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朗平民總統內賈德,敢公開和美國叫板,最後怎樣了
伊朗和美國的關系一直不咋樣,現如今兩個國家劍拔弩張,在此之前伊朗的前總統內賈德也是位名副其實的「反美鬥士」,他對待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態度非常強硬。內賈德出身平民家庭,他上台之後對待老百姓非常好,被稱為「平民總統」,但就時這位深受伊朗人民擁戴的總統卻在下台後被送進了監獄,這是怎麼回事呢?
內賈德雖然在國際上非常高調,但是私生活卻非常的低調,即便是他做了總統也一直住在老房子裡面,家裡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傢具,每天上班的汽車還是1977年的老古董,實在是令人敬佩。2013年內賈德下台後在大學做起了教授,不過他對現在伊朗政府的一些政策很不滿,在一次演講中因為批評現任總統,被以「製造騷亂」的罪名逮捕了!這位敢和美國叫板的總統被自己人送進了監獄,這也真是有點黑色幽默啊!
❷ 薩達姆臨刑前,最後一晚到底經歷了什麼呢
充分考慮老薩在中國的「君王」一樣的執政,判他死罪,的確不冤。自然,他的這些「暴政」,和那時候的一些中東地區「總統制」我國獨裁者大多數一個德行。
獨裁者薩達姆自然,這一也沒法,中東地區沒好多個創建當代政冶、社會發展、經濟結構的,到處都是各行其是的部族規章制度,也有無所不在的派別矛盾。
美軍的行為,激怒部分受到薩達姆恩惠的人,他們自發組織成反美隊伍,進行示威遊行宣傳美軍的惡劣行徑,號召全面聯合抵制,一起將美軍趕出領土之外。美國方面也沒有想到,會引起這么多大連鎖反應,以至於自己後續在伊拉克寸步難行。
❸ 伊朗有7位總統,為何只有內賈德進了牢房
自從上世紀伊朗爆發了革命之後就推翻了伊朗國王開啟了伊斯蘭治國,重建歷至今伊朗一共出現了七位總統,除了第二位被謀殺之外基本上還算過得不錯,然而除了內賈德總統進了牢房,那麼為何只有他進去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太過於強硬。
所有人都知道伊朗的總統只是精神領袖的打工仔,做所有的事情都必須前稿要看哈梅內伊的臉色戚拆。然而內賈德的完全就不同了,在下台之後居然還提出了很多打擊權貴的政策。於是乎,最高精神領袖就取消了他的參選資格。在這個時候作為聰明人也應當知道這是警告,如果能夠及時收手回家以養天年那麼就處於安全,可是對於內賈德來說就算是在打壓也必須要發表自己高悔棗的政見,甚至還要偏執參加總統選舉,他的這種做法就是在藐視神權藐視最高精神領袖,被抓進監獄送入牢房也就不會感到奇怪了。
❹ 美國為什麼有權利處死伊拉克前總統
從國際法上來說,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是屬於侵略性質的戰爭,在這種戰爭中勝利者就有著對失敗者的生殺大權,所以他有權處理戰敗國的前領導人。就如日本人佔領我們東北以後可以在那裡建立滿洲偽政府一樣。美國是目前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啊,無論從科技還是軍事。所以他的航空母艦可以在一個月內開到世界上任何一個海域,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大家對他的航空母艦開在世界上的其他地區都已經習慣了。這次伊拉克戰爭的發動借口就是說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了世界的和平」美國這個「世界警察」就開始在中東維護和平。美國執行的是雙重標准,即對他有利的國家和團體就支持,對他不利的國家或團體就抵制。他允許以色列有核武器卻不允許伊拉克和伊朗擁有核武器,他以《核不擴散》條約來約束伊拉克等國家不允許現在沒有核武器的國家擁有核武器但是自己卻不加入《核不擴散》條約在世界上為所欲為。在強權下沒有自由和民主。當伊拉克戰爭戰術上結束以後美國並沒有找到核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是卻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台階下,就是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是一個「暴君」他向伊拉克推行者美國式的民主,既然是民主那麼前任的「暴君」就應該受到懲罰,因此「判處」薩達姆絞刑。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陰謀,表面下隱藏的目的才是最真實,我們能看見的都是美國做個世界看的兒戲。伊拉克一直就沒有美國所宣稱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即使有美國也不應該管,但是波斯灣擁有的石油和中東的戰略位置讓美國不得不找個借口來為自己的國家利益考慮。擁有了波斯灣就擁有了世界上幾個超級油田之一,而中國在波斯灣進口的石油占整個中國進口石油的60%以上,如果能鉗制波斯灣對中國也是一個壓制。因此在伊拉克戰爭以後中國在委內瑞拉、俄羅斯等採用「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戰略方針。從軍事上來說佔領伊拉克可以鉗制伊朗這個和美國「不友好」的國家,在中國的後院——非洲「第三世界」國家進行壓制來制約中國的發展。當然這場戰爭的意義還有很多,對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來說是一個不正義的戰爭但是對於美國來說確實為其霸權主義的保持提供了基礎。
❺ 薩達姆是怎麼死的
是被絞死的。
2003年3月1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成為第一個公共建議薩達姆下台的阿拉伯國家;7日,美國、英國、西班牙提出建議稱,薩達姆必須在3月17日前放棄被禁止武器,否則將面臨戰爭。法國領導的其它國家反對任何使軍事行動合法化的新決議;17日,美國、英國、西班牙稱外交階段結束,撤回了建議中的提案。
布希總統要求薩達姆在48小時在內離開伊拉克;18日,伊拉克領導層拒絕了最後通諜;20日,美軍對巴格達附近的伊領導層目標發動軍事打擊行動,伊拉克戰爭開始。
2003年12月13日,薩達姆在家鄉提克里特被美軍抓獲。
2004年1月10日,美國正式宣布根據日內瓦公約確定薩達姆·海珊為戰俘,並獲得戰俘待遇和權利。
2006年11月5日,薩達姆被判絞刑;12月30日,被伊拉克當局處絞刑;12月31日,薩達姆的遺體在出生地奧賈村埋葬。
(5)伊朗九十年代被處死總統叫什麼名擴展閱讀
伊拉克和伊朗長期以來存在著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1975年兩國曾為解決雙方之間的爭端簽署了阿爾及爾協議,伊朗同意停止支持伊拉克庫爾德反政府力量;伊拉克則同意將阿拉伯河南段102公里中心線定為兩國水界。1979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執政後,兩伊關系日趨惡化,不斷發生邊界沖突。
1980年9月17日,伊拉克宣布廢除阿爾及爾協議,收回阿拉伯河的主權。22日出兵伊朗,導致兩伊戰爭爆發。戰爭初期,伊拉克軍隊佔領伊朗約2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和一些城鎮。
1982年4月,伊朗大舉反攻,收復了大部分領土。6月,伊拉克單方面宣布停火並將其軍隊撤至邊界。7月以後,伊朗在兩伊邊界不同地段多次越界發動攻勢,但進展不大,戰爭基本上在兩伊邊界一帶進行,同時雙方不斷炮擊和空襲對方的邊界城鎮。
1984年初起,雙方互有攻守,戰爭不斷升級,並向波斯灣水域和雙方平民區擴展,展開「油輪戰」和「襲城戰」。盡管雙方傷亡慘重,但戰場全局形勢未有重大改觀。
1987年7月20日,安理會通過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停火,毫不延遲地將所有軍隊撤到國際公認的邊界線內,盡快遣返戰俘,呼籲雙方與秘書長合作就所有懸而未決的問題達成一項全面、公正、體面、並為雙方接受的解決辦法。此決議帶有一定的強制性。
1988年8月20日,伊拉克、伊朗正式停火。但戰爭狀態並未結束。據統計,兩國損失至少達9000億美元(據1991年伊朗宣布,直接、間接損失653530億里亞爾,約9340億美元)。1990年8月,伊拉克宣布接受阿爾及爾協議,10月兩伊復交。1991年12月,聯合國秘書長報告確定伊拉克為兩伊戰爭的發動者。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並宣布吞並科威特。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取得聯合國授權後,於1991年1月16日開始對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內的伊拉克軍隊發動軍事進攻。
主要戰斗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邊境地帶展開的歷時100小時的陸戰。多國部隊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最終接受聯合國660號決議,並從科威特撤軍。
本次戰爭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在戰爭中,美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示了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優勢。通過海灣戰爭,美國進一步加強了與波斯灣地區國家的軍事、政治合作,強化了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同時為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埋下了伏筆。
❻ 伊朗的政治體制是什麼樣的
伊朗的政治體制:政教合一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英語: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簡稱伊朗。位於亞洲西部,屬中東國家,古時稱之為「波斯」。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據伊朗國家統計資料庫2014年7月18日顯示,伊朗人口達77598379。[1-2]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
伊朗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不結盟運動,OIC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
2015年7月14日,經過多年艱苦談判,伊朗核問題最後階段談判終於達成歷史性的全面協議。伊朗承諾永不尋求獲取核武器,並稱贊伊核協議是「歷史性時刻」。
❼ 89年羅馬利亞槍斃總統的事情
1989年末,東歐大陸的動盪終於波及了羅馬尼亞。
11月29日,羅馬尼亞體操明星科馬內奇出逃,尋求西方的庇護。
到美國後,她將出逃的「恐怖經歷」向西方新聞界公布。這似乎是一個前兆。
12月15日,羅馬尼亞邊境城市蒂米什瓦拉發生警察與當地居民的激烈沖突,雙方都使用了武器,造成了人員傷亡。動亂開始了。在這國內動亂開始蔓延的時候,總統齊奧塞斯庫似乎還相當沉得住氣。12月18日,他照常飛往伊朗進行為期3天的國事訪問,並同伊朗總統拉夫桑賈尼舉行了會談。唯一的不同是,他的夫人埃列娜-齊奧塞斯庫未像往常一樣隨他出訪。作為羅馬尼亞政府第一副總理,她坐鎮國內,控制事態發展。此時在遙遠的德黑蘭,齊氏還一再宣稱:「我們的形勢是穩定的。」
12月20日一個可怕的消息在羅馬尼亞不徑而走:保安部隊在蒂米什瓦拉實施「大屠殺」,幾千人喪生,上萬人被捕或失蹤。當晚,齊奧塞斯庫從德黑蘭剛一回國,立即到電視台發表講話,嚴厲斥責蒂米什瓦拉動亂是「帝國主義和復仇主義集團以及外國間諜機構組織的」,是企圖「阻止社會主義發展,使國家倒退到外國統治下。」12月21日,他又在首都舉行的群眾大會上發表講話,呼籲全國保持穩定。
但此時群眾已無心聽他演講了。就在這一天,布加勒斯特爆發了反齊奧塞斯庫的示威遊行。人們高呼:「不要齊奧塞斯庫!」「要自由!」「要麵包!」示威者沖進書店,焚毀齊奧塞斯庫的著作。與此同時,以伊利埃斯庫為首的羅馬尼亞「救國陣線」宣告成立,宣布解散齊奧塞斯庫的全部政權機構。緊接著,支持齊奧塞斯庫的保安部隊與反對他的軍隊和群眾在首都市區展開了激烈的巷戰。12月22日 「起義者」佔領了電台和電視台,宣告齊奧塞斯庫「下落不明」。
此時齊奧塞斯庫還留在羅共中央辦公大樓里。街上激烈的槍炮聲響個不停,齊奧塞斯庫感到大勢已去。齊奧塞斯庫夫婦決定坐飛機出走。
飛機首先開到布加勒斯特以北斯納戈夫村齊奧斯庫的一個夏宮里,齊氏夫婦在那裡與另兩人告別,帶著保縹和兩大袋食品又上了飛機。由於此時羅馬尼亞領空已被封鎖,齊氏無法飛到國外去,只得在首都市郊一個小鎮上下機改乘汽車,准備找一個庇護地先隱藏起來。但到處都在***遊行,在找了6個求救點都無果後,齊氏的司機(臨時挾持的)把他們交給了一群革命者。當持槍的士兵出現在他們面前時,齊奧塞斯庫大聲吼叫起來,以為自己昔日的威風可以鎮住這些士兵,但一切已成為過去,士兵們不容分說地將齊氏夫婦推上了車。
兩天後,當歐洲的千萬個家庭正圍坐在五彩繽紛的聖誕樹旁歡度聖誕節時,羅馬尼亞人在激烈的槍聲中等待著局勢的發展。這天下午兩點,在一個軍營的餐廳里對原羅馬尼亞總統、羅共中央總***尼古拉-齊奧塞斯庫和夫人埃列娜進行了秘密的軍事法庭審判。
齊奧塞斯庫以抗議的口氣說:「我不承認任何法庭,我只承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這是政變,我不承認任何人。」
審判長不耐煩地說:「我們根據本國憲法審判你,這不是你給我們上課的時候……我們了解法律。」
「在控訴書上寫到了齊氏夫婦的五大罪行:一、大量屠殺人民,犧牲者超過6 萬名;二、利用秘密警察來對付人民和國家,損害了國家力量;三、在各個城市製造爆炸事件,破壞建築物和公共財產;四、把國家經濟搞得一團糟;五、在國外銀行存款超過1O億美元,並企圖利用這筆款外逃。最後的判決是:沒收被告所有財產,並處以死刑。宣判一完,齊氏夫婦就大聲抗議,但法庭馬上加上一條:「此項判決不準上訴!」
審判後不久,齊氏夫婦即被帶赴刑場。據一個名叫盧博伊的上尉回憶,埃列娜同她丈夫一起被帶出去時說:「我們希望死在一起,我們用不著憐憫。」刑場在一個院子里,齊氏夫婦背後是磚牆,上面布滿了彈孔。一支3人行刑隊執行槍決。
據報道,行刑前埃列娜曾向行刑士兵喊道:「你們怎能向我們開槍,我曾經那麼關懷你們,我是你們的母親!」一個士兵回答說:「不,你不是我們的母親,你是殺死我們母親的兇手。」齊奧塞斯庫拉了拉埃列娜說:「不要說了。」
槍聲驟響。
第二天,12月26日,羅馬尼亞電視台播放了審判齊奧塞斯庫和他被槍決後的錄像。齊奧塞斯庫從被歡呼到被處決,只有32天。
據羅馬尼亞前總理彼得-羅曼回答德國《明鏡》周刊記者時說,立即審判和處決齊氏夫婦主要是擔心忠於齊奧塞斯庫的武裝力量去營救他們而造成更大的內亂,「我們已經得到消息說,武裝的傘兵部隊正策劃營救這對夫婦。」而羅馬尼亞總統揚-伊利埃斯庫說,軍方敦促迅速處決,因為他們擔心出現「恐怖組織」。這是導致齊氏夫婦迅速被審判又被處決的直接原因。