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蘇來瑪尼怎麼死的

伊朗蘇來瑪尼怎麼死的

發布時間:2023-12-27 06:34:01

1. 蘇萊曼一世生平簡介,蘇萊曼一世歷史評價,蘇萊曼一世怎麼死的

蘇萊曼一世生平簡介,蘇萊曼一世歷史評價,蘇萊曼一世怎麼死的?

蘇萊曼一世(SuleymanⅠ,1494—1566),奧斯曼皇室的第十代君主,帝國的著名政治家和軍事組織家。他的統治時期(1520—1566)是奧斯曼帝國的鼎盛時期。由於他的軍事成就和政績,歐洲人常常把他尊為蘇萊曼大帝,而他在本國則以卡農尼(立法者)之名著稱。

蘇萊曼出生在小亞細亞黑海沿岸的特拉布松。出生時,因其祖父巴耶濟特蘇丹尚在位,他父親塞利姆一世,當時還只是特拉布松的省督,他的母親哈弗薩·哈頓是克里木半島一個韃靼汗的女兒。蘇萊曼小時受到良好的教育,喜愛詩歌和文學。按照皇室的傳統,蘇萊曼14歲時,就在一批教師、顧問的輔助下,被派到外地擔任省督,以便取得從政治國的實際經驗。他先到了離首都較近的博盧省,以後又調到克里木半島的卡法,接替剛剛去世的叔父穆罕默德。1512年塞利姆奪取王位以後,因忙於同兄弟科爾庫特和阿赫梅特在小亞細亞打仗,無暇顧及日常政務,就把蘇萊曼召回伊斯坦布爾,讓他在宮內主持京城的治理。1514年以後,塞利姆又忙於出征伊朗、敘利亞和埃及。直到1517年塞利姆從埃及回到伊斯坦布爾之後,蘇萊曼才出任小亞西部的馬尼薩省督。到1520年9月塞利姆突然病逝時,他已有了在京城和外省多年工作的經驗。

作為塞利姆的獨生子,蘇萊曼很順當地繼承了皇位,沒有遇到任何困難。他繼承的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帝國,不僅擁有一支數量驚人、實力雄厚的軍隊,而且還有一套比較完整的封建國家機器,行政、司法、財政體制都日趨完善。這些有利條件使他可能比前任更有所作為。但是,蘇萊曼面臨的國際形勢比他的幾位前任遇到的都要復雜。在歐洲,他的主要對手已不是分崩離析的巴爾干小國,而是在西歐國際政治中占壓倒優勢的哈布斯堡家族。查理五世(1516—1556)統治下的海上殖民強國西班牙,不僅對拉美進行大規模的殖民擴張,而且積極爭奪地中海地區的霸權。查理還支持其家族成員統治下的奧地利向中歐和巴爾干方向擴張。這些都與奧斯曼帝國發生正面沖突。另一個海上殖民強國葡萄牙的勢力,在16世紀初已達到紅海入口處和海灣地區,從南面逼近了奧斯曼帝國。北方的俄國開始形成中央集權國家,逐漸影響到俄土關系的發展。英國法國隨著經濟政治實力的增強,日益關心近東政治事態的發展。在亞洲,他要對付新興的什葉派沙法維伊朗①的挑戰。由於小亞有眾多的什葉派信徒,伊朗的挑戰更具有威脅性。國內問題也使蘇萊曼擔憂,16世紀初遍及小亞各地的農民、牧民起義,特別是即位前一年的傑拉爾起義②,嚴重威脅到奧斯曼皇室的統治,國內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趨向激化。蘇萊曼就是在這樣的國內外形勢下開始了自己的統治。

蘇萊曼即位以後,立即著手規劃對外侵略戰爭,他的主要目標是歐洲中部的匈牙利,決定首先奪取貝爾格萊德城和羅得島。蘇萊曼的祖先早就想奪取這兩個地方,但一直未能實現。貝爾格萊德當時處在匈牙利人的控制之下,佔領它既可鞏固在塞爾維亞的統治,又可打開通往匈牙利和中歐的道路。1521年春,蘇萊曼動員數萬頭駱駝運載軍糧和軍械,帶領10萬大軍向貝爾格萊德進發,經過三個星期的圍攻,終於在8月底達到了目的。翌年6月,他又調集300艘兵船和10萬名士兵,對羅得島發動進攻。當時島上的聖約翰騎士團①擁有強大的海軍,經常襲擊小亞沿海地區和地中海的土耳其商船,阻撓帝國 *** 與阿拉伯領地的聯系。羅得島實際上已成蘇萊曼向歐洲侵略的後顧之憂。蘇萊曼指揮土軍進行了長達半年的圍攻,損失5萬多戰士,直到12月底才迫使騎士團有條件地投降。

後患解除以後,蘇萊曼並未能立即向匈牙利大舉進攻。國內問題迫使他暫時放棄對外侵略戰爭。首先,他碰上了原曼麥魯克②、大馬士革省督的叛亂。1524年埃及省督阿赫梅特帕夏依靠曼麥魯克公開叛亂,宣布自己為埃及蘇丹,企圖恢復曼麥魯克帝國。只是在控制內部局勢之後,蘇萊曼才恢復對外的侵略活動。

1526年4月,蘇萊曼率領10萬大軍,攜帶300門大炮,正式出征匈牙利。從1521年蘇萊曼佔領貝爾格萊德到1526年出征,匈牙利有整整5年的備戰時間。但由於封建主的分裂和背叛活動,匈一直未能進行認真的戰爭准備。直到1526年8月中旬,匈牙利國王路易二世才湊合了一支25,000人的軍隊,在多瑙河右岸的摩哈赤地方迎戰奧斯曼土耳其人。路易不等特蘭西瓦尼亞援軍的到來,在8月29日向奧斯曼軍隊猛攻,結果遭到慘敗,路易二世向北逃跑時在沼澤地里淹死。9月中旬,蘇萊曼未經戰斗就佔領了匈牙利首都布達。馬克思在評論這一事件時指出,匈牙利的封建主「給土耳其人打開了通往德國的道路。」①但是,這時小亞爆發的人民起義促使蘇萊曼迅速結束軍事行動。他在取得匈牙利新統治者、特蘭西瓦尼亞公爵扎波良承認奧斯曼帝國的宗主權和納貢的許諾以後,就撤兵返回伊斯坦布爾。

奧斯曼軍隊撤離匈牙利以後,奧地利的斐迪南大公在一部分匈牙利貴族支持下,出兵佔領匈的西部和北部地區,並進而打敗扎波良,於1527年底宣布自己為匈牙利國王。扎波良向蘇萊曼求援,導致1529年奧斯曼人的第二次入侵。蘇萊曼這次統率的軍隊多達25萬人,於9月初佔領布達之後,立即揮師向維也納推進。9月底奧斯曼軍隊到達維也納城下,12萬士兵把維也納團團圍住。首次圍攻(1529年9月27日—10月15日)開始了。城內守軍只有兩萬,又缺少大炮。奧斯曼人接連發起多次猛攻,300門大炮把維也納外城多處打開缺口,形勢十分危急。與此同時,小股的奧斯曼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捷克波希米亞地區和德意志南部,一直深入到巴伐利亞的拉蒂斯旁。但是,在維也納守軍的英勇抵抗面前,蘇萊曼軍隊的軍心發生動搖。由於冬季早臨,戰線過長,不能保證足夠的糧草和軍械,加上法國與哈布斯堡皇室的查理五世媾和,國際形勢變得對奧斯曼帝國不利。蘇萊曼決定撤圍,趕在嚴冬到來之前返回伊斯坦布爾。這次出征雖然未能攻克維也納,打垮奧地利,但確保了奧斯曼帝國在匈牙利的陣地和扎波良對帝國的附庸關系。

1532年、1541年、1543年、1551年、1566年,奧斯曼帝國還多次與奧地利軍隊角逐匈牙利。1541年大敗奧地利軍隊以後,為了避免奧地利進一步覬覦,蘇萊曼決定將匈牙利中部地區直接並入奧斯曼帝國,設置布達省。特蘭西瓦尼亞和毗鄰的匈牙利地區組成單獨的公國,置於奧斯曼帝國的庇護之下。此後,兩國爭奪匈牙利的斗爭雖未停止,但直到17世紀末,匈牙利的形勢基本上沒有變化。

在亞洲,奧斯曼帝國在1534年、1548—49年、1553—55年多次與沙法維伊朗交戰,並取得勝利。根據1555年5月29日的和約,奧斯曼帝國從伊朗手中奪取了伊拉克、喬治亞和亞美尼亞的西部地區。

在海上,奧斯曼海軍與西班牙、威尼斯等國的聯合艦隊進行長期斗爭,爭奪地中海的制海權。1533年蘇萊曼任命海盜、著名海軍統帥巴巴羅薩(哈伊雷丁)擔任海軍司令以後,奧斯曼帝國逐漸成為海上強國。1538年秋,多利亞率領的聯合艦隊利用奧斯曼艦隊去伊斯坦布爾過冬之機,突然闖進愛琴海,炮擊希臘的主要港口普雷佛扎。巴巴羅薩聞訊後,立即率領一部分艦隊返航,進入亞得里亞海,從後麵包抄聯合艦隊,以少擊多,在普雷佛扎附近海面出色地擊潰了敵艦隊。這次戰役的戰略戰術,完全可以和兩百多年後英國海軍上將納爾遜消滅法國艦隊那一次相媲美。奧斯曼海軍不僅保持了在地中海上的優勢,而且擴大了在非洲的領地,1556年佔領的黎波里,1574年突尼西亞最終並入奧斯曼帝國。

蘇萊曼為增強海上實力還下令建立紅海艦隊。1538年,應印度西海岸古賈拉特統治者的請求,蘇萊曼派哈迪姆·蘇萊曼率紅海艦隊前往援助反葡萄牙人的斗爭。由於葡萄牙人已攫取了古賈拉特的政權,組織第烏的防禦,奧斯曼艦隊只得返航。著名航海家皮里·雷伊斯(1465—1554)在1547年出任印度洋艦隊和埃及艦隊司令,1548年他收復葉門,打破了葡萄牙人對紅海的封鎖,1552年又把葡萄牙人趕出馬斯喀特,但始終未能打破葡萄牙人對阿拉伯灣(波斯灣)的封鎖。

蘇萊曼在位46年,共發動了數十次對外侵略戰爭。蘇萊曼時期帝國擁有正規常備軍近5萬人,封建主騎兵13萬人,加上其他非正規軍總兵力可達25—30萬人。蘇萊曼每次出征都要動員十幾萬兵力,幾百門大炮,實力遠遠超過任何一個對手。所以,他的對手一般不敢在戰場上與蘇萊曼軍隊正面相抗,往往採取據堡固守或以退為守的策略。在蘇萊曼親自參加的13次出征中,只有1526年匈牙利南部摩哈赤一役是在戰場上決定勝負的。因此,很難斷定蘇萊曼是位卓越的軍事統帥,只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富有組織才能。在當時的交通運輸條件下,要保證十幾萬大軍的後勤供應,確實不是容易的事。除1529年圍攻維也納那次供應跟不上外,其它各次出征都組織得有條不紊,後勤得到了充分保證。蘇萊曼一生進行了那麼多的戰爭,但從未有過在陸上兩條戰線同時作戰的情況。他唆使中亞土庫曼的烏茲別克國家進攻伊朗,減少了伊朗主動開展對土軍事行動的可能性;他還阻撓破壞了伊朗與奧地利聯合作戰的談判。這說明他的外交手腕也很高明。蘇萊曼在出征期間,寫下了相當詳細的征戰日記,為研究這些戰爭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在對外戰爭的間隙期間,蘇萊曼非常重視內政問題。他特別注意司法、財政制度的改革和進一步完善,頒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法典,立法者的名字就由此而來。早在登位之初,他就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撤銷同伊朗貿易的禁令,准許從亞塞拜然、埃及等地強迫遷居伊斯坦布爾的手工業匠師和知識分子重返家園,軍隊出征時在沿途徵用的糧草要付款,歸還和賠償一些沒收的財產,禁止徵收額外稅等。他想建立一套更為完善的司法制度,保護臣民的性命、財產和宗教信仰。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依靠阿布·蘇德等著名法學家,修訂整理舊法律,制定頒布新法律。明確規定了刑法對搶劫、殺人、通姦、酗酒的懲處。1530年的蘇萊曼法典對采邑制度作出新的規定。從此以後,只有蘇丹一人握有采邑的授與權,所有的采邑主都必需到帝國 *** 去領取批准書。法典還規定封建主有權追捕逃跑的農民,在新地方居住不足15年(城市為20年)的逃跑農民要強迫遣返原籍,只有伊斯坦布爾一地不適用這個規定。根據「誰的母羊,羊羔歸誰」的原則,逃跑農民的子女亦應一並遣返。蘇萊曼法典完成了農民依附於土地的過程。

蘇萊曼比較知人善任,他在位期間,宰相大臣中不乏精明強干、才華洋溢的人,如易卜拉欣帕夏、呂特菲帕夏、索庫盧帕夏等。這些人大都是奴隸出身。蘇萊曼根據他們的才能和功績把他們提拔到 *** 的最高崗位上,對當時行政改革和提高中央 *** 效率起了一定作用。呂特菲帕夏是一位很有才能的行政官員。他從1534年起擔任 *** 的主要大臣,1539年任宰相。他在任內力圖解決一些使帝國不安定的問題,結束後宮對 *** 行政事務的干預;追究一切非法行為,包括未經審訊就關押犯人、不給補償而沒收財產在內;禁止官員為自己和親朋的利益濫用權力,徵收非法稅收;建立宰相向蘇丹和御前會議匯報情況並提出解決辦法的制度。他根據自己從政多年的經驗和對帝國歷史的研究,寫了一本《宰相之書》,供蘇萊曼參考。他在書中認為:蘇丹要庇護臣民的財產和權利;宰相對蘇丹要胸懷坦白,秉公直言,不顧後果;宰相不應有任何貪婪和私利,不接受任何禮物;任命官吏應根據其才能,而不問政治態度和私人關系;對官員的指控要慎重調查,秉公處理;財政是立國的基礎,支出應以歲入為限,他還反對包稅制,主張由 *** 稅吏徵收。蘇萊曼對宰相大臣有利於國家的建議和措施,一般能認真聽取和採納,並積極支持,對於違法的官吏,不問其地位和親疏,也能嚴肅處理。例如,他有個女婿,在擔任省督期間,就因暴政和胡作非為而撤職,後經其妻和皇太後的說情,蘇萊曼才給他另外安排了工作,但當他在工作中再次濫用職權時,蘇里曼立即把他撤職查辦,並下令處死,不循私情。

蘇萊曼的內政整頓和改革,雖然未能收到明顯的效果,但畢竟提高了國家行政機構的效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統治階級內部和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這表現在30年代以後小亞等地未發生較大的人民起義、社會秩序相對穩定上。國家的財政狀況亦有所好轉,盡管對外連年用兵,蘇萊曼在位時只有兩年感到財政拮據,需要徵收非常稅。農民的生活條件比俄國和匈牙利的農奴要好一些。

作為一個封建統治者,蘇萊曼不可能始終如一地實施自己的政治主張,有時破壞他規定的人恰恰就是他自己。他反對後宮干與 *** 事務,但他過分聽信寵妻羅克賽拉娜(許雷姆),為她組織黨羽、干與政務、排斥異己開了方便之門。蘇萊曼共有8個兒子,只有庸碌無能的塞利姆一人比他活得長,其它幾個兒子不是早年夭折,就是死於後宮派閥斗爭之手。長子穆斯塔法是諸子中最有才能的一個,1543年已立為皇位繼承人。只因他系蘇萊曼另一位妻子居爾巴哈爾所生,羅克賽拉娜便與宰相魯斯泰姆結成派閥,對穆斯塔法大肆攻擊造謠,甚至不惜捏造信件,誣陷他尋求伊朗國王的庇護,終於促使蘇萊曼下令處死穆斯塔法。蘇萊曼愈到晚年,愈沉溺於後宮生活,受制於羅克賽拉娜及女兒米赫里瑪赫兩人。蘇萊曼主張任命官吏要根據功績和才能,但又准許魯斯泰姆提出的 *** 官吏在得到任命時要交一筆錢的規定,從而開了賣官鬻爵的先聲。

1566年,宰相索庫盧說服蘇萊曼再次出征匈牙利,目的是攻佔奧地利佔領下的錫格特,以捍衛奧斯曼帝國控制下的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72歲的蘇萊曼年邁體弱,已騎不了馬,但仍用轎子抬著跟隨隊伍出征。8月29日奧斯曼軍隊佔領錫格特,9月5日蘇萊曼在兵營中病死於痛風病。索庫盧一直隱瞞他去世的消息,直到塞利姆二世正式即位。蘇萊曼死後埋葬在伊斯坦布爾蘇萊曼清真寺旁的蘇萊曼陵墓里。

蘇萊曼身後留下了一個甚為龐大的帝國。他統治期間新增加的領土有:匈牙利,特蘭西瓦尼亞,的黎波里(利比亞),阿爾及利亞,伊拉克,羅得島,從凡城到阿爾達罕的安納托利亞東部地區,喬治亞的一部分。這反映在他使用的「兩地和兩海的統治者,麥加和麥地那的保庇者,伊斯坦布爾、埃迪爾內、布爾薩、開羅、大馬士革、阿勒頗、貝爾格萊德和巴格達的主人」的頭銜上。蘇萊曼統治時期建築、詩歌、科學、藝術都達到了很深的造詣,出現了像建築師錫楠、詩人巴克、地理學家皮里·雷伊斯等一批名聞遐邇的人物。蘇萊曼時期無疑是奧斯曼帝國的黃金時代。但蘇萊曼留下的並不是個朝氣蓬勃、欣欣向上的帝國。後宮擅權,派閥斗爭,貪污腐化,賣官鬻爵大大損傷了帝國的機體。蘇萊曼去世以後,隨著國內外多種矛盾的加劇,奧斯曼帝國迅速從頂峰上跌落下來。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註明本文地址://mouluexue/renwu/2020051724

2. 三角洲特種部隊6伊朗任務第六關匪首打不死怎麼辦

伊朗第6關

Rebel Mountain Stronghold
山上的叛軍大本營
時間:2005年5月24日 17點
位置:伊朗,Yasuj
1)形勢
Haatim Jaareh Bin Shamin Kalb將軍(好長的名字)和他的軍隊消失在他們在山上的大本營。他們捕獲了一個三角洲隊員作為人質,並且在大本營附近的城市中有三門蘇制的zu-23 AAA防空炮,用他們來防止一些來自空中的威脅。
*天氣:塵土彌漫而且炎熱的晴天
*地形:沙漠山地,略微有些植物
*敵人:大約250名叛軍手持ak47和rpg火箭筒,裝載7.62毫米機槍的輕裝甲戰車,3門蘇制的zu-23 AAA防空炮
*朋友:三角洲隊員人質
2)任務
*行動單位:三角洲5小隊,160特航團
*行動方式:乘坐黑鷹進入,炸毀3門蘇制的zu-23 AAA防空炮,攻擊山上的大本營,幹掉Kalb將軍。
*行動時間:立即行動
3)執行
*行動意圖:解除城市的防空武裝,定位並且消滅Kalb將軍
*行動概念:叛軍捕獲了一支三角洲部隊,在一個古老的避難所進行豁免交換。在附近的城市放空炮隊空中支援是個威脅,幹掉他們空中支援可以協助最後對叛軍的進攻,並且阻止Kalb將軍的逃脫。
4)裝備
*saw機槍,散彈槍,炸葯包
沙漠的風沙特別大,有時候把眼睛也彌了,我和隊友們乘坐著黑鷹心情比較復雜:這可能是最後的任務了,不知道是高興還是緊張,因為這次要攻擊叛軍的大本營了。黑鷹降了下來,叛軍迎接我們的是子彈、rpg火箭彈和瘋狂向我們沖來的加裝7.62毫米機槍輕裝甲車,我用黑鷹上的m134解決了3輛前來送死的輕裝甲車,然後和隊員們一起向第一門防空炮移動。不知道隊員們怎麼想的,每到一個路口都要我先清除手持rgp的叛軍分子,和他們說,他們說我手裡的傢伙比他們厲害,死活不肯出去,恨不得先把他們給解決了。這時的敵人還特別瘋狂,可能是最後的據點了,他們前赴後繼,個個都不怕死,最煩人的就是樓頂上的rgp攻擊手,打了一個又來一個,不好好對付他們,估計我的小命難保。好不容易摸到了第一門防空炮所在的大樓,順著梯子爬上了天台,消滅守衛後,炸毀了第一門炮。接著再向第二門炮移動,當拐過幾個小街,山上古老的防禦城堡出現在眼前,同伴們不約而同的驚呼了起來。沒時間觀賞了,大家快速推進,一路仔細的消滅前來攔截的叛軍士兵和武裝車,在一個彈葯箱附近的高樓上炸毀了第2門炮,在一個較為豪華的建築中找到了被捕獲得三角洲隊員,並且在頂上炸掉了第3門炮,不多一會,幾架黑鷹快速飛來,建立起強大的空中支援,SAS特勤隊員下了黑鷹前來救助著位三角洲隊員。
終於進入最後的任務了,消滅Kalb將軍,隊員們的腎上腺急速上升,這下無所顧忌了,一路猛殺猛打,在空中強大的支援下,殺到了那個老城堡的門口,這個就是所謂的叛軍大本營,確實豪華。我們在叛軍大本營門口遇到了些抵抗,好在門口的破樓內有他們遺漏的彈葯箱,不多時平息了他們的攻擊。我們開始進入城堡,天殺的,消滅叛軍同時還要注意腳下的地雷陣,好不容易殺到了內部大門,正對大門的破樓內兩艇.50和一個榴彈發射器把大門給封鎖了,那些該死的同伴又縮在門後不敢進攻了。我硬著頭皮把這些攻擊點一一敲掉,千辛萬苦的打進了目標建築,消滅了底層的守衛後,向2樓摸去,過不出所料Kalb將軍就在這里,我毫不猶豫的舉槍瞄準了他,扣下了扳機……

3. 從越南到阿富汗,蘇聯是如何被耗死的

蘇聯當然拒絕了。

此後,中國暫停了兩國國家關系談判,並宣布抵制莫斯科第22屆奧運會。

至此,阿富汗問題、柬埔寨問題以及中蘇邊境駐軍問題,成了阻礙中蘇兩國關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礙——兩國劍拔弩張的程度又上了一個台階。

阿富汗戰爭,也讓中美關系進一步靠攏。

1980年1月5日,也就是阿富汗戰爭爆發後10天左右,美國國防部長布朗訪華,與中國討論了國際形勢、戰略協調以及軍事合作等問題,目的是加強美中防務安全關系,共同對付蘇聯。

在越南戰爭中,美國傷了元氣,有了心理陰影,福特和卡特時代,美國一直在戰略收縮回血,面對蘇聯的全面進攻態勢,美國有點力不從心,這一頹勢,直到里根時代才逐漸改變。

眼下它需要和中國合作,分攤蘇聯的壓力。

在阿富汗問題上,布朗提出的策略是:設法增加蘇聯入侵的成本,以逼迫莫斯科罷手。比如,把阿富汗問題納入聯合國安理會議程,從外交上打擊蘇聯聲望;動員盟友在外交上孤立蘇聯,援助阿富汗抵抗力量,提升其入侵的經濟成本。


當年在越南戰場上,美軍就是這樣被耗死的,布朗是想以彼之道還是彼身。

布朗這一策略,與中國的「間接消耗戰略」不謀而合。

中國的想法更具體:我們將向巴基斯坦提供援助,並通過巴基斯坦向阿富汗抵抗力量提供輕武器、彈葯、棉服等物資。

1月8日,最高層一錘定音,原話是: 「對阿富汗唯一正確的方法就是援助抵抗力量,中美應該就此進行合作。但我要強調的是,此類援助不應該只是象徵性的。······我們必須用游擊戰將蘇聯長期拖在阿富汗的泥潭裡。」

此後,雙方不斷互訪磋商,逐漸達成了共識:美國負責動員自己的盟友,中國負責動員第三世界,中國幫助推進美國和巴基斯坦的軍事合作——巴基斯坦是阿富汗抵抗力量的大後方,形成以美國為主導的援阿反蘇陣營。


這個陣營包括英國、法國、西德、土耳其、埃及、沙特、阿聯酋等國家,伊朗雖然沒有加入,但以行動提供了支持。

以阿富汗戰爭為契機,中美兩國開啟了在情報、武器、後勤、戰略協作等領域的合作。


03

由於蘇聯一貫支持印度,巴基斯坦和蘇聯關系並不好,蘇聯入侵阿富汗,對巴基斯坦也構成了嚴重威脅。

另一方面,大量阿富汗難民湧入巴基斯坦,不僅加重了巴基斯坦的經濟壓力,也增加了巴基斯坦被蘇聯打擊的風險——難民中也有武裝分子,很容易成為蘇聯跨境打擊的借口。


巴基斯坦只能向中國求援,中國把美國也帶進來了。

巴基斯坦有了中國和美國的撐腰,不再畏懼蘇聯和印度。

所以,在反蘇陣營援助阿富汗抵抗力量時,巴基斯坦成了最可靠的中介。

具體分工是:美國、沙特出錢,購買武器和負擔運費,中國負責生產武器和其他軍用物資,然後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出面,將武器和物資運到巴基斯坦,交給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ISI),ISI通過200多個不同路線,將武器和物資運到阿巴邊境的100多個秘密倉庫,分配給阿富汗抵抗力量。

巴基斯坦除了負責物資轉運之外,還負擔起了對阿富汗抵抗力量的培訓工作。

出錢的,生產的,運輸和培訓的,三者形成了常態化機制。

美國將這一行動稱之為「旋風行動」。


運輸武器和物資的主要路線有兩條:一是中巴國際公路,二是走海路到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口,CIA在巴基斯坦開了專門的賬戶,每月往裡面打運輸費。

美國援助阿富汗抵抗力量是秘密進行的,為了不留下證據,提供給阿富汗抵抗力量的武器,都是交由中國生產的——中國武器,在血統上脫胎於屬於蘇式武器,生產一些蘇式武器是分分鍾的事,在檯面上可以說是阿富汗游擊隊繳獲的。

埃及和中國情況類似,也有大量蘇式武器,美國也從埃及收購了很多。

正如CIA官員指出的那樣:「各個合作夥伴扮演著不同角色:阿富汗人在垂死掙扎,在戰斗。沙特人和美國人支付了運費。中國人提供軍火,他們提供了相當數量的武器。埃及人也提供了大量武器。」


戰爭期間,中國生產了大量地雷、AK-47步槍,RPG火箭筒、SA-7防空導彈以及多管火箭發射器。後來,還應阿富汗抵抗力量的要求,重啟了單管火箭發射器的生產線。

中國一直是阿富汗抵抗力量武器的主要來源國,當然,絕大部分都是美國和沙特掏錢買的。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啟動期,最缺錢的時候,賣軍火一舉兩得,美帝和沙特土豪也不差這點錢。我們常說兩伊戰爭期間,中國軍工發了財,其實阿富汗戰爭時期,中國也通過軍火掙錢了。具體數據不得而知,但據巴基斯坦估計,中國每年向CIA軍售額達1億美元。


中國的參與,遠不止於提供武器。

與美國合作,在中國境內建立追蹤和監聽裝置,監視蘇聯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美國出錢,在中國飼養騾子,改善阿富汗抵抗力量的運輸手段——阿富汗境內多山少路,騾子很實用;派遣軍事顧問到白瓦沙基地,為阿富汗抵抗力量提供軍事訓練,教授游擊戰,等等。


1986年,蘇軍為了擺脫戰爭泥潭,加大了對阿富汗的打擊力度。在中國的協助下,美國說服巴基斯坦轉運「毒刺」導彈進入阿富汗,對蘇軍直升機構成了極大威脅,幫助阿富汗抵抗力量扛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04

80年代初,蘇聯對外有四個花錢重點區域,一是阿富汗戰場,每年約110億美元,二是以衣索比亞為主的非洲,每年約60~80億美元,三是以古巴為主的拉美國家,每年約60~80億,第四就是越南,每年20億美元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阿富汗戰場是最消耗蘇聯實力的地方。

相比蘇聯的消耗,反蘇陣營的投入其實很少,但卻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正是反蘇陣營為阿富汗抵抗力量源源不斷輸血,才使得阿富汗戰爭成了「蘇聯流血的傷口」,這一流就流了10年,等到血止住時,蘇聯也奄奄一息了。


1989年,戈爾巴喬夫實現了從阿富汗撤軍、從中蘇邊境撤軍,並迫使越南同意從柬埔寨撤軍,解決了妨礙中蘇關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礙。

自此,蘇聯對中國的威脅全部被瓦解,兩國實現和解。


【參考資料】

《 歷史 轉折下中國應對蘇阿戰爭的整體策略研究》

《「間接消耗戰略」:20世紀80年代中國對蘇聯安全戰略再考察》

《上世紀阿富汗戰爭武器來源探究》

《阿富汗戰爭與國際政治博弈》

4. 二戰期間,為何蘇聯和英國要瓜分伊朗

伊朗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在傳統上是英俄大博弈的主要角逐地,在1907年英俄協議後也被兩國視為禁臠,不容第三國染指。 二戰爆發後,禮薩汗宣布伊朗中立,但並未限制德國在伊朗的活動。即使蘇德戰爭爆發後,仍不接受一些有遠見的臣屬關於要伊朗宣布站到反法西斯同盟一邊的意見。蘇聯政府多次向伊朗要求取締德國特務的活動,而禮薩汗也並未採取必要的措施 。英國想要伊朗的石油資源,蘇聯想要伊朗的出海口,因為蘇聯的出海口都在北冰洋和北太平洋,南方沒有出海口。

二戰結束之後,1946年3月2日,當初英蘇和伊朗三國同盟條約規定的佔領時限到來。英國軍隊按照協議撤出了伊朗。在二戰結束之後,英帝國已經自在崩潰邊緣,佔領伊朗對英國確實沒有太多的價值了。但蘇聯這時已經看到了冷戰即將來臨,而自己撤出之後,巴列維政權肯定會被美國控制。所以蘇聯盡管在3月3日也撤出了自己控制的最大城市大不里士,但卻顯得非常不情願。他們以伊朗境內存在對蘇聯的安全威脅為由,撤軍行動進行的非常緩慢。而伊朗這時當然也得理不讓人,在美國的支持下,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抗議。但很明顯聯合國安理會是沒法對蘇聯這個常任理事國採取任何懲罰措施的,不過蘇聯還是感到了壓力,在3月24日答復會盡快撤出。當年4月,蘇聯和伊朗達成協議,伊朗許諾將其北部油田的開采權長期租借給蘇聯,5月蘇軍完全撤出了伊朗領土。

閱讀全文

與伊朗蘇來瑪尼怎麼死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人為什麼去日本旅遊 瀏覽:118
汽車走中國一圈要多久 瀏覽:747
中國11式狙擊榴彈槍怎麼畫 瀏覽:297
梧州的越南簽證在哪裡 瀏覽:689
印尼花梨床多少錢一張 瀏覽:293
印尼有多少制葯廠 瀏覽:596
印尼機票在哪裡 瀏覽:34
越南哪裡有賣咖啡 瀏覽:495
日本海軍在伊朗有多少人 瀏覽:744
到英國旅遊來往路費多少錢 瀏覽:738
印尼最高溫度多少最低溫度多少 瀏覽:913
廣西東興和越南隔的什麼河 瀏覽:782
在印尼怎麼買中國的茶葉 瀏覽:652
印度的節奏叫什麼 瀏覽:888
中國什麼時候是世界老大 瀏覽:491
陽光的義大利語怎麼讀 瀏覽:601
印度甘蔗火車怎麼卸 瀏覽:385
為什麼甘肅人在伊朗的多 瀏覽:336
中國什麼時候普選 瀏覽:79
印度托運手續怎麼辦理 瀏覽: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