變成兩派競相拉攏的對象。

為了對付伊朗人,沙特已經向以色列拋出了媚眼。沙特可以向自己的宿敵拋媚眼,難道伊朗就完全沒可能么

C. 伊朗核問題

伊朗為啥就不能擁有核武器?

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北區,緊靠ALBORZ山脈的山丘地帶,巨大的懸鈴木遮掩著數十座精緻的小別墅。與吵鬧、臟亂的市區相比,此地空氣清新,靜謐,是為德黑蘭的高尚住宅區。 雲集於此的商賈巨富們早已習慣了令他們憤恨不已的現象:管理這個國家的宗教領袖和毛拉們漸次搬到了他們的隔壁,而且看樣子會一直待下去。

前最高領袖霍梅尼是最早搬進來的人之一。他曾住在離涅瓦蘭宮(NIAVARAN)僅幾百米遠的宅子里。隨後,這個伊斯蘭共和國的眾多高官們也相繼湧入。如今,哈梅內伊的繼承人們也住在這兒,四周公園眾多,警衛森嚴,就像一副盾牌,將他們與外界的現實和壓力一概擋在門外。

此地的居住結構反映了伊朗的權力架構。隨著行李搬運車的來來往往,伊朗政權構成的變化和權力的此消彼長便一覽無余。譬如,伊朗前總統哈塔米去年八月離職,最近就把家從靠近薩達巴德宮(SADABAD)的地方搬到了更靠南的地區。對這位失敗的改革者來說,搬家意味著另一種形式的「下台」。然後,新上台的總統、苦孩子出身的內賈德便搬進來了。

內賈德上台後,對內,依靠嚴厲治理腐敗和節約行政開支兩道「交叉火力」,鞏固自己的政治基礎;對外,則首先用類似「將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的狠話給全世界一個下馬威,然後開啟由國際原子能機構貼的核封條,與美歐幾個大國針尖對麥芒,腰桿挺得極硬。「我們當然有發展核武器的權利。」內賈德代表的伊朗強硬派說。

如果作一下換位思考,伊朗的確有權擁有核武器。不錯,它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簽字國,根據該條約,它只有權利進行旨在和平目的的鈾濃縮活動。但是全世界國家是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憑什麼你美國、以色列可以有核武器,可以用它威懾控制別人,同時又以一紙條約禁止別人擁有核武器?憑什麼你美國人可以在中東核問題上採取雙重標准?

事實上,盡管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一再聲明「無意擁有核武器」,但這個雄心勃勃的伊斯蘭共和國打心眼裡是想要原子彈的。一旦擁有核武器,就將有助於它實現地區霸權,並打破中東現有的地緣戰略和政治格局。 強權之路 不管美國人願不願承認,如今的伊朗早已不是所謂的「失敗國家」。實際上,這個什葉派穆斯林治下的神權國家正在地區霸權之路上春風得意,步子走的很不錯。這還不算它擁有和發展核武器的能力。

首先,伊朗是伊拉克戰爭中的真正贏家。伊朗人喜歡抱怨以色列的核威脅,但他們在中東地位的強大程度事實上已經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的預想。它最近在周邊的阿拉伯鄰居中贏得了相當大的影響力。甚至在英國人控制下的伊拉克南部,德黑蘭的代理人也已經控制了警察部門和當地政府機構。

阿赫邁迪-內賈德先與敘利亞簽了雙邊防務協議,然後在大馬士革相繼會見了黎巴嫩真主黨、哈馬斯和伊斯蘭聖戰者組織的頭頭腦腦。通過它支持和資助的黎巴嫩真主黨,伊朗將其影響力擴展到了地中海沿岸。真主黨在黎巴嫩議會擁有多席,直接影響著黎國政局。

最近,哈馬斯在巴選舉中的勝利也讓伊朗和內賈德嘗到了多年投資的甜頭。早在1990年12月,哈馬斯數名高官訪問德黑蘭後,這個由亞辛創立的抵抗組織突然開始收取異常慷慨的經濟資助。盡管德黑蘭每年為此花費數百萬美元,但它卻在與以色列一牆之隔的地方,擁有了一個牢靠的盟友。 擁有核武器將在實際意義上保證德黑蘭的地區霸權。事實上,它已經在納坦茲(NATANZ)、伊斯法罕(ISFAHAN)和其他地方的核設施中建造了必需的部件。而且,伊朗統治者們心裡也很清楚,國際社會將對此毫無辦法。西方人不得不承認,伊朗人甚至比朝鮮人更善於玩自己的游戲。他們今天揭去國際原子能機構蓋的封條,明天就可以玩一個調和游戲。伊朗人會說,好吧,你美國和西方不跟我談,我可以跟提出「在俄羅斯進行核濃縮」建議的俄羅斯人談。「為什麼不呢?我們又不會有什麼損失。」 還有沒有選擇?

與此同時,西方正在重新考慮它的選擇。軍事打擊聽起來怪嚇人的,但就目前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可能性。實際上,英國外交大臣傑克·斯特勞(JACK STRAW)也不止一次地說,類似對伊朗核設施的軍事打擊是「難以想像」的。 目前只有聯合國安理會可以對其進行經濟制裁,但很可能會被咱們中國否決,因為中伊未來的一攬子能源合作高達1000億美元。 現在,西方的專家甚至不能確信伊朗能在核武器之路上走多遠。國際原子能機構掌門人巴拉迪博士不情願地承認,他自己對伊朗人的核武器努力也是一籌莫展。

「我們不是上帝,畢竟人心隔肚皮啊。」 如今,所謂的歐洲三國(英國、法國和德國)已經輸掉了第一輪,伊朗重新啟動了核濃縮計劃,於是它們便夥同美國人試圖將這一爭端由原子能機構移至聯合國安理會框架內解決。但是,又能怎麼樣呢? 伊朗人已經清楚地表明了他們要做什麼,怎麼做。不但要將鈾濃縮到「工業等級」,還要驅逐在伊朗的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者。

現在看來,要外交解決這一沖突,最好的機會或許出現在俄羅斯的提議中。根據該提議,俄羅斯將向伊朗未來的核電站提供核燃料,並負責回收廢棄的燃料棒。而伊朗政府作為回報,會放棄它的核濃縮計劃。 上周,伊朗的首席核問題談判代表訪問了莫斯科,據說,其對俄羅斯這一提議的態度已經比伊朗政府之前的態度「通情達理」多了。同時,我們中國也對這一建議表示歡迎,德國外長根舍也認為這一方案「有道理」、「很現實」。 BUSH和BUSHEHR 美國人的心態充滿矛盾。他們也希望有個折中的解決方案,但卻對特工出身的普京總統充滿警覺。

事實上,小布希早就指摘過普京,說他跟伊朗領導人「穿一條褲子」。比如,正在建設的、波斯灣附近的布施赫(BUSHEHR)核反應堆就出現了俄羅斯專家、工人的影子。俄羅斯人還幫助德黑蘭發展現代空防系統,援助它的導彈研發工作,並將之布防在伊朗所有的核設施周圍。 現在,俄羅斯反而對調停人的角色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俄烏天然氣之爭讓俄羅斯形象大跌之後,它正試圖藉助伊朗核危機來與美國和西方重新搞好關系。 但是,普京在「BUSH和BUSHEHR」之間左右為難。一邊是輕易惹不得的西方反伊聯合陣線,一邊是俄羅斯在伊朗的經濟和地緣戰略利益。

很顯然,伊朗在普京的地緣政治版圖中至關重要。而且,隨著莫斯科與德黑蘭在石油、天然氣和軍火貿易等方面的經濟聯系愈發緊密之時,兩國的褲子會「越穿越多」。據預計,未來俄伊的雙邊貿易額將會上升到200億美元。 不管怎麼說,這場危機的到來,還是為克里姆林宮預留了一個相對舒服的角色。一方面,西方需要俄羅斯幫忙解決這一問題;另一方面,危機的持續發展勢將動盪全球市場,並引發油價上漲,而俄羅斯作為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從中撈的好處可想而知。

如今,內賈德在對以色列和美國多次口無遮攔地「狂批痛罵」之後,似乎想喘口氣了。最近,伊朗原本計劃舉辦的一場關於「種族滅絕大屠殺」是否真的存在的國際研討會,也暫時擱置一邊。 內賈德在德黑蘭北區的別墅住的很舒服,但這位被西方譏為「暴發戶」的新總統卻跟他周圍傾向西方的商賈巨富們沒多少共同語言。「我們這是怎麼啦?」一個富有的地毯商的妻子說,「世上沒有人再同情伊朗了。一些人嘲笑我們,而另一些人則害怕的要命。」 但是,內賈德與住在該區的特權階層居民們——包括IT經理人、醫生、畫廊業主、國有企業的高級經理人等等——有一點卻是相同的,他們堅持認為,和平利用核能是他們的國家權利。事實上,內賈德的許多新鄰居都把伊朗擁有核武器視作理所當然。他們會說,「我們當然有權擁有核武器。我們的三個鄰居都有核武器,我們為什麼不能有?」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西方諸國將不得不眼看著伊朗爆出自己的蘑菇雲,就像他們無奈地縱容以色列一樣。

伊朗的核計劃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其核技術大部分從與當時關系密切的美國及西方國家引進。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其核能項目陷於停滯狀態。90年代初,伊朗開始與俄羅斯商談恢復修建有關核電站問題,並與俄簽署《和平利用核能協議》。
1980年與伊朗斷交的美國對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滿,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一直對其採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後,美國將伊朗視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和「邪惡軸心」國家之一。
2003年2月,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鈾後,其核計劃立即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並引起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同年9月1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開核計劃,以澄清其全部核活動,盡快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進行更為嚴格的突擊檢查,終止提煉濃縮鈾試驗。
在法德英三國的斡旋下,伊朗於2003年12月18日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為充分利用核能資源,伊朗自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其核能發展計劃,並先後投入大量資金,建立了一個核電站、6個核研究中心和5個鈾處理設施。
目前,伊朗核計劃已經發展到關鍵階段,即核燃料循環系統建設階段。這個系統建成後,便可為伊朗的核電站和研究機構提供燃料,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提高濃縮鈾的豐度,使伊朗能夠獲得武器級高濃縮鈾。
有資料表明,伊朗已在其中部發現鈾礦資源,並正在建設基於高速離心機技術的濃縮鈾設施,為建成一個完整的核燃料循環系統做准備;伊朗南部布希爾核電站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已經建成;伊朗還在建設重水反應堆,這將使伊朗能夠更有效地從核廢料中獲取金屬鈈。根據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情報,伊朗目前已經邁進了核門檻,但還未能獲得製造核武器所需的武器級濃縮鈾或鈈。
伊朗前總統哈塔米2003年2月9日發表電視講話時宣布,伊朗已在雅茲德地區發現鈾礦並已成功提煉出鈾,伊朗將開采鈾礦並將建設鈾轉換和鈾濃縮設施,以便建立一個完整的核燃料循環系統。
伊朗方面2003年10月透露,德黑蘭核研究中心曾進行鈈回收試驗。國際原子能機構估計伊朗已經分離出100克的鈈。

2004年9月21日,伊朗副總統兼原子能組織主席拉扎·阿加扎德說,伊朗已開始將37噸「鈾黃餅」(即鈾礦料)的一部分用於鈾轉化試驗。
今年1月1日,伊朗宣布已經開發出用「混合澄分」法從鈾礦石中提取鈾濃縮所需要的「鈾黃餅」的技術。該技術使伊朗朝自主建設核燃料循環系統邁進了一步。
鈾濃縮是生產核燃料的關鍵環節。伊朗2003年10月中止了鈾濃縮活動,2004年11月中止了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外圍活動。但2005年8月,伊朗又重新啟動作為鈾濃縮准備階段的鈾轉化活動。

「報告」與「提交」

決議在措辭上,採用「報告」安理會,沒有採用「提交」安理會。這兩個詞性質迥異。

外交人士認為,「報告」安理會這一措辭是「軟的一手」,僅說明伊朗核問題升級邁出了半步,顯然留有迴旋餘地,旨在對伊朗保持壓力,底牌仍然是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內解決。若是「提交」安理會討論,則表明伊朗核問題完全升級。

但伊朗此前多次表示,把伊朗核問題向安理會「報告」和把該問題「提交」到安理會,並沒有什麼區別。

安理會介入

與IAEA理事會會議通過的前9個相關決議相比,這個決議首次讓安理會牽涉進來。這表明,在努力尋求外交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同時,開始出現了「硬的一手」:安理會有可能介入。

美國駐IAEA大使舒爾特威脅說,伊朗正面臨一個重大抉擇:是合作還是對抗。

伊朗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面臨繼續堅持現有立場還是進行妥協的兩難抉擇。伊朗在未來一個月的行動,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圍繞伊朗核問題的外交走向。

3月的關口

IAEA理事會將於3月初再次舉行會議,聽取總幹事巴拉迪關於伊朗核問題及其有關決議的實施情況的報告,以決定下一步行動。因此,從現在到3月初的外交斡旋,將是伊朗核問題妥善解決的一個機遇期,同時也是一個關口。

會議決議要求伊朗停止恢復包括研發在內的與鈾濃縮有關的活動,並與IAEA充分合作。換言之,伊朗必須把1月10日揭掉的核封條自己再貼上去,否則安理會雖目前不採取行動,3月份IAEA理事會會議就可能要求安理會採取行動。

關於以色列的插曲

在決議草案的談判中,埃及希望在決議中加入「解決伊朗核問題有利於建立中東無核區」的條文。

這一條文針對的顯然是被懷疑擁有核武器的美國盟友以色列,因此遭到美國強烈抵制。

經過磋商,美國最終同意將條文改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不是「核武器」,使條文看起來不像是僅僅針對以色列的。

■各國反應

中國投贊成票

中國在IAEA理事會的表決中,投了贊成票。

中國代表團團長、中國常駐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吳海龍說,通過這個決議並不意味著伊朗核問題馬上會提交安理會,而且決議並沒有要求安理會馬上採取行動。他希望本次會議的審議結果有助於緩解當前在伊朗核問題上出現的困難局面,也有助於各方尋求和增進解決該問題的共識。

美德表態強硬

美國國務卿賴斯、英國外交大臣斯特勞和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4日分別發表聲明,對IAEA決定將伊朗核問題向安理會報告表示歡迎。但英、德表示,這並不意味著外交途徑的結束。態度最強硬的是美國總統布希和德國總理默克爾。

默克爾4日將伊朗核計劃比作納粹早期的威脅,說在希特勒上台時,世界各國低估了納粹的威脅。

布希4日發表聲明說,伊朗核問題被提交安理會表明「國際社會決不允許伊朗政府研製核武器」。

俄印安撫伊朗

俄羅斯和印度投贊成票後,並未忘記安撫伊朗。

俄外交部發言人卡梅寧4日說,俄對IAEA決議感到滿意,俄有關在俄境內建立俄伊鈾濃縮聯合企業的建議仍然有效。

俄國防部長伊萬諾夫5日表達了俄欲避免對伊朗制裁的態度,並說這場核危機應力爭在IAEA內解決。

印度外交部也發表聲明說:「我們投票贊成決議,絕不應被解讀為背離了我們和伊朗傳統的親密友好關系。」

■全景觀察

決議前 多瑙河畔的無煙戰爭

今年1月10日,伊朗宣布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為此,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德國,在倫敦先後兩次舉行會談,協調立場。

有媒體認為,倫敦會議已為2月2日在維也納召開的IAEA理事會會議定調,但在這座多瑙河畔的城市中,外交角力遠比預想的激烈和復雜。

2月1日,歐盟散發了決議草案,並開始爭取會議高票甚至一致通過該決議草案,從而給伊朗施加巨大的外交壓力。

但理事會35個成員中,委內瑞拉等16個成員屬於不結盟運動,大都站在伊朗一邊,從一開始就對歐盟的決議草案提出異議,比如,將「報告」改為「告知」、不立即而是到下月報告安理會等。

4日,委內瑞拉要求對決議草案表決,達到了讓歐美希望的一致通過泡湯的目的。

當日上午35個成員以27票贊成、3票反對5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決議。投反對票和棄權票的國家都是不結盟運動成員國。可見,表決時各方角力仍在繼續。

決議後 對俄建議態度又變

俄羅斯去年12月底向伊朗建議,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以在澄清國際社會疑慮的基礎上,確保伊朗的合法核權益。

3日,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副秘書瓦伊迪發出警告,如果IAEA理事會把伊核問題報告安理會,伊朗將不再考慮俄羅斯提出把鈾濃縮項目轉移到俄境內的建議。

4日,IAEA的決議通過後,瓦伊迪在維也納說,俄羅斯關於在俄境內建立俄伊鈾濃縮聯合企業的建議已不再有意義。

5日,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塞菲說,盡管出現了新的形勢,伊朗仍將按計劃與俄就其提出的核問題妥協方案繼續磋商,原定本月16日與俄的磋商仍將進行。

報告前 「談判大門依然敞開」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塞菲5日還說,將伊朗核問題報告到安理會不會嚇倒伊朗,這種舉措給「另一方」帶來的損害會更大。

他說,伊朗將繼續堅持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和IAEA相關法規的框架內與該機構合作,繼續堅持通過對話來解決伊朗核問題,「談判的大門依然是敞開的」。

美聯社說,這次阿塞菲轉變態度是否意味著伊朗開始調整策略,以應對其核計劃引發的危機,目前尚無法確定。

報告後 安理會究竟會怎麼做

外交人士認為,雖然IAEA把伊核問題報告安理會,但在3月6日總幹事巴拉迪向機構理事會會議報告伊核問題前,安理會不會採取行動。這也為在IAEA框架內斡旋伊核問題提供了空間。

一名了解伊核問題的歐洲資深外交官說,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普遍同意,如果伊朗在3月6日以後態度仍然強硬,安理會將緩慢增加壓力。安理會第一步可能敦促伊朗遵守決議。

其他一些外交官認為,安理會可能低調對待IAEA的報告,最多發表聲明予以承認。相當一段時間內,安理會不會考慮對伊朗實施武器禁運等制裁措施

D. 伊朗核問題的由來及形勢變化

由來
伊朗的核計劃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當時伊朗巴列維王朝與美國及西方國家關系密切,核技術大部分從這些國家引進。1974年伊朗開始修建核電站等核能利用項目。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後,伊朗的核電站等核能計劃陷於停滯狀態。

1988年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朗開始經濟重建,恢復和發展核能源成為伊朗政府的一個重要議題。1991年伊朗開始與俄羅斯商談恢復修建有關核電站問題。1992年伊俄簽署《和平利用核能協議》。1995年初,伊俄簽署俄羅斯為伊朗建造4座商業用輕水核反應堆的合同。隨後,兩國又簽署俄羅斯將從1995年10月開始幫助伊朗在布希爾建設兩座核電站以及俄為伊核電站運轉提供核燃料等協議。

美國自1980年與伊朗斷交以來,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一直對其採取「遏制」政策。美國對伊俄核合作作出強烈反應,堅決要求俄停止與伊朗的一切核合作,並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向俄羅斯施壓。

「9·11」事件之後,美國將伊朗列為三個「邪惡軸心」國之一。2002年底,美國公布了其偵察衛星拍攝的有關伊朗中部兩處核設施的照片,稱伊朗有可能利用這兩處設施製造核武器。特別是今年2月,伊朗總統哈塔米宣布伊朗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伊朗的核計劃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

為了表明其和平開發利用核能的誠意,消除美國及國際社會的疑慮,伊朗主動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及有關專家訪問伊朗。今年2月下旬以來,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組曾多次到伊朗訪問,並對伊核設施進行例行檢查,其中包括美國曾指控的兩處核設施。

6月16日,巴拉迪向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提交有關伊朗核問題報告,指出伊朗未能履行其在核安全保障協議中所規定的申報進口材料及其加工情況的義務。6月19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就伊朗核問題發表「總結性聲明」,敦促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隨時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核活動進行更嚴格的檢查。9月1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開核計劃,以澄清其全部核活動,盡快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進行更為嚴格的突擊檢查,終止提煉濃縮鈾試驗。這一決議遭到伊朗強烈反對。伊朗官員多次聲稱,伊朗不會在和平利用核能或提煉濃縮鈾問題上作出妥協。伊朗早在1970年就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迄未簽署該條約的附加議定書。伊朗總統哈塔米19日首次表示,伊可考慮有條件地停止其濃縮鈾提煉項目,前提是「伊朗發展民用核計劃的權利得到保證」。伊朗官方通訊社20日報道說,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官員的會談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伊朗政府認為「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的條件已經成熟」。

形勢方面一直在變化,具體關注下人民網的專題
http://e.people.com.cn/GB/5012198.html
http://world.people.com.cn/GB/8212/44051/index.html
還有CCTV的
http://www.cctv.com/news/special/C15579/index.shtml
以及中華網上的http://news.china.com/zh_cn/focus/ylhwt/
這幾個專題欄目,更新都比較即使,也有相應的分析

E. 伊朗核問題的實質

伊朗核問題的實質是伊朗的國家地位問題。
簡介:
自美國總統柯林頓1997年5月為懲罰伊朗核計劃而簽署單方面制裁的行政命令以來,「伊朗核問題」已經存在了13年。13年以來,伊朗在發展核技術上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聯合國安理會從2006年起已相繼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1個警告決議和3個制裁決議,新的決議也在醞釀之中。但在安理會的壓力面前,伊朗不僅沒有屈服,反而爭取到了4年的發展時間,伊朗核技術水平已經在制裁年代裡有了明顯的提高,有關伊朗「研製核彈頭」的傳聞和「軍事解決」的推測也出現於各國媒體,「核問題」在逐漸向「核危機」演變。

伊朗的核計劃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伊朗核危機到底會如何收場,需要從多方面展開探討,而探討的結果只能是更多的擔憂。

核武器的持有者與核不擴散體系的無奈

一般來講,在國際事務中,大小國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在核武器問題上,各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存在著「雙重標准」,甚至「多重標准」。自《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聯合國大會獲得通過並於1970年3月生效後,這種不平等就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已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可以保留核武器,但不得輸出核武器及其製造技術,而其他國家則不可以發展和擁有核武器。中國是1992年3月正式遞交條約加入書的,因此中國對該條約也承擔相應義務。

需要指出的是,合法擁有核武器的5個國家,恰好是聯合國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5個主要戰勝國和當今國際體系的締造國,對世界和平負有特殊的責任,在核武器問題上與其他國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他們擁有的核武器屬於「大國核武器」。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不僅是「大國一致」的宣言,也大體表達了188個簽約國的共同願望。但在條約生效後,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顧國際壓力,於1998年5月以11次核爆炸的競賽方式同時擠進了核武器擁有國的行列。世界在震驚之餘意識到,這兩個多次交戰的宿敵同時擁有核武器,或許會避免新的戰爭,於是就採取了默認態度,一些制裁也只是程序性的,無礙大局。他們擁有的核武器屬於「定向核武器」,盡管違法,但被容忍。

不過,如果伊朗也擁有核武器,局面就不一樣了。如同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對宿敵在南亞的核競賽,伊朗和伊拉克這對宿敵在中東的核競賽也曾經緊鑼密鼓。兩個國家的核計劃都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伊拉克核計劃的哺育者是蘇聯,伊朗核計劃的哺育者是美國;伊拉克的首座應用性核反應堆的提供者是法國,伊朗的首座應用型核反應堆的提供者是德國。20世紀70年代的競賽高峰期,伊拉克領袖薩達姆說:「你要問這世界上的任何人是否想擁有核武器,他都會告訴你說,他想擁有」;伊朗國王巴列維說:伊朗「毫無疑問會以世人想不到的速度擁有核武器」。

但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扭轉了兩伊核競賽暨阿拉伯人與波斯人核競賽的進程。革命後的伊朗以西方為敵,自然失去了西方的支持。在1980年爆發的兩伊戰爭中,薩達姆空軍的8次轟炸嚴重毀壞了伊朗未完工的德國反應堆,以色列的空軍則徹底摧毀了伊拉克即將投入運行的法國反應堆,兩國間的核競賽不得不中場停歇。

戰後,薩達姆錯誤地入侵科威特,引發了聯合國授權、美國主導、有40多個國家參加的解放科威特的戰爭,薩達姆不僅「被打回了老家」,還接連承受了13年的制裁,莫要說恢復核計劃,最後連政權都丟掉了。薩達姆的錯誤導致伊拉克核計劃的徹底破滅,意味著阿拉伯人輸掉了同波斯人的核競賽,同時也意味著伊朗的核計劃從此成為西方國家和阿拉伯世界的眼中釘,不可能不受到嚴控和高壓。恰似印度和巴基斯坦中的任何一方棄核,另一方也必須棄核。《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這里被認真地派上了用場。

簡而言之,無論是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還是根據國際社會對伊朗核計劃的基本認識,國際社會對伊朗核計劃都會「嚴防死守」。也就是說,當今的國際環境不允許伊朗擁有核武裝。

伊朗堅持不懈的努力與難以補償的高昂代價

早在1957年,美國就同伊朗簽訂了和平利用核能協議,那時候的伊朗是美國在海灣地區的堅定盟友。兩年後,美國幫助伊朗在德黑蘭大學建立了核研究中心,向伊朗提供了實驗型核反應堆。1974年3月,巴列維公布了他的宏遠規劃:在1994年建成總能量為2300萬千瓦的核電站(相當於23個目前俄羅斯幫助伊朗建設的布希爾核電站)。

一個石油輸出國竟然制定了如此龐大的核計劃,不能不引起世界關注。剛剛以盛大的波斯帝國2500周年慶典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巴列維國王,絲毫不掩飾伊朗核計劃的真實目標,於1974年6月在巴黎對媒體公開表示伊朗的目的就是要製造核武器。當年年底,伊朗同西德聯合電力公司簽署了在布希爾建設兩座總價值為50億美元的核反應堆協議,伊朗核項目年度預算也從3000萬美元增加到10億美元。1977年5月,法國也同意為伊朗建設兩座90萬千瓦的核反應堆。

1979年4月伊朗新體制建立之時,布希爾的兩座核反應堆已完成過半,其中一座完成了85%。1980年9月,兩伊戰爭爆發,布希爾工程被迫中斷,但伊朗的努力從未停止。盡管伊朗總理曾在1981年2月表示「核電站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核開發應該限制在研究領域」。但從1984年起,伊朗核計劃的恢復步伐加快,大量留學生被派出學習,並在伊斯法罕建立了新的核設施。由於德國堅持在兩伊戰爭結束後方能繼續執行協議,有關伊朗開始向中國、巴基斯坦、阿根廷和瑞士等國尋求技術援助的報道隨之頻繁出現。據西方媒體最新披露的消息,早在兩伊戰爭最艱苦的鏖戰階段,即1986年,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的專機就從巴基斯坦秘密運來了用於鈾濃縮的離心機樣機與製造核彈頭和運載導彈的設計圖紙。顯而易見,戰爭使得伊朗更深層次地意識到了建立核威懾的必要。

1992年9月,伊朗同中國簽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中國領導人表示:如果伊朗能夠「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有關核查和監督的規定,接受中方有關原則,中國願意考慮向伊朗提供核電站設備」。次年2月,雙方達成了建設兩座30萬千瓦核電站的意向合同。孰料來自中國的核技術顯然不能滿足伊朗的全部需求,未及中國同伊朗的核電站建設商業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伊朗便於1995年1月同俄羅斯簽署了100萬千瓦核電站的建設合同,緊接著又在同年4月同俄羅斯簽署了開發鈾礦資源和建造鈾濃縮設施的協議。

處於戰後經濟恢復期的伊朗在發展核能力方面如此投入,引起了美國的警覺。1995年5月1日 ,美國國務卿克里斯托弗發表聲明說:「我們知道,自80年代中期以來,伊朗已建立了組織機構,負責獲取和發展核武器」,「從其組織、計劃、采購和隱蔽活動來看,伊朗正按照目前正在謀求核能力的幾乎所有國家所採取的典型路線發展核武器」。一周後,柯林頓總統正式簽署了斷絕美伊貿易和投資的行政命令,嚴禁美國石油公司同伊朗進行任何石油貿易,以迫使伊朗放棄擁核嘗試。

新形勢下,俄羅斯取消了為伊朗建設鈾濃縮設施的計劃,中國則停止了同伊朗的核技術合作。而伊朗在得到俄羅斯繼續建設核電站承諾的同時,抓緊自行發展鈾濃縮技術,秘密建造相關的核燃料循環設施,並取得了顯著進展。

美國認為伊朗開發鈾濃縮技術是伊朗核武器計劃的組成部分,因為伊朗一旦建成了鈾濃縮設施,就能在任何時間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迅速生產出武器級濃縮鈾,而伊朗在巨大的壓力和一連串制裁決議面前,絲毫沒有表現出放棄既定核計劃的意圖,對抗在所難免。

對於自己的核計劃,伊朗政府一貫否認有製造核武器的意圖,再三重申是為了發電和滿足醫療與農業所需。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並不支持伊朗的表白,2009年11月伊朗秘密建立新的鈾濃縮設施的消息傳出後,伊朗的處境進一步孤立。2010年2月19日,西方媒體廣泛報道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即將提交的一份報告中指責伊朗正在秘密研發核彈頭的消息。該機構新任總幹事明白相告,「我們獲取的情報顯示,伊朗過去或眼下都在秘密研發用於導彈的核爆炸裝置」,他還證實了關於伊朗生產純度為20%濃縮鈾的說法。

從伊朗的角度來看,放棄和退縮意味著徹底失敗。因為以往半個世紀,這個國家為成為核大國而付出的代價太大了。除了受到周邊國家和西方的高度警覺這一巨大的政治代價,為開發核技術與建立核設施所投入的巨額費用嚴重拖累了石油工業的復甦。由於戰爭摧殘和設備老化,伊朗石油工業日漸萎縮,原油日產量從革命前的600萬桶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80萬桶,而國內一半以上的汽油和柴油竟然需要進口。據西方專家判斷,如不及時扭轉這樣的局面,不出10年,伊朗將不再是一個石油輸出國。考慮到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占伊朗外匯總收入的80%,政府預算的60%也來自石油收入,這樣的前景是不堪設想的。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伊朗能退縮么?即便退縮,已經付出的高昂代價能都得到補償么?即便退縮可以換來美國對伊朗體制的認同,體制安全可以得到保證,但誰能補償數千億美元的巨額損失和20年的發展機遇期?

根據安理會以往的3個制裁決議(第1737、1747和1803號決議),伊朗的核技術與中遠程導彈開發及生產部門、相關負責人和革命衛隊將領都在制裁名單之上,相關材料進口渠道和資金往來都被凍結,甚至重型常規武器的進口也被禁止,接下來的制裁又會是什麼?新的制裁能保證伊朗民眾的日常生活不受到影響么?

從中東的宗教和民族關系看伊朗核危機的發展前景

對於伊朗核問題的實質,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堅持維護核不擴散體系的問題,一旦伊朗擁有核威懾力,核不擴散體系勢必會進一步被打破,核安全勢必難保;

也有人說是伊朗同西方國家關系問題,特別是美國和伊朗的關系問題,只要美國承認伊朗現行體制,雙邊關系正常化,伊朗不再為國家安全擔憂,自然就沒有堅持發展核威懾力的必要了;而伊朗的公開言論則認為,他們是在合法行使本國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外界無權干涉伊朗的這一合法權利。實際上,對於伊朗核問題的思考,不僅要避免單一視角,也要避免冷戰思維,更多的思考似乎應該集中在現行國際行為准則和中東的宗教與民族關繫上。

現行國際行為准則在這一問題的體現就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必須得到尊重,同時盡量避免軍事解決。可以說,這兩項的前者是解決伊朗核危機應該堅持的底線,後者則在一定程度是願望的表達。歷史告訴我們,國際爭端的政治解決和軍事解決的選擇是難以確定的。僅就冷戰結束後海灣地區發生的三次戰爭而言,無論是1990年薩達姆入侵科威特、1991年聯合國授權的多國部隊解放科威特,還是2003年美國主導的聯軍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事先都存在政治解決的可能,但最終都是訴諸武力。因此,伊朗核危機也存在著最終以武力解決的可能。

從中東的宗教和民族關系來看,問題似乎更加沉重。中東的歷史一向是各種文明交融和沖突的歷史,中東的土地一向是各種宗教和民族沖突的舞台。中東主要民族關系的平衡一旦被打破,新的沖突就會席捲整個地區,直至形成新的平衡。

冷戰期間,在美國和蘇聯的干預下,阿拉伯、波斯、突厥和猶太這中東四大主體民族各有各的後台,盡管沖突不斷,但基本維持了該地區的勢力平衡。

美蘇冷戰在中東地區最早決出勝負。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在美國主導下實現了和平,標志著蘇聯的失敗和美國的勝利。但與此同時,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將不僅將伊朗轉變為美國的敵人,還通過什葉派的革命輸出將遜尼派的阿拉伯國家趕到了自己的對立面,引發了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在阿拉伯國家和西方支持下發動對伊朗的戰爭。這場戰爭是中東勢力平衡被打破的必然結果,也是遜尼派的阿拉伯人和什葉派的波斯人之間的一場新的血腥較量。

兩伊戰爭基本上打了個平手,後果是兩敗俱傷。戰後薩達姆的錯誤政策不僅導致自己亡黨亡國,還給伊朗的崛起製造了絕好的機會。歷史上的伊朗曾經是世界上第一個超級大國,今天的希臘、土耳其、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地區都在2500年前波斯帝國的疆域之內。伊朗的崛起,特別是擁有核威懾力的伊朗的崛起,勢必會對中東新的勢力均衡帶來巨大的變數,引發難以遏制的核競爭。

以色列是目前中東唯一擁有核威懾力的國家,也是被伊朗視為死敵的國家。對於伊朗的「核崛起」,以色列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在同整個阿拉伯世界實現和解之前,以色列棄核與中東無核化進程是難以啟動的。

對於伊朗的「核崛起」,阿拉伯國家也絕對不會接受。只有土耳其靜觀事態發展,因為伊朗的核突破不僅意味著波斯帝國有了復甦的希望,也意味著曾經統治了整個阿拉伯世界4個世紀之久的突厥人合理啟動核突破的可能。

但今天的伊朗畢竟同2500年前的波斯帝國有著本質的不同。自從波斯帝國在1300多年前臣服於阿拉伯人並皈依了伊斯蘭教之後,波斯人同阿拉伯人的沖突不僅是中東主體民族之間的生存空間沖突,也具備了伊斯蘭教教派沖突的鮮明特徵,阿拉伯人是絕對不會面對可能擁有核威懾力的伊朗而無動於衷的。

顯然,除了國際行為准則以外,伊朗面臨的壓力是多方面的。國際行為准則未能阻止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時擁核,但在猶太國家和阿拉伯世界的共同壓力面前,伊朗和平擁有核威懾力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如果伊朗在多重壓力面前拒不妥協,勢必給外部勢力的軍事介入製造口實,而外部勢力的軍事介入完全有可能打斷伊朗崛起的進程。

這就是核問題的症結所在。

從這個角度看,伊朗核問題的實質是伊朗如何確定自己的國家地位問題,解決問題的鑰匙在伊朗手裡。

F. 伊朗納坦茲核設施發生事故,核反應堆是否受到影響

伊朗納坦茲核設施發生事故,核反應堆並沒有受到影響。這個事故導致納坦茲的廠房被摧毀,但是伊朗方面聲稱並沒有人員傷亡。而且這次事故貌似就是只是把廠房可以毀壞了而已,在廠房內的機器設備還可以運行,那麼這就說明,廠房內的核反應堆確實沒有受到影響。

美國報道這次的伊朗的事故是有人在伊朗的工廠裡面安裝了一個定時炸彈,這個炸彈吹毀了新離心機所在廠房的大部分面積,當然也不排除就是簡單的工業事故,但是也有人認為,這一次事故會讓中東地區的局勢更加緊張。

G. 為什麼美國要攻打伊朗

目前美國最高決策層還未絕定攻打伊朗,但是如果伊朗繼續一意孤行,打擊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1、美國的利益是中東這個能源基地的和平穩定,因此美國利益的核心是這個重要地區的「穩定的秩序」而非石油本身,中東地區石油基地越穩定,對於美國和世界絕大數國家越有利,因此美國要充當世界警察維持秩序。

2、伊朗擁有核武器,中東地區就會失去穩定,造成動盪,一旦動盪,就會造成石油危機,影響世界主要的經濟發達國家,中國現在經濟越來越發達,對於中東石油依賴越越大,因此中國也將受到影響。
3
、問什麼會造成動盪呢,中東地區是世界上戰火最頻繁的地區,第一個大的沖突就是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第二就是阿拉伯世界中的教派之間的(如;當年的伊拉克和科威特以及伊朗之間)。
4、自以色列建國以來其生存權至今沒有得到一些阿拉伯國家的認可,特別是伊朗和哈馬斯更是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掉,因此伊朗一旦擁有核武器就對以色列的生存權構成極大威脅,因此以色列就不會坐以待斃,有可能空襲伊朗核設施,就會使得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再次陷入戰火,導致中東和平崩潰。
5、因此美國絕對不能讓以色列先動手,只能以世界警察的名義動武,這樣才能挽救脆弱的中東和平
6、另外伊朗擁有核武器也會造成中東地區的軍備競賽(伊朗是阿拉伯世界數一數二的強國),即便是阿拉伯世界也存在著巨大的矛盾,阿拉伯國家也之間也多次爆發戰爭,(當然在反對以色列問題上是一致的),軍備競賽也會造成這個能源基地不穩定。
7、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專制國家(盡管也有選舉,但是缺乏公正性),另外地處霍爾木茲海峽,這個地理位置太重要,一旦這種帶有極端穆斯林色彩的專制國家掌握核武器,並封鎖海峽那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太危險了。

總之伊朗擁有核武器會破壞能源基地的「正常工作」使得經濟發達國家受到損害(包括中國這種經濟越來越強的國家),因此伊朗必須無核化,這個在國際社會已經達成共識。

二、於美國來說,強大的武力,打垮一個伊朗政權是非常容易的。
1、但是難度最大的是重新建立一個穩定的新政府,這個難度太大了,需要大批的資金來維持戰後的新政權,包括各種國家機器、國家行政機關的運作,這個需要長期和巨大的金錢才能維持住,否則伊朗就會成為一個動盪的國家,動盪就意味著會成為一個恐怖主義和極端勢力的溫床,也就是說打垮了伊朗政權,反而帶來更大的問題了,還不如不打,索馬裏海盜問題就是國家戰亂名不聊生帶來的。
2、試想一下,政府被推翻後,警察、各種公務員、稅務人員、交通部門、電力部門、用水部門,財政、國家貨幣體系等等全都分崩離析了,大批人員失業,貨幣體系崩潰,無法使用了,很多企業也無法進行經營,不法分子暴力犯罪到處都是,這個時候,僅僅靠幾十萬美國戰斗部隊是無法維持其穩定的,必須盡快成立新政府,重組國家運行所必須的各種只能部門等,然後重新穩定治安、穩定市場和貨幣等等,。一些部門掌握的國民的身份資料和檔案也已經毀於戰火,也要重建,總之太復雜、太龐大了,僅僅依靠美國的國力目前想重建伊朗這么大的國家談何容易。

三、因此美國只能是外科手術式的打擊(空軍和特種部隊)。採取的方法可能如下:
1、第一是,外交攻勢,聯合世界主要國家,國際制裁,並取得道義支持,這個目前已經形成。

2、伊朗如果意義孤行,說服國家社會,並保證能夠在不造成核泄漏污染的情況下,摧毀伊朗核設施,消除周邊國家對於核泄污染的擔憂。
2、外科手術式的空中打擊(可能需要情報人員和特種部隊配合),摧毀伊朗核設施,另外為了保證國際石油運輸線暢通,美國可能出動有限的地面兵力控制霍爾姆茲海峽周邊的伊朗地區,或建立空中禁飛區,限制伊朗軍事力量進入該地區。其後繼續配以長期的國際制裁(可能長達十年),這這期間,如果伊朗還是研究,就繼續不定時的空襲伊朗核設施,使得伊朗經濟惡化,人民對政府不滿,最後導致伊朗內部發生沖突,強硬派被溫和派推翻(和1991年後,對付伊拉克薩達姆的戰略一樣,一步一步收緊繩扣),

H. 為什麼伊朗經常被以色列轟炸而不反擊呢

從一些新聞中,大家總能看到一些關於以色列打擊在敘利亞境內的伊朗武裝,但是對此呢,伊朗方面總是給與指責但卻從來沒有對以色列也進行軍事打擊,這是為什麼呢?主要原因就是害怕以色列背後的美國。

以色列除了空襲伊朗軍事基地以外,曾經還對伊朗擁有核問題上表現出了絕對的強硬態度,暗殺伊朗的核專家和網路攻擊伊朗的核設施已經算是公開的秘密了,而且還公開宣稱不會允許伊朗擁有核武器,如果擁有執意擁核,對以色列的安全造成了影響,以色列不介意直接對伊朗本土進行空襲。



本來美國就對伊朗的擁有核武器的問題上大為反感,如果這個時候反擊以色列,就給了美國製造戰爭的機會,這將是沒有核武器的伊朗所不能承受的。再者伊朗和先進的以色列軍事實力上平分秋色,一旦開戰也不一定可以將以色列滅國。

I. 美國要打伊朗為什麼

美國攻打伊朗大揭秘

要啊

近來,伊朗核問題急轉直下,美國和以色列甚至頻頻放出狠話,稱不惜動用武力,堅決阻止伊朗擁有核武器。與此同時,伊朗也強硬相向,暗中擴軍備戰。中東戰爭似乎一觸即發。那麼,美國究竟有沒有制定詳細的對伊作戰時間表?萬一戰爭打響,美國會以何種形式發動進攻?它是否有足夠的把握,乾脆利落地拿下伊朗?對此,著名的美國全球軍事情報網近日專門撰文解讀,曝出了一些鮮為人知的軍事內幕。 點擊相關專題:伊朗核問題面臨激化
揭秘一:空中轟炸成為首選

伊拉克戰爭打響時,美軍一枚枚威力巨大的精確制導導彈,准確地降落在伊拉克的「重要設施」上,黎明前的黑夜因此被映照得通明,薩達姆政權很快土崩瓦解。隨著美伊關系的日益緊張,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同樣的一幕很可能出現在伊朗。而目前也有軍事專家分析指出,空中轟炸確實已成為美軍攻打伊朗的第一選項。

美國全球軍事情報網引用軍事專家的話說,美國一旦決定攻打伊朗,將會使用超級強大的空中火力,在第一波空襲中就將伊朗打得暈頭轉向。據悉,美軍將會從本土或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軍事基地派出B-2隱形轟炸機,此機能夠攜帶5000磅的碉堡炸彈,可以攻擊30英尺之厚的岩石或者鋼筋混凝土。此外,F-117A隱形戰斗機則從卡達烏代德軍事基地起飛,對伊朗的重要目標發動猛轟。

揭秘二:布希爾核電站先遭襲

根據以往慣例,美軍在發動空襲時,首先會對對手境內的重要目標,比如三軍指揮中心、重要雷達站、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部署場地等,進行「毀滅式」打擊。此次,美軍也不例外。據悉,目前美軍可能已經制定出首輪轟炸伊朗「重要設施」的「黑名單」,以供美國政府決策部門參考。

在這份「黑名單」中,伊朗的可疑核設施和其它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均「榜上有名」。有軍事專家稱,美軍打擊的原則是「使用盡量有限的空襲,摧毀伊朗最重要的軍事設施,最大程度延緩或阻礙伊朗的反擊」。

據悉,伊朗共有20多處可疑核設施讓美國「憂心」不已,尤其是俄羅斯幫助建造的、目前伊朗唯一的核電站———布希爾核電站,更讓美國人夜不能寐,因為「核不擴散政策教育中心」的資料顯示,布希爾核電站所使用的燃料足以製造50到70枚核導彈。所以,軍事專家指出,布希爾核電站很可能成為美軍空襲的首要目標。

揭秘三:重型戰機雲集波斯灣

軍事專家稱,美國空軍要實現對伊朗的空襲作戰目標並不難。

首先,美軍在整個波斯灣地區擁有多個軍事基地,戰機部署更是遍布伊拉克、科威特、卡達、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迪戈加西亞島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數量上足夠滿足打擊需要。

其次,在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美國在這一地區保留了威力巨大的F-15E攻擊鷹戰斗轟炸機、F-16s戰斗機,以及數量不明的重型轟炸機。而且近段時間以來,這些戰機頻頻進行超低空訓練,隨時可以投入戰斗。

第三,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美國還在波斯灣地區保留了一個航空母艦戰斗群,其中巡洋艦、驅逐艦和核潛艇上面都安裝了大量的戰斧式巡航導彈,也可以對一些固定目標進行打擊。

此外,如果需要,美軍在這一地區進行兵力重新部署並不太難,因為美國在伊拉克有十幾萬的駐軍,波斯灣周圍多處軍事基地也有大量兵力,可以很快集結到伊朗周邊。

揭秘四:以色列也想對伊動武

以色列從沒有停止過防止伊朗擁有核武器的努力,德國媒體則稱以色列早在2004年就已經制定先發制人炸掉伊朗核設施的計劃。

對此,以色列軍方似乎也毫不避諱,有高級官員甚至曾多次稱完全有能力炸掉伊朗的核設施。以色列空軍目前擁有25架F-15I戰機、137架F-16C/D戰機和20架F-16I戰機。這些戰機足夠飛抵伊朗布希爾和伊斯法罕,對伊朗的一些重要核設施進行轟炸。以色列還曾公開承認,擁有500多枚美製BLU-109鑽地「掩體炸彈」。

不過由於美國已經表示不希望以色列先發制人打擊伊朗,加上以色列本身無法對伊朗發動連續性的空襲,所以要徹底摧毀伊朗的核設施並非易事。

揭秘五:打伊朗有三「不確定」

有軍事專家警告稱,由於這場隨時可能發生的戰爭中,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美國在動武之前要慎之又慎。首先,伊朗擁有較強的空中防禦體系。伊朗可以通過發射彈道導彈攻擊美國及其盟國的重要設施,對美軍空襲進行牽制。其次,美國和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的情報掌握並非十分充分。第三,所謂「眾所周知」的伊朗核設施可能僅僅是個幌子,不過是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真正的核設施則深藏不露。有軍事專家指出,這種可能性非常大,伊朗讓國際原子能機構進行核查的核設施,即使在戰爭中被摧毀,而藏在其它神秘地方的核設施可以照常運轉。所以,美國決策者在決定攻打伊朗之前,必須得首先弄清楚到底有多少神秘設施尚未發現。

伊朗軍事實力揭秘

「伊朗不是伊拉克」,這是伊朗國防部長沙姆哈尼在面對世界上最強大軍事機器發出的威脅和警告後的表態。伊朗的確不是伊拉克。它是中東地區的「大塊頭」,其人口是伊拉克人口的2.5倍多,面積相當於伊拉克的4倍。綜合國力也是海灣地區最強的,近3年來,伊朗經濟發展在中東、海灣地區是比較突出的,經濟年增長率超過5%。隨著伊朗經濟的迅速發展,伊朗軍事力量又有了新的提升。

伊朗武裝力量由正規軍、革命軍衛隊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革命軍衛隊由地面部隊、海上部隊、陸戰隊和航空部隊組成。1989年7月正規軍和革命軍衛隊合並,組成鬆散的聯合。自從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後,伊朗就一直在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並擁有了中東最強大的導彈庫和首屈一指的武裝部隊。

【外刊新論】

解決伊核不能動武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資深外交政策研究員伊沃·達爾德和菲利普·戈登近期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認為美國不應該對伊朗動武。這篇題為《我們應當打擊伊朗,但不是用炸彈》的文章摘要如下:

應該採取哪些行動?在事關伊朗的辯論中,出現了兩個對立陣營:一方想要向伊朗屈服,另一方想轟炸伊朗。它們都錯了。

第一陣營的人主要在歐洲,他們接受德黑蘭有權從事和平利用核技術研究的論點,而且認為幾乎無法阻止伊朗最終製造出核彈。危險顯而易見。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和土耳其等國可能效仿,對核不擴散體系,那將是致命一擊。

辯論的另一方主要是美國人。這樣一種想法同樣有誤。空襲或許可以摧毀伊朗主要核設施,但美國的情報遠不夠完整精確,無法確知德黑蘭的核計劃是否已遭摧毀。動武將促使伊朗民眾支持政府,消除他們對是否需要核威懾力量的猶疑。

對伊朗可能作出的反擊,美國准備好了嗎?通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夥伴,伊朗可能給美軍造成嚴重損害,削弱美國試圖穩定這兩個國家的努力。它可能威脅關閉霍爾木茲海峽,即輸送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石油的通道。

指望以色列可能更糟。以色列人實施軍事行動的效力可能不太理想,打擊伊朗東部目標是以色列航程有限的F—15型戰斗機力所不能及的,而美國無論如何都得承擔責任。

J. 伊朗核設施癱瘓事件是因為遭受了什麼病毒的攻擊

伊朗核設施癱瘓事件是因為遭受了震網病毒病毒的攻擊。
震網病毒又名Stuxnet病毒,是一個席捲全球工業界的病毒。
震網(Stuxnet)病毒於2010年6月首次被檢測出來,是第一個專門定向攻擊真實世界中基礎(能源)設施的「蠕蟲」病毒,比如核電站,水壩,國家電網。互聯網安全專家對此表示擔心。
作為世界上首個網路「超級破壞性武器」,Stuxnet的計算機病毒已經感染了全球超過 45000個網路,伊朗遭到的攻擊最為嚴重,60%的個人電腦感染了這種病毒。計算機安防專家認為,該病毒是有史以來最高端的「蠕蟲」病毒。蠕蟲是一種典型的計算機病毒,它能自我復制,並將副本通過網路傳輸,任何一台個人電腦只要和染毒電腦相連,就會被感染。

閱讀全文

與伊朗核設施為什麼總被攻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11式狙擊榴彈槍怎麼畫 瀏覽:297
梧州的越南簽證在哪裡 瀏覽:689
印尼花梨床多少錢一張 瀏覽:293
印尼有多少制葯廠 瀏覽:596
印尼機票在哪裡 瀏覽:34
越南哪裡有賣咖啡 瀏覽:495
日本海軍在伊朗有多少人 瀏覽:744
到英國旅遊來往路費多少錢 瀏覽:738
印尼最高溫度多少最低溫度多少 瀏覽:913
廣西東興和越南隔的什麼河 瀏覽:782
在印尼怎麼買中國的茶葉 瀏覽:652
印度的節奏叫什麼 瀏覽:888
中國什麼時候是世界老大 瀏覽:491
陽光的義大利語怎麼讀 瀏覽:601
印度甘蔗火車怎麼卸 瀏覽:385
為什麼甘肅人在伊朗的多 瀏覽:336
中國什麼時候普選 瀏覽:79
印度托運手續怎麼辦理 瀏覽:472
中國行業平台有哪些 瀏覽:894
為什麼伊朗少將在伊拉克遇襲 瀏覽: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