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兩伊戰爭的來龍去脈是什麼呢
兩伊戰爭的爆發,有著復雜的因素。
大概是這幾點:
第四,民族和歷史問題。
雖然都是穆斯林,但伊拉克是阿拉伯人,而伊朗是波斯人。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民族,波斯人的歷史和文明比阿拉伯人還要悠久和先進。
然而,波斯人卻被阿拉伯人征服多年,也奴役多年。在阿拉伯人統治時期,波斯人形同奴隸。
後來波斯人推翻阿拉伯人的統治,雙方戰斗多年。
由此,形成了較為深刻的民族仇恨。
更重要的是,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都很強硬兇悍,迷信武力,認為一切談判都是虛的,最終還是要通過槍桿子解決。
⑵ 阿拉伯國家和伊朗有矛盾嗎
阿拉伯國家包括埃及、敘利亞、蘇丹、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葉門、科威特、卡達、巴林、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索馬里、吉布地、茅利塔尼亞等亞非國家,總面積約140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總數約1.5億。
伊朗主要是波斯人,不是阿拉伯人。
阿拉伯國家是指以阿拉伯人為主體的國家。
伊朗和眾多阿拉伯國家一樣屬於伊斯蘭國家。
伊朗是波斯人為主的國家,
波斯自稱有7000朵年的歷史,在古代輝煌一時,但唐朝初期被阿拉伯侵略以及宋朝時期被蒙古後再也沒有振作起來。在阿拉伯侵略的時候,穿入了伊斯蘭教,漸漸國教。但在傳入初期,就與阿拉伯本地的伊斯蘭教出現分歧,成為了現在的伊斯蘭教什葉派。
土耳其就是突厥,被唐朝消滅後,一支西遷,沿途收納很多人,所以人種漸漸的由黃種變為白種。他們在途中接受了伊斯蘭教,在蒙古侵略者衰落後,對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全面侵略,最終消滅了東羅馬帝國,建立了奧斯曼突厥帝國,還佔領了大部分阿拉伯領土。後來不斷侵略歐洲國家,最後在近代被歐洲國家肢解。只保留了小亞細亞等少數領土,大部分歐洲領土和阿拉伯領土都獨立了。
由於土耳其與阿拉伯國家的矛盾,而且土耳其總是向歐洲套近乎,所以土耳其與以色列關系不錯。
伊朗由於獨特的文化和宗教,並且在歷史上長期與土耳其戰爭,後來與伊拉克打了8年的兩伊戰爭,又不承認以色列,所以他幾乎跟中東所有國家都有矛盾。
⑶ 請問目前沙烏地阿拉伯在伊朗核問題上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對伊朗核問題的立場是什麼
隨著伊朗核問題對峙的加劇,美國等西方國家軍事對其實施打擊的可能性也在增大。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費薩爾親王2公開支持伊朗,他稱「伊朗是一個完整的獨立國家,有權對任何威脅作出必要的響應」,並表示願意幫助伊朗擺脫威脅。
他表示,伊朗是伊斯蘭國家,是沙特的近鄰,它有自己的政策和立場,它在中東地區有自己的戰略,也面臨著威脅。伊朗如果願意向它的鄰國和盟友提出問題進行商討,沙特也願意作出努力,以幫助它擺脫威脅。
但我覺得沙特不過逢場作戲罷了,他肯定不會得罪美國站在伊朗這邊呢
⑷ 阿拉伯國家,為何都不喜歡伊朗
阿拉伯國家之所以不喜歡伊朗是因為伊朗在他們眼中屬於一個「刺頭」首先就是宗教分別不同,雖然他們都信伊斯蘭教,但是派別伊朗的不隨大流,既然派別不一樣那麼阿拉伯肯定不會喜歡啊,還有就是現在都是共和國只有伊朗搞出來的是宗教政治合為一體來進行管理國家。
隨著時代的發展,整個中東穆斯林世界,都是在不斷的世俗化,發展得很好,很多國家因此而變得富裕繁榮。但是伊朗卻偏偏不走尋常路,來了個倒退幾百年,搞了個政教合一,又跟阿拉伯世界唱反調。而且不光自己要政教合一,還不斷的輸出革命,干涉其他阿拉伯國家內部,也要製造很多政教合一來,這使得阿拉伯世界尤其的惱火。
⑸ 阿拉伯國家,為何都不喜歡伊朗
伊朗雖然是穆斯林國家,但是卻被阿拉伯世界排除在很多組織之外。而且因為討厭,所以阿拉伯國家還對伊朗進行長期的封鎖,至今都是如此。很多人不明白,這到底是為何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只有三個字。那就是「太異類」。通俗一點說就是刺頭,就是一個群體之中的刺頭,非要跟群體對著乾的人,而伊朗就是如此,主要體現在三點。
第三,始終搞不定。本來作為一個群體來說,有異類很正常,要麼幹掉,要麼同化,這樣大家都一樣。但是偏偏在中東,伊朗這個異類,那是太強悍,整個阿拉伯聯合都搞不定伊朗。而且波斯人自古就是善戰,對此阿拉伯人叫苦不迭,對伊朗那是憎恨,但是又害怕,根本搞不定,頗有點西方對俄羅斯的感受。
⑹ 伊朗、以色列為什麼開戰
主要是因為伊朗以色列這兩個國家是經常處於敵對的關系。雖然他們能表面上並未開戰,但是實際上已經在敘利亞這個戰場上,早已劍拔弩張。所以他們為了不同的利益糾葛,才會不惜兵戎相見。當然最重要的是,要為自己獲得一個生存發展的空間所做的努力。
更是由於伊朗和以色列他們有著不同的宗教主張。以色列是屬於猶太教的國家。而伊朗是屬於伊斯蘭遜尼派國家,然而這兩個教派在歷史上有著非常多的恩怨,所以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化解的。然而以色列和伊朗作為這兩個教派中的代表,也延續了這種仇恨直到現在。
⑺ 伊朗跟阿拉伯國家關系怎麼樣
伊朗的什葉派革命者與富有的遜尼派為主要勢力,與在美國庇護下的波斯灣的阿拉伯政權關系一直很緊張。自從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2005年伊朗總統選舉火葯味濃後的內賈德上台後,二者之間關系明顯惡化。阿拉伯害怕伊朗的想要控制這一的地區野心,伊朗對什葉派少數民族的影響以及伊朗的核計劃,而伊朗也同樣擔心伊朗的阿拉伯人的忠誠度,以及海灣對面兵羅棋布的美軍可能發起的打擊。但從近幾年來看雙方的關系趨於緩和,然而,海灣兩岸的猜疑不是一下子就能煙消雲散的。和很多希望政府一樣,海灣國家也擔心伊朗的核計劃是否真的只是出於民用目的。阿拉伯領導人仍然念念不忘伊朗做過的壞事,比如所謂的調停伊拉克,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之間的關系,真實目的卻是佔領海灣中部屬於阿聯酋的三大島嶼。在峰會上內賈德總統所建議的「不受外國勢力干涉的」地區安區協定,海灣國家也投以懷疑的目光,在他們看來這不過是伊朗想要取代美國成為海灣的監護人的一個途徑罷了。但這種箭拔弩弓的局勢還是有所緩和的。無論他們多麼不喜歡伊朗的這位神學老師,他們更不原意看到美伊戰爭。伊朗領導人喜歡把他們之間的這種關系描繪的好像海灣的阿拉伯國家——而不是伊朗——從中獲益匪淺。但是,伊朗由於低效率,經濟日益衰落,而伊國內的幾千億投資資本也都攥在海灣合作委員會成員國的手中,現在看來還是阿拉伯國家的影響力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